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说课讲解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发展。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依据。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2. 记忆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表现为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3. 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36岁,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情感发展1. 情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丰富而脆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情绪调节能力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提高,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
3. 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等。
教育者要通过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
教育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同伴关系发展3. 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PPT
学习态度 20%
考核 方式
理论考试 60%
平时作业 20%
第二部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 教学
小组讨论
心理测验
见习观摩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1 第一环节:发现探究 呈现任务 2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3 第三环节:交流评价 分享成功 4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课后延伸 5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 以《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为例
解决方案:结合 案例讲解分析儿 童发展的心理规 律,再让学生自 己很据生活中的 经验验证规律。
重点
难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认 知、情绪情感、意 志发展的规律
解决方案:通过观 看视频、到幼儿园 见习观摩,使学生 了解儿童的心理规 律,学会分析儿童 的行为及其背后的 心理规律。
第一部分 课程基本信息
5
课程考核标准
❖ 4、总结课内学生讨论情况,老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在系统的讲解关于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 5、案例进行分析,以小组为单元分析如何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 1、案例的导入或者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去探究关于学期儿童感知觉的发 展的问题
❖ 2、老师结合案例讲解分析感知觉发展,包括听觉的发展、味觉的发展 、嗅觉的发展、视觉的发展、肤觉、运动觉、平衡觉的发展,使学生明 确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过程。
❖ 3、教师展示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现象,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主探 究、分组讨论互相补充。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指导解疑。
第一部分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基本性质定位与学情分析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 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 让他们具有现代教育观 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 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学前心理学试讲
学前心理学试讲引言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学科,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特征。
学前心理学试讲是对学前心理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本文将以学前心理学相关原理为基础,试讲一节关于儿童情绪管理的课程。
儿童情绪管理课程导入(引发情绪认知)情境设置在课程开始时,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以下情境:一个四岁的男孩小明在幼儿园玩耍时感到非常生气,因为他的画被其他同学涂了一大坨。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小明为什么会感到生气? 2. 小明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会有哪些情绪? 3. 小明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绪?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陈述儿童情绪管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儿童与他人更好地交往和合作,同时也有益于他们的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协助学生理解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你认为情绪管理对于儿童的哪些方面是帮助的?2.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情绪失控而产生的问题?情绪的种类及特点说明情绪是人们在面对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儿童情绪的种类非常多样,并且在特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讲解1.高兴:心情愉快,容易表达积极的情感。
2.生气:感到不满和愤怒,容易失去控制。
3.伤心:感到悲伤和失落,容易退缩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
4.害怕:感到不安和恐惧,容易产生回避和逃避行为。
5.紧张:感到压力和不安全,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
情绪的表达方式说明儿童通常通过行为、面部表情、语言等方式来表达情绪。
举例1.高兴:笑容灿烂,积极参与活动。
2.生气:发脾气、大声哭闹。
3.伤心:低着头、眼泪汪汪。
4.害怕:颤抖、尖叫。
5.紧张:手足无措,咬指甲。
讨论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观察和判断他人的情绪?2. 你认为了解他人情绪对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什么作用?情绪管理的策略说明情绪管理意味着儿童能够识别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应对。
心理学c证面试说课稿幼儿园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控力
心理学c证面试说课稿幼儿园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控力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我的说课稿。
我的主题是“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控力”。
一、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开展,旨在培养幼儿的自控力,使幼儿能够自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养成良好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自控力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思考自控力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主动提高自控力的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1.设计一些与自控力相关的活动,如游戏、小故事等,以便激发幼儿的自控意识。
2.准备PPT,以图片和文字来解释自控力的概念,帮助幼儿理解。
3.提前准备一些小礼品,以奖励幼儿在活动中展现出的良好的自控力和自制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呈现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孩子在决定是吃一块巧克力还是吃一个苹果。
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怎么选择?”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意识到健康的选择对于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
(二)讲授1.通过PPT的呈现,解释自控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如决定不吃零食、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玩耍时间等。
2.引导幼儿思考,提问:“你们觉得自控力在生活中有什么好处?”帮助他们认识到自控力对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控力。
例如,可以组织游戏“红灯绿灯”,孩子们在听到红灯停时要停住,听到绿灯行时才可以行走。
2.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自控力、沟通和合作能力。
(四)归纳总结1.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自控力的概念和作用。
2.鼓励幼儿谈论自己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控力,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说板书设计板书名称:“如何提高自控力”板书内容:自控力的概念、自控力的好处、自控力的培养方法等。
六、说教学手段通过游戏、小故事、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积极性。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讲课讲稿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成熟期:0—18岁学前时期:0—6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
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
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
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
(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
(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
(四)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
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
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
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学前心理学试讲
学前心理学试讲一、概述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的学科,旨在了解和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成长。
本试讲将介绍学前心理学方面的核心内容,从儿童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逐一展开。
二、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逐渐向逻辑推理和符号操作的能力发展。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觉与知觉阶段在0-2岁的早期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获得信息,并逐渐发展了解释和预测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富有刺激性的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感官经验,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
2. 运动与操作阶段在2-7岁的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运动和操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通过身体的活动,儿童能够探索世界,积累经验。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游戏和操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
3. 逻辑与符号阶段在7-12岁的学龄前阶段,儿童开始形成逻辑思维和符号操作的能力。
他们能够从事抽象的思维活动,并能理解和运用符号系统。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逻辑推理和符号操作相关的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影响其整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情感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
1. 情绪认知儿童能够认知并区分不同的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愤怒等,并能理解这些情绪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情绪,并让他们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2. 情绪表达儿童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和行为等方式来表达情感。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儿童积极表达情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让他们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3. 情绪调节儿童需要学会适应和调节情绪,使情绪得到平衡和稳定。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技巧的教导,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情绪的表达,处理情感问题,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考点讲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少儿教育心理学》要点考点讲义第一章少儿心理学概括一、要点掌握(一)名词1、少儿心理学 2 、少儿期 3 、环境 4 、察看法 5 、讲话法 6 、问卷法 7 、测试法(二)问题1、少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少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少儿期(3—— 6、7 岁)小孩心剪发展规律和特色的科学。
少儿心理学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1)少儿心剪发展理论;(2)少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色;(3)少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少儿心剪发展的基本理论(1)少儿心剪发展的动力(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少儿心剪发展中的作用第一,遗传是少儿心剪发展的必需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必定条件下对少儿心剪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少儿心剪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少儿心剪发展起主导作用。
(3)小孩心剪发展的年纪阶段性第一,小孩心理年纪特色的本质。
第二,小孩心理年纪特色的稳固性和可变性。
第三,小孩心剪发展的年纪阶段的区分。
第四,小孩心剪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少儿心理的基来源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少儿心理的常用方法侧重掌握这些方法长处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察看法。
(2)讲话法。
(3)问卷法。
(4)测试法。
(5)实验法二、掌握(一)名词1、遗传 2 、纵向研究 3 、横向研究 4 、实验法 5 、要点期(二)问题1、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2、研究少儿心理的基本方式(1)纵向研究(2)横向研究第二章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概略一、要点掌握问题1、西方少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2、西方少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1)大批展开小孩初期的研究。
(2)小孩社会化的问题遇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取新发展。
(4)本质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停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前苏联少儿心理学的研究三、认识问题我国少儿心理学的研究第三章、游戏与少儿的心剪发展一、要点掌握(一)名词1、游戏 2 、角色饰演(二)问题1、游戏在少儿心剪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适应少儿心剪发展的需要。
学前心理学说课稿
♀
4.2课程建设规划
♀
单元说课
单元说课大纲
1.单元教学
2.单元教学
目标
内容
大纲
4.单元教学 评价
3.单元教学 活动
1.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素质
了解1-3岁称先学前期,此阶段突出 特点“三个第一”;掌握先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特点
适当满足幼儿独立性需要,掌握 适宜教育方法
知道帮助幼儿度过人生第一个转 折期,教育是关键
1.揭示学前儿童心 理变化的根本规律
1. 3课程目标
知识 能力 素质
掌握基本概念方法、学前儿童心 理过程和个性发展
分析学前儿童教育实践中存在问 题
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情感, 巩固专业思想
2.课程内容
2.1教材分析 2.2教材模块化
2.1教材分析
2.2教材模块化
1.学前儿童心理开 展总论
4.学前儿童个性的 开展
•
?Developmental Science?
•
?Social Development?
•
3.5评价方式
个人表现
团队成果
考试考核
过程性评价
4.课程建设规划
4.1课程建设现状
内容模块化
应用心理
多感官教学
4课程建设规划
1.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建设计划
2.过程化学习:儿童心理剧 3.儿童心理咨询室 4.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
2.外部动机
加强实践教学
3.2教学设计
3.情绪愉快
多感官参与法
3.2教学设计
4.迁移能力
问题解决法
3.4教学资源
• 学术组织:
3.4教学资源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说课稿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
o学生能够识别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了解其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o学生能够掌握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运用幼儿心理学知识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
o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
o学生能够初步解决幼儿心理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o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培养持续学习和研究的习惯。
o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促进其在未来幼教工作中以幼儿为中心。
二、教学内容-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应用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于实际教育情境中,识别并解决幼儿心理发展的具体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发展的案例分析,促进学生间的思想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或模拟的幼儿行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应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网络教学:利用在线平台,提供额外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
四、教学资源-教材:《幼儿心理学》(最新版)-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多媒体资源:相关理论讲解视频、幼儿行为观察视频、课件-实验器材:幼儿心理发展测评工具(如皮亚杰认知发展测试材料)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明确小组分工,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讨论,鼓励积极发言。
-维持纪律:设定课堂规则,采用正面激励方式,如表扬、加分等,维持良好课堂秩序。
-激励学生: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如最佳小组、优秀作业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2024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异常的识别与干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深入理解;2. 学前儿童心理异常的识别与干预。
教学重点:1. 学前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2. 心理学理论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案例分析材料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等方面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第3章至第6章内容,结合PPT课件、视频等教具,使学生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主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内容:分四个主题,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2)分析一个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3)谈谈你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阅读相关学术论文,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2)参加实际观察活动,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现状。
(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024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精彩课件
2024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完整全套教学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 第二章: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第一节:感知运动发展第二节:认知过程发展3. 第三章:学前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第一节:情感发展第二节:社会性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理论。
3.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认知发展过程。
2.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儿童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分析感知运动、认知过程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阐述情感、社会性的发展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环节的重点知识,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请分析一个实际案例,阐述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略。
实际案例分析: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专著。
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学前儿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心理发展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用性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前心理说课稿
《学前心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前心理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心理学的实质。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4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学前心理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门关于幼儿专业的重要理论课程。
阐述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知识和教育方法。
第一章第一节心理学的实质,包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生理机能。
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本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而此时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对于学习理论知识的方法还有一定问题。
同时,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争强好胜,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学习是她们的主要方式。
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保留了原有的教学内容与深度,但同时根据学生特点,我调整了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17级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心理的实质。
2、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心理学的情感;初步树立学生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心理过程及心理实质的理解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即心理与脑和客观现实的关系二、说教法学法我们都知道学前心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能力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为同学们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17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和陈述,以“提问—思考—讨论—整合”为思路,结合举例子及学生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
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
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为根基、以理论的实际运用为目标”的理念。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课程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阐述基本理论为主,突出应用,力求使本课程的教学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逐步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知识讲解共41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部知 识讲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和巩固;比较全面地了解儿童发展理论并初步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改变以往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传统习惯和看法,帮助她们走上工作岗位时能根据科学规律对婴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正确地与儿童交往、帮助解决早期教育中的一些有关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不可缺少的。
二、课程教学设计及改革思路(一)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分期。
2、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初步掌握了解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和技术。
3、促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和巩固。
4、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增强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二)教材分析目前我系《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第2版。
该书提供了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成果,有理论、有实践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相关资料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内容,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既适合高职大专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又具有学科领域的前瞻性。
例如,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以及认识论原理、信息论原理等交叉学科的研究资料充实和更新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使本课程教学知识量大,实用性强,获得学生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学前儿童心理学讲述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纵向研究:含义: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优点:可以比较系统、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变化过程,揭示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和量变的规律。
缺点:费时较长,不易同时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由于研究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出现某些不易控制的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变化。
一些意外情况的出现会影响到研究的进行,甚至使研究中断。
(被试流失)3、横向研究:含义: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
优点:取样较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源,完成研究课题。
缺点:难以了解到某一研究对象心理发生的具体进程和特点。
4、跨文化研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这种方法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观察法:含义: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解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言语、表情、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表现:日记法或传记法。
(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陈鹤琴的《一个儿童发展的顺序》梅钦斯卡娅的母亲日记》研究范围确定的抽样方式:开放式抽样、封闭式抽样、时间抽样。
(事件抽样)注意问题:①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观察者对被观察者儿童的影响,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可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
②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③应反复进行。
6、问卷法含义:把调查问题标准化,即请被调查者按拟定的问卷表作书面回答。
优点: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缺点:①问卷对象可能会出现一些主观意识造成数据偏差;②问卷的设计者会出现一些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说课
学前儿童心理学说课示例文章篇一:《学前儿童心理学》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一门超级有趣的学问——学前儿童心理学。
你们有没有好奇过,那些小不点儿的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些啥?为啥他们有时候哭哭啼啼,有时候又笑得像朵花儿?这就是学前儿童心理学要研究的事儿啦!就拿我表妹来说吧!有一次,我们一起玩搭积木的游戏。
我搭得可认真啦,心里想着一定要搭出个超级漂亮的城堡。
可表妹呢,一会儿把积木扔得到处都是,一会儿又抱着一块积木不撒手,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当时就纳闷了,这小丫头到底在搞啥?后来我学了学前儿童心理学才知道,表妹的这些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她扔积木,可能是在探索空间和力量;抱着一块积木不撒手,说不定是对那块积木的颜色或者形状特别喜欢。
这就像我们在森林里探险,每棵树、每朵花背后都藏着秘密,而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也是这样一个神秘的大森林!再比如说,幼儿园里有个小朋友,老师让大家一起画画,他却怎么都不愿意动手。
老师和家长都着急了,觉得这孩子是不是不爱画画呀?但其实呢,可能是他之前画画的时候被批评过,心里有了阴影,所以不敢再画了。
这难道不像一只受伤的小兔子,因为被吓到过,所以不敢再轻易出洞了吗?学前儿童心理学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小家伙们的行为和想法。
知道他们为啥会害怕黑暗,为啥会对一个小玩具爱不释手。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学前儿童心理学,老师们怎么能知道该怎么教小朋友们呢?家长们又怎么能知道怎么和孩子好好沟通,陪伴他们长大呢?比如说,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总是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要是不懂学前儿童心理学,可能就只会批评他,说他不乖。
但要是懂了,就会知道也许是他还没有学会分享,需要慢慢引导。
这就好比种一朵花,得知道它需要什么样的土壤、阳光和水分,才能开得娇艳动人呀!而且呀,学前儿童心理学还能帮助我们发现小朋友们的天赋和潜力。
有的小朋友可能特别擅长画画,有的可能很会讲故事。
如果我们能早早发现,就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培养和发展的机会。
学前儿童心理学讲义 Microsoft Word 文档
学前儿童心理学讲义 Microsoft Word 文档.txt16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17过去与未来,都离自己很遥远,关键是抓住现在,抓住当前。
本文由安生0628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学前儿童心理学讲义(供考发展的同学参考学前儿童心理学讲义供考发展的同学参考) 供考发展的同学参考为了变得更加聪明,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观看世界。
——威廉·詹姆斯第一讲绪论一、心理现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不仅人有,动物也有。
但两者的心理有本质的区别。
人既是自然实体,又是社会实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
(一)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二)心理状态需要、动机、情绪、观念、理想(三)心理能力智力、情绪力、意志力、特殊能力(四)心理特征性格、气质、态度、品德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也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使个体的心理过程带上个体独特的色彩。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制约、调节心理过程。
要掌握完整的心理,就必须把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综合起来加以考察。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等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情景中,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表现搜集相关材料,了解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点的方法。
孔明的《知人》:“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祸福以观其勇。
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学前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7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一、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避免犯主观性错误研究需要:广泛地收集资料全面细致地分析科学的归纳与概括⏹生态化原则研究不能脱离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
⏹发展性原则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教育性原则研究应不妨碍并力图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二、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横断研究:在某一时间点上对比不同主题。
优点:取样方便,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缺点:难以了解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纵向研究:比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同一主题。
优点:深入了解心理变化的过程;缺点:难以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费时较长;可能出现不可控因素及变化;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主要观察策略:1.事件取样策略观察时间内,观察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忽略其他行为。
2. 时间取样策略观察者在短暂、有规律的时间段内记录某一特定行为或事件。
主要记录方式:1.日记式记录 2.标本记录 3.行为核查表注意事项:1. 观察前做好准备2. 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 观察记录详细、准确4. 反复多次进行(二)访谈法分类:结构式;无结构式;半结构式;访谈注意事项:1. 预先设计好题目2. 语言具体、态度亲切 3. 注意追问4. 记录详细、准确(三)实验法Eg:视觉悬案实验1.实验室实验法: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采用严格的条件控制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
优点:结果严谨、准确。
不足:局限性(幼儿心理状态不自然)2.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特点:整体情境自然缺点:无法避免不可控因素。
第二章一、行为主义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等经典实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发展关键词:刺激、反应、联结、应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二、精神分析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发展关键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儿童性心理发展阶段、个体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三、认知主义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等经典实验:守恒实验、自我中心实验等发展关键词:主体、客体、同化、顺应、儿童发展阶段四、社会生态学的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维果斯基、布朗芬布伦纳等发展关键词:文化历史学说、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社会生态体系第三章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因素(一)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指遗传的生物特征,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生理成熟: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生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提供儿童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2、使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于准备状态3、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奠定儿童心理基础4、对儿童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体态、个性、智力等★5、在不同时期遗传的影响作用不同(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 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 制约儿童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1)不同社会条件下儿童发展存在差异(2)同一社会条件下环境不同儿童发展也有差异3.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从胎儿时期开始4. 教育对儿童发展发挥着主导作用(三)、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1. 两者相互制约2. 两者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动态的3. 两者发挥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二、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需要、兴趣和爱好、性格、能力、心理状态心理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发展的根本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1. 儿童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1) 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2) 对社会环境的反影响2. 客观因素对主观因素的影响3.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环模式4. 儿童是在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第四章一、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身心特征。
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年龄阶段:乳儿期(0 ~ 1岁)婴儿期(1 ~ 3岁)幼儿期(3 ~ 6、7岁)二、学前心理发展趋势、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趋势1. 从简单到复杂2. 从具体到抽象3. 从被动到主动4. 从零乱到成体系(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 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不同儿童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 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第五章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意义⏹感知觉是学前儿童的认知基础⏹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优势一)视觉的发展视觉的发生:4-5个月胎儿1.视觉集中2. 视敏度研究婴儿的视敏度:★婴儿约6个月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
测查幼儿的视敏度:保护幼儿视力:照明、姿势、用眼时间等3. 颜色视觉儿童掌握颜色有一定的顺序;判断方法:配对法、指认法、命名法。
颜色视觉的健康与教育;二)触觉的发展1.口腔的触觉人生第一年,口腔触觉是探索手段之一; 2岁前作为手的触觉探索的补充;2.手的触觉探索视触的协调——眼手协调动作;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1、方位知觉的发展⏹掌握方位顺序:上下(3岁),前后(4岁)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5岁)以他人为基准辨别左右(6、7岁)⏹幼儿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2、时间知觉的发展1)婴儿期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2)幼儿期生活制度起决定作用3)幼儿中后期根据天气变化作判断四)感知觉发展主要趋势及教育启示1、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的有意性不断加强4)感知逐渐概括化2、感知觉规律的教育启示(一)适应规律:刺激强,感受性降低;刺激弱,感受性提高。
(二)对比规律:先后对比、同时对比第六章一、注意:定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心理状态;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先于选择性注意(二)无意注意发展到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两岁以后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三、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年龄特征(一)新生儿的注意特点1.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2.选择性注意开始萌芽(二)乳儿的注意特点1.选择性注意的倾向2.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三)婴儿的注意特点1.注意发展和“客体永久性”★2.注意开始受表象的影响3.注意开始受言语的支配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多(四)幼儿的注意特点1.无意注意占优势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3.各注意品质的发展水平较差(1)注意的范围较狭窄★(2)注意的稳定性较差(3)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差第七章一、记忆: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三环节:识记、保持、恢复(再认、再现)作用:与知觉、想象、思维、言语等紧密联系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在量方面的发展趋势1.记忆广度的扩大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5~9个信息单位;学前儿童短时记忆的广度:0~6个信息单位2.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年龄而增长(二)在质方面的发展趋势1.记忆态度的发展即记忆活动有无明确目的和意图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整个学前期,无意记忆占优势;2.记忆方法的发展机械记忆:记忆材料时单靠重复背诵;意义记忆:对事物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间的差异在缩小3.记忆内容的发展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各记忆出现时间不同学前期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策略的形成◆反复背诵◆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学前儿童能使用简单记忆策略但不主动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一)婴儿期记忆的特点◆新生儿具有记忆的最初表现◆ 1岁前主要为不随意记忆◆ 3岁记忆富有情绪色彩(二)幼儿期记忆的特点◆容易记,容易忘◆不随意的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识记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在发展◆记忆不精确第八章一、思维定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特征:概括性、间接性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一)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自身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产生: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1.直观性、行动性(“手的思维”)2.行动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3.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4.思维的狭隘性和表面性(二)具体形象思维定义:个体主要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的思维。
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产生:一些重复性的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代替,从而表象代替了实际动作,儿童依靠表象进行思维。
特点:1. 思维的内隐性2.具体性、形象性3.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三)抽象逻辑思维:指使用概念,通过判断、推理来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联系的思维方式。
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学前末期萌芽,仍带有具体形象性三、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行为是试图理解世界的努力◆感知运动阶段分为六个小阶段(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内化的可逆的心理操作。
阶段特点:动作内化,凭借象征进行表象性思维。
分为两小阶段:象征思维阶段、直觉思维阶段1. 象征思维阶段(2~4岁)象征:儿童借用一个信号物来表示某些事物2. 直觉思维阶段(4~7岁)(1)自我中心定义: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把自我作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
其他表现:言语、游戏、理解生命(泛灵论(2)思维的片面性、不可逆性(3)相对的具体性四、学前儿童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定义:对事物之间关系或事物特征的反映1. 判断形式直接化:根据事物表面的、外部的联系进行2. 判断依据生活化3. 判断论据明确化(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定义:由一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演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分类:直接推理,间接推理(三)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一)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内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描述。
形成:历史角度-概念形成个体角度-概念掌握二)了解学前儿童概念的常用方法1. 分类法2. 排除法3. 解释法三)学前儿童概括的发展趋势 :(1)根据物体颜色、形状等概括(2)按照某一突出的非本质特点概括(3)按照物体某几种特点的总和来概括(4)按照物体的本质特点进行概括四)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学前儿童主要通过实例获得概念1. 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2.掌握概念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困难五、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比较: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他们的异同1. 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2. 不同处-相同处-相似处(二)学前儿童分类的发展1. 不能分类(4岁前)2. 根据感知特点分类(4、5岁)3. 根据生活情景分类(5岁)4. 按物体的功用进行分类(6、7岁)5. 按物体抽象的、本质的特征分类(三)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1. 个别事物的理解到事物关系的理解2. 依靠具体形象理解到依靠语词理解3. 简单、表面性理解到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4. 强烈的主观性到客观化5. 对事物相对关系的理解逐步加深第九章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1、逐渐掌握了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