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
宏观经院课后作业
depreciation rate)是 0.05( = 0.05) 。 ( 1)如果第一年的资本存量为 9( k1000 9 )填写下表(提示:先计算第一年的产出, 消费,投资,损耗掉的资本以及净增资本,然后找出第二年的资本存量( 一过程,您就能发现第五年的资本存量) 。
经院课后作业(第二章)
1. 根据下列情况计算: ( 1)净投资; ( 2)国内生产总值; ( 3)储蓄。 消费支出( C) 总投资( I) 折旧( d) 政府购买( G) 出口( X) 进口( M) 转移支付( Gt) 税收( T) 【答案】 ( 1) 净投资 =总投资—折旧 =6300 亿元 ( 2) GDP=C+I+G +X-M =30 000+7 000+10 000+4 000-5 000 =46 000 ( 3) 储蓄 S=Y-C-T =46 000-30 000-12 000 =4 000 2. 两部门经济体中,已知消费函数 C 50 0.75 NI ,投资 I I 0 150 (单位:亿元) 。 求: ( 1)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 ( 2)若投资增加 50,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为多少? ( 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小,支出乘数将有何变化? 【答案】 (1) Y=800, C=650, S=150. (2) Y=1000, C=800, S=200. (3) 斜率增加 , 乘数增加. 3. 某经济体中,消费函数 C 30 0.8DI ,净税收 NT 50 ,投资 I 60 ,政府购买支出 30 000 亿元 7 000 亿元 700 亿元 10 000 亿元 4 000 亿元 5 000 亿元 5 000 亿元 12 000 亿元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第二讲绪论1、简述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
答: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有:企业、市场、政府。
(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和直接创造财富的主体,它是一国的经济基础,也是一国经济活力的源泉。
各类企业和个人,自主经营,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独立承担经济风险。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良好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法治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秩序、信用体系、自然环境。
(2)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所有经济活动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并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3)政府不仅是宏观经济的组成,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
2、宏观经济运行受哪二种力的制约?答:(1)宏观经济的运行一方面受到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力的制约,即供求关系、价格因素、市场监督制度、卖者之间的竞争、买者的购买行为及组织制度等。
(2)另一方面,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外在控制力的制约,即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游戏规则等。
第三讲宏观经济管理系统1、简述构成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答: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上看,宏观经济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但从实施过程来看,宏观经济管理又不单纯是政府行为,因为宏观经济管理实际上是以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基本路径。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不仅决定于政府本身,而且决定于政府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此看来,政府、市场、企业及其相互关系,就构成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有哪些?答:(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重建经济信用(3)提供公共产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5)实施收入再分配职能,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3、为什么政府最有资格,也最具备能力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实施宏观管理?答:1、政府是社会组织中超然于各社会群体利益之上的社会组织,是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代表全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公共机构。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答案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优缺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
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作用:第一,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熨平”经济周期有着重要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属于一种反周期调节的短期性措施,必须随着作用环境与对象的变化而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
第三,财政政策相机抉择以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为前提,判断越准确,决策越果断,调控越及时,成效越显著。
相机抉择存在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采用相机抉择法时,会遇到“时滞”问题。
市场经济与宏观经济管理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第一章1.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指以商品市场为主体,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有机统一体,即以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类型市场的总和。
2.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或者说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状态时,就称为市场失灵。
第二章1.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相应的经济竟是变化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过程。
即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的管理。
第三章1.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指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按照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管理手段期望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的理想状态。
第四章:1.经济发展战略:是对较长时期内经济及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步骤的总体部署。
2.战略目标:是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3.战略阶段:是战略的时间部署,是一定战略时期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部署。
4.战略布局:是资源配置的空间部署,或者说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的战略布署,它是经济布局和社会布局两方面的统一。
5.宏观经济计划:是对包括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活动在内的社会经济总体的计划。
它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面所制定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安排,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
6.计划指标:是计划内容、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和数量表现,反映计划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和效率等总体性特征和状况。
第五章:1.国民经济总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变量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规模或总水平,是国民经济总体运动状态在数量上的高度综合表现。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管理一、如何看待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一)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内在机制,虽然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自身也存在有缺陷,表现在:(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1、由于竞争导致垄断。
2、市场本身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3、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应。
4、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的对称性,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市场有序—公平交易—信息对称。
5、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竞争—财富不均衡分配—贫富悬殊。
6、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经济规律的周期性发展,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危机……(二)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行为主体,同样不可能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也有自身的缺陷,表现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所有缺陷,或举措失当,就会造成人为的经济波动。
1、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对宏观决策的约束。
信息缺口是指决策者在决策的实际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不全面,存在着缺口,这个缺口对决策的准确度构成的一定影响。
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技术、体制等原因,形成许多非真实的信息,从而对宏观决策的影响。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的影响。
决策者的偏好自觉不自觉的渗透于决策过程,必然影响决策的结果。
3、不同利益群体对宏观决策的干扰。
任何一项宏观决策的形成及变化,一定程度上是不同利益群体政策影响力均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但不见得都是合理的。
4、宏观政策“时滞”影响宏观管理的效果。
只要存在政策“时滞”,即使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百分之百的正确,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有效。
5、经济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对宏观政策产生阻抗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而经济人的“合理预期”,常常会使政府的宏观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0Fvbdq2006年《宏观经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开卷)试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为什么政府最有资格和能力成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参考答案:政府成为宏观经济管理者是由其本身条件决定的。
[1分]第一,政府是社会公共机构中最能代表社会共同利益的公共机构。
[3分]第二,政府掌握着最充分的公共权力资源。
政府不仅掌握行政、立法、司法权力,而且直接掌握财政、税收、货币等各种经济杠杆。
[3分](3)政府拥有最强大的公共信息系统。
[3分]2、从哪些方面说失业会产生有利影响?参考答案:一方面,对于劳动者个人来说,一定失业率的存在,有利于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给劳动者以必要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敬业精神,提高劳动生产率;[5分]另一方面,对于整个经济来说,一定失业率的存在,有利于避免全社会劳动力成本的过快提高,从而有利于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5分]二、辨析题(2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每题15分,共30分)1、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两极分化。
参考答案:错。
[3分]“两极分化”既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政治概念。
它的完全含义是在贫富悬殊基础上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阶级,一极是财富的不断积累,一极是贫困的不断积累,形成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社会格局。
[7分]我国收入差距拉大是事实,但并没有形成两个对立的阶级,所以不能说我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5分]2、我国引进外资多年列世界前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外汇储备已超过13000亿美元,列世界第一。
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再继续积极鼓励外商直接投资。
参考答案:错。
[3分]资金盈缺不是决定资金流向最重要的因素。
发达国家资金充盈,但仍然大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3分]因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目的,不仅仅是引进多少资金,更重要的是,资本流动搭载着技术、知识、管理、观念、人才、品牌市场等要素,吸收外资与集成全球优势资源统一于一个过程。
宏观练习题答案
宏观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个人行为B. 企业行为C. 政府行为D. 整体经济行为答案:D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A. 一个国家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B. 一个国家所有居民的消费总和C.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D. 一个国家所有居民的储蓄总和答案:C3. 通货膨胀是指:A. 货币供应量增加B. 价格水平持续上升C. 失业率上升D. 经济增长率下降答案:B4.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A. 利率调整B. 财政支出C. 税收政策D. 以上都是答案:A5. 财政政策的目的是:A. 增加政府收入B. 减少政府支出C. 影响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D. 降低失业率答案:C二、判断题6. 经济增长率是指GDP的年增长率。
(对)7. 货币政策总是比财政政策更有效。
(错)8. 失业率的增加通常与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同时发生。
(错)9.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
(对)10. 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立即影响经济。
(错)三、简答题11. 简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答案: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刺激总需求,从而减少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12. 什么是货币乘数效应?答案:货币乘数效应是指银行系统中,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银行信贷创造过程,能够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
四、计算题13. 如果一个国家的GDP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500亿美元,私人投资为300亿美元,消费为1200亿美元,净出口为-50亿美元,请计算该国的储蓄率。
答案:储蓄率 = (GDP - 消费 - 政府支出)/ GDP = (2000 - 1200 - 500) / 2000 = 100 / 2000 = 0.05 或 5%五、论述题14. 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答案: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调整来影响经济活动,其作用直接但可能受到政治因素和财政赤字的制约。
安徽省委党校 宏观经济管理 作业及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及答案1、简述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市场经济构成的基本要素:企业、市场、政府。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主体和直接创造财富的主体。
它是一国的经济基础,也是一国经济活力的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
这里的环境包括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秩序,良好的信用体系,良好的自然环境等等。
(2)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
(3)政府对经济活动实施间接宏观调控。
(4)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情决定的。
改革开放后由于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多样化,随着改革的演变,逐渐发展出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成为典型的混合经济。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性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2、宏观经济运行受哪种二种力的制约宏观经济的运行一方面受到市场机制的内在调节力的制约。
如供求关系,买卖关系,价格因素,市场监督制度,卖者之间的竞争,买者的购买行为及组织制度等的制约。
另外,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外在控制力的制约。
如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国际游戏规则等。
3、简述政府采购的原则(1)党政机关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原则。
(2)应当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和资产配置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
(3)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以任何方式和理由指定或变相指定品牌、型号、产地。
(4)应按照采购合同规定的采购需求组织验收。
(5)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逐步建立政府采购结果评价制度,对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政策效能,透明程度及专业化水平进行综合客观评价。
4、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有哪些?未来十年,我国既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所以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建设上来,要积极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央党校《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及考卷整理.精讲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参考资料1、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答:一、宏观管理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现阶段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效的形式,但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表现出以下主要缺陷:1、市场竞争导致垄断。
垄断导致市场效率降低。
2、市场不能自动平衡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
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4、不能保证市场交易的信息对称。
5、不能保证市场财富的合理分配。
6、实现社会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
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无法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需要政府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要求出发,制定和运用相应的法规政策加以弥补和纠正。
二、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与简单商品经济相比,其运行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是“为卖而买”,实现价值增值是商品生产者的决定性动机。
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具有不正当竞争的倾向高度发达,生产过程片面化。
二是分工高度发达。
生产过程高度专业化,协作化。
任何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其他企业和部门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交换把整个经济连接成一个紧张运转的有机体。
经济运行的链条一旦在某个环节上断裂,就会产生“骨牌效应”,造成灾难性后果。
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本身客观地要求有一个控制系统,即政府的宏观管理。
2、导致宏观管理失效的主要因素答:宏观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是其局限性,即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的所有缺陷,甚至会因举措当引起经济波动。
主要原因:一、信息对宏观管理决策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
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管理决策的影响,宏观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偏好的影响。
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管理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为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
四、宏观调整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政策“时滞”使宏观政策滞后于经济现实,导致政策失效。
宏观经济学作业答案
一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社会体系国民的消费支出为8亿美元,投资支出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B )A NNP为亿美元B GNP为亿美元C GNP为亿美元D NNP为亿美元2.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美元,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价格比基年翻了一番,并且实际产出比基年增加了50%,则2005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 C )A 750亿美元B 1000亿美元C 1500亿美元D 2000亿美元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中介为一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4.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5.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 C )A.必须是有形的B.必须是无形的C.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D.不能是无形的6.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和200亿美元和22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亿和600亿7.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减去政府转移支付。
8.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在1985年是20美元,在1987年是24美元,如果以1985年为100,1987年这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是( B )% % % %二、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一)一、简答题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2、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3、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4、产业组织政策5、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6、关税措施7、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二、辩析题(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管理可有可无2、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3、经济周期性波动就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现象4、对于经济过热引发通货膨胀政府可采用双紧缩调控政策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具有目标的一致性6、充分就业就是保证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就业7、出口创汇越多越好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7分,计34分)1、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性2、今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同比增长5。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稳定物价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基尼系数高达0。
47,谈谈如何有效调节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二)一、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计,20分)1、政府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2、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目标之间具有什么关系?3、影响短期总供求平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哪些?使用这些手段坚持什么原则?5、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6、国际收支7、德国宏观经济管理模式二、辩析题(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1、提高宏调水平,努力使四大基本目标都实现最优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使用至少要保证二者不冲突,即保证使用效果不相互抵消3、政府可运用自身投资、消费等经济行为来强化宏观调控的效果4、物价下降、通货紧缩这种宏观经济状态好过物价飞涨、通货膨胀5、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导致两极分化6、充分就业就是指把失业率降低到合理的安全边际范围内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两注重公平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7分,计34分)1、现阶段我国就业一方面出现招工难,另一方面又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化解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宏观练习题加答案
宏观练习题加答案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人消费行为B. 企业生产决策C. 国家经济总量和结构D. 金融市场的波动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四大经济指标?A. 国内生产总值(GDP)B. 失业率C. 通货膨胀率D. 股票市场指数答案:D3.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A. 增加税收B. 减少政府支出C. 增加政府支出D. 保持现状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并列举两种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2. 解释什么是通货膨胀,并简述其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储蓄和投资的实际回报率减少,同时可能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影响经济稳定和增长。
三、论述题1. 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经济增长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的增加,通常用GDP增长率来衡量。
而经济发展则更侧重于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
例如,一个国家可能GDP增长迅速,但环境污染严重,居民健康水平下降,这就不能算是经济发展。
2. 分析财政赤字对一个国家经济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包括: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来刺激经济,如增加公共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负面影响则包括:长期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国家债务水平上升,增加未来偿债压力,影响国家的财政可持续性;此外,还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稳定。
四、案例分析题1. 假设某国经济目前正面临衰退,失业率上升,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
请分析可能采取的政策,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效果。
宏观经济学作业答案
一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社会体系国民的消费支出为8亿美元,投资支出为1亿美元,间接税为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亿美元,出口额为2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则下列正确的是:( B )A NNP为亿美元B GNP为亿美元C GNP为亿美元D NNP为亿美元2.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美元,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价格比基年翻了一番,并且实际产出比基年增加了50%,则2005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 C )A 750亿美元B 1000亿美元C 1500亿美元D 2000亿美元3.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中介为一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4.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5.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 C )A.必须是有形的B.必须是无形的C.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D.不能是无形的6.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和200亿美元和22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亿和600亿7.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减去政府转移支付。
8.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在1985年是20美元,在1987年是24美元,如果以1985年为100,1987年这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是( B )% % % %二、判断题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2.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党校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管理答案
党校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管理答案1、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国家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等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调控。
2局限性及其成因: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
原因是:(1)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
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
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
(3)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
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经济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
(4)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5)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
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行为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3、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2)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包括通过何种途径、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等。
(3)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宏观经济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这是宏观政策成功的根本前提,而宏观管理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
(4)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4、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手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了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或人均GDP的增加。
GDP 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变动。
宏观管理试题及答案
宏观管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A. 经济增长B. 充分就业C. 物价稳定D. 环境保护答案:D2. 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A. 利率调整B. 政府支出C. 货币供应量控制D. 汇率干预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工具?A. 法定准备金率B. 公开市场操作C. 利率控制D. 汇率政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A. 国内生产总值(GDP)B. 通货膨胀率C. 失业率D. 国际政治局势答案:A, B, C, D5. 宏观经济管理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用来刺激经济增长?A. 增加政府支出B. 降低利率C. 提高税收D. 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答案:A, B三、简答题6. 简述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挤出效应”是什么?答案:挤出效应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时,可能会提高利率,从而减少私人投资,导致总需求增加的效果被私人投资减少的部分所抵消。
7. 描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答案: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增加企业成本,扭曲价格信号,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长期高通胀还可能损害经济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四、论述题8. 论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协调对宏观经济政策至关重要。
首先,它可以减少国际经济摩擦,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其次,通过国际协调,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如金融危机。
再次,国际协调有助于避免货币战争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国际协调还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9. 假设某国政府面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但同时通货膨胀率也居高不下。
请分析该国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宏观管理措施来应对这一复杂局面。
2012级第一学期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答案原稿
2012级第一学期《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答案1、宏观经济管理局限性的成因主要有哪些方面?【答】: 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
主要原因是:(1)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
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
(3)利益集团时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
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经济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
(4)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
(5)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
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进行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2、试述宏观经济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答】:(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
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2)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包括通过何种途径、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等。
(3)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宏观政策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这是宏观政策成功的根本前提,而宏观管理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
(4)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3、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答】:(1)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①经济增长。
即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②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并非物价一成不变,而是指物价总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绪论2、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答:第一,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支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是客观经济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客观规律,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和规范,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和权限,明确哪些方面应当由政府管理,以及通过何种途径、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
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宏观政策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是宏观管理有效性的根本前提;宏观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
第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避免和减少宏观经济管理失效的基本环节。
相对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二讲宏观经济管理主体2、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答:(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主要有四个: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
“合理的区间”,视各国的具体情况和本国人民的随能力而定。
3、充分就业:是指没有自愿失业或只有最少的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因经济往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货币收支大致相等。
- 1 -(二)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1、目标之标的统一性:(1)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
经济增长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加;经济增长基础上的有效供给增加,既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又有利于增强本国的出口竞争能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
物价稳定的结果,是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的稳定,也就是经济增长环境的稳定,而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物价稳定作为影响外汇供求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促进作用。
(3)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充分就业意味着一定时期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有效劳动的大量投入必然引起经济的更快增长;另一方面,充分就业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
(4)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意味着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外汇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外汇市场和汇率稳定,能起到促进物价稳定的作用。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1)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在现代技术进步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扩大就业人数来增加劳动投入,而是靠科技进步,靠经营管理现代化。
因此,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非熟练个人的就业机会。
就企业来说,技术进步的作用日益强化,宁肯用较高的工资雇请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熟练工人。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下降。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减少用工,甚至排挤劳动力的重要因素。
(2)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在某些特定时期会出现矛盾。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要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扩张性政策往往造成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引- 2 -起物价上涨。
而在经济扩张时期,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如果紧缩力度不当,就会影响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主要表现是,经济加速增长,相应地要加大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进口,在进口增加的同时如果没有出口的扩大,就会出现国际收支失衡。
反之,减少或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往往需要压缩国内需求,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而压缩国内总需求又会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4)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要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然要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而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相反,压低物价上涨率,必然要缩减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削减政府支出,由此带来的社会总需求的缩减,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第三讲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治理2、如何治理经济周期波动?答:经济周期波动是超越体制、制度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尽管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完全消除周期波动是不现实的。
但是根据周期波动特点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控与治理,疏通经济运行的环节,从而加强对经济周期的预测与预警,尽量地把握周期的转折点,并在周期转折点到来之前,事先采取适当的调探措施,避免周期峰位过高、谷位过低,减缓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的振荡。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波动治理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顺周期”或“逆周期”的治理政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存在专门周期波动的独立政策体系。
只是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阶段,采取“顺周期”或“逆周期”的政策措施,以便更好地对经济波动“因势利导”或减缓波动程度。
- 3 -所谓“顺周期”的政策措施,是在经济周期处于恢复和高涨阶段时,顺应周期波动的变动趋势,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的进一步扩张;在经济周期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的过度扩张。
所谓“逆周期”的政策措施,是指在经济处于恢复和高涨时,逆经济周期波动的变动趋势,主动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过度扩张;或者在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时期,主动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
在运用“顺周期”或“逆周期”政策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准确判断和预测经济周期波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正确把握政策措施的方向,是“顺周期”还是“逆周期”;三是充分估计效应和滞后时间,防止由于政策时滞而造成的效应错位;四是合理掌握各种政策措施的调控力度。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在实践中协调运行财政、货币工具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准则:第一,坚持和完善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别使用、分口管理的原则,本着谁支出,谁安排,搞好财政信贷协调;第二,坚持财政收支自求平衡,防止财政赤字向金融债务转嫁。
在具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实施力度的稳定;第二,注意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协调;第三,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第四,保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和协调。
(三)周期内常规治理与年度“微调”相结合一般说来,运用经济政策治理经济周期波动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常规性操作方式,另一种是临时性的操作方式。
常规性操作方式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特殊矛盾或突出问题,在经济增长过热、通货膨胀(复苏或高涨阶段)或者经济过冷即将过冷(危机或萧条阶段)的情况时采取的政策措施;临时性操作方式是在经济波动中进行临时性的微调,也就是在波动出现一定程度- 4 -偏离时,根据经济预警发现的信号,进行轻度适应性的政策调控。
在经济周期波动期间的治理必须处理好常规性治理措施与临时性治理措施的关系。
必须做到:第一,区别不同调控客体、划分调控区间,正确运用两种操作方式。
第二,临时性“微调”应从当年扩张或收缩幅度的实际出发,不宜采用历年或几年的平均变动幅度作为衡量的尺度。
第四讲宏观经济计划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计划管理?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计划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形式。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序的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计划管理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但不是对计划管理的否定。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我国经济运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并不否定计划管理方式本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原有的排斥市场、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价值规律作用的单一计划体制的否定,并不是对计划作为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的否定。
原有计划体制的基本弊端,是否定了作为商品货币关系本身所内在要求的客观实现形式,即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充分释放出最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大多也都在宏观层面引进了计划管理,尝试了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这表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意味着必然取消计划的管理职能,必然排斥计划管理。
第二,计划是管理的一般职能,因而也必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
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为要取得预想的结果,满足自己的既定需求,必然会进行计划管理。
生产范围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使这种计划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现代经济从宏观经济层面观察,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 5 -内在地要求在社会层面进行宏观经济的计划管理。
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提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形式所深刻阐述的思想,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第三,实施计划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市场缺陷要求计划管理。
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各种缺陷与不足,就必须由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加强计划管理和计划指导。
其次,宏观政策与目标要求相应的实施步骤与措施。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确定相应的与计划目标相一致的计划具体实施步骤和实施措施。
再次,计划管理是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制定实施步骤和实施措施,完成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政策协调等重大任务,仅凭市场调节显然是不可能的,它必须由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加强计划管理和计划指导才能实现。
第五讲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产业政策2、如何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答: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类产业的构成状况、比例关系及其内在联系的总和。
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一是包括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状况,表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种类和数量;二是包括国民经济中产业之间的比率,表明不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大小;三是包括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表明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状态与方式。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1、第一产业基础脆弱;2、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内部结构不合理;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是:1、加强第一产业,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2、提高第二产业,重点培育支柱产业,扶植先导产业,提高产业整体素质;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 6 -第六讲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就业政策2、就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是怎样的?答: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弹性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