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统治,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时间:1939 年9 月1日标志:1939 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易错微析二战中波兰失败的原因(拓展点):绥靖政策的结果、德国的闪电战、军事装备落后。
当欧洲二战爆发时,中国早已在进行抗日战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经济危机的打击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D.英法等国实行缓靖政策答案:A解析:ABCD四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20世纪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
答案A。
例题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慕尼黑阴谋B.德国进攻波兰C.德国进攻苏联D.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答案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9月C.1939年9月D.1914年12月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
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
”签署该命令是为了()A.突袭波兰B.进攻苏联C.偷袭珍珠港D.包围斯大林格勒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英、法对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经济危机的影响⑤苏德战争爆发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⑤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答案C2.【答案】A【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故选A。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归纳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复习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考查角度来说,主要考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并且能够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知识清单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考点聚焦考点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在惩罚战败国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由凡尔赛和华盛顿两个子体系组成。
前者主要由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了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势力范围。
英法通过操纵国联在其间发挥主导作用。
后者主要由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一系列条约的内容组成,重新确定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美、日居主导地位。
该体系内部存在着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复仇主义)②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由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而来)③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④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牺牲了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引起反抗,如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
⑤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觉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给德国后来的侵略提供条件)。
【典型例题】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
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限制,②项属于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突破凡尔赛体系限制的行为;③项属于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下对德国的处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本文导读: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战争背景日本侵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之后中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
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行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
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
首先,他希望先吞并埃塞俄比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
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
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一场内战,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反法西斯的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最终亲法西斯的佛朗哥势力获得胜利,重新在西班牙复辟帝制。
二战的起因与背景
二战的起因与背景1939年至1945年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全球,给人类历史留下了沉痛的记忆。
作为二十世纪最具破坏力的战争之一,二战的起因与背景错综复杂。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分析二战的发生原因和主要背景,以期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根源。
一、政治背景在二战爆发前的数十年间,世界范围内政治形势动荡不安。
一方面,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面临失业、通货膨胀和贫困等严峻问题,因此哈尔茨誓言和纳粹党的崛起,打破了党派的平衡,为纳粹德国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另一方面,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和不平等的对待,使德国国内普遍感到愤怒和屈辱。
日本的军国主义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也迅速发展起来。
他们追求扩张主义的外交政策,通过对中国的侵略和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试图获得更多的资源和领土。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通过法西斯主义掌握政权,力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他的侵略行动主要集中在北非和东南欧,其中包括对埃塞俄比亚的入侵。
与此同时,苏联试图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扩大自己的领土,并维护共产主义的利益。
这导致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美国。
综上所述,政治动荡和极端主义的兴起成为二战爆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经济背景经济因素也在二战的爆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萧条的冲击使世界各地的经济不稳定,导致了国际贸易的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
这种经济困境加剧了人们的不满和政治极端思想的兴起。
随着贸易壁垒的提高,尤其是美国的斯梅特-霍利法案和英国的帝国优先政策,各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不断加剧,进一步破坏了全球经济秩序。
三、军事背景军事背景也是引发二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和战术在二战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各国不断加强自己的军队和军备,以确保自身的国家安全。
在1930年代,纳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军事行动更加激进。
纳粹德国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以及日本对中国的入侵,显示了这些国家对他们的邻国使用武力的意愿。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背景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背景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末,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伤痛后,许多国家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之中。
为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主要国家开始采取侵略行动,并逐渐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部分:起源因素1. 经济危机:1929年的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
因此,许多国家试图通过侵略战争来获取资源和市场,以缓解自身的经济问题。
2.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一战后,一些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带开展了反殖民运动,促使他们寻求更大的领土和资源。
同时,日本和意大利等国也开始采取侵略政策,试图扩张其势力范围。
3. 国际关系紧张:大萧条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
某些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如贸易壁垒和关税提高,导致了各种贸易争端和外交紧张局势。
第三部分:具体事件1. 西班牙内战: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最终演变为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势力之间的战争。
此战引发了各国的关注,并增加了国际关系的紧张程度。
2. 德国的扩张: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开始扩大其领土和势力范围。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这些行动使得德国在国际社会中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3. 波兰的侵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此次侵略行动使得英法等国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并对德国采取了军事行动。
第四部分:战争爆发1. 法国与德国之战: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法国和英国宣布对德国宣战。
然而,法国在面对德国的闪电战术时丧失了很大的土地,战争形势对盟军不利。
2. 日本的侵略行动:1937年,日本在中国展开了全面侵略,发动了“南京大屠杀”,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
随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了东亚各地,并与美国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第五部分:总结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一场战争。
历史学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
历史学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在历史学领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是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都深受这场战争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热点,带您走进这个历史重要的世纪之战。
一、战争的起因和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非突发事件,而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德国战败,到国际联盟的失败,再到希特勒的崛起,战争步步逼近。
领土争端、国家利益冲突、经济衰退等多重因素交织,最终导致了战火的爆发。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起因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来龙去脉,为今日的和平稳定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战争中的政治和军事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充满政治和军事对抗的战争。
希特勒发动的波兰战役、日本入侵中国、盟军登陆诺曼底等战争事件都成为研究的热点。
每一个战役的决策和策略,不仅关系到战争的胜利与失败,更关系到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这些政治和军事对抗,揭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影响力。
三、战争中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战争经济、军事工业体系的建立,以及核能、航空航天、计算机等重大科技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战争的进行,也对后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战争中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到战争如何改变世界,以及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
四、战争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社会和文化变革是不可忽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族歧视、集中营、战争罪行等黑暗面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同时,战争也催生了许多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通过研究战争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形成过程。
五、战争的记忆与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与教训对于预防战争、促进和平至关重要。
无论是战争的幸存者还是后代后人,通过对战争的回忆和反思,可以传承战争教训,警示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3 第51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doc
第51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1)一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继续加剧。
(2)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崛起。
(3)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和美苏两国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4)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战争的爆发和初期阶段: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
(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1)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2)“冷战”①原因:a.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
b.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
②表现:a.资本主义阵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b.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1)背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与苏联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2)美苏“缓和外交”的表现①美苏两国首脑频频互访和举行会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②美苏关系中的经济色彩逐渐增强。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破坏性的冲突之一,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共造成数千万人丧生。
这场战争的起因和背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的国际形势息息相关。
本文将以年代为线索,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多个方面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变得极其复杂和紧张。
在政治上,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施加了严厉的战败条件,导致德国陷入政治和经济危机。
而战争胜利的盟军各国也存在着内外政治危机,各自面临着人心惶惶的局面。
经济上,战争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巨额债务,苟延残喘的经济陷入了衰退。
同时,巨大的战争赔款和经济衰退导致政府难以有效管理社会问题,社会紧张气氛愈演愈烈。
地缘政治上,战后欧洲成立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未能有效维持和平,各国对于领土和殖民地的争夺不断升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形势日趋恶化。
在经济上,大萧条使得许多国家进一步陷入经济困境,无法解决失业问题和贫困。
对外政策上,各国开始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拒绝自由贸易和实施关税壁垒,导致国际贸易停滞。
这进一步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政治层面上,极端主义思潮迅速兴起。
例如,德国崛起了纳粹党,并由希特勒领导,他们通过恶化经济状况、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和反犹太主义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同样,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日本的军国主义也迅速兴起,把目光放在了侵略和扩张上。
这些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引发了对国际秩序和和平的深刻担忧。
在地缘政治上,各大国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地缘战略。
苏联试图通过扩大共产主义阵营和领土扩张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影响力。
德国则寻求恢复其国际地位和疆域,并通过对周边国家的侵略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另外,日本则开始在亚洲地区扩张,并试图寻求自给自足的资源。
这些地缘政治争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总之,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可以归结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留问题、经济衰退和政治极端主义的崛起、国际组织的无能以及地缘政治的紧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9 3 3 年 初 , 阿 道 夫 ·希 特 勒 出 任 德 意 志 第 三 帝 国 总 理 , 纳 粹 党 掌 握 国 家 政 权 , 阿 道 夫 ·希 特 勒 违 反 《 凡 尔 赛 和 约》20年停战的协议,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 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陷入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使国际市场的竞争 更加激烈,资本主义各国之间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也愈演愈烈,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矛盾也不断 地激化,其结果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
大学历史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影响
大学历史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历了两次规模空前的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这两场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直接导致了现代国际秩序的重建和演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其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主要由列强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所引发。
其主要背景和原因可归纳如下:1.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竞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争夺达到高潮。
这种竞争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2. 人口爆炸和社会变革:19世纪末,欧洲经历了工业化进程和农业革命,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过剩。
这导致了社会压力的增加,国内矛盾和冲突逐渐升级。
3. 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运动:各个民族和民族团体开始追求民族自决和国家独立。
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使得多民族国家内部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4. 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欧洲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武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同盟体系,使得欧洲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格局的重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凡尔赛和约为依据的战后国际秩序被建立起来。
德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解体,新的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相继出现。
同时,美国作为新兴超级大国的崛起也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2. 《凡尔赛和约》带来的不满:凡尔赛和约被认为是对德国的过度惩罚,引发了德国的不满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3. 经济和社会的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很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战争期间的破坏也对欧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沉重负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冲突之一,涉及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家和地区。
该战争于1939年至1945年期间爆发,直接导致超过7000万人的死亡,包括平民和军事人员。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深入分析各个国家的冲突和决策,以及全球战争对世界格局和未来的影响。
20世纪上半叶,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的矛盾和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后,世界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旧有的帝国主义体系开始瓦解,一些国家力图通过扩张来提升自身地位。
特别是对战胜国德国在战争后的不满和经济困境,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纳粹党在1933年掌权后,德国逐渐走上了复仇和扩张的道路。
希特勒的德国开始违反《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限制,恢复军备并扩大军队规模。
他们还开始在邻国实施侵略行动,最著名的就是1938年的德国吞并奥地利(安schluss)以及对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地区的要求。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加大了对德国侵略行为的反抗和制裁力度。
英国和法国我们联合起来,对德国的行动保持警惕,并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制其扩张野心。
然而,这一策略被证明是不够强硬的,因为希特勒在继续吞并领土的同时,仍然声称维持和平。
1939年,德国的侵略再次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希特勒的侵略行为使得英国和法国决定对德国宣战,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开始。
德国先是进军波兰,随后苏联也加入战争并向波兰进攻,最终导致波兰的分割。
随着战争的爆发,更多的国家被卷入了战争的泥沼中。
日本在同一年侵略中国,南京大屠杀就是当时的其中一个恶劣事件。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也在数年后加入战争,选择与德国成为同盟。
这些侵略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但未能阻止战争的持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涉及到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
主要参战国家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和他们的盟友,如苏联、英国、美国等。
这场战争战线广泛,形势复杂,涉及陆地和海上战争、空战和战略轰炸等各个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
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继而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法西斯独裁1922年10月,意大利王国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王国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王国开始建立。
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
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
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
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
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到1933年11月,法西斯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
一战祸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德意志第三帝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违反《凡尔赛和约》20年停战的协议,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世界大战:一二战的历史背景
世界大战:一二战的历史背景1914年至1945年的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和血腥的时期之一。
在此期间,发生了两场重大的世界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两场战争不仅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次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世界局势。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1914年,起初只是欧洲各国之间的一场冲突,但随后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 帝国主义的竞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个大国开始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帝国主义竞争愈演愈烈。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贸易市场不断地扩张势力范围,这导致了欧洲列强间的紧张对立。
2. 军备竞赛:各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尤其是德国崛起后,其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引起了法国和英国等国的警惕,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3. 各国联盟体系的形成: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平衡欧洲力量,各国纷纷建立了军事联盟。
在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大国已经形成了两个对立阵营,即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中央同盟国和以法国、英国、俄国为主的协约国。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场战争极为惨烈,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卷入其中。
经过四年的战斗,直到1918年才结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接下来的世界秩序埋下了伏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条约和战后的经济衰退使得国际秩序不稳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1. 经济危机与民族主义抬头:在大战后的经济衰退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由于经济困境和失业率上升,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并与极端主义相结合,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2. 苏联的崛起与冷战的开端:苏联在经历了内战和工业化进程后,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两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为惨痛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这两场全球性的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也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格局。
要理解这两场战争为何会爆发,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复杂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 年)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实力迅速崛起,但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中却远远落后于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帝国。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也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各国纷纷大规模扩充军备。
德国大力发展海军,试图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而其他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军事建设。
这种紧张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了战争的风险。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国际关系更加紧张。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与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协约国相互对峙。
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战的爆发。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民族主义者渴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这种情绪在巴尔干半岛尤为突出。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复杂,成为了欧洲的“火药桶”。
1914 年 6 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一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战争的问题,反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 年)的历史背景同样复杂。
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爆发的重要诱因。
1929 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打击。
德国、日本等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②为避免卷入战争,张伯伦是怎么做的?
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 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法西斯
③与之前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绥靖政策相比
有什么变化?
“制裁” “不干涉” 公开出卖
绥靖政策的危害
⑴对法西斯: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 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⑵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虚弱,忽视了战争 准备,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 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既和法西斯势力有矛盾,也与 英法美帝国主义国家有尖锐矛盾;
• ③反对法西斯势力成为世界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解 放运动的主要内容。
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最终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原因是什么?
• ①力量对比: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反法西斯国 家力量弱小,无法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
②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 空前的经济战
③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走上了不同 道路,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何异同?
①历史原因:
同 都有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残余
都在凡-华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现实原因:
都遭受经济危机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 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 ③内外政策: 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④严重后果: 都冲击了凡-华体系,成为二战战争策源地
• 缺乏国际援助,英法推行绥靖政 策……பைடு நூலகம்
• 有人认为,西班牙战争是“小二战”或“二战的彩 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 ⑴从战争的性质看,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的反 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 ⑵从战争的过程看,各种国际政治势力粉墨登场
• ⑶反映出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最能反映二战前各 大国的矛盾与斗争
历史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起因
历史教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与起因一、背景介绍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战后的国际秩序2.英法对德国的惩罚三、纳粹兴起与希特勒的崛起1.德国的经济危机2.希特勒的崛起四、纳粹德国的扩张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1.德国的领土要求2.日本对亚洲的侵略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1.德国入侵波兰2.日本对美国的袭击六、结语背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它于1939年至1945年间爆发,涉及全球大部分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重建和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国家陷入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困境。
这场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和人力,导致了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此外,巴黎和会制定了对德国的严苛和羞辱性的条约,引发了德国人民的不满和愤怒。
英法对德国的惩罚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对德国提出了严苛的赔款要求和领土割让要求。
这使得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
德国人民普遍认为这些惩罚过于严厉,从而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
纳粹兴起与希特勒的崛起德国的经济危机为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纳粹党的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利用德国人民对割让和赔款的不满,以及对政治和民主制度的不信任,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在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并逐渐建立起独裁统治。
纳粹德国的扩张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希特勒迅速开始了对德国领土的要求。
他宣称要恢复德国的边疆,并实行了多次对邻国的侵略行动。
同样,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始了对亚洲邻国的侵略。
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目标是为了获取资源和市场,并将自己打造成亚洲的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和日本对美国的袭击。
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9月,德国突然入侵了波兰。
这次侵略行动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英法等国对德国的侵略行动感到震惊,并向德国宣战。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与背景
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与背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迎来了一场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的爆发并非一日之间的事,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逐步酝酿而成的。
本文将围绕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展开讨论,深入探究导致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赔偿与惩罚,国际秩序和平衡遭到了破坏。
《凡尔赛和约》的签署,剥夺了德国的军备与领土,并以此为导火索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与不满。
二、经济危机与民族主义复兴随着192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不稳定成为了国家间的竞争和冲突的温床。
在此背景下,民族主义复兴成为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宣传和政策重点,国家主义情绪逐渐升温。
三、种族歧视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内部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困境,这为种族歧视和法西斯主义政党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纳粹党和法西斯党在德国和意大利上台,展开了对内镇压和对外扩张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四、日本的扩张和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在亚洲地区,日本逐渐抛弃了西化的改革道路,采取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发展模式。
日本的扩张政策导致了与中国的冲突,并最终演化成全面战争。
五、失败的和平努力在战争爆发之前,国际社会还尝试通过外交途径来缓解紧张局势。
然而,由于各国的争夺利益和互不信任,各种和平努力与协议都未能达成持久的和平解决,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综上所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是多重且复杂的。
战胜国对德国的惩罚,经济危机,民族主义复兴,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日本的扩张以及失败的和平努力等因素相互交织,推动了这场战争的爆发。
二战的起因与背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认识到通过和平与合作解决分歧的重要性,以避免类似的浩劫再次发生。
这场世界大战的历史教会我们要珍惜和平,重视国际合作,避免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激化。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保持持久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秩序,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未来。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2.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定的目的:是苏联在英法大力推行绥靖政策的背景下,出 于自身的安全考虑而同德国签订的一个条约。
条约影响:这个条约使苏联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国的攻击,为苏 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但是,这个条约的签订,更使德国在未来 的战争中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解除了德国发动战争的后顾之 忧,使其大胆发动战争。苏联靠牺牲东欧小国利益换取自身暂 时的和平,这是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绥靖,是苏联继英法之 后掀起的又一绥靖高潮。这个条约的签订,也使苏联放松了对 德国法西斯的警惕,导致了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的节节失利。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经过
思考: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 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正式形成。据此回答: ①这一同盟得以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 成说明了什么? ②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③简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对反法 西斯战争进程的影响
4.战争的转折 (1)反法西斯力量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1)
(2)战场形势的转折: A.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B.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1942.6) C.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10) (3)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意大利投降(1943.9)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诺曼底登陆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 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1945.4) 攻占柏林和德国投降(1945.5) 日本投降(1945.8) 1945.9.2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9、1941年英、美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两 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 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 对上述主张评价应该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自学要求】
先用8-12分钟通读课本,再结合资料在教材上勾划重点、标注课本,思考完成问题导
思并构建知识树,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探究案,并写下我的疑问,为课堂合作探究做准备。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重点难点】二战爆发的背景
预习案
阅读教材44页--57页,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分析比较德日法西斯建立的异同点
3.了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概况,分析西班牙内战的原因及性质,
4.分析西方绥靖政策的原因及表现,集体安全落空的原因及影响。
探究案
【探究一:绥靖政策】
[2014·天津卷]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
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5分)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
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
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
……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
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4分)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
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
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4分)
【探究二:德国法西斯的上台】
材料一:1929年~1933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
材料四:1928年5月选举,纳粹党在全部3100万张选票中仅获得81万张,在国会491个议席中只占12个议席;1930年9月选举,获得640万张选票,占总选票的18.3%,
107个议席。
1932年7月选举,达1370万选票,占全部选票的37.3%,占230个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材料五:1932年纳粹党员阶级成份统计表:
②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
③据材料三、四,指出1932年纳粹党的特征。
(4分)
④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五有何关系?(4分)
⑤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造成材料三、四、五现象的原因。
(4分)
【课后检测】
1、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①法西斯分子图谋通过政变取得权力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一党专政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夕,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当初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
”这一言论最能说明
A .石油是意大利的侵略能否得逞的关键
B .英法纵容了意大利的侵略行为
C .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军事冒险
D .国联对意大利实行了有效的制裁
3、在20世纪初的德国,一位俄国人记录下了这样的情景:城市中心广场上竖立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模型,在乐队的吹奏声中,模型被点上火,倒塌的墙垣发出隆隆的响声,教堂的钟楼和十字架歪歪斜斜跌落在地。
可德国人却在鼓掌叫喊。
当最后一堵墙倒在火堆中时,乐队立即奏起德国国歌,人们的狂热已经无法控制了。
这一记录反映了 A.极端民族主义在德国嚣张至上 B .德、俄宗教冲突严重
C .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
D .德国和俄国的矛盾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4."这些阴谋家,在西班牙问题上,在中国问题上,在奥地利和捷克问题上,不但并无丝毫制止侵略的意思,而且相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使人为鹬蚌,己为渔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实则是'坐山观虎斗'。
世界上多少人被张伯伦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说所蒙蔽,而不知道他们笑里藏刀的可怕。
"——《毛泽东选集》,根据材料,分析以下那位人物不属于“伙伴”的范围
A.达拉第
B.罗斯福
C.斯大林
D.墨索里尼 5.为什么没能够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A.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没形成合力
B.英法绥靖政策
C.苏联的中立自保
D.德国法西斯的猖狂进攻.
课后检测
探究一
[答案] (1)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
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
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
(2)和平主义思潮。
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
(3)绥靖政策。
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4)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探究二
①1929年~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引起了德国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② 1929年~1932年是纳粹党的飞速发展时期。
③纳粹党具备了夺取政权的实力和条件。
④纳粹党的飞速发展和上台与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直接相关。
⑤纳粹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纳粹党的欺骗宣传,使其
获得广泛支持。
课后检测:BD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