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三种生产理论一、三种生产理论概述(一)环境社会系统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二者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在这三种交流关系中,物质流动是最基本的,它是另外两种交流的基础和载体。
环境社会系统依据物质运动基础,进一步可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物资生产:即劳动生产,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所需物资的总过程。
基本参量:(1)资源利用率,指的是将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和从废弃物中取得的再生物转化为产品的比例。
资源利用率高,则意味着在产出同等产品时,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少,加载到环境中的加工废弃物也少。
(2)产品流向比,指提供给人口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与环境生产的产品的比例。
(3)社会生产力,对应于生产产品的总能力。
2、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基本参量:(1)人口数量(2)人口素质(3)消费方式3、环境生产:是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生活资源如风景,生产资源如森林、水源、矿产等)的总过程。
基本参量:(1)污染消纳力(2)资源生产力(二)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见书中第18页图2—1人与环境系统概念模型1、人类对世界系统(环境社会系统)的认识历程:(1)古代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是自然的一部分,世界系统实际上就是自然生态系统,就是自然环境。
三种生产之间,主导作用是环境生产,人口生产与物资生产能力都非常小,包含在环境生产中。
(2)农业文明时代:A、早期阶段,人口生产仍未在世界系统的运行中体现出来;B、中期阶段,人口生产虽得以体现,但仍作为物资生产的一部分。
C、晚期阶段,人口生产系统逐渐发育成独立的系统,并从物资生产系统中脱离。
第3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2)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技术 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Biblioteka 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强调持续性 体现公平性 追求协同发展 推崇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发展作为时代的最强音,它既要 作为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又要成为环 境规划的最终目标。对持续发展的最求, 应贯穿于环境规划的始终。
第三节
复合生态系统
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 四、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五、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 用
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环境问题的实质都是生态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明显不同于自然环境, 它受人类活动的太多的影响――单纯的生态 学理论不完全适用于这个人类生存的环境。 因此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1981年提出复合生 态系统理论:人类社会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 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 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经济、自然三大系统是一个整体,是 个复合生态系统。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 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以生物环境的协 同共生及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支持、缓冲及净化为特征,它是 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基础; 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职业 结构等,通过产业系统把它们组成高效的社会组织; 经济子系统和物质的输入输出,产品的供需平衡以及资金积 累速率与利润 ,是促进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 这种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构成 了复 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决定着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构和发 展规律。
(环境管理)第3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含义—需要是人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二)、人类需要的层次1、需要层次论: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
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仍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低级需要是人和动物共有的,高级需要是人特有的(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是归属的需要;二是友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内部尊重(自尊);外部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2、ERG理论:阿尔德弗尔1969提出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当得到满足,可能会追求更高层次,也可能没有上升趋势,当较高需要受挫后可能会降求其次;认为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强度不仅不减弱,还可能增强,这与马斯洛理论最大不同(1)、生存的需要:关系人的肌体存在或生存(2、)关系的需要: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3)、成长的需要: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3、莫瑞的需要理论(1)、需要的特点和作用①、需要与需要之间的关联②、需要作为力能够影响并组织个人的知觉思维意向以及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③、需要永远作为力推动着活动,是个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④、需要有不同的发展阶段(2)、需要的分类①、第一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包括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②、第二需要:也称心因性需要,包括: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和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需要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莫瑞认为心因性需要是通过童年的经验获得的,不同人的不同行为是由个人的内部活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三)、需要类型1、按起源:生物性需要:对生活资料的需要;生理保健的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社会性需要:对工作的需要;对知识的需要;实现理想的需要2、从对象角度:物质需要:个体对物的需要,包括生理性和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对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3、间接需要:概括、抽象的需要,常以理想志向等形式表现直接需要:指随着间接需要产生而产生的具体需要,如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上大学的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含义人类行为:也称人的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 管理环境
4、政府管理部门 5、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公众)
三、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 变动性,组织的外部环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复杂性,组织环境因素的种类和数量繁多 开放性,环境中阻碍资源自由流动的壁垒在减少
第四节 组织环境的管理 一、组织外部环境的评估 低不确定性环境——简单稳定的环境 外部环境要素少且相似 要素维持不变或缓慢变化 低中程度不确定性环境——复杂稳定环境 大量外部环境要素且不相似 要素维持不变或缓慢变化 高中程度不确定性——简单动态环境 外部环境要不统少且相似 要素常常变要素且不相似 要素常常变化且不可预测
二、环境管理的步骤 首先,管理者要了解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 其次,在了解和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确定各环境因素对组织有什么影响,有多大的影响等 最后,要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作出相应的反应
三、环境管理的方法 想方设法去适应它 对于任务环境加以管理 谋求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第二节 组织的外部环境 一、一般环境 1、政治法律环境 主要指总的政策形势及立法和司法现状,包括政局稳定性、社会制度、党派 关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产业政策等 政治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法律是企业公平竞争的基本保证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社会购 买力、经济发展水平等 微观经济环境:消费者收入、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等 3、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行为态度和人口数量 及结构的变化等 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 4、科技因素 主要指目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技术因素具有变化快、变化大和影响面广等特点 5、自然资源因素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资源、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素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管理学复习提纲
环境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广义)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由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发的环境变化,指的是狭义的环境问题。
2.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问题联系在一起来寻找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不是局限于从生产技术上去找根源。
3.《我们共同的未来》进一步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并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4.环境问题产生的三个层次:一是在思想观念层次上的;二是在社会行为层次上的;三是人类社会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
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1)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环境管理可以通过建设一种环境文化来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服务。
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2)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相对于对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环境行为的调整是较低层次上的调整,然而却是更具体、更直接的调整。
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本身三大组成部分。
从行为主体来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三张。
其中政府行为起着主导的作用。
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都是由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所构成的整体或系统。
)3)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环境管理的三项任务是相互补充、构成一体的。
其中环境观的转变是根本性的。
环境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在短期内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会有明显的效用。
行为的调整是具体、直接的调整,可以比较快地见效。
“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的物质基础和表现形式,对这种物质流的控制是观念转变和行为调整的具体方法和实践。
《管理学》第三章导学资料
《管理学》第三章导学资料第三章管理环境一、管理环境及其分类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组织环境:一般环境因素:间接影响组织业绩的外部因素;任务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组织业绩的外部因素;内部环境:组织文化:间接影响组织业绩的内部因素;经营条件:直接影响组织业绩的内部因素;1、一般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尽管不是那么直接,但各个组织的管理者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2、任务环境因素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顾客)、竞争者、政府管理部门及其政策、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等。
二、管理环境的含义及研究意义组织内部环境:一般包括组织文化和组织经营条件两部分。
组织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组织经营条件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包括资金实力、人员素质、科研力量等。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而且直接影响该组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三、外部环境因素㈠一般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虽然对组织具有长期性的影响,但在日常经营中,其影响作用却是微乎其微的。
它主要包括国际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政治、法律因素。
1、国际环境包括国外产生的各种影响企业经营的事件或者机遇。
由于国际性因素,企业可能会遇到新的竞争对手、得到新的客户、供应商,同时,国际环境决定了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基本发展趋势。
不同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同,但一般来说,国际化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⑴国内市场阶段。
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营销资源也主要集中在国内。
管理者对国际环境有所认识,并准备到国外投资。
⑵出口国际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出口增加,企业采取的通常是差异化策略,即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产品及营销策略,而且会成立专门的出口管理部门,对在若干个国家营销的产品实行统一的管理。
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17课程名称:环境管理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资源化、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是系统地介绍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环境管理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树立大系统观念—大环境管理思想;介绍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领域环境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环境管理在解决环境问题和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不同领域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管理的行政、法律、技术、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正确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环境管理的原理、制度和实施。
通过《环境管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思想、原则和方法,熟悉本专业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战略思想、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环境管理对策与措施有较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明确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清和掌握宏观与微观两种环境管理的区别;2.了解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特点;3.明确环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管理的涵义1.主要内容环境管理的含义;环境管理的发展过程;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发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环境管理的微观和宏观含义;了解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二节环境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论1.主要内容环境管理的手段;环境管理的方法论。
环境法 第3章4 环境权理论
第三节、环境权的法律属性
一、环境权的人权属性
法律上的权利 是一项基本人权 独立的人权 是确定的权利
二、环境权的内容
环境资源利用权 环境状况知情权 环境事务参与权 环境侵害请求权
三 环境权含义的分解与组合
重构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重构私法和公法的关系 重构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四、环境权的逻辑构成
案例分析:京通快速路噪声案—环境 资源利用权
2004年3月,北京通惠家园小区杨某等16户业主 起诉称,因受所邻京通快速路交通噪声的长期困扰, 其安宁生活环境权、休息权和正常通风权受到侵害, 并一致认为噪声来源系由首创公司经营的京通快速路 主路、市政管理处养护管理的建国路(京通辅路)和 地铁运营公司经营管理的复兴门—八王坟地铁(复八 线)。经业主共同委托相关部门进行检测,显示噪声 严重超标,故要求上述三被告与该重点工程的建设单 位——城市开发公司作为共同侵权人承担共同侵权责 任,赔偿每户5万元。四被告不同意上述诉讼请求。
二 立法与司法
司法实践 环境权立法赋予国民获得环境诉讼
主体资格,建立诉讼程序,开始环 境权司法审判
第二节、环境权的含义
一、环境权的语义 环境的权利 对环境的权利
二 环境权的一般定义
环境权是指人所享有的在健康、舒适和 优美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1. 目的是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 主体是人; 3. 是一项内容丰富的权利; 4. 环境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案例分析:美国费城城市规划公 众参与案例
2000年4月11日,费城问讯报(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报道,费城华埠所在的 12街与Vine街附近,将有可能选择修建新型的 费城棒球场。为了保护费城华埠的传统风貌、 居民的生活环境、未来的发展空间,费城中华 公所与费城华埠发展会以及全体居民开始了反 对新建棒球场的城市规划建设公众参与活动。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概念: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五、排污收费的规定 1、收费范围:包括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噪 音、放射性物质等五大类。 2、数额确定:由排污单位申报,由环保部门核 定,按污染排放的总量确定。 3、加收情形: 1 交费后仍未达到排放标准 2 新建的建设项目(3)污染物处理设施,擅
自闲置或拆除 (4)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 4、减收情况:
三、原则的贯彻 (一)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二)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三)积极治理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四)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第三节 “ 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 利用者补偿”的原则
“污染者付费”,指污染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及治 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 国家和社会。 “开发者保护”,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承担 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义务,对因开发而破 坏的自然环境有恢复的责任。 “利用者保护”,指自然资源利用者应对被利用 的资源给予经济补偿。
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概念: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保护法所 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 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其特点是: 1、由法律确认。 2、不同于环境保护法的一般立法原则、司法原则。 3、不同于环境保护法的一般法律规范。
第一节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二、环境法律制度的分类
(一)根据法律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的不同,
分为基本环境法律制度和一般环境法律制度。
(二)根据适用时期的不同,分为
1、行为前适用的制度 如:“三同时”制度
2、行为过程中适用的制度 如:征收排污费制度
3、行为后适用的制度 如:环境纠纷处理制度
4、行为全过程适用的制度 如:现场检查制度
第三章 环境法律制度
第一节 环境法律制度概述 一、概念
第三章 管理与环境
本章内容
一、影响组织绩效的环境因素 二、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三、环境的管理 四、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
一、影响组织绩效的环境因素
问题:环境因素到底有哪些
?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组织绩
效的呢?管理者如何管理环
境呢?
管理环境的构成
• 一个组织的绩效,受制于存在于组织内外部的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 • 我们将这些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 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之为管理环境(Management environment)。
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拯救蓝色巨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小组作业2:谁应该对此负责?
• • 四月初,为了弘扬“五四”精神,学校党委要求校团委、校学生会在全校 范围内开展一次“五四”知识竞赛。这项任务最终落实到了学生会学习部。 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小林接受任务以后,在校学工部郑老师的直接指导下, 布置学习部的一帮干事分工负责,在校园内掀起了“五四”知识竞赛热潮, 并在5月4日之前完成了初赛和复赛,选拔出了6支来自不同学院的参赛队 伍进入了决赛。 5月4日,隆重的“五四”知识竞赛决赛在学生活动中心如期举行,学校常 务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以及相关部处领导都出席了本 次比赛,观众席也座无虚席,活动进入了高潮。但令人遗憾的是,接下来 的事情使本次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先是主持人由于过于紧张而状况百出; 然后是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投影放映乱序;最糟糕的是 投影仪的灯泡又突然坏了,使比赛一度中止;……比赛尚未至中场,原本 座无虚席的观众席上已有不少人离开。 比赛结束,校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下达指令,要求学工部就此次事 件追究责任,深刻检讨。
•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资源 与能力的投入。 • 组织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 物质资源、客户资源、关系资源等。 • 组织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等。 • 组织对资源的拥有情况和利用情况影响甚至决定 着组织可能开展的活动种类、规模和可能达到的 效果。
第三章_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工作环境与生产效率有无直接因果关系。
方法:是将挑选出来的工人分为二组,一组为“参照
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将实验组的照明条件作 各种变化,而参照组的照明度始终保持不变。
试验结果:两组的生产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且没有
什么差异。
结论:照明度与生产效率无直接因果关系。
局限性:
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而且由于提高了 劳动效率,使工人担心工作机会的减少和裁员,加剧了劳 资双方的矛盾。
2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长期担任一家大型矿业公 司的总经理。他是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被后人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管理过程之父”。 著作:《管理的一般原则》(1908);《工业管理和一般管 理》(1916);《国家管理理论》(1923);《公共精神的觉醒》 (1927) 第一个提出管理教育
究领域。
局限性
1.对组织中人的因素的研究不够,一般只是把人看作“经济人”。 2.忽略或较少地分析有关组织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问题。 3.对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协调问题以及为贯彻各种管理职能提供服务方面较 少涉Leabharlann 。29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梅奥(1880-1949),人际关系 学说创始人,美国人,哈 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著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① 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② 实行职能工长制。 ③ 进行例外管理。
20
科学管理 实践结果
流水线 大规模生产 (1913年)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案——第三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第一节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一、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从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但是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纵观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古典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到1930年之间,以泰勒(FrederickW.Taylor)与法约尔(Henri Fayol)等人的思想为代表。
⏹第二阶段为中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30年到1945年之间,以梅奥(Elton Mayo)与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等人的思想为代表。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产生于1945年以后。
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
(一)古典的管理思想1. 泰勒的科学管理⏹泰罗理论把物看作主要的管理对象,而把人只看成是物(如机器)的附属品,其管理活动是围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来进行的。
也可称之为管物说。
⏹它认为管理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在这个人-机系统中,对各种投入的资源进行加工,转变为产品或劳务输出¡±。
管物说着重于数量研究,使管理精确化。
⏹其特点是以数学分析为基本方法,以电子计算机处理为基本手段,以最优化设计与选择为基本前提,保证人力资源和其它物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法约尔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另一内容是他首先把管理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 进度判断预测 属定性预测,最多不过是半定量的预测 方法,较适用于宏观的具有战略性的长期预测。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的预测
利用日、旬、月、年的工作(或工程)进度
资料统计,根据期内执行任务的进展情况,结合其它有关实际 推测期末能否完成任务的程度(进度)。 • 平衡判断预测 • 集合判断预测 利用几个或几十个(或者更多)的环境指标 德尔斐法,是组织集体思维交流过程。
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环境监测 环境预测
环境标准
环境审计
第一节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不断发现新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掌握污染物的迁移、 转化规律,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启示和可靠的数据。 污染源监测:检查、督促各企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规定的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质量监测:掌握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为选择防治
部的变化过程,而是直接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实
际观测,通过教学处理而建立起来。
黑箱模型建立比较快,因为没有考虑系统内
部的变化过程,则需要对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进 行类推,反复检验和标定才能实际应用。
模型识别
模型的标定和模型的检验统称之为模型的识别,
它的目的在于确定预测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模型标定
利用一组或多组已得到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对选 用或建立的预测模型各个参数以及模型的结构进行调 整和修改,以便使模型的输出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 在允许范围内,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
不可再生资源
• 管理目标是: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减缓不可再生资源的
第三节
环境管理手段
环境管理的主体与直接管理对象
“公共委托”理论:国家作为全体国民利益的代表,可以 从全社会最根本利益出发,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关的 社会行为进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图:正常人的肺 右图:肺气肿病人的 肺
20世纪以来,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使得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 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 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无论 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世纪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试图冲破昔日牺牲生态环境,寻求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 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眼病、喉 线作用下生成
头炎
光化学烟雾
居民烟煤取暖, 煤中硫含量高, 排出的烟尘量 大,遇逆温天 气
汽车多,每天 有 1000 多 t 碳 氢 化合物进人大 气,市区空气 水平流动缓慢
八大公害(2)
公 害 公 害 公 害 发 生 公 害 中 毒 情 中毒症状
事件 污染 地
发生 况
名称 物
时间
致害原因 公害成因
《我们共同的未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 1987年,在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下,世界环境 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 该报告以丰富的实地考察调研所获得的最新资料和数据, 深刻地揭示了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之间所存在问题的根源,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和现实 行动方案,初步形成了新形势下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改 革思路,引发了现代管理思想的第二次革命。
由于过分砍伐森林,造成土壤侵蚀,生物消失
同时,对环境的肆意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社会实际福利 水平下降。
工厂的烟囱黄 烟滚滚,大量 的二氧化硫排 入大气,严重 地危害我们的 生存环境。
八大公害(1)
公 害 公 害 公害发生地 公 害 中毒情况 中毒症状 致害原因
事件 污染
发生
名称 物
实 际 受 下降,肌肉痛,
害 超 过 咳嗽不止
10000人
氮肥生产中,采用 氯化汞和硫酸汞作 催化剂,含甲基汞 的毒水废渣排人水 体 炼 锌 厂 未 经 处 理 净 化的含镐废水捐人 河流
工厂向大气排放二 氧化硫和煤粉尘数 量多,并含有钻、 锰铁等
米糠油生产中,用 多氯联苯作载热体, 因管理不善,毒物 进人米糠油中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 *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
人们逐步认识到过去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 的,或至少是持续是不够的,因而是不可取的。 唯一可供选择的道路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 类这一次反思是深刻的,反思所得的结论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以在全 世界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能够得 到共识和普遍认同的根本原因。
甲基汞导致鱼大量死亡
水俣病是由于水体中 甲基汞污染造成的。
汞是一种重金属,进 入生物体内后逐渐积累。
光化学烟雾 笼罩下的城市
上图: 清洁空气下的 洛杉矶
下图: 光化学烟雾笼 罩下的洛杉矶
污染 导致 疾病
大头鱼的唇癌
由于水体中存在致癌 物质,北美五大湖的 某些支流中鱼的癌症 发病率高达84%
空气污染造成肺气肿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环境保护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第三节 改进衡量发展指标的新思路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举例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环境保护
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随
烟 尘 、美国多诺拉 二 氧 (马蹄形河 化硫 湾,两边山
高120m)
1948 日 10 月
4 天 内 42 的居民患 病 , 17 人 死亡
咳嗽、呕 二氧化硫与烟
吐、腹泻、尘 作 用 生 成 硫
喉痛
酸,吸人肺部
工厂多,遇雾 天和逆温天气
伦敦 烟雾 事件
洛杉 矾光 化学 烟雾 事件
烟 尘 、英国伦敦 二氧 化硫
1953 年
1931 年~ 1972 年3 月 1955 年以 来
968 年
病 180 多 人,死 亡 50 多 人
口齿不清步态不 稳面部痴呆耳聋 眼瞎全身麻木最 后神经失常
甲基汞被 鱼吃后, 人吃中毒 的鱼而生
患 者 超 关节痛、神经 病吃 含 镐 的
过 280 人 ,痛和全身骨痛,米 , 喝 含
时间
公害成因
马斯 河谷 烟雾 事件
烟 尘 、比利时马斯 二氧 河谷(长 化硫 24km , 两
侧山高90m)
1930 年 12 月
几千人发 病 , 60 人 死亡
咳嗽、流 一氧化硫氧化
泪、恶心、为 三 氧 化 硫 进
区吐
人肺的深部
山谷中工厂多, 逆温天气,工 业污染物积聚, 又遇雾日
多诺 拉烟 雾事 件
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 财富加速了世界文明的演化进程。但是,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工业文 明的同时,一味地滥用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使地球资源过度 消耗,生态急剧破坏。
人类对生态系统资源的消费速率越来越快。
在过去的120多年里,资源消费速率增加了约
800倍。
外 亡 34 最 后 骨 软 化 , 镐的水
人
饮食不进,在
衰弱疼痛中死
病 500 多 去支气管炎,支 有 毒 重 金
人 ,36 人 气管哮喘,肺 属 微 粒 及
在 气 喘 气肿
二氧化硫
病折磨
吸人肺部
中死去
病 5000 眼皮肿,常出 食 用 含 多
多 人 , 死 汗,全身起红 氯 联 苯 的
亡 16 人 ,疙瘩,肝功能 米糠油
水侯 甲基 日本九州 事件 汞 南 部 熊 本
县水侯镇
富 山 镐· 日 本 富 山
事件
县(蔓延到
(骨
其它县的7
痛病)
条河流流
域) 四 日 SO2 、日 本 四 日 事 件 烟 尘 、市(蔓延到
( 哮 重金 几十个城
喘 病 ) 属 粉 市)
尘
米糠 多氯 日本九州
油 事 联苯 爱 知 县 等
件
23个府县
光 化 美国洛杉矾 学烟 雾
1952 年 12 月
1943 年5月 ~10月
5天内 4000 人 死 亡
大多数居 民 患 病 65 岁以上老 人死亡 400人
咳嗽、呕 烟尘中的三氧
吐、喉痛 化 二 铁 使 二 氧
化硫变成硫酸
沫,附在烟尘
上,吸人肺部
刺激眼鼻、石 油 工 业 和 汽
喉,5起 车废气在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