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灵活运用变量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有机地把各种数学模型通过函数统一起来使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建立函数模型.
2.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方案选择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书写起来比较麻烦,事实上这类问题用一次函数来解决会更好理解,书写起来也更加简捷,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例1一种节能灯的功率为10瓦(即0.01千瓦),售价为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为60瓦(即0.06千瓦),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价格为0.5元/(千瓦×时),消费者选用哪种灯可以节省费用?
分析:1、指出问题中的常量、变量?
2、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总结:要考虑如何节省费用,必须既考虑灯的
售价又考虑电费.不同灯的售价分别是不同的常数,而电费与照明时间成正比例,因此,总费用与灯的售价、功率这些常数有关,而且与照明时间有关,写出函数解析式是分析问题的关键.
解:设照明时间为x小时,则:
y=60+0.01×0.5x;
节能灯的总费用为
1
y=60+0.005x
即:
1
y=3+0.06×0.5x
白炽灯的总费用为
2
y=3+0.03x
即:
2
讨论:根据以上两个函数,思考解决问题方法:
方法1:利用不等式的分类讨论解决问题
(1)x 为何值时1y =2y ?
(2)x 为何值时1y >2y ?
(3)x 为何值时1y <2y ?
如果用不等式来解决会比较麻烦,试着利用函数解析式及图象的性质来解决,感受一下. 方法2: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
通过函数图形,我们可以很容易求出交点的横坐标为2280,即当使用电量为2280小时时,二者的总费用相同;同时也可以看出2280是一个分界点,低于2280时,1y >2y ,使用白炽灯更省钱;高于2280时,1y <2y .使用节能灯更省钱.
方法3:将两个解析式合并成一个解析式
相比较1y 和2y 的大小,可以通过作差比较法,由此想到通过作差将两个函数解析式合并成一个解析式,y =1y -y 2=57-0.025x 的值表示节能灯比白炽灯总费用高多少.
观察函数y =57-0.025x 为减函数,图象经过点(2280,0),所以当x >2280时,y <0,此时选择节能灯更省钱;当x <2280时,y >0,此时选择白炽灯更省钱.
例2 某单位有职工几十人,想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到外地H 处旅游.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它们服务质量基本相同,到H 地旅游的价格都是每人100元,经联系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八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单位先交100元后,给予每位游客六折优惠.问该单位选择哪个旅行社,使其支付的旅游总费用较少?
解法一:设该单位的职工数为x 人,那么甲旅行社应付:x 80元,乙旅行社应付:10060+x 元,记x y 801=,100602+=x 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如下:
(此时强调:①坐标系如何建立,
实际问题通常画第一象限的部分;
②纵横坐标轴上的单位如何确定,
要结合函数式来确定,纵横坐标
轴上的单位值可以不一样;
③图象画多长,考虑三点:横坐标
从0开始,两图象的交点要画出来,
交点后的部分也要画一些.)
不难发现:
1y 和2y 的交点坐标为:(50,,4000)
由图象可知:
当人数x =50时,选择甲或乙旅行社费用都一样;
当人数x 大于0而小于50时,选择甲旅行社费用较少; 当人数x 大于50时,选择乙旅行社费用较少. 解法二:设甲、乙旅行社的费用之差为y ,则
1000-20)
100060(-80-21x x x y y y =+==
(此时强调:可以用代数方法来1y 和2y
的大小,同学们试一试;为了熟练运用图
象法来解题,下面介绍图象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 (此时强调:图象的作法)
由图象可知:
当人数x =50时,y =0 ,即 y 1=y 2,选择甲或乙旅行社费用都一样; 当人数x 大于0而小于50时,y <0,即y 1
三、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