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交通管理的基本依据。分为:
基本通行能力 ---- 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
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 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 量,也称为理论通行能力。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
• 道路选线 • 道路断面组合
• 道路交叉口选型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 行人基本知识
人类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 步行 :主体是行人,近距离、
低速。
行人静态空间 ---- 主要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
间范围。
基本尺寸:身体前后胸方向的厚度和两肩的宽度。 男性身体椭圆为标准:短轴0.46m,长轴0.61m,面积0.21㎡ 活动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2 车辆的停放
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自行车为主 。一半按每辆车占地
1.2~1.4㎡估算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面积。 1.2.3 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
车辆自重 车辆载重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4 车辆的动力特征
基本动力特征: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动中所遇到的各
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为:
设计通行能力 ---- 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 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 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一)上册绪论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舍,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按照道路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

干线公路: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支线公路:起连接作用的公路、干线公路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3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4按照道路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 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机动设计速度、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7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8.城市道路设计应本着以下原则进行:1)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指导下进行;2)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期结合、分期发展,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3)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4)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良好的街道景观;5)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标准,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第一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1.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2车辆的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后退发车和前进停车,前进发车三种。

3.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分,有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

(1)平行式。

车辆平行于通道方向的停放。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摘要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涉及到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的综合性问题。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并介绍一些实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具体案例。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能减少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系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和交通分流策略,可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2.降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和使用,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3.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居民出行。

通过规划建设步行街和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设施,可以提倡低碳出行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目标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规划建设更多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3.降低交通事故率:通过合理规划交通信号灯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率。

4.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和改善交通管理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方法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城市交通相关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道路通行能力等,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当前的交通状况和问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交通:⼴义:交通是⼈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标,按照⼀定的⽅式,通过⼀定的空间进⾏的。

通常含义:交通是⼈和物的流动,是采⽤⼀定的⽅式,在⼀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为⽽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法计算出⾏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

2、根据国民经济⽔平、城市规模、⽤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式,及所占⽐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机动车交通量⼤3道路交叉⼝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2普及⾯⼴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道设计:a:适⽤于⼈⾏道宽度不⾜反种植单⾏⾏道树,尤其适⽤于两边商店多,公共⽂化机构多的主⼲道上,是⽬前最常见的形式。

b:适⽤于过街⾏⼈量⼤,⾏车密度⾼的路段,⾏⼈与车⾏道之间设绿化带在⼈⾏横道处设断⼝,这种形式有利于⾏⼈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对⾏⼈影响较⼩。

C:适⽤于⽀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条是⾏道树,沿路缘⽯布置须沿屋檐墙⾓散⽔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影响房基的稳定。

城市道路与交通_城市道路网规划解读

城市道路与交通_城市道路网规划解读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km/小时) 交叉口间距(米) 城市快速路 ≥80 1500~2500 城市主干路 40~60 700~1200 城市次干路 40 350~500 支路 ≤30 150~250
4.2 道路网密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δ路为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城 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长度,街坊内部道路通常不列入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设计

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问题,考虑城市发展和用地的调整, 从骨架和功能的角度提出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包括车辆、交通量增长的预测,交通的产生、分布和道路 上交通量的分配预测以及根据交通量对道路面积和密度的 预测
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方案修改道路系统初步规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使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有利于通风;过境道路和货运道路应避 免直穿生活区;充分考虑历史、地方特色和自然条件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规划程序为:

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1)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 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比例分别为1:25000(或1: 50000)、1:10000(或1:5000),一般还有1:1000

道路红线宽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部 分。 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时,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位置、道路与两侧
建筑的关系、街景设计的要求等,考虑街道空间的尺度和比例。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在城市建设中,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个城市的血液系统,道路网络和交通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期,我参加了一门关于《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深刻理解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道路网络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运输效率。

合理的道路布局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交通规划也需要考虑到公共交通、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等多种出行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出行和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道路和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全面深入地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课程中讲授的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道路设计原则、交叉路口的优化设计以及交通模型的建立等。

这些知识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道路和交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方法和技巧,我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最后,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通过推广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等来减少交通污染,通过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来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等。

这些都是未来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思考的内容。

总的来说,参加《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道路与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到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项目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并对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 3、非机动车道 •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
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一般4条以
• 非机动车道宽度:
自行车为主:双车道2.5米、三车道3.5米,四车道4.5 米 一辆自行车与一辆三轮车3.5米 两辆三轮车4米 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推荐为5米(或4.5米)、6.5 米(或6米)、8米(或7.5米)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500-2500M,主干道间距700-1200M、次干道350- 500M,支路150-250M
第四节 城市道路及停车场设计• 一、城市道路红线• 定义
6、绿化带
• 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净宽的要求。株 距4~10m。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大于 或等于1.5m;采用矩形时,净宽与净长宜大于 或等于1.2×1.8m。
• 7、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 及四幅路(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 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 市道路。 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 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 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 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 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 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 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 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
• 埋设电力、电讯电缆、和给水管三种管线所需要最 小宽度为4.5米,加上行道树和路灯杆的最小占地 宽度为1.5米,则至少要6米。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1、都市轨道交通旳分类。

2、公交优先确实切含义。

3、都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怎样组织?4、都市道路系统规划旳基本原则?5、都市交通旳含义。

6、交通影响分析。

7、都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8、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9、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

10、水网都市道路网旳规划和改造应考虑哪些问题?11、什么是铁路车站中旳中间站、区段站?12、在设计交叉口时,增长交叉口旳通行能力旳措施有哪些?可图示。

13、都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用其他措施。

问交叉口与否尚有冲突点,为何,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15、分析都市干道网基本类型中旳方格路网、优缺陷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旳事项。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旳设计原则?17、都市轨道交通旳分类。

18、铁路客运站在都市中旳布置和数量。

(按不一样旳都市规模分析)19、山区都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旳规定有哪些?20、铁路设备旳布置原则有哪些?21、都市道路等级构造规划应遵照旳原则有哪些?22、为何倡导公交优先?23、公交中途站规划原则有哪些?24、图为某都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旳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旳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

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旳问题。

1、为都市中大量、长距离、迅速交通服务旳都市道路,为()。

A 迅速路B 主干路C 次干路D 支路2、在都市规划估算停车用地时,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都市人口每人()m2计算。

A 0.6~0.8B 0.7~0.9C 0.8~1.0D 1.0~1.23、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旳时候,我们采用(),并设置最大超高。

A 极限最小半径B 不设超高旳最小半径C 一般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容许旳最小半径4、道路纵断面线形反应路线竖向旳()A 走向B 高程C 高差D 纵坡大小5、路拱旳形式包括()A 直线形B 折线形C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6、桥梁按构造受力可分为( )基本体系:A 梁式体系B 拱式体系C 刚架桥D 缆索承重桥7、都市道路按其在都市道路系统中旳地位、交通功能一般分为()。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 行人基本知识
选取1.4~3.7 ㎡/人的空间值作为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步幅:男性:66.6cm,女性60.6cm,平均63.6cm。
步速:30m/min到130m/min,集中于60~78m/min。
步速还受行人性别、年龄、出行目的和沿街建筑物的影响。
我国多采用“平形式”和“垂直式”。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车设施类型: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有时可设分隔岛和通
道。
路外停车场: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
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净空需求、通道宽度、停放面积。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净空需求:纵、横向净距及净空高度需求。
通道宽度:车型、停发方式、车辆构造性能和机械性能、司
机水平等。多采用调查和车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停放面积:用地总面积按人均 0.8~1㎡计算;地面停车场每
个车位25~30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每个车位30~35 ㎡, 路边停车带每个16~20 ㎡。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放面积:单位停车面积与车辆尺寸、停放方式、通道的条
数及车辆集散要求有关。包括绿化、步行道及其附属设施所 需要的面积。 W停 = W道+2W车 A停 = W停×l车/2
机动车的回车用地:设置回车场,方便汽车调头、回转。
第11.2 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车辆基本知识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来往的专用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关系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城市道路与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

一、名词解释,并说明其用途。

1车头间距:一辆连续行驶的车辆,车的长度为L,车辆间最小安全距离为S,两者之和为车头间距。

2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作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3冲突点:当行车方向互相交叉时可能产生碰撞的点。

交织点(汇合点):当车辆从不同的方向驶向同一个方向或成锐角相交时可能产生挤撞的点。

4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红线是指城市中的道路用地和其它用地的分界线•5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6港湾式停靠站: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取局部拓宽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7居民流动强度:一个居民一年平均出门的次数。

9客运周转量:乘客在流动过程中具有的数量和距离的乘积。

10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后,紧急、制动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须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11平均行驶速度V行=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13运营速度V营=2倍路线长度/车辆在来回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各站上停靠时间与两端始末站停留时间之和14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人流量.15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16道路线形:道路线形指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17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平面线形18渠化交通:指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

19交通岛:交通岛是高出路面的岛状设施,分为中心岛、分隔岛、方向岛和安全岛。

21运送速度:衡量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指标.公共交通车辆在线路首末站之间的行程时间(包括各站间的行驶时间与各站停站时间)除行程长度所得的平均速度,单位为km/h.3道路的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分别是切线长T=Rtan a i、外距E=R sec?-1 i、弧长12丿—i 2丿—nL= Ra、半径R=Tcot-18013城市干道网的类型可归纳为1)方格式道路网;2)放射环形式道路网;3)自由式道路系统;4)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5星状放射式道路网五种图式。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精选课件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精选课件
三、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精选课件
“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 “车有行,必有停” “据专家估计,70%—80%的机动车都处于静 止状态”
需求——空间——城市用地 主要问题
车辆增 长过快
缺乏对停 车问题的 系统研究
问题根源
精选课件
2 停车场的特点
(1) 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 时段容量不足
(2) 不可运输性:表现在无法实行空间转移,如不能 把城市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 混合式
成都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精选课件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精选课件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路面,各类车辆车辆均有专用通道通行。
精选课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
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

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

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

简答题:1、简述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一)、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的局限(二)、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1、机动车增长率13%—14%,城市道路增长率3%。

2、我国人均道路是发达国家的1/4。

(三)、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四)、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五)、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2、道路服务水平的定义和分级情况: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行车速度、舒适、安全及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1965年)将道路的服务水平分为A至F六个等级,对这六个等级的描述如下:A级─自由车流,交通量低、车速高、行车密度小,驾驶者可按自己的意愿控制车速,不因其它车辆的存在而有干扰和延误。

B级—稳定车流,车速开始受到限制,但驾驶者仍能自由选择行驶的车道,车道稍有降低,但延误很小,该级可作为市击际公路的设计标准。

C级—仍为稳定车流,但车速和机动性已受到较大交通量的影响,多数驾驶者在选择车速、改变车道或超车等方面的自由度已受到限制,但尚能获得较满意的车速。

此级可作为市区道路的设计标准。

D级—接近不稳定车流,虽然已在很大程度上受运行条件变化的影响,但尚能维持驾驶人可接受的车速,而交通量的变动和车流的暂时受阻将引起运行车速显著降低,驾驶操作已很少有自由度,舒适性和方便性都已降低,但若行驶时间不长则尚可忍受。

E级—不稳定车流,行车已时停时开,车速很低,交通量已接近或等于道路的通行能力。

F级—强制车流,车辆排队慢行,极易发生阻塞,到极限时,车速和交通量都降至零。

3、权威的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1950年)中,根据通行能力的性质和使用要求,将通行能力分为三种情况,其定义如下:1.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小客车数。

城市道路与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

城市道路与交通•第一部分总论•第二部分城市交通分析与交通规划•第三部分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四部分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部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第一部分总论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概念一、交通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communication)。

通常的含义:人和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transportation)。

二、城市综合交通1.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主要交通形式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

2.城市交通广义的城市交通(transport)是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通常含义的交通是指城市道路上的(traffic),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部分。

3.城市公共交通(pubblic transport,transit)是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一种交通,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

4.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城市道路系统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整个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三、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城市道路空间的组织直接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城市道路既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表现城市面貌和建筑风格的媒介。

城市景观可以根据人在不同环境下对城市面貌的视觉感知,分为三种:1)宏观景观人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在即将进入城市的高速公路、公路、快速干道或铁路、水面、空中看到的是城市的轮廓,城市的总体面貌,是对城市的初步的、概略的印象。

18.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

18.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

第18部分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考试大纲一、城镇道路工程1.了解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1)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

2)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3)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6)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

2.熟悉城镇道路路基施工1)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2)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3)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4)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3.熟悉城镇道路基层施工1)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特性。

2)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

3)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4.熟悉城镇道路面层施工1)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2)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4)城镇道路大修维护技术要点。

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1.熟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与特点1)地铁车站结构与施工方法。

2)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与施工方法。

3)轻轨交通高架桥梁结构。

4)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

2.掌握明挖基坑施工技术1)地下工程降水排水方法。

2)深基坑支护结构与边坡防护。

3)基槽土方开挖及基坑变形控制。

4)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3.掌握盾构法施工技术1)盾构机选型要点。

2)盾构施工条件与现场布置。

3)盾构施工阶段划分及始发与接收施工技术。

4)盾构掘进技术。

5)盾构法施工地层变形控制措施。

4.掌握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1)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2)喷锚加固支护施工技术。

3)衬砌及防水施工要求。

4)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

5)喷锚暗挖法辅助工法施工技术要点。

三、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1.熟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1)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2)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招标条件与程序。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投标条件与程序。

2.熟悉市政公用工程造价管理1)设计概算的应用。

2)施工图预算的应用。

3)市政公用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应用。

3.熟悉市政公用工程合同管理1)施工阶段合同履约与管理要求。

2)工程索赔的应用。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是发生交通效劳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办法周围的空间、门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平均出行间隔: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间隔。

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范围、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门路交通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尺度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间隔(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能够归结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门路设计的依据。

a小型汽车:包孕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城市道路与交通 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 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知识点1、 城市道路的定义:城市中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所必需 的车辆行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并与郊区公路相贯通的交通纽带。

2、 城市道路的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道路广场;5)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他设施。

3、 城市道路系统定义: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道路,包括附属设施有机组成的道路体系。

4、 城市道路网定义:城市道路网是指城市中各种道路在城市总平面图上的布局。

5、 我国城市道路出现的问题:1)交通拥堵;2)停车难;3)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客运交通的增长;4)盲目建立立体交叉;5)事故发生率高;6)路面反复维修率高,排水不畅。

6、 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城市支路。

7、 城市交通定义:各种车辆(包括步行)在城市道路系统上行驶往来,以完成各种性质的客货运输任务,称为城市交通。

它包括动态交通(车辆、行人流动)和静态交通(车辆、行人停驻)。

8、 城市交通对道路的要求:1)道路运输经济;2)交通流畅、安全、迅速;3)注意环境保护;4)注意造型协调。

9、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布局的因素:1)自然条件 水网城市道路网、山区城市道路网等;2)城市规模;3)城市用地布局和形状;4)对外交通设施;5)社会与人为因素。

10、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1)城市中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点的车辆和行人交通错综复杂;2)城市中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不稳的;3)城市道路中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4)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大;5)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

11、影响汽车行驶速度的因素:汽车性能、道路技术标准、交通状况、司机驾驶技术、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12、交通基础图:车速和车流密度关系、间距平均车速和车流量的关系、车流量和车流密度的关系13、交通量: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和行人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综合练习(道路规划部分)一、填空题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2、交通岛有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和安全岛四种形式。

3、简单平面交叉口解决左转的三种方式是: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变左转为右。

(不确定)4、交叉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安全的影响最大,合流冲突点次之,分流冲突点最小。

4、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2倍。

5、无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冲突点有16个。

6、车头间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

,车头时距是指同方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两邻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7、为保证十字交叉口排水,至少要保证有一条道路的纵坡离开交叉口。

8、当相交道路纵坡都为零时,可将交叉口中心的设计标高稍微抬高一些,或者将相交道路的街沟设计成锯齿形。

9、匝道包括三个部分:离开原线的驶出道口、匝道经行的路段、汇入另一路线的驶入道口。

10、当主、次干路相交时,可将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设计成长圆形,,以利于主干路的通畅。

11、环形交叉口的机动车道一般需设1条右转车道,1条绕行车道和1条交织车道,当交织段较长>60m时,可设2 条交织车道。

13、道路平曲线要素有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a??14、道路的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分别是切线长外距?? T=Rtan、2??πaa????Ra半径弧长1sec?????L=。

E=R 、R=Tcot、18022????115、设置凸形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视线视距的要求;设置凹形竖曲线的主要目的是缓和汽车的颠簸和震动和满足视距的要求。

在道路弯道上设置平曲线时,因受地形地物所限,半径不能加大,若车、16速增加,则横向力系数也增加,使乘客感到不舒服,此值一般取0.1-0.16。

17、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的路面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等三个结构层构成。

18、交叉口竖向规划时,根据相交道路的纵坡的方向不同,可以归纳为位于凸地顶部交叉口、位于凹地顶部的交叉口、位于倾斜的分水线(山脊线)的交叉口、位于山谷线上交叉口、位于斜坡上交叉口、位于鞍部的交叉口六种基本形式。

19、机动车停车场设计中,车辆的停发方式按其与通道的关系可分为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三种类型。

20、路拱的基本形式有抛物线型路拱、直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单坡。

21、支路可不设路缘带,但应保证25 cm的侧向净宽。

22、设计车速大于50 km/h时,城市道路宜设中央分隔带及机非分隔23、设计车速小于40km/h时,城市道路的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24、一般情况下,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车速应按各级道路设计车速的0.5-0.7倍取值,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

25、一般竖曲线半径应按100的整数倍取设计值。

26、为保证汽车在转弯时不侵占相邻车道,凡小于250m半径的曲线路段均应在内侧加宽。

27、驾驶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密切相关,车速越高,其注视前方越远。

28、城市道路用地面积一般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29、当道路条件一样时,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2 倍计算。

30、道路的设计年限包括交通量设计年限和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前者是指设计年限内期望不发生拥挤或者堵塞;后者是指设计年限内期望不发生路面结构的破坏)。

31、绿化带可分为行道树绿带、分隔带绿地和街边绿地,总断面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度的__15_%-__30_%。

32、在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支路网密度应达到一般规定数值的2 2倍。

33、停车场距离道路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应右转出入车道;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停起止线80m以外。

34、公共加油站路的基本布置形式有路口式、路段式。

35、道路的纵坡<0.3%时,需设置锯齿形街沟,以保证街沟的坡度。

36、规范规定,城市人口人均占用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 —15 m2/人。

37、道路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内容包括:技术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38、居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出口,设置间距≦150 m ,与道路交角≦75 度。

39、分隔带常与绿化带结合布置。

通常分隔带的宽度为1.5~2.5m,除为远期发展预留备用地之外,一般城市道路分隔带宽度不宜大于4__~_6__m,不宜小于__2__m。

40、通常在相同条件下,交叉口路口的通行能力要低于路段的通行能力,约为路段的40%左右。

41、当人行横道的长度大于15 m或单向机动车道数超过3条时,需要考虑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

42、交叉口展宽后,每条车道的宽度可以缩至 3 m,小型车专用的车道可缩至2.75m。

43、交织角是检验车辆在环道上交织行驶的便利程度和安全状况的指标,一000。

为宜,最大不超过40般限制在20~3044、一般雨水进水口的间距约为30~60m。

45、城市道路灯具根据用途可分为功能性灯具和装饰性灯具两类。

46、停车设施的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单向行驶路线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并应配备醒目的指路标志。

二、名词解释1、会车视距当往返车辆行驶于同一车道相遇而无法错让时,双方均需制动停车以保证 3安全。

这时所需最短距离即为会车视距。

包括:①双方汽车反应时间内的行驶距离;②双方汽车制动后的行驶距离;③完全停止后的最小安全距离。

通常将会车视距简化为停车视距的2倍计算。

2、交叉口绿信比交叉口红绿灯在一个周期内显示的绿灯时间与周期长的百分比。

3、视距三角形为保证交叉口的行车安全,需要让驾驶人员进入交叉口的前一段距离内看清驶来交会的车辆,两车各自的停车视距和视线就组成了交叉口视距限界(或称视距三角形,是确定交叉口转角红线的必要条件)。

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和相交道路最靠近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

此限界内要清除1.2m高的障碍物。

4、道路服务水平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5、交织、交织长度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织长度: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

7、渠化设计运用标线、标志和实体设施(如交通岛)以及局部展宽出口端等措施对交通流作分流和导流设计,以减少、消除交叉口各向交通流向的相互干扰。

设计内容包括:车道功能划分、导向标志和导向岛等。

8、城市道路等级结构4据城市道路的通过能力和承担的交通量来划分城市几级道路。

10、绿波交通在一条干道的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具有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各个交叉口时,均会遇到绿灯(可以使车辆无须停车等候开放绿灯)。

11、锯齿形街沟将位于街沟附近的路面横坡在一定宽度内(行车道边缘1-3m)变化,使车行道两旁平石的纵坡度跟着进水口和分水点高程的变动而变动(交替地改变侧石外露于路面的高度),满足纵向排水要求。

这使得街沟在竖向呈现锯齿状,故称为锯齿形街沟。

12、BRT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是一种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

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13、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宽度的百分比。

14、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km/km2).(在我国,城市道路不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及大院内部道路(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参与交通分配的都应该计入道路网)。

)15、路面宽度机动车路面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采用中间分隔物或双 5黄线分离对向交通时,路面宽度还包括分隔物或双黄线宽度。

16、非直线系数道路起讫点间实际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是衡量路网便捷程度的一个指标。

一般而言,非直线系数小于1.15的路网为优良形式,1.15-1.25之间为中等;大于1.25为不佳。

——方格网式路网的非直线系数为1.15——环+放射式路网的非直线系数为1.08——纯放射式路网的非直线系数为1.4917、交通影响分析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nalysis,TIA),是结合现有交通设施,在建设项目立项或审批阶段,定量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交通需求对周边交通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而在保持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缓解对策或改善方案,实施补偿政策,以减少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建设引发的交通量对周边交通的压力。

18、相位差相邻两个交叉口同一方向或同一相位的绿灯起始时间之差,用s表示。

19、全定向式立交所有转弯方向车辆均设置车速接近主线的专用匝道。

三、简答题1、简述环形交叉口设计要点与适用条件。

环形交叉口设计内容:1 选择平面环交形式2 确定交通组织3 计算交织段长度、交织角64 确定交通岛半径5 计算环道宽度6 进出口设计7 环岛视距保证8 横断面设计9 占地面积估算适用条件:1)交通量不十分大(≤2700pcu/h,不含右转车)且有设置场地时;2)左转弯较多、较均衡的交叉口,且相邻道路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致相等;3)多条道路,尤其是奇数条道路相交的路口(信号灯难以配对);4)一般不适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5)避免在坡道和桥头引道设置。

当整条道路设联动信号灯管理时,其间不应设环形交叉口。

2、何谓合成纵坡?城市道路在什麽情况下出现合成纵坡?合成纵坡比道路纵坡大还是小?为什么?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

城市道路在以下情况下出现合成纵坡:1)当汽车行驶在弯道和陡坡相重叠的路段上,行车条件十分不利。

2)在小半径弯道上行车,因弯道内侧行车轨迹半径较道路中心线的半径为小,故弯道内侧车行道的圆弧长度较道路中线处短,因而车行道内侧的纵坡就相应大于道路中线处的设计纵坡,为了保证汽车在小半径道路端上安全而不降速行驶,设计合成纵坡。

合成纵坡比道路纵坡大。

I合=根号下(i纵的平方+i横的平方)>i纵3、简述消除交叉口冲突点的措施。

1)在交叉口处实行通行管制;2)渠化交通(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73)修筑立体交叉;4)规划上控制入口数量。

4、简述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特征。

交通组织特点:将一般平面交叉口内的交通流冲突点消除,而代之以较其干扰小的交汇与分流点从而改善交叉口处的车辆通过条件。

5、车辆在道路转弯时,设置平曲线,影响其半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不确定)①确定道路级别及设计车速;②初步估算曲线半径(手工作图或计算机作图);③查阅规范,确定应采用的曲线半径(如果实际允许的曲线半径小于曲线半径参考值,应借助公式计算超高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