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丨苏教版
2.教学难点
(1)进位乘法的处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在进位处理上出错,如忘记进位或进位错误;
举例:在计算“45 × 32”时,5乘2得10,需向十位进1,学生在此处容易出错;
(2)竖式计算中数位的对齐: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容易出错,导致最终结果错误;
举例:在书写竖式时,将个位、十位、百位数错位,造成计算混乱;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位数乘法的基本步骤和进位处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竖式计算和估算方法的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计算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原理。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计算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概念。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指将两个由十位和个位组成的数相乘。它是我们数学运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9.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9.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9.整理与练习(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9.整理与练习(2)》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组成和数位的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概念的掌握还不够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2.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数位的转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互相帮助解决。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重点讲解数的组成和数位的转换。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设计一个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的,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数的组成和数位的关系。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表格式)第六单元课时教学备课第1课时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认识面积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教学目标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课型新授程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设计一、谈话引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6)分小组讨论。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整理与复习教案(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复习,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的过程。

教学程序和内容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上一节复习课,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二、复习1、“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从图中搜集有用的信息,搞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仔细读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条件:男孩浇左边的3行树,女孩浇右边的3行树,一共浇了72棵。

问题:平均每行有几棵?自己独立思考在本子上解答问题。

集体交流:要求平均每行有几棵,先要知道一共浇了多少行?3+3=6 (行)72- 6=12 (棵)答:平均每行有12棵。

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进行评价。

2、“复习”第8题引导学生从题中搜集自己需要的条件,自己计算。

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完成题目,解决问题。

集体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回答情况给予正确的评价。

3、“复习”第9题教学程序和内容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内讨论第9题第一问。

集体交流时提问:王老师买的笔为什么不是钢笔?买的球不是篮球呢?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问。

集体交流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三、思考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填写。

2、集体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结合题目说明:左式可先根据除数和十位上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填在相关的方框内,再根据十位上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 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

4、最后指导学生验算。

复习(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程序和内容一、谈话导入:我们学完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从这节课起,我们将连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8 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8 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8 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 能够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面积模型、计算器。

- 学具:面积模型、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面积的概念,提问:“什么是面积?”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面积的定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问:“如何计算面积?”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评。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2. 各组汇报解决方法,教师点评。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个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巩固练习”和“应用拓展”两个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面积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重要环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己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回忆、举例、分类、整理和纠错、应用的计算复习方法。

重难点重点: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 预学我们来看,这些是在预学时,你们对于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梳理图,每一幅图图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请这幅图的作者(孔繁轩)来说一说你的梳理图。

好,谢谢你,今天我们就从孔繁轩的梳理图中走进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

二、分知识点复习那么我们先从口算开始。

(一起出题)15x4=你会怎么口算?学生答:师:看来,你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数的组成来进行口算。

其实,熟练的孩子会自觉的运动笔算式的口算方法,同样能得到60的计算结果。

好,根据这个算式,直接写出下面这些算式的得数。

注意,不抄题,只写结果。

打开练习本,开始。

15x40=150x4=150x40=师:大部分孩子已经得到了结果,为了节省时间,我们直接报答案。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可以算得这么快?生:师:哦,原来你熟练的运用了因数末尾有0 的口算计算技巧。

师:看来我们需要一些辅助,好,假如方框里是1,那也就是15x15,你能解决15x15这个题目吗?师:对,就是这个技巧,打开练习本,直接写答案。

(出一列题目)师:来,一起报答案。

师:看屏幕,你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几位数?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是三位数,也是四位数。

如果没有回答其他,师:那两位数和五位数呢?生:不可能师两位数和五位数。

师:不管可不可能,都必须用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明。

如果有人回答了绝对不可能师两位数和五位数,师:你用到了一个很肯定的词,绝对不可能,那你必须用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说明)生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回顾判断闰年的方法:整百年份要看是否是400的倍数,其他年份要看是否能否被4整除。
2)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引导分析出错原因。
3.第3题。
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分步解决问题,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2)小组内合作推理判断。
3)出示2012年的年历或画年历进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三、提高练习:
1.第2题。
1)动手制作时间表;
2)独立计算,小组内互查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互相提问并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第5题。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四、回顾总结:
通过整理和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出示题目。
展示学生画的年历。
引导学生说清道理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认识到时间的可贵,体会学习的乐趣。
复习重、难点
熟练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能进行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学会简单的平年、闰年判断方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
课件、畅言资源。
复习要点
复习内容
媒体或技术应用
课题:整理和复习
学 科:数学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304班
课时安排:第1课时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和充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进一步熟练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熟练掌握本单元的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主要包括了整理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以及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整理和统计的基础知识,对于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如何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整理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并能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整理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

2.教学难点:学生能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数据统计表,以及用于操作的道具。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运动会,引出需要整理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整理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本单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整理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计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特别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乘除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总结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整理,让学生对已学的加减法运算进行回顾和总结;另一部分是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规律的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练习》主要包括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的绘制。

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一个巩固和拓展,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但是,他们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数据的分类、统计图表的绘制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2.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

3.让学生能够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分析。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整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和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统计图表的绘制工具,如纸张、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如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重要性,数据的分类方法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并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这些数据应该如何整理?”“你们能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统计图表吗?”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图表的绘制。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整理和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数据整理和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指导。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乘法运算,对于新的计算方法,他们具备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同时,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纠正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尝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互相纠正错误,总结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4.讲解演示:老师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5.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6.实际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六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六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106-107页的17-2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熟练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解决一些与周长和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积累认识平面图形以及研究有关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与辨析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面积和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回顾所学知识点谈话: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图形的哪些知识?请你回顾一下。

提问:谁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包含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哪些知识点?请你在小组里先交流一下,再用你喜欢的方式有条理的把相关知识梳理出来。

1.梳理知识脉络教师指名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及交流。

注重选择不同梳理方式的展示,如:列表、画树状图、化思维导图等。

教师围绕学生发言,进行适时讲解与点拨,边引导边梳理(出示结构图)(1)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2)面积单位:平方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3)简单的换算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4)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过渡:在这四个方面当中,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有没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学生自由说说)谈话: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复习-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复习-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复习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复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主要复习苏教版数学教材第六单元的知识点。

第六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了解常见的支付方式;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进行验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换算,加减法运算的验算。

2.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情境:小华去超市购物,商品的价格为23元5角,他给了收银员100元,请同学们帮助计算一下,小华应该找回多少钱?2. 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华应该找回的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计算方法:100元 23元5角 = 76元5角。

教师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1元 = 10角,所以23元5角 = 235角,100元 = 1000角。

所以,1000角 235角 = 765角,765角 = 76元5角。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小明去书店购买了一本书,价格为48元,他给了收银员100元,请同学们帮助计算一下,小明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加减法运算的验算:教师出示情境:小华去文具店购买了一支铅笔,价格为7元,他给了收银员10元,请同学们帮助计算一下,小华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小华应该找回3元。

教师讲解加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结果是否相同;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8.整理与练习(1)》教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1题。
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课桌表面的周长和面积。
2.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3.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3题。
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数的。
4.、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4题。
指名扮演,组织交流。
5.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5题。
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交流。
6.完成教材第74页复习第6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目应该注意点什么?
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课桌表面的周长和面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计算长方形和交流集体订正
教学课题
复习(1)
课型
练习
本课题教时数:9本教时为第8教时备课日期5月11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牢记常用的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地化聚;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和讲解,把解题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融会贯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策略用策略的自觉行为。
3.在复习旧知、运用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时享受成就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习买年纪和面积单位、单位间的换算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十一、整理与复习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第六册)

十一、整理与复习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第六册)

十一、整理与复习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第六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1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出示题目1、238×4208×4280×4800×4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65÷265÷6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整理与练习(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整理与练习(1)》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细心计算、认真验算和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能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灵活运用并分析数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
Hale Waihona Puke 学具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回顾:让学生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知识?(板书:口算笔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竖式计算并验算
31×23 59×62
42×32 38×11
交流:分组练习,并要求说出怎么计算的?(结合三步计算来检查计算过程)验算的方法对不对?
提问:你能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三步计算方法吗?又该如何验算呢?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去乘,乘得的数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得到的积相加。其中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板书:先用个位乘再用十位乘两次积相加)
邗江区数学实验校际联盟学校集体备课预案
主备人:_ _主备学校:实验学校总第课时
课题
复习(1)(苏教版第六册P15-P16第1~7题)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复习中,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估算和笔算,能有条理地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乘法计算的能力。
小结: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调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看看得数是否相同。(板书:验算:调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
3、估算并计算
出示复习题第3题,
交流: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每道题是怎么估算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9.整理与练习(2)》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9.整理与练习(2)》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9.整理与练习(2)》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9.整理与练习(2)》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但可能在计算的准确性、速度和运算规律的理解上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计算器、纸张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着3个气球,问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从而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两位数乘一位数转化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例如,24乘3可以转化为4乘3再乘以10,即(4×3)×10=12×10=120。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复习(一)主备人课时9-8
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懂得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

2.对所学的有关面积计算、周长计算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

多媒体
基本结构内容和过程
学生活

(五学)
教师活

(五探)
个人
复备
引学质疑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提问:谁能说说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举例说说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面积
单位?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2题。

学生独
立阅读
例题图
的信息
教师随
着谈话
相机出
示例题
信息。

互学探疑2.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1题。

提问:我们的课桌面的面积是什么?什么是它
的周长?
让学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
习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3题。

让学生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
图形的面积,最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用数方格
和割补法)
学生讨
论并交
流,根据
问题收
集相关
信息,
学生说
明自己
的算法。

教师适
时引导。

教师展
现学生
的算法,
引导优
化。


学 2.完成教材第73页“复习”第4题。

小组里交流算
解疑
出示图形,让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73、74页“复习”第5、6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计算。

4.完成教材第74页“复习”第8题。

出示表格,提问: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让学生计算,指名说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法。

在班内
交流,得
出最佳
方案。

教师引
导学生
归纳方
法。


学释疑5.完成教材第74页“复习”第9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集体交流,理解“四周围上
篱笆”指的是求苗圃的周长。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74页“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多长的木条”指的是长方
形的周长,“多大的玻璃”指的是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列式解答,得出:
周长:(100+60)×2=320(厘米)
面积:100×60=6000(平方厘米)。

学生独
立完成。

引导分
析题之
间的联
系。

适当板
书。

评学再疑四、质疑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
疑问?
学生发
表自己
的见解。

教师倾
听学生
发言适
当点评。

教后记
课题复习(二)主备人课时9-9
教学目标
1.掌握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懂得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

2.对所学的有关面积计算、周长计算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基本结构内容和过程
学生活动
(五学)
教师活

(五探)
个人
复备
引学质疑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提问:谁能说说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举例说说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面积
单位?
2.完成教材第74页“复习”第11题。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白菜地和萝卜地的面积相等吗?周
长呢?
课件将图抽象成平面图,用不同颜色的笔将每
个图形的面积描一描,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
阅读例题
图的信息
教师随
着谈话
相机出
示例题
信息。

互学探疑
(共同的中间曲线,剩下两条边分别相等,所
以它们的周长相等)
小结:白菜地和萝卜地的周长相等,面积不
相等,萝卜地的面积比白菜地的面积大。

3.完成教材第74页“复习”第12题。

课件出示图形,提问:这些图形都是用边长6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能分别求出它们的周长
和面积吗?
让学生先观察图片,再解答。

对于空间观念发
展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长方形学具拼一
拼,再解答。

学生讨论
并交流,
根据问题
收集相关
信息,
学生说明
自己的算
法。

教师适
时引
导。

教师展
现学生
的算
法,引
导优
化。

共4.完成教材第75页“复习”第13题。

要求:在图中画出几个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小组里交
学解疑形或正方形,并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

想一想:要使画出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长和宽应各是多少厘米?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得出结论:周长相
等的平面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5.完成教材第75页“复习”思考题。

让学生先读题目,弄清题目的关键是什么?
(扩大后形状仍是正方形,面积是原来的2倍,
不移动这4棵树)再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

流算法。

在班内交
流,得出
最佳方
案。

教师引
导学生
归纳方
法。

助学释疑
必要时提示学生反过来想:如果把一个正方形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该怎么办?要求其中的
一部分仍然是正方形,又该怎么办?
6.完成教材第75页“复习”“动手做”。

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提问:你如何理解“最多能分成多少个”?
让学生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反馈交流。

学生独立
完成。

引导分
析题之
间的联
系。

适当板
书。

评学再疑四、质疑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
些疑问?
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
解。

教师倾
听学生
发言适
当点
评。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