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0XX编1.doc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0.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物品1.标本: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或标本袋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入下水道(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或者消毒后倒入下水道。

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立即置于整理箱内,通过污染走廊和通道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送至CSSD进行集中处理。

4手术床单位:立即拆除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抗湿污物袋内,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出手术间。

手术床、床栏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5.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6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二、地面当无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三、人员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外科手套。

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据需要戴手套。

3.口罩:手术人员应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口罩潮湿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四、空气1.普通手术室: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2.洁净手术室: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

负压手术间应在负压下持续运转15min后再进行。

清洁工作完成后,不同级别手术间应运行一定时间达到自净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五、清洁用具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应用,用后专池或专室清洗、消毒、晾干。

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3.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宜超过20平方米,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的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治疗场所,但也是感染传播的高危区域。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内的感染,制定并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的一些建议:一、手术室卫生管理:1.定期对手术室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手术台等。

2.所有手术室的设备和用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后方可使用。

3.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二、手术室操作规范:1.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工作流程的指导,确保手术操作规范、无菌技术正确。

2.手术室内应设立专门的无菌区域,避免非必要人员进入。

3.手术器械和物品应当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医护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器械和物品。

三、手术室空气质量控制:1.手术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设备,控制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2.手术室内严禁吸烟,以避免污染室内空气质量。

3.手术室内应定期检测空气质量,如温湿度、微生物浓度等。

四、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监测:1.手术室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如体温、血常规等。

2.如有患者感染报告,手术室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健康检查。

3.有患者传染病疑似或确诊时,手术室医护人员应戴上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五、患者感染控制:1.手术前应进行合理的感染筛查、评估和预防,避免患者感染手术室。

2.对于患者的开放性伤口、感染性疾病等应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

3.手术室医护人员应做好手术后伤口的处理和感染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后,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所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室的清洁、无菌和安全。

医院亦应定期检查和培训,加强对手术室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发生。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填写通知书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就诊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书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
(一)感染性手术应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实施。

(二)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三、就诊者转送
(一)患有空气或飞沫接触疾病的就诊者应戴外科口罩。

(二)患有接触传播传染病的就诊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术前
1.普通手术间应开启动态空气净化器;
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至室外。

3.若手术就诊者是烈性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4.就诊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1、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一、储存1、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2、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为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宜使用开放式的物架。

3、物品放置应固定,设置标识。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4、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5、有效期:(1)无菌物品存放区达到相应环境标准时(相对湿度<70%,温度<24℃),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无纺布、纸塑袋以及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二、发放1、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不得发出散包、湿包、落地包、不洁包、失效及标识不明确、灭菌不合格的包。

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3、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2、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一、准备1、操作者:穿工作服,做好手卫生。

2、用物:物品发放清单、无菌物品下送车、快速手消毒剂。

二、操作1、操作过程中,应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

2、检查无菌物品质量,核对领用科室及无菌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发现不合格的物品及时更换。

核对完毕将无菌物品放至无菌物品下送车,按下送顺序合理放置。

3、无菌物品下送车不得进入污染电梯及污染区域,运输过程中保持下送车的密闭性。

到达科室后卫生手消毒,与科室护士核对无菌物品质量、名称、规格、数量等,并双方签名备查。

4、运送无菌物品的器具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3、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一、建筑布局1、应设单独出入口、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应包括预检分诊、就诊室、隔离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标准预防一、基本原则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患者,不论是疑似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二、措施1、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预计可能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3、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下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并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1、各位置放蓝色的“接触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示。

2、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三、个人防护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3、工作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

五、环境与仪器1、病房环境表面与医疗仪器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2、患者出院后,应对房间里空气、所有物体表面、地面进行彻底消毒。

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1、适用于通过飞沫传播的感染源,如百日咳杆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脑膜炎双球菌及A群链球菌等,无论是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操作准则完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操作准则完整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操作准则完整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操作准则,以确保医院环
境的卫生和员工、患者的健康安全。

以下为一些关键措施和操作建议。

手卫生
- 员工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正确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消毒;
- 携带手伤、湿疹或湿疹破损的员工,应避免直接与患者接触;
- 定期培训员工正确的手卫生程序。

感染控制措施
- 员工在患者接触、患者体液处理、清洁污染设备等操作前后,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 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按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 定期清理与消毒医疗设备、工具和表面。

清洁和消毒
- 员工应根据规定要求,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工具和表面;
- 使用合规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操作方法使用;
-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

废弃物处理
- 按照规定要求将医疗废弃物分类并妥善处理;
- 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正确的废弃物处理流程;
- 定期检查和评估医疗废弃物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感染监测和报告
- 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疾病的情况;
- 员工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及时上报感染相关信息;
- 定期分析和评估感染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培训和教育
- 为医院员工提供相关的感染预防控制培训和教育;
- 更新员工有关感染预防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 定期评估培训和教育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改进。

以上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操作准则的基本内容,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因接触医院环境或接受医疗服务而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明确感染控制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感染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感染控制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此外,医院还应当定期进行感染监测与报告,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其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应当具备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置制度。

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另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需要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

医疗机构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制定清洁消毒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设施、器械、床单、被褥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还需要加强患者的管理与监测。

医院应当建立患者感染风险评估机制,对高危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医院还应当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和配合度。

总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加强患者的管理与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0.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物品1.标本: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或标本袋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入下水道(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或者消毒后倒入下水道。

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立即置于整理箱内,通过污染走廊和通道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送至CSSD进行集中处理。

4手术床单位:立即拆除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抗湿污物袋内,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出手术间。

手术床、床栏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5.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6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二、地面当无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三、人员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外科手套。

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据需要戴手套。

3.口罩:手术人员应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口罩潮湿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四、空气1.普通手术室: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2.洁净手术室: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

负压手术间应在负压下持续运转15min后再进行。

清洁工作完成后,不同级别手术间应运行一定时间达到自净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五、清洁用具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应用,用后专池或专室清洗、消毒、晾干。

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3.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宜超过20平方米,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的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一、前言感染是指人体受到病原体侵犯并引起炎症反应的过程,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手术是切开患者组织进行治疗或检查的一种医疗行为。

感染性手术是指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感染的手术。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需要建立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所有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消毒手部,并佩戴干燥、无菌的手套。

手术间内的所有操作都需要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术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室必须保持整洁,手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

手术器械、手术台等工作区域使用前必须经过有效消毒,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的空气流通要良好,保持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3.手术器械的处理与灭菌手术器械必须使用无菌的器械,并且在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无损伤和无菌状态。

手术后的器械应立即清洗,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严格执行“一物一销”原则,以防交叉感染。

4.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患者术前准备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患者术前应进行全身清洁,特别注重手术部位的清洁。

对于特殊部位的手术,应采取消毒剂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病原体。

患者术前还应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以排除感染并采取相应措施。

5.防止术中感染手术中必须手术者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和创口面积。

手术时要注意缝合严实,避免创面不严导致感染。

同时,手术器械必须定期更换,避免老化和污染。

6.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患者术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伤口处理,包括伤口清洁和包扎等。

术后患者应加强自身免疫力的调节,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照顾术后患者时要进行手卫生,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感染性手术相关管理三、总结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是确保手术安全和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保持手术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器械的处理与灭菌、患者术前皮肤准备、防止术中感染、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以及感染性手术相关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感染性手术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感染性手术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个环节。

第三条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感染性手术的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

二、手术前感染预防控制第五条术前评估:对拟行感染性手术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感染风险评估、基础疾病控制、营养状况评估等。

第六条患者准备:患者术前应进行必要的洗澡、理发、剪指甲等个人卫生处理。

择期手术患者应待感染治愈后再手术。

第七条抗菌药物应用: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

第八条手术部位皮肤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先清洁,再使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局部擦拭2遍,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

第九条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术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第十条术前器械准备:器械应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术前一天应完成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

三、手术中感染预防控制第十一条手术室环境:保持手术室清洁、无菌,定期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第十二条人员管理: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流动,手术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手术间。

第十三条外来人员管理:外来器械厂商、参观人员等应经过相应的准入审核和培训,方可进入手术室。

第十四条无菌操作:手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手术,避免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器械管理:器械应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手术过程中注意器械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四、手术后感染预防控制第十六条术后患者管理:术后患者应转移到清洁、无菌的病房,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第十七条伤口换药:术后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迹象。

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 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施日益完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尤其是在手术、注射等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医院感染的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

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某医院出台了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2. 安全操作2.1 洗手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与患者接触的操作前,都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擦手和消毒,并在必要时佩戴手套。

洗手的时间应该至少20秒,注意清洗双手间隙、指甲缝和手腕。

洗手后应将手干净并用纸巾打开门把手。

2.2 住院治疗患者在住院之前要进行病毒特异性的检测,以确保没有携带任何病毒,随后安排入住和治疗。

在住院期间,要保持干净卫生、通风良好,以及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病房。

另外,每个患者应配备专门的床位、床单、被子等呢,保持干净并及时更换。

2.3 治疗器械和材料医务人员在使用治疗器械和材料时,必须进行消毒和灭菌。

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无需再次消毒或灭菌。

在需要重复使用的器械上,必须标明使用日期,并及时进行消毒和灭菌。

3. 医疗废物管理3.1 医疗器械和材料医用器械及材料在去除可能的直接或间接的病原体污染后,应根据有关规定,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进行处置。

包括回收利用、消毒灭菌、热处理、化学处理等。

3.2 患者分泌物患者分泌物也是可能传播病原体的媒介,需要进行定期清理,以保持卫生。

同时,必须注意垃圾分类,将感染性物品放入专用垃圾桶内,以便安全处理。

4. 常见感染防控措施4.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空气传播,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包括: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患者戴口罩、注意通风、定期清洁空气净化器等。

4.2 消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的主要传染途径是食物和饮用水,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包括:患者饮水用具要专人专用、烹制食品时注意餐具消毒、尽量避免食用生食、定期清洁和消毒耐热物品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要求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二、监测对象指定时间段内所有住院患者。

三、监测内容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

1.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2.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按科室记录应调查人数与实际调查人数。

四、监测时间1.调查启动时间可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或者根据有关部门的监测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安排。

确定调查启动时间后应在一周内完成调查。

2.一个区域的调查应在一日内完成。

每日调查的对象是该区域前一日(该日称调查日)o点至24点期间内住院患者的情况。

五、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拟定调查方案,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汇报,以获得主管院长或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支持以及医务部门的协助。

2.调查开始前4—7日,向各个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目的以及需要配合的其他事项。

3.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组建现场调查人员。

一般每100—150张床位至少应配备1名现场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各病区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

4.调查前1—2天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组织现场调查人员和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内容为诊断标准、调查方法、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

六、监测方法1.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应在调查前一天填写好表112—1及表112—2中除“感染情况”外的其他内容,便于调查人员现场查看。

2.调查日可以根据住院患者数量确定现场调查人员分组情况,一般每组2人,一名到患者床旁以询问和查体的方式进行调查,每一患者至少3min;一名负责对照病案核对表格。

3.每位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患者,不包括当天入院患者)均应进行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表112—2);个案调查表的“感染情况”应由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注意追踪病原学检查结果。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一、布局流程根据功能和消毒隔离要求区域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物面无尘,地面无碎屑、无污迹。

2.每日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手术间各种设施、仪器等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打扫。

术中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3.不同区域、不同手术间的保洁工具(拖布、抹布)应分开使用.4.接送病人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

5.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接台手术前应自净30分钟。

6.洁净手术间每周清洗回风口及滤网,设备层有专人管理,定期更换过滤网.7.术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

三、人员管理1.手术人员经专用通道、更换手术衣、裤、鞋,戴口罩、帽子后方可进入手术间.2.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室。

3.除参与手术的医生、护士、麻醉师外,应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手术室。

控制参观人员,按指定手术间参观手术,不得随意走动和出入,应与手术者和手术无菌台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

4.实施手术者应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法,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应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在手术器械台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四、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1.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品、设备,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进入。

2.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管理①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耐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不能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应采用低温灭菌,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法.②无菌器械存放环境和条件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3.使用后器械清洗消毒管理①使用后手术器械密闭送供应室统一处置。

②使用后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五、特殊感染手术处置要求1.气性坏疽、朊毒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等感染视为特殊感染性手术。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范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范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范一、感染手术的概念1、感染手术主要指手术部位已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直接暴露与感染区中的手术。

2、包括有急性感染灶的手术﹑各空腔脏器破裂和穿孔的手术以及有严重污染伤口的手术。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引流液﹑组织液﹑排泄液﹑分泌物等对周围环境及手术者均造成污染,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交叉感染,甚至引起某一菌种所致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3、常见的感染手术有:各部位脓肿切开或切除(皮肤﹑阑尾﹑隔下﹑胰及各体腔等),胃﹑肠﹑阑尾穿孔,皮肤蜂窝织炎,感染性创伤,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

4、梅毒﹑爱滋病﹑SARS﹑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论进行何种手术,由于其血液﹑排泄液﹑分泌物均具有及强的传染性,所以其手术过程也必须参照感染手术的要求进行,应采取一系列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术前处置要求1、设置感染手术间,特殊情况不能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时,应将感染手术安排在非感染手术之后进行。

2、对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及爱滋病等传染性强的患者手术,术前将手术间内暂不用的物品﹑器械搬到室外,不能移动的物品﹑器械用大单覆盖,以减少污染范围。

3、准备好术中需要的各种器械﹑物品及术后工作人员和擦拭物品的消毒液,备物应尽量齐全,以尽最大可能减少手术过程中与室外的接触﹑交流。

三、术中处置要求1、严格限制手术间人员数,感染手术不宜安排人员参观。

2、手术过程中,手术间人员不得任意外出,如必须外出时需按术后处置方法经特殊处臵后方可外出。

3、手术过程中需要添加用物时,应由室外专人向室内人员传递,进入室内的器械﹑物品必须经相应处臵后方可拿出。

4、特殊感染手术(朊毒体﹑气性坏疽﹑不明原因感染),室内工作人员要戴手套﹑穿隔离衣。

手术者应穿双层手术衣。

5、手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

为此,手术中应强调:(1)使用持针器装卸刀片,禁止用手装卸刀片;(2)传递锐器时不能将锐器面直接放到手术者中;(3)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戴上针头帽;(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6、术中使用过的敷料﹑引流液﹑冲洗液﹑切除组织和脏器等,应集中放入医疗废弃物包装袋(双层)或容器中。

最新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最新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填写通知单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1、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2、有条件的医院,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内进行手术。

三、患者转运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的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术前1、普通手术间应开启动态空气净化器;负压手术间应查看负压表负压值并记录,一般不得低于-5~~-10Pa。

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

3、若手术患者患有烈性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4、患者转运床上黏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5、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器(如N95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

6、手术间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二)术中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负压手术间应经常观察其负压维持情况,必要时联系工程人员协助处理。

(三)术后1、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识后,有相关部门按照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

3、普通手术间,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负压手术间,医务人员在缓冲间脱卸防护用品。

脱卸防护用品时应严格遵循《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环境清洁1、空气:普通手术间动态空气净化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分;负压手术间负压循环应继续开启至少30分,并使用相应有效浓度的消毒剂喷洒消毒回风口过滤网,消毒时间达到30分以后再拆卸清洗。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

医院感染操作流程目录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5.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6.I CU的环境管理7.ICU的人员管理8.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9.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0.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1.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2.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1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14.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5.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6.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7.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18.血液透析室(中心)建筑布局与设备设施管理19.血液透析室(中心)人员管理20.血液透析机维护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22.血液透析室(中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23.血液透析器和滤器复用管理24.血液透析浓缩液配制管理25.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26.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27.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28.内镜清洗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29.口腔科清洗消毒间管理30.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31.口腔手机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32.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33.消毒供应中心(CSSD)建筑管理34.消毒供应中心(CSSD)设备、设施管理35.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36.消毒供应中心(CSSD)耗材管理37.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标准操作规程38.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机器清洗标准操作规程39.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手工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0.新启用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1.生锈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2.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病原体污染器械(器具)物品清洗标准操作规程43.超声波清洗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44.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效果检测标准操作规程45.清洗消毒器(机)清洗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47.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标准操作规程48.无菌物品储存与发放管理49.无菌物品下送标准操作规程50.物品灭菌失败召回标准操作规程51.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52.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53.隔离病房设计及管理54.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55.织物清洗与消毒管理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56.标准预防57.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58.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59.安全注射60.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1.飞沫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2.空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3.保护性隔离标准操作规程64.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65.医务人员洗手标准操作规程66.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67.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68.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70.隔离衣、防护服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第四篇职业防护与生物安全71.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2.术中锐器伤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3.血液和体液皮肤黏膜暴露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4.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次序标准操作规程75.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选用标准操作规程76.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标准操作规程77.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78.实验室操作生物危害防护标准操作规程79.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标准操作规程80.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生物安全管理81.微生物标本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2.生物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第五篇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83.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84.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5.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标准操作规程86.尿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第六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87.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标准操作规程88.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8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9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标准操作规程第七篇耐药菌监测、预防与控制91.细菌耐药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2.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93.艰难梭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第八篇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94.消毒药械管理95.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96.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第九篇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97.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8.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99.自制医疗用水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0.消毒液质量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1.环境清洁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02.医院空调系统管理与维护103.医院空气净化消毒器(机)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04.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105.医院建筑修缮感染管理106.环境清洁标准操作规程107.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08.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第十篇医疗废物与污水管理109.污水处理标准操作规程110.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第十一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11.全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12.医院感染横断面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
规程2013编1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手术通知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
1、感染性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或安排在靠近手术室入口的污染手术间内进行。

2、疑似或确诊为空气或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由于本院无负压手术间,应转院手术。

三、患者转送
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预防。

(一)术前
1、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

2、若手术患者患有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3、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

4、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二)术中
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

(三)术后
1、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房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识后,由相关部门按照相应规定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

(四)环境清洁
1、空气:彻底通风1小时后关闭门窗,开启空气消毒机消毒2小时。

2、物表: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做好个人防护。

先使用清水擦抹各种物体表面,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

再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保留30分钟以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3、地面: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先使用消毒剂覆盖消毒,再按照常规清洁消毒程序处理。

感受季节之凉观察日记_日记
炎热的夏天,在枯燥的环境下,也常常会有一股凉气。

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肆虐我们。

在操场上,我们跑得满头大汗,炽热的火光毫不留情。

此时此刻,你也许怒气冲冲,感叹为什么这么热?其实,这样也是徒劳,何不尝试心静自然凉,放下一切杂念,深呼吸,静坐几分钟,相信此刻你一定能感受到沁人心脾的凉气,而刚刚的浮躁和炎热的气息也将会烟消云散,就是如此简单。

记得我的老师曾说过在那里干着急,还不如坐下来思考人生。

凉有很多种。

还有一种伤感,悲惨的凉凄凉。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也讲述过这样的情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句话描写的是戍边战士思乡的忧愁。

一座地处边关的孤城,里边充满的是悲惨而凄凉的气息。

与乐府诗集之中的《十五从军行》描写的老兵形象是相同的,一样地勾出了凉的另一面。

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会心凉,当失去亲人时我们会心凉,当
一阵微风吹来之时我们也会心凉。

凉在夏天是伤心之时给你的一声安慰,凉又仿佛是深夜的恶魔,给你更深的伤痕,一句冰凉的话让你凉透心。

给我一杯忘情水这一杯水可能会让你的心沸腾,消除冰凉。

这就是凉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