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或拔针。 (3)输液管衔接不紧密或有漏缝。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临床表现
病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有突发性胸闷、 胸骨后疼痛,随即有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 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 持续的水泡声。
多。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
处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 的负担。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 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每5~10 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 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 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 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 肺部的气体交换。 (5)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 (6)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
处理
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 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 性反应。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而引起局部静 脉感染。
输注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并且输入速度要 慢。 (4)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浓度要适宜,且输注 的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 脉炎。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 复能力和对局部的抗炎能力。 (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针,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 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 (7)超短波物理疗法。 (8)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试题1.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有哪些?预防方法:- 注射前务必按照规范的消毒方法清洁注射部位。

- 静脉插管之前,应检查导管是否完整、无损,并保持导管通畅。

- 插管前清洗双手,佩戴无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 定期更换输液管道、输液器等物品。

- 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避免长时间留置。

- 静脉留置针插入后,每天至少消毒2次,并保持干燥。

处理方法:- 及时拔除有问题的导管,并更换到新的通畅导管。

-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炎药物治疗。

- 如发现化脓性静脉炎应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 静脉炎症状明显时,需向医生汇报,做进一步处理。

2. 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有哪些?预防方法:- 使用合适规格的导管,减少压迫时间和频率。

- 使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抗凝预防。

- 导管置入后定期进行血栓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处理方法:- 注意静脉栓塞的症状,如胀痛、肿胀、静脉突出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 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抗血栓治疗,如应用肝素类药物或其他溶栓治疗方法。

- 静脉血栓较为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方法。

3. 静脉穿刺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有哪些?预防方法:-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开打击或压迫过的静脉。

- 穿刺前进行充分的消毒,并使用无菌穿刺器材。

- 使用正确的穿刺技巧避免穿透血管背壁。

处理方法:- 穿刺出血时应及时停止输液,使用干净纱布或消毒棉球进行按压止血。

- 如血液不停止流出,需将穿刺部位包扎紧密。

- 如果出血较多或无法止住,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就医处理。

这些是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如果你需要更多细节,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或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静脉输液是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以下是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规范:预防感染类并发症- 消毒:在操作前,务必对输液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剂。

- 规范穿刺: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和针头,确保插入位置正确,并避免多次穿刺。

- 手部卫生:操作前后及过程中,保持双手清洁,洗手、戴手套等常规操作应得到遵循。

预防血管穿破类并发症- 技术熟练: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找到血管并正确穿刺。

- 观察仔细:在插入针头之前,仔细观察皮肤表面的静脉是否清晰可见,是否有异常情况,以避免血管穿破。

预防静脉外渗类并发症- 定期观察:输液进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管路连接牢固、无渗漏。

- 保持通畅:避免输液管路的扭曲或堵塞,及时更换输液器和管路。

处理并发症- 感染处理:如发现感染征兆,立即停止输液,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并咨询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 血管穿理:如果出现血管穿破并出血,应立即停止输液,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局部外敷,并咨询医师处理。

- 静脉外渗处理:若发现管路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管路,避免药液进入组织间隙,咨询医师进行评估。

以上是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

在操作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咨询医师并采取适当措施。

同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疼痛;
预防措施:1、操作前,严格检查药物及各种用物有无破损、变质等,检查有效期;输液前严格检查输液器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2、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闪,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原则上避免在瘫痪的肢体上进宪静脉穿刺和补液。

3、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4、严格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5、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处理措施:1、对于发热病反应轻的病人,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对于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3、对于严重发热反应的病人应停止输液,对症处理,并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

发仍需要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输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4、发生肺水肿时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缓解缺氧症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5、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相应处理(50%硫酸镁湿敷或95%乙醇溶液湿热敷);6、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位;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7、若发生液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立即拔针并重新穿刺,局部给予相应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一、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静脉输液时,应选择清洁、无明显血管瘤和血管炎的部位进行穿刺。

避免在肿胀、静脉曲张或肿瘤组织附近进行穿刺。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并穿戴无菌手套。

同时,使用无菌的输液器材,并保持输液器材的清洁。

3. 定期更换输液器材,输液器材应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套输液器材,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4. 观察输液部位,进行输液时,医护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如发现红肿、疼痛或渗出液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血管损伤或过度脱水。

6. 检查输液器材,在进行输液前,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输液器材的完整性,确保输液器材没有破损或渗漏。

二、静脉输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1. 感染的护理措施,如出现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感染症状,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并进行局部消毒护理。

同时,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2. 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对于静脉输液导致的血栓形成,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适当的抗凝治疗。

同时,进行被动活动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3.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静脉输液导致的静脉炎,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并进行局部热敷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同时,避免再次在同一部位进行输液。

4. 输液部位的护理,对于输液部位的护理,应定期更换输液贴,保持输液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避免过度活动或受力,防止输液部位的损伤。

5. 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医生。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定期更换输液器材,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同时,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进行护理和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药液外渗(1) 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少许,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推(滴)注前确认针头在血管内。

(2)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

(3) 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注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有发生药液外渗,应终止,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外渗发生后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尽量回抽药物减少药物存留。

拔出针头后,避免加压于注射处,以防药液扩散。

太高患肢,局部冷敷(部分药液不可冷敷,详见药物说明书),持续24-48小时后,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或遵医嘱应用外用药膏。

(二) 血肿(1)选用合适的型号、无倒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 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

(3)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

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小时后局部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三十分钟,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或切开取血块。

(三)静脉炎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

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好。

2.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

3.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4.根据所用溶液或药液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疗程,选择适当的输注部位及途径。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一)发热反应1、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2、预防措施(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2)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3、处理措施(1)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2)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3)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以备查。

(4)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

(二)急性肺水肿1、临床表现(1)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或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2)严重者稀痰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性啰音,心率变快或心律不齐。

2、预防措施(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3、处理措施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盛30%-5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4)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1、临床表现(1)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发病后可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一、发热反应
【预防和处理】见基础护理学问答
二、循环负荷过重
【预防和处理】见基础护理学问答
三、静脉炎
【预防和处理】见基础护理学问答
四、空气栓塞
【预防和处理】见基础护理学问答
五、静脉血栓
【预防和处理】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使用刺激性药物时,使用前、后冲管,减少对血管的理化刺激。

3、长期卧床患者置管肢体给予热敷和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穿刺时尽量选择上肢粗、大静脉,注意保护血管。

4、使用留置针时留置时间应≤4天,如发现套管内有血块阻塞时,应用负压抽吸,严禁将血凝块强行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栓塞。

5、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它可过滤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从而清除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

6、正确抽吸药液,吸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

7、正确切割安瓿。

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

8、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加药针头型号选择9-12号侧孔针,并尽量减少针头反复穿刺橡胶瓶塞。

9、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10、一旦发生血栓形成,抬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

采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促进血液回流,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同时给予溶栓、抗凝、理疗等处理;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引言
静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
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并处理静脉注射法并发症的方法。

预防措施
1. 确保正确的注射技术: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注射,避免空气进
入静脉导致空气栓塞。

注射时注意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2. 检查药物和溶液:确认药物和溶液是否过期,以及是否与其
他药物有不良反应。

3.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
避免选择已经受损或者静脉曲张的部位。

4. 注射速度控制: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情况,控制注射速度,避免快速注射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

并发症的处理
1. 护理监测:在注射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红斑、肿胀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
止注射并做好记录。

2. 处理感染:若患者出现静脉注射相关感染,则需及时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拔除导管、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加强局部卫生护理。

3. 处理血栓:静脉注射可能引发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血栓相关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输液操作,采取适当的溶栓治疗方法。

4. 处理过敏反应: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如注射抗组胺药物等。

结论
为了预防并处理静脉注射法并发症,医疗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射,确保注射技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在注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及时做好处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输液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有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脓肿、皮下积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二)预防与处理1.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在肢体曲折处或肌肉内注射。

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输液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3.输液前检查药液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药物。

4.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

5.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器具,避免滞留。

6.发现输液部位有红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通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发热反应是其中一种,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等症状。

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注意药液质量、输液速度和无菌操作。

同时,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减慢输液速度、降温等处理措施。

急性肺水肿是另一种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同时协助病人取端坐位,进行四肢轮扎等处理措施。

同时,应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药物治疗等措施。

静脉炎是另一种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输液部位红肿症状。

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药液质量、输液速度和更换输液器具等措施。

发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通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静脉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升高超过38℃,持续时间不等。

二)预防与处理1.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血型和抗体匹配。

2.输血前仔细检查血袋和输血管路,确保无污染和漏气。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症状,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4.输血后及时记录病人体温和症状变化,如出现发热反应,立即给予退热药物和支持治疗。

并发症二:过敏反应一)临床表现静脉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1.输血前询问病人过敏史和药物过敏情况,如有过敏史应避免输注相应的血制品。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输入静脉以达到治疗或滋养的目的。

然而,静脉输液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存在着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

一、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1. 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为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静脉炎症的发生主要与穿刺操作不当、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与血管壁摩擦等因素有关。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另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静脉曲张、肿胀、发绀等症状。

血栓形成的发生与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温度过高、输液部位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

3. 漏液:漏液可能是由于输液管路接头松动、穿刺点未完全封闭、输液容器破裂等原因导致液体外漏。

漏液不仅造成药物或液体的浪费,还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

4.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一种与输液治疗相关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眩晕、呼吸困难、荨麻疹等症状。

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输液液体成分、输液速度等因素有关。

二、静脉输液的预防措施1. 穿刺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同时,穿刺点要注意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引发静脉炎症。

操作人员在穿刺时应准确把握角度和深度,避免穿透血管后引起漏液。

2. 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引起静脉炎症和血栓形成。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准确计算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液体的性质来调节速度。

对于易产生输液反应的药物,应采用慢速输液或分次输液的方式。

3. 注射液体温度控制:输液液体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因此,在输液前应检查液体温度,确保与患者体温相适应。

4. 管路固定和保持通畅:输液管路应牢固地固定在患者体表上,避免外力干扰导致漏液。

同时,应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避免阻塞引发输液反应或局部组织损伤。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然而,静脉输液并发症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消毒不彻底等原因,可能导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红肿、温度升高、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处理方法: 1. 及时更换输液管: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停止当前输液,并更换新的输液管。

2. 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加强消毒措施:对于输液操作人员,应加强手部消毒,并确保输液器具的消毒彻底。

二、静脉炎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等。

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刺激、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

处理方法: 1. 更换输液部位:一旦发现静脉炎的迹象,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继续刺激已经受损的静脉。

2. 给予局部抗炎治疗:可以使用局部抗炎药物或冷敷等方法缓解炎症反应。

3. 调整输液速度:对于输液速度过快的患者,应适当降低输液速度,减少对静脉的刺激。

三、溶液渗漏溶液渗漏是指输液过程中溶液从静脉外渗出,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药物浪费。

处理方法: 1. 及时停止输液:一旦发现溶液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新的输液管。

2. 处理局部组织损伤:对于已经发生组织损伤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冷敷、局部抗炎药物等。

3. 避免药物浪费:在重新开始输液前,应评估溶液渗漏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药物浪费。

四、血栓形成长时间静脉输液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来说,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

处理方法: 1. 加强预防措施: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加强预防措施,如定期更换输液部位、使用抗凝剂等。

2. 及时发现并处理血栓:一旦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凝治疗等。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1.发热反应①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②插入导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③穿刺部位每周2~3次含碘消毒剂处理,贴以透明防水贴。

适时更换输液管。

④慎用输液延长管和输液三通管,只能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⑤如必须使用延长管或三通管,最好使用锁式接口的输液延长管或输液三通。

若使用了非锁式接口的制品,应当在接口处用胶布固定好,并随时注意观察接口处有无松动。

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加等全身感染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⑦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⑧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温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⑨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①根据病人病情及年纪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②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③如果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泡沫样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停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④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里的氧气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

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

⑤按医嘱给予镇定剂及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

⑥安慰病人,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静脉炎①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经静脉输入的方法。

常用溶液种类有:①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等;②胶体溶液:右旋糖肝、代血浆、血液制品等;③静脉高营养液。

常用静脉输液途径有:①经外周静脉输液;②经中心静脉输液。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C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C,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口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

2.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3.对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现有输液,更换输液器具并保留有效静脉通道,对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封存以备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并发症二:急性肺水肿(一)临床表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二)预防与处理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对心、肺疾患、老年、儿童等病人应严格控制,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对老年、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或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捆扎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

每5〜lO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3.立即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最好用20%〜30%酒精湿化,一般氧流量为6〜8L/min, 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并发症三:静脉炎(一)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至静脉回流不畅,战至阻塞。

(二)预防与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减慢滴速,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避免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33%硫酸镁进行湿敷。

3.超短波理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喜疗妥外涂。

并发症四:空气栓塞(一)临床表现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纟比有濒死感。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二)预防与处理1.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应将输液导管内空气排尽。

2.输液中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病人活动时防止导管折叠,注意滴斗勿倒置;输液完毕及时抜针,加压输液时专人守护。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密闭穿刺点。

4.发现空气栓塞症状,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头低足高卧位,使空气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收缩,空气被震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同时可避免空气栓子进入脑部。

5.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6.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处理。

并发症五:液体外渗(一)临床表现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二)预防与处理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2.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和针头重新穿刺。

3.抬高患肢并适当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24小时内严禁热敷)。

4.特殊药物外渗时,根据医嘱做相应处理。

二、静脉输血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静脉输血(bloodtransfusion)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随着输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即节省了大量血源,也减少了由输注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静脉输血的目的有:①补充血容量;②纠正贫血;③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④输入抗体、补体;⑤增加白蛋白;⑥排除有害物质。

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于数小时内缓解,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其至昏迷。

(二)预防与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输血查对制度,做好“三查十对”,使用一次性输血器。

2.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填写《医院临床输血观察单》,如出现发热反应,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白行缓解;严重考须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处理。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4.将输血装置、剩余血液及时送检。

并发症二:过敏反应(一)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

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尊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

(二)预防与处理1.正确评估病人,询问有无过敏史。

2.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在输血前半小时根据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

3.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如出现休克,进行抗休克治疗,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皮下注射0. 1%肾上腺素0. 5〜lml。

并发症三:溶血反应(一)临床表现1.血管内溶血反应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

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

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阻塞;又因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死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阻塞。

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

2.溶血程度较轻的血管外溶血反应可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

3.还可伴有出血倾向,引起出血。

(二)预防与处理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保证输血安全。

2.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定,不输变质的血液,避免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受到细菌污染等因素。

3.发生血管内溶血反应时的处理:①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在远离输血部位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义配血试验;②维持静脉输液通道,给升压和其他药物;③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④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⑥出现休克症状,给予抗休克治疗。

4.对发生血管外溶血的病人应查明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

并发症四:急性左心衰(一)临床表现1•表现为输血过程中输血后突发头部剧烈胀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绡、咳吐大量血型泡沫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查体:病人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

3.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

(二)预防与处理1.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血速度,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一般速度不超过20滴/min,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

成人一般为40〜60滴/min,老年、儿童、心功能不全者酌减,而输血小板的速度应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2.出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立即给予高流量(6-8L/niin)酒精湿化吸氧,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

但要注意吸入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引起酒精中毒。

4.遵医嘱予以镇静、利尿、强心、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

5.加强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