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研讨效果: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本节应采用讲练结合-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我以指导鼓励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与教师的示范、指导、纠正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塔尔气中学地生教研组
时间
2017.9.Βιβλιοθήκη 1地点教研室年级
七年级上册
参与人员
司陆军张桂凤 吕妍 何康会 许芳
中心发言人
许芳
中心议题
第二单元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中心
发言
内容:
许芳: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通过观察教材中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片,认识各结构的名称,教师再将主要结构的名称及作用做重点讲解,然后出示显微镜,与学生一起对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进行巩固练习。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初步学会规范地使用显微镜,教师要引导学生练习操作显微镜,获得操作显微镜、移动玻片标本等技能和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放大倍数的计算等基础知识。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张桂凤: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要把主要部件的作用做重点讲解,在学生掌握了其结构之后,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让学生通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实验操作过程的全文,使学生对如何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具有整体额认识,然后教师示范操作,教师的示范必须做到规范准确,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每一步操作都要问“为什么”,并给予解释,由此强调规范操作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做到每人都能操作一遍显微镜的使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七年级生物上册集体备课教案模板以“生物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生物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生物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上册集体备课教案1《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能力目标:能够说出猫和马等一些生物所处分类等级的位置情感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了解双名命名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教学工具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上的一些内容师:上堂课我们练习了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师: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生:种。
师:上节课讲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其中又可以分为哪些小类生: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体温恒定和体温不恒定;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师:很好,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第二节从种到界二、讲授新课1、分类的依据师:幻灯片放映一则汤姆寻亲记漫画要求:1)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我汤姆猫相似多的保留下来,相似少的排除。
2)我每次最多只能排除三种生物。
生:根据教师幻灯片的播放进行一一排除,找到狗和猫的相似度是很近的。
师:要求学生回答排除的依据是什么生:依据是他们的相似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2、分类的等级师:汤姆最终通过分类找到了狗和猫的相似度很近的,那你能给汤姆找到那些亲戚类别以准确的命名吗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幻灯片播放分别予以准确的命名师:你通过这些命名,能否知道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是什么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生:的分类单位是界,最小的是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师:1)进行一些扩展(如界、门的扩展)2)接下来通过一个寄信的题目引导学生回答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生:汤姆猫分类中的地位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猫种师:为了进一步说明动物的分类等级,以马来进行再次讲解。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生物的特征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理解生物的特征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生物的定义和特征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和例子。
互动法: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1.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生物和非生物,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3. 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 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药物等。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总结生物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掌握细胞的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等。
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2 教学内容细胞的定义和结构细胞的功能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法: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细胞,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功能。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细胞质的流动等。
3. 实验: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如洋葱表皮细胞等。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细胞的重要性和功能。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并总结细胞的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3.1 教学目标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如基因、DNA等。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能够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和原因基因的概念和作用遗传和变异的实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互动法:学生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4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常见生物进行分类。
3. 理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概念,了解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的定义与特征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第二课时:生物的分类1. 生物分类的方法2. 生物分类的等级3. 常见生物的分类第三课时: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 生殖和发育的概念2.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3. 不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第四课时:植物的生长1. 植物生长的过程2. 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3. 植物生长的实例第五课时:动物的行为1. 动物行为的分类2. 动物行为的意义3. 动物行为的实例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案例资料、生物标本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生物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第六课时:生物的生活环境1. 生物与生态系统的概念2. 生物的生活环境因素3. 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与影响七、第七课时:生物的进化1. 生物进化的证据2. 生物进化的原因3. 生物进化的实例八、第八课时:生物多样性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3.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九、第九课时:实验与观察1. 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2. 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技能3. 观察生物的方法与技巧1. 复习本册书的主要内容3. 布置期末考试的复习任务六、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案例资料、生物标本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生物的分类。
(2)掌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概念。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的特征。
(2)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生物的多样性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第2课生物的分类1. 生物的分类单位2. 生物的命名3. 生物的分类方法第3课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的内涵、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多样性。
2. 实验法:观察生物的特征,进行生物分类实验。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的多样性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生物标本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收集生物信息的设备。
教案示例:第1课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物的特征的内涵、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特征,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学会观察和描述生物的形态结构。
(3)掌握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1. 生物的特征2. 生物的分类第2课时:观察和描述生物的形态结构1. 生物形态结构的特点2. 观察和描述生物的方法第3课时: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1. 生物的生活环境2. 生物的生存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观察和描述生物的形态结构。
(3)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
2. 教学难点:(1)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2)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3)生物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 运用观察和实验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利用比较和分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生物的特征、分类、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的知识点。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3.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案示例:第1课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注意到周围有哪些生物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自主学习】2.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课堂讲解】3. 教师讲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
4. 教师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如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
【互动交流】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生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
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流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简单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组成:介绍细胞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观察实验:准备显微镜和玻璃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皮细胞,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细
胞的方法。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并共同整理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时
1. 细胞的功能:介绍细胞的各种功能,包括分裂、新陈代谢、合成等。
2. 探索细胞:让学生通过各种资料或实验,了解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
3. 总结:学生进行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讨论未来的深入研究方向。
4. 完成任务: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索细胞的奥秘,可以是观察其他植物或动物细胞,
或了解疾病与细胞的关系等。
活动策略:
1. 多媒体展示: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细胞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相互交流、激发创造力。
4. 总结反思: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活动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质量、学习总结等方面来评估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
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掌握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物圈的概念。
(3)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生物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运用调查法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3)学会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和解释生物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生物的特征和分类(1)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2. 第二课时: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物圈(1)生物的生活环境: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2)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 第三课时:观察和实验(1)观察法:学会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
(2)实验法: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4. 第四课时:调查法(1)了解调查法的目的和意义。
(2)学会制定调查计划和调查问卷。
(3)学会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
5. 第五课时:生物学术语的使用(1)学会使用生物学术语描述和解释生物现象。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物特征、分类、生活环境、生物圈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2015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表格式(全册完整版)
学科:生物七(上册)教案备课教师:余明灯课题第一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二次备课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 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2015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
二、学习难点和重点1.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学习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大熊猫、鱼、麦田、蚂蚁群、蜜蜂群、打斗的狮子、争斗的秃鹫等图片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仙人掌、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
2.准备实验材料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教师准备),鼠妇20只,计时表(学生准备)。
3.课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四人一组)。
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20只,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
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第二章的学习就要带领我们去了解生物圈。
要想了解生物圈,首先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环境的概念教师提问:①野外生活的大熊猫组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②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鱼一定能正常生长吗?还会受到哪些影响呢?③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什么是环境?分析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第二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三章: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四章:绿色植物1.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3. 植物的生殖与繁衍第五章:动物1.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2. 动物的生长与发育3. 动物的生殖与繁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植物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适应与进化。
2. 教学难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理解与应用,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发育,生物的适应与进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学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生物学概念。
3. 利用实验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生物学知识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4.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计划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第二章:生物多样性1. 课时安排:3课时2.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第三章:生物的基本特征1. 课时安排:4课时2.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第四章:绿色植物1. 课时安排:5课时2.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第五章:动物1. 课时安排:5课时2.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计划第六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课时安排:3课时2.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第七章:人体的生长与发育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第八章:人体的生殖与繁衍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第九章:人体健康与疾病1. 课时安排:3课时2.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第十章:生物伦理与生活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2. 教辅资料:教学课件、实验器材、观察标本等3. 网络资源:生物学相关网站、视频、文章等4. 课外读物:生物学相关的书籍、杂志等八、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实例、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优选.)
3.视野中文字是否倒置?4.说出显微镜的部分名称及作用?板书设计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生物→细胞构成→观察细胞→显微镜二、光学显微镜的结构1、机械部分……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课外作业]预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讨论】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的变化?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一、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动画显示变形虫从外界摄取食物,把废物排泄到外界的过程,并讲解细胞膜在物质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二、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细胞生活需要能量,细胞中除了糖、水以外,还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物质。
这些物质从食物中获得,这些有机物分解时能释放出能量,供给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补充有关营养物质的知识:初一学生正处于身体开始迅速发育时期,适当补充相关的营养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如何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问题】变形虫细胞很小,它的生命活动却很复杂,而且各种生命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提供素材】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观察发现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分裂,因此不能繁殖后代。
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
如果在去核三天后,再给无核部分植入一个细胞核,则这个变形虫恢复正常新陈代谢。
现在假设,这个实验是你做的,你将可能得出什么结论?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大量科学实验表明:凡是无核的细胞,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分裂,并且寿命很短,如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其寿命一般只有120天。
而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也不能存活很长时间。
大家思考过为什么吗?这要从细胞核的功能去分析。
从核膜、核仁、染色质来看,与细胞核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应是什么?染色质,因为现已知道构成染色质的DNA是遗传物质,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七上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上初中生物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细胞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描述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了解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出细胞的概念,并提问: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细胞的基本单位。
二、学习细胞的基本单位(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细胞的结构图,并解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2. 带领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让学生能够看到细胞的真实形态。
三、探究细胞的功能(15分钟)1. 讨论细胞的功能,如生长、营养和排泄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在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加深对细胞功能的理解。
四、学习细胞的分裂和增殖(15分钟)1. 讲解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是如何繁殖的。
2. 展示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的实验。
五、练习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练习题,检验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生物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练习题,并要求学生下节课前完成。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生物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科学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基本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但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通过实验等方式进行动手操作,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教学目标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和难点①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②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在实验小组长带领下做实验。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组内交流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然后讨论、完善,最后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实验。
方案三:为提高效率,全班分成4个大组,每个大组仍以4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并提示注意事项。
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大胆设计予以肯定,并进行适当启发、引导,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二、分析实验结果方案一:各实验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讨论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二:各实验小组先组内分析实验成功与否的原因,然后各组公布自己实验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再组间互相交流分析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方案三:4个大组各派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
然后①前二组间进行对比,后二组间进行对比,看看同一种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不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②第2组和第4组进行对比,看看使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相同,其结果是否一样,并分析原因。
启发学生找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
总结出“绿色植物在光下都能制造有机物”这一结论。
三、光和作用的意义方案一: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看书自学,了解光合作用意义。
方案二:在老师提示下,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教学难点。
生物的应激性、新陈代谢等基本特征的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一些图片,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一些非生物,如石头、汽车等。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这些图片中,你们能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吗?”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新课讲授(25分钟)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展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捕食等图片或视频。
讲解: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这就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这一特征。
提问学生:“同学们能再举一些例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吗?”引导学生思考并举例,如细菌分解有机物等。
生物能进行呼吸。
展示动物呼吸、植物呼吸(如气孔的气体交换)的图片或视频。
讲解: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生物能进行呼吸的特征。
让学生自己做深呼吸,感受呼吸过程,加深对呼吸这一特征的理解。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展示人体出汗、排尿,植物落叶等图片。
讲解: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
动物通过出汗、排尿、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也能排出一部分废物。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除了图片中的例子,还能想到哪些生物排出废物的方式?”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展示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片合拢、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等视频。
初中生物老师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老师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2. 认识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3. 掌握遗传与进化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4. 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遗传物质的结构。
2.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的性状定义和分离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唐氏综合征等。
3.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4.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三、教学活动:
1. 教师介绍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2. 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探究基因的性状分离规律。
3. 分组开展实验,验证唐氏综合征的遗传规律。
4. 观看视频资料,学习进化的证据和基本原理。
5. 小组合作,研究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并进行相关讨论。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观赏和讨论的形式,拓展同学们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考察同学们对遗传与进化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利用小测验和作业评估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出调整。
3.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对遗传与进化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吕妍:最后可以抽查学生的规范操作显微镜的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及时纠正在实验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即复习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积极性。
பைடு நூலகம்预期目标:
研讨效果: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本节应采用讲练结合-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我以指导鼓励为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与教师的示范、指导、纠正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生物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塔尔气中学地生教研组
时间
2017.9.11
地点
教研室
年级
七年级上册
参与人员
司陆军张桂凤 吕妍 何康会 许芳
中心发言人
许芳
中心议题
第二单元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中心
发言
内容:
许芳: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通过观察教材中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片,认识各结构的名称,教师再将主要结构的名称及作用做重点讲解,然后出示显微镜,与学生一起对显微镜的构造和功能进行巩固练习。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初步学会规范地使用显微镜,教师要引导学生练习操作显微镜,获得操作显微镜、移动玻片标本等技能和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放大倍数的计算等基础知识。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上生物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生物的特征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1.2 教学内容生物的特征及其表现。
1.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物品,让学生感受生物的特征。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1.4 作业让学生总结生物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第二章:生物的细胞结构2.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2.2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3. 互动:让学生观察细胞模型,并识别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
2.4 作业让学生绘制细胞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各结构的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3.1 教学目标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如基因、DNA等。
能够解释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现象。
3.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引起学生对遗传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如基因、DNA等。
3. 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并进行讨论。
3.4 作业让学生总结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与命名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形态学、遗传学等。
能够正确命名生物的学名。
4.2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4.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引起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形态学、遗传学等。
3. 互动:让学生观察不同生物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分类。
4.4 作业让学生绘制生物分类树,并正确命名几个生物的学名。
第五章:生物的环境与适应5.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如形态、行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
二、学习难点和重点1.学习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2.学习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和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大熊猫、鱼、麦田、蚂蚁群、蜜蜂群、打斗的狮子、争斗的秃鹫等图片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仙人掌、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人类排放废水等图片。
2.准备实验材料湿土,干土,解剖盘,纸板(教师准备),鼠妇20只,计时表(学生准备)。
3.课前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四人一组)。
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20只,并记录捕捉地点的环境该地点鼠妇的数量,注意不要破坏学校、社区草坪或花坛,不伤害鼠妇。
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
我们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第二章的学习就要带领我们去了解生物圈。
要想了解生物圈,首先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环境的概念教师提问:①野外生活的大熊猫组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②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鱼一定能正常生长吗?还会受到哪些影响呢?③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什么是环境?分析后学生自己归纳出环境的概念: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生态因素教师提问:看图1-12小麦田示意图在这片麦田中,对小麦的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思考找出阳关、温度、水土壤、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等因素。
教师讲述:我们把这些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教师提问:你能将这些生态因素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利用第一章所学制定分类依据,即依据有无生命将生态因素分为两类,分别是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概括:阳关、温度、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物因素;老鼠、蚯蚓、七星瓢虫、麦蚜、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物因素。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提问:、温度、水、土壤对小麦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展开讨论,回答问题:没有,小麦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温度过低,小麦种子不能萌发、麦苗生长缓慢。
水分过少,小麦易枯萎;水分过多,小麦易烂根。
土壤肥沃,小麦生长好;土壤贫瘠小麦生长差。
教师提问:其他植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阳关、温度、水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请举例。
学生举例,达成共识。
教师归纳:植物的生长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问:非生物因素是否影响植物的分布?教师展示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的分布图,植物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学生分析图片,找到原因,得出结论:温度和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教师讲述: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了解。
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提问:刚才分析了图中非生物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那么图中老鼠、蛇等生物因素对小麦的生长又有什么影响?这些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回答:老鼠破坏麦田,蛇吃老鼠;麦蚜吃小麦茎叶,七星瓢虫捕食麦蚜;杂草与小麦争夺阳关、养料和水分;蚯蚓松土肥土,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并归纳出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教师提问:与小麦一样,每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除了捕食、竞争和寄生以外,还有其他关系吗?请举例。
学生举例,并通过观看图片,了解生物因素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将它们分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中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进一步将这些关系进行分类吗?学生概括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师提问: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作用于生物,那么生物怎样生存呢?学生认识到生物必须要适应环境。
教师提问:请看教材“资料分析”,思考: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的环境的?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仙人掌是怎样适应沙漠的生活的?学生通过教材的“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说出仙人掌的特点: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贮水,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发达,渗入地下吸收水分。
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举例并总结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教师展示:竹节虫(拟态)、变色龙(保护色)、箭毒蛙(警戒色)等图片。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
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师提问: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会不会影响环境呢?观察蚯蚓的图片,思考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学生说出蚯蚓一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底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蚓粪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教师提问:你还能说出那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教师讲述“蜣螂出国救澳大利亚草原”的故事。
小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两方面: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
学生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害影响和有利影响。
(三)巩固练习学生讨论课后练习题。
(四)归纳小结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五)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环境的概念二、非生物因素:、水、温度、土壤等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六)作业安排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课前安排大家分小组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并捕捉鼠妇20只,下面请小组代表介绍观察到的情况。
学生分组汇报课前活动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鼠妇大多生活在石头下或花盆下。
教师提问:鼠妇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鼠妇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二)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教师节根据学生课前作出假设,分析作出假设的依据,引导学生完成探究的第一步。
学生根据上述结论完成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为什么鼠妇大都生活在石下或花盆下?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部吗?2.作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分析作出假设的依据。
学生完成探究的第二步-作出假设。
假设1:光照条件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始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假设2: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说出假设依据。
3.制定计划假设需要实验的验证,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
教师推荐器材:现在提供的实验材料有铁盘、干土、湿土、玻璃板,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设置思考题:①根据假设确定你所探究的实验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②你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是要探究的实验因素不同引起的,对于其他可能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你如何处理?③有同学用1只鼠妇做实验,有同学用20只鼠妇做实验,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④如何记录你的实验数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根据讨论结果,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并做出指导,引出对照实验的概念。
学生分组汇报实验设计思路。
依据思考题讨论其方案和装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学会控制实验变量,知道什么是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教师巡视学生试验情况,个别指导实验。
学生实施计划,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的活动变化。
5.得出结论教师组织汇报并统计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引导学生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得出结论,再次提出疑问: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各小组汇报探究过程,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是否支持假设。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①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②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影响。
6.表达和交流教师提醒实验完毕后,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学生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
(三)归纳小结方法小结: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
能力小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知识小结: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同时适应环境,并反过来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情感态度小结:表扬和鼓励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积极认真、敢于发表见解的学生,以及最富有团队精神的小组。
学生回顾本节的实验过程,与教师一起总结出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对照实验1.设计对照实验确认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处理数据,避免偶然性2.对照实验的概念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三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七、课后反思:通过大量的事例,使学生理解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学习难点:①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②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设疑启思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学生观看一则报道:2010年8月7日,在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指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新闻评论《舟曲泥石流13年前已被预料到》。
教师请学生思考:你认为引发舟曲泥石流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局部生态系统退化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