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选修3-4 4.2 学生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选修3-4 4.2 学生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d01c1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7.png)
过数据点连线得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求解图线斜率 k,则 k=sin θ2=1,故玻璃砖折射率 n=1。
sin θ1 n
k
3.作图法
在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以入射
点 O 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
AO 交于 C 点、OO′(或 OO′的延长线)交于
D 点,过 C、D 两点分别向 NN′作垂线,交 图2
A
1
2N
i
B
E
E'
r
N'
F
F'
C
3
4
D
五、数据处理 1.平均值法
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比值sin θ1,最后求出在几次实验中 sin θ2
所测sin θ1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sin θ2
2.图象法
以 sin θ1 值为横坐标、以 sinθ2 值为纵坐标, 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描数据点,
〔1〕甲同学在纸上正确画出玻璃的两个界面ab和cd 时,不慎碰了玻璃砖,使他向ab方向平移了一些,如 图甲所示,其后的操作都正确,但画光路图时,将折 射点确定在ab和cd上,那么测出的n值将怎样变化?
(不变)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a
b
c
dc
d
〔2〕乙同学为了防止笔尖接触玻璃面,画出的
a’b’和c’d’都比实际侧面向外平移了一些,
用量角器测入射角θ1 和折射角θ2,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
折射率
n =ssiinn
θ1。 θ2
三、实验器材
长方形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图钉、量角器、
三角板(或直尺)、铅笔。
四、实验操作
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9f4019f8c75fbfc67db27f.png)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或悬点不固定,摆长改变的现象;
④计算摆长时忘记把小球半径加进去;
D.摆线的悬点要固定,才不会在摆动中出现移动或晃动 ; 为了测量周期,摆球到达哪个位置的时刻作为计时开始与停止的时刻比较好?
如何理解单摆的周期公式
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或50次)所用的时间t,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这个平均时间就是单摆的周期。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
圆锥摆;
5、测量从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在此位置摆球速 度最大,易于分辨小球过此位置的时刻。
6、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改变摆长,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第十一页,共30页。
课堂练习
1、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
差,应注意减为原来的1/4
第十七页,共30页。
7.做简谐运动的单摆,当所受回复力逐渐减小时,随之
变小的物理量是( )
A.摆线上的张力
C
B.摆球所受的合力
C.摆球的重力势能
D.摆球的动能
【解析】选C.回复力逐渐减小时,摆球的重力沿切线方向
的分力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向心力
5
9 876
53
33 4 35 6
37
22 51
20 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3 45 14
第六页,共30页。
2分7.6秒
秒表的读数
1分51.4秒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④计算摆长时忘记把小球半径加进去;
D.摆线的悬点要固定,才不会在摆动中出现移动或晃动 ; 为了测量周期,摆球到达哪个位置的时刻作为计时开始与停止的时刻比较好?
如何理解单摆的周期公式
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30次全振动(或50次)所用的时间t,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这个平均时间就是单摆的周期。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
圆锥摆;
5、测量从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因为在此位置摆球速 度最大,易于分辨小球过此位置的时刻。
6、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改变摆长,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第十一页,共30页。
课堂练习
1、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误
差,应注意减为原来的1/4
第十七页,共30页。
7.做简谐运动的单摆,当所受回复力逐渐减小时,随之
变小的物理量是( )
A.摆线上的张力
C
B.摆球所受的合力
C.摆球的重力势能
D.摆球的动能
【解析】选C.回复力逐渐减小时,摆球的重力沿切线方向
的分力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向心力
5
9 876
53
33 4 35 6
37
22 51
20 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3 45 14
第六页,共30页。
2分7.6秒
秒表的读数
1分51.4秒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高中物理课件19-9 实验
![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高中物理课件19-9 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fdc05c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9.png)
U1/V
1.80
2.80
3.80
4.90
U2/V
4.00
6.01
8.02
9.98
根据测量数据可判断连接电源的线圈是
②将多用电表与原线圈 n1=200 匝、原线圈 n1=800 匝、原线圈 n1=1400 匝的接线柱相连接,
分别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U2,并将 n1、U2 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二中.
表格二 U1=5 V,n2=400 匝
实验次数
1
2
3
n1/匝
U2/V (3)拆除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第9节 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第9节 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二、实验考法总结 【原型题 1】(1) 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中备有下列 可供选择的器材:
A.可拆变压器(铁芯、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
B.条形磁铁 C.直流电源 D.多用电表 E.开关、导线若干
上述器材在本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第9节 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一、基本实验方法
笔记
7.误差分析 (1)由于漏磁,通过原、副线圈的每一匝的磁通量不严格相等,造成误差; (2)原、副线圈有电阻,原、副线圈中出现焦耳热损耗(铜损),造成误差; (3)铁芯中有磁损耗,产生涡流,造成误差; (4)多用电表的读数存在误差. 8.实验创新点 (1)不改变实验原理,改变实验目的.在原线圈两端电压和匝数一定时,用多用电表测出副线 圈两端电压,就可以求出副线圈的匝数. (2)不改变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还可以探究变压器是否是理想变压器.
第9节 实验: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一、基本实验方法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 PPT课件 图文
![高考物理实验专题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b0c50231b765ce04081419.png)
作图的基本规则是:
(1)必须用坐标纸,并尽可能保证测量时的准确数字 在图上也是准确的.例如电流测量值为0.24A,0.2A 是准确的,图上应对应准确的分度0.2A,而0.04A是 估计的,在图中允许也是估计的,这样在作图时, 要充分考虑恰当地选取分度值. (2)图上要标明图名,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单位, 各分度值要用相应有效数字标明.
18.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9.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2. 要求从认识误差 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 性,了解误差的概念, 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 误差;知道用多次测 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 少偶然误差;能在某 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 主要来源;不要求计 算误差。
3. 要求知道有效数 字的概念,会用有效 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 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 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2.能力要求 (1) 能 在 理 解 的 基 础 上 独 立 完 成 “ 知 识 内 容 表 ”中所列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 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
(2)会正确使用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 (3)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 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4)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 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1. 滑动变阻器的
两种主要连接方式:
A
B
串联限流电路
并联分压电路——分压器
RX C (D)
RX
A
B
R
R
2. 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表不受损坏;
(2)改变电流电压值,多测量几次,求R X 的 平均值,减少误差。
分压接法和限流接法的比较:
※ 分压接法的优点是:电压变化范围大,附加功率损耗较大。
(一)掌握常用的物理仪器 应了解仪器的构造和原理,会正确操作和读 数,会用有效数字记录测量数据.
高中物理课件第1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高中物理课件第1章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274dc86565ce050877321302.png)
[例2]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 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1- 4-6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 m/s,在A、 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____ m/s。
图1-4-6
[解析] A、C 间的位移为 Δx1=1.40 cm,A、C 间的时间 为 Δt1=0.04 s,所以 A、C 间的平均速度
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
光电门,其中A管发出光线,B管接收光线。
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
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 挡的时间。这段时间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
图1-4-4
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 Δx 和测出的时间 Δt,就可以算 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v =ΔΔxt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 Δ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 瞬时速度。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
电火花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结构图示
工作 电压
220 V交流电
6 V交流电
打点 方式 打点周期 记录信息
电火花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周期性产生电火花
振针周期性上下振动
0.02 s
位移、时间
0.02 s
(2)与运动物体连在一起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了物体 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 Δx, 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可由 Δt=(n-1)×0.02 s 求得,则平均 速度 v=ΔΔxt ,当 Δt 很短时,可以认为ΔΔxt 为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六、误差分析 (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自身带来系 统误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Δx 来求平均速度。 (2)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方 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O 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8.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2023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8.5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2023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e1c0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a.png)
课外拓展
(1)从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__2_.4__m/s;
(2)从打下第“0”点到打下第“5”点的过程中系统动能
的增量△Ek=__0_.5_8__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__0_.6_0__J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3)若某同学作出
1 2
v2—h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
在距离O点较近处选择几个连续的计数点,并计算出各点的速度值
E.测出各计数点到O 点的距离,即得到重锤的下落高度
F.计算出mghn和
1 2
mvn2,看两者是否相等
五、【应用规律,反思改进】
在以上步骤中,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A____; 有错误或不妥的步骤是____B_C__D_F_____。(填写代表字母) 更正情况是: ①_B__中__手__应__抓___住__纸__带__末___端__,__让__重___锤__尽__量__靠___近__打__点__计__时___器__; ②_C__中__应__先___接__通__电__源___,__再__松__开___纸__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D__中__应___选__取__离__O__点__较__远___的__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物自由下落的高度h及对应的瞬时速度v,
计算出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mgh和增加的动能
1 2
mv2 ,然后进
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或近似相等,即可验证重物自由下落
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
五、【应用规律,反思改进】
(1)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B_C___. A.重物最好选择密度较小的木块 B.重物的质量可以不测量 C.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D.可以利用公式 v= 2gh来求解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e175689cbb4cf7ec4afed09a.png)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复写
纸、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___交__流___电源.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
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 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 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 面.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 m/s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 m/s
解析: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
-v =
x t
=
8×10 4×0.1
cm/s=200 cm/s=2 m/s,A对,B错;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
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xt′′=42××100.1cms =2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s
=2 m/s,C错,D对.
答案:AD
根据纸带数据分析运动性质通常是先由vn=
xn+xn+1 2T
求出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即由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
[知识概要]
实验 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及利用纸带求速度.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会用v-t图象处 理实验数据.
实验 打点计时器、 学生电源、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 器材 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
纸、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___交__流___电源.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
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 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 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 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 面.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 m/s 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 m/s
解析: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
-v =
x t
=
8×10 4×0.1
cm/s=200 cm/s=2 m/s,A对,B错;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
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xt′′=42××100.1cms =2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s
=2 m/s,C错,D对.
答案:AD
根据纸带数据分析运动性质通常是先由vn=
xn+xn+1 2T
求出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即由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
[知识概要]
实验 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及利用纸带求速度. 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会用v-t图象处 理实验数据.
实验 打点计时器、 学生电源、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 器材 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坐标纸.
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3.2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共26张PPT)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3.2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040b23d15abe23492f4d85.png)
②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图线斜率、截距的物理意义非常重要,在 aF 图象上,斜率 表示M1 ,在 aM1 图象上斜率表示 F,截距则表示平衡摩擦力的情况.
四、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将悬挂重物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施加牵引力,并 且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
2.平衡摩擦力后,无论如何改变重物或小车和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 力.但必须保证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思路点拨:根据实验原理、步骤及利用纸带计算速度的方法结合图象信息分析计算. 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知vC==0.44 m/s. (2)根据图中描点情况做出vt图象如图所示,(大部分点在线上,离线较远的点可舍去).利 用vt图的斜率求得加速度为1.0 m/s2(0.95~1.05均可).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 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22021/11/222021/11/2211/22/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 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222021/11/22November 22, 2021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 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22021/11/222021/11/222021/11/22
四、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将悬挂重物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施加牵引力,并 且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
2.平衡摩擦力后,无论如何改变重物或小车和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 力.但必须保证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思路点拨:根据实验原理、步骤及利用纸带计算速度的方法结合图象信息分析计算. 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知vC==0.44 m/s. (2)根据图中描点情况做出vt图象如图所示,(大部分点在线上,离线较远的点可舍去).利 用vt图的斜率求得加速度为1.0 m/s2(0.95~1.05均可).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 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22021/11/222021/11/2211/22/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 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222021/11/22November 22, 2021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 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222021/11/222021/11/222021/11/22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实验ppt课件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b2bf24312b3169a451a4e5.png)
ppt课件
14
5、计算初速度:取下白纸,以O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
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
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在曲线上选取A、B、C、D、E、F六个不同的点,
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和y。
用公式x=v0t和y=gt2/2
x
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v0,
最后计算出v0的平均值,
⑵若只有米尺,将玩具手枪子弹从某一高度处水平射 出,用米尺测量射出时离地面的高度h和水平射程s, 则子弹初速度
线,先以重锤线方向确定y轴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 画出水平线作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⑸每次小球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⑹要在平抛轨道上选取距O点远些的点来计算球的初
速度,这样可使结果的误差较小。
ppt课件
16
例1.(1998年上海)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
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
解析:由平抛运动规律
Δy=gT 2= l
x=v0 T
∴ v0 = x/T=2l /T= 2 gl
代入数字 l = 1.25cm=1/80 m
得到 v0 =0.70m/s
a b c
d
ppt课件
24
练习6. 如图(a)“是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图,(b)是实验 后在白纸上作的图 (1)在(a)图上标出O点及OX,OY轴,并说明这两条坐标轴是如 何作出的.答:_利__用__重__锤__线__作__O_Y__轴__,__再__垂__直__于__O_Y__作__O_X_轴_. (2)固定斜槽轨道时应注意使 _______________斜__槽__末__端__切__线__水__平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经过多次释放小球才能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 轨__迹__,__实__验___中_应__注__意____每__次__都__从__同__一__高__度__处__无__初__速__度__滚__下__.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提高1)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共24张PPT)(优质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提高1)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共24张PPT)(优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674751240c844769eaee80.png)
习题讲解
1、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Hz的交流电,其相邻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 N个点,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C
A.T=0.1s t=NT B.T=0.05s t=(N-1)T C.T=0.02s t=(N-1)T D.T=0.05s t=NT
习题讲解
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BC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点
的
瞬
时
速
度
分
别
为
:
vA
=
x1+x2 2T
、
vB
=
x2+x3 2T
、
vC
=
x32+Tx4、vD=x42+Tx5….
知识讲解
实验操作要点 某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做研究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图如下图所示, 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把它找出来.
知识讲解
实验步骤 下列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_. A.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 B.关掉电源. C.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个点,这些点 划分出的间隔数是(n-1)个,由此计算出纸带从第1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 D.把纸带装好. E.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 F.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
电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成点
阻力来源
纸带与限位孔、限位盘的摩擦;振针与纸带打点接触时的 纸带与限位孔、限位盘的摩擦 摩擦
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更精确
【高中物理】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件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高中物理】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件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cb9612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4.png)
4π2
示).其斜率k= ,由图象的斜率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意义
T 2 / 2
4.4
三
大
意
义
4.0
3.6
3.2
2.8
横纵轴截距的意义
面积的意义
斜率的意义
求解
2.4
2.0
0.5 0.6
0.7
0.8
0.9
1.0
L/m
在直线上取两个相距较远读数准
确的点(坐标纸上的十字交叉点)
来求斜率。
实
验
思
维
与
①
计算摆长,由此得到的T2-L图象是图乙中的________(填“①”“②”或“③”),由图乙可得当地重
4 2
不变
力加速度g=________;由此得到的g值会__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例4
如图甲所示,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跟
我
走
(1)若用秒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请写出周期的表达式T=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
1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2d)图线
例6
跟
我
走
大
显
身
手
某日,风和日丽,天高气爽,你和朋友一道历经千辛万苦登上了一座
大
显
身
手
________.
(2)若利用拉力传感器记录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206ffb0b1c59eef8c7b4a3.png)
一、提出问题
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放眼所见, 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
我们如何探索物体运动所蕴含的规律呢?
二、设计实验
需要哪些仪器? 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试验小车、 细绳、纸带、复写纸、带滑轮长木板
三、实验步骤
⑴木板平放,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 计时器固定,连接好电路
⑵穿纸带;挂钩码。 ⑶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
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 ⑷换纸带,加钩码,再做二次.
视频
四、注意事项
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 木板的中央位置。 2.滑轮不能过高,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3.小车应由紧靠打点计时器处开始释放, 在撞击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 止小车从板上掉下来。 4.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5.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
a v 4 v 2 2 .0 1 2 .2 6 1.0 9 (m 5 /s2 )
t
0 .04
一、提出问题
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放眼所见, 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
我们如何探索物体运动所蕴含的规律呢?
要探究一个物体的运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必须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 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 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 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 数点瞬时速度如下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 tgα求 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 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 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av/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 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c4fd3e33687e21ae45a901.png)
(s)
单
摆
1
测
定
重
2
力
加
速
3
度
安徽省舒城中学 吕贤年
Email:ahlxn@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3、结论:
九
用 单 摆 测 定 重 力 加 速 度
安徽省舒城中学 吕贤年
Email:ahlxn@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注意事项】
验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轻又不易伸长的线,长度一般在 九 1m左右,小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
用 最好不超过2 cm;
单 摆
(2)单摆悬线的上端不可随意卷在铁夹的杆上,应夹紧在
测 铁夹中,以免摆动时发生摆线下滑或悬点不固定,摆长
定 改变的现象;
重 力 (3)注意摆动时摆角不易过大,不能超过10º,以保证单摆
加 做简谐运动;
速 度 (4)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不要
形成圆锥摆;
T L
摆
测 定
1
重
力
2
加
速
度
3
重力加 速度 g(m/s2)
重力加速 度平均值
g=__m/s2
安徽省舒城中学 吕贤年
Email:ahlxn@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表二:研究单摆的周期(备选)
验
九 用
次数 摆长 偏角 L(m) θ
摆球 质量
m
全振动 次数n
振动n次所 周期T
用时间t(s)
重
力 参考答案:
加 速 度
①重而小的实心球;轻而长且难以发生形变的细线; ②米尺;毫米;游标卡尺;0. 1 mm;停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2、在验证重锤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等打点稳定后再释 放纸带 B.必须用天平称量所用重锤的质量 C.为了方便,应在打下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进行测量和计算
【实验内容】
电火花计 时器 纸带
1、步骤 (1) 竖直固定打点计时器连 接电源 (2) 穿纸带,用铁夹固定在 重物上,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 时器的地方,先用手提着纸带。 (3)先接通电源,松开纸带
夹子
重物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4)重复几次,得到3~5条纸带。 (5) 挑选“点迹清楚且第一、二两点间距离约为 2mm” 的一条纸带,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 O ,并在纸带 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连续的点 1 、 2 、 3…… , 测高度h1、h2、h3……。 (6) 应用平均速度就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方 法 ,计算出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 (7)把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计算各点对应的势 能减少量mgh,以及增加的动能mV2/2,并比较是否跟 理论一致。计算时g取当地的数值。
A B C
h
VB=
SAB+SBC
V
2T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电火花计时器 或打点计时器、直尺、重锤、纸带、复 写纸片、导线、电源。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3、结论: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注意事项】
(1)安装计时器时竖直架稳 ,计时器的两限位孔必须在同 一竖直线上,以减少重物带动纸带下落过程受到的阻力。 (2)实验时必须先接通电源,然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3)测量下落高度时,必须从起始点算起 。选取的各计数 点要离起始点远些,可减少物体下落距离h的测量误差。 纸带不宜过长,约40㎝即可。因重物自由下落时的加速 度较大,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不一定取连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实验练习】
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面叙述正 确的是 [ ] A.应用天平称出重物的质量 。 B .应当选用点迹清晰,第一、二两点距离约 2mm 的纸 带进行测量。 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 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V的直流电源上 。 答案:B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误差分析】
(1)由于测量长度带来的误差属偶然误差,减小的办法一 是测距离时都从起点O量起,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 实际上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 ( 主要是打 点计时器的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K必定稍小于 势能的减少量ΔEP,这是属于系统误差。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要验证重锤下 落时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它动能的增加,以下步骤仅是 实验中的一部分,在这些步骤中多余的或错误的有( ) A.用天平称出重锤的质量 B .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到铁架台上,并用导线把它和 低压交流电源连接起来 C .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到重锤上,另一端穿过电火花计 时器的限位孔,把重锤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D.接通电源,释放纸带 E.用秒表测出重锤下落的时间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答案: ABE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S1(AB)
S2(BC)
S3(CD)
S4(DE)
v1 =
s1 + s 2 2T
v2 =
s2 + s3 2T
v3 =
s3 + s 4 2T
D Ek1 =
1 2 mv1 2
D Ek 2 =
1 2 mv 2 2
D Ek 3 =
1 2 mv 3 2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实验原理】
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
1 mgh= mv 2 2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利用该段时间中点时刻 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4)实验中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故不需 测物体的质量m。
(5)实际上重物和纸带下落过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动 能的增加量要小于势能的减少量。 (6)纸带的上端最好不要悬空提着,要保证重物下落的初 速度为零,并且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是清晰的小点。 (7)纸带挑选的标准是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
D .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 动能的增加量
答案:AD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重锤下落的高度h 重锤运动的速度V
演示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2、记录及数据处理
g=9.8m/s2,T=0.02s 。
h1(OB) h2(OC) h3(OD)
E
D
C
B
ΔEp1=mgh1
ΔEp2=mgh2
ΔEp3=mgh3
A
O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验目的】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电火花计 时器
纸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误差分析】 【实验练习】 南渡高级中学高一物理组
夹子
重物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件
实 验 七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