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doc 15页)
质量损失分析
质量损失分析企业质量损失包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由于企业中发生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一般而言计划性较强,所以我们将质量损失分析列为提示企业产品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体系薄弱环节的工作重点。
对于企业质量损失的分析可以从责任部门、产品以及外部损失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对企业内各责任部门的质量损失分析造成企业质量损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
对企业内各责任部门展开质量损失的计算分析,目的是要通过问题的揭露来掌握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状况,这样既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自觉加强和改进质量管理工作,又有利于企业领导对各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帮助各部门抓好质量整改工作。
对于企业责任部门的质量损失分析,可以借助两张统计图式:○1计划期内责任部门的质量损失发生金额时间序列图。
图1为某厂制造部门质量损失金额时间序列图举例,图中黑圆点表示每一计划期质量损失的实际发生额,实线表示质量损失的波动情况,虚线表示计划期控制目标(或称警告界线)。
对于超出计划控制目标的情况可在黑圆点外画个圆圈,以引起关注。
月份图1 某厂制造部门质量损失统计分析图举例○2计划年度内责任部门的质量损失累计金额时间序列图。
图4为某厂采购部质量损失金额累计至8月份的统计情况。
对于企业采购部门来讲,质量损失的汇总有两个数值:毛值和净值。
毛值指归集为采购过程发生的所有质量损失金额;净值指归集由企业采购部门承担责任的质量损失金额,毛值与净值的差额是指由其他企业,如供应商或运输公司承担责任并负责赔偿的那部分质量损失。
图中黑圆点表示实际发生质量损失的累计金额,实线表示质量损失累计额的变化波动情况,虚线表示计划年度内各进期质量损失累计额的计划控制目标。
(2)对企业各责任产品的质量损失分析对于企业内责任产品的质量损失分析可采用前述相同的时间序列图式进行,这一分析过程不难理解,在此不再重复阐述。
由于企业内各产品的经营情况及所处的生命周期位置不同,应计算各产品发生的质量损失相关指标数据来分析服务,如产值质量损失率、销售质量损失率等。
质量损失工作总结
质量损失工作总结
在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中,质量损失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无论是在生产
制造还是服务行业,质量损失都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利润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质量损失进行总结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对质量损失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质量损失可能是由于生产
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也可能是由于员工的操作失误,甚至是由于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解决。
其次,我们需要对质量损失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
质量损失不仅会导致产品或
服务的质量下降,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和损失。
比如,需要重新生产产品或重新提供服务,还需要承担客户投诉和赔偿的成本。
因此,对质量损失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最后,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根据对质量损失原因和影响的分析,我
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比如,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监督,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改进措施,才能够避免质量损失再次发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总之,质量损失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问题的原因
和影响,有效地制定改进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够重视质量损失工作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损失评估报告
损失评估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要求,经过详细调查和评估,我分析了近期发生的损失情况,并制作了一份损失评估报告,详细记录了损失的原因、范围以及对公司的影响。
以下是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损失的原因和范围:目前,我们公司发生的损失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灾害:公司位于地震和洪水频发的地区,近期发生了一次自然灾害,导致公司建筑物和设备损坏,估计修复费用约为X万元。
2. 人为破坏:某日夜间,有不法分子进入公司仓库盗窃,损失了一批原材料和成品,估计价值约为X万元。
3. 员工失职:某员工在操作某种设备时,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需要更换关键部件,估计维修费用约为X万元。
二、损失对公司的影响:1. 生产能力下降:由于设备损坏和原材料盗窃,公司的生产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生产线运转缓慢,订单无法按时完成,可能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并丧失部分客户。
2. 经济损失:由于以上损失,公司预计将面临近期的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原材料的重新采购、设备的更换等。
初步估计损失总额约为X万元。
3. 人员流失:由于公司不时发生损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能会下降,可能会出现一些员工离职的情况,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生产运营。
三、应对措施和建议:1. 预防措施:加强安全防范,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培训和考核来确保员工在操作设备时的专业性和谨慎性。
2. 赔偿和补救:对于员工失职导致的损失,应进行相应的惩处和培训,确保其不会再次发生。
对于受损设备和财物,应尽快进行维修和替换,以确保生产能力的恢复。
3. 保险投保:对于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如建筑物和设备损坏,我们应考虑投保相关保险来降低经济损失。
4. 多方合作:与当地政府部门和警察等保持良好沟通,加强合作,共同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犯罪事件的发生。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保险投保,培训员工的操作技能,并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以降低公司损失和保护公司利益。
希望领导能够认真阅读并采纳该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同时也希望公司能够尽快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案,以减少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保证公司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质量损失工作总结
质量损失工作总结
在任何一个行业中,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生产制造业、服务业还是科研领域,质量都直接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和信誉。
然而,在工作中,质量损失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质量,我们需要对质量损失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对质量损失进行分类和统计。
质量损失可以包括产品缺陷、服务不达标、工作流程不畅等多种情况。
通过对质量损失进行分类和统计,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不同类型的质量损失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质量损失的原因。
质量损失往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可能是人为失误、设备故障、管理不善等。
通过对质量损失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防范。
最后,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根据对质量损失的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加强员工培训、改进设备维护、优化工作流程等。
通过不断地改进,我们可以逐步减少质量损失,提高工作质量。
总之,质量损失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质量,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质损分析报告
质损分析报告1. 引言本次质损分析报告旨在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揭示质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质损现象,我们可以找到存在的问题,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 质损现象描述产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质损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 产品外观质损部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划痕、磨损或破损的问题。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品的包装受到压力和挤压,导致产品表面受损。
2.2 产品功能异常有部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功能异常的情况,例如某些产品的电路出现短路问题,导致无法正常运行。
2.3 产品性能不达标某些产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性能表现不如预期。
比如某款产品的耐磨性能明显下降,使用寿命显著缩短。
3. 质损原因分析通过对质损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找到造成质损的原因,并进行逐一分析。
3.1 生产工艺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工艺操作不当、设备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例如,产品零件加工时的切削刃磨损严重,导致产品表面质量不达标。
3.2 包装设计不合理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包装材料和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有效保护产品表面免受外界刺激和压力。
3.3 储存条件不当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暴露在潮湿、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导致产品性能衰减或损坏。
3.4 原材料质量问题可能存在原材料品质不稳定、供应商选择不当等问题,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4. 解决方案基于对质损原因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来改善产品质量和减少质损现象。
4.1 生产工艺改进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化。
加强对加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生产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生产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4.2 包装设计优化重新评估产品的包装设计,确保包装材料和结构能够有效保护产品表面免受外界刺激和压力。
增加防震、防护措施,使用多层包装材料,提高包装的抗压能力。
4.3 储存条件控制建议在储存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控制,确保合适的温湿度条件,避免产品过早老化和损坏。
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报告
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报告质量损失成本分析报告一、引言质量损失成本是指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各种成本,包括内部和外部成本。
内部成本主要包括返工、废品处理、设备停机等直接产生的成本,而外部成本则包括质量问题引起的客户退货、赔偿等间接产生的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减少质量损失成本是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报告将对某企业的质量损失成本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损失成本。
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一)内部成本1. 返工成本:由于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需要重新加工或调整的产品所产生的成本。
2. 废品处理成本:因为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不合格产品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报废、销毁等成本。
3. 设备停机成本:由于质量问题需要进行设备维修、更换等导致的生产停机所产生的间接成本。
(二)外部成本1. 客户投诉成本:因为质量问题导致客户投诉,需要配合客户沟通、解决问题所产生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
2. 客户退货成本: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客户退货,需要进行退款、重新生产等成本。
3. 客户赔偿成本: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客户损失,需要进行赔偿的成本。
三、案例分析以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应给汽车制造商。
在过去一年中,该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导致内部和外部成本不断增加。
在内部成本方面,该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返工,造成了显著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此外,由于质量问题导致部分产品不合格,需要进行废品处理,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此外,由于质量问题频发,设备经常需要维修和调整,导致生产线的停机时间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成本的上升。
在外部成本方面,由于质量问题频发,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退货,导致销售额大幅下降。
同时,由于客户投诉增加,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来解决问题。
最严重的是, 一些客户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而要求企业进行赔偿,这导致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综上所述,该企业的质量损失成本明显上升,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质量问题分析报告
质量问题分析报告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一、问题描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质量问题:部分产品的外观存在明显的瑕疵,如划痕、变形等,影响了产品的整体美观度,降低了顾客的购买欲望。
2. 功能性问题:部分产品的性能不稳定,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或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了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3. 包装及运输问题:部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导致产品损毁或无法正常拆封使用,影响了产品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问题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因素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1. 原材料选择不当:部分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存在掺假或劣质问题,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2. 生产工艺不合理:部分生产工艺存在缺陷,导致产品在加工或组装过程中发生问题,如焊接不牢固、装配不精准等。
3. 质量管理不到位: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不够严格,没有进行充分的检测和监控,导致问题产品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
4. 运输方式不合理:部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受到挤压、震动等外力影响,导致产品受损。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解决方案:1. 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审核和评估,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 完善生产工艺: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评估,识别问题环节,并针对性地改进工艺流程,提高产品加工和组装的精度和可靠性。
3. 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在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的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改进包装方式:采用更加合理的包装方式,提高产品的抗震性和防护性,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四、实施计划为了有效解决质量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实施计划:1. 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协商,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
2. 建立与生产工艺相关的科研项目,引入专业技术团队进行研究和改进。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doc 10)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doc 10)专题报告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一、文章概要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非常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
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2、控制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如果按照实现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益”的良性循环阶段。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1、质量损失的构成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
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根据可识别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三、四、该产品质量损失测算1、显性质量损失呈迅速攀升趋势——2002年,事业本部显性质量损失已达到万元1,比上年净增多万元。
平均单台质量成本元,其中质量损失达到元/台,见图2。
外部损失是攀升过快的主要表现——外部损失呈现出较快的攀升速度,02年占到了显性质量损失的70%。
02年显性质量损失构成如图3。
2、隐性质量损失隐性损失是显性质量成本的2倍以上——根据隐性质量成本估算模型与估量公式(详见附件1)计算可知,03销售年度隐性质量损失合计达亿元,是显性质量成本的2倍以上,其中顾客流失所占比例最大。
按质量成本的来源分,隐性内部损失亿元,隐性外部损失亿元。
(见图4)。
1据品质统括部2002年度质量分析报告分析,2000年、2001年质量成本数据存在严重低估失真。
质量漏失分析报告
质量漏失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质量漏失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质量漏失是指产品或服务在设计、生产、销售和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和声誉问题。
2. 背景质量漏失对企业和消费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面临着产品退货、赔偿和声誉受损等问题,而消费者则可能面临产品质量不符合预期、安全隐患等风险。
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漏失问题对于企业和消费者都至关重要。
3. 分析方法为了深入了解质量漏失问题,采用了以下分析方法:3.1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相关的质量数据,包括产品退货率、投诉率、质量检测结果等,以便进行定量分析。
3.2 样本调查对客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发现的问题等,以便进行定性分析。
3.3 问题追溯针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追溯其根本原因,分析可能存在的生产、设计、物流等环节的问题。
4. 质量漏失分析结果4.1 问题1:产品设计不合理通过样本调查和问题追溯发现,一些质量问题是由于产品设计不合理导致的。
例如,某产品的外壳易损坏,是由于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到产品使用环境的特点。
解决方案:加强产品设计团队和生产团队的沟通,确保产品设计符合实际需求,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4.2 问题2: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数据分析显示,一部分质量问题是由于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导致的。
例如,产品的尺寸偏差过大,是由于生产线上的设备调节不准确或操作不规范。
解决方案:加强员工培训,确保员工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3 问题3:供应链管理不完善问题追溯发现,部分质量问题是由于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导致的。
例如,某个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质量不稳定,影响了最终产品的品质。
解决方案:建立供应商质量评估机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和监督。
5. 结论质量漏失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但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问题追溯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企业生产损耗分析报告范文
企业生产损耗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本次生产损耗分析报告旨在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损耗率、原因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减少损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我们收集了过去一年的生产数据,并按不同的生产环节进行了分类。
数据包括物料采购成本、生产设备损耗、工人操作失误等各种损耗情况。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2.1 损耗率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我们计算出了企业的总损耗率为17%,其中主要损耗组成如下:- 原材料损耗:8%- 生产过程损耗:5%- 设备故障损耗:2%- 人为操作失误损耗:2%2.2 原因分析通过对各项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原材料损耗主要是由于物料采购不合理导致的,包括质量不稳定、供应不及时等原因。
- 生产过程损耗主要是由于工艺流程不合理、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引起的。
- 设备故障损耗主要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的。
- 人为操作失误损耗主要是由于操作员技术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等原因引起的。
2.3 影响因素分析损耗率的高低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影响原材料损耗的因素有供应链的可靠性、物料的质量稳定性等。
- 影响生产过程损耗的因素有工艺流程合理性、操作规范性等。
- 影响设备故障损耗的因素有设备的使用寿命、维护保养等。
- 影响人为操作失误损耗的因素有操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水平等。
3. 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3.1 原材料损耗控制方案- 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及时供应稳定的原材料。
- 定期检查和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 提供培训和指导,加强仓储管理,减少损耗和浪费。
3.2 生产过程损耗控制方案- 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流程优化和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造成公司损失的报告范文
造成公司损失的报告范文公司名称日期关于公司损失的调查与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我司近期发生的损失事件,对公司的运营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我们组织了一次深入调查,并整理了以下报告,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事件概述在某段时间内,我司生产部门出现了一系列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当,导致了一定数量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退货和客户投诉。
经过初步核实,此次事件共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约XXX万元。
事件原因1.操作失误:调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操作失误,如生产工序不规范、设备维护不到位等,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2.管理不善:生产部门的管理不善也是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产计划安排不合理、人员培训不足等都对产品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3.缺乏监测:对生产过程的监测不足,导致问题在初期未被发现和解决,最终演变成了规模较大的损失事件。
影响分析1.经济损失:本次事件导致大量产品被返工或退货,直接影响了公司的销售和收入,同时还需要投入额外的成本进行问题解决和客户赔偿。
2.声誉损害: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客户的投诉和不满,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可能影响未来的业务合作。
3.内部动荡:事件暴露了公司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引发内部不满情绪,对公司内部和谐稳定产生影响。
解决措施1.加强培训:对生产部门员工进行培训,提升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化。
2.优化管理:调整生产计划和流程,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环节无漏洞。
3.建立监测机制:引入更加严格的生产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预防措施1.建立质量文化:在公司全员营造重视质量的文化氛围,确保每个员工都有质量意识。
2.加强沟通: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完善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实时掌握生产状态,避免问题扩大。
结论本次损失事件对公司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更需要从事件中汲取教训,加强管理和监控,确保公司持续稳健的发展。
企业损失情况汇报
企业损失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最近对企业损失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企业遭受了一系列损失,主要包括市场份额下降、利润减少和客户流失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稳定经营,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我们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一年中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市场情况,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以提升我们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其次,企业利润减少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的利润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和销售额下降所致。
我们需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寻找新的销售渠道,以稳定和提升我们的利润水平。
另外,客户流失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失去了一部分老客户,同时也难以吸引新客户。
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互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留住老客户并吸引新客户。
综上所述,企业损失情况的汇报显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我们将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并积极推动落实,以期望能够尽快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实现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谨此汇报,望领导能够给予指导和支持,共同努力解决企业损失问题,谢谢!
此致。
企业损失情况汇报者。
以上就是我给您的企业损失情况汇报,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将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谢谢您的关注。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公司某事业部的质量损失进行深入分析,旨在识别导致质量损失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确保公司事业部在未来能够有效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背景信息
公司某事业部近期出现了一系列质量损失事件,严重影响了业务进展和公司声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情况,我们对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三、质量损失情况分析
通过对质量损失事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梳理和整理,我们发现质量损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过程存在缺陷; 2. 设备维护不到位; 3. 员工培训不足;
4. 管理监督缺失。
四、质量损失原因分析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初步认为质量损失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 - 生产流程不规范导致的生产缺陷; - 设备维护不及时导致设备故障; - 员工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技能; - 管理层监督和控制不力。
五、改进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 优化生产流程,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 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 强化管理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六、结论
通过对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进行分析,我们认识到质量损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改进建议,公司事业部才能在未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上为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的分析报告,希望我们的分析和建议能够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生产损失分析报告模板
生产损失分析报告模板尊敬的各位领导:经过我部门对生产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我将就此给您提交一份生产损失分析报告,以期提供参考和帮助解决问题。
一、背景描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这些损失涵盖了多个方面,例如人员因素、设备故障、材料问题以及管理不善等。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来避免和减少这些损失,但还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二、问题分析2.1 人员因素通过分析人员因素,我们发现在一些生产环节中,人员操作不规范、缺乏培训或流程操作不清晰等因素对生产损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建议加强员工培训,明确操作规范,并设立检查机制以确保规范的执行。
2.2 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是导致生产损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发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存在不足,缺乏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导致设备故障频繁发生,进而影响了生产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实施定期巡检计划,及时维修设备故障,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3 材料问题在部分生产批次中,我们发现存在材料质量不稳定、材料丢失或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也导致了一定的生产损失。
我们建议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确保供应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对材料的使用培训,提高员工对材料的认识和使用技能,也能有效减少损失。
2.4 管理不善部分损失还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关。
我们发现在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交接等环节中,存在安排不合理、信息传递不及时或不完整等问题,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混乱和损失的发生。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生产管理,完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三、解决方案3.1 培训计划我们建议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包括操作规范培训、设备维护保养培训、材料使用培训等,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3.2 巡检计划制定定期巡检计划,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减少由设备故障引起的生产损失。
质量损失工作总结
质量损失工作总结
在任何行业中,质量损失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其他行业,都可能出现质量损失的情况。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地总结和解决质量损失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要对质量损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在发生质量损失的时候,企业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找出问题的根源。
这包括对生产流程、员工技能、设备状况等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源,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质量损失问题。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检测流程、质量责任制等。
只有建立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才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质量损失问题。
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他们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质量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降低质量损失。
最后,企业需要建立质量损失的反馈机制。
一旦发生质量损失,企业需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分析问题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损失记录系统,对每一起质量损失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总结,以便未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总之,质量损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只要企业能够全面分析和总结质量损失问题,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建立质量损失的反馈机制,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质量损失问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损失的质量报告
损失的质量报告1. 引言损失的质量报告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的文档。
通过损失的质量报告,企业可以了解和评估损失的类型、原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和提高质量。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损失的质量报告模板,以帮助企业准确地记录和分析损失,并制定改进计划。
2. 损失的分类损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原材料损失原材料损失指的是在采购、运输和存储原材料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
这些损失可能包括原材料丢失、变质、过期等。
2.2 生产损失生产损失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
这些损失可能包括机器故障导致的停工时间、生产线调整带来的时间浪费等。
2.3 人工损失人工损失指的是由于工人技能不足、工作疏忽或缺乏培训而导致的损失。
这些损失可能包括生产中的错误、废品产生等。
2.4 运输损失运输损失指的是在产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
这些损失可能包括产品破损、丢失以及运输延误带来的影响等。
3. 损失的原因分析对于每一类损失,我们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1 原材料损失的原因分析原材料损失的原因可能包括:供应商质量问题、原材料储存条件不当等。
通过对原材料损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3.2 生产损失的原因分析生产损失的原因可能包括:设备老化、设备操作不当等。
通过对生产损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及时维护设备、改善操作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
3.3 人工损失的原因分析人工损失的原因可能包括:工人技能不足、工作疏忽等。
通过对人工损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减少人工损失。
3.4 运输损失的原因分析运输损失的原因可能包括:运输条件不佳、包装不完善等。
通过对运输损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改进包装和运输流程,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失。
4. 损失的影响分析对于每一类损失,我们还需要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以便评估其重要性并制定改进计划。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10)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10)背景公司某事业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系列质量损失事件,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了全面了解和分析这些质量损失事件,特制定本报告,以便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确保事业部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损失事件概述1.事件一:–时间: 2021年7月–经过: 产品A批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大量退货和投诉。
–损失: 造成公司直接经济损失XX万元。
2.事件二:–时间: 2021年8月–经过: 产品B生产工艺出现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
–损失: 影响了公司声誉,客户投诉增加。
3.事件三:–时间: 2021年9月–经过: 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影响了产品质量。
–损失: 公司需重做大量产品,增加了生产成本。
分析综合以上事件,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如下:1.生产工艺问题: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不稳定、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波动较大。
2.供应链问题: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直接影响了最终产品质量。
3.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漏洞,质量监控不到位,导致问题品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置。
建议改进措施为提升事业部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损失风险,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加强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其对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质量意识。
2.完善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工艺流程,规范操作步骤,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加强供应链管理:定期评估供应商质量,建立质量检测机制,确保供应品质符合要求。
4.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结论本报告对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事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改进建议。
希望公司能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事业部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损失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某公司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某公司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公司事业部的质量损失进行全面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通过对事业部质量损失的深入剖析,希望能帮助公司事业部找出潜在问题、减少质量风险,并最终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背景某公司事业部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的企业,它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然而,近期事业部所遭受的质量损失问题引起了公司高层的关注。
质量损失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还对声誉和客户信任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事业部的质量损失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质量损失分析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事业部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和性质。
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详细分析:1. 生产过程问题事业部的生产过程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例如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和不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
这些问题导致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造成了较大的质量损失。
2. 缺乏质量意识在某些岗位上,员工缺乏对质量的敬畏和责任感,对产品质量问题视而不见。
这导致了质量问题的延误和不及时解决,加剧了事业部的质量损失。
3. 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当部分生产设备存在老化和维护不善的问题,导致常见故障和停机时间过长。
这直接导致了生产延误和质量损失。
4. 供应链管理问题事业部的供应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供应商质量监控不到位和缺乏供应商的质量审核机制。
这使得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生产流程,进一步增加了质量损失的风险。
改进措施和建议鉴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帮助事业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减少质量损失:1.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设立质量控制岗位,负责制定和监控生产工艺流程,以确保质量标准的合规性。
建立原材料质量抽检机制,确保只有合格原材料才能进入生产环节。
2.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3. 更新设备并加强维护定期评估设备状况,更新老化设备,并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以降低故障率和停机时间。
质量问题分析报告
质量问题分析报告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任何质量问题都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客户满意度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分析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近期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一、质量问题概述近期,我们接到了多起关于产品名称的质量投诉,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缺陷:部分产品表面存在划痕、凹坑、色差等问题,影响了产品的美观度。
2、功能故障:一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具体功能失效的情况,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3、尺寸偏差:部分产品的尺寸与设计要求存在偏差,导致无法正常安装或使用。
4、材料质量:部分产品所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质量标准,存在强度不足、易老化等问题。
这些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客户的使用体验,也对企业的形象和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问题影响评估为了全面了解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对其进行了以下评估:1、客户满意度:质量问题导致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大幅下降,部分客户表示可能不再购买我们的产品,甚至会向他人传播负面评价。
2、市场份额:由于质量问题的出现,我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削弱,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
3、经济损失:质量问题引发了大量的退货、换货和维修成本,同时也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业绩,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4、品牌形象:质量问题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降低了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信任度。
三、原因分析为了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我们对生产过程、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主要原因如下:1、生产工艺不合理:部分生产工序的操作方法不够科学,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导致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
2、员工培训不足:部分员工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
3、原材料质量不稳定:部分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某公司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一、文章概要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非常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
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2、控制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如果按照实现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益”的良性循环阶段。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1、质量损失的构成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
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根据可识别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
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未来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
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价格损失——中低价位的该产品,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产品品质差异因素带来的售价差异平均超过1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企业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doc 15页)专题报告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一、文章概要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非常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
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2、控制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如果按照实现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益”的良性循环阶段。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1、质量损失的构成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
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根据可识别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
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未来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 %上升至08年的 %。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外薪资、奖励费、工作、培训费、审核、认证费 检验测试费、 检测设备折旧、 管理费用 外退返修、 市场保修费、 索赔、事故处理费 返修损失、 废品损失、 事故停工损失显客户流失 价格流失 供方成本转嫁 生产率流失 隐外部损失是攀升过快的主要表现——外部损失呈现出较快的攀升速度,02年占到了显性质量损失的70%。
02年显性质量损失构成如图3。
2、隐性质量损失隐性损失是显性质量成本的2倍以上——根据隐性质量成本估算模型与估量公式(详见附件1)计算可知,03销售年度隐性质量损失合计达亿元,是显性质量成本的2倍以上,其中顾客流失所占比例最大。
按质量成本的来源分,隐性内部损失 亿元,隐性外部损失 亿元。
(见图4)。
(已删除)相对于品质的“冰山理论”(显性:隐性=1:9)而言,我们对该产品质量隐性损失的以上估算是非常保守的!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结论:① 03销售年度该事业部内销总体质量损失1高达 亿元(其中:显性损失为 亿元,隐性损失 亿元),占当年内销销1 因未作销售年度显性质量成本统计,实际测算03销售年度总质量成本时使用了02财年的数据。
因财年统计区间早于销售年度统计区间半年,实际数据前者会小于后者,故本文测算是谨慎和可信的。
——1个顾客的不满会传给2人,2人传给——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具有1:9的关——发生1件报废品(1个顾客投诉),意冰山理论 海因里奇法则 2级数效应售收入的%以上。
由此可见,该产品品质收益弹性较大,即通过提高品质降低总体质量损失而增加经营效益的潜力巨大。
在竞争环境极度恶劣,该事业部探索规模与利润平衡增长的盈利模式背景下,提高品质以增加事业部总体收益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经营意义与长远战略意义;②居高不下的市场维修率与质量损失,不仅使公司在与竞争对手的相持中失去经营效益的比较优势,而且导致对顾客满意度、品牌、信誉等企业无形价值的损伤与蚕食。
在空调行业策略转折点即将来临,无形资源竞争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形势下,公司的品质脆弱性会严重削弱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此,必须下决心改变主打产品的品质现状。
三、提升品质水平(降低质量损失)的经营与战略意义㈠经营意义1、市场维修率与质量损失相关关系回归分析一般说来,市场维修率与质量损失两个要素之间具有如下正相关关系:c=f(r o)=Ar o+B,c——质量损失,r o——年度市场维修率,A、B——相关系数。
对01~03年度美的空调市场维修率、质量损失数据的归纳分析(详见附件2),剔除销售价格变化因素影响(折合到03年),该产品年度市场维修率与加权单台质量损失的相关关系为:c=281r o +71,具体回归关系图如下:表中圆点表示事业本部01~03年实际经营所处的品质与质量损失发生点。
说明:质量损失因多变、复杂的经营背景不同而有所不同,由于市场竞争结构、客户结构的不断演变,必然引起以上相关关系系数值的漂移,目前有限的样本数(3个年度数据)所回归的逻辑关系只能揭示变化规律,具体数据则不完全精确。
2、2004-2008年该事业部质量损失预测品质统括部三五三质量规划提出的市场维修率控制目标如表1,到三五三战略阶段的最后一年,市场维修率将下图8: 01~03冷年空调市场维修率与质量成本关系50100150200ro=3%ro=9%ro=15%ro=21%市场维修率ro单台质量成本(元)01年单台质量成本02年单台质量成本03年单台质量成本加权平均单台质量成本降为%,总降幅%。
但与行业品质水准对比,这个指标仍然不及国际大品牌等企业目前品质水平(东芝市场维修率 %),也仅比03年国内竞争对手的品质水平强一点2。
因此树立更为积极、更富有挑战性的质量目标十分必要。
表1:2004—2008年质量规划目标质量目标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质量三五三规划目标相比03年维修率降幅10%20%30%30%30%年度市场维修率(%)13.19%10.55%7.38% 5.17% 3.62%更积极的质量目标相比03年维修率降幅20%30%30%30%30%年度市场维修率(%)11.72%8.20% 5.74% 4.02% 2.81%根据以上质量规划目标中的具体数据及回归方程2据内部访谈:主要竞争对手当年市场维修率仅为该事业部%以下,年度市场维修率与当年市场维修率具有同幅趋同特性,故推测其年度维修率应为该事业部的%。
c=281ro+71,可得到2004-2008年该事业部质量损失曲线如下: 图6: 2004-08年质量损失预测曲线4.58 6.495.124.365.547.846.702.962.65 5.543.762.553.404.00 4.5724681012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总质量损失(亿元)静止状态(03年质量状态,参照线)三五三质量规划目标更积极的质量目标由上图可见,降低质量损失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节支收益,其增加幅度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扩大。
在三五三战略实施阶段,该产品质量水平如实现品质统括部规划的质量目标,相比参考状态,累计可节约质量损失4.4亿元,平均每年为8800万元;而更积极的质量目标状态将节支达7.8亿元,平均每年1.56亿元。
㈡ 战略意义1、三大品牌品质战略与实践对比2、源自质量的竞争优劣势比较××:质量损失低于竞争对手一半——市场维修率的差异反应了质量成本的差异。
××市场维修率3这里指当年销售产品当年发生的市场维修比率,预测值来自品质统括部市场稽查的经验判断。
采购方式 协作与招标双轨, 采购成本略高协同与竞价, 采购成本相对较低 公开招标为主, 采购成本相对最低 物料检验方式 全检不检筛选市场维修3预测% 预测% % 售价差异 高过元 品质支撑 高过元以上 服务支撑 / 价格拉动品质硬件资源筛选工厂、投资最多的实验室资源与公司基本相当与基本相当战略 95年实施精品战略 84年开始树立优质观念 01年提出“品质领导一切” 执行 “总经理12条” “砸冰箱” “作秀” 落实不到位口碑(国内) 行业最佳质量口碑 服务口碑掩盖质量口碑 中低档产品的质量口碑 对品牌的拉动 非常明显,成长迅速 逐步弱化,优势渐失 主要以价格拉动目前是公司的,借鉴公司品质与质量损失回归关系曲线可以推断,××具有低于主要竞争对手一半左右的质量损失控制能力,已形成其核心竞争优势并赢得了较好的消费者口碑;××:质量损失与公司相当——依靠产品工业设计、售后服务来粉饰品牌形象与口碑以维持产品的高价位。
公司:质量损失较高,售后服务没有特色,处于品质竞争的劣势——任何一个行业前三强的国际性品牌,都不是三流的品质能力所能支撑的。
目前我们的品质能力仅处于业界中下游水平,三五三战略需要将其提升到一个适合的水准,至少必须接近乃至超越××、××等国际二流质量水平,而目前差距还相当明显。
公司必须从自身质量损失形成的源头进行检讨梳理,明确战略方向与具体策略并迅速行动。
五、质量损失产生的根源剖析1、零部件质量问题2002年家用内销维修率前10名的零部件如下图:图4: 02年维修率前十名零部件结构示意图室内电控主板,9.91%室内开关显示板(柜), 6.88%遥控器, 5.50%室内管温传感器,4.92%室内外连接管,4.45%出风框, 4.41%室内机接水盘,3.04%压缩机, 2.83%室内风扇电机,室内显示板2%4%6%8%10%占维修量比例从上图可以看出:①电子件品质控制能力非常薄弱——近几年,电子件(电控部件、电子元器件)零部件始终占维修总量40%~60%,其中室内电控主板、遥控器等一直处在维修率最前列。
2002年内新进入维修前10名的4类零部件中有3类即是电子件。
管温传感器更是一路攀升,到今年9月不仅一举占据维修排行榜榜首,而且创下了单件零件超过总维修量10%的不良记录。
这充分表明了电子件品质控制能力是提升品质水平的关键瓶颈。
建议事业部对电子件采取“品质优先,兼顾成本”的长期制造开发战略;②关键零部件质量控制能力呈现维持甚至弱化迹象——一方面,一些长期性品质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扭转。
例如,自2000年以来室内电控主板、室内连接管等六类零部件始终位于维修率前10名之列;另一方面,以往免检的关键零部件维修率也在迅速上升,如压缩机已跃居维修率前10名,返修率高达2.83%。
2、质量管理问题检讨①品质问题未引起各单位的实质性重视——主要表现为“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不关心、行动上不重视”。
部分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没有从系统与全局的高度上认识到现阶段公司产品品质提升对降低整体成本、提高总体经营效益的事实,片面将品质与成本、市场反应速度对立起来,总是按照“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处理品质与成本的关系。
在竞争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往往从部门本位与短期利益出发,采取简单的“竭泽而渔”的方式追求成本最小化而牺牲品质;②品质决策与监控体系“残缺不全”,系统的“大品质体系”远未形成——在降成本的惯性压力下,影响品质的关键环节(如技术开发、供应链招标、工艺技术改进等)进行相关决策时,几乎听不到品质的声音,因此,成本品质的均衡决策与监控机制在关键环节缺失,造成品质工作的“缘木求鱼”;③责任缺位——事业部究竟谁对居高不下的品质损失负责?应该考核谁?如何考核?这些问题尚未落到实处;④涉及品质提升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电控)迟迟不能突破,影响了整体品质水平提升——电控开发与制造技术停留在凭感觉摸索的“手工作坊”时代,对行业技术规律与同行的对比分析认识不深,提不出创造性的改革突破方案;⑤事业部品质管理部门“长于技术、疏于管理”——对某些危及品质的严重现象(如产品开发设计的“删、减、换、省”)既缺乏约束机制与评价结论,也缺乏有效的管控制止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