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肺肿瘤如何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SCLC:占肺肿瘤的15%左右,是一种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
肺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添加标题
咳嗽:最常见的症状,可能伴有咳血或痰中带血
添加标题
呼吸困难:随着肿瘤的发展,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添加标题
胸痛:肿瘤压迫胸壁或胸膜,可能导致胸痛
添加标题
体重下降:肿瘤消耗体内营养,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添加标题
加强医生培训,提高诊断技能和经验
添加标题
推广肺肿瘤筛查,早期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Tha方法:肺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化疗、放疗等,而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结核药物治疗
病理学检查:肺肿瘤的病理性质为肿瘤细胞,而肺结核的病理性质为结核杆菌
影像学检查:肺肿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占位性病变,而肺结核则表现为渗出性病变
症状:肺肿瘤通常表现为咳嗽、咳血、胸痛等,而肺结核则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等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肺肿瘤的误诊和避免方法
误诊原因:症状相似、影像学表现复杂、病理诊断困难等
避免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多学科协作、规范化诊疗等
早期诊断: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提高诊断水平:加强医生培训、推广新技术和新方法
肺肿瘤的诊断案例分析
章节副标题
典型案例介绍
液体活检技术:如ctDNA、cfDNA等,可实现无创诊断和实时监测
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预测
未来肺肿瘤诊断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
早期筛查:通过推广低剂量螺旋CT等筛查手段,提高早期诊断率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
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一)引言概述肺部肿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良恶性的鉴别对于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诊断是肺部肿瘤鉴别良恶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影像诊断的角度进行探讨,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正文:一、肺部肿瘤影像学表现的共同特征1. 肿块形态特征2. 边缘特征3. 可见模式(实性、纤维化、空泡状、磨玻璃样改变等)4. 突出表现(钙化、囊变等)5. 淋巴结增大二、良性肺部肿瘤的特征1. 良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良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生长速度、有无症状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三、恶性肺部肿瘤典型影像学表现1. 恶性肺肿瘤的常见类型2. 恶性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3. 异象影像学表现及鉴别4. 其他鉴别特点(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受侵等)5. 临床和病理特点四、鉴别良恶性肺部肿瘤的方法和技巧1. 影像学方法(X线检查、CT、MRI等)2. 影像学评估指标(病灶大小、边缘特征等)3. 影像学结合临床和病理特点4. 影像学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结合应用(病理活检等)5. 误诊与误判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五、肺部肿瘤的影像诊断发展趋势1. 新的影像技术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中的前景3. 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及其在肺部肿瘤鉴别中的意义4. 多学科协作对于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5. 未来肺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总结肺部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肺部肿瘤的共同特征、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鉴别方法和发展趋势的阐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肺部肿瘤的良恶性,并为其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将越来越准确,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肺癌的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表现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 戒烟宣传和教育,提 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 认识。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肺 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越早戒烟,获益越大。
早期筛查与诊断
1
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 键。
2
低剂量螺旋CT是筛查肺癌的有效手段,可以发现 早期肺癌。
3
定期进行筛查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M0表 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
处转移。
肺癌的病理分期
病理分期是根据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等因素,将肺癌分为Ⅰ期、 Ⅱ期、Ⅲ期和Ⅳ期。
Ⅰ期表示肿瘤较小,局限于肺叶内,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Ⅱ期表示肿瘤较大,已侵犯胸膜或肺内其 他结构,可能有淋巴结转移;Ⅲ期表示肿瘤已侵犯胸壁、纵隔或心脏等重要结构,可能有淋巴结转移或远 处转移;Ⅳ期表示肿瘤已转移到其他器官或组织。
01
腺癌
多见于女性,与吸烟关系不大,早期可无症状。CT影像学表现为圆形
或类圆形结节,有时呈磨砂璃样改变,可有分叶征和毛刺征。
02 03
鳞癌
多见于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早期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 CT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边缘不整齐,可有毛刺征和胸膜凹陷 征。
小细胞肺癌
恶性程度最高,进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CT 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肺癌的肿瘤分期及ct影像学 表现
目录
• 肺癌的肿瘤分期 • CT影像学表现 • 肺癌的鉴别诊断 • 肺癌的预防与控制 • 病例分析
01
肺癌的肿瘤分期
肺癌的TNM分期
肺结节或肿块影像学征象及鉴别诊断价值
靶扫描、3D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这种“杵状”结构。21
腺癌
23
Coarse spiculation (a,arrow) = direct tumor extension along the bronchovascular bundles (b,arrows)
24
肺结节或肿块的基本征象
形态特征 边缘特征 内部结构特征 伴随特征
右肺中叶类癌
女,55岁。胸部CT
(A)横断面肺窗示右肺中叶一类圆形肿块影(箭头)
(B) MPR重建图像示肿块压迫周围支气管,使支气管腔变窄(箭头)
(C) 增强后肿块轻度强化
பைடு நூலகம்
炎性多炎性多
2、分叶征(lobulation)
定义:指肿块表面常呈凹凸不平的多个弧形,形似花瓣 或树叶边缘,通常可分为深分叶、中分叶和浅分叶,是 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征象,发生率约为70-90%。为什
索条征――表现为粗长而不规则的线条影,常有分 支。
43
晕征: 炎性结节
晕征?MIA. (a) Magnified 1-mm CT section through the left lower lobe shows a nodule with mixed solid component and GGO. (b) Follow-up CT scan obtained 6 months later shows increase in the extent of the solid component within the nodule.
肺结节建议扫描方式
病变
大小
肿块
D>3cm
结节
D≤3cm
小结节 D≤2cm
微小结节 D≤2-5mm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1.概述: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病因尚不明确,认为与吸烟、空气污染,长期接触镭等放射性物质有关。
男性>女性,男:女 3~5:1;年龄大多数在40岁以上,50~70岁最多见;近50年来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早期多无症状,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咯血、刺激性咳嗽和胸痛等,间断性痰中带血是其重要临床表现。
2.病理及组织学分型:病理上以肺组织周边形成肿块或结节为主要特征,大多呈不均衡伏壁式浸润生长。
组织学分型:(1)小细胞肺癌;(2)非小细胞肺癌(腺癌最多,鳞癌次之,大细胞癌及类癌);形态学分型:单发/多发结节型(根据密度分为实性结节、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弥漫型。
3.影像表现:肿块的边缘特征:分叶征(lobular);毛刺征(spicular)/棘突征;胸膜凹陷征(pleural indentation sign);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瘤-肺组织交界面;肿块的内部结构:密度、钙化和强化方式;坏死及癌性空洞(cavity);支气管充气征(aerated bronchus sign);空泡征(vacuole sign)。
4.影像表现-分叶征:分浅、深分叶,深分叶主要见于恶性肿瘤;血管或支气管经过相邻分叶之间的凹陷处进入结节内部,分叶之间的凹陷称为“支气管血管切迹”(特异性95.2%)。
病理:肿瘤的瘤细胞生长率不一致瘤内纤维组织增生收缩或不同生长方向受支气管、血管阻挡所致;也可由多个致密结节融合而成。
5.影像表现-毛刺征/棘突征:(1)长毛刺及短毛刺,短毛刺对诊断恶性肿瘤价值较高;(2)短毛刺:长约1-5mm,宽约1mm,数目较多且短而直,围绕肿瘤呈放射状排列。
病理:①病灶周围的小叶间隔水肿;②病灶外围的小血管、小淋巴管、小支气管周围有癌性或炎性浸润;③小血管、小淋巴管、小支气管阻塞或伴阻塞后扩张;这些结构向肿瘤排列形成毛刺--表现为瘤周放射状排列的细短小刺。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肺部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肺部问题。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且最经济实惠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不同,可以获得肺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的信息。
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肺部疾病,如寻常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X线胸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图像,相较于X线胸片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气道和结构细节。
对于复杂或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在进行鉴别诊断和评估肺实质病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对某些与X线或CT扫描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尤为有益。
例如,MRI对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和特定肿瘤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受成本和时间限制,MRI并不常用于一般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二、肺部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胸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
在胸片上可以观察到感染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模糊边界、浸润阴影等特征;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显示出感染区域内液体积聚、束粒中心性分布等特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以及弥漫性病灶。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局部或弥漫性的增白影,而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结核球、干酪样坏死性改变等。
3. 肺血栓栓塞症(PE)PE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胸片上,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是提示PE的特征;而CT扫描则显示了血栓断面图像,对于诊断和评估PE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1. 肺癌与结核肺癌和结核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空洞形成、淋巴结增大等。
肺肿瘤影像诊断
小结
肺泡细胞癌:
1、早期可为肺内孤立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影,其内 可见透光区。 2、晚期为两肺弥漫分布的大小不等、境界不清的结 节状或斑片状影,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3、进一步发展为大片状肺炎样实变影,形成癌性实 变。
早期肺癌
磨玻璃密度 BAC或腺癌 AAH( 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非典型腺瘤增生 肺特异性纤维化或肺炎
肺炎性假瘤球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 楚,其影像表现为桃尖征,另外边缘常 可见粗大长毛刺,周围无局部充血征改 变,CT密度较高,急性期强化可明显, 慢性期强化不明显。抗感染治疗后,球 形阴影不易消散。而球形肺炎经抗感染 治疗后,球形阴影能较快地吸收
多发性炎性假瘤,边缘毛糙,呈锯齿状,尖桃征
结核
支气管充气征
多见于小肺癌,典型表现者为瘤灶内管状低密度 影(气体密度),长短不一,有的可见分支。非典型 表现者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出现于相邻的 几个扫描层面。该征象多见于附壁式生长的肿瘤,癌 细胞沿细支气管和肺泡表面生长,而管腔仍通畅。 支气管充气征虽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不是肺癌的 特异性表现(肺泡细胞癌出现率最高),曾有研究表 明局限性机化性肺炎该征的出现率为44%,故因结合 其它征象综合判断。
胸膜浸润
胸膜浸润见于胸膜下肿瘤或肿瘤增大直 接浸润壁层胸膜。常表现为肿块与胸壁 间胸膜线消失,与胸壁广基底相连,交 角变钝。甚至可以形成胸膜播散。
邻近血管、支气管改变:
周围型肺癌周围血管和支气管可相互聚拢,当血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管走 行与扫描层面平行时比较明显。形成机制多认为与肿瘤内成纤 维化反应有关。 常见肿瘤与支气管的关系:a.支气管到达肿瘤边缘时被阻断;b. 支气管进入瘤体,癌组织沿支气管壁浸润,致管壁不规则增厚, 管腔不规则狭窄。c.肿瘤推压支气管,成手抱球样。
【影像 诊断 课件 幻灯】(3.4.1)--肺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癌性淋巴管炎
鉴别诊断
• 结核病史较容易诊断 • 单发转移鉴别依靠活检
小结
• 本节介绍了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恶性肿瘤 • 介绍了各自的影像学特点
早期
早期
早期
鉴别诊断
• 中央型肺癌要与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支气管腺瘤鉴别,临床可通过 支气管镜活检
• 周围型肺癌要与炎性假瘤、结核球和肺错构瘤鉴别
继发性肺恶性肿瘤
• 肺部以外的恶性肿瘤可以经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等途径达到肺 部形成肺转移瘤。
影像学表现
• X线:血行转移多表现为双肺多发结节或棉球样阴影,密度多均 匀,大小不一,边界清晰,中下肺野外带多见,少数单发或粟粒 样转移,淋巴道转移形成癌性淋巴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肺炎、肺不张及支气管扩张,尤其对肺门及纵隔 淋巴结肿大显示较为敏感,增强CT能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 早期 • X线:肺内小结节,形态可不规则,可有分叶、毛刺或胸膜凹陷 • CT:可清晰显示结节内部征象,尤其对GGN的检出明显提高。 • 中晚期 • X线:肺内球形肿块,可形成偏心空洞 • CT:较X线能提供更多细节,增强有助于鉴别
第四讲 肺恶性肿瘤影像学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恶性肿瘤
• 原发性与继发性 • 原发性支气管癌:起源于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上皮的
恶性肿瘤,简称肺癌。 •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 • 早期周围型肺癌无症状,多体检发现。中晚期主要有咳嗽、咳痰、
咯血、胸痛及发热等。 •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肿瘤部位、大小、周围结构侵犯、转移灶部位
及有无副肿瘤综合征等密切相关。
肺肿瘤影像诊断
无包膜,但分界清,决无浸润,仅个例恶 性报道 多发的错构瘤,在多数病例中,不同瘤体 的组织成分是相似的,仅少数病例不同
发病的高峰年龄在60~70 岁,86%的患者 有吸烟史。 罕见于气管、支气管内错构瘤。
肺错构瘤也可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常见有以 下的全身性疾病。 Carney’s triad(Carney 三联征):即支气管软骨瘤、 多发性胃平滑肌肉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Cowden 综合征: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器官 的多发错构瘤病。 错构瘤综合征:合并其他发育异常或良性肿瘤的 肺错构瘤称为错构瘤综合征,此类病人多为 Cowden 综合征患者。
肺炎性假瘤
以青壮年多见,一般发病年龄3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 1/3 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2/3 的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肺化脓症的病史。 炎性假瘤的3 个转归:吸收消散、相对稳定不变、缓慢增 长。 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锐利的结节影,少钙化,有些 边缘模糊,似有毛刺或呈分叶状,与肺癌很难鉴别。 肺炎性假瘤在肺部无明确的好发部位,多数在4cm 以下。
9、平滑肌瘤
约占肺部良性肿瘤的2%。多为单发、可有囊性变大小不 等,最大可达13cm,球形,可呈分叶状,有包膜。 可为多发,肺部的病变也可以是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特别 是与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有关,也有合并多发皮下平滑肌 瘤者。 肿瘤可位于气管、支气管内,也可位于周围肺组织,发生 率相近。 以青、中年多见,在5~67 岁,平均为35 岁。女性多于 男性,男女比为2∶3。 放射学无特征性表现,其阴影密度较脂肪瘤高。
肺部良性肿瘤-------1.错构瘤
90%以上肺内错构瘤生长在肺的周边部,紧贴于 肺的脏层胸膜之下,体积大小不等,绝大多数是 单发,80%为圆形、椭圆形, 20%有分叶。密度 均匀,边缘锐利,极个别的有毛刺。10%~30% 可见钙化,以偏心钙化最多见,中心型钙化少见; 爆米花征是肺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但不多见而 且不是肺错构瘤所独有。 多发少见,而且多为双病灶。
肺癌的分类及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的类型包含: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两种类型。
〔一〕中央型肺癌中央型肺癌系起自三级支气管以内的肺癌。
病理组织分型发生于支气管的肺癌多数为鳞癌,也可为未分化癌,腺癌少见。
按生长类型分为:1、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管壁轻度增厚或明显增厚。
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梗阻。
2、管外型:癌瘤穿过支气管外膜,在支气管壁外形成肿块,支气管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3、管内型:癌肿自支气管粘膜外表向管腔内生长,形成乳头、息肉或菜把戏肿块,逐渐引起支气管堵塞。
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①癌瘤局限于粘膜,未构成支气管的狭窄及堵塞者,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
②癌瘤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叶的肺气肿。
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
③癌瘤致支气管狭窄,造成分泌物引流不畅,则出现堵塞性肺炎。
④癌瘤致支气管堵塞则出现堵塞性肺不张。
其它,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门区肿块。
右上叶肺癌可出现典型的横“S〞征。
⑤癌瘤主要向支气管管外蔓延,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及结节,边缘多呈分叶状或欠规则。
右侧者可示肺门角消逝。
⑥支气管体层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甚至截断。
可见软组织肿块。
⑦支气管造影示管腔对称性或不规则狭窄,支气管阻断及杯口样充盈缺损。
2.CT表现:①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甚至造成支气管闭塞。
②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堵塞性气肿、堵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③肿瘤形成较大肺门肿块,此时多合并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相连,形成“S〞状或反“S〞状边缘。
④中央型肺癌可直接侵犯纵隔,表现为与肺门肿瘤相连的纵隔肿块,增强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肺门肿块与血管,且可显示肺门及与之相连的纵隔肿块呈同样程度强化。
3.MRI表现:①受累支气管呈鼠尾状或管状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②正常肺门区支气管和肺血管为无信号结构且肺组织也无信号,因而易于觉察肺门区肿块。
③肿块常呈分叶状,T1加权像其信号略高于肌肉,而在T2加权像,肿块常为非均质高信号。
【完整版】肺肿瘤影像学诊断PPT文档
肺癌术后转移
• 左侧大量胸水 • 右肺多发小结节
三、纵隔肿瘤影像学诊断
• 平片:
可显示纵隔轮廓的异常,内部结构显示不佳
• CT:
可清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一)、前纵隔肿块
759
6 8
区
肺肿瘤
肺肿瘤分原发性与转移性两类。
一、肺转移癌:
胸外恶性肿瘤大多经血行转移到肺。
X线表现:
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影, 密度均匀,边缘大多清晰。
肺 转 移 癌
肺转移癌
转移瘤鉴别诊断
• 大小不等 • 边缘清晰 • 分布不均 • 形状类似
二、原发性肺癌
• 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 管及肺泡上皮。
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府谷县中医院放射科
肺 的 位 置
(一)肺的外形
(1尖1底2面3缘)
水平裂
上叶
斜 裂
下叶
中叶
上叶
斜
裂
下叶
肺的外形 肺根结构排列(前、后;上、下)
肺动脉 肺 静 脉
肺动脉
管主
支
肺
气
静
脉
(二)、 肺内支气管及支气管肺段
主支气管的分级: 上叶支气管
右肺 中叶支气管 下叶支气管 上叶支气管
• 胸内甲状腺肿 • 胸腺瘤 • 畸胎瘤
1、胸内甲状腺肿
• 平片:
位于前上纵隔与颈部肿块相连 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钙化常见
• CT:
因甲状腺含碘,CT值较高
• 磁共振:
可显示肿块内囊变区域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概述肺部疾病是指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肺癌、肺炎、肺纤维化等。
准确评估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于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一、肺癌1. 影像学表现在胸片上,早期肺癌可能呈现为小结节或斑点样阴影。
随着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肿块逐渐增大,并可见边界模糊、毛刺或分叶。
进一步检查CT扫描可以明确其大小、位置和其他特征。
高度恶性的肿块可能呈现为不规则形态、锯齿边缘,并可发生空洞或胸膜侵蚀。
2. 鉴别诊断方法(1)组织活检:通过经皮穿刺活检或内镜下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确诊肺癌。
(2)术前淋巴结评估:通过淋巴结活检和PET-CT扫描评估肺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二、肺炎1. 影像学表现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局部实变影或斑片状渗透影。
多呈现为边界清晰、密度增高的灶,可伴有支气管扩张和肺门淋巴结增大。
病毒性肺炎多呈网状或斑点样分布。
真菌感染常呈现为圆形阴影,并可发生空洞。
2. 鉴别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发热等以及血液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来判断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真菌感染。
(2)抗生素敏感试验:通过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敏感试验来确定抗生素治疗方案。
三、肺纤维化1. 影像学表现在胸片上,早期肺纤维化可能只表现为少量线状阴影或条索状模糊阴影。
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可出现广泛地增多、加粗的肺间质纹理。
在CT扫描上,可见明显的线样条带状改变和蜂窝样结构。
2. 鉴别诊断方法(1)肺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等指标来评估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2)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显示更加详细的肺间质纹理改变及其分布情况,有助于确定诊断。
四、肺栓塞1. 影像学表现常见的肺栓塞表现为梗死灶周围楔形实变或圆形投影区域密度增高。
梗死灶可呈网格状分布,伴有胸腔积液或胸膜反应。
2. 鉴别诊断方法(1)血流动态显像: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对肺部进行显像,以确定异常血流区域。
肺结节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2.1.1.9 癌性空洞
肺癌中央缺血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 出形成厚壁偏心空洞,洞壁厚薄不均。 少数肺癌的空洞较薄, 但始终存在洞壁厚 薄不均,壁上有结节。
2.1.1.10 肺癌的钙化
原因可能是肿瘤内血供障碍,管养不良, 细胞坏死而发生钙化;也可能是肿瘤自 身的内分泌功能(如粘液腺癌)使肿瘤 内钙质沉着;亦可能是肿瘤间质化生为 成骨细胞而发性骨化;多呈散在沙粒状 钙化 。结节状钙化可能是肿瘤在生长过 程中将肺内原有的钙化包裹在瘤体内。
1.1.2 结节的形态
分叶状边缘多表明为恶性结节 ,肺癌常见 深分叶状边缘,错构瘤可见浅分叶 ,毛刺 的边缘提示恶性结节,约90%有毛刺的 结节为恶性结节。边缘光滑锐利提示良 性结节,如平滑肌瘤、乳头状瘤和结核 球等。
1.1.3 结节的密度
3.1.3.1 磨玻璃密度 局灶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可见于肺癌,尤
肺栓塞10联征
2.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特征
2.2 少见肺结节的影像特征
2.2.1 胆固醇肺炎
为内源性脂质肺炎,是类脂质在肺内沉 积所致,表现为肺内实质性结节或肿块 , 见类脂肪的低密度,增强扫描无明显强 化。
2.2.2 肺硬化性血管瘤
肺泡上皮细胞增生 ,病理特点是纤维组织 进行性增生硬化代替了肺泡结构,毛细 血管嵌入致肺泡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 , 最后肺泡壁硬化完全闭塞,形成瘤样结 构 . 影像学特点:椭圆形结节,密度均匀, 近叶间裂或肺门附近;CT增强扫描明显 强化; 病灶边缘出现点状血管断面与病灶 边缘贴边表现,近肺门的病灶可显示肺 内血管分支与病灶边缘相连。
2.1.2 肺结核球
2.1.2.1 干酪性结核球 周边为纤维包膜,包膜内为干酪性坏死
物质。呈圆形或多边形,边缘清楚,球 内可见钙化,球周边可见环形钙化 ,少 数结核球干酪坏死不均匀或不彻底,中 央可见孤线样强化,以及周边环形包膜 强化。
医学影像学——肺肿瘤的影像诊断
右上叶中央型肺癌 ----病例3 病程进展
2001-1-2
右上叶中央型肺癌 ----病例3 2001-4-18
右上叶中央型肺癌----病例3
2001-628
数字影像
右上叶中央型肺癌 --病例3
2001-8-8
中央型肺癌----病例4 阻塞性肺炎
中央型肺癌、肺门纵隔转移
中央型肺癌病例5
中央型肺癌
肺脓肿厚壁空洞 肺鳞癌厚壁空洞
支气管扩张的 鉴别诊断
一、肺脓肿 二、先天性肺囊肿
一 肺脓肿
1. 发病速度 起病急、高热;
2. 痰量
大量脓痰 ;
3. 胸部影像 大片密度增高影,内有空洞和液平面;
4. 抗生素治疗有效,急性肺脓肿炎症影完全吸收。
慢性肺脓肿炎症影部分吸收。
二 先天性肺囊肿
1.既往史有x线参考或肺囊肿病史; 2.x线影像:边缘光滑,壁薄(1mm),
图33-肺鳞癌
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 (SQ.CA)-病灶边缘毛糙 ,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 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
早期:
弥漫型肺癌
孤立的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影
晚期:
弥漫性病变:
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结节状或班片状影
片状癌性实变:融合
弥漫型肺癌
弥漫型肺癌
血道 肺野外围多发圆形小结节 中、下野多见
大叶性肺炎CT表现
大叶干酪性肺炎
原发性肺癌的鉴别诊断
中心型肺癌: 支气管腺瘤 支气管结核
周围型肺癌: 炎性假瘤 结核球 肺良性肿瘤
弥漫型肺癌: 粟粒型肺结核
纵隔肿瘤---肺肿瘤
右上叶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
球形肺炎
球形肺炎----治疗后10天
谢谢大家,欢迎提问
肺部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部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引言
肺部肿块是一种在肺组织中可见的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在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肺部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影像学表现
肺部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可以通过X线摄影、CT扫描和MRI等图像学技术来观察。
1. 影像学表现特点
- 肺部肿块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 肿块的边缘可以是光滑的、分叶状的或带有毛刺。
- 肿块的密度可以是均匀的、不均匀的或含有空洞。
- 肿块的大小可以有所差异,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2. 影像学检查方法
- X线摄影:可以初步观察肿块的位置和形态。
-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特征,识别肿块的大小、形状、密度等。
- MRI:可用于评估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肿块的血供情况。
鉴别诊断
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是根据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情况进行的。
1. 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 肺结核:可通过相关病史和脓痰检查来鉴别。
- 肺炎性假瘤: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来鉴别。
- 肺内钙化灶:呈现为点状或片状致密影,可通过X线、CT或MRI观察。
2. 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 肺癌:可通过肿块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征来鉴别。
- 转移瘤:通过评估肿块的分布、大小、形态等来鉴别。
结论
肺部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在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肿块的形态、边缘、大小、密度等特征,结合病史和临床情况,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者:吴永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要点,进一步提高影像学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
方法:收集2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提出其鉴别诊断要点。
全部病例均行胸片及CT检查。
结果:周围型肺癌主要X线征象:(1)分叶征(2)毛刺征(3)胸膜凹陷或(和)胸膜牵拉征。
次要影像学表现为: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空洞征、棘突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支征)以及空泡征等。
结论:周围型肺癌有典型影像学表现,但肺部病变表现较复杂,故要注意鉴别诊断。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36-01周围型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发病率逐年升高[1] ,因此提高肺癌的诊断水平对肺癌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非常重要。
由于肺部疾病的影像表现复杂,肺癌较易被误诊,鉴别诊断是放射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本文对已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2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与肺部其他疾病鉴别诊断要点,旨在全面认识周围型肺癌基本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有完整胸部X线正侧位片、CT,并经支纤镜、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20例。
1.2方法1.2.1 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位片,病灶图像清晰,无伪影。
1.2.2 CT扫描方法西门子Sensation 16排CT先以常规10mm层厚,层间距10mm,自胸腔入口扫至膈面,再以3mm~5mm层厚对病灶局部进行薄层扫描,全部病例均使用肺窗与纵隔窗对病灶进行观察。
2 结果本组20例周围性肺癌,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5~70岁。
病灶直径3cm以下5例,3cm以上15例,病变部位右肺12例,其中上叶6例,中叶1例,下叶5例,左肺7例,其中上叶5例,下叶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17
影像学表现:
编辑版ppt
18
(1)中心型肺癌X线表现:
早期局限于粘膜内,可无异常表现。 随病变发展,支气管腔逐渐狭窄,可首 先引起病变远侧的阻塞性肺过度充气。
编辑版ppt
19
中心型肺癌X线表现:
• 由于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可发生阻塞
性肺炎,表现为相应部位反复发作、吸 收缓慢的炎性实变。
编辑版ppt
11
• ④肺段以下较小支气管的肺癌,很易侵入
肺内形成肿块;
• ⑤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的肺癌,初期可沿
肺泡壁生长,形成孤立结节状肿块,晚期 可经支气管及淋巴管播散,形成弥散性斑 片状或粟粒状癌灶。
编辑版ppt
12
临床表现
• 肺癌早期可无临床症状,有时在查体中偶
然发现。
• 随病变发展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咳
• 近年来我国及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
家,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急剧上升。
• 吸烟、大气污染及工业致癌物质为主要的
致病因素。
编辑版ppt
6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 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
编辑版ppt
7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肺癌组织学分
型,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 癌,后者又分为鳞癌、腺癌、复合癌及 大细胞未分化癌。
编辑版ppt
8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病理 鳞癌最常见,约占 40% 腺癌约占 30% 小细胞癌约占 20% 复合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较少
编辑版ppt
9
按照肺癌的发生部位可以分为三型:
• ①中心型,系指发生于肺段以上支气管的
肺癌;
• ②外围型,系指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
肺癌;
• ③细支气管肺泡癌,系指发生于细支气管
3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编辑版ppt
4
肺肿瘤
• 肺肿瘤分原发性与转移性两类。原发
性肿瘤又分良性中 98%为原发性支气管 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及恶性。 良性肿瘤少见,恶性肺肿瘤carcinoma), 少数为肺肉瘤(sarcoma)。
编辑版ppt
5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或肺泡上皮的肺癌。
编辑版ppt
10
不同部位的肺癌可有以下几种生 长方式:
• ①管内型:癌瘤向管腔内生长,形成息肉
样或菜花样肿块。逐渐引起支气管阻塞;
• ②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可
使管壁增厚,造成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 ③管外型:癌瘤穿透气管壁向外生长,
在肺内形成肿块;
• ①~③型多为中心型肺癌的生长方式。
编辑版ppt
43
编辑版ppt
44
编辑版ppt
45
2.CT表现
26
编辑版ppt
27
编辑版ppt
28
(2)外围型肺癌:
• 早期较小,直径多在2cm以下。 • 表现为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状或球
形病变。肿瘤逐渐发展,病变渐增大 。
编辑版ppt
29
外围型肺癌:
• 由于生长不均衡或邻近血管及支气管的限
制可形成分叶状肿块,边缘毛糙有放射状 短细毛刺。毛刺的形成与肿瘤沿血管及间 质浸润有关。
编辑版ppt
23
右肺上叶不张
编辑版ppt
24
编辑版ppt
25
体层摄影(tomography)可显示肿瘤 侵及支气管的几种改变:
• ①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 • ②支气管壁呈不规则增厚,管腔呈环形或
不规则形狭窄;
• ③支气管腔呈鼠尾状狭窄; • ④支气管腔呈截断现象,断端平直或呈杯
口状。
编辑版ppt
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编辑版ppt
1
教学目的
1.了解肺肿瘤的分类 2.掌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和病理 3.掌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4.了解其他肺肿瘤的影像特征 5.掌握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 表现
编辑版ppt
2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版ppt
• 肿瘤的成纤维反应可使邻近胸膜皱缩向肿
瘤凹陷,形成胸膜凹陷征。
编辑版ppt
30
外围型肺癌:
• 生长快而较大的肿块,边缘可较光滑,肿
块中心可以发生坏死形成癌性空洞。
• 表现为偏于肿块一侧的透光区,壁内缘不
规则或呈结节状 。
编辑版ppt
31
编辑版ppt
32
周 围 性 肺 癌
编辑版ppt
33
周 围 性 肺 癌
综合征
• 男性多,鳞癌多
编辑版ppt
40
肺上沟癌
编辑版ppt
41
(3)细支气管肺泡癌:
• 早期可表现为孤立的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
影,其中可见含气的支气管或小的透明区, 系部分肺泡尚含有空气所致。
编辑版ppt
42
细支气管肺泡癌:
• 晚期可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在一侧或两侧
肺内出现多处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结节 状或斑片状影,进一步发展可融合成较大 的片状癌性实变(consolidation)。
• 继而支气管可完全阻塞而导致肺不张,
不张的范围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如肿瘤 同时向腔外生长和(或)伴有肺门淋巴 结转移则可在肺门部形成肿块。肿块可 坏死形成空洞。
编辑版ppt
20
编辑版ppt
21
编辑版ppt
22
中心型肺癌X线表现:
• 如肿瘤同时向腔外生长和(或)伴有肺门
淋巴结转移则可在肺门部形成肿块。发生 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 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可形成反“S”状的下 缘。
编辑版ppt
15
临床表现
• 发生于肺尖部的癌称肺上沟癌
(pancoast tumor),可侵蚀邻近肋骨及 椎体并可压迫臂丛引起臂痛。
• 也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Horner综合
征,表现为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
编辑版ppt
16
• 肺癌还可引起杵状指及肥大性肺性骨关节
病及内分泌症状。内分泌症状的产生是由 于不同类型的肺癌细胞可分泌不同类似激 素的物质而引起。
编辑版ppt
34
编辑版ppt
35
右肺厚编壁辑版空ppt 洞(肺癌)
36
编辑版ppt
37
编辑版ppt
38
• 肺上沟癌:Pancoast瘤
编辑版ppt
39
• 为周围型肺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 肿瘤位于上肺尖段胸腔顶部 • 侵犯胸膜、胸壁、肋骨或椎骨 • 侵犯臂丛神经和交感神经,出现Horner
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编辑版ppt
13
临床表现:
• 中心型肺癌常引起阻塞型肺炎而有发热、
咳脓痰等症状。
• 发生纵隔转移可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
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为颈胸部静脉怒张 和气短。
编辑版ppt
14
• 也可引起喉返神经及隔神经麻痹。 • 肿瘤侵及胸膜可发生胸痛及血性胸腔积液。 • 细支气管肺泡癌常有咳大量泡沫痰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