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克思著作读后感
对立统一地看国际社会--读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近日拜读了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略有所得,遂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此文写于1853年5月20日,随后发表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是马克思第一篇专论中国问题的文章。
文中,马克思充分运用了对立统一规律和普遍联系等哲学理论,在深入剖析当时世界的格局后,巧妙地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联系在了一起,使人不禁想起著名时事评论家阮次山先生的一句话:“许多看似没有关系的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
”首先来了解一下此文的写作背景:19世纪中期,欧洲刚刚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彻底的化解,只是这一切问题都暂时性地隐藏在社会经济繁荣的外衣之下。
而此时的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国内封建王朝的压迫,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此文的写作时间,适逢太平天国起义军刚刚占领南京,革命声势达到了顶峰。
文章在开头便引入了“两极相联”的概念,从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克思通篇所运用的哲学理论:矛盾对立统一和联系的观点。
文中通过大量的事实和理论推断,说明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了在时代的大环境下,全球各国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整体,中国也不再是以前那个闭关锁国的中国,其一举一动也深刻影响着欧美的经济体系。
在本文中,对立统一的双方分别是中国和欧洲列强。
对于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的这种对立统一,马克思在文中用了这么一句有趣的话来概括“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
”欧洲列强早期通过鸦片的贸易,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而中国,也因为鸦片的大量流入而由贸易顺差转为了贸易逆差。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中国固有的封建君主制度在在鸦片的冲击下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皇帝等君主代表的威信不再。
近代史读书报告(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近代史读书报告——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十九世纪以来,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运动在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华大地此起彼伏,而太平天国运动则将中国近代农民革命运动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经过两年多的武装斗争,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取得了重要突破,一举占领了南京,并以此作为太平天国首都。
这一消息强烈地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旅居伦敦、深切关注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于5月20日写下了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评论性文章。
他在文章中深刻详细地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以及这场在中国爆发的革命可能会对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在社论中,马克思首先引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两极相联定律”阐述了中国革命可能会对欧洲造成的影响,并将欧洲可能爆发的革命归结于天朝帝国所爆发的革命。
正如他在社论中所说,“欧洲人民的下一次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他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接着作者又对中国爆发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精密的分析。
他指出,英国的大炮无疑是推动这场大爆发的原因。
当然马克思在叙述时用的只是推动,他认为这只是这场革命爆发的内因所在。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清王朝内部所出现的种种危机。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所有这些都破坏了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的完整性与权威性。
随着清政府腐败和剥削的加深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开拓殖民地用舰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发动起义便在所难免。
“当英国引起了中国革命的时候,便发生一个问题,即这场革命将来会对英国并且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是不难解答的。
马原课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2800字
三一文库()〔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2800字〕《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之最主要因素在于其对欧洲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遭到了农民革命的破坏,因而这场破坏必将在其它各种关联因素的带动下在整个欧洲引发一场更具危害性的大规模革命。
马克思在文章中说道:“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他以“两极相联”的辩证主义理论作为引入,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继而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茶叶贸易为例,并在深刻分析英国工业现状及欧洲大陆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详细阐述这场革命将会通过英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最后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得透彻而令人信服:“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读书报告之马克思
10327015 刘瑞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1班读书报告之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用黑格尔的“两极相连”的理论指出了当前在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起义与欧洲即将爆发的革命是息息相关的。
“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即从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出发,英国通过大炮打开中国贸易的大门时,英国早已经千丝万缕地与中国发生着从贸易到政治上的联系,认为“这场革命将来会对英国并且通过英国对欧洲发生什么影响”。
所以中国发生的革命通过影响到出口到英国茶叶和丝绸的价格上涨致使双边贸易快速下滑,而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迅速发展的国家必然带来新的危机“市场的扩大仍然会赶不上英国工业的增长,而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也将像过去一样,必不可免地要引起新的危机”,继而马克思又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在最后马克思把这一切都归咎为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而且马克思还注意到中国清朝政府一直以来的排外政策,并且说:“西方各国政府进行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停滞。
”,进而从经济角度说明“欧洲从18世纪初以来没有一次严重的革命事先没发生过商业危机和金融危机”,以及纵观欧洲历次革命现象说明所有的革命都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
讨论:首先分析作者的观点有以下几点:①马克思认为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是息息相关的。
②马克思认为造成中国爆发起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入侵造成的影响③马克思认为无论中国爆发的革命还是欧洲爆发的历次革命都可以看作是阶级之间,而爆发的战争是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斗。
史纲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1848年,欧洲经历了革命的洗礼之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解决,正如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革命时所指出的,造成新的革命的危机,是一定不可避免的。
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
这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53年3月19 日,即清咸丰三年二月初十,太平军这支我国近代史上最要的农民起义军,经过两年多的武装斗争,取得了重要突破,一举占领了南京,并以此作为太平天国首都。
这一革命运动强烈地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旅居伦敦、深切关注中国革命的马克思,遂于5月20日写了这篇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国际评论。
评论热情地称道太平军起义为“一个强大的革命”,并且精辟地论证了这一革命的起因及其对欧洲各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这篇文献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一个诠释,并不是着眼于革命的战争方面,而是侧重于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中国的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
同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无情地揭露和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文章首先分析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爆发农民革命的影响。
文章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英国依靠其领先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所造成的强大的国力,以发动侵略战争的方式保护了其从事鸦片贸易的罪恶行径,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取得了剥削和压迫中国的条件。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这一经济行为产生的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中国的那些纵容鸦片走私、聚敛私财的官吏的贪污行为,腐蚀着中国封建家长制的权力体系,“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权力。
”文章总结指出,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赔付给英国大量银两、英国输入鸦片造成中国大量的非生产性的消费,导致中国金银外流、外国商品输入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腐化,所以这些负担最后都转嫁到中国人民的身上,造成“旧捐税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捐税”,“所以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政治结构,而到1840年就在英国的大炮的轰击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以屈辱外交为主的历史。
时光倒退千百年,回到大唐盛世,那时侯,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亚洲的日本曾经向中国称臣,周边的国家也都与中国建立友好外交,中国国力为世界之最。
可是,自从清政府上台,闭关锁国等极端错误的政策就带着中国走如了一条不归之路。
清政府没有友好的外交,没有发达的经济,也没有优良的政策,一味的狂妄,一味的自大,一味的做井底之蛙,注定中国将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
果不出其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了中国政府的财产,也输光了中国人民的财产。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经济,而只有中国政府,在火烧眉毛之时还在贪图享乐,中国,就是败在了这样的政府手上。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根本改变,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日本、美国、沙皇等世界强国都盯着中国这快煮熟了的肥肉,一个个拿起枪炮,把中国打得支离破碎。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的总理屈辱外交府,是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典型代表。
本文的历史背景是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
这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太平天国革命是这一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强烈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马克思对于东、西方革命的这种反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联系起来,立即进行研究,对太平天国革命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太平天国,满清统治时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但是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太平天国前期所到之处都都实现了男女平等,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马克思在这篇政论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性质,并预言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马恩选集之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可打印修改)
读《马恩选集之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计科1102郭小红中国革命两极相关欧洲革命,这是我看到文章标题与首段所得到的二者的关系。
随着深入的了解我明白了它源于何。
从文章的意思我姑且认为这里的中国革命主要指的是太平天国起义运动,欧洲革命指的是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革命。
并且有意思的是,欧洲的革命是由十八世纪中期一直被外国列强所压迫的中国所引起的。
你们一定奇怪饱受压迫的中国如何引发十八世纪欧洲的大震荡。
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益十八世纪英国的用暴力迫使天朝上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欧洲列强争相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土地占据一席之地,人人都想在这块肥肉上咬上一口,但由于中国当时错中复杂的阶级矛盾,统治者日益瓦解的统治威信,使得列国的利益欲望无法满足,于是使欧洲各国间普遍的金融危机尖锐化和长期化。
欧洲各国内部的阶级矛盾也暴露出来。
正如文章中写到的那样:“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我们每天都看到,不仅称霸世界的列强和它们的臣民之间、国家和社会之间、阶级和阶级之间发生冲突的迹象日趋严重,而且现时的列强相互之间的冲突正在一步步尖锐,乃至剑拔弩张,非由国君们来打最后的交道不可了。
在欧洲各国首都,每天都传来全面大战在即的消息,第二天的消息又说和平可以维持一星期左右。
”而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能延续了约10年之久,并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太平天国起义却又恰恰是欧洲国家英国所造成。
英国的侵入从贸易开始,延伸至暴力,以至成为引发欧洲革命的导火线。
不得不说呢这是因果理论的有力证据,有因才有果,英国及欧洲各国对中国的资源的掠夺致使他们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如下图所示,三者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心得体会】读马克思的惊世预言有感——重温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读马克思的惊世预言有感——重温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50年前,马克思曾经预言:只有中国才能使资本主义从内部崩溃。
他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这样写道:“‘两极相联’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普遍的原则姑且不论,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例证。
”黑格尔认为,“两极相联”是自然界演进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适用于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
马克思则赞誉这个朴素的发现是“真理”。
他以此推断,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两极相联”关系,是决定资本主义命运的要害,是人类现代史的核心动力,是支配现代世界的基本关系。
新世界只能在旧世界的母体上破壳,而不能在资本主义体系“外部”另行建立起来。
无产阶级的扩大、生产和交换的扩大,最终将“挤垮”现存世界秩序,新的社会关系在旧社会的母体里破壳而出。
也就是说,中国的加入最终会“挤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核心,就是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商品生产市场上勇敢地与资本主义展开激烈竞争。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这就是说,它是以“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为前提的。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争夺全球市场的方式,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根本前提。
“资本主义之死”,可能就是无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已经壮大到这样的程度:不仅存在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世界市场上,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还自主生产和支配着全世界绝大部分劳动产品,而资产阶级则沦为纯粹的消费者和依赖者,成为纯粹的借债消费者和债务人。
而在今天的世界上,前者就是中国,后者就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作为“债权人”,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关键历史使命就是,重新制定国际货币金融规则,彻底改造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这种方式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这就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
辩证角度看社会——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辩证角度看社会——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1853年的一天,马克思同志有感于当时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境地,写下了这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原文从资本和要素流动的角度写下了中欧双方革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从原因和过程来看,马克思同志确实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一八四〇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以及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又加上了新税捐。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无耻勒索。
身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的中国人民举起义旗进行了猛烈的反抗斗争。
这些事例的列举是对中国战争的原因的理解,当然,作为略知中国历史的我也认为这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
而从欧洲的角度,“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
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
”这些都影响到欧洲社会,“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即这次农民革命沉重的打击了西方列强,加深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革命。
这是马克思对欧洲革命的理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革命的深层次原因无外乎都是资本。
反观本文中对欧洲革命的预言,“英国工厂空前扩充,而官方政党都已完全衰朽瓦解;法国的全部国家机器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从事诈骗活动和证券交易的商行;奥地利则处于破产前夕;到处都积怨累累,行将引起人民的报复;反动的列强本身利益互相冲突;俄国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出它的侵略野心——在这样的时候,上述危机所必将造成的政治后果是无庸赘述的”。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桑涵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马克思在这篇政论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性质,并预言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等极端错误的政策带着中国走入了一条不归之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的工业品的大量涌入,随之而来的是英国的思想文化及中国人民更深重的灾难。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马克思在这里做了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分析,西方列强的炮火打开了中国国门,间接引起了中国革命,同时中国革命也间接引起了欧洲一场更大的革命,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
这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太平天国,既是一场动摇“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统治基础的农民革命斗争,也给予英法等殖民主义者以最沉重的打击。
马克思对于东、西方革命的这种反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联系起来,立即进行研究,对太平天国革命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马克思始终密切地注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以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立场愤怒谴责外国侵略者的卑鄙和野蛮,运用了对立统一,两极相连的分析方法。
同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市场,中国的一举一动,也会受到世界的影响。
中华民族已经被唤醒了,当年被奴役被侵略被压迫的中国已经一去不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渐渐崛起,它必将影响整个世界。
强国之理,好比造就一个人才。
人要强大必须和他人友好往来及交流经验,切忌唯我独尊。
要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就要与其他国家积极往来,打开自己的国门,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
继续走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中国和欧洲似乎距离很远,然而它们的革命之间却存在某种关联,而且这个关联并不弱,反而非常强。
就如马克思说:“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
”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自从清政府上台后,闭关锁国就成为一条基本国家政策并带领中国走进一条屈辱的历史轨道。
清朝带领的中国理所当然地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的国库之余,还把名为鸦片的麻醉剂大量输入国内。
然而这种麻醉剂却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正如文中所述:“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因此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之后连绵不断的起义—太平天国革命。
在此时,西方正是欧洲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之时,亚洲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以失败告终。
这次的革命却大大地打击满清政府的权威,也预示着官民之间的“父权关系”逐渐土崩瓦解。
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欧洲的纺织品,但是每年却输出大量的茶叶﹑丝绸﹑陶器。
英国的大炮改变了这种情况。
通过武力威吓外国列强在中国取的各种特权,种种不平等的条约大大损坏国内自给自足的经济,并且极大地激化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
正如文中所说“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
”由于战争失败以后的赔款和鸦片贸易导致金银外流,造成的后果就是“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经济上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这种经济情况自然引起国内民怨沸腾,更是加速了封建政权崩台。
马克思认为:“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显然中国开放了与外界的交流后,各种起义,革命反抗纷纷出现,旧政府和旧秩序就没有立柱之地了。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读后感大全众所周知的是,在一八四零年,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即中国与英国之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不可避免的被迫卷入了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先生同样对于此事甚为关注,我注意到导师对于中国专门进行了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事件的研究,并且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字资料,此篇文章便是导师对于中国鸦片战争之后的局势同英国乃至于整个欧洲相互之间的联系与矛盾,文章总五千余字,观点清晰,结论有力,我再三阅读,对于导师的思想见解进行了整理,并斗胆记录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文章开篇引用了挚友恩格斯对于辩证统一的态度以及观点,提出,对立统一这一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体现在了中国目前的局势对于欧洲革命的影响。
由此引出下文。
首先,导师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述了中国近十年来绵延不断的起义,以及天朝上国内部政治,经济结构的动摇与日趋崩溃的现象。
目前中国延续了长达十余年的起义源于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1840年后英国人对中国的不正当的鸦片贸易使得这个帝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濒临崩溃,各级地方权力不断地被鸦片贸易所逐渐腐蚀。
由于外国,主要是英国大量工业品的输入,使得中国本土的手工业难以维持生计,例如手工业。
同时,大量非消费性的鸦片的流入引起的白银外流更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经济甚至政治的瓦解,而这一切造成了两个明显的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例如,1853年1月5日皇帝在北京颁发的一道上谕中,就责成南方各省、武昌、汉阳的总督和巡抚减轻税捐,允许缓交,首先是绝对不要额外再征;否则,这道上谕中说,‘小民其何以堪?’又说:‘……庶几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不致再受追呼迫切之累。
’”中国被迫的打开了国门,而这势必将引起极大的震动。
同时,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也势必会对英国,对欧洲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而与此同时,对于英国以及各个欧洲大国,目前的局势同样不容乐观,并且隐含着巨大的隐患。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书报告十八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的世界范围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国被迫迈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而这一变革的发展也必然带来历史发展的剧痛,不仅是对中国本身,对欧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在1853年发表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一文中就用黑格尔的“两极相联定律”来将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巧妙的有逻辑性的联系起来,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克思当时的写作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南京条约》的割地赔款,还有资本主义世界对半封建社会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的致命冲击。
在社会制度方面,大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寿命将尽,这或许是中国亘古不可改变的历史循环规律,而在华夏走过了漫长的古代之后,终于在清朝迎来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变异,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而就经济来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鸦片战争的推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成为原料输出地和世界最大的市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濒临破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政治上,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等级差异不断分化,阶级斗争的趋势开始不断加强;文化上,魏源翻译了赫胥黎著作在中国发表为《海国图志》,“经世致用”的思想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相继发起了戊戌变法等运动,掀起了爱国运动的思潮;外交上,中国“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被强制打破,《南京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也丧失了大部分关税自主权,通商变得更加开放。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欧洲这一阶段的情况。
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阶级矛盾日益显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凸显工人阶级不满的呼声日益增加,被称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也均在此时爆发;而同时美国的独立、法国的政变、欧洲各国的混战、“神圣同盟”的名存实亡,酝酿着民族起义的爆发。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一本关于比较不同历史时期革命的书籍,它对比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18世纪欧洲革命。
两个革命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对革命本身的理解和实践。
欧洲革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包括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等。
这些革命的共同点是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社会形态下,以反对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压迫为主要目标。
与此相比,中国革命更多地是由革命者自发发动的一系列运动组成,从辛亥革命起,经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战等等一系列战争和运动,最终演变成共产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也是在一种封建地主制度的压迫下发生的,但也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外部势力的影响。
作者将欧洲革命和中国革命进行对比之后,得出了几个基本的结论。
首先,两个革命都是在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他们都有一个渴望变革的社会心态。
其次,两个革命的背景和需要不同,欧洲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科技变革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中国革命更多地是以民主和人权为导向的。
但两个革命都关注了人的自由和权利,希望摆脱传统的统治方式。
最后,两个革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
欧洲革命在革命后逐渐地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而中国革命则意味着人民从传统的社会结构获得了自由和民主。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比了两个革命事件,展示了不同历史和文化下的不同取得。
对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现代社会有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通过革命来更好地实现自由、平等和民主,同时要学会更好地准备和应对革命带来的不确定性。
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悠久和多样性,千百年来人类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最后,我想说,历史是一面反思的镜子,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也能够在理论上对比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革命事件。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革命和社会变革。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黄坤912115040135《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马克思1863年的作品,这时法国、德意志、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于1848~1849年经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洗礼,从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而此时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以及内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爆发了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即马克思在此文中所说的中国革命。
此文主要讲述了欧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并对欧洲不远的未来的工业危机以及政治动荡进行了预言。
在文章开篇,马克思提出了“两级相连”的观念,并说“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程度上恐怕要取决于天朝帝国目前所发生的事件。
”为什么马克思会这样认为?我们首先要从那场中国革命看起。
同前朝的那些农民起义一样,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激化,但同时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综合产物。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了闭关锁国、与世界隔离的状态,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同时由于《南京条约》中的巨额赔款,清政府增加税赋,地主豪强趁机勒索民众,本就在与英国输入的廉价工业品对抗上占据劣势的农民不堪重负,最终导致了起义的爆发。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在当时的思想中也体现出西方文化的渗透。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基督教伴随着列强的侵略涌入中国。
而基督教被农民阶级改造和利用,成为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和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即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
1850年11月4日,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拉开了起义的帷幕,于永安建制后转而突围北上,定都天京。
之后开始了北伐与西征,北伐本大获全胜,但却由于孤军深入,缺乏后援而全军覆没,相比北伐西征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自此太平天国获得几乎清朝的半壁江山,进入了全盛时期。
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鼎盛时期之后,便开始走向衰落。
读《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首先,有一点必须明确指出,马克思所指的中国革命正是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文章开头便有提到,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一方面,马克思看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是不断的量变积累起来导致的质变,中国近十年来起义不断,农民阶级与统治者的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应该说,农民生活无以为继,不得不反。而通过十年的积累,这场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大有将清政府推翻之势。这里稍微补充一下,清朝建立于1644,到1853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按照中国自古以来王朝循环的特点,大清的大限将至。虽然马克思未必能认识到王朝循环这一中国特色,但是他也看到了腐朽制度下清政府的末路。
马克思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确实,西方列强于清政府忙于平定内乱之际,趁火打劫,于19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用暴力的方式,再次大开中国大门,并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来维护所谓的贸易“秩序”。同时,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将开始腐败的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我想马克思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如此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居然这么快就被镇压了。马克思过高的估计了中国农民起义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推翻那个腐败的满清朝廷.没有想到它自己先腐败了。他没有看清此次农民起义真正的性质,那只是一群吃不饱饭的农民的绝地反击,一旦这些农民获得了土地,获得了金钱,能够填饱肚子了,他们就不会再想拼下去了,反而会造成内部争权夺利,最后土崩瓦解。还有一点就是当时领导起义的洪秀全素质太差,据史料记载,其占领南京后,大兴宫殿,后宫佳丽过万,比当时的清政府更腐败。另一方面,他对中国国民的认识还是很不足的,此时的国人很多还是保有着那种小农意识,得过且过,对洋人的排除也没有像马克思所想的那么激烈。马克思在文中说道“在现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政府进行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停滞。”然而,事实是,西方的干预使革命很快就被镇压,而且使中国进一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国家,他们也在对华贸易中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利益。他们通过对清政府的威胁获得了大量的赔款,从而解决其本国的财政问题,又通过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使其贸易能更深入中国,而且各种不平等条约降低了列强贸易的成本,从而实现了把本国的危机转移到中国来。也就是说,中国的这次农民起义,不仅没有引起欧洲的革命,反而加快了欧洲的资本累积,促进了欧洲的工业化,从而使欧洲下一步实现民主的和平过渡成为可能。我想这是大大出乎马克思所预料的。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及心得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及心得《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读过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革命, 是国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这次革命不仅沉重地打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而且也强烈地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马克思对国人民的这次伟大革命运动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密切的关注。
在文,马克思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揭示了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关系,颂扬了国太平天国革命的世界意义。
一:太平天国革命的背景与原因马克思在《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对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他指出:“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历史的发展好象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有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
”在我看来,一方面是国社会内部矛盾,另一方面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是这两方面原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从国社会内部矛盾看,当时的清王朝是“一切都烂透了, 眼看就要坍塌了, 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的衰老没落的社会。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前,国已经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但经济和政治的结构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反而激化了民族矛盾。
严重的土体兼并和高额的赋税使得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农民和手工业者难以自给自足。
马克思还引用皇帝谕旨的话说“庶儿吾民于颠沛困苦之时, ” “小民其何以堪?”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带来了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也就有了其必然性。
马克思也强调了引发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鸦片。
鸦片的大量输入,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这就使战前本已严重的银荒更加严重。
同时,鸦片的大量输入,也造成吸毒在国更加泛滥成灾。
它摧残了成千上万国人的身体,给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无穷的困难和负担。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第一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1953年3月19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一举占领南京,自此南京成为太平天国首都。
马克思密切关注中国革命,于5月20日写下这篇评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同年6月14日,此文作为社论载于《纽约每日论坛报》上。
时间回到19世纪中期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当时的欧洲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洗礼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和繁荣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都掩盖在繁荣的外表下,新一轮的危机即将来临。
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的加剧,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马克思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时期的矛盾,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造成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中国的农民起义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对欧洲即将到来的新的政治、经济危机做出了预言。
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分析问题的方法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初读此文,有些不理解马克思在开头所引用的关于“两级相联”的目的,直到反复读了好几遍全文,才渐渐理解马克思所要表达的思想。
马克思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分析说明中国与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两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说明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时代的大环境下,全球逐渐连成一体,中国也不再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它的一举一动深刻地影响着欧美的经济体系。
而欧美强行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马克思在这里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中国和欧洲似乎距离很远,然而它们的革命之间却存在某种关联,而且这个关联并不弱,反而非常强。
就如马克思说:“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
”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自从清政府上台后,闭关锁国就成为一条基本国家政策并带领中国走进一条屈辱的历史轨道。
清朝带领的中国理所当然地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的国库之余,还把名为鸦片的麻醉剂大量输入国内。
然而这种麻醉剂却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正如文中所述:“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因此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之后连绵不断的起义—太平天国革命。
在此时,西方正是欧洲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之时,亚洲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还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以失败告终。
这次的革命却大大地打击满清政府的权威,也预示着官民之间的“父权关系”逐渐土崩瓦解。
中国过去几乎不输入欧洲的纺织品,但是每年却输出大量的茶叶﹑丝绸﹑陶器。
英国的大炮改变了这种情况。
通过武力威吓外国列强在中国取的各种特权,种种不平等的条约大大损坏国内自给自足的经济,并且极大地激化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
正如文中所说“中国的纺织业者在外国的这种竞争之下受到很大的损害,结果社会生活也受到了相应程度的破坏。
”由于战争失败以后的赔款和鸦片贸易导致金银外流,造成的后果就是“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经济上由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这种经济情况自然引起国内民怨沸腾,更是加速了封建政权崩台。
马克思认为:“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显然中国开放了与外界的交流后,各种起义,革命反抗纷纷出现,旧政府和旧秩序就没有立柱之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之最主要因素在于其对欧洲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遭到了农民革命的破坏,因而这场破坏必将在其它各种关联因素的带动下在整个欧洲引发一场更具危害性的大规模革命。
马克思在文章中说道:“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
他以“两极相联”的辩证主义理论作为引入,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继而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茶叶贸易为例,并在深刻分析英国工业现状及欧洲大陆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详细阐述这场革命将会通过英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最后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得透彻而令人信服:“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
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先进的大炮强行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天朝上国万世长存的信仰随之成为炮灰,人民对他们奉为神明的天子也不再顶礼膜拜。
除了鸦片贸易造成的大量金银外流之外,巨额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把压力分摊到百姓头上,加之外国工业品流入对本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巨大冲击和行政机关的腐化堕落,苛捐杂税使下层民众的生活到了不堪维持的地步。
即使习惯了封建制奴役的中国农民被逼到死角之后也不得不奋起反抗。
此外,我非常赞同马克思对中国革命必将对欧洲革命产生影响的原因的论述,即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市场的巨大联系使得当中国市场因农民革命骤然缩小时,英国经济利益也必然受到严重破坏,这种破坏将由作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中心的英国传递到整个欧洲大陆,并在当时欧洲大陆各国严峻的社会情况下产生爆发式的影响,从而点燃整个欧洲的政治革命。
他在文章中指出:“战争也好,革命也好,如果不是来自工商业普遍危机,都不大可能造成全欧洲的纷争,而那种危机到来的信号,总是来自英国这个欧洲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代表”,“现在,英国工厂空前扩充,而官方政党都已完全衰朽瓦解;法国的全部国家机器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从事诈骗活动和证券交易的商行;奥地利则处于破产前夕;到处都积怨累累,行将引起人民的报复;反动的列强本身利益互相冲突;俄国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出它的侵略野心”。
所以,当中国市场因农民革命而产生剧烈变动并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不可避免的重要影响时,“虽然利益攸关的各方或许不会马上感觉到这种打击,但它到一定的时候会实实在在地起作用,并且使我们前面预言过的普遍的金融危机尖锐化和长期化。
”并且,由于英国工业自1850年以来发展迅猛,当繁荣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市场的扩大仍旧会赶不上英国工业的增长,而这时,“如果有一个大市场突然缩小,那么危机的来临必然加速,而目前中国的起义对英国正是会起这种影响。
”
然而在马克思对于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的期望值上,我却是不赞同的。
他认为中国此次的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是决定性且必然性的,这种影响会扩大到整个欧洲。
虽然随后的历史上欧洲确实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革命,但与其说这是源于中国农民革命的影响,我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
而中国革命,在这些遥远西方国家的革命中,虽然确实通过利益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且在一定程度是起到了一种“声援”的作用。
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中国的这场农民起义的结局并不如马克思想象的那么伟大。
当时马克思所持的观点是“无论如何,在现在这个时候,西方各国政府进行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停滞。
”而太平天国运动最终由于自身的腐化堕落及在清政府和英国政府的联合压制下以失败告终了。
也就是说,中国这次革命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以及时间长度上都没有达到马克思所期望的地步。
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马克思虽然看到了当时进行得轰轰烈烈的革命在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但他却忽视了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制度下传统的思维方式及思
想传统对中国农民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而恰是这些早已被内化了的影响使得马克思的结论竟似乎显得武断。
“小富则安”“富则求乐”几乎是所有中国人尤其是习惯了受压迫的中国农民的历来品性,这就是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们在占据了一定疆域以后便开始懈怠,纵情享乐的原因。
而且,早已深深植入中国人民灵魂的阶级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一旦开始拥有领导权,便开始产生权威,随之在中国王朝上演了千百年的争权运动便悄悄在那个才刚开始形成的农民起义领导组织内部展开,也就注定了这一伟大革命的消亡。
此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中国封建王朝亘古以来不变的规律,而每一个王朝的末期似乎都不可避免地产生造成这个王朝走向衰败的农民起义运动。
然而虽是“自古英雄出草莽”,但出自草莽的英雄却往往不是最终主宰新的历史发展方向的人。
也就是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短浅的目光、不切实际的领导能力、以及科学战略的缺乏,使得最终真正掌握新国家政权的人都不会是曾撼动了前朝政权的农民。
而19世纪50年代在中国爆发的这场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巅峰的太平天国运动也确实是一场发生在了行将必亡的末期的清王朝的一场农民运动,本质上并没有摆脱这一规律的影响。
再者,想想该起义的领头人,洪秀全,一个科举制度下的失败者,以及其领导的众多或农民或潦倒知识分子的起义者,想想他们在清朝统治下所受的苦难,或许也可以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与清王朝的血腥对抗理解为一种并非寻求解放而是伺机复仇的快感?
任何历史事件的开展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其必然性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而偶然性,也就是事件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同样对事态的发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思考不仅需要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透彻把握,也需要对事件发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尤其是思想文化背景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