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较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应用广泛,是交于学生学 好数学和用好数学的好素材。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地位很重要,鉴于这种情况,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较为合理,通过教 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神奇,并能正确的证明基本不等式, 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出“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一基本条件,并通过一些例子加深 学生对于这三个条件的认识。最后教师总结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策略的构 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将知识形成一个网 络体系,并且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手段
b
总结:矩形面积小于或等
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a
b 当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时
取等号。
a
数学表达式:
设计一 个学生容易 操作的动手 活动,让学 生从动手中 感知数学原 理,从探究 中发现数学 原理。
通过学生自 己动手,引导 引导学生学 会从几何图 形向代数表 达式的转化, 得出重要不 等式的表示 形式,渗透数 形结合的数 学思想,并让 学生学习归 纳总结,激发 学生对学习 新知识的兴 趣
号成立) 这个不等式称为: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的认识:
1.结构
(1)左边是和,右边是“积”,实现和与积的互化
(2)不等式的使用条件:两个正数 (3)不等式取等条件:两个数相等 2.形式
通过观察、对 比认识基本 不等式。
(1)不等式自身的形式变换 (2)不等式中的 a,b 可以替换成其他为正的代数式
3.4 基本不等式:
ab a b (第一课时)
2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必修 5 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基本不等式是 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不等式,它是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的最 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在前几节课刚刚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线性规划问题,这些内容为本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基本不等式的学习为今后解决最值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抽象归纳、演绎推理、分析法证明等)在各种不等式
的研究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内容的人文价值上看,基本不等式的探究、推导
和应用需要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和概括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
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和提高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探究,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获得重要不等式,并通过类比的和 代换的思想得到基本不等式,让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 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
从而得到重要不等式:
若 a,b R ,则 a2 b2 2ab (当且仅当 a b 时,等
号成立)
探究:若重要不等式的左边变为 a b ,那不 等式右边会变成什么结构? 将重要不等式左边的式子用 a 去代换 a 2 , b 去代换
b2 ,那么能够得到:
若 a,b R ,则 ab a b (当且仅当 a b 时,等 2
本节内容是在系统的复习了不等关系和不等式性质,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
础上展开的。教材通过赵爽弦图回顾基本不等式,在代数证明的基础上,通过“探
究”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给出在解决函数最值和实际问题中
应用,在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基本不等式
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公式推导中所蕴涵的数
一
a2 b2 2ab
般 问:何时取等?
学生自己动 手证明不等 式。
让学生对于通 过实例得到的 不等式进行证 明,一方面复 习前面的知 识,另一方面
当a b时,取等号
旨在培养学生 严谨的数学思
问:你在证明过程中发现什么?
维,及由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
对于不等式 1,其中成立的条件可以改为:
思想。
a,b R
a1 2 a
从基本不等式可以生产许多其他的不等式,其 “基本”二字可见一斑。
3.名称
a b 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 2
ab 称为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值
所以重要不等式也称为:两个数均值不等式
思考:均值不等式拓展为 3 个数或 n 个数时,会是
例如: 当 a Leabharlann Baidu,b 0 时,
a
b
2
ab
2
当 a 0,b 0 时,用 1 , 1 分别取代换 a2 , b2 可 ab
以得到:
通过对基本不 等式的结构、 形式等方面的 认识,让学生 对基本不等式 对有更深刻的 了解,并且突 出本节的重 点。
11 2 a b ab
当 a 0,b 0 时,用 a, 1 代换 a2 , b2 可以得到: a
(2) a, b R , a2 b2 2ab
强调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a
当且仅当 a=b 时取等
b
(二)均值不等式的形成
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由 你能证明上面的不等式吗?
特 证明不等式 a,b R , a2 b2 2ab
殊 用差比法
a2 b2 2ab a b2
到
a b2 0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均值不等式的引入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活动 1.请学生按照 2 人一个小组,4 人一个大组的方 式进行分组。 .将两张正方形纸片沿它们的对角线折成两个 等腰直角三角形。
3.将两个三角形斜边相对进行组合拼接。
4.从面积角度考察你所得到的图形中的不等关 系?
2. 从结构、形式等方面进一步认识基本不等式; 3. 经历由实际问题推导出基本不等式,在回归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体 会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体验到发现数学、运用数 学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认识基本不等式。 难点:在几何背景下抽象出基本不等式的过程;使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求最值 问题时的条件的认识。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平方、开方、勾股定理、圆、射影定理等概念,高 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性质,加上刚学过的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性 质,学生对不等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但本节内容,变换灵活,应用广泛, 条件有限制,考察了学生属性结合、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对学生能灵活应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