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与电流和电路 导学案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电荷与电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荷和电流是电的两个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电的本质和运行原理。
二、目标1. 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理解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掌握电流和电荷之间的关系;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导学1. 电荷的概念电荷是物质中基本的性质之一,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的流动方向相反。
3. 电流和电荷的关系电流I和电荷Q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I = Q / t表示,其中Q为电荷的大小,t为时间。
四、实践1. 问题一: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荷大小为3C,通过导体的时间为2s,求电流的大小。
解答:根据公式I = Q / t,代入Q = 3C,t = 2s,可得I = 3C / 2s = 1.5A。
2. 问题二: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5A,通过导体的时间为10s,求电荷的大小。
解答:根据公式Q = I * t,代入I = 5A,t = 10s,可得Q = 5A * 10s = 50C。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电荷和电流是电的重要特性,对于我们理解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作业1. 自主学习并总结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2. 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电荷和电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以上就是今天的导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
谢谢大家!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单位。
2. 掌握电流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3. 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子设备的时代,电荷和电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电荷与电流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电子世界的奥秘吧!二、知识点概述1. 什么是电荷?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可以是正电荷、负电荷或中性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而同种电荷之间存在互相排斥的力。
2. 电荷的单位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
3. 电流的观点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4.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是电荷正流动的方向,即正电荷从高电位向低电位挪动,负电荷则相反。
5. 电流的计算电流可以通过公式I=Q/t来计算,其中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t表示通过的时间。
三、进修任务1. 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室讲解,掌握电荷与电流的基本观点。
2. 进行实验观察,验证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规律。
3. 讨论电流的方向与电荷运动方向的干系,深入理解电流的观点。
四、实践操作1. 实验一:用导线毗连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规律。
2. 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电池串联,毗连一个导线,观察灯泡的亮度。
讨论电流大小与电荷量的干系。
3. 思考问题:如果将电池的正负极毗连反向,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电荷与电流的观点,掌握了电流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规律。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应用电子设备,避免电流过大造成危险。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息加深对电荷与电流的理解,为今后的进修打下良好基础。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两种电荷考点1.摩擦起电:“强得弱失”例1、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变式训练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2、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X开了,细丝X开的原因是()A.大气压的作用B.静摩擦的作用C.分子间有斥力D.同种电荷互相排斥3、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A.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B.冬天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C.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D.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能吸引铁屑例1、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变式训练“若吸引有两种情况,若排斥只有一种情况”1、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2、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两者互相排斥,可判定()A.小球一定带正电B.小球一定不带电C.小球一定带负电D.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例1、现有一根玻璃棒,不知其是否带电,请简要写出几种判断方法(1)用玻璃棒靠近轻小物体(如通草球),若吸引,说明玻璃棒带电.若不吸引,说明玻璃棒不带电.(2)用玻璃棒靠近带电体,若相互排斥,说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若相互吸引,说明玻璃棒带异种电荷;若没有吸引或排斥现象,说明玻璃棒不带电.(3)将玻璃棒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接触;若金属箔出现X角,则说明玻璃棒带电;若金属箔没有出现X角,则说明玻璃棒不带电变式训练1、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吸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化纤布料经摩擦后容易_____,因而会_____细小尘土使衣服变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电,靠近碎纸片时,会发现碎纸片会被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
一、导入
1. 请回顾一下电荷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 电荷有正负之分,请问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有什么区别?
3. 电荷的单位是什么?请列举一些常见物体的电荷量。
二、电荷的性质
1. 电荷的守恒性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2.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什么?它与电荷之间的干系是什么?
3. 电荷的挪动形成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什么?
三、电流的观点
1. 电流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
2. 请诠释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的挪动方向之间的干系。
3. 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四、电路中的电流
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是什么?请列举一些常见的电阻器。
3. 请诠释欧姆定律,并举例说明。
五、电流的应用
1. 什么是电子电流?请说明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请诠释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并分别举例说明。
3. 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列举几个例子。
六、实践探究
1.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
2. 利用万用表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电荷量,并记录下来。
3. 请思考一下,如果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流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电荷与电流的基本观点、性质以及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电荷与电流的理解,为将来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室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 思考一下,电荷与电流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了解电荷与电流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2.了解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了解原子结构。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
【课前预习】1.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2.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3.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 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4.“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5.在空气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
其主要原因是( )A.冬天气温低 B.冬天灰尘多 C.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 D.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7.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8.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断定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9.下列关于“粘”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胶水具有“粘”性﹣﹣﹣﹣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因为分子间有引力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冰棒熔化D.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10.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摩擦起电?带电体有什么性质?2.什么叫做正电荷?什么叫做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4.验电器的作用是什么?原理是什么?5.原子有什么构成?最小的电荷量是多少?为什么通常情况物体对外不显电性?6.摩擦起电中带正电的物体失去还是得到电子?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此时丝绸带什么电?8.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是什么?互学探究1. 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难点: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自主预习1、物体有能够吸引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__________。
2、验电器是检验物体__________的仪器,它是根据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库,符号是________。
4、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元电荷e=___________C。
6、电荷在导体中能够___________移动从而形成电流,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导体,___________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二、探究交流平台探究活动一: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演示实验教材98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________电荷,互相_________的缘故。
探究活动二:电荷是怎样移动的?演示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2节电流和电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 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学习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
【学习难点】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和对短路、短接的理解和识别,同时规范地画出电路图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电荷的形成电流。
形成持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要有;②电路是回路。
2. 物理学中规定:把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极经过用电器流向极。
有一种半导体二极管,电流只能从它的极流向极,不能反向流动。
3. 由、、、组成电流流通的路径叫电路。
电源是(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是(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
4. 用规定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形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应注意如下几点:①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②要注意所画电路图的元件符号与实物图具有性;③画电路图的导线要横平竖直,电路元件合理分布在电路图中;④电路元件符号(填“能”或“不能”)画在拐弯处。
5. 电路的三种状态:、和。
正常工作时的电路叫做。
某处被断开、没有电流通过的电路叫做。
短路有两种情况:①导线直接与两极连接,会造成电源短路。
②将导线与并联,电流会只从导线通过,而不走,这样我们就说这个用电器被短路了。
短路是电路不正常状态,会引起电路中的过大,烧坏电路元件或电源,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短路。
【合作探究】探究一、电流1.电流的形成(1)实验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思考】几节干电池、一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器材使小灯泡发光?【设计电路与实验】①如图甲所示,没有电源,无论断开还是闭合开关,灯泡都。
②如图乙所示,断开开关,小灯泡;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小灯泡.(选填“发光”或“不发光”)【实验结论】小灯泡亮起来两个必要条件:①电路是;②电路中有。
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学习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1.对电荷的认识;2.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一.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然界只有种电荷.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参与活动,共同探究。
活动1.探究电荷问题1.摩擦起电。
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认真观察图15.1-1并阅读32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____ ,异种电荷。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的性质。
九年级物理15.1~15.2知识点(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知识整理:一、摩擦起电及两种电荷:1.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纸屑、头发、灰尘等都属于轻小物体,能被带电的物体(带电体)吸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摩擦起电。
3.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____电荷。
物理学中规定: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正电荷;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负电荷。
【口诀】丝玻正,毛橡负。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___。
例1. 如图所示:已知小球A带正电,则B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C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注意】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例2 A、B、C、D四个带电小球,其中A与B相吸引,B与C相排斥,A与D相排斥。
已知D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则:A带______电荷,B带______电荷,C带______电荷,D带______电荷。
例3.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________的结果。
5.电荷、电荷量与电量电荷: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称为电荷。
带正电的叫正电荷(+);带负电的叫做负电荷(-)。
电荷量:用于度量电荷多少的物理量,通常也叫电量。
符号是Q。
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所带的电荷量为 C.电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1库仑=1安培·秒即:若导线中流过的电流为1安培,则在1秒内通过的电量为1库仑。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点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学习重点】:1、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1、对电荷的认识2、通过实验进行推理,得出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推理过程。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P32-P35并结合课本中的插图。
【预习检测】: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自然界中分为_____和_____电荷,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是负电荷。
4、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常我们用来检测物体带点了,它的工作原理是;6、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7、原子由______和______组成,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
8、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__。
9、是导体,如金属、人体、、;是绝缘体,如橡胶、玻璃、、。
●摩擦起电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
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第1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点)2.知道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知道原子的结构,认识元电荷。
(难点)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活动一:摩擦起电(试一试,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实验:将自己的塑料直尺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发现,小纸屑被。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
结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活动二:两种电荷(阅读课本P32-33页部分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两种电荷①正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②负电荷:被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简称“同异”3.电荷量:①定义:,简称。
②单位:,简称,符号。
4.验电器:①作用:检验物体。
还可以粗略估计带电的多少。
②原理:。
活动三:原子及其结构(阅读课本P33页和P33页第1自然段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的粒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符号。
三、当堂检测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脏物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铁屑2.三个带电的通草球A、B、C,其中A排斥B,C吸引B,说明A和C带___________电荷.若B带正电荷,则A带__________电荷,C带_________电荷。
3.验电器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用来检验物体_________。
4.电子是带有最小______的粒子,这个最小电荷是__________C,称做_____,用e表示。
4.1电荷和电流(2)-导学案

班级:姓名:
4.1.2 电流与电路—导学案
自主学习
【任务一】电流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运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
科学上规定,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即,从电源极流出,经用电器和导线回到电源极。
3、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带电的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4、电子运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任务二】
根据实物填写电路元件符号:
实物名称实物符号实物名称实物符号导线开关
电池导线交叉不相连
电池组导线间连
接
灯泡
【任务三】画一画基本电路
1、根据图4-9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图4-9
2、根据图4-15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图4-15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发生的现象是()
(1)灯正常发光(2)灯不亮
(3)电源会被烧坏 (4)灯会被烧坏
A.(1)
B.(2)
C.(3)和(4)
D.(2)和(3)
2.下面这些图中,闭合开关后,灯泡能发光的是( );属于短路的是( );属于开路的是( );缺少电路元件不能正常工作的是( )
A B C D。
两种电荷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材
九年级人教版教材第十五章第1\2节第32-40页
课题
两种电荷电流和电路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
1.教材分析
(包含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以及预处理的方式等)
课标要求: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预处理的方式:如何处理电流和电路的相互关系呢?电路的构成是学习电学的一个重要起点。虽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对简单的电路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在认识电路的过程中仍然会有思维障碍,这突出表现在对电路闭合以及电流方向的认识方面。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进行电路的操作性训练上,强调“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电路的实际操作感受到电流的存在,从而使其形成对电流的初步认识。电流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如何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流的概念?从摩擦起电现象入手,介绍了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摩擦起电的原因。对电荷量、自由电子、导体和绝缘体等概念也作了初步介绍,并通过实验演示“电荷在金属中定向移动”的现象。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初步认识电荷、电流的概念做好铺垫,即感知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通过连接各种用电器的简单电路,引出电路的概念。原因是,对成年人来说,连接小灯泡跟连接电铃,蜂鸣器等好像是一回事,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尝试,从而会促使学生在完成多次电路的连接后得到启发:几次的连接电路很可能有某种共同的特性!学生会发现,导线将电池、开关、灯泡等逐次连接成闭合回路,每个电路中改变的只是用电器的种类(电铃,蜂鸣器等)。当合上开关,小灯泡就会发光,电铃就会响,蜂鸣器也会想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由于电池中的“电”有了可以流淌的路径,从而总结出组成电路的四大要素: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引导学生从能量相互转化的角度初步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在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或者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等要做好足够的铺垫,让学生通过熟练对应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元件开始,并强调规范画法。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名师导学案设计: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认识验电器.3.认识导体与绝缘体.【学习重点】1.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认识导体与绝缘体.【课前预习】1.自然界中只有______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______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2.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 ___.3.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________位于原子的中心,________在核外运动._____ ___带负电,所带的电荷量为______________C,是最小的带电单位;________带正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________,原子整体不显电性.4.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导体.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绝缘体.【课堂导案】一、两种电荷1.思考: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用久的风扇沾满灰尘;与衣服摩擦的塑料梳子吸起碎纸屑.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论:物体可以吸引头发、灰尘、碎纸屑等轻小物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探究:(1)分别用丝绸和玻璃棒相摩擦;毛皮和橡胶棒相摩擦;(2)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靠近,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不相同.我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_,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_;同种电荷相互____ 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3.讨论:用毛皮摩擦的玻璃棒是否带电?如何检验?带什么样的电荷呢?结论: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训练4.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5.如右图所示,是四个带电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已知A球带负电荷,则B、C、D三球带电荷的情况是()A.B球带负电荷,C球带正电荷,D球带正电荷B.B球带负电荷,C球带正电荷,D球带负电荷C.B球带正电荷,C球带负电荷,D球带正电荷D.B球带正电荷,C球带负电荷,D球带负电荷二、原子及其结构1.阅读教材P33~P34“原子及其结构”的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不显电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考讨论: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会带电呢?结论: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电子从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弱的物体转移到对电子束缚本领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______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 _____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并不是创造了电荷.三、导体和绝缘体1.阅读教材P34~P35的内容,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讨论下列问题.(1)什么是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哪些?(2)什么是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3)导体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结论:(1)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____________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导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______________.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溶液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4)导体和绝缘体______________绝对的界限,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__相互转化.对点训练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绝缘体既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B.空气是绝缘体,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空气都不会导电C.导体中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D.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3.(2017·乐山)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不锈钢汤匙B.运动鞋的橡胶底C.玻璃杯D.塑料直尺【随堂检测】1.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电子2.(2018·新疆)甲、乙、丙三个带电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已知乙带负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带正电,丙带正电B.甲带正电,丙带负电C.甲带负电,丙带正电D.甲带负电,丙带负电3.(2018·山西)在空气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主要原因是()A.冬天气温低B.冬天灰尘多C.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D.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4.(2018·梧州)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用橡胶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A.甲、乙都增大B.甲、乙都减小C.甲、乙都不变D.甲减小,乙增大5.(2017·河南)如上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课后练案】1.上层的粒子由下层的粒子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物质结构的是()A B C D2.(2017·宜昌)下列每组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绝缘体的是()A.硬币、陶瓷罐B.铅笔芯、塑料尺C.玻璃棒、橡胶棒D.人体、大地3.(2018·青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的情况,则该小球的带电情况是()A.带正电荷B.带负电荷C.不带电荷D.无法判断4.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5.(2018·广州)如右图所示金属球使小芳带电,则小芳()A.得到电子B.失去电子C.得到原子核D.相互排斥的头发带上同种电荷6.(2017·呼和浩特)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B.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C.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D.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7.硬橡胶棒被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橡胶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B.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毛皮上D.毛皮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橡胶棒上8.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也带上了______电荷,这时将玻璃棒靠近碎小的纸屑,发现纸屑能被玻璃棒吸引,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9.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警示:“严禁用塑料桶运汽油”.这是因为塑料是_________体,在运输过程中汽油会不断与桶壁_________,使塑料桶带静电,造成火灾隐患.梳棉车间要把棉絮梳成棉絮条后才能用于织布,该车间应该保持一定的_________(选填“干燥”或“潮湿”)程度,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10.如右下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现象我们并不能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_________电,吸管被推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_________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一些.11.将一个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若:(1)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是带_________电荷;(2)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带电体是带_________电荷;(3)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是带_________电荷,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带电荷量__ _______(选填“多”或“少”).12.(2018·临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右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两;正;负;排斥;吸引;2.库仑;库;C;3.电子;原子核;原子核;电子;电子;1.6×10-19;原子核;相等;4.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课堂导案】一、两种电荷1.物体带了电;摩擦起电;2.玻璃棒相互排斥;橡胶棒相互排斥;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吸引;正电荷;负电荷;排斥;吸引;3.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B;5.B;二、原子及其结构1.(1)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2.正;负;电子的转移;三、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金属;人体;石墨;盐水溶液;不容易导电;陶瓷;玻璃;橡胶;空气;自由电荷;自由电子;离子;没有;可以;2.D;3.A;【随堂检测】1.D;2.C;3.D;4.C;5.D;【课后练案】1.A;2.C;3.A;4.C;5.D;6.D;7.B;8.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正;吸引轻小物体;9.绝缘;摩擦;潮湿;10.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吸管;11.正;负;负;多;12.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电荷》导学教案
课题:《 两种电荷 》 课型: 授课教师: 主备: 总课时数:第(9)课时 定稿时间: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 明确学习内容 教材P 32-35
● 厘清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 清晰重点难点 重点
1.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2.电荷量及单位。
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 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合作实验一:探究电荷间相互的作用(请写出注意事项和小组的心得)。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 ;(可以将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用另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时,仿课本P32页图)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 ;(用和上述相同的方法探究,以下相同)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相互 。
观察上述三个实验现象,思考一下,你能不能把下面的结论补充完整: 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 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
把 规定为正电荷,把 规定为负电荷,同时也说明了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合作实验二:探究验电器的构造和使用(请写出注意事项和小组的心得) 观察课本P33页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验电器。
4.验电器的原理是 ; 探究二 电荷的定向移动
5根据你预习的内容观察课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带铁夹的铁架台、验电器、金属棒)思考一下,你能够设计出哪些实验?在进行实验时,你能想到的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
6摩擦起电的原因: 7.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 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 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结合《名师学案》“预习导学”师生共同小结本节知识。
针对训练规律总结
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
1.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C )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 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 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有静电,而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
《电流和电路》导学教案
课题:《电流和电路》课型:授课教师:
主备:总课时数:第(10)课时定稿时间: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厘清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和电路及电路图.
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和用电器,能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认识,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
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知道电池有正负极,电流方向是由电池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电池负极。
4.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和两者的区别。
●清晰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连接电路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电路的构成和几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一)探究要求:利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电池(带电池盒)和一些导线,怎样连接才能使
灯泡发光,并能用开关控制小灯泡,比比看哪个小组连接得最快。
(二)你要解答的问题:
问题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你连接的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画下来。
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是
否遇到小灯泡不发光的现象呢?如果遇到,请你继续分析:在电路连接的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可造成
小灯泡不发光?
问题2:要使小灯泡持续发光,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交流一:根据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要求从正确性、美观性进行评价,评出最佳作品。
由此,请你总结出画电路图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流二:根据展示的几个电路,请你归纳出电路的几种状态: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板书设计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是有方向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有使用电器工作的闭合电路。
2.电路
(1)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2)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3)通路、断路、短路
针对训练规律总结
1.如图所示,电路连接正确的是(C)
2.如图是小明连接的一个电路,请在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