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论文
论文1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课堂教学走进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表达“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水准就越高。
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地学习,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促动课堂良好开端的形成。
努力做到:课的导入“生活化”;例题教学“生活化”;知识使用“生活化”,要擅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择现实的生活情境。
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教学实践,可直接选择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实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选择现实的生活情境的同时还要努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能够和教材内容“链接”而进入课堂,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数学课堂。
如刚开始教加减两步应用题时,可根据小组内人数变化来实行重新计算。
要求一个小组的同学能够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也能够自愿到另外的小组去,小组人数能够比原来的人数多也能够比原来的人数少。
然后根据小组内人数变化的情况,实行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这样若干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这样的设计,不但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
让初中数学走进生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让初中数学走进生活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使情境设置贴近生活.一、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陶行知说过,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教育与生活隔绝,其力量极小.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组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圆锥的基本知识时,让学生观察圣诞帽的制作过程及用料计算的情景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这时,我便进行了课外延伸,运用多媒体显示各种带有圆锥形状的艺术造型,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身需要和能力范围仔细选择,并认真填写设计和制作工艺品的图表并标出数据和计算用料.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巩固了圆锥及其侧面展开图的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此外,通过此项活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艺术教育以及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思想教育,实现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学习身边的数学,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体现数学的应有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积累大量的资料,有着跨越学科界限的丰富知识,才能使教材为我所用,得心应手,变“教材牵着教师走”为“教师牵着教材走”.二、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我们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5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去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时,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儿.可以画几种走法儿让学生们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并很快地举一反三.有学生举这样的例子,一条狗见到前面的骨头总是沿直线向骨头跑去,而不会绕几个圈,或走曲线去吃骨头,除非它是一条疯狗.三、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数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学习认知图形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周围的事物编题,如对学校的建筑物等;学了四边形后,让学生把周围能用四边形表示的事物写出来.学习轴对称知识后,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说出哪些物体在平面上是轴对称图形等.因为学生举例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做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初中数学,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所以说用好数学也是一门技艺.在学习了“量长度”后,可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教师有一段铁丝,想用它来晾衣服,但不知它够不够长,请学生量一量这段铁丝实际有多长.要量出铁丝的长度,我们先要做什么?在测量时和得出数据后会碰到什么问题.在给出挂衣服地方的长度后,这条铁丝能不能用?在这样一个实际测量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能力以及估计、应用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还会增强策略意识.这些例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以上这些生活味道十足的题目是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又把生活融于学习中,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更轻松、有趣.总之,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的实践中去.因此,数学教学应当融入于生活,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创设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论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论生活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数学常常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体验。
为
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情境,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生活情境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常常给人一种抽象和晦涩的
感觉,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持有一种消极态度。
而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教师可以将抽
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以购物为背景,引入货比三家、打折等概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
学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生活情境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生活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数
学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这种情景化的学习方式可
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以旅游为背景,引入距离、速度等概念,让学生通过计算距离和
速度来规划旅行路线,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生活情境的有效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学生可以亲身参与
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以建筑设计为背景,
引入面积、体积等概念,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和体积来设计建筑物,从而锻炼他们的实际
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论文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谈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一点体会泸县九中耿文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指导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设置具有价值的生活情境,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要确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因此在情境创设中,我认为应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一、情境创设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式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小品)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案例1 在教学概概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
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你可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同时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我只给对方5元,黑,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
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4次,吓得她不敢再玩下去,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
二、情境创设的应用案例2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时,先引入这样一个情境问题:元旦文艺晚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A.B 两个位置进行抢气球游戏,当老师把气球放在直线MN(如图1)的什么位置时,对甲、乙两位同学才公平?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哪里?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初中数学数学论文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然而,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在前年全国数学年会上,福建罗鸣亮老师在上《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课,教师围绕一个“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
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论文: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119056 数学论文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实性,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能让数学不再空泛抽象。
因此,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十分必要和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呢?1.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要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虽然情境是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就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就不再感到空泛,增强了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们从生活中的角入手,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再在物体中描出角,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学生觉得似曾相识,易于接受。
初步?J识角后,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并指出来,又把数学带回到生活环境中去,真正使数学生活化。
2.借助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不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一些家长更是整天让孩子扒在书桌上。
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有各种比较价钱的好方法。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寻找生活中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3.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谈到传统的数学教育,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
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身临其进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一、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的矛盾导入,能满足儿童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的学习欲望。
在“多位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组材料:某市2001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7300000000元,财政收入7500000000元,实际利用外资600000000美元,交通银行投资1300000000元。
要求学生很流利地读出这一段话,结果学生不易做到。
什么原因呢?学生认为数字太大、0太多,不易认读,怎样解决这一矛盾?于是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在学生体验中便呼之欲出了。
二、与生活联系,使学生体验“活”的数学。
小学数学是一种人人能学的生活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扎根于学生的生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联系“生活画面”、设计“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巧妙结合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可亲、有趣、有用。
如在教学“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没有采用书上的例题,而是先播放了一段早晨学校门前马路上车水马龙的“生活实况”,要学生记录三分钟内各种车经过的辆数。
起初,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车辆,学生很少统计正确。
这时教师组织讨论分析,总结出车速太快、不少学生统计方法不对等原因,这样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采用写“正”字法进行统计,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一系列的整理、分析。
让初中数学课堂与生活论文
让初中数学课堂与生活论文摘要:这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启发、鼓励和点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上的困难,使他们获得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趣味课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为学生创设一种活跃、轻松、寓学于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每一名学生都是具有不同性格的个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觉得枯燥乏味,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枯燥又乏味的,有时候甚至成为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所,那么,身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一堂生动的数学课,体会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成绩呢?1 为学生打造趣味数学课堂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备课,采取多种方法使课堂生动活跃,充满趣味性,是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1.1 将教学寓于生活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数学知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生活所处的环境里、生活的各种细节中发现所隐藏的数学知识,从细微处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从一个个典型的事例中为学生剖析出数学定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数学知识,也使得数学课堂更具有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时,就可以把北方农村的房子当成例子,北方农村房子房梁是呈“人”型的屋架,这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屋架的简单结构,让学生进行联想,经过对比讲解,在学生的大脑里,整个屋架的结构和勾股定理就紧密结合了,如此以来就建立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有所用,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就能更容易地牢固刻在学生的大脑里了。
1.2 将学生的主体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要想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必须更好的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是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一份子,是课堂的重要参与人,是课堂的主体。
让生活融入课堂体验数学价值论文
让生活融入课堂体验数学价值论文让生活融入课堂体验数学价值论文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我们要用开放的、主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体现应用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会学、会用数学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内容,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在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把教材拿出来看看上面的价格,问:谁会读这些价钱?学生都踊跃发言,说明生活中的事例能够调动学生的激积性,学生也了解钱的一些知识。
接着我拓展性地提问:从这些小数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说出谁贵谁便宜。
又让他们排列这些数的位置,运用两数相比,找出多个数在一起的比较方法,最后学生归纳总结做题方法,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都有收获,也愿意表现自己,愿意与同学分享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就进行再挖掘,启发学生的思维:“谁能根据这些数据,提出更多的问题?”有学生很快站起来:“语文书和数学一共多少钱?还可以问谁多、多多少。
”我提醒道:“这个问题很有价值?现在小组进行合作,看哪组发现的最多,并且能够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学习,并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自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知识中充满着生活气息。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感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
如何做到让学生爱数学?首先教师要善于从现实中挖掘素材,让学生从生动的感性材料中体会到数学的存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唤起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灵活地处理问题。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精选五篇)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走进生活,感悟数学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
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臵,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
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臵……。
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
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
让数学课堂披上生活五彩服论文
让数学课堂披上生活的五彩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所以,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们发现可以扣紧以下四个环节来实施:一、数学语言生活化:认知数学有一位优秀教师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是如何将文本语言转化成易于学生接受的生活化语言”。
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传授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认识“函数”时,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举出来,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建立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之上的科学的课堂教学用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就不是机械的、呆板的,而是鲜活的、生动的。
二、数学情境生活化:赏识数学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
”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
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即:力求把单调的数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如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的时候,以“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引入新课,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到广阔的大海边,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太阳从海平面慢慢地升起的画面,一般情况下,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勾勒出太阳从海平面慢慢地升起直至离开海平面的轮廓。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论文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摘要】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实践“教育即生活”。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实施:课的导入“生活化”;学习过程“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
从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关健词】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课改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
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们发现可以扣紧以下三个环节实施:一、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
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见过人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磁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
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让生活中数学走进课堂论文
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摘要】生活与数学课堂紧密相连,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
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生活中寻找数学;课堂上感受数学;生活中渗透数学;实践中用好数学。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数学问题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人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在多年的教学中,本人深感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既“生活即教育”。
一、生活中寻找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
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用心灵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学生的直接经验。
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开展到情感、性格等领域,是学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要从生活中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并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
六年级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
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等题目。
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课堂上感受数学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隋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因此,数学教学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本文从挖掘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和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课堂;应用意识;生活化当今社会正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而教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的支持而阻塞。
当我们带着新课程的理念和视角去观察生活时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
很难想像,如果离开了数学我们将如何生活,一切看似简单的生活,可能都会变的寸步难行。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
《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
因此,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用,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
然而,很多初中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不知到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实践当中。
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论文 优质文档 新
浅谈《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它是生活的精华,并最终要回归生活,用于生活;生活让数学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活力;所以我们应该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生活。
”为了让数学变得有趣,生活变得有味,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学生的生活。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1、要善于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在学习《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这一节,就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梯子入手,从比较梯子AB和梯子CD斜放在墙上,(梯子AB的上顶端距墙角5米,它的下端距墙角2米;而梯子CD的上顶端距墙角5米,它的下端距墙角2.5米,)哪个梯子更陡?引出数学问题——锐角的正切。
2、要善于从生活背景中探索数学问题。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他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他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寻找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情景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
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图象》这节时,从学生熟悉的投篮入手,先让学生想一想篮球入篮时的路线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探索并接受新知识了。
3、要善于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规律事实证明:有些知识可以从生活的典型情境中生发出来。
鲜活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思索和探究的欲望。
如在讲《圆锥的侧面积》一节时,先利用学生手中的扇子,问学生如果将打开的扇子的两边粘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形状?学生马上就回答说是圆锥。
然后我接着问学生说扇面变成了圆锥的什么面?扇面的半径和弧长分别与圆锥的什么有关?学生马上回答说扇面变成了圆锥的侧面,扇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扇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
最后我又问学生,你们知道如何求圆锥的侧面积吗?学生们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知道,圆锥的侧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扇形面积=圆周率*圆锥底面半径*母线长二、让数学回归生活1、要善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解题为:某旅行社组团去外地旅游,30人起组团,每人单价800元,旅行社对超过30人的团给予优惠,即旅行团每增加一人,每人的单价就降低10元。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尝试摘要:本文从教材内容生活化、创设生活化问题、课堂练习和作业生活化、进行生活化学习指导,以及模拟生活场景等五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分别作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水平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不仅可以处理专业性的数学问题,而且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处理生活问题也有重要帮助,初中数学知识也是如此。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反之,如果从生活出发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因能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将利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依据,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具有直接作用,如果将教材的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则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且能够通过知识的生活化转换,促进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平时进行教材内容的讲授时,注意适当地融入一些与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相关的内容。
如在讲解不同几何形体知识时,可以借助生活中具有这些形体的物体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更好地理解几何体的构造,并在具体的几何体相关的题目中,通过联系教师课堂上例证使用的几何体,增强空间感,以更好地进行题目的解答。
另外,在讲解方程式时,可让学生与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交通运输问题、资源保护问题,或者日常在超市购物这种更为生活化的问题进行结合,并使这些方面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转换,将其汇总为方程式的形式,加深对方程式相关问题的理解。
总之,数学知识实际上归根结底是从生活中总结形成的更高层次的抽象化知识,如果让其回归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予以具体化,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题,以及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使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小议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小议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和枯燥乏味。
而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结合生活问题,让它们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将进行一些探讨。
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有时候被学生们所认为是一种很难理解和乏味的东西,而生活中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化的。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在学习平行线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解决城市规划中的道路布局问题来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感受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和趣味性。
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动手去解决。
而数学知识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强大工具。
将生活问题带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让学生们动手实际测量,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生活问题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设计生活问题的引入和应用,让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小议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小议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被认为是枯燥和难以理解的。
而生活中的问题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并且它们往往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将生活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就关于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例子,以说明生活问题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市场上有一种名为“俄式方块”的益智玩具,它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每个正方体都涂有不同的颜色,当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大的正方体时,四个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么问题来了,这4个小方块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案?显然,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可以引入组合数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不同颜色的涂色方案。
再学校要组织一次班级足球比赛,每个班级必须派出11名球员参赛,而每个班级都有20名球员可供选择,那么问题又来了,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组成一支足球队?这就是一个排列问题,可以引入排列数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不同的排列方式。
这些生活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问题的讲解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来谈一谈为什么要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问题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它们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相比之下,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枯燥和难以理解,很多学生对数学都是望而生畏。
通过生活问题的引入,可以打破学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让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生活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议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小议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需要应用数学的场景越来越多,数学已经不再是一门单纯的
学科,而是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为此,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
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首先,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数学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
而把生活问题带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
解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生活中的实
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生活问题与数学
联系紧密,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生活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发现数学中
的概念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生活问题走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锻炼机会。
生活
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创新思维来解决。
通过生活问题的引导,可以
让学生在实际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创新思维,这些能力在
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071(2011)11-0168-02
当今社会正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因此课改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
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们发现可以扣紧以下三个环节实施:
1 课的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见过人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
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
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磁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
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的导入方法。
即:力求把单调的数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另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
上这节课的时候,以“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引入新课,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到广阔的大海边,有的同学闭上了眼睛,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太阳从海平面慢慢地升起的画面,一般情况下,闭眼的效果要好得多。
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勾勒形态;染上色彩抽象出数学模型;使抽象出数学模型的生活画面动起来;使数学模型更清晰、更逼真。
同学们还可以在大脑中放几个特写镜头:太阳刚刚要依依不舍离开海平面的瞬间,白鹭挤身掠过留下一道白线;鲜艳的红太阳上带着白色的丝带……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日出的全过程并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再用几何画版放映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
该节课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新课引入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引入的生活画面形态色彩越逼真,学生学习就越有兴趣,理解得就越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
2 学习过程“生活化”
很多学生爱上数学课,是因为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好玩有趣,贴进生活且富有挑战性。
而讨厌数学的同学一般是因为觉得数学枯燥繁难。
为了使每个学生学好数学,学习过程要尽量生活化。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而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
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
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通过课件演示增补了“利率问题”“打折问题”这一节课,先创设一个小商店,我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 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
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销售,以及打折销售的商品中顾客是否真正得利益?于是又激起了学生的探
求欲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3 知识运用“生活化”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
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作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精美的图案,漂亮的剪纸,立意新颖的版画。
更有利用牙签做的手工画,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
这些作品在学校的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
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要是学生的生活才是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朱红林.《让初中数学“生活化”》.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 张爱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吉林教育》,2008 第5期
[3] 王合方.《焕发数学课堂的生机:让初中数学更贴近生活》.《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 第9期
[4] 骆建富.《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初探》.《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 第11期
[5] 王颖利.《初中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教育艺术》,2007 第7期
[6] 孔占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中国西部科技》,2009 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