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制作。

2. 电子设备:电视、电脑、投影仪。

3. 教学素材:有关岳阳楼的图片、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同学们看完视频后,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岳阳楼的了解和印象。

步骤二:学习(25分钟)1. 分组,每组一份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资料。

2. 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特色等。

3.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岳阳楼的重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步骤三:展示(15分钟)1. 小组展示分享归纳总结的内容。

2. 教师引导和补充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对岳阳楼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四:活动设计(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点或故事,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叙述。

2.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舞台表演、图片展示、朗读等形式呈现。

3.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分。

步骤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展示和点评,总结岳阳楼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岳阳楼,亲身感受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对岳阳楼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度有所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4.登岳阳楼[张华军]【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2.4.登岳阳楼[张华军]【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了解一个诗人或作家及其作品与时代的紧密关联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1.感受杜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2.认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2学情分析之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经让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些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方法有所了解。

但说实话,技巧的掌握在诗歌鉴赏中永远要排在情感态度上的热爱与尊重后面,然而现实是学生基本都是接近零零后的一代人,网络文化和混杂的价值观对他们影响极大。

他们很少严肃地看待和深刻地探究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缺少引领,缺少批判,缺少当头棒喝和醍醐灌顶,文化信仰缺失。

在语文学习这个环节上,忽略做学问是为了做人这样的宗旨。

终日只知沉溺于解剖文章的机械和答题得分的程式,人文素养淡薄。

对于古诗文学习,停留于背诵默写这样的浅近认知。

时代给了他们捍卫话语权和胆量和欲望,却没有给他们理性思辨的能力,主张自己所认为的却不能也不想去解释这种主张的原因。

杜甫的诗学了不少,认真去解读其人其诗的却没有几个!对于杜甫只有肤浅机械的了解,从“杜甫很忙”这一网络文化现象中不难看出,我们的中学教育在某些方面是不成功的。

本课侧重通过关注写作背景,置身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境遇,感悟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情感,从而领略杜甫伟大的人格节操。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读出言外之意,领会伟大人格,洗去时代浮尘【教学难点】学生缺乏感性积累,缺少对生命价值严肃审读的习惯,引起共鸣难度颇大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了解一个诗人或作家及其作品与时代的紧密关联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摘要:1.介绍《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2.分析课堂实录教学的优势和特点3.探讨如何提高课堂实录教学效果4.总结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意义和启示正文:一、《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是一项旨在鼓励和推广优秀教学实践活动的奖项。

它旨在表彰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

二、课堂实录教学的优势和特点课堂实录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实录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反馈:课堂实录教学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根据记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个性化教学:课堂实录教学可以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3.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实录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提高课堂实录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实录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课堂实录教学的技术和方法。

2.注重课堂实录教学的实际应用,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

3.注重课堂实录教学的反馈和指导,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意义和启示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设立,不仅可以表彰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也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尝试和推广课堂实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获得者,无疑是他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他们可以从获奖者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到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

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程序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1、知识经验: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典诗词的内容、鉴赏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应该难度不大。

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获奖课件

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获奖课件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略得来?
登 岳杜 阳甫 楼
2、颈联利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突出了岳阳楼旳什么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1、颔联旳两句诗中,诗眼分 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
“引”和“衔”。利用拟人旳手法, 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旳喜悦之情。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 把愁心带走旳情境;“衔”形象地写出 了山懂得人旳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 人共享欢乐旳情境。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旳身世 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 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旳安 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旳损失。今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 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旳眷念, 有年老孤单旳悲哀,有对国家前途旳忧虑,也 有无以报国旳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叹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洞庭湖旳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单凄苦漂泊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旳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旳意境。

《登岳阳楼》优秀课件PPT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登岳阳楼》优秀课件PPT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群文阅读
试分析杜甫在这四首诗歌作品中都“望” 见了什么? 以及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望岳》《春望》《登高》《登岳阳楼》
诗歌 写作 名 时间
写作 地点
《望岳》
公元 736 年
漫游齐、赵 途中所作
《春望》
公元 757 年
《登高》
公元 767 年
长安 四川夔州
景物
感情
高大巍峨泰山
热爱祖国山河, 不惧困难、兼济
首联(起):叙登临—昔—今(时间)—人世沧桑—事 颔联(承):眼前景—浩瀚壮阔(空间)—博大胸襟—景 颈联(转):想自身—老病孤舟(狭窄)—无限辛酸 尾联(合):念家国—戎马关山(宽阔)—忧国忧民 情
全诗起承转合自然,浑然一体,意旨深远。通篇 写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湖。诗人从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其 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荡荡,与洞庭水势融合无 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诵读感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诵读感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应试落第,一直 困居长安,期间 写了《兵车行》 等针砭时政、讽 刺权贵的诗篇。
走近作者
陷贼、为官 45-48岁
被安史叛军俘获,潜 逃后做了左拾遗等官, 因忠言直谏被贬。期 间创作了“三吏”、 “三别”。
西南漂泊 48-58岁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
摘要:
1.介绍《登岳阳楼》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获奖者的教学方法和特点
3.总结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近日,我国教育界传来喜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凭借其对《登岳阳楼》的精彩课堂实录教学,荣获了一等奖。

这一奖项的颁发,不仅表彰了该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引发了教育界对课堂实录教学的深入探讨。

这位获奖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其独特之处。

他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登岳阳楼》的文学魅力。

此外,他还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也深刻领悟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获得,无疑对该教师和他所教授的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鼓励了更多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课堂实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这次获奖也使学生们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总的来说,这次课堂实录教学一等奖的颁发,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肯定和鼓励。

《登岳阳楼》省优质课一等奖

《登岳阳楼》省优质课一等奖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 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 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 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一派壮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 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引题
交代背景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比较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 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 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 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 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 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
炼字:
① 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 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炼动词 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 拔之美,浑圆之美。-------炼形容词 ③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 暗中突出一个“早”字。 ------炼数量词
④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炼虚词 ⑤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
•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 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 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 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 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3分)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 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 (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 乡怀旧的感情。
• (2) ①“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 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 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 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 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4分)
小结
• 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鉴赏诗歌 的内容和情感的方法——一读 二联三悟,并将之运用到了练 习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 习中多加练习,并在学习的过程 中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如何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以《登岳阳楼》为例
明确目标
掌握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方 法,并学以致用
赏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抓意象,明内容 意象: 首联 洞庭水
颔联 吴楚
颈联 字
尾联 戎马关山
岳阳楼 乾坤日夜 孤舟 轩
二.合作探究: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 狭窄,联系尾联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 想情感。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置身诗境,研读诗作内容;3.缘景明情,探究诗作感情和艺术特色;4.比较阅读,训练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置身诗境,研读诗作内容;2.缘景明情,探究诗作感情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比较阅读,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一生漂泊,孤苦无依,穷困潦倒,尝尽人间艰辛,却时刻不忘国家和人民,自己住的茅草屋被风吹倒了,却还大呼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就是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拜读他的一首诗——《登岳阳楼》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填空)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一生漂泊,忧国忧民,诗风沉郁顿挫,诗作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

(沉郁顿挫: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抑扬起伏)2、写作背景: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朗诵训练:1、听范读,注意节奏和停顿;(二二一,二一二);2、学生自读,强调感情得把握:3、诵读指导,同时简单分析内容和感情: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

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

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这是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第1篇一、教案设计理念:从20XX年开始,广州市已经连续两年的中考古诗鉴赏题都涉及到课后的十首自读的古诗.可见,初中的古代文本的阅读、鉴赏已经具有向课外转移的趋势.古诗本来就是教学上的难点,再加上课外古诗也要考,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都很犯难:如果一课一课讲,没有时间,而且学生死记硬背消化不了;如果完全不讲,学生无法落实知识点,读不懂,自然无法得分.在反复地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与其吃力不讨好地一课一课教,不如教会学生读懂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往上爬.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堂课通过一首课内古诗的讲授,概括出读登临类素材古诗的根本方法,从初读,把握基调到再读,赏景悟境,三读,探究主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共同指向读懂的目标,为下一阶段鉴赏奠定根底.在课堂设计中,我还安排了拓展运用的环节.通过类似题材的课外登临诗歌的阅读,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自行解读、学习,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穿.这堂课的内容充实,能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化繁为易,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二、教材分析:『登岳阳楼〔其一〕』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陈以义,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经历靖康之难后,他的创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开始效仿老杜,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写下了系列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这首诗情境相容,既有登高怀古又有借景抒情,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登临类诗歌创作.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读诗的感性根底,能通过朗读,找字眼感受到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本把握诗意.而且从7年级开始通过课内外的诗歌学习,学生也具备诗歌解读的根本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欠缺系统化,缺乏对登临类主题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纳.五、教学目标: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六、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七、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2、比拟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八、教学流程〔一〕导入:在这个单元,我们通过文本和古代文人贤达一同领略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优美风光中,体会文人诗情.这一站,我们一同与他们登高远眺.登高这个传统自古就有,高寓意着国人步步高的美好祝愿,它已经深深扎根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登高则可远望,望远而致深思,由此也衍生了登临这个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登临诗(展示PPT),今天我们以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为例,共同解读登临类诗歌.(二)诗歌朗读,把握诗意1、朗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2、整体感知:感情基调悲1〕从何处感受到悲情?老木沧波无限悲〔悲是全诗的诗眼〕板书:方法一抓诗眼定基调2〕再次朗读全诗的结尾句,体会情感的抒发3、梳理诗意,体会意境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黄昏〔夕阳、湖山欲暮时〕秋天〔风霜〕2〕目见何景何物?帘旌〔近景〕夕阳〔远景〕老木沧波3〕生发何感何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市』惟危楼一座感:无限悲板书:方法二理诗意悟诗情4〕这些内容和诗歌抒发的悲情有什么样的联系?A、时间、地点触动悲情B、景物〔环境〕衬托悲情〔帘旌不动夕阳迟渲染了冷清的气氛〕C、联想诱发悲情〔万里远游,三年磨难〕D、意象表现悲情〔风霜:双关;老木:作者自喻〕板书:方法三抓意象品意境5〕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家灭亡的.悲愤,自身经历的感伤板书:方法四思背景探主旨4、拓展运用这种历经国破家亡的悲愤和我们之前接触过的哪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杜甫『春望』这种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心系家国的精神是两位诗人共同的追求.也表现出陈以义对杜甫诗风的学习.学生根据登临诗的阅读方法,自学杜甫『登楼』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2〕目见何景何物洞庭湖的浩大吞吐日月〔浩大壮阔的气势〕生发何感何思思:国家内忧外患〔国〕感:悲〔涕泗流〕自己年老多病,亲人音讯全无〔己〕3〕为何生发此感?知人论世:杜甫,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唐代,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由盛及衰,国力下降,内忧外患4〕主旨: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己身世际遇的感伤,对亲人的思念5〕比拟两首诗歌主旨上的异同6、探究登临的文化内涵为什么生发此感?沈约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孔子家语登高望下,使人心悲.1〕登高为了排遣抑郁的心情;2〕登高吊古〔『登幽州台歌』〕;3〕重阳节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登高抒壮志〔如『望岳』〕5、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归纳已学过的登高的作品的主旨『观沧海』、『望岳』、『黄鹤楼』、『登飞来峰』九、板书设计:何时何处岳阳楼秋天黄昏〔触动〕悲何景何物帘旌不动夕阳迟〔衬托〕悲何感何思万里磨难〔诱发〕悲老木沧波〔表达〕悲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第2篇一、学习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二、学法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3、背诵积累,稳固感知三、相关链接1、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土,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岳阳楼的名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四、课文预习说出诗句大意: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五、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由前面的背景介绍过渡,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拟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参考: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飘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四〕缘景明情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拟: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比拟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拟,各有怎样的妙处?比拟: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乱,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阔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拟〕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慨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慨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1、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3、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自主赏析: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快乐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假设置身仙境的情景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结束语: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之中六、稳固训练1、背诵本诗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默写杜甫的『阁夜』『旅夜书怀』登岳阳楼教案一等奖第3篇教学步骤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解题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三、诵读欣赏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关山、涕泪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2)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使人读后仿佛进入战事不断,游子漂泊他乡,老病交加,悲哀欲绝,孤苦无助的境地.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2)品读情感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从无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词中可看出本诗主要抒发作者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伤.(3)品味语言(投影)你最喜欢哪句诗,说说喜欢的理由5.比拟阅读试比拟『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登岳阳楼』同异明确:相同处:都是五言律诗,都有借景抒情不同点: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写景为主,后者以自叙和抒情为主写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写实为主,后者写实与想像想结合景物特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细节描写,后者细节与全景相结合抒发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两忘的愉快心情,后者抒发的忧郁之情.6.配乐齐读四、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掌握了朗读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味,有很大的收获.1.搜集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园诗2.搜集与『登岳阳楼』意境相近的其它忧国思乡诗.。

登岳阳楼(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岳阳楼及其历史背景,了解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掌握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掌握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展示图。

2. 关于岳阳楼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使用PPT展示岳阳楼的全貌并向学生介绍岳阳楼的名字和所在地。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岳阳楼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Step 2 讲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包括建造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岳阳楼会被人们传颂一千多年?它代表了什么?”Step 3 分析岳阳楼的建筑特点(15分钟)1. 教师使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并解释其设计理念和风格。

2.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找出岳阳楼建筑中的独特之处。

Step 4 学生学习交流(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古代建筑进行描述,并比较与岳阳楼的异同。

2. 学生展示自己选择的古代建筑,并描述其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3. 学生互相评价并给出建议,提升彼此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水平。

Step 5 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2. 提醒学生多关注周围的建筑,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课堂作业1. 设计一份宣传册,介绍岳阳楼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 家庭作业:选择一座自己感兴趣的古代建筑,做一份简单的介绍。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岳阳楼的图片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岳阳楼,并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深入学习其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理解句意,体会作者的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情感。

2、总结诗歌鉴赏中登临诗可能含有的思想感情。

3、本诗写景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景的境界区别。

学情分析:共同欣赏探究的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之前已经在必修教材中涉及到了杜甫的作品,对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主题方向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很好地把握杜甫诗作的特点,具备一定的语言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本诗的情感出发,归结登临诗当中可能含有的情感类型。

教学难点:分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景诗句和本诗的异同。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登岳阳楼“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万丈长的光焰有一部分是杜甫发出的。

继大诗人李白之后,唐代诗歌在杜甫身上又呈现出另一番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杜甫的代表作品——《登岳阳楼》。

活动2【讲授】登岳阳楼翻到教材33页,大声诵读这首诗,初步整体感知。

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说,是一首什么诗?生:四联八句,五言律诗。

众所周知,杜甫擅写律诗且对仗工整,可谓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与他在坎坷的命运中养成自律小心的性格不无关联。

就其题材上来看,它属于哪一类型的诗?生:登临诗。

第二遍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学生范读纠错。

第三遍诵读: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句子含义,划出不懂的字词。

师生共同讨论字词含义。

继续自由诵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感情基调:悲伤哪句诗有所体现?生:“凭轩涕泗流”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可见痛苦不能自已,老杜因何而哭?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课下注释,诗歌写作时间大历三年,这是杜甫人生中的什么阶段?生:暮年。

老杜在西南漂泊了近十年,这首诗可以算是他人生中的天鹅绝唱了。

由于战乱造成交通阻隔,乡音难达,哭自己,哭亲人,更哭国事艰难。

多重愁苦层层叠加,哪一样不使老杜凭轩而涕泗交流呢?重读这首诗,把情感注入其中,和老杜产生共鸣。

生读作者从登楼伊始就满腹心事,悲痛不已吗?我们来看首联。

登岳阳楼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理解《登岳阳楼》这首诗的内涵和主题。

3. 学会欣赏和鉴赏《登岳阳楼》这首诗。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分析《登岳阳楼》这首诗的意境和审美特点。

2. 学习适当运用相关的接龙修辞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解读《登岳阳楼》的意义和主题。

2.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解读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提出登岳阳楼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岳阳楼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登岳阳楼可能体现的主题和意义。

第二步:诗歌赏析1. 分发《登岳阳楼》的诗歌原文,让学生默读。

2.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分组讨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诗歌进行个人解读,并就解读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三步:修辞手法分析1.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中可能存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倒装等。

2. 学生们分小组,共同挖掘和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解读其效果和意义。

3. 汇总各组的发现和分析,让学生们加深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再次赏析1. 学生们再次品味诗歌,将刚刚学到的修辞手法运用知识应用于对《登岳阳楼》的再次解读。

2. 学生们可以结合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鉴赏和理解。

3. 学生们可以选择以朗诵、诗朗读等形式,将自己的解读和理解展示给全班同学。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 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深化理解。

2.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将登岳阳楼与其他名篇佳作进行对比和比较,探究其共通之处和特殊之处。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朗读、诗朗读演示等方式,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读能力进行评价。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进行评价。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3年新编)《登岳阳楼》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3年新编)《登岳阳楼》课件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 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 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 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昔闻: 渴望向往已久 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愿以偿甚喜
杜甫自云:“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 生平分四期: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 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 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 画鹰》等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号: 少陵野老(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称号: 诗圣(明清文人推崇)
作品称号: 诗史(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朝代: 唐朝
诗派: 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诗风: 沉郁顿挫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的运用等。

岳阳楼
动作
地点
吟咏诗韵
抑 扬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舒 缓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思考
雄浑之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分裂,富有动感 描绘出洞庭湖波涛万
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 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 片——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礴气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 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更有对国 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 悼。
思考
颔联的壮阔之景与后文的满腹辛酸、 一腔悲愤怎样联系起来?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 诗境阔狭顿异”(黄生)
颈联从阔大转到狭小 ,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 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 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 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 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 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 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 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岳 阳 楼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 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 人的什么情感?
4.人们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 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 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 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 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 “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浮”:漂浮,动态感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 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 波动而漂荡起落 —— 显示洞庭湖水的万钧之力。
探究 颔联抒发了什么感情?
洞庭湖广阔 无垠,雄奇 壮美
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以及博大 胸襟。
探究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颈联和 尾联,你从中可以品出一 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尾联又从狭处跳到阔处,从个人推及到国家 , 体现出诗人胸中装有黎民社稷,襟怀无比宽广, 与洞庭湖的阔大壮伟的气象达到和谐统一,使情 感与景物相得益彰。
结构严谨,层层变换,步步深入,显示出杜甫 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凭 戎 老 亲 乾 吴 今昔 登
轩 马 病 朋 坤 楚 上闻 涕 关 有 无 日 东 岳洞 泗 山 孤 一 夜 南 阳庭 流 北 舟 字 浮 坼 楼水
登岳阳楼
(唐)杜甫
登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岳 吴楚东南坼, 阳 乾坤日夜浮。 楼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探究
昔、今是两个对应鲜明的时间概 念,看似平常,却大有深意,请 同学们从个人和时代两个角度探 究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 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唐王朝的由盛而衰,人民 的深重灾难,个人的悲惨 遭遇,凝聚在一起,萦绕 在诗人心头,并随诗人一 起登上岳阳楼,可谓百感 交集。
请将两首诗进行比较,说说它们 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 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 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 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 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