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2a87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7.png)
马原期末试题题库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哪个历史条件下?a) 古希腊世界的衰败b) 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c)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度发展d) 工业资本主义全面形成的历史条件下答案:d) 工业资本主义全面形成的历史条件下2. 以下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a) 价值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d)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规律答案:d)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规律3.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一命题的基本依据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矛盾运动规律c) 帝国主义的发展d)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答案:d)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4.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切决定性的飞跃都是?a) 从个体传统到集体传统的飞跃b)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c) 从割裂到统一的飞跃d)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飞跃答案: b)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5. "自由的创造者"和"自由的奴隶"这两种自由的区别在于?a)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b)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c) 自由的创造者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时间和方式,而"自由的奴隶"则需要按照雇主的要求进行劳动d) 自由的创造者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自由自主进行交换的个体,而“自由的奴隶”则是受到剥削和压迫的工人答案:a) 自由的创造者是自由支配自己与他人共同创造社会的形式,而"自由的奴隶"则是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而不受他人支配第二部分: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揭示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ecb03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3.png)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cfa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a.png)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B 〕A.封建主义经济的开展B.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C.社会主义经济的开展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2.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从它的〔 A 〕。
A.阶级属性讲B.研究的对象讲C.研究的主要内容讲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 C 〕A.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发表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根本内核,即他的〔 C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他的〔 B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共产主义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D. 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1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 B 〕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局部是〔 ABC 〕。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 ABD 〕。
A.经济社会根源B.思想渊源C.客观精神的原因 D 实践根底.3.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是〔 AC 〕。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B.中国儒家思想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5.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要做到:〔 BCD 〕。
B.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决信念,树立和坚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C.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区分和抵抗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D.不断增强效劳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三、判断题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开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根底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的天才人物。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707df028ea81c759f5781f.png)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5.从(B )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A.研究对象B.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C.阶级属性D.主要内容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B)。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f55e1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a.png)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C.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D.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A. 社会形态B. 基本矛盾C. 经济危机D. 所有制形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D. 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4.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市场失灵B. 资本的过度积累C. 社会分配不公D. 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最终会导致:A. 社会和谐B. 社会动荡C. 社会主义革命D. 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它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推动的。
2. 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产生?答: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的劳动力被资本家购买,并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这部分超出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即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工人劳动成果,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来源。
3.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何看法?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生产过剩。
而工人阶级由于收入有限,无法消费掉这些过剩产品,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4d94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d.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b9e294ba0d4a7302763abc.png)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一、单选题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 培根、洛克B. 斯密、李嘉图C. 黑格尔、费尔巴哈D. 圣西门、傅立叶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邓小平理论4.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14b56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a.png)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种经济现象?A. 商品交换B. 剩余价值C. 货币流通D. 社会分工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商品的使用价值B. 商品的交换价值C. 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A. 市场供求失衡B. 资本积累的无序性C. 货币供应不足D. 社会总需求不足答案:B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劳动产品异化B. 劳动过程异化C. 人的本质异化D. 所有以上答案:D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什么?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答案:B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什么实现的?A. 技术创新B.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D. 市场扩张答案:C8.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科技进步B. 阶级斗争C. 政治革命D. 思想启蒙答案:B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思想观念的变迁B. 经济基础的变革C. 政治制度的更替D. 文化传统的传承答案:B1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没有阶级差别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aa48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d.png)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 独立建构的理论体系B. 借鉴其他学派理论的结晶C.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D. 一种非实践的思想正确答案:A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C. 科学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D. 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正确答案:A3.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
A. 上层建筑B. 文化传统C. 政治体制D. 社会意识形态正确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 价值创造问题B. 生产关系问题C. 分配问题D. 民主问题正确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最高追求是()。
A. 个人自由解放B. 阶级斗争消亡C.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D. 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答案:C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0分)1.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答案: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超过其必要劳动时间的那部分价值。
2. 无产阶级()答案:指社会生产中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
3. 社会意识形态()答案:指社会上反映社会存在和人们实际生活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
4.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指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共产党吸收、创新和发展,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20分)请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为什么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会导致社会主义的兴起,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力的特殊化和剥削程度逐渐加深,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加剧,劳动者对剥削现象的认识逐渐清醒,开始要求争取自己的权益和解放,这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提供了条件。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016e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d.png)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
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教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
A. 共产主义B. 社会主义C. 资本主义D. 封建主义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
A. 社会进步的标志B. 社会进步的前提C. 社会进步的结果D. 社会进步的障碍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改变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D. 资本积累与消费不足的矛盾8.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社会主义D. 消灭私有制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无阶级社会D.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 各取所需,按需分配D. 各取所需,按劳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教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马原期末复习题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19f8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b.png)
马原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于哪一年?A. 1844年B. 1846年C. 1848年D. 1850年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生产关系C. 社会经济制度D. 商品和货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基本组成部分?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答案:A、B、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正确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
正确3.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等。
它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同时,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等。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b01f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5.png)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物质的B. 精神的C. 意识的D. 理念的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人的意志D. 神的旨意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价值规律D. 资本积累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私有制B. 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市场经济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共产主义社会B. 资本主义社会C. 社会主义社会D. 封建社会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客观反映主观C. 主观创造客观D. 客观创造主观8.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倒退的原因C. 社会稳定的保证D. 社会进步的障碍9.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政治经济学B. 哲学C. 历史学D. 文学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A. 人为设计的B. 自然发展的C. 随机发生的D. 神的安排的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3. 解释什么是剩余价值,并简述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4. 描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理念。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2. 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20分)1.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剥削现象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阅读以下材料,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7c88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6.png)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正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下面是一份关于马原的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A. 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B. 一种决定论的经济学理论C. 一种政治学理论D. 一种历史学理论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A. 阶级斗争B. 唯物史观C. 社会主义建设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是A. 劳动人民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 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矛盾C.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D. 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A4. 以下哪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 国家社会主义理论C.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D. 政治社会主义理论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贡献是A. 探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B.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观C. 阐述了科学与民主的辩证关系D. 强调了科学与道德的统一答案:B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具有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历史的发展过程,认为人类社会是历史的产物,任何理论都要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来得出结论。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决定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的特点,它追求社会的彻底变革,提倡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对待社会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矛盾的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当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0368e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f.png)
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认识论答案:C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哥达纲领批判》D. 《哲学的贫困》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D. 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答案:C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具有()A. 创造性B. 异化性C. 自由性D. 平等性答案:B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计划经济C. 市场经济D. 混合经济答案:A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B. 国家宏观调控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 以上都是答案:D8.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A. 法治精神B. 法治理念C. 法治原则D. 法治实践答案:A9.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C. 推动文化创新D.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答案:A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1)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2)辩证法,即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3)历史唯物主义,即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f2a68e4028915f814dc211.png)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5、时间是( A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6bc44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9.png)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理念B. 物质C. 精神D. 意识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A. 剩余价值理论B. 价值规律C. 劳动价值论D. 资本积累理论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利润最大化B. 价值规律C. 剩余价值规律D. 资本积累规律答案:C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心主义历史观C. 机械唯物主义历史观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答案:A6.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分为: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 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答案:A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障碍D. 社会发展的次要因素答案:A8.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是:A. 工人的剩余劳动B. 资本的自我增殖C. 资本的积累D. 资本的流通答案:A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市场经济D. 混合经济答案:A1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完全消亡C. 人的全面发展D. 所有制形式的统一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一、单选题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 培根、洛克B. 斯密、嘉图C. 黑格尔、费尔巴哈D. 圣西门、傅立叶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C. 思想D. 理论4.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不包括()A. 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容的是()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1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12.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 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16.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7.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
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
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
对这个事例的寓意理解错误的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和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18. 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19.《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0.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21.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22.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D.对立统一的原理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24. 以下对发展的特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B.世界处于发展中,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中的复辟和倒退C.世界处于发展中,因而每一个具体事物都处于前进和上升的过程中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25.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26.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体现出来的。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B.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C.偶然性通过必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D.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27.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28.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29. 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31. 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C. 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3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主休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 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33.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A. 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 是不可靠的C. 没有客观依据D. 是人的感官自生的34.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 直接性和形象性B. 间接性和抽象性C. 客观性和实在性D. 具体性和历史性3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36.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作出确定检验的观点37. 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A. 绝对性B.相对性C.全面性D.客观性38.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不包括()A.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C.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D.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39.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实事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40. 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 唯意志论观点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 宿命论观点4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其原因不包括()A.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 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42.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43.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地理环境B.风俗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44.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不认为()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B.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完全同步D. 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45.上层建筑的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4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47. 生产力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48.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49. 生产关系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5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51.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D.是否具有信仰5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53.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4.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A.生产力的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社会意识的容D.政治制度的状况55.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A.社会秩序的稳定B.程度的提高C.自然环境的改善D.生产力的发展5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下列对此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B.社会形态的发展受自然规律的支配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形态的发展不受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影响5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58.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改革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5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政治标准B.经济标准C.道德标准D.社会标准60.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直接动力B.根本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61. 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A.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B.由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C.由政治主的差异引起的D.由信仰的不同引起的62.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C.政治上的或专制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6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科技优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不包括()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C: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D: 科学技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64.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