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四合院

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四合院
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四合院

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京派四合院文化

现代中国可是世界上公认的基建狂魔,在这地球上似乎就没有什么是中国人不能造的,什么只有564米高的云南尼珠河大桥、也就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然后又放出我们正在喜马拉雅打洞直接火车开到尼泊尔的消息(中尼边境铁路)......惊得歪果仁遍地捡下巴的案例那是比比皆是,当然除了现代建筑,我们传统建筑中的古建筑精髓也同样能让那些歪果仁惊掉下巴,今天就来侃一侃四合院。

要说四合院,所谓一砖一瓦,雕梁画栋,砌起了中国建筑文化的脊梁,可谓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所在,也是传统六大建筑流派之首(晋派的大院是四合院的瘦身版,而到了更加人稠地稀的南方山区又缩小成了天井格局的徽派建筑),要说历史,三千年前商周时代就已成型,不信去看陕西的岐山凤雏遗址就懂了,后来经过宋(当然南宋贡献更大,因为他们把四合院搬到了南方,你懂的。)、金、元的完善,在明清时候达到顶峰,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也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那什么是四合院呢?字面意思先理解一下:四是指代方位,即东西南北,合就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当然这只是简单形象的理解,按这个理解,一般四合院就可以分为一、二、三进院落,分别形态就是口、日、目。当然肯定还有更高端的,比如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母住的就是五进院落,皇室那是随便进,因为那看上去就是个楼梯,去了故宫,那更是无数个楼梯拼在一起的节奏。

今天以典型中产家庭的三进院落为例,带大家神游一圈:

首先明确我们中国大部分国土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大多时候都位于南边,所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我们为了能多晒太阳,房屋的布局方位大多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海南、台湾就刚好反过来,调动运用一下地理常识就懂了),既然涉及方位,那这里面自然就少不了五行文化,所以今天内容主要从五行文化以及传统尊卑价值观两个方面阐述。

要进四合院,首先得入门,四合院采用出入一个门,门一关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这也是古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对于

四合院的门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和我们川派建筑不一样,四合院的门并不在南北中轴线上,而是门开东南,这是为什么呢?这里从两个角度解释:一是地理学角度,四合院位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最缺太阳辐射的时候是冬季,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高度角比较低,而且每一天都是日出东南,西南日落,所以门开东南,寓意抢阳。而从气候条件来看,中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夏季暖湿气流为东南风,门开东南也便于风的进入;二是五行文化,东南在五行中属风,取一帆风顺,出入平安的意思。而八卦中是巽(xun)卦(《易·说卦》云:“巽,东南也”),固有坎宅巽门之说。(坎是正北,就是前面坐北朝南的意思,五行中正北属水,寓意防火。)。而正南离卦属火,则寓意万箭穿心,门自然不能修在正南了。

古人有云:“宅以门户为冠带”,四合院的门由于等级关系和money的原因,类别有很多,常见的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等等,简单列举一下就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深挖,这里仅说一下这个门蕴含的传统文化,首先是门档,就是门两侧的石墩或石鼓,然后是户对,户对是门框上突出的门簪,通俗一点就是门檐上吊着的多边形(武官)或者圆柱状(文官)的装饰柱子,由于一般是成对出现,所以称为户对,无论门档还是户对都有各种图案装饰,这和官阶直接相关,官越大越浮夸,说一个词大家就明白了,上为户对,下为门档,结合起来再延伸一下就是门当户对,所以古人直接看一眼门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身份地位如何了,现代人谈对象取的意思也是如此。

进门后抬眼就是影壁,它的目的在于阻挡外人视线,因为即使大门敞开,你也看不到宅内,还可以增加神秘感,要想进入院落,得曲径通幽才行,它还兼具辟邪的功能,因为民间有魑魅魍魉只能直行一说,所以修个影壁让你不得不拐个弯,包括院子里面小径也是弯弯曲曲,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嘛,都是这个意思,当然大门外也有一个这玩意儿,俗语中影壁还称照壁、萧蔷。祸起萧墙知道吧,语出《论语.季氏》,就是说指内乱的意思,或者身边的人带来的灾难,如《红楼梦》中那句: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后是影壁上的各种装饰造型,称为雕梁和画栋,目的呢,主要是装逼用。越浮夸月代表主人家的态度,俺们家有钱任性,你咬我。

过了影壁,就算进入院落了,这是第一进院落,左房右墙,首先是左边的房,由于位于正南,向北开门,所以采光是整个建筑体系中最差的,故称为倒座房,依据五行方位,南方属火,从居住角度来说是应该避开的,从而倒座房布局的都是厨房,以及仆人住房、宾客房等(说好的座上宾呢?另生活中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平时去厨房,就称为下得了厨房,大家应该猜到厕所的布局了吧。)土豪人家设置私塾也位于此处,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先就是找的外院的周管事,也体现内外有别。然后是右边墙,之所以是墙是因为你只能看到墙,实际是进入整个院子核心的第一道关卡,拐个弯就是乾坤所在了,这堵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轴线上的垂花门,而是朝内的抄手游廊。先说这个垂花门,由于是进入四合院的第二道门,所以又称二门,古代所谓的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中的这个二门说的就是这个门,也就是她们的活动范围就被限定在了内院(这得感谢程朱理学)。既然进入这个门就是内院,所

以这个门就是内宅和外院的分水岭,多以严格的等级尊卑体系在这里就体现出了第一步,那就是一般下人不得入内。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换轿子就是在这个门,(原文是:“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颤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明清时候规定三品一下小官只能刷黑色的大门,但难不倒有才的古人们啊,你不让我搞大门,我整二门总行吧。所以大家都把这个垂花门打造得可谓极致,刚才说影壁浮夸,在这个面前只能叫渣渣,这个叫超级豪了,古语中“七分门楼,三分宅”可不是吹的。

门两侧则是连接厢房的抄手游廊,由于到厢房都要拐个弯,看起来就像人抄手的时候(将两手交叉报在一起,看热闹经常做的动作,四川人俗称抱膀子),可以休憩,然后下雨的时候有点用。站在此往左即是西厢,往右便是东厢,往前自然就是中间的庭院了,先说这个庭院,四合院的庭院比较宽敞,植树、栽花、造山、挖坑都可以,中间必然会有个缸(超级大的四合院里面是水池),看到的都是在养金鱼乌龟什么的,实际功能是为了防火,有人可能会说这点水不是杯水车薪吗?非也,这个水肯定不是灭火的啦,主要在于保命,四合院选材主要是木料,很容易着火,起火时拿出棉被浸湿披在身上逃命用的。(刚才不是讲了吗,水主要在外院的厨房里面,太远了。其实徽派那个更经典,徽派建筑由于是极度压缩版的四合院,所以房子都挨着很近,大家所熟知的马头墙就是为了防火,而更经典的在于他们把四合院的缸也搬过去了,也不是为了灭火,而在于防火,防什么?隔壁老王啊,隔壁家着火了,赶紧把棉被浸湿,搭载和邻居家的墙上,就起到防火串燃的目的了。)

接下来看东边,这叫东厢,东厢方位属东青龙,五行中属土,八卦为震,所以又称震木,木是什么?材啊,所以是儿子住的,皇帝的嫡传儿子叫太子,所以太子住的就叫东宫。当然古人讲三妻四妾什么的所以厢房边上也有耳房,称为厢耳房,靠南的厢耳房一般还可以作为单独的厨房或饭厅,着都是五行学说的体现。

然后是西厢房,西厢方位属西白虎,五行属金,八卦为兑,所以称为兑金,一般是女儿住的,所以古代称为大户人家女儿为千金小姐(王实甫《西厢记》),当然如果主人家特能生儿子,西厢也可能拿来给次子住。

说完东西厢,接下来就是整个四合院最牛逼的建筑了,可谓四合院的核心——正房。刚才说的“坎宅巽门”,这个坎为正北,五行属水,正房建在水位,就可以避火了,当然纯属意淫。由于整体面南,就是整个建筑群中采光条件最好的,所以是一家之主的起居室。而且正房高于侧房(一是本身高度,二是台阶也高),面积也比侧房大。中间为堂屋,两侧各偶数间偏房,也称耳房(空中看像两个小耳朵),组合起来是奇数间,体现古人重奇尊阳的理念,其中堂屋是平时祭祖,接待宾客的场所,古人以东为尊,所以两侧卧室东边为正室,再往东的偏房一般设计成书房;西侧为卑,所以是妾住的地方。(所以电视剧就沿用的正妻就是正房,妾就是偏房或者二房,当然还有N房,甚至发展到现在社会相个亲首先就要问有没得房。)

再过正房,就是四合院的最后一进院落了,面南一排建筑称为后罩房,处在四合院最深处,一般布局的是杂物间和照顾主人的高等级女佣所住,当然如果主人生育能力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刚才说西厢可能都会被儿子们占据,女儿们自然就悲剧了,她们就只能移居后罩房了。

最后在东北角有一个小房子,这是厕所所在,设计在这两层含义,一是古代厕所都是旱厕,卫生比较糟糕,一个字臭,所以不可在风头。从而布局在靠北的位置,北为上,这就是所谓的上得了厕所。二是离主人居住地比较近,方便。当然方便本身的含义不在于此(方便一词诞生于明朝的南方大移民时期,所谓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中国人传统乡土观念是安土重迁的,所以除了战乱没人愿意离开故土,那怎么办?绑起来押过去就是了,在路上内急怎么办?你得看押运官兵脸色啊,所以先得说一句客气话,行个方便,俺们要憋在裤子里了,这就是方便一词的来源了)。

这就是四合院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关系,所以四合院中一家老少,从上到下,都得按照辈分来分配居室的。这种对家庭成员居住的严格规定,也是我国封建大家庭的等级观念以及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更是传统文化中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核心价值观所在。

完!

PS:最后再延伸一下这里面涉及到的五行方位文化,现代生活中“东西”简直就是个万能词汇,既可以是方位词;还可以是物品,购物买东西;关键还能骂人:“你不是个东西”“你就是个东西”;这就怪了,那为什么不用南北代替呢?

第一是方位,这个是五行方位,基本没啥说的,后面要用到简单提一下,上北:北方玄武,水位坎卦,下南:南方朱雀,火位离卦;左西:西方白虎,金位兑卦;右东:东方青龙,木位震卦。

第二是物品,有两个典故:

一是据传源于朱熹,说是他和盛温和的故事,一天盛温和提个篮子在街上遇到朱熹,朱熹问他:“吃饭了哇?”盛温和回曰:“俺们去买点东西。”朱熹是理学宗师,听了就好奇,就问:“你买东西?咋不上天买南北呢?”

盛温和说:“这你就孤陋寡闻了,东木,西金,南火,北方水,中土,知否?这篮子是竹子做的,装火会烧,装水会漏,装土没价值,只能装木和金,所以只能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二是两汉时期,刘邦建的西汉定都在长安,而到了刘秀建立的东汉时,则搬到了洛阳,所以当时商业主要集中在在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所以有“买东”和“买西”。即到东京、西京买货,久而久之,“东西”就成为货物的代名词。

第三是骂人:如果人不是东西,那就是南北或者中了。南属火,北属水,所谓水火不容,而在古人平时用语中“水火”还指大小便。所以,骂人不是东西就是说人是南北,相当于现在骂人“狗屎”。而中是土,骂你是土,懂什么意思吧?所以,古人骂人都是不带脏字的!当然现在无论说别人是不是东西都是骂人的话了。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合院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烟大文经学院文英2 孙秀201090503228 烟台264000) 摘要: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它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居形式独特文化形式典型特征现代风格 正文: 1、传统文化对四合院的影响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民居格式,是别的国家没有的,是我国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因此四合院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居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以北京四合院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除了历史悠久、构成独特等因素,更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人身在其中,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研究北京四合院如同翻阅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易经在古代思想中起着统治作用。《易经》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这种对立两分法的宇宙运行规律的阐述,深入每个人的思想中,因此衍生出天圆地 方,天人合一,在对立中求统一的思想。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建筑形式都受到了这种观念的影响。 据此形成的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北京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走向,胡同两侧均建有四合院,处在胡同北的院落,宅门开在东南角;处在胡同南侧的院落,宅门开在西北角。不论宅门开在哪个方位,宅院均以北房为正房。 北京四合院建筑较为敦实厚重,淡雅质朴。以正房、厢房、倒座房为四正向,四角耳房及大门为四偏向,形成八卦方位,以此推定吉位。通常在东南角(巽位)设大门,《易经》中巽位有入的意思。若以巽位为伏位按顺时针大游年歌诀推演,则南(离位)北(坎位)东(震位)均为吉位,北房、南房、东房皆要高大以取吉方,东北方次吉,可设厨房、杂用房。独西南方为凶方,只能建厕所。因此北京四合院方位皆为朝南(座坎朝离),巽位开门的布局。 北京的四合院虽然是严格按照风水建造的,但是今天从客观角度来看,它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如从华北地区的大地势看来“坎宅巽门”布局亦甚合理,

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 木构架庭院式住宅(四合院) “四水归堂”式住宅 “一颗印”式住宅 大土楼 窑洞式住宅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北京合院,实际就是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合院在北京的胡同中,东西方向的胡同,南面一大排,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为北面的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 一家人有钱,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南北相连。再有钱的人家摆阔气,可以建设三个或四个合院,亦为前后相连。在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合院小者,房屋13间,大者一院或二院,25间到40间,房屋都是单层。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都做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表现出一种防御性。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

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北京四合院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院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一定的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连起来,显得疏朗而不松散。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为平房,高度较低,就更显得院落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北京四合院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这是因为北方气候严寒,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北京平民住房用砖一般多为整条砖加碎砖。整条砖长九寸、宽四寸五、厚一寸二,砖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沟贯穿整个长度。砖为深灰色,比现在机制红砖大而宽,但略薄。除条型砖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头砖。这些大小不一,外形各异,缺面少角的转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会派上用场。具体的砌法是先用条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头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观。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常见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这种软

传统四合院中的文化内涵

传统四合院中的文化内涵 ——以安阳马氏庄园为个例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渗透于我国人生活的点滴之中。而四合院建筑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中原典型四合院马氏庄园为例,从四合院选址、朝向、“四合”、中轴、房屋分配、单体建筑等角度出发探寻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发国人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对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与重视,同时也为安阳的旅游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马氏庄园;四合院;传统文化内涵 四合院为我国传统民居,遍及全国各地,为我国所有建筑类型之根源,宫殿、衙署、寺观、宗祠、住宅无不如此。这种四面建房,中间庭院的建筑格局的四合院负载着浓厚的我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目前对四合院研究的大量成果当中,专著主要有四部:邓云乡的《北京四合院》[1],王其明的《北京四合院》[2],白鹤群的《老北京的居住》[3]和姜波的《四合院》[4],这些专著宏观上或从建筑角度,或着眼于其民俗和历史价值研究,都独具特色。 本文以位于河南安阳西郊的马氏庄园为个例,从四合院选址、朝向、“四合”、中轴、房屋分配、单体建筑等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传统四合院蕴含的文化内涵。马氏庄园为中原北方地区传统四合院民居的典范,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坐落于安阳西蒋村。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0多平方米。三区中北区东路为马氏家庙,中区三路为住宅区,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分给了老三马吉梅。 一、选址文化 古代我国人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得出了一个理想的居住模式,其是一个以抵挡偏北风为主要目的的东、北、西三面为群山环绕,南面临水,地形稍微敞开的“功能性”环境模式。“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公认的四灵兽。龙的威严、虎的凶猛、龟的稳重、雀的飞升,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顶礼膜拜的意象。风水理论也引入四灵兽,组成一个“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5]的生动构图。它以玄武为靠山,象征稳如泰山:左有青龙盘绕,右有白虎踞蹲,认为龙虎之地必是贵地;前方则朱雀翔舞,有飞升、充满生气之意。应该说风水是一个有着科学潜质的良好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所青睐的是山围水绕、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有着开阔幽美的视界。风水用一种具有神秘玄奥色彩的理论和模糊感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四合院古建筑设计——瓦当之美 编辑:赵强(洪雅轩国际艺术设计事务所) 瓦当之美:美在方寸之间行云流水 四合院设计之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装饰构件,起到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作用,是屋檐筒瓦最前端的遮挡,瓦面带有花纹垂挂的圆型挡片。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四合院设计之瓦当 四合院设计中瓦当是用于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主要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古代木构的屋架,既有着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古建筑设计更具美观性,其样式多为圆形和半圆形。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根据考古文献资料发现,瓦当发源于西周中晚期,起初瓦当为素面,后来素面上才逐渐出现花纹、动物等图案样式。 滴水瓦: 王莽时期流行一种源于汉代的“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始出现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成为后世“滴水瓦”的发端。到唐代,“滴水瓦”已普遍应用。早期“滴水瓦”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则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显示了我国古代瓦当在装饰性和实用性结合上所达到的水平。

四合院设计之滴水瓦 筒瓦: 瓦当创于西周,发展于春秋,繁荣于战国,鼎盛于秦汉,衰落于明清,一方小小的瓦当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发展脉络。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 四合院设计之简瓦 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战国豹纹瓦当 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四合院与中国文化

在北京的城区中,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以一户一宅形式形成连片的居住区,一宅有一个或几个院。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标准的四合院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是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北京家庭装修,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四合院大门都在巽位上,即路北的住宅,大门开在东南角,路南的住宅,大门开在西北角。房屋多是单层,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还要从外边另外做外墙包围。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表现出一种防御性,全家人在合院里十分安适,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 在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和平面布局中,暗暗体现着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这种生活与文化合一的独特风格就是老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从四合院的布局上,体现出传统的“礼”和“孝”的概念。传统上,居住房屋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的是北面正房,餐厅设计,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或书房。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机柜,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南屋是客室或者书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分前后院,后院建后罩房或后罩楼,佣人住倒房,斜流风机,单身女眷住后院。大型的宅院还设有内、外院的区分,内室无故不得外出,外人无故不得入内,礼法森严。四合院无论规模大小,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而在看似严肃的四合格局之中,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又通过庭院和中轴甬道沟通,形成一个圆融的和睦环境,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同时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由“合”而“和”,体现着传统的中国风味。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都是坐北朝南,由北方、南房、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宗法制度有两天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二是在宗族内区分大宗和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权,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同时,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礼记嚿シ小记》中有这么一句“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讲的就是这两大原则。而北京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就将这两大原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长幼有序的宗法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故宫的朝廷于前,宫寝为后,文左武右的规划布局也正合天地之道,阴阳之理。正院的正房是主人住的,也就是老爷太太住的,后面的后院的一排房子是后照房,后照房是少爷少奶奶住的。东西厢房一般是少爷小姐住的。另外还有外院的倒座房是下人住的。在东南角上一般是厨房,一个四合院一般是住一家人。为了标志不同的辈份,在家政的不同地位,四合院北屋、东屋、西屋尺寸都是不一样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正房是全院中最高,面积最大的房屋,以基台柱石增加其高度,以使重心突出,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借以体现人伦关系和辈分。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四合院可谓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里试举一例,位于北京东城区的郭沫若故居就属于典型的四合院。正房,也就是通常说的北房为郭沫若居住,他平时就

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四合院

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京派四合院文化 现代中国可是世界上公认的基建狂魔,在这地球上似乎就没有什么是中国人不能造的,什么只有564米高的云南尼珠河大桥、也就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然后又放出我们正在喜马拉雅打洞直接火车开到尼泊尔的消息(中尼边境铁路)......惊得歪果仁遍地捡下巴的案例那是比比皆是,当然除了现代建筑,我们传统建筑中的古建筑精髓也同样能让那些歪果仁惊掉下巴,今天就来侃一侃四合院。 要说四合院,所谓一砖一瓦,雕梁画栋,砌起了中国建筑文化的脊梁,可谓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所在,也是传统六大建筑流派之首(晋派的大院是四合院的瘦身版,而到了更加人稠地稀的南方山区又缩小成了天井格局的徽派建筑),要说历史,三千年前商周时代就已成型,不信去看陕西的岐山凤雏遗址就懂了,后来经过宋(当然南宋贡献更大,因为他们把四合院搬到了南方,你懂的。)、金、元的完善,在明清时候达到顶峰,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也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那什么是四合院呢?字面意思先理解一下:四是指代方位,即东西南北,合就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当然这只是简单形象的理解,按这个理解,一般四合院就可以分为一、二、三进院落,分别形态就是口、日、目。当然肯定还有更高端的,比如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母住的就是五进院落,皇室那是随便进,因为那看上去就是个楼梯,去了故宫,那更是无数个楼梯拼在一起的节奏。 今天以典型中产家庭的三进院落为例,带大家神游一圈: 首先明确我们中国大部分国土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大多时候都位于南边,所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我们为了能多晒太阳,房屋的布局方位大多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海南、台湾就刚好反过来,调动运用一下地理常识就懂了),既然涉及方位,那这里面自然就少不了五行文化,所以今天内容主要从五行文化以及传统尊卑价值观两个方面阐述。 要进四合院,首先得入门,四合院采用出入一个门,门一关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这也是古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对于

史上最全古典四合院解析!(上)

史上最全古典四合院解 析!(上)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史上最全古典四合院解析!(上) 建筑是文化的名片,保存历史,寻味生活。北京四合院“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因气候、地理的差别,我国北方建筑种类繁多,但其中文化底蕴最丰厚的不得不说到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其中“四”指东、西、南、北四面,而“合”指的是四面房屋,即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结构图丨北京四合院其中,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也是老百姓最常采用的形式。结构图丨北京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xùn)位。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绰疏朗,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平面图丨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大门大门丨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可谓是“千姿百态”了。而词语“门当户对”也正是从四合院大门演变而来。从四合院的大门就能看出主人的财富

及社会地位。第壹级:王府大门四合院大门第一级为王府大门。王府大门可谓是皇亲国戚专用大门,足足占有三间至五间房,并且两侧设有影壁。王府大门丨北京四合院第贰级:广亮大门第二级为广亮大门。之所以叫广亮大门,亦或称广梁大门,是因为门躲在房间“中央”,即在房屋中柱上安装抱框和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而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此得名“广梁大门”。广亮大门丨北京四合院广亮大门丨北京四合院第叁级:金柱大门第三级为金柱大门。金柱大门顾名思义就是在房屋“金柱”上安装抱框和大门,门前的空间要比广亮大门少很多,金柱大门丨北京四合院金柱大门丨北京四合院第肆级:蛮子门第四级为蛮子门。蛮子门是在房屋前面的檐柱上安装的抱框和大门,门前没有空间。在古代,南方到北京经商的商人经常使用这种大门,他们把大门推到了最外面的檐柱上,就是为了不给小偷容身作案的机会。而“蛮子”则是北方人给南方人起的“外号”。蛮子门丨北京四合院蛮子门丨北京四合院第伍级:如意门第五级为如意门。如意门是在房屋檐柱上砌墙,在墙上的门洞内安装抱框和大门,门前也没有大门。那为什么管这样的门叫如意门呢因为一般在这种门的门框上方只有两个门簪,上写“如意”二字,故为如意门。如意门丨北京四合院如意门丨北京四合院第陆级:随墙门门如其名,随墙门就是直接在墙上开的门洞,也会

北京传统民居的主要特征

北京传统民居的主要特征

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 编辑摘要 目录 1 概述 2 名称来历 3 代表 4 规模 5 室内设计 北京四合院- 概述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 皮。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

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1]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 名称来历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使用四合院。不过,只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院,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 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难免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成语。 北京四合院- 代表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提起四合院,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 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宗法制度有两大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二是在宗族内区

四合院知识大全-精选.

中国的古建筑外观华美、雕梁画栋,各种屋宇、梁柱、砖雕、彩画层出不穷。可要说到建筑的整体结构,大到皇宫庙宇,小到民居祠堂,无不是遵照一个基本的形制,那就是“四合院”结构。 一、四合院结构简介: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住宅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一个正方或长方型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的院落里。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居住者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据《房地产志》记载: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有了等级划分。因而在建筑色彩上,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四合院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青砖灰瓦。虽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却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雕饰图案更是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四合院布局: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成为院落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根据功能的需要和主人的身份,不仅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等不同的院落结构,甚至有横向带跨院带花园的组合式布局。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武星宽梁文桂 【摘要】:由于自古受宗法礼制、风土民俗及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想要涵盖所有的民居式样并非易事,因而也就出现了多角度的民居分类方法。 【关键词】:造型构造方式地域行为习俗 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与寄托。 我国的建筑起源于一个“防”字,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1[①]之所以会有这一理念,是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同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为了防止寒风与风沙的侵袭也不得不筑起高墙将住宅尽可能地围合起来。从古代新石器时代的住宅群遗址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向心式的住宅构成。到了夏商,中国已经有了将房屋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央设置内(庭)院的平面形式,被称为“四乡之制”。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进入汉代以后,四合院住宅已经相当成熟,直至近代,中国民居仍然保留着厚厚的外墙,房屋围抱着中央院子或天井的形式。竖起坚固的墙壁,将住宅、村落、城市包围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行为。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大致的介绍。 一. 从造型的角度,分为规整型和非规整型民居。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其中典型的当属北方四合院,它是独立的长方体生活空间。进入四合院之前首先得穿过胡同,胡同是夹于四合院侧面高墙之间的宁静的小巷。叩开两侧点状设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为照壁的砖墙,上面通常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砖雕。照壁的后面是前院,前院和内院通过垂花门相连,穿过垂花门是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内院,院子四周由四栋房屋相互围合,“四合院”因此而得名。院子正面朝南的主屋称为正堂,东西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倒座的副房。在主房之后还设有后房。整座四合院以东西厢房、南部倒座和后房的外墙体为外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只在四合院外墙的东南一隅开一扇门,以供出入。该四合院具有中轴意识其中纵轴向穿越整座四合院的南北重点,除了设于东南一隅的院门,整座四合院在平面立面上是对称的。 这种四合院形制的空间封闭性,在生理意义上,处于出于中国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之故;在心理意义上,契合一个家族的向心、内敛气质。而基本上的中轴对称可以看作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这类民居形制,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常式,即以院落为空间组合的、几重进深的、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 其次,这种规整型民居多见于北方。从文化性格看,北方人相对要比南方人更注重于文化规范。北方天寒,物多收敛,人的心态比较严谨,儒家的实践理性所崇尚的是现实实践、冷静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伦理规范,所以注重人生秩序与有条不紊的居住空间的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并且北方古代地广人稀,所以北方四合院等民居的庭院一般比较宽阔,这样也可以接纳更多宝贵的阳光。 非规整型民居以南方为多见。尤其在丘陵地带,地形地理复杂多变,建筑不得不因地制宜。有的民居平面呈“一”字形,有的为曲尺形;有的有院落,呈马鞍形,有的没有院落,这种没有院落的民居,以临街就建的南方民居建筑为多见;有的孤村独特建于山坡之上,室内平面错折多变;有的由多座毗邻的民宅组成一个连续多变的空间序列,平面和立面都可能参差不齐。总之,在文化心理上,南方由于气候趋暖,人的心态活动多变,加以地基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民居的非规范性可能明显一些。 二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在此基础上,又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的典型住宅,住宅室内不铺地板,四周是坚固的土墙或砖墙,再加上小小的屋顶,是一种墙壁型的住宅,四合院就属于这种类型,同时也是内庭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住宅。在柱子上架上楼板与屋顶,周围几乎没有墙壁的简单围合的屋顶型住宅。为了防御沙尘暴及北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

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内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中生火。土炕内空,火进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热,人睡热炕上,顿觉暖融融的。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四合院一般是一户一住,但也有多户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况,多为贫困人家,称为"大杂院"。大杂院的温馨是许多老北京居民无法忘记的。

四合院的特点及内涵

房屋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建筑除了满足人们这风避雨的需要之外,也逐渐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存需要与审美意识,也有着不同的择居方式。但可称之为贯穿整个历史、遍布全国各地的建筑布局,就只有四合院了。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驰名中外。 在北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后,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没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道”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攻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结构上的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结构。另外,北京四合院内的布署也十分讲究,除具备四合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在建筑结构与装饰上,都融合了经济文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居形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的组成部分有大门、影壁、屏门、垂花门、廊、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厅房、后罩房、群房、园林、围墙及更道。最简单的一进院可仅由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大门及围墙组成,这种格局是因为宅基地较小。有些更小的院落甚至只是三合院(即仅有三面房屋),但无论大小,每一宅院总是四面合围,自成独立体系的一个宅院住一户,并非现在的大杂院。正规的北京四合院一般都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的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二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四合院除了由上述各部分组成外,其选址和院内各单体建筑的布局都要按风水理论设计。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可植树栽花,饲养鱼鸟,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住在里面,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总之,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一)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 北京四合院是我国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农业民族的居民基本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这是因为北房气候寒冷,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中国四合式居住的院落大小与维度变化成正比,北方寒冷,冬天需要日照充足,而北方日照高度角小,房屋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能获得较好的采光效果。北京四合院是名副其实的院。中心院落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园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了一定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联起来,显得疏朗而不松散,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为平房,高度较低,就更显得院落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二)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 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老北京最高级的住宅应该是磨砖对缝的青砖到顶,但这只有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做得到。北京平民住房用砖一般多为整条砖加碎砖。砖为深灰色,比现在机制红砖大而宽,但略薄。除条型砖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关键的部位则多用碎砖头或半头砖,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缺面少角的砖头瓦块在北京泥瓦匠的手中都会派上用场。具体是先用条型砖砌出四角,中间用碎砖与泥填充,略向里缩,外面刷上白灰,既省材料又美观。这种墙称软心墙,我们常见的北京民居小院的山墙、后檐墙、院墙多是这种软心墙砌法。之所以碎砖砌墙墙不塌,是因为房屋的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构架承载的,墙体并不承重,只起到分隔与保温的作用。 二、北京四合院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宗教观念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浅谈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摘要:北京四合院是以家族的伦理道德、宗法观念、等级礼制、堪舆风水、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向往和艺术美学为蓝图建筑起来的,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风水、文化、内涵、特点、宗法礼制 正文: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因为这种民居都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故叫四合院。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因此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 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 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 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后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军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的一个独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时还有东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将四面的房子联接,可避风雨。 北京的胡同一般是东西走向的,主要以走人为主,胡同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东南角,南边的四合院门一般开在院子的西边角。四合院是北京地区典型的民居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