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2《元素周期律》说课(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该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第五章《元素周期律》第三节课。
本课是化学的一大重点,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理解和掌握该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2.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简要概况和规律3.能够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3.能够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在黑板上画出元素周期表,由学生补全其中的元素名称和符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上为什么有这样的排列方式?如何解释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和讲解2.1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首先讲解元素周期律是怎样发现的,以及基本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结构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2.2 元素周期律的实验证明介绍多个实验的结果,如门捷列夫的实验、勃兰特利的实验等,阐述这些实验的意义和证据。
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概览讲解元素周期表上元素位置的规律性:主、副、次、超主族、稀有气体等;并介绍不同区域的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同时,在黑板上标示相关信息,例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族别等,化学性质方面则重点介绍元素的电子构型、化合价、氧化态、基性、酸性等。
2.4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介绍烷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单价、非金属性等规律,并给出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学生认识到,这些性质和规律都是由原子结构决定的。
3. 锻炼和练习根据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不看书的前提下,利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化学问题。
例如:某元素的电子构型为2,7,问该元素的周期和族别?加入哪个元素可以使Mg(OH)2成为减压水解还原剂?什么样的物质易被还原?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讲解其他常用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金属性越强,单质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3.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左大下大
同主族
原 子
能层
半
占主导
径 增
大
同周期:左大 同主族:下大
原子半径增大
影响因素及结果: 1.电子的能层越多, 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 越大,将使原子的半 径增大。 2.核电荷数越大,核 对电子的吸引作用也 就越大,将使原子的 半径减小。
注意:这两种作用是
同时存在,相互竞争
的关系。
同周期 核电荷数 占主导
知识拓展 常见简单微粒半径比较的方法和规律: 不同 原子 同周期 左大 r(Na)>r(Mg)>r(Al)>r(Si)>r(P)>r(S)>r(Cl)
同主族 下大 Cs>Rb>K>Na>Li>H
元 素
离子
电子层不同
层多径大
①r(K+)>r(Mg2+) ②r(Cl-)>r(Na+)
4.电负性的应用:
2)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通常
电负性相差很大(相差>1.7)
离子键
电负性相差不大(相差<1.7) 通常 共价键
电负性递变规律:
电负性 0.9
3.0
电负性差 2.1
离子化合物
特例:NaH、 CaS 为离子化合物;
思考: 电负性的差: 化学键类型:
AlCl3(BeCl3)
1.5 共价
电负性 2.1 3.0 电负性差 0.9
第一电离能(kJ·mol-1)
全充满,较稳定
半充满,较稳定
2s22p3 2s2
纵列序数 族序数
价电子排布式 最外层电子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二节,主要讲述元素周期律,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内容,“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
化学(高中)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高中化学的01号考生。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元素周期表》。
以下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开始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这本教材中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这三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归纳了元素的内在联系。
为下一步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真结构和心里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知道周期和族的概念。
②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③了解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②通过制作元素周期表,体验“做科学”的方法与过程。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3、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说学情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对感性材料做科学加工,做深入理性思考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说教法根据前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认为本节课应该主要采用讨论法,讲解法并辅助以实习作业法等进行教学。
以化学故事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学生自己动手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同时我将采用讲解法与讨论法结合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下文是关于化学《元素周期律》的说课稿范文。
欢迎参考!《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低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本节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具体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探究性。
本节教学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了解了钠镁铝铁等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巩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了解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过程与方法要求:培养学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三、本节教学难点与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意义【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了解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过程与方法要求:培养学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意义【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导入】1、回忆有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听写1——18号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件(课件出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总结一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何规律性变化?[归纳与整理]板书二、元素周期律课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1~2 1 1~23~10 2 1~811~18 3 1~8结论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1.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案(人教版必修2)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1.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XO4、H2YO4、H3ZO4的酸性依次减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最大,Z最小B.非金属性X最强,Z最弱C.气态氢化物中HX最不稳定D.原子序数:Z>Y>X答案 B解析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可知三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X>Y>Z,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为X>Y>Z,由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Y>X,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X>H2Y>ZH3。
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答案 C解析对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由题可判断:aA2+=Mg2+,bB+=Na+,cC3-=N3-,dD-=F-,故原子半径:Na>Mg>N>F,原子序数:a>b>d>c,离子半径:N3->F->Na+>Mg2+,还原性:Na>Mg>N>F。
3.下列叙述中,A金属性肯定比B金属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H2,而B不能答案 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金属性强弱的实质是原子失电子的难易程度,原子越容易失电子,其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其次得失电子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尤其与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密切相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中的一节课程,主题为《元素周期律》。
•本节课程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本节课程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和规律,以及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周期规律。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了解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预测其一些性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周期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和周期规律的理解。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元素的常见符号让学生熟悉,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元素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和基本结构•通过简单直观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方式。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和规律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规律的原因。
3. 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原理,即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性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纵向排列的元素具有递增的原子序数。
4. 探究元素周期表的运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发现元素周期律对于预测元素性质的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和了解元素的一些性质。
5.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元素周期律对于化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xin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
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另外本节内容安排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之后,如此安排,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总结提高,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后续学习。
所以,学好元素周期律十分重要。
(根据上面的分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下列)(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习元素的周期律,学会归纳的思维方法。
②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数据分析、图表制作、信息加工和处理的方法③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自主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喜悦,体会由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下面我侧重谈谈对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递变规律推导元素周期律。
难点: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推导。
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我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推理过程很重要,简单的语言叙述分析是理不清楚的,需要借助于实验和事实来分析,为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实验探究、理论探究两个方面,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分析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这样不仅训练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推出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碱金属、卤素;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理论和元素周期表等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奠定了基础。
1.2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随元素原子的 核电荷数 递增发 生周期性递变的规律。 2.元素周期系:元素按其原子 核电荷数 递增排列的序列 称为元素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特别提醒 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阅读科学史话 了解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维尔 纳的特长式周期表、玻尔元素周期表。
微判断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不一定是最外层电子。( √ )
(2)周期表中ⅢB族~ⅡB族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区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 )
(4)价层电子数与最高正价相等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5)当某元素的
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 属性,故称为半金属或类金属。
5.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按电子排布,把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 5 个区,分 别为 s 区、 p 区、 d 区、 f 区、 ds 区。 (2)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其中s区包括 ⅠA、ⅡA 族,p区包括 ⅢA~ⅦA、0 族,d区包括 ⅢB~ⅦB 族(镧 系、锕系除外)及 Ⅷ 族,ds区包括 ⅠB、ⅡB 族,f区包 括 镧系 元素和 锕系 元素。
(2)周期表中ⅢB族~ⅡB族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周期表的关系:
①原子的能层数=能级中最高能层序数=周期序数(Pd除外)。
(5)此元素原子有
个未成对电子。
(3)s区元素都是金属元素,p区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2)特点:在书末的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价层电子数相同,这是同族元素性质相似的结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说课ppt课件
本节结合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 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又引出原子核与元素性质关系:介绍核素、 同位素
第二节,利用周期表的横向结构进一步认 识元素周期律,通过周期来体现元素性质与 原子结构的关系 从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 排布入手,分析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 子数的递增关系
教学难点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地位和功能 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结构是化学中的重要 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 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同时,也作为 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 2( 必修 ) 的内容,既 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 基础。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元素周期表先于元素周期律呈现。 1.在初中学生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 2.周期表直观,在此基础上认识周 期律更容易。 3.化学史上以门捷列夫为代表的科 学家先排出元素的分类表,再总结归 纳出元素周期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一节,以初中化学为基础,从化 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周期表。 重点利用周期表的纵向结构认识原 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
以前两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 期律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 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物质 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时建议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2课时
第二节
第三节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週期律教學目標1、瞭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2、培養學學生分析問題,總結歸納的能力。
重點難點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教學過程[引言]我們已學習了元素週期表的結構,那麼這張表又有何意義呢?我們能否從其中總結出元素的某些性質規律,以方便我們應用,解決新的問題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
[板書] 第二節元素週期律[教師]元素的性質是由組成該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的,因此我們討論性質之前,必須先來熟悉一下原子的結構。
[展示]電子層模型示意圖[講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相對於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內部,原子核外,有一個偌大的空間供電子運動。
如果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運動情況比較簡單。
對於多電子原子來講,電子運動時是否會在原子內打架呢?它們有沒有一定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呢?下麵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知識。
[板書]一、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講解]科學研究證明,電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們分別在能量不同區域內運動。
我們把不同的區域簡化為不連續的殼層,也稱作電子層,分別用n=1、2、3、4、5、6、7來表示從內到外的電子層,並分別用符號K、L、M、N、O、P、Q來表示。
通常,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區域運動,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較近的區域運動。
這就相當於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離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遠,能量越高。
[講解並板書]1、電子層的劃分電子層(n) 1、2、3、4、5、6、7電子層符號 K、L、M、N、O、P、Q離核距離近遠能量高低低高[設疑]由於原子中的電子是處於原子核的引力場中,電子總是盡可能的從內層排起當一層充滿後在填充下一層。
那麼,每個電子層最多可以排布多少個電子呢?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有沒有可以遵循的規律呢?[思考]下麵請大家分析課本12頁表1-2,根據原子光譜和理論分析得出的核電荷數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看能不能總結出某些規律。
[學學生活動][講解並板書]2、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1)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是2n2個(n表示電子層)(2)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K層是最外層時,最多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3、C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和电 子层数,C是 Be 元素。
4、a的若数aAn值+与为bB(2-A两种) 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A.b+n+2 B.b+n-2 C.b-n-2 D.b-n+2
A.原子半径:C>D>A>B B.原子序数:b>a>d>c
C.离子半径:D>C>A>B D.单质还原性:A>B>C>D
9.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与
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B ) A.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Z2-
2020/3/13
13
钠
镁
铝
单质与水 (或酸)
反应
与 应 应 放冷 : 出剧水反氢烈,反气。与与与放冷沸酸出较水水反氢快反反应气应应。剧慢烈,都, 。与 氢较酸 气剧,反 。烈放应出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 物碱性强弱
NaOH
Mg(OH)2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 减弱 。
Al(OH)3
2020/3/13
2020/3/13
12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1~20号元素中,除了O、F外,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8
②金属元素无负价(除零价外,在化学反应中只显正价);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人教版
4. 钾(K)和钙(Ca)的化合价类型:钾(K)的化合价为+1,钙(Ca)的化合价为+2。这是因为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化合价逐渐升高。
5. 硫(S)和磷(P)的电负性大小关系:硫(S)的电负性大于磷(P)的电负性。原因是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而硫和磷位于同一族的不同周期,磷所在周期电负性较小。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对各组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性和意义。我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元素周期律。布置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撰写短文或报告来巩固学习效果。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周期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元素周期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元素周期律”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元素周期表的演变历史、周期表的结构示意图、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实例等。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准备涉及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元素周期表的实验模型、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进行实验器材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目录目录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7 《化学键》说课稿《化学键》说课稿......................................................................................................................... 10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2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 17 17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0 《甲烷》说课《甲烷》说课................................................................................................................................. 24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乙烯说课稿乙烯说课稿 ....................................................................... 30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4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40)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说课
1.2.2元素周期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在学生已经学习Na、Mg、Al、Fe、Cu等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点1.元素核外,电子原子,半径化合价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3.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元素核外电子,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2.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归纳的科学方法。
2.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合作中享受成功。
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4、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二、说教法让学生在课上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画图表,然后在课堂展示。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来分析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通过发挥图表作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以达到难点的突破。
为了让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提出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探究,采用理论推理假设,试验验证的方法突破。
三、说学法观看多媒体课件,自学教材,分组讨论,组间评价,主动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1)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把学生分组,先小组内讨论,选出优秀的作业,进行视频展示。
把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折线图,通过视频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1~18号元素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1.2.2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会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律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我会指出,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化学实验和发现新元素。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化学原理》一书中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章节,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
- 视频资源:观看化学教育视频,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中的应用和发现新元素的故事。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利用课后时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资源,深入学习和拓展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⑤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发展
-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个周期表
- 周期律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周期表的不断完善和扩展
⑥ 学习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 提升科学素养: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图表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通过颜色、字体和图像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它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物质的性质、指导化学实验和发现新元素。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了以下知识点:
1. 元素周期律的定义: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说课稿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本节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学习的探究性。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及碱金属、卤素知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巩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由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其他规律的基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为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镁、铝、铁、硅、氯、硫、氮等八大元素及其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知识;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
但本节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活运用,须加强演练。
三、教学方法:
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采用探索发现和迁移类比。
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四、教学程序:
本节教材可分五步进行: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
将质子数1~18的元素,仿照表1-2的形式,取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三项,依次在黑板上列出。
然后向学生提问:从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两个方面分析,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已学过的碱金属和卤素按上述规律应排入表格的什么位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在小结时指出:如果对质子数大于18的元素继续研究,同样可以发现,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象Na到Cl一样从1个递
增到7个,最后到8个电子的现象,从而揭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普遍性。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启发学生根据电学知识,推测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内正电荷越多,静电引力越大,因而依次减小。
然后对照教材科学探究,对有关数据进行验证,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Li到F、Na到Cl的主要化合价。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填写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4、研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1)借鉴已学碱金属、卤素的知识,介绍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组织学生回忆分析,从哪些实验事实可以说明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推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生讨论并指出: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到8(或2),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因而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
建议增加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镁、铝与盐酸的反应为边讲边做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按钠、镁、铝的顺序,金属性逐渐减弱的结论与上面的推论是一致的。
教学中,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指出铝虽是金属,但已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归纳教材金属性逐渐减弱的结论。
在研究硅、磷、硫、氯等元素的性质时,教师可和学生一起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以及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归纳,从而得出从硅到氯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的结论。
还应当指出,对其他元素进行研究,如从钾到溴,从铷到碘,也会出现类似的结
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5、概括元素周期律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方法:
四、分五步进行
1、研究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提问方式
2、研究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性:结合电学知识推测
3、研究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性
4、研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5、概括元素周期律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