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复习过程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843fc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b.png)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感受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思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熟悉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熟悉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离家求学,时常会想起家的暖和、家人的关心,还会想起家中的一些小事。
回味这些小事,其实就是在回味蕴含其中的深厚亲情。
今日我们学习明朝的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来体会其寓深情于琐细之事的写作特点。
学生解题:项脊轩,书斋名。
明代出色散文家,后被称为震川先生,曾被前人誉为“明文第一”。
二、检查学案,小组展现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把握根底学问。
我们先来展现预习成果。
大家看看,有没有不精确的地方呢?大家组内沟通,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有结果吗?三、体会文章“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
(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扎实,文言学问把握得很好。
这样我们就能更自如地走入文本。
我们来了解学习目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就是指文章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能精确地,敏捷地传情达意,做得新奇,生动即可。
四、感知文本,体悟深情。
大家说说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先请大家在组内进展一分钟的沟通。
学生沟通所听成果(1分钟)大家预备好了。
哪位同学说说。
生谈论,教师倾听,尽可能多让学生多讲多谈。
(你听出了细节,有心。
那你体悟到了深情了吗?还没有,那你可以再体悟,和组内同学沟通。
平凡小事见亲情。
从哪里可以看出这种情感?琐事见证夫妻深情。
平凡场景可体会心中的苦痛。
你能于日常家庭琐事中体会到的高兴和悲愁,体会到亲情和爱情,真是有心人!五、合作探究,解读文本而将深挚的感情融汇在对日常家庭琐事和平凡场景的描绘之中,是本文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请从文中找出例子,体会这种特点。
探究方式:1、做一个朗读者,读出琐事中的深情。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6ec7b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05.png)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分析《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文章结构和写作特色。
3. 深入领会《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1.2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
2. 分析《项脊轩志》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3. 解读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2. 《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 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2.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翻译。
3. 对作者情感的深入把握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内容。
2. 课堂讲解: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结构进行分析讲解。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文中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词语和句式。
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课堂活力。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同行评价: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和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教材:《项脊轩志》文本和注释。
2. 参考书目:相关的研究资料和Commentary。
3. 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5.2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如项脊轩所在地等。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5045b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3.png)
《项脊轩志》教案《项脊轩志》教案1一、教学目的1.掌握“比、乳、过、下、而、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
3.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
4.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学重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形散神聚的方法——线索串联法。
3.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发悲喜之情。
三、教学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
四、教学思路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听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诵读品味1.教师范读1、2段。
2.一名学生朗读3、4段,齐读5、6段。
要求:体味文中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三)学生分段译读课文1.把握重点字、词、句。
活用词:雨泽下注乳二世古今异义词:比去,以手阖门或凭几学书已为墙通假字:而母立于兹一词多义:室始洞然然睹促织輮使之然也2.学生分段口译课文,教师指导。
3.结构线索:(1)修茸前后的不同风貌。
(2)轩的变迁和家人轶事。
(3)补写丧妻前后轩中情形。
(4)写轩中的枇杷树。
项脊轩的变迁作线索:--------------作者的悲喜情感(讨论:喜什么?悲什么?以哪种情感基调为主?)4.文章主旨: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如何表现?请具体分析。
5.抒情技法:(四)课堂练习(投影展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比去,以手阖门大母过余曰比比皆是愿枉车骑过之纳比笼中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比得软脚病2.谈谈《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课后形成书面分析)。
附:板书设计《项脊轩志》教案2【文本解读】《项脊轩志》所写不过一间小屋,无非一些身边琐事、日常话语和寻常景物,却饱含深情。
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志物怀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动人心。
文中一些细节,如项脊轩遭火不焚,“室坏不修”,复萁不居等,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阅读时要注意领会其中的妙处。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d9fbc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e.png)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体会作者通过描绘项脊轩表达的思乡之情。
2. 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描绘手法、结构布局等。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字词句意。
2. 分析与讨论:探讨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人生哲理。
3. 作业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翻译2.1 课文朗读2.1.1 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语音和节奏。
2.1.2 教师指导发音和断句,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2.2 课文翻译2.2.1 让学生翻译课文,理解字词句意。
2.2.2 教师讲解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
第三章:分析与讨论3.1 描绘手法3.1.1 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3.1.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手法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3.2 结构布局3.2.1 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布局,如起承转合等。
3.2.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种结构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四章:作业与练习4.1 作业4.1.1 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总结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人生哲理。
4.1.2 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翻译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2 练习4.2.1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翻译练习、讨论等。
4.2.2 教师点评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5.1.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和知识点。
5.1.2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2 拓展5.2.1 引导学生探讨其他文言文作品中的思乡情感表达。
5.2.2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项脊轩志》中的具体案例,如作者对项脊轩的描写。
2. 分析案例中表达的思乡之情和人生感悟。
项脊轩志教案3篇
![项脊轩志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e45f2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9.png)
项脊轩志教案3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能力训练1、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三〉德育渗透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文言字、词、句。
2、难点是本文取材和结构的方法。
[学法引导]1、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
2、分析细节描写,感受事细而情深。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1、介绍作者及唐宋派。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二〉1、导入新课打一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请问谜底是什么?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八考进士不第,60岁才中进士。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
3、教师范读4、读准字音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5.串讲翻译这个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规范答案。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24524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b.png)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掌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 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项脊轩志》,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家庭、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
2.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艺术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
3. 领悟作者对家庭、故乡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项脊轩志》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将作者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换位思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项脊轩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项脊轩志》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2.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并记录不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3. 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
5.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对家庭、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项脊轩志》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项脊轩志》文言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对《项脊轩志》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手法的识别。
3. 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领悟程度,以及是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翻译《项脊轩志》中的重要段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写一篇短文,分析《项脊轩志》中的一个艺术手法,并说明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 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项脊轩志》中家庭情感的思考。
1. 推荐学生阅读归有光的其它作品,如《钴鉧潭记》、《丰乳肥臀》等,进行比较阅读。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6c64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e.png)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阐述其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1.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项脊轩志”,解释题目的含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章: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1 介绍归有光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
2.2 分析《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2.3 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在创作本文时的心理状态及情感表达。
第三章:课文逐句解析3.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3.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难点词汇,解释其含义。
3.3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阐述其作用。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如家庭亲情、人生哲理等。
4.2 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作者的母亲、祖母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及思想内涵。
5.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探讨《项脊轩志》中的对比手法,分析其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6.2 讲解课文中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营造的艺术效果。
6.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如何烘托人物心情和表达主题。
第七章:人物形象分析7.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作者自己、母亲、祖母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象征意义。
7.2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亲情关系,探讨家庭伦理和亲情价值观在文中的体现。
7.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人物的情感交流,增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八章:文化背景解读8.1 讲解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项脊轩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bde1e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3.png)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脊轩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3)能够概括并阐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脊轩志》。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关注人生、关注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
(2)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3)概括并阐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2)作者情感的细腻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2)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5. 创意写作:(1)结合文本,进行写作训练。
(2)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创意写作。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66e5c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2a.png)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1.1.2 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1.1.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1.2.2 《项脊轩志》的文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1.2.3 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文学鉴赏技巧。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1.2 《项脊轩志》的文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2.2.1 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2.2.2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课本:提供《项脊轩志》的原文和注释。
3.2.2 投影片:展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的例句。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举例说明。
4.3 解读《项脊轩志》解读《项脊轩志》的文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项脊轩志》的文学鉴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布置作业:请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阅读和鉴赏。
5.2 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6.1.1 介绍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滕王阁序》、《出师表》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言文风格和表达方式。
6.1.2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6.2 教学延伸6.2.1 引导学生思考《项脊轩志》中的家庭观念和人生哲理,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思考传统文化的影响。
2023最新-《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b02b0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0.png)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谁也不会想到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写过一首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在诗人眼里看来,燕子,鸥鸟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真是村居乐事。
(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事6儿女之乐,怎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但从结句来看,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看来,古人抒怀,“善假于物”也,借托于景、事、物、人等。
今天要学的课文很有生活气息,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板书:《项脊轩志》)二。
介绍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
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项脊轩志》教案及教后记
![《项脊轩志》教案及教后记](https://img.taocdn.com/s3/m/a842f09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9.png)
《项脊轩志》教案及教后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如“亭亭如盖”、“郁郁乎文哉”等;(4)能够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运用文本细读法、对比法等,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族历史的追忆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族文化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项脊轩志》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分析并欣赏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句式;3. 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3. 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标记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词语句式,解读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族历史的追忆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培养学生的家族文化意识;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练习。
五、教后记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选取文本中的典型例子,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 运用比较法,将《项脊轩志》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之处;4.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感受文学的魅力;5.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975e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f.png)
《项脊轩志》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代表作《项脊轩志》。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如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动机。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4 教学步骤向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代表作。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抒发情感。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探讨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怀念等情感。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利用例句解析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4 教学步骤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文学鉴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项脊轩志》,领会其艺术魅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如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利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4 教学步骤分析《项脊轩志》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并分享理由。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欣赏。
第四章:拓展阅读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拓展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5df2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f.png)
文言文《项脊轩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项脊轩志》。
(2)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成语。
(3)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族历史的怀念之情。
(2)理解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二、教学重点1. 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成语。
2. 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决生字词、难句翻译等问题。
(2)分析人物形象,总结文章主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成语。
(2)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解读作者情感。
5. 课堂练习:(1)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2)谈谈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
2.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3. 搜集归有光的其它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项脊轩志》。
(2)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成语。
(3)学生能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
(3)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的错误,要耐心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改正。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ce2f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9.png)
《项脊轩志》教案教案:《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 了解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项脊轩志》。
2. 理解《项脊轩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关于古代文学及明代文学家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背景和重要文学作品。
二、阅读学习(20分钟)让学生阅读《项脊轩志》全文,并提供相关文字材料,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项脊轩志》的理解和感受,并共享各自的观点。
2. 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文章通过描写“项脊轩”这个小楼,传递了怎样的寓意和哲理?- 阐述文中“穷者速丧其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诗句的含义。
- 你觉得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代生活有何启示?四、文学鉴赏(1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项脊轩志》中的优美句子和诗句,让他们感受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五、合作创作(1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或一个主题,自行创作一个类似于《项脊轩志》的短文,反映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六、展示与总结(5分钟)请学生代表进行短文展示,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学资源:- 文字材料:《项脊轩志》全文,相关解读文章等。
- 黑板或白板。
- 学生们准备的短文或创作作品。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于《项脊轩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参观古代建筑,如古厝等,了解古代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2. 进一步了解明代文人和其它重要的明代文学作品。
七、扩展阅读(15分钟)给学生推荐其他与《项脊轩志》主题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或其他明代小说。
要求学生选读其中一篇,并写一份读后感或书评,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八、引导思考(10分钟)以学生的选读作品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 《项脊轩志》和你选读的明代文学作品,在文学形式、主题和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和袁宏道的《项脊轩志》这样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当代社会中是否仍有类似于《项脊轩志》的文学作品?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d9c19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9.png)
项脊轩志学案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因此一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课前充分预习、课堂检测训练为主,通过训练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能够基本理解文章大意。
2、本文是一篇感情十分真挚自然的散文,第二、三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以朗读、讨论为主,在朗读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于嘉靖十九年(壹五4)考中举人。
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
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壹五6)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
隆庆四年(壹五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
这篇《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以及文章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三、正音正字项脊轩渗漉修葺垣墙栏顺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异爨老妪呱呱而泣先妣汝姊阖门象笏扃牖琵琶四、字词理解五、活用字词: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六、句式判断: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七、翻译句子: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d6043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6.png)
《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和表达方法。
3.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对《项脊轩志》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分析《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3.评价《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4.写作《项脊轩志》相关的作文。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析其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2.分析法: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
3.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围绕《项脊轩志》进行讨论,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小说《项脊轩志》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初步了解。
2.讲解:教师讲解《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学生进行笔记,以便回顾和复习。
3.分析:分析《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想。
4.课堂讨论: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开展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呈现: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1.阅读《项脊轩志》全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对文章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写一篇人物分析。
3.小组合作,对全文进行分析,写一篇对文章进行评价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对《项脊轩志》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分析,较好地掌握文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作业,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总之,《项脊轩志》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学价值和人文情感。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锻炼了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为提高全面素质打下了基础《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2《项脊轩志》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引言《项脊轩志》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则徐所写的一篇散文,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文学的模式,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
课文《项脊轩志》教案
![课文《项脊轩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828f3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4.png)
课文《项脊轩志》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项脊轩志》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项脊轩志》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 分析与欣赏: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项脊轩志》原文。
2.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 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
3.2 教学材料1. 课文《项脊轩志》打印稿。
2. 注释和译文。
3. 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评估其课堂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估其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2.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阅读理解课文。
2.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完整)《项脊轩志》公开课 教案
![(完整)《项脊轩志》公开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aecaf0de80d4d8d05a4ff5.png)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名作,其形象鲜明、笔法细腻、情感深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文本感受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教师只能引导,而不能越俎代庖。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蕴含在文字间的感情发展变化2。
学习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运用细节传情的方法3。
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两个好方法阅读和圈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早自习疏通字词,完成学案,初步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明代的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以其风格朴实、情感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可以说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无出其右者,自成一格,独领风骚,究竟是怎样的作品让他赢得如此美誉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传世名作《项脊轩志》.过渡语:学习文言文有两个好的方法:一是读,二是圈点批注。
据说归有光阅读《史记》的时候曾经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笔作圈点批注,反观归有光文章的地位,可见圈点批注法是学习文言文一个好方法,何谓圈点批注?就是把阅读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美点做上记号,写下感受。
老师展示圈点示例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圈点归有光的文章,来学习归有光读文章的方法,并感受他文章的魅力。
二、探究课文一读,感知内容1.请全班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能否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2。
文章围绕“一阁”写了哪些方面?围绕“三世”写了哪些事件?请圈点出相关句子。
然后抽学生并大声把它们读出来.(一)一阁(3分钟)修葺前:写小写旧写暗修葺后:写明写雅写静写趣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
作者在这里感受到的是环境美,得到的是读书乐。
项脊轩以前东边是厨房,西边连着内室,老妪常居于此。
作者15岁后改成了书房,由“阁”“室”开始称“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2、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3、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1、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
2、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预设备注一、导语设计:(略)二、解题志:名词,记;轩: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车子,因而把像轩车的屋子、走廊都叫轩,今天轩用来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书斋茶馆;项脊:因江苏太仓项脊泾得名,因为他远祖归道隆曾居住于此,把它用来作书斋名有纪念远祖的意思。
三、知人论世: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
九岁能文,但科考坎坷,三十五岁才中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六十岁终中进士。
以儒生而为县令,为政清廉,不为豪门大吏所容,仕途不利,转徙五年而终。
归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时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
四、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全文,注意字词:脊jǐ渗漉shēnlù葺qì垣yuán 楯shǔn 偃yǎn兀wù籁lài 迨dài 爨cuàn 庖páo 妪yù婢bì妣bǐ姊zǐ呱gǔ比bì阖hé顷qǐng 笏hù号háo 扃牖jiōng yǒu 几jī2、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文言字词。
(见课件)五、具体研习文本:(一)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感情。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亦多可悲”---------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表明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中心句)(二)请思考:在作者眼中,“可喜”的是什么,“可悲”的又有哪些事呢?简要概括。
第1节修缮前后的项脊轩--------多可喜第2-5段,作者写了几件可悲的事?A.诸父分家,家族衰败B.悼亡母C.忆祖母D.忆亡妻(三)具体研习:1、可喜:小阁子的变化修葺前: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破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阴暗(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修葺后: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宁静(借书满架,桂影斑驳,万籁有声,庭阶寂寂)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天”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
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观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可喜”的情感。
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感受到的是环境美(板书)。
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
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
作者所记叙的读书画面,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这种静:“万籁有声”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与“万籁俱寂”相比,这是以动写静,诗词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手法:“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房间静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房间里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滴滴地走着”作者在这里以动写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白天小鸟啄食、静,夜晚、“明月”“半墙”烘托。
“桂树”“班驳”描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
小结: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幽静的环境,快乐的读书生活,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
这种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2、早慧能文的作者,悲的又是什么?可悲:①大家庭的衰败(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②幼年(8岁)丧母的悲痛(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③去世祖母的企盼(追忆祖母,长号不自禁)作者8岁丧母,作为一个文人,读书走上仕途才能振兴大家庭。
35岁中举,60中进士,无法改变现实。
④妻子早亡。
(伉俪情深,阴阳永隔。
35岁中举,迁徙,发现旧文,悼亡情切。
)小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归有光追忆往事,惘然,凭吊个人遭遇的不幸,写出了对家道中落身世的惋惜和哀鸣,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切怀恋。
六、品细节:(一)姚鼐说:《项脊轩志》是“太仆最胜之文”。
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挚的感情。
初中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其中有一段精彩典型的细节描写,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吧:“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抓住生活中买橘子这一十分平常的小事精雕细刻,成功刻画了父亲的背影,使我们感到父亲的真实、可敬、可亲,从而写得情透纸背,泪透纸背,力透纸背。
(二)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示例1: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一个动作、一句话,刻画了一个慈母形象,这一细节准确传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和厚爱,同时我对母亲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也不言而喻。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可以传达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
(三)小组讨论:文章多处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你最喜欢哪一处细节描写,请谈谈你的理由。
1、第1处、“借书满架……姗姗可爱”。
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
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
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
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2、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
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这件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一次,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前来探望。
一见面,祖母就说:“吾儿,久不见若影。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
“比去,以手阔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
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
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
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
3、4、“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恩爱补记在35岁后,一个早早失去母爱,在功名科举上又屡遭打击的年轻读书人在结婚后获得了精神上的抚慰。
然而妻子也不幸早逝,项脊轩虽经修葺,却已物是人非,简短的文字里蕴含着多少今昔对比的沧桑感叹!4.课文第4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作者撰写(项脊轩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来归一段情事。
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
“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
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
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自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
这一层从正面写。
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
“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
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
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
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
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
“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
句句记实,字字含情。
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
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
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
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5.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分析:文章结尾,贵有余味。
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