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泥塑: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
![泥塑: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e76f81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d.png)
泥塑: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泥塑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的泥塑艺术自新石器时代诞生起,就再没有间断过,在距今4 000~10 000年的新石器时期,古人开始将泥土塑造成“像”。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山东省大汶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等地区,散落着不少用泥巴捏成的文物,如陶猪、陶羊、陶鱼和陶人面等,高度在10厘米左右,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品,是中国泥塑的先驱之作。
据考证,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距今约7 000年,可以认为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在原始社会,古人还会根据功用不同对泥器进行分类,如盛器、炊器和煮器等,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泥塑艺术在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到汉代时泥塑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这也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有一定关系。
当时兴起的墓葬形式,有砖室墓和石室墓,内有丰厚的随葬品。
汉代人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随葬品的种类更是日益多样,泥塑作品是当中的重要部分。
大家所熟知的秦始皇兵马俑,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既体现了当时泥塑工匠的高超技艺,又反映了秦朝的军事面貌。
制作兵马俑先是用泥塑成“俑大型”,即粗胎或初胎,然后在“俑大型”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复泥并加以修饰和细部刻画,接着将单独制作的头、手和躯干组装套合在一起,便完成了一座陶俑的雏形。
最后一步是将阴干的“俑大型”放进窑内焙烧,焙烧的温度约为1 000 ℃。
俑烧成出窑后,再进行绘彩,一座完整的兵马俑便完成了。
泥土,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滋养万物的根基,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更是赋予了泥土神奇的色彩。
巧手慧心的民间匠人更是把泥土演绎成了丰富多彩的泥塑艺术,它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原始魅力,历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发展,在人们的意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历经岁月洗礼,泥塑艺术依然折射出先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汉墓中出土的随葬品陶狗兵马俑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泥塑文化的重大发展,泥塑风格也有所转变,从先秦时期的注重现实主义再到之后的注重形神兼备,这点可以从“千面不一、神态多样”的兵马俑上看出来。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3096f06525c52cc58bd6befd.png)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
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写意审美魅力一、泥塑的审美性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
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
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
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
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
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
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
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
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
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
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
浅谈中国民间雕塑艺术——以天津“泥人张”为例
![浅谈中国民间雕塑艺术——以天津“泥人张”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6d9970ccc7931b765ce15b8.png)
天津的“泥人张”雕塑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
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明山,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生动,颜色真实,效果传神。
无论是从艺术表现效果还是整体造型效果来看,天津“泥人张”雕塑艺术在技艺方面非常精湛,在人物造型方面非常传神、生动。
徐悲鸿先生非常认可天津“泥人张”,他认为天津“泥人张”摆脱了中国传统雕塑常使用的夸张和意象的造型方法,以活生生的人物原型作为表现对象,塑造的人物比例准确,解剖结构符合客观规律,肖像刻画传神、动人。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一些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渐渐被遗忘,甚至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
如,目前天津“泥人张”这种民间艺术的形态已经不多见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趋向多元化,人们的艺术消费方式也从传统的艺术形式转移到多媒体方向,特别是在全球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和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下,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如何保持自身的审美价值并积极创新,从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成了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首先,传统民间艺术要不断吸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传统审美观念,在自身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规律中寻找突破的可能性,保持自身的艺术特色。
其次,在雕塑的对象上,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
民间艺术传承人应该主动创新,在艺术作品中加入更多的自我情感,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生活中人物真实的面貌。
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在不失传统之本的基础上更加适应中国时代审美的需要。
通过研究天津“泥人张”雕塑,笔者发现天津“泥人张”作品和其他许多泥塑作品具有很多共同之处。
笔者将天津“泥人张”与其他泥塑作品对比发现,其他很多泥塑作品都受到天津“泥人张”的影响。
天津“泥人张”彩塑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其作品主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人人物,种类繁多,包含各行各业,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浅谈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浅谈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a961547d71fe910ef02df80c.png)
1前言民间艺术,起源于生活,呈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特点,是人们在生活中对未来期许的一种寄托形式。
因此,几乎每一个泥塑造型都展示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生活的缩影。
民间泥塑起源于民间,对其制作方式以及制作手法,并没有观法的规定,这也是民间艺术简单、自然的魅力所在。
一切的创造都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寄托,在寄托情感的同时呈现出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识。
现如今的民间泥塑作品,以其粗犷的风格、简单的造型,散发着原始气息,吸引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
但是,当前很多民间泥塑手法逐渐消失,剖析民间泥塑魅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在泥塑世界中找到共鸣,推动民间泥塑的发展。
2民间泥塑的呈现形式民间泥塑,主要是以泥巴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形式,制作形式比较简单,没有任何制约,可以根据人们自身的喜好进行创作。
首先,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想象力,制作一些具有想象力的作品来丰富日常生活。
其次,便是建立在神话作品上的艺术创作,将抽象的神话形象具体化,以满足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
这些泥塑作品,完全依赖于制作人的想象力和灵活的双手,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也逐渐成为百姓纳福、辟邪的心灵寄托。
总之,民间泥塑的呈现形式简单,但是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能够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这也是泥塑能够走进百姓生活,并绵延不绝的原因所在。
黄荣博(南安市荣博雕塑工艺厂,南安362300)几千年前诞生,从最初的玩具为主,出现在大量宗庙祭祀活动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开始登上艺术舞台,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民间艺术形式的代表之一。
泥塑,通过简单的制作形式,冠以民间艺术家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勾勒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凸显了民间艺术家在艺术审美的倾向。
本文主要从民间泥塑的呈现形式、民间泥塑色彩丰富以及民间泥塑的经济价值,来阐述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Ceramic Art陶瓷艺术3民间泥塑色彩丰富民间泥塑,在早期主要是泥巴为主所进行的造型创作,在色彩上比较单一。
泥塑教学实践活动感想(3篇)
![泥塑教学实践活动感想(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b6fe2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f.png)
第1篇在这次泥塑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受益匪浅。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泥塑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对泥塑这门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感想。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泥塑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实践活动中,我了解到泥塑的制作过程、技法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寓意。
例如,泥塑中的龙、凤、麒麟等图案,都代表着吉祥、平安的寓意。
这些图案在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都有所体现,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在实践活动中,我亲手制作了一个小泥塑作品。
从揉泥、塑形、晾干、上色等环节,我体验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
虽然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作品。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手工制作的乐趣。
三、提高审美能力在泥塑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表现对象。
这对我提高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实践活动中,我学会了欣赏泥塑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品味。
我相信,这次实践活动对我今后的审美鉴赏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培养耐心和毅力泥塑制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
在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从揉泥到塑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到底。
这种精神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增进团队协作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制作。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作品。
这让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传承民间艺术泥塑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在实践活动中,我深感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泥塑,喜爱泥塑,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泥塑的认识和感想
![对泥塑的认识和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49dca6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c.png)
对泥塑的认识和感想泥塑,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以其细腻的质感,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在我个人的观察和体验中,泥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想。
首先,泥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人们巧妙地运用泥土、水和其他辅助材料,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如人物、动物、花草等。
这些作品既栩栩如生,又富有创意和想象力。
泥塑艺术家们用双手捏塑、揉捏、刻画,将泥土打造成感人的艺术品,让人们对泥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欣赏泥塑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叹于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把泥土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象,使之具备了特定的寓意和情感。
其次,泥塑是一种传承古代文化的载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泥塑就是人们用来表达对神明、宗教信仰和人物故事的特殊手段。
例如,岭南泥塑是中国泥塑的一大流派,其作品中广泛涉及神话故事、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等元素。
通过制作和观赏泥塑,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了解和传承祖先的智慧和情感。
此外,泥塑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工具。
在我小时候,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泥塑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乐趣。
老师教导我们如何用泥土捏出各种形象,同时向我们介绍了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含义。
在整个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增加了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泥塑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能够通过亲身参与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
最后,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艺术。
制作一件精美的泥塑作品需要艺术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需要耐心斟酌每一个细节,精确捏塑每一处轮廓。
这个过程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最终才能呈现出一个完美而细腻的作品。
泥塑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展现了他们的毅力和专注力,这也是我对他们的一种敬佩和赞赏。
总之,通过对泥塑的认识和感想,我深深地被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所吸引。
非遗泥塑讲座心得体会
![非遗泥塑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60a5a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0d.png)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智慧结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泥塑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非遗泥塑的讲座,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泥塑艺术的魅力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泥塑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传承现状。
泥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泥塑作品既有表现自然景观的,也有描绘民间生活的,还有展现神话传说的。
泥塑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首先,泥塑作品造型生动、形象逼真。
艺术家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人物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如陕西凤翔泥塑、天津泥人张等,都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其次,泥塑艺术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情。
许多泥塑作品都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反映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再次,泥塑艺术在制作工艺上独具特色。
泥塑作品采用泥土、竹签、剪刀、刻刀等工具制作而成,经过塑形、晾干、上色、烧制等工序,最终形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这种传统工艺不仅考验着艺术家的技艺,也传承着我国古代的智慧。
二、泥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讲座中,主讲人强调了泥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许多传统艺术面临着传承困境。
泥塑艺术也不例外,面临着人才匮乏、市场萎缩等问题。
为了传承和发展泥塑艺术,主讲人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泥塑艺术的普及教育。
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泥塑艺术,提高人们对泥塑艺术的认知度和欣赏水平。
2. 培养泥塑艺术人才。
鼓励年轻人学习泥塑技艺,传承泥塑艺术。
同时,加强对泥塑艺术家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 创新泥塑艺术形式。
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泥塑作品。
泥塑的心得体会社会实践
![泥塑的心得体会社会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34dae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2.png)
泥塑的心得体会社会实践泥塑的心得体会一、前言泥塑,又称陶塑、黏土塑像,是一种以黏土为主要材料,通过捏塑或塑件等方式制作的立体造型艺术品。
泥塑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之一。
在进行社会实践中,我有幸参观了一家著名的泥塑工作室,亲身体验了泥塑的制作过程,并且与泥塑师傅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泥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泥塑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二、泥塑工艺的发展与演变泥塑工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泥塑是用泥土塑造成神灵的形象,作为祭祀和宗教仪式中的虔诚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历史的长河中,泥塑工艺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演变,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社会实践中,我了解到,泥塑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料、混合、造型和烧制等几个重要步骤。
选料是为了保证泥塑材料的质量和特性,不同的泥塑作品需要不同的材料。
混合是将不同的材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混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适应塑造的需求。
造型是泥塑制作的核心环节,需要师傅们熟练掌握捏塑和塑件等技术,将黏土塑造成想要的形象。
烧制是为了使泥塑作品更加坚固和耐久,需要将塑件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烤。
三、泥塑艺术的魅力泥塑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泥塑作品能够以立体的方式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欣赏性。
不同的泥塑作品有着不同的造型和形象,丰富的色彩和线条变化使得泥塑作品更加生动和逼真。
其次,泥塑艺术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反映出历史和民族的特点。
许多泥塑作品是以历史人物、传统节日和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泥塑的形象表达出来,既具有审美效果,又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泥塑工艺的价值与意义泥塑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首先,泥塑艺术具有文化价值。
泥塑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中国民间艺术奇葩——泥塑
![浅析中国民间艺术奇葩——泥塑](https://img.taocdn.com/s3/m/17c010a70c22590103029d20.png)
39艺术论丛浅析中国民间艺术奇葩——泥塑林瑞忠瑞忠雕塑工作室摘要: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从起源到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传承。
泥塑的制作以泥土为原料,从最开始的儿童玩具到后来的器皿、陶佛像等,它一直没有间断过。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泥塑艺术已经有了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中,泥塑艺术不仅被国内大众所接受,而且它已成为中外关系发展与交流的使者,深受许多外国友人的青睐。
关键词:泥塑;艺术;制作;价值泥塑从起源开始至今已经有4千至1万年的历史了。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步发展中,泥塑艺术一直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脚步,演变发展至今。
从一些早期的民间泥塑中,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广大劳动人。
民淳朴善良、乐天知命的天性。
人们通过泥塑艺术的这种表现形式来赞美生活,歌颂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材料而制作的,泥塑艺术品可以弥补人们在当今社会的精神诉求。
在我国泥塑一般以宗教造像的形式广为流传,亦有精致的小品供人把玩欣赏。
宗教泥塑作为我国泥塑文化中的中流砥柱,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几千年间,历久不衰,不断散发出它古朴、单纯,美轮美奂的魅力,是蕴含着我国宗教文化内涵和泥塑技艺精华的瑰宝。
直到今天,传统宗教泥塑悠久的历史仍然有着深远影响。
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宗教泥塑佛像历史悠久,数量众多,遍布在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寺院庙堂之中,它不仅艺术价值高、堪称稀世珍品,还能陶冶人们的心灵。
传统佛像泥塑的主要材料是塑泥、麻绳、木材、断麻、棉花、稻草、海沙、稻草、糠、麦秸、马钉等。
泥塑的主要工具是一种铅笔状的木棍子,也可称为“抹子”。
这种工具两头各有一个铲面,铲面光滑。
泥塑佛像前先按一定比例、尺寸、动态、做一个木骨架,之后捆上麦秸和稻草以增大骨架体积,周围缠绕上麻绳结,之后在架子上涂抹泥浆,再用烂泥和谷壳拌好的粗泥在稻草捆好的骨架上用力紧压、将粗泥固定牢;接下来等粗泥干到五六分的样子再覆盖塑泥(塑泥用泥土、棉絮、沙子混合而成),塑造出所要的佛像的躯体和衣质每个细节,佛像就塑成了。
形容泥塑技艺
![形容泥塑技艺](https://img.taocdn.com/s3/m/0249df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4.png)
形容泥塑技艺
泥塑技艺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利用泥巴这种自然材料,通过手工捏制、雕刻和塑造,创造出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立体作品。
以下是对泥塑技艺的一些形容:
1. 手工艺术:泥塑技艺完全依赖艺人的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2. 线条流畅:在泥塑中,线条的流畅与否直接影响作品的美观程度。
技艺精湛的艺人能够通过线条的起伏转折,表现出人物的形态和情感。
3. 表情生动:泥塑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表情和生动的姿态,这得益于艺人对人物性格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塑造技巧。
4. 形象传神:泥塑作品能够捕捉到人物的内在精神特质,使形象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5. 色彩丰富:泥塑作品在完成塑造后,还会进行上色处理。
色彩的运用既能够突出作品的主题,也能增添作品的观赏性。
6.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现代泥塑技艺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泥塑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7. 文化传承:泥塑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8. 环保材料:泥塑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泥土,是一种环保无害的自然材料,这也使得泥塑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9. 技法多样:泥塑技艺包括捏、塑、刻、刮等多种技法,艺人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技法来创作作品。
10. 尺寸灵活:泥塑作品的大小不受限制,小到几厘米的玩偶,大到几米的雕塑,都能够通过泥塑技艺展现出来。
泥塑技艺是一种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艺人的技术熟练,更需要有独特的艺术感悟和创造力。
每一件泥塑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是艺人情感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对泥塑的认识和感想
![对泥塑的认识和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fa0e6c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f.png)
对泥塑的认识和感想
泥塑是一种以黏土或泥土等材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塑造、刻画和雕琢等手法制作成的艺术品。
它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于泥塑,我个人有以下认识和感想:
1.技艺精湛:泥塑作品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还需要艺术家对
形象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通过巧妙的塑造、刻画和装饰等手法,使泥塑作品具有生动、逼真的形象和艺术感。
2.寓意深远:泥塑作品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例如,传统的窑洞泥塑有着庙会喜庆和祈福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生活化和民俗性:泥塑作品常常以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动物
和器物等为原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泥塑作品所展现的千姿百态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民间文化的热情和大众审美的需求。
4.文化保护和传承:泥塑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需要加强泥塑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这一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展和传播。
总的来说,泥塑作品通过独特的材料和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和人民的智慧。
它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更是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载体。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泥塑的传统,同时注重创新和创作,使它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浅析泥人张彩塑艺术的魅力
![浅析泥人张彩塑艺术的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c1f010f8844769eae109ed1d.png)
浅析泥人张彩塑艺术的魅力彩塑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
天津泥人张彩塑不同于一般传统的民间泥塑,它在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改进,泥人张的艺术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能真实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大方。
漫长的彩塑发展历程中,经历几代彩塑艺术家的传承,泥人张彩塑蕴含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优秀的彩塑作品是造型和彩绘完美结合的产物。
纵观整个彩塑的发展历史,泥人张彩塑这门独特的艺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的光芒。
而造型逼真、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彩塑作品形象,极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因此,泥人张彩塑是依靠艺术形象的造型和神态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彩塑作品,是每个彩塑艺术家衡量作品成败的标准。
形和神始终是彩塑的一道生命线,同时契合时代精髓,具备时代气息、形神兼备的彩塑艺术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引发欣赏者心灵的共鸣。
一、形神兼备的发展起源对于中国彩塑艺术而言,“形神兼备”是古老的话题,也是历史弥新的话题。
“形神兼备”的思考和研究,对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彩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庄子的形神思想在哲学里已趋成熟。
1/ 6“以形写神”被历代艺术家们所推崇,顾恺之的美学思想主张传神达意,要求形神关系的高度统一。
形神兼备不仅在绘画中是主旨,也是彩塑创作的生命。
二、形神兼备在彩塑创作中的重要性1.泥人张彩塑创始人张明山正是靠“袖中塑像、形神兼备”这一绝技闻名。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彩塑创作的造型法则。
彩塑作品传神与否是艺术家们对创作的基本追求,形是外在的,是指形体结构等;神是内在的,是人物的内涵、心理、精神气质等。
形神是和谐的统一体,形是神的基础,没有形不存在神,神是形的实质,创作形式为了表达其神。
泥人张彩塑擅长用线来表现,用线刻画出泥人身体各部位的结构和衣纹,力求线条交织错落、重叠产生美感,充满画意的神韵,毛发、胡须等也乐于用线条刻画出它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民间艺术的传统泥塑
![民间艺术的传统泥塑](https://img.taocdn.com/s3/m/caf0058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0.png)
民间艺术的传统泥塑泥塑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它以泥土为主要材料,经过塑造、雕刻等手工艺制作而成。
泥塑作品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泥塑的起源和发展泥塑作为中国古老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有了使用泥土塑造人物或动物形象的技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技艺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流派。
二、泥塑的表现形式泥塑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人的注目。
它可以创造出各种立体形象,包括人物、动物、景物等。
泥塑的表现手法多样,可以雕刻、塑造、描绘等等。
每一种手法都展示了不同的技艺和风格,从而使得泥塑作品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和创新。
三、泥塑的文化内涵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追求,更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表达。
泥塑作品往往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传说、信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可以通过形象、动作、服饰等来表达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观念,从而成为文化的载体和传递者。
四、泥塑的艺术价值泥塑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它不仅展示了民间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还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深厚的底蕴。
泥塑作品的精细程度和艺术品味使其成为了具有收藏和展览价值的艺术品。
五、泥塑的保护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冲击,泥塑艺术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鼓励泥塑艺术家的创作和传承。
其次,社会各界要加大对泥塑艺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泥塑作品的关注和认知。
最后,支持相关的研究和学术机构,加强对泥塑艺术的研究和培训,培养更多的泥塑艺术人才。
六、结语民间艺术的传统泥塑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关注。
保护和传承泥塑艺术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责任,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得以延续,并为后人所享受。
中国泥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中国泥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19e60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f.png)
中国泥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中国泥塑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以下是中国泥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和价值:
1. 历史悠久:中国泥塑艺术起源于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地域特色:中国泥塑艺术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和题材。
例如,北京的泥人以细腻精致而著称,山东的泥塑则注重雕刻技法和造型饱满。
3. 多样的题材:中国泥塑艺术可以表现各种题材,如人物、动物、建筑、花鸟等。
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4. 手工制作:中国泥塑艺术以手工制作为主,艺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技巧,通过塑、捏、揉、刻等工序,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象。
这种传统制作过程体现了艺人的智慧和技术造诣。
5. 民间艺术:中国泥塑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泥塑艺术的创作和传承,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民间智慧。
中国泥塑艺术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更是对历史、宗教、社会等方面的记录和反映。
同时,中国泥塑艺术也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受到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欣赏和追捧。
浅谈泥塑人物的传统技法与工艺分析
![浅谈泥塑人物的传统技法与工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44ec0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f.png)
浅谈泥塑人物的传统技法与工艺分析泥塑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泥塑人物是泥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形象、生动的表情和细腻的工艺而著称。
本文将从传统技法和工艺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泥塑人物的特点。
传统泥塑人物的材料主要是黏土、泥土和陶土,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捏塑、镶砌、修整和彩绘等步骤。
泥塑人物的捏塑是关键的一步,塑师根据需要捏塑出基本的人物形象,然后添加细节,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
捏塑过程中,塑师的技巧和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巧妙地运用手指、骨刀等工具,使泥塑人物胖瘦、高矮、细胖等形象得以塑造。
泥塑人物的镶砌是为了增加人物形象的丰满感和立体感。
镶砌是将泥塑人物的基本形象与衣物、发饰等细节部分连接起来,塑造出整体形象。
常见的镶砌材料有竹片、木片、布料等,塑师需要将这些材料剪成合适的尺寸,粘贴在泥塑人物的身上,使其看起来更加生动逼真。
修整是泥塑人物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修整可以使泥塑人物更加光滑、美观。
塑师使用刀子和砂纸等工具,将泥塑人物表面的凹凸不平的部分修整平整,使其更加具有立体感。
彩绘是泥塑人物制作的最后一步,通过上色可以增加泥塑人物的艺术效果。
常见的彩绘颜料有油彩、水彩、丙烯等,塑师使用刷子和颜料将泥塑人物上色,使其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和形象。
泥塑人物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工艺品,通过捏塑、镶砌、修整和彩绘等工艺步骤进行制作,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和表情。
在制作过程中,塑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工具和材料,使泥塑人物栩栩如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泥塑人物的传统技法和工艺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关于我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欣赏探析
![关于我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欣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1a2670cc22bcd127ff0cea.png)
2019-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关于我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欣赏探析仝令新(菏泽学院郓城分校,山东郓城274700)摘要:泥塑艺术在我国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传统手工艺中最具特色的种类之一,主要是以泥土作为原材料,通过手工捏制成形,大多是以动物或者人物为主。
我国的泥塑艺术具有非常丰富的寓意,往往和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相互交织,在此主要探析了我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民间泥塑艺术反映出的世俗百态,希望可以对以后相关的创作、学习以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民间泥塑艺术;泥塑作品;欣赏;探析中图分类号:J3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3-0120-03一、前言我国民间的工艺美术体系庞杂,绚丽多彩,品种繁多,很多都是反映农民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等,在这其中民间泥塑分布甚广,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活泼多样、敦厚艳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审美意识也在逐渐产生变化。
目前在我国民间仍有十多种类型的泥塑在流传,由于其寓意丰富多彩,很多造型可爱,不但可以作为家中陈设也可以给孩子玩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喜爱。
二、民间泥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概述民间泥塑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其以泥土为材料制作各种不同形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
我国民间泥塑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例如,通过考古发现,河南泥猪、泥羊头时间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
①在新石器时期以后,我国泥塑艺术发展一直没有间断,到汉朝时期其已然成为我国十分重要的艺术种类,在两汉葬墓中我国考古学者发现了大量的泥塑作品,由于丧葬习俗需要大量陪葬品,因此其为我国泥塑艺术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两汉以后,由于我国道教和佛教开始兴起,社会上产生了各种神化的祭祀活动,这也为促进我国民间泥塑艺术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到了唐朝,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到达鼎盛时期,“雕塑圣手”杨惠之就是唐朝代表性人物。
对泥塑的认识
![对泥塑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5874f6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2.png)
对泥塑的认识
泥塑,又称陶土雕塑,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它是用黏土为主要原料,通过雕刻、捏塑、拼接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形象和作品的艺术。
泥塑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泥塑的创作过程包括选材、制土、揉泥、造型、雕刻、上色等多个环节。
选材时,通常选用质地细腻、黏性强、干燥收缩小的黏土;制土是将黏土反复揉搓,去除杂质,使其更加柔软易塑;揉泥是为了使黏土更加均匀,提高其可塑性;造型是通过捏、拉、压等手法将黏土塑造成所需形象;雕刻是在造型的基础上,用刀具对细节进行刻画,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上色则是为了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展现泥塑的美感。
泥塑作品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
这些作品既有具象的表现,也有抽象的寓意,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也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泥塑作品的造型生动传神,线条流畅优美,色彩鲜明和谐,充分展现了泥塑艺术的独特魅力。
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
不同地区的泥塑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如山西晋祠泥塑、陕西凤翔泥塑、河南浚县泥塑等。
这些泥塑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
史文化信息,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古代的泥塑艺术与民间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泥塑艺术与民间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f2d4f7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a.png)
中国古代的泥塑艺术与民间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泥塑艺术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泥塑艺术是指利用泥土为素材,通过捏、塑、磨、涂等方式所制作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民间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泥塑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舞蹈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泥塑艺术的发展历程泥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
在中国古代,泥塑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民间应用中的价值与重要性不亚于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
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舞蹈塑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探索泥塑艺术的可能性。
汉唐时期,泥塑艺术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在唐代,泥塑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
唐朝时期,盛产佛教塑像、人物塑像、动物塑像、壁画等各种泥塑艺术品。
此后,泥塑艺术不断演化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盛行于海内外,影响深远。
泥塑艺术的制作方法泥塑艺术的制作方法因地区而异,但主要包括捏、塑、磨、涂等几个基本步骤。
首先,选取合适的泥土,经过筛选、揉捏、翻揉等处理后,成为可塑性强、质地细腻的泥料。
接着,按照需求选择不同的制作工具,如针、剪、刷等,进行精细的塑造和雕刻。
完成后,泥塑作品需要进行磨光、挂漆、上色等处理,以达到保护和美化的效果。
泥塑艺术的艺术魅力泥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既可以反映民间生活、风俗、文化等方面的风貌,也能够展示艺术家对自然、人生、社会等问题的观察、思考和表达。
在泥塑作品中,雕刻精湛、情感真挚、造型逼真等是其最具艺术魅力的特点。
通过观赏泥塑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领略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泥塑艺术在民间文化中的应用泥塑艺术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早在古代,泥塑就被广泛用于祭祀、仪式、节日、儿童玩具等诸多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神像制作。
中国传统泥塑
![中国传统泥塑](https://img.taocdn.com/s3/m/886d3e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1.png)
中国传统泥塑中国传统泥塑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泥土为材料,通过雕塑的手法表现出各种形态的人物、动物或物体。
泥塑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具有独特的魅力,让人们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丽。
一、泥塑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泥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泥塑作品多以神像为主,用以祭祀和崇拜。
在古代,泥塑也被用于陶俑的制作。
到了唐朝,泥塑艺术逐渐成熟,成为社会各个阶层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泥塑作为一种民间工艺,风靡全国,成为了家庭和庙宇的装饰品。
二、泥塑的制作工艺泥塑的制作主要包括选泥、调泥、造型、修饰、干燥和上色等步骤。
首先是选泥,需要选用质地细腻、易于塑造的黏土作为制作材料。
接下来是调泥,将黏土加水搅拌均匀,使其具备一定的可塑性。
然后是造型,艺人根据设计的要求,使用手工或模具的方式塑造出所需的形象。
在塑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结构的稳固性和形态的逼真性。
之后是修饰,通过雕刻、抹光等手法使作品更加精致。
完成后,需要将作品晾晒,等待其自然干燥,以保证作品的质量稳定和持久。
最后是上色,艺人可以根据需要给泥塑上色,使其更加生动鲜艳。
三、泥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泥塑作品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它可以表达人物形象、动物形态,也可以展现器物、景观等。
在人物形象方面,泥塑可以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人物的神态、举止和服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动物形态方面,泥塑作品可以生动地再现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动态风采,使人们享受到与自然界亲近的乐趣。
而在器物、景观等方面,泥塑可以以精湛的工艺再现出各种古代建筑、器物、山水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泥塑通过雕塑的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四、泥塑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泥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由于现代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和审美价值的变迁,传统泥塑的市场逐渐萎缩。
然而,一些热爱泥塑艺术的人士不断努力,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他们将泥塑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融入创新的元素,并尝试在公共艺术的领域开展泥塑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民间泥塑的艺术魅力摘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河生生不息地传承到今天,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其中人类最古老的元艺术品种之一——泥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它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捏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记载了民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世界,而且还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
本文试图从泥塑的审美性、写意性去解读泥塑的魅力。
关键词:泥塑艺术写意审美魅力
一、泥塑的审美性
泥塑艺术是生活的文化,它存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较强的现实功能,但又超越现实成为审美艺术。
也就是说泥塑始终不脱离生活,只是以艺术的方式表达情感。
泥塑艺人对泥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源于他们驾驭泥土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的直接需求,精神的审美需求。
例如,为了求子而到娘娘庙请回“白泥娃娃”寓意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为了护佑外孙健康成长,外婆在其孙子周岁时送“坐虎”,寓意孩子像老虎生龙活虎。
这些泥塑品,融入了艺人的生活理念,包含了艺人的生活元素和生命思考。
泥塑艺人往往采用或借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对生命和幸福的向往,均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泥塑造性来实现。
泥塑的直观性决定了泥塑艺术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写意而非在写实。
在泥塑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造型都浓缩或沉淀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种宗
教或一种信仰最基本的意义。
泥塑艺术透露着生活情感表达与审美意识两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顺应自然,用泥土表达思想和情感,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泥塑艺术,而泥土是最具地方的文化传统,表现一方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也看出一方的泥土情况。
凤翔泥塑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色彩非常鲜艳,对比强烈。
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
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天津泥人张作品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大胆,典雅秀丽。
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
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
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
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
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蟠桃会》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贡品。
据说,人是女娲用泥土捏造出来了的,淮阳人就用祖传下来的泥土做成各种神狗的形状,给人家看家护凌,所以,“泥泥狗”常
在女娲的人祖庙会上出售。
“兔儿爷”是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在北京最为广泛,请兔儿爷是请平安,送兔儿爷数送吉祥。
旧时中秋节,北京有不少售卖兔爷儿的摊子。
各地方的泥塑特点成为地方性的有力表达,充分表明了民众审美期待和审美心理差异。
色彩的加入大大扩展了泥塑艺术的审美空间。
泥塑的主要运用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五色”具有审美价值来自五种颜色的原本意义,例如红色代表四季红火,绿色代表万年长青等。
民众之所以对颜色感兴趣,是因为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种族历史相关。
譬如,凤翔泥塑的色彩以不同方式将泥土的原色与红色、绿色、和黄色巧妙的搭配在一起,它用色不多,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
充分显示了泥塑的动感和灵巧,产生了斑斓无穷的美感。
泥塑纹饰是生活的抽象化,在直观性和现实性的思维作用下,纹饰精妙地展现了民众想象力和概括力的艺术禀赋。
例如,凤翔泥塑以牡丹纹、双鱼纹、太阳纹、金钱纹等为主要纹饰。
泥塑纹饰的精神沉淀在现代文化的底层和审美心心理结构中,更多的显出了形式美和装饰美。
因为纹饰都是挂于胸前,给人直观的视觉。
因此泥塑纹传达意义的过程就是审美发生的过程。
泥塑艺术的审美讲究饱满圆浑,强调色彩、纹饰和造型的有机结合,强调源于生活的内心表达。
只有这样,泥塑才可以建构出美妙多彩的艺术世界。
二、泥塑的写意性
民间泥塑是写意精神的源头之一,自诞生以来,泥塑就是一直
以写意的形式存在。
什么是写意?写意性,以写意的形式来抒发作者的感情,从而发展心物合一的境界,寄托心灵,抒发情感。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陶猪等动物捏制陶塑,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泥塑的制作用夸张的写意手法,造型简约洗练,形象生动自然,充满拙补之气。
在造型上不拘于小节,神韵自由奔放,展现出当时先民娴熟的造型技法和日渐成熟的写意审美观念,展现出原始集体社群自由的生活氛围。
唐、宋时期小型泥塑玩具很快发展起来,成为商品,城镇上有专门出售泥塑的货担或货摊,到了清代、民国时期,民间泥塑艺术呈现出世俗审美倾向。
全国各地有生产泥塑的地区兴起,即可观赏陈设,又可以让儿童玩耍,其中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河北白沟等,各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特色,但是整体的写意性是没有改变的。
河南淮阳的“泥泥狗”,造型怪异,风格古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无论从泥塑题、内容和作品的形式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得以反映多种类别的“凤翔泥塑”作品,是人们原始的自然观的一种反映,是一种社会的实践活动,具有早期维系和推动社会生产的功能。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它传递着百姓对自然万物的崇
拜、向往和寄托,具有很明显的民间艺术写意氛围
惠山泥人的手捏技艺与彩绘装饰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而在色彩上,惠山泥人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现方法。
首先要处理好图案纹样与底色的关系:“远看颜色,近看花”,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经得起近看,局部不影响整体,底色与纹样相互衬托。
图案纹样要做到“少里看多,多里看少”。
即妙在多而不乱,达到细细品赏、有看头的艺术效果。
再说手捏戏文中常用的图案花样,不是按照舞台戏服原样搬抄的。
在不失人物角色身份的前提下,基凋色不变,衣服上的图案纹样则是随意发挥,例如大师王锡康的《说书女》,捏的是位民国初的女性,梳着螺旋型的发髻,手抱琵琶,身穿浅绿底、粉色月季花的上衣,下为雪青裤,配上墨绿色的袖口衣襟边,桌上是一盆兰花和梅花,台桌前挂着大红花配黑边水波纹的台布,流露出南方清雅明静的情调。
写意的形式不拘于体积的塑造,惠山泥人驰名中外,最具有代表的“大阿福”,形象源于民间传说“阿福降狮”,传说寄托人们对阿福的喜爱,以及追求平安幸福的愿望。
朴素的民间劳动大众对生命的愿望直白,对于一直处在社会下层的他们,一直与自然和社会阶级者做斗争,其心理愿望很简单直白,就是源于本能的对生命延续和繁衍的渴望,抒情直白。
这种写意的造型语言符合中过传统的审美感,有着强烈的民族性,写意艺术作为大众艺术基本的审美倾向,它中心性的自然流出,追求意境的表达,在艺术上则表现为
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薄、天真、等风格,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大巧若拙的精神境界。
民间美术是为生存的艺术,民间美术是生活的故事,是每个心灵的故事,是人与土地和自然的故事,是每个人心灵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张玮玮《如何让泥塑艺术之花常开不败》【考试周刊]】2010.6
2、孙元国《中国泥塑起源与发展综述》【期刊论文】2011.2
3、徐华铛《中国传统泥塑》2005
4、.张艺《河南民间泥塑艺术——淮阳泥泥狗》【期刊论文】2009
5、常欣《写意论》【期刊论文】2011
6、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简史》1992
7、林继富《从泥土到艺术—泥塑的文化属性及其审美探析》【期刊
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