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PD五维层次分析法(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府视角的我国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运行绩效评估
政府作为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的制定者和组织者,有义务及时宣传置换制度和组织被征地农民参与置换过程,促进征地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的稳定。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的制定经过“技巧度、通畅度、满意度、参与度、灵活度”这样一个五维的系统的分析,不同的阶段都会存在一定的因素影响最终政策的执行和实施,根据不同维度的目标评判其执行效果。
1.1评估思路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会、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广泛收集评估信息和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对政府视角的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进行定性分析。TUSPD的政策演进是从决策开始到决策终结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矛盾出现阶段;
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旧问题并不断遭遇新问题中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在社会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当一些社会问题悄然兴起并开始显著地影响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时,政府就不可避免的制定政策来进行干预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2)矛盾确认阶段;
绝大部分的社会问题都能被社会的自身调节功能所化解,一般而言,那些经过确认在政府决策范围内,并不能由社会自我调节,且进入政府议程的社会问题,才能转化为政府政策问题。
3)政策制定阶段;
众所周知,每个政府部门都有一些常规的决策议程,且政府部门常为解决重大问题而建立专门的重大事项决策议程。顶层设计是政策生命周期的核心所在,主要包含政策策划、政策设计、政策绩效评价等多方面。
4)政策执行阶段;
政府政策的执行阶段就是把政策的文本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客观的现实的过程。在这一充满变数的过程中,政策的执行者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必要的执行机构、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把形而上的东西转化为现实存在。
5)政策调整阶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决策者与监督者可以发现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任何政策都不会是完美的,也不会是一劳永逸的,只能将它不断完善。不断修正主观意识以适应客观存在是任何政策执行中的必然要求。
6)政策完结阶段;
通过对执行效果的绩效评价,可以发现政策达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距。假如政策能达到既定目的,就继续执行。或者外部大环境出现新的情况,进行新一轮的循环。如果政策完全背离了既定目标,则要及时终止。
1.2TUSPD模型分析方法
TUSPD模型分析方法是从一个选定的观点出发,对征地听证制度作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的分析与评价,包括技巧度(0.15)、通畅度(0.21)、满意度(0.29)、参与度(0.23)、灵活度(0.12)五大方面的系统的分析(T echnique,U nobstructed,S atisfaction,P articipation,D exterity,)。该分析方法一方面重视不同立场的不同看法,同时另一方面提供一个逻辑构架去鉴认各个不同环节之间的配合。针对征地听证制度,按照TUSPD方法分析,比较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设计时的预期结果与日后的实际结果的差异、政策的设计是否逻辑、考虑是否充分、是否具有政策的先见和远见,针对发现的当前农村宅基地置换政策中的实际问题,对政策做出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
2、理论基础
征地听证制度绩效评价体系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在建立过程中会涉及诸多理论,主要包括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政府规制理论,这些理论为征地听证制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2.1系统论
系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便创立了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也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其核心思想——整体观念帮助管理人员从整体角度分析和解决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根据此理论,管理人员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应首先明确评价的主体、客体、目标以及评价的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征地听证制度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系统化。与此同时,系统理论的思想使管理人员们重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问题间的相关关系。绩效评价涉及政府政策的不同生命周期,各周期的评价体系必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在征地听证制度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和评价中,应格外注意理清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并且系统理论可以使得管理人员从更宽角度更广视野树立研究观念。
2.2 信息论
上世纪中期,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这一概念出现在新兴科学领域。时过境迁,随着不同领域对信息概念的研究不断深入,信息这一概念的内涵也日益丰富,不仅包括消息指令等因素同时也包括数据和形象等因素。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信息传递和交换,信息似乎已经成为任何领域中决定性的因素。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政府绩效评价系统与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是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资源等待开发和利用,而信息论为我们对信息的开发提供了有力武器。从企业、政府的微观角度来看,信息理论对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权重的确定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2.3 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企业资本所有者、各级政府领导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单纯依靠个人管理各项活动已不可能。为解决以上问题并实现良好发展,委托-代理理论应运而生。
宏观上来讲,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由一个行为主体雇佣其他行为主体提供劳务并支付报酬的契约关系,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微观上来看,委托代理关系是指由企业资本所有者、各级政府领导选派一些其他行为主体来管理企业、政府并为其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这些行为主体会被授予一定的决策权力,并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支付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委托代理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极其广泛,该理论解决了所有者单独管理企业、政府所存在的局限性,但同时也造成了较多的代理成本,增加了支出。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成本,避免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现象,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来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成为了当务之急。有鉴于此,将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一种机制来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通过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可以考核实际工作业绩,基于业绩水平这一标准实施奖惩。这样的绩效评价既可增强经营者的能动性,努力实现经营者目标和所有者目标的一致,又可使衡量业绩水平更透明,增加公平性,减少了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