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公司的治理模式的种类

合集下载

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模式

世界各国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分为: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东南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以及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控制”模式。

实际上,东南亚国家的家族控制模式与德日的股东监控模式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点均表现为大股东的直接监控,只不过在德国和日本,大股东主要表现为银行或大财团,而在东亚国家,大股东主要为控股家族。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出现是因为在国家经济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由于市场机制发育滞后、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引起的。

因此,公司治理模式实质上可以分为两种:英美的市场监控型和德日式的股东监控型。

20世纪80年代,由于德国和日本的公司后来居上,在全球市场上对英美的公司造成巨大威胁,引起了公司治理专家对英美的外部监控模式进行反思.一些专家认为,德国和日本公司竞争力的提高得益于其有效的内部监控模式,因此,在这一时期,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倍受推崇。

然而,90年代以后,随着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所发生的一系列损害股东利益的关联交易、内幕交易不断曝光,人们又认识到了德日内部控制模式的不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使人们强化了这种认识,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受到推崇.然而,近年来,英美的市场监控模式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安然公司倒闭、安达信公司解体和世界通信公司造假等事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都在逐步暴露出各自的不足: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在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

美国公司受到企业外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等和市场的监督约束,但因股权过于分散,股权结构不稳定,一般股东不可能联合起来对公司实施有效的影响,使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控力度大为减弱,形成了“弱股东,强管理层”的现象。

以德、日为代表的公司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内部监控模式。

虽然它们也有发达的股票市场,但对于公司筹资以及监控而言,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公司法(第六章 公司治理)

公司法(第六章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模式 1、单层委员会制模式
股东会→董事会→ 股东会→董事会→经理 不设监事会, 不设监事会,董事制度中规定了独立董事
2、双层委员会制模式 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 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经理)
*董事的人选是监事会确定的,监事会的权利很大、地位较高 董事的人选是监事会确定的,监事会的权利很大、
4、主持 董事会召集时: A、董事会召集时: 董事长→副董事长→ 董事长→副董事长→半数以上董事推举一名董事 监事会召集时:监事会主持? B、监事会召集时:监事会主持? 股东召集时:谁来主持? C、股东召集时:谁来主持? 法人股东 多个股东
公司治理:就是为维护股东、 公司治理:就是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 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效的运营, 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效的运营,由 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 利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 利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 *公司治理的实质价值 促进公司的良性运转, 促进公司的良性运转,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 标并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标并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3、召集通知
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份有限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应当将会议审议的事 项于会议召开20以前通知各股东, 20以前通知各股东 项于会议召开20以前通知各股东,临时会议应当于会议 召开15日前通知各股东。 15日前通知各股东 召开15日前通知各股东。 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应当于会议召开30 30日前公告会 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应当于会议召开30日前公告会 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事项。 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事项。 股东大会不得对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作出决议
第六章 公司治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公司治理概述 股东( 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经理 董事、监事、高管的资格、 董事、监事、高管的资格、义务 公司治理中的特殊问题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的三种模式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的三种模式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控的三种模式在新型的母子公司关系框架下,如何进行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和有效的控制,使母子公司的结构能够有效率地运转?上海/李方叶张晓燕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母子公司体制逐渐成为重要的组织形式。

母子公司关系的出现引发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问题。

经典管理理论中,组织结构、组织设计思想和管理控制系统,着重于研究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与控制,而母子公司的出现及其控制和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因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意义上是完全独立的法人实体,双方在法律上是各自独立、平等的,母公司只是通过资本或行政性的控制权与子公司相联系,这完全有别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体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母公司是子公司的投资者、股东,只能通过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等法人监理机构对子公司进行管理。

由于现实存在着母子公司信息不对称和不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成了一个新的难题。

在新型的母子公司关系框架下,如何进行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母子公司的结构能够有效率地运转,是母子公司体制得以成功运作的关键。

管理控制模式的分类对母子公司管理控制模式的划分,中外学者进行了积极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1.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Miehael Goold等区分了三种母公司管理风格(模式):战略规划型、战略控制型、财务控制型。

战略规划型的母公司深深介入其下属业务单位计划和决策的形成,战略控制型的母公司将计划权下放给业务单位,但仍保留对业务单位的计划进行核准和评价的权利,财务控制型的母公司在控制过程中特别强调财务目标的重要性,但也关注战略进程和战略目标的发展情况。

Ouchi认为,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的方式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官僚式控制、市场式控制、团队式控制。

集权官僚控制,是指以母公司为主的决策程序,并明确指出重要的策略性决策集中于母公司的程度;市场控制机制,源于自由竞争,利润是控制的基础,业务单元被视为利润中心,只要利润指标符合要求,上一层级基本上不对下一层级进行过多的指挥和约束;团队式控制,是指企业高层将企业当成一个充满合作精神的团队,通过对下一层级的充分授权和调动下一层级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约束和文化的力量,控制公司单元的行为。

公司法第九章

公司法第九章

课堂练习5 课堂练习5
甲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甲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 100万元 15家股东 其中A出资20万元, 出资35 家股东, 20万元 35万元 共15家股东,其中A出资20万元,B出资35万元 且是出资最多的股东。公司成立后, 且是出资最多的股东。公司成立后,由A召集和主 持了首次股东会议;经过几年运作, 持了首次股东会议;经过几年运作,董事会提议 将公司现有注册资本10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 将公司现有注册资本10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 10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 增资方案提交股东会讨论表决时, 11家股东 增资方案提交股东会讨论表决时,有11家股东 赞成增资,其出资额合计为62万元; 62万元 赞成增资,其出资额合计为62万元;有4家股东 反对,其出资额为38万元, 38万元 反对,其出资额为38万元,股东会通过了增资 的决议,并授权董事执行。 的决议,并授权董事执行。试分析甲公司上述行 为中有无不合法之处?并说明理由。 为中有无不合法之处?并说明理由。
股东会股东会监事会监事会董事会董事会公司治理结构的日本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日本模式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上下之间不平权左右之间是平权关系三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1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关2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机关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关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监督监督权执行权决定权三不同类型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特点一股东会的概念股东会又称股东大会是指由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在公司内部行使股东权的法定组织
二、股东会的职权 股东会的职权, 股东会的职权,是指依法必须经股东会决 定的事项。 定的事项。 公司法》规定, 依《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 的职权完全一样,具体包括: 的职权完全一样,具体包括: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2.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 监事, 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 2.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 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3 .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世界主要公司治理模式

世界主要公司治理模式

世界主要公司治理模式2010031209 工商二班张栋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和演变受到经济体制、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公司治理及其机制安排在不同的国家和时期有着各不相同的特点和差异。

当前世界上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和德国公司治理模式。

一、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一)美国公司所有权的特征美国现代公司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想适应的特点。

资本所有者在最初的形成阶段是以独立的人格形式存在的。

因此,在19世纪中期美国现代股份制度形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确保私人的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事美国制度发展历史的基本原则。

这是美国“股东至上”理念和法律体系的历史根源。

美国模式的公司股权结构普遍具有分散型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有:(1)股份大部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所持有。

近年来个人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开始下降,这与机构投资者的兴起密切相关的。

但是由于受到法律和公司章程的限制,机构投资者多奉行组合投资的策略,一家机构投资者在一个特定的公司常常只持有少量的股份(一般在1% 以下)。

(2)银行持股受到限制。

美国是具有反垄断传统的国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形成的垄断更是充满恐惧感。

在美国,一方面,法律一般不允许银行跨洲经营,使银行规模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法律对银行持股也有诸多限制。

英国对金融机构集中持有公司的股票虽然没有什么法律限制,但实际上却存在许多谨慎型规则,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持股的难度。

(二)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1.公司的股东构成呈现出明显的股权分化特点。

由于美国股市比较发达,各种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资料,1996年美国公司资本中,个人占49%,而机构投资者占51%。

2.外部治理机制发达。

占主要地位的机构投资者一般追求低风险的投资策略,所以,当他们发现公司业绩不佳时,更多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调整投资策略,降低风险。

公司治理模式的种类及原则

公司治理模式的种类及原则

公司治理模式的种类及原则公司治理则是建构在企业“所有权层次”上的一门科学,对于公司治理模式,有着特定的原则及不同的种类。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公司治理模式的种类及原则的相关法律知识。

公司治理模式的种类英美模式:英美模式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较为分散,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对管理层实施控制。

在这一模式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用权分散的股东不能有效地监控管理层的行为,即所谓“弱股东,强管理层”现象,由此产生代理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发展机构投资者,使分散的股权得以相对集中;二是依靠活跃、有效的公司控制权市场,通过收购兼并对管理层进行外部约束;三是依靠外部非执行董事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四是依靠健全的监管体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如公司法、破产法、投资者保障法等法律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约束和监管;五是对管理层实行期权期股等激励制度,使经营者的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德国模式:德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会制",即监事会和董事会。

德国模式是"内部控制"型模式。

两会中包括股东、银行及员工的代表,对管理层实行监控。

其中,职工代表在两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德国,最大的股东是公司,创业家族、银行等,所有权集中程度比较高。

德国的银行是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可以持有工商企业的股票。

另外,公司相互持股比较普遍。

银行对公司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股票投票权和向董事会派驻代表,有些还是监事会主席,银行代表就占股东代表的22.5%。

德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另一特色就是强调职工参与,在监事会中,根据企业规模和职工人数的多少,职工代表可以占到1/3到1/2的职位。

日本模式: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会制",但是强调"内部控制"。

董事会主要是由管理层构成。

和德国的模式类似,对公司监控主要是通过交叉持股和主办银行制度来实现的。

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

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会议通知
“通知”制 度的价值?
股份公司 有限公司 第一百零三条 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应当将会 第四十二 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事项于会议召开 二十日前通知各股东;临时股东大会应当于会 条 召开股东 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各股东;发行无记名股票 会会议,应当 的,应当于会议召开三十日前公告会议召开的 时间、地点和审议事项。 于会议召开十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 五日前通知全 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 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 二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 体股东;但是, 东大会审议。临时提案的内容应当属于股东大 公司章程另有 会职权范围,并有明确议题和具体决议事项。 规定或者全体 股东大会不得对前两款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作 出决议。 股东另有约定 无记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应当 的除外。 于会议召开五日前至股东大会闭会时将股票交 存于公司。
三、监事会
(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概念及法律地位 (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组成及其成员的选任 (三)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的任职资格 (四)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的义务和责任
公司的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
股东会 股东会 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
监事会
董事会
经理 董事会 委员会
中国模式
德国模式
美国模式
委员会
2006年11月,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吕某突然重病, 自愿辞去董事长职务,并委托副董事长陈某代行其职. 基于此情况,该公司副董事长陈某于2006年11月28日 发出通知,告知12月5日召开临时董事会改选董事长。 外地董事刘某于11月30日收到通知。他认为自己肯 定当选不了董事长,就没有参加此次董事会会议。 董事长吕某未到会。另有三名董事因故也未到会。 于是,该次董事会共有八名董事参加,并以七票赞 成、一票弃权(新增选的中山电器人员出任的董事) 通过决议, 改选李某为董事长。

企业都有什么管理制度

企业都有什么管理制度

企业都有什么管理制度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相互关系的分工和协调。

一般来说,企业组织结构分为线性组织结构、职能组织结构、矩阵组织结构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的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组织结构。

2. 岗位设置:岗位设置是指企业对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利和权限进行明确划分。

一个好的岗位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避免工作交叉和冲突。

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

3.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是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活动的连贯过程。

一个健全的工作流程可以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

企业应该不断优化和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福利等方面。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

5.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之一,它涉及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和监控。

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财务审计、财务风险管理等方面。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和安全。

6.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它涉及产品定位、市场调研、品牌建设、销售渠道、营销推广等方面。

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管理制度,顺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7. 生产运营:生产运营是企业核心业务之一,它涉及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管控、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等方面。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生产运营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总之,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基石,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具有健全管理制度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司治理面试题

公司治理面试题

1. 企业制度是如何演进的。

2. 简要说明国内公司治理问题是如何展开的?3. 公司治理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4. 论述公司治理模式包括哪些类型?各类型治理模式有何特征?5. 什么是内部治理?包括哪些内容?6. 简要说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范围。

7. 试述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8. 公司治理的主体是谁?9. 试比较德国、日本和中国监事会制度的异同。

10. 试述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监督职能方面的主要区别。

11. 简要说明独立董事制度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

12. 如何理解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13. 如何理解董事会的核心地位?14. 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人员组成?15. 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16. 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7. 我国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约束机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什么?18. 美国在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的经验是什么?19. 什么是ESO?其利弊?20.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关系?21. 证劵市场在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22. 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23. 彼得·德鲁克提出成功并购的五条原则是什么?24. 什么是毒丸防御?25. 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26.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27.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主要内容?28. 我国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重要信息至少包括哪些内容?29. 我国证劵市场发展的历史?30. 什么是股权分置?简述股权分置改革。

31. 机构投资者的种类有哪些?32.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历史背景?3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有哪些?34. 我国应如何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的作用?35.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36.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37. 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38. 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的表现?39. 母公司滥用关联交易的形式?40. 简要说明公司治理评价时需要考虑哪些公司治理因素?。

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

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会议通知
“通知”制 度的价值?
股份公司 有限公司 第一百零三条 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应当将会 第四十二 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事项于会议召开 二十日前通知各股东;临时股东大会应当于会 条 召开股东 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各股东;发行无记名股票 会会议,应当 的,应当于会议召开三十日前公告会议召开的 时间、地点和审议事项。 于会议召开十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 五日前通知全 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 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在收到提案后 二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 体股东;但是, 东大会审议。临时提案的内容应当属于股东大 公司章程另有 会职权范围,并有明确议题和具体决议事项。 规定或者全体 股东大会不得对前两款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作 出决议。 股东另有约定 无记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应当 的除外。 于会议召开五日前至股东大会闭会时将股票交 存于公司。
刘某与李某原本有矛盾,刘某未想到李某会当选, 于是刘某向法院提出起诉,认为: (1) 该次董事会不是董事长召集; (2) 由于没有提前10日通知各位董事,有的董 事没有参加这次董事会,所以请求法院确认这次 董事会会议改选无效。
请问:你作为法官,是否支持刘某的主张?为什 么? 注意: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对决议进 行分类有 何意义?
一、普通决议 1、有限公司:须经代表过半数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2、股份公司: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
二、特别决议 1、有限公司: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 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 形式的决议,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2、股份公司: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 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 式的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公司治理结构的三种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的三种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的三种模式国内学者对公司治理结构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根据企业理论的合约方法,所谓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换言之,就是借以处理(治理)企业各种合约的一种制度。

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差异的。

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看,主要有美国式、日本式和德国式三种模式。

了解这些经验,对我国的企业管理不无借鉴意义。

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美国目前最大的股东是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人寿保险、互助基金以及大学基金、慈善团体等。

其中养老基金所占份额最大。

在90年代初,机构投资者控制了美国大中型企业40%的普通股,拥有较大型企业40%的中长期债权。

20家最大的养老基金持有上市公司约10%的普通股。

不过;尽管机构所有的持股总量很大,一些持股机构也很庞大,资产甚至达几十亿美元,但在一个特定公司中常常最多持有1%的股票。

因而在公司中只有非常有限的发言权,不足以对经理人员产生任何压力。

市场控制公司在美国主要依靠资本市场上的接管和兼并控制公司。

美国的机构投资者,不长期持有一种股票,在所持股公司的业绩不好时,机构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干预公司运转,而是改变自己的股票组合,卖出该公司的股票。

持股的短期性质使股票交易十分频繁,造成公司接管与兼并事件频频发生。

研究表明,股票价格的波动太大,与企业的盈利水平关联不强。

因此,利用股票市场对公司进行控制难以有效。

而且,由于股票流动性大、周转率高,出现严重的持股短期化,经理人员面对主要股东的分红压力只能偏重于追求短期盈利,对资本投资、研究与开发不太重视。

近年来,美国实业界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改进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992年规定:(1)增大关于公司执行人员的报酬与津贴的披露程度,要求董事会报酬委员会在其年度代理声明中公开说明怎样确定以及为什么这样确定执行人员报酬水平。

各国公司的治理模式

各国公司的治理模式

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一)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1、分类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学术界将世界上各国所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类。

Berglof(1997)的总结性评述将全球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内部型—外部型”、“距离型—控制型”、“基于市场型—关系导向型”、“基于市场型—基于银行型”等。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分类结果是区分出世界范围内比较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为,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即“英美模式”和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即“德日模式”。

前者又被称为股东治理模式。

由于这种制度对于公司信息的披露有着严格要求,也常被称为“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制度”(Nestor and Thompson,1999)。

后者突出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法律法规经常是禁止“投机性”活动而不是坚持严格的信息披露,主要借助主银行或全能银行的外部化相机治理机制与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内部治理机构,被认为更接近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LLSV(1998)使用4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区分出四种传统法律体系来解释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因而将全球公司治理模式分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包括美国、英国及前英殖民地)、法国模式(包括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影响范围)、德国模式(包括中欧和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主要包括北欧国家)四种类型。

Claessens等人(1999,2000)考察了9个东亚经济实体中的近3000家公司样本,发现东亚模式出现了新的代理问题,即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犯,并且总结了东亚企业的共同特征,。

Khan(2001)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东亚企业被家族所控制;二是家族控制常常通过股权金字塔、横向持股以及一股一票规则的偏离等方式而得以加强。

他将东亚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视为与市场导向型和银行导向型平行的一种新的制度类型。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转轨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俄罗斯和中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存在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需要进行重组,同时又继承了原有较为混乱的法律体系。

各国公司的治理模式

各国公司的治理模式

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一)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1、分类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学术界将世界上各国所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类。

Berglof(1997)的总结性评述将全球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内部型—外部型”、“距离型—控制型”、“基于市场型—关系导向型”、“基于市场型—基于银行型”等。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分类结果是区分出世界范围内比较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为,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即“英美模式”和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即“德日模式”。

前者又被称为股东治理模式。

由于这种制度对于公司信息的披露有着严格要求,也常被称为“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制度”(Nestor and Thompson,1999)。

后者突出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法律法规经常是禁止“投机性”活动而不是坚持严格的信息披露,主要借助主银行或全能银行的外部化相机治理机制与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内部治理机构,被认为更接近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LLSV(1998)使用49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区分出四种传统法律体系来解释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因而将全球公司治理模式分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包括美国、英国及前英殖民地)、法国模式(包括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影响范围)、德国模式(包括中欧和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主要包括北欧国家)四种类型。

Claessens等人(1999,2000)考察了9个东亚经济实体中的近3000家公司样本,发现东亚模式出现了新的代理问题,即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犯,并且总结了东亚企业的共同特征,。

Khan(2001)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东亚企业被家族所控制;二是家族控制常常通过股权金字塔、横向持股以及一股一票规则的偏离等方式而得以加强。

他将东亚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制度视为与市场导向型和银行导向型平行的一种新的制度类型。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转轨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俄罗斯和中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存在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需要进行重组,同时又继承了原有较为混乱的法律体系。

简述公司的治理模式的种类

简述公司的治理模式的种类

简述公司的治理模式的种类一个管理人员深信集体工作:他把自己看作是他那个团体的“第一号”,有意地将他的部分责任分给他的团体成员。

另一个管理人员则喜欢发命令,对职工的要求首先是纪律。

当然一个企业常常规定了他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原则,这是要使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有统一的管理风格。

分权管理分权就是转交责任,一个上级不是什么决策都自己作,而是将确定的工作委托给他的下级,让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和独立处理工作的范围,同时也承担一部分责任。

提高下级的工作意愿和工作效率。

因为参与责任提高了积极性。

上级可以从具体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投入本身的领导工作。

漫步管理漫步管理的意思是:尤其是最高领导不埋头在办公室里而尽可能经常地让下属看见他--就像“漫步”那样在企业转悠。

企业领导从第一手直接从职工那里获知,职工有什么烦恼和企业流程在哪里卡住了。

而且,上司亲自察看工作和倾听每个职工的话对职工也是一种激励。

结果管理上级把要得到的结果放在管理工作的中心。

在目标管理中给定的目标。

像目标管理一样,更多的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

但在结果控制时不一定要评价一个下属,而可以是一个部门或他所从属的一个岗位。

目标管理上级给出一个他的下属要达到的上级目标。

例如目标为:销售额提高15%。

各个部门的下属要共同确定达到这目标应该完成的下级目标--提高产品销售。

上级则有规律地检查销售额变化的情况。

像分权管理和例外管理一样:提高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

此外,下属们共同追求要达到的目标,促进了团体精神。

例外管理领导只对例外的情况才亲自进行决策。

例如一个下属有权决定6%以下的价格折扣。

当一个顾客要求10%的折扣时,就属于例外情况了:这必须由上司决定。

同样是提高职工的工作意愿。

职工有独立处理工作的可能--减轻了上司的负担。

这个方法的实际困难在于:什么是“正常”业务,什么是例外?因此经常要检验决策范围。

参与管理下级参与有些问题,尤其是与他本人有关的问题的决策。

例如调到另一部门或外面的分支机构任职。

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模式比较

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模式比较

会和经理层中的不称职成员来说,就面临 着被解聘的危险。因此。经营者就必须尽职 尽责,通过提高公司业绩来回报股东,以股 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五)采取“股票期权制”的激励机制, 力图实现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结合。在 英美国家,由于股权过于分散,股权结构相 对不稳定,使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控 力度大为降低,而企业管理者拥有信息的 优势,容易产生与所有者目标不一致的行 为,这些行为很可能会侵害所有者的利 益。为了有效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尽可能 地使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结合 起来,激励管理者努力为股东创造更多 的财富,英美国家的股东们设计了“股票 期权制”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设计的创 意之一是将企业提供的内部激励外部化 与市场化,激励大小取决于公司股票的 市场价格与期权行权价格的差额。这样, 就把经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捆绑起来, 促使经理只有把公司经营管理好才能获取 个人的最大利益。 (六)英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框架。英 美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框架由股东大会、 董事会及首席执行官三者构成。其中股东 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 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大多由外部独立董 事组成,董事长一般由外部董事兼任,既是 决策机构,又承担监督功能,首席执行官依 附于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英美国 家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单设监事会,其监督 功能由董事会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承担, 内部审计委员会全部由外部独立董事组 威。值得一提的是,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 中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主要是借助 于证券市场而设计的激励股票期权制和恶 意收购接管约束机制。
(四)监督机制不同。在股东主权型的 英美国家公司治理,主要通过外部董事来 保证制衡和监督;而在共同治理型的德日 国家公司治理,日本是设立独立监察人,德 国是通过雇员参与监事会来监督。 为了克服自身治理机制的弊端。英美 公司开始怀疑完全依赖市场监控的有效 性,从而把目光转向公司内部要求独立 董事发挥更有效的内部监督作用,借鉴 德日模式,注重“用手投票”的监控作用。 而德13公司开始重视资本市场等市场因 素对公司治理的有效作用,开始借鉴美 英治理模式,注重“用脚投票”的作用。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英美和德日这两 种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正在朝着趋同化 的方向演变。公司治理属于制度范畴,它 直接受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法 律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存在不同的治理 模式。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完美的公司 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

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

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又译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它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

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

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用脚表决”的后果,会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

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

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有英美模式、日本欧洲大陆模式等。

英美重视个人主义的不同思想,在企业中的组织是以平等的个人契约为基础。

公司治理模式分类

公司治理模式分类

汇报人:日期:•英美治理模式•德日治理模式•中国治理模式•其他治理模式•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目录01英美治理模式特点董事会中心高度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强调股东利益股权高度分散养老基金是重要机构投资者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职能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组成01董事会下设委员会02董事会评价和董事激励0302德日治理模式特点030201机构投资者德日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这些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

家族股东德日企业中,家族股东通常也是重要的股东之一。

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职能03中国治理模式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双重委员会制度强调社会责任特点国有股为主导多元化的股东结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职能董事会规模与组成中国治理模式下的董事会规模相对较大,通常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

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具有较高的比例,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效果。

董事会职能中国治理模式下的董事会主要承担战略决策、监督和管理层的选聘与考核等职能。

同时,董事会还需确保公司的合规性和风险防控。

04其他治理模式股权结构控制权董事会继承人计划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韩国财阀治理模式大型财阀持有公司大部分股权,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一定比例。

股权结构控制权董事会职业经理人通过交叉持股、股权交换等方式形成紧密的股权关系,财阀旗下公司相互支持。

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内部人担任,独立性较差。

职业经理人在财阀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俄罗斯寡头治理模式股权结构控制权董事会继承人计划05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比较分析英美治理模式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强调公司的内部监控和利益平衡。

德日治理模式中国治理模式德日治理模式加强员工参与和监事会作用,推动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英美治理模式重视股东权益,强化董事会职责,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强市场监管。

中国治理模式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发展和社会贡献,加强内部监控和风险管理。

三种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三种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二)在董事会制度方面
1、英美公司治理模式采取单层董事会结构, 或一元制, 即股东大会下不设专门的监事会, 只设董事会。在这种权利配置中, 公司经理 层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2、在德国和日本模式中,一般都设有股东 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是,一般都由最高 管理者挑选的高层经理出任内部董事, 因而 经理人员拥有较大的经营决策权。在德国 和日本模式中,内部董事的最终来源有所不 同。 3、在东南亚模式中, 董事会沦为一个虚设 机构, 几乎没有监督和决策作用, 而家族长 老则一统天下。
1、在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中, 股权相对分散, 股票 主要集中在机构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手中, 因而股 权流动性极强, 这使得公司接管和兼并发生频繁。 传统的英美公司治理还倾向于把公司看作是私 人合同的产物, 法律制度只不过是提供这些合同、 谈判的机制, 公司的经营目标就是资产价值的最 大化。 2、在德国和日本公司治理模式下, 公司交叉持 股, 公司经营和治理方式都体现出公共责任和公 共利益意识。在德国模式中, 银行还发挥着重要 作用, 往往既是公司债权人又是股东。德国和日 本模式中股权流动性相对较弱, 因而公司接管和 兼并不如英美公司频繁。 3、在东南亚模式中, 股权高度集中, 主要掌握在 家族重要成员之手, 因而股权流动性非常弱。这 与英美德日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4、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
A、第一,公司股票的 持有者分散,股东大 会“空壳化”比较严 重。使得公司的经营 者经常在管理过程中 浪费资源并让公司服 务于他们个人自身的 利益,有时还会损害 股东的利益。
B、 第二,外部控制 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过于强调股东的利益, 从而导致公司对其他 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不 足,进而降低了公司 潜在的财富创造。
3、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公司治理机制的种类有什么

公司治理机制的种类有什么

一,公司治理机制的种类是什么在长期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公司治理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相互联系的公司治理机制体系。

根据公司治理机制的功能划分,主要有四种治理机制:一是激励机制,即如何激励董事与经理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减少道德风险的一种机制。

二是监督与制衡机制,即如何对经理及董事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的内部权力机构的一种机制。

三是外部接管机制,即当管理者经营不善,造成公司股价下跌,而被其他公司(或利益相关方)收购,导致公司控制权易手的一种治理机制。

四是代理权竞争机制,是指不同的公司股东组成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争夺股东的委托表决权以获得董事会的控制权,进而达到替换公司经营者的一种机制。

下面将对以上四种机制做具体的阐述。

(1)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维持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动力。

激励机制实质上是委托人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制度,以诱使代理人自觉地采取适当的行为,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

激励机制包括:报酬激励机制、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激励机制、声誉激励机制。

报酬激励机制是给予经营者的最基本的激励机制,它包括固定薪金、奖金、股票期权等。

剩余索取权激励机制是给予经营者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激励机制。

对剩余控制权的分享也是激励经营者的有效机制。

剩余控制权除了表现为剩余决策权外,还表现为经营者具有的职位特权,如享有豪华的办公室、高档轿车等。

声誉激励是指为经营者提供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获得社会赞誉、同行好评的机会。

目前,公司高层经营者个人的薪金都已相当丰厚,货币报酬激励的、边际效用已经降低,他们更在意声誉激励效用。

(2)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公司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经营决策行为、结果进行有效审核与控制的制度设计。

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

其中内部监督机制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监督机制;外部监督机制指媒体、中介机构等的监督机制。

公司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基于公司内部权力机关的分立与制衡原理而设计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公司的治理模式的种类当然一个企业常常规定了他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原则,这是要使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有统一的管理风格。

分权管理分权就是转交责任,一个上级不是什么决策都自己作,而是将确定的工作委托给他的下级,让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和独立处理工作的范围,同时也承担一部分责任。

提高下级的工作意愿和工作效率。

因为参与责任提高了积极性。

上级可以从具体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投入本身的领导工作。

漫步管理漫步管理的意思是:(尤其是)最高领导不埋头在办公室里而尽可能经常地让下属看见他--就像“漫步”那样在企业转悠。

企业领导从第一手(直接从职工那里)获知,职工有什么烦恼和企业流程在哪里卡住了。

而且,上司亲自察看工作和倾听每个职工的话对职工也是一种激励。

结果管理上级把要得到的结果放在管理工作的中心。

在目标管理中给定的目标。

像目标管理一样,更多的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

但在结果控制时不一定要评价一个下属,而可以是一个部门或他所从属的一个岗位。

目标管理上级给出一个他的下属要达到的(上级)目标。

例如目标为:销售额提高15%。

各个部门的下属要共同确定达到这目标应该完成的(下级)目标--提高产品销售。

上级则有规律地检查销售额变化的情况。

像分权管理和例外管理一样:提高工作意愿和参与责任。

此外,下属们共同追求要达到的目标,促进了团体精神。

例外管理参与管理下级参与有些问题,尤其是与他本人有关的问题的决策。

例如调到另一部门或外面的分支机构任职。

当对重要问题有共同发言权时,职工不会感到被“傲慢”地对待了。

比如他们可以认识到调职的意义和信任其理由。

这样做可以提高对企业目标的“认同”。

系统管理对确定的企业流程进行管理。

把企业作为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一个电流调节系统似地运行。

对那些不断重复的活动有许多规定和指令(例如机器的开和关、更换和维修)。

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工业企业。

将所有工作过程组织成通畅的流程。

许多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

领导者所要注意的只是,不要使企业内太“官僚主义”。

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种: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家族模式。

一、英美模式英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是通过公司的基本章程来限定公司不同机构的权利并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各国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虽然都基本遵循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框架,但在具体设置和权利分配上却存在着差别。

1.股东大会2.董事会3.首席执行官(CEO)从理论上讲,董事会有权将部分经营管理权力转交给代理人代为执行。

这个代理人就是公司政策执行机构的最高负责人。

这个人一般被称为首席执行官,即CEO。

在多数情况下,首席执行官是由董事长兼任的。

即使不是由董事长兼任,担任此职的人也几乎必然是公司的执行董事并且是公司董事长的继承人。

但是,由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化,经理职能也日益专业化,大多数公司又在首席执行官之下为其设一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这就是首席营业官,即COO(ChiefOperationOfficer)。

在大多数公司,这一职务一般由公司总裁(President)兼任,而总裁是仅次于首席执行官的公司第二号行政负责人。

也有的公司,由董事长同时兼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总裁。

此外常设一名首席营业官协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工作。

此外,公司还设有其他一些行政职务,如首席财务官等。

在英美公司的行政序列中,以首席执行官的地位最高,其次为公司总裁,再次为首席营业官,接下来是首席财务官。

在总裁以下,各公司还常常设有多名负责具体业务的副总裁,包括执行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

这些副总裁一般都负责公司的一个重要业务分部,或者是作为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代表担任重要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由于首席执行官是作为公司董事会的代理人而产生,授予他何种权利、多大的权利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授予,是由各公司董事会决定的。

首席执行官的设立,体现了公司经营权的进一步集中。

4.外部审计制度的导入需要注意的是,英美公司中没有监事会,而是由公司聘请专门的审计事务所负责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年度审计报告。

公司董事会内部虽然也设立审计委员会,但它只是起协助董事会或总公司监督子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状况等的作用。

由于英美等国是股票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股票交易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披露,而公司自设的审计机构难免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方面有所偏差,所以,英美等国很早便出现了由独立会计师承办的审计事务所,由有关企业聘请他们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独立审计并发布审计报告,以示公正。

英美等国公司每年的财务报告书都附有审计事务所主管审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

政府的审计机构也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对审计事务所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

这种独立审计制度既杜绝了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司财务状况信息的真实披露,有助于公司的守法经营。

二、德日模式德日治理模式被称为是银行控制主导型,其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1.商业银行是公司的主要股东目前德日两国的银行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深深涉足其关联公司的经营事务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系。

所谓主银行是指某企业接受贷款中具第一位的银行称之为该企业的主银行,而由主银行提供的贷款叫作系列贷款,包括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商业银行虽然是德日公司的最大股东,呈现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的特征,但是二者仍然存在一些区别。

在日本的企业集团中,银行作为集团的核心,通常拥有集团内企业较大的股份,并且控制了这些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

德国公司则更依赖于大股东的直接控制,由于大公司的股权十分集中,使得大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去监控经理阶层。

另外由于德国公司更多地依赖于内部资金融通,所以德国银行不像日本银行那样能够通过控制外部资金来源对企业施加有效的影响。

2.法人持股或法人相互持股法人持股,特别是法人相互持股是德日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尤其在日本公司中更为突出。

二战后,股权所有主体多元化和股东数量迅速增长是日本企业股权结构分散化的重要表现。

但在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中,股权并没有向个人集中而是向法人集中,由此形成了日本企业股权法人化现象,构成了法人持股的一大特征。

总之,公司相互持股加强了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使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3.严密的股东监控机制德日公司的股东监控机制是一种“主动性”或“积极性”的模式,即公司股东主要通过一个能信赖的中介组织或股东当中有行使股东权力的人或组织,通常是一家银行来代替他们控制与监督公司经理的行为,从而达到参与公司控制与监督的目的,如果股东们对公司经理不满意,不像英美两国公司那样只是“用脚投票”,而是直接“用手发言”。

但是德日公司的监控机制的特征有所不同。

德国公司监控机制的特征德国公司监控机制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如果公司经理和高层管理人员管理不善,银行在监事会的代表就会同其他代表一起要求改组执行董事会,更换主要经理人员。

由此可见,德国在监事会成员的选举、监事会职能的确定上都为股东行使控制与监督权提供了可能性,而银行直接持有公司股票,则使股东有效行使权力成为现实。

这样职工通过选派职工代表进入监事会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即所谓“监事会参与决定”,使得企业决策比较公开,这有利于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同时还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为职工在监事会中占有一定的席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被兼并接管的可能性。

这也是德国公司很少受到外国投资者接管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保护了经理人员做出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日本公司监控机制的特征三、家族模式由于国情和企业所处的成长与发展环境的差异,使得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在韩国和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征中,有些特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相同的,但也有些特征只是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内容上却是不相同的。

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把形式上相同的特征都归诸于韩国与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的共性,至于内容上的不同则在阐述相关特征时加以区别说明。

同时,有些特征只存在于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中,也有一些特征只存在于韩国的家族治理模式中,本文把这样的特征归诸于韩国和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在特征上的差别。

下面从共性和差别两个方面分别阐述韩国和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征。

韩国与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的共性1.企业所有权或股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2.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控制,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和有亲缘、姻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同控制。

3.企业决策家长化4.经营者激励约束双重化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中,经营者受到了来自家族利益和亲情的双重激励和约束。

对于家族第一代创业者而言,他们的经营行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或使自己的家庭更好地生活,以及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产业。

对于家族企业第二代经营者来说,发扬光大父辈留下的事业、保值增值作为企业股东的家族成员资产的责任、维持家族成员亲情的需要,是对他们的经营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主要机制。

因此,与非家族企业经营者相比,家族企业的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利己的个人主义倾向发生的可能性较低,用规范的制度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已经成为不必要。

但这种建立在家族利益和亲情基础上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家族企业经营者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并为家族企业的解体留下了隐患。

5.企业员工管理家庭化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不仅把儒家关于“和谐”和“泛爱众”的思想用于家族成员的团结上,而且还推广应用于对员工的管理上,在企业中创造和培育一种家庭式的氛围,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

例如,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在经济不景气时不辞退员工,如果员工表现不佳,公司不会马上开除,而是采取与员工谈心等形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家庭式的管理氛围在公司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印度尼西亚林绍良主持的中亚财团,对工龄在25年以上的超龄员工实行全薪退休制,使员工增加了对公司的忠诚感。

再如,韩国的家族企业都为员工提供各种福利设施如宿舍、食堂、通勤班车、职工医院、浴池、托儿所、员工进修条件等。

韩国和东南亚家族企业对员工的家庭式管理,不仅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而且还减少和削弱了员工和企业间的摩擦和矛盾,保证了企业的顺利发展。

7.政府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看了“简述公司的治理模式的种类”的人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