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史实,如重庆谈判、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Array等,理解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了解内战爆发的背景,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图表展示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和概况,学生活动探究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提高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3、突破方法:以“纲要信号”来引导学生阅读并记忆教科书的有关内容,用层进式教学法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图片2005年“胡连会”(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实现其破冰之旅时提到:“当年走得不容易,现在回来不容易”。
为何他说当初走得不容易?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从而导入解放战争。
展示课题《解放战争》(板书)第17课解放战争(板书)一、内战的爆发(板书)(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板书) 1、重庆谈判(1945.10)(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先生钧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急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计,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念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 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读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案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案情境,采用材料解读、讲授法、启发式教案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案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案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一)阶段特征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二)学习重点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
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3)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4)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①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② 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战术
(1)敌我力量的对比(如下图)
国共
3
430
内战初期 力量对比
大 城 市 及 主 要 交 通 线 现 代 化 武 器 装 备 到 小米 牙 加 齿 步枪 美 国 援 助
自力 更生
万
130 万
亿
1 亿 多
多
军队
人口
中小 城市 及 农村
控制地区
装备
外援
敌强我弱
3.全面内战的爆发
时间
地区 中原 华东 晋冀鲁豫 晋绥
重点战役 莱芜战役 新开岭战役 三下江南 四保临江 青化砭 羊马河 蟠龙镇 沙家店 孟良崮
结果
粉碎敌人 全面进攻
1946年 夏
歼敌70多 万人
粉碎敌人 重点进攻
1947年 春
陕北 山东
收复和解 放了150 多座城市
4.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 1946.6-----1947.2:歼敌70多万, (2)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蟋龙.沙家店等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 队3 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孟良崮战役歼灭中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3 万余人.
“ 和 平 民 主 团 结 ”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 专程到延安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周恩来、 王若飞陪同前往。
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重庆谈判 (1)时间:1945年8月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未达成协议的内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3)重庆谈判的意义:
①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 平的诚意; ②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个民主党党 派中扩大影响; ③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 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第17课 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学习目标
1、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国民党全面进攻和 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及渡江战 役。 2、背诵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3、探究重庆谈判的背景、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选择。
自主学习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努力 2、解放战争的三大阶段及主要事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东北野战军
)
52万
作用 解放了东北全境, 此后我军总数首次 超过国民党军
奠定了解放长 江以南的基础
解放华北全境, 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 十多万人,是战争史上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外线作战: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年秋
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淮海战役示意图
宿县
杜聿明
渡江战役。
(2015·北京文综·18) 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 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 中空白处应该是( )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二十 二十三
三十 三十二
四十
目录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筹建新中国
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 八国侵华
1937 日本侵华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农民阶级)(民族资 (无产阶级) 产阶级)
阶级
探索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主张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双十协定的內容:
1.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建 立独立、自主、富强的新中国
2.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
3.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4.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但人民军队、解放区政权的合 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定
二、解放战争的经过
战略防御阶段 (1946年6月~1947年6月) 战略反攻阶段 (1947年6月~1948年秋)
毅、粟裕指挥华东 野战军主力挺进豫 皖苏边地区。图为 到达豫皖苏的骑兵 部队。
“两翼牵制”
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解 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 宗南军北上。1948 年又收复了 延安。
谭的 进攻。
华北
其他解放区的军民反攻 林彪、罗荣桓指 挥东北解放军,解放 了东北广大地区,使 东北敌军完全孤立。
结果
为什 么党 领导 人民 走社 会主 义道 路是 历史 的选 择?
近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近 代 后 期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失败 失败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成功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和谈失败
二、渡江战役
南京
南京解放意味着什么?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 党政权垮台了
湖口
江阴 江阴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3.右图所示战役是( C ) A.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签订《双十协定》 ②平津战役
③解放南京
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5. (河南省)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A )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 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 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6.如果让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民国34年,你一定会知 道在这一年发生的一件历史大事( B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 攻序幕 B.重庆人民庆祝《双十协定》的签订 C.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D.中国军民在抗日战场上展开局部反攻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猛虎掏心三 大 战Fra bibliotek役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 历史意义 数 国民党军队 歼灭和 的主力基本 改编敌 上被消灭, 人150多 大大加速了 万人 人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胜利。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7《解放战争》ppt课件
②成果:国共双方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③不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 合法地位 问题未达成协 议。 (2)政治协商会议 ①1946年初,在重庆 召开。 ②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 毁。
2.爆发 (1)全面进攻 ①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爆发。 ②解放军采取 运动战 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③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 重点 进攻。 (2)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对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实行 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粉碎。 ,全面内战
三、问题思考 1.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方向? 提示: (1)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
正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就成了国 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 (2)该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军中原,就可以东慑南京、 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 东、陕北部队回援;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
学思之窗 (教材P79 思考题提示)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提示:(1)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广大 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2)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 后方基地。
知识纲要
预习作业 一、总结提炼 1.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 和平 战。 2. 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 要求,发动了内
[答案]
A
考向2 从民心向背考查解放战争的结果 [2012· 四川高考]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 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 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 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 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 “上层人物”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第17课《解放战争》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2.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2)改变了世界_政__治__格__局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 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_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 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2.爆发 (1) 标 志 : 1946 年 6 月 , 国 民 党 军 队 大 举 进 攻 _中__原___ 解 放 区,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 力,打歼灭战。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 对陕北和_山__东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时空坐标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自主预习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一、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①背景: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 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②时间:1945年8月底。 ③成果: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__十___协__定_》。规定和平 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治协商会议:_1_9_4_6_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 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探究问题】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
——毛泽东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2012级高一历史人教版单元四第17课解放战争
D: 中共的主张: 成立联合政府,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一、背景内战爆发.asf
美 国—— 扶蒋反共
社 会 主 要 矛 盾
中日民族矛盾
蒋介石——
坚持独裁内战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 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共产党——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
中国人民—— 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思考: 两种命运的较量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 东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七大”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1945年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加强 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国民党 “六大”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
②政协会议 地点:重庆 (46.1)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有人认为如果1945年“双十协定”真正实行, 当时中国就实现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这种说法 正确吗? 内战独裁是蒋介石国民党既定方针 提示: “双十协定”的签定是由于内战工作尚未就绪, 不正确 它是不可能得到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发的标志 430 ︰ 127 =?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 结合课本知识 山 中华民国政府 ︰延安边区政府= ? 思考: 蒋介石十杜鲁门 =? 东 ︰毛泽东十0①第一年人民解 放军是处于战略进 1946年6月 攻还是战略防御? 中 原 国民党进攻 作战方针是什么? 中原解放区 战果如何? ②全面进攻失败 后,国民党重点进 攻什么地方?结果 如何?
(1945.8——1949.10)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17课 解放战争
A
史料: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 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 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 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
巩固练习
一.知识掌握
1.解放战争第二年战略主攻方向定在中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防守薄弱 C.拥护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B.全面内战从此处打响 D.控制中原可威胁南京
解放区
思考: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 ● 部分任务分别是什么?外线指什 ★ 么?内线又指什么?
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延安 Nhomakorabea两翼牵制
孟良崮
西 安
豫陕鄂
三军配合 大
豫皖苏 别 山
武昌
南京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 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 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 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2.以下事件被称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 的转折点”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三大战役的胜利 B.解放军突进中原 D.国民政府被推翻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内战爆发: 46.6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①战略防御 (46.6-47.6) 解放军作战方针:运动战为主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结果: 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泽东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 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 国统区 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 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 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
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共22张PPT)
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
——毛泽东
问:“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出中共怎样的 战略思想?应该采取什么战术?
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即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集中
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中共的战略战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毛泽东(1945年8月) 材料三:国民党在战后,保存和扩充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又接受了 日伪大量军事装备。总兵力以达到400万人,正规军280个旅,约200万人, 其中一部分完全由美国训练与装备。
------《中国现代史》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
抗战胜利以后各种力量对中国前途的态度主张如何?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群众 渴望和平民主、反对战争 中国共产党 建立独立、自由、民主、
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 国家
国民党 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美 国 扶蒋反共的侵华政策
渴望和 平民主
坚持 独裁内战
中国人民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探究 活 动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
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
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
受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蒋介石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1、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2、北平谈判:《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八项条件
天宜虎钟
3、渡江战役若有 :将胜推踞龙翻国山 风 民七 律政府的统治
·
情勇盘雨
4、向全国进天亦 军追穷:今胜追歼起 苍 国人 民民党残余部队,解放大部国土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 第4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pdf
第17课解放战争学习目标: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
教材整理1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概况: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3)成果:签署“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3.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粉碎敌人的进攻(1)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教材整理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背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战役时间概况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首先攻占锦州,到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误区警示]“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区别“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第17课解放战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1.最后的胜利: • (1)北平谈判: 原因是什么?结 果怎样? • (2)渡江战役: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 泽 东 《 七 律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京 》
要点回顾:
抗日战 争
全民族的 抗战 日军的滔 天罪行 抗战的胜 利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目标: 知道重庆谈判、全面内战、 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 历史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
• 1.内战爆发的背 景——重庆谈判 和政协会议 • 重庆谈判的内容 包括哪些?
知识结构
战 略 防 御
1947.6
和 谈 时 1946.6 期
战 略 反 攻
战 略 决 战
1948.9
渡 江 战 役
1949.10
1949.1 1949.4
解放战争时期
谢谢
共军战略反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重
点
南京 武汉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 1.战略反攻:揭开战略 反攻的历史事件是什 么? • 1947年,刘邓大军挺 进大别山。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辽沈 淮海
时间
1948.9—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部队
东北解放军
战果
平津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中原、华东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东北、华北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2万
第17课解放战争
4、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 标志着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5、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
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根据下列图表,探究中共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
(图1)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1946年6月)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拥有人口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 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3亿多
基本上是步枪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军第二年国作统战区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
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
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
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
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
解放区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二、内战爆发
国民政府覆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观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核心)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 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本经验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我国解放战争的过程。本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既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时期。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学生,年龄大约在16-17岁,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现象。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思考。
1.对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胜利原因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对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实质理解困难,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3.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分析不够客观。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生动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历史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解放战争相关的故事,如“渡江战役中的英雄事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原创5:第17课 解放战争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 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历史回顾) (2)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 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世界影响) (3)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经验总结)
(2)目的不同:前者是国民党借和谈积极准备军事部署,为 发动内战赢得时间,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共产党;后 者是国民党在军事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主动求和,企图 通过缓兵之计达到日后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 (3)结果不同:前者最终达成《双十协定》,使国民党在政 治上陷于被动;后者是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 定》上签字。
美国: 扶蒋反共政策(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2.“假和平、真内战” 蒋介石为什么没有马上发动内战?
困 国内外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 难
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就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把发动
3 2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北平谈判 (1)背景: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 “求和”声明;中国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提出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 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 1.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在蒋介石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时;后者是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本课考纲要求: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活动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②国民党提出重庆谈判:
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尤其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最主要原因)
③共产党应邀,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
原因:①为争取和平;(最主要原因)②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结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⑴《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⑵未达成协议的问题: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注意: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协议的原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
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国民党很快撕毁了协议,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活动二:人民解放战争
1、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6年6月——1947年6月)(战略防御)
军事上:⑴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
———人民解放军运用运动战,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全面进攻
⑵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
经济上————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A、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意义:①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解放战争的第第二年(1947年6月——1948秋)————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⑴简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⑵意义:①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②(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
治的中心地区南京和武汉。
【能力提升】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2、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战略反攻
3、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4、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战略反攻)
5、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意图是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6、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张传单上写着:“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16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100多万被消灭!”这张传单产生于战略反攻开始后
7、“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外线”中首先被突破并建立了根据地的地区是中原地区
8、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3、解放战争的第三年(1948年9月后)————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⑴背景:①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②解放区土地改革,为战略决战准备了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⑵简况:1948年9月——1949年1月,中共连续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注意:1、三大战役由北到南依次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按时间先后依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歼灭人数由多到少依次是: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
2、三大战役的战术:辽沈战役: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灭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打中间
3、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口:辽沈战役:锦州
淮海战役:碾庄
平津战役:张家口
4、和平解放的城市:长春、北平(1949.1 傅作义)
⑶意义:①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被解放;
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③战争规模和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④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能力提升】
1、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的这首律诗你一定读过。
那么“百万雄师过大江”后的最主要战绩是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
3
灭。
毛泽东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史诗。
人民解放军下列军事行动中,体现了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神的是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4、1949年5月解放上海战斗结束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生活》杂志社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解放军纪律严明是夺取胜利的保证
活动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河北省西柏坡)
A、背景: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前夕
B、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③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④提出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七届二中全会上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主要依据是:革命与反革命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意义: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2、北平谈判
⑴背景:①三大战役取得了胜利,国民党主力部队已经被消灭
②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但为迅速结束战争,减
少人民痛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目的: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国民党:为了拖延时间,卷土重来
【注意】1、中共参加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都是为了实现和平,减轻人民苦难
(蒋介石1949年假和平与1945年假和平的相同之处是:用假和平作为缓兵之计)
2、1949年毛泽东发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与国
民党的战略决战胜利在望
(3)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4
3、渡江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⑴背景: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战况: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3)结果及意义: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⑴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⑵意义:
①国内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②世界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
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能力提升】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关于国共两党关系
⑴制约两党关系的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⑵两党关系两次破裂的相同原因之一:都是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⑶两次合作的启示:①两次合作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利益。
②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3、下列城市曾经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4、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①有中共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③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⑤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⑥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能力训练】
5
1、抗战胜利后,美扶蒋反共的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
3、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5、《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依据是中国主要矛盾变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