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宋代文学学习参考文献
![宋代文学学习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824bcceffe4733687e21aaf1.png)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宋初诗歌流派参考文献:1、《小畜集》[宋] 王禹偁撰《四部丛刊》本2、《林和靖诗集》四卷[宋] 林逋撰沈幼征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3、《西昆酬唱集注》二卷[宋] 杨亿编王仲荦注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4、白敦仁《宋初诗坛及“三体”》,《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5、陈植锷《试论王禹偁与宋初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6、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参考文献:1、《欧阳修全集》[宋] 欧阳修撰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三十卷[宋] 梅尧臣撰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3、《苏舜钦集》十六卷4、[宋] 苏舜钦撰沈文倬校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排印本5、葛晓音《北宋诗文革新的曲折过程》,《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6、朱东润《梅尧臣传》,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7、漆侠《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8、莫砺锋《论王荆公体》,《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第二章北宋词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参考文献:1、《乐章集校注》三卷[宋] 柳永撰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排印本2、《张子野词》二卷[宋] 张先撰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3、《珠玉词》[宋] 晏殊撰胡思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4、《六一词》[宋] 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排印本6、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排印本7、施议对《论“屯田家法”》,《第一届词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4年印行8、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参考文献:1、《东坡乐府编年笺注》三卷[宋] 苏轼撰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2、《豫章黄先生词》[宋] 黄庭坚撰龙榆生校点中华书局1957年排印本3、《晁氏琴趣外篇》六卷[宋] 晁补之撰刘乃昌、杨庆存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4、《小山词》[宋] 晏几道撰王根林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排印本5、《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宋] 秦观撰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6、《东山词》四卷[宋] 贺铸撰锺振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排印本7、《清真集》二卷[宋] 周邦彦撰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排印本8、[日] 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口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9、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排印本1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排印本11、钱鸿瑛《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12、赵治中马成生《周邦彦评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三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参考文献:1、《山谷内集诗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2、《外集补》四卷《别集补》一卷[宋] 黄庭坚撰[宋]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清] 谢启昆辑《丛书集成初编》本3、《后山诗注》十二卷[宋] 陈师道撰[宋] 任渊注《四部丛刊》本4、《东莱诗词集》二十三卷[宋] 吕本中撰沈晖点校黄山书社1991年排印本5、《茶山集》八卷[宋] 曾几撰《四库全书》本6、《陈与义集校笺》三十卷[宋] 陈与义撰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7、陈植锷《诗歌意象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排印本8、霍松林、邓小军《论宋诗》,《文史哲》1989年第2期9、郭绍虞《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10、谢恩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文学遗产》1985年第3期。
宋元明清文人大全
![宋元明清文人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6c40d0aff00bed5b9f31d2a.png)
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字仲涂,原名肩愈,字绍先,太名人,著有《河东先生集》。
2、穆修,字伯长。
3、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人,今存《小畜集》30卷。
4、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他和王钦若等编纂巨型典籍《册府元龟》。
5、林逋,原名林和静,字君复,钱塘人,时称“梅妻鹤子”。
6、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州人,有《珠玉词》及清人所编辑《晏元献遗文》。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人(今属江西)。
8、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今属安徽宣州市)。
世称梅宛陵,今存《宛陵先生文集》。
9、苏舜钦,字子美,开封人(今属河南),今存《苏学士文集》。
1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创“半山体”亦称“王荆公体”。
11、王令,字逢原,广陵人(今江苏扬州),今存《广陵先生文集》。
12、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人(今江西南丰县),有《元丰类稿》。
13、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有《嘉佑集》。
14、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山人,有《栾城集》。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1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6、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fu2)翁,祖籍金华(今属浙江),有《山谷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
17、陈师道,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今江苏徐州)。
有《后山先生集》。
18、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有《简斋集》。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诗坛19、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耆卿,有《乐章集》。
20、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今属江苏),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21、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词与其父晏殊齐名,称“二晏”,有《小山词》。
22、贺铸,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卫州人(今河南汲县),诗集有《庆湖遗老集》,词集有《东山词》,又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https://img.taocdn.com/s3/m/26a095c5dd88d0d233d46a98.png)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从北宋建国(960)到仁宗朝(1023-1063)得一百年,一般被瞧做就是北宋文学得前期。
这一时期得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得特点。
新型得宋代社会充满着浓郁得享乐风气,这为词体得勃兴准备了优越得发展环境。
虽然在词作内容与词体风格上,主要还就是继承五代晚唐那种花间尊前得柔情传统,但在继承中也有新变,那就就是羁旅行役、人生喟叹、登临怀古等新得歌词题材出现。
即便就是在一些写作男情女爱、伤春悲秋得传统题材里,也常常会注入词人得主体情感。
某些歌词中又出现理性观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议论说理之风。
对词体功能得认识上,由“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得写作态度,逐渐向“诗词一体”得方向过渡。
这些变化,都为词坛巨擘苏轼得到来做了充分准备。
就北宋词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除柳永外,多秉承唐五代词之余緖,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
但就是,词得写作技巧却较唐五代有较大扩展。
柳永得慢词创作,更就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得一个飞跃。
后期,以苏、周为代表,以词得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得旧观念与音律束缚,使词在思想内容、创作题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得开拓,从而成长为一种独立得抒情诗体。
北宋词得诗化,一就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得社会化,二十指词得表现手法得诗化。
苏轼后,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不同程度得表现出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用词得雅化与词人得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第一节宋初词苑一、相对沉寂得宋初词坛建宋之初,在政局不稳得大环境下,国力急需奠基,承载歌词发展得良性环境尚未具备。
加之最高统治者视小词为前代得祸国之因,中书、台谏对士大夫、社会风尚得加强监督、儒学得重建、词为艳科得传统观念等因素得综合作用,所以相对于晚唐五代词人与词作得繁荣,宋初词坛有“顿衰于前日”得状况。
从北宋建国得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得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得词人不过十余人,词作仅存三十余首。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宋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宋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5a7be3b8f67c1cfad6b8b8.png)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西昆体:(一)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三)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四)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二、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派,以清逸隐幽为旨趣。
林逋是颇受后人推崇的一位晚唐体诗人。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一)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二)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三)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二、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一)以文为诗,具有散文化倾向。
这在古体诗中表现得很明显。
(二)重气格。
欧诗创作追求气格,其风格或曰古建、古硬、气雄、气豪,或曰怪奇、奇壮、奔放。
(三)命意新颖。
他的诗歌创作,于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透过事物的表象进一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在叙述中杂以议论,如《和王介甫明妃曲》。
三、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一)梅尧臣的多数诗歌具有取材个人化、生活化、琐碎化的倾向。
他不断地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同时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富于理趣的风气。
(二)梅诗具有平淡的风格。
梅诗之“平淡”实属“古淡”,是一种老树着花的美。
四、苏洵散文的特点苏洵的文章笔锋老辣,纵横博辨,极挥斥之致。
他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文字雄奇坚劲,喜议政议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
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具有结构严谨、说理周详、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的写作特点,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北宋前期文学
![北宋前期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d17020915f804d2b16c11e.png)
第一章北宋前期文学第一节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一.王禹偁(954-1001)“咸通以来,诗文不竞。
革弊复古,宜其有闻。
”(《送孙何序》)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二.柳开(948-1001)“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
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柳开《应责》)“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
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
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三.穆修(979-1032)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
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四.姚铉(968-1020)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坛三大流派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送罗寿可诗序》)一.白体诗人“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967-1028)最为有名。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考必过】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https://img.taocdn.com/s3/m/796ff3ee941ea76e58fa04a9.png)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K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古文的传统加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917-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和晚唐体: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防、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欧阳修(六一诗话》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4杨亿的生平: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
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5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北宋前期词坛
![北宋前期词坛](https://img.taocdn.com/s3/m/7302f94c87c24028915fc3f8.png)
一、五代词风的延续:晏殊、欧阳修
• 晏殊词在题材取向与审美趋向上都与南唐 词风一脉相承,但在许多方面又有所创新 ,主要表现在思想情感的深永、审美规范 及表达技巧的讲求等。晏殊善以婉丽之笔 抒写闲雅的情趣,往往“情中有思”。
• 欧阳修上承冯延巳,以士大夫之胸襟学问 入词,虽写男女爱情,而能以诗人娴雅的 语言来表现;其自成面目处则为“豪放之 中有沉著之致”,爽朗旷达的特色下启苏 轼。
玉楼春
晏殊
•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 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 徘徊。
《假中示判官张 寺丞王校勘》:“元已清明假未开, 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 禁滟 滟 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 来。游梁 赋 客多风 味,莫惜青钱 万选 才。”
亭户 也
•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
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
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
塯成 卤 。 卤 浓 盐 淡 未 得 闲 , 采 樵 深 入 无 穷 山 。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
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
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
二、承前启后:范仲淹、张先、王安 石
• 范仲淹、王安石是苏轼词风的先行者,张 先则是柳永词风的先行者。
• 范仲淹《渔家傲》以唐人边塞诗入词,使 词能够从宫廷豪门、繁华都市扩大到边塞 的广阔天地。王安石《桂枝香 · 金陵怀 古》从题材到思想内涵都已体现出士大夫 之词的特色。
北宋前期词坛知识点总结
![北宋前期词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2e298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北宋前期词坛知识点总结一、北宋前期词人北宋前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其中以苏轼、柳宗元和欧阳修为代表。
他们各自在词坛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之一。
苏轼的词作以清新婉约、朗朗上口为特色,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词作风格多变,有豪放洒脱的《浪淘沙》、婉约婉转的《江城子》、慷慨激昂的《和陈同甫》等。
苏轼善于借鉴古人之长处,创新词的风格和形式,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柳河东。
柳宗元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词人。
柳宗元的词作以清新典雅、含蓄婉约著称,注重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色彩。
他的代表作有《江雪》、《鹿柴》等,被誉为“唐宋之际,间有大才”。
柳宗元的词作在北宋前期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含蓄柔媚为特色,一生创作了大量词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风貌。
代表作有《蝶恋花》、《浣溪沙》等。
欧阳修在北宋前期词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的词坛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北宋前期词论著北宋前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词论著,其中以王国维的《宋词》、苏轼的《赤壁赋》和《词论》、黄庭坚的《张先《庐山谣》注》为代表。
这些词论著对词的创作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词坛的繁荣发展。
王国维(1877-1927),字少君,号抱甫,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和美学家。
他的《宋词》是北宋前期一部重要的词论著,其中通过对宋代词人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诗以言志,词以言情”的词论观点,对后世词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的《赤壁赋》和《词论》是北宋前期极具影响力的词论著。
其中,《赤壁赋》以描写东晋末年诸葛亮和周瑜联手抗曹的故事为背景,饱含壮志豪情、心驰神往,影响深远。
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词](https://img.taocdn.com/s3/m/f2cc8fc09ec3d5bbfd0a74ca.png)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三、晏几道 1.生平 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早年过着豪华优裕
的生活,爱好歌舞,天真放浪。晏殊死后,家道中 落,而且他缺乏社会交际能力,虽然出身相门,但 却进退失据,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因此仕途困顿, 只在五十多岁时才做了一个低级官吏。因此,晏几 道的词,多在哀叹其盛极而衰的身世,抒写哀怨情 调,颇似南唐李后主。
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 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二、欧阳修 1.生平: 欧阳修,字永叔。在为官期间,曾利用自己的显赫
地位和创作实绩而执文坛之牛耳,被公认为文坛领 袖,倡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2.欧词: 作为开一代风气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词也有所创 新。虽然说欧阳修词仍然走的是五代词的老路,但 比起其前辈词人晏殊来说,欧阳修的创新成分显然 要多些,这些创新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他的词集《张子野词》共存词165首,酬唱 赠别的有20多首。将赠别酬唱引入到文士当 中,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提高了 词的地位。
(2)率先用题序 张先的词率先使用题序的方式,将日常生活引入到
了词中,他存词165首,有题序者多达70余首, (3)物象刻划精微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先也颇具匠心。他善于通过 物影来刻划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张先词中写影 的共有29句,其中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 卷花影”、“堕絮轻无影”三句最为著名,因此自 号“张三影”。
总而言之,张先词在词史上是占有一定位置
的。由于他活得久,故而经历的时间长,曾 经和晏、欧一起追逐过五代余风,也曾经和 柳永、苏轼同时,是词风转变的见证人。故 而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云:“张子 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 温韦……;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 白石……”。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https://img.taocdn.com/s3/m/f3fc8ecb9ec3d5bbfc0a7403.png)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从北宋建国(960)到仁宗朝(1023-1063)的一百年,一般被看做是北宋文学的前期。
这一时期的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的特点。
新型的宋代社会充满着浓郁的享乐风气,这为词体的勃兴准备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虽然在词作内容与词体风格上,主要还是继承五代晚唐那种花间尊前的柔情传统,但在继承中也有新变,那就是羁旅行役、人生喟叹、登临怀古等新的歌词题材出现。
即便是在一些写作男情女爱、伤春悲秋的传统题材里,也常常会注入词人的主体情感。
某些歌词中又出现理性观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议论说理之风。
对词体功能的认识上,由“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的写作态度,逐渐向“诗词一体”的方向过渡。
这些变化,都为词坛巨擘苏轼的到来做了充分准备。
就北宋词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除柳永外,多秉承唐五代词之余緖,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
但是,词的写作技巧却较唐五代有较大扩展。
柳永的慢词创作,更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的一个飞跃。
后期,以苏、周为代表,以词的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旧观念和音律束缚,使词在思想内容、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开拓,从而成长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北宋词的诗化,一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的社会化,二十指词的表现手法的诗化。
苏轼后,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用词的雅化和词人的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第一节宋初词苑一、相对沉寂的宋初词坛建宋之初,在政局不稳的大环境下,国力急需奠基,承载歌词发展的良性环境尚未具备。
加之最高统治者视小词为前代的祸国之因,中书、台谏对士大夫、社会风尚的加强监督、儒学的重建、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以相对于晚唐五代词人与词作的繁荣,宋初词坛有“顿衰于前日”的状况。
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的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的词人不过十余人,词作仅存三十余首。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宋元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10831f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1.png)
古代文学史第五编宋代文学重点内容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第一节宋初文坛和宋初三体1.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白体”:学习白居易闲适、浅易、通俗风格的诗歌创作(闲适诗,态度:旷达知足,形式:模仿元白互相唱和的近体诗)以希冀“颂美时政”,代表人物王禹偁、李昉;(2)“晚唐体”:推崇与模仿贾岛、姚合诗作,代表人林逋、九僧、魏野、潘阆、寇准。
·诗歌审美类型:清冷、荒凉、悲凄、闲逸、脱俗等,是对当时流行于诗坛的白体的疏离与变革,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3)“西昆体”:诗歌题材上学习李商隐的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多用典、心思深隐、讲究辞藻华美和色调渲染),代表人杨亿、钱惟演、刘筠。
·因唱和结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收入杨亿、钱惟演、刘筠等17人作品,影响极大,后刘颁《中山诗话》称之为“西昆体”。
·艺术特征:文字华美、对仗工稳、用事深密、风格整饬典丽。
·缺点:①题材狭隘,缺乏时代气息②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2.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诗人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典故。
(2)作诗强调诗句的对偶、押韵以及市局的语言色彩(3)追求诗歌雍容典赡、炼词工整的诗歌风格。
第二节王禹偁1.王禹偁(1)字元之,一生坎坷,诗文多反映其命运多舛的人生遭遇及不屈的生命抗争。
代表作:《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2)文学主张:①文以传道②强调情感和生活遭遇在创作中的作用③吸取骈文整齐、声韵之美。
(3)文学创作:与其他白体诗人不同,王禹偁不但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而且学习白的讽喻诗。
此外,王也研究杜甫和李白的诗篇。
他的古文开创了平易自然的文风,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1.欧阳修(1)号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兼名臣、文人两重身份。
(2)文学思想:“道不远人”、“道盛文至”,即主张文道并重。
(3)诗歌的独特表现方式:①散文布局②复调式结构(4)平易流畅的诗歌艺术风格。
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词](https://img.taocdn.com/s3/m/be24f521b4daa58da0114a10.png)
范仲淹、宋祁、张先的词 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塞风光,开边塞词的先 声。词境慷慨悲壮,苍凉阔大。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写尽春意
盎然的情致和生命力,张先称之为“· · · 尚书” 张先词以小令为主,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 泪、意中人,故称为“张三中”;又好用影字, 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
无情不
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
富贵闲雅的晏殊词 风格:珠圆玉润
晏殊词写男女恋情时,不太
描写女性的容貌色相,过滤五 代“花间词”的轻佻艳冶,着 重表现抒情主体的情思。
语言温润秀洁,一洗“花 间词”的脂粉浓艳色彩。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 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 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
且向花间留晚照。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 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
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第二章、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富贵闲雅的晏殊词
雅俗并存的欧阳修词
以俗为美的柳永词
北宋前期词坛概况: 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 殊、欧阳修、张先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婉约 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儿女情长, 风格柔婉旖旎,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主要是 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柳永则更多地继承 了民间词的传统,多写长调慢词,题材以男女艳情、市 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
帘卷压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飞絮无
影”(剪牡丹),故自称“张三影”。 王国维对上面的“闹”、“影”字大为赞赏。
北宋初期词坛
![北宋初期词坛](https://img.taocdn.com/s3/m/d8700e6158fafab069dc0278.png)
江 头 潮 已 平 。
罗 带 同 心 结 未 成 ,
妾 泪 盈 。
君 泪 盈 ,
谁 知 离 别 情 ?
两 岸 青 山 相 送 迎 ,
越 山 青 。
吴 山 青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 相 思
水 村 渔 市 ,
江 南 依 旧 称 佳 丽 。
雨 恨 云 愁 ,
点 绛 唇 王 禹 偁
寇准
寇准(961—1023)字平仲,下邽(今陕西渭 南北)人。为官敢直言。景德初,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反对王钦若等南迁主张,力 主抵抗辽军进攻,促使真宗往澶州(今河 南濮阳)前线亲自抗敌,与辽订立澶渊之 盟。著有《寇莱公集》七卷。存词5首。
北 宋 初 期 词 坛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 东)人。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禹偁 性刚直,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己任, 曾三次遭贬黜。传世词作一篇。
谁 会 凭 栏 意 !
此 时 凝 睇 ,
平 生 事 ,
遥 认 行 如 缀 。
天 际 征 鸿 ,
一 缕 孤 烟 细 。
酒 泉 子
梦 觉 尚 心 寒 。
别 来 几 向 梦 中 看 ,
手 把 红 旗 旗 不 湿 。
弄 潮 儿 向 涛 头 立 ,
万 面 鼓 声 中 。
来 疑 沧 海 尽 成 空 ,
满 郭 人 争 江 上 望 ,
长 忆 观 潮 ,
酒 泉 子
林逋
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 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初游江 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 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梅妻鹤 子”。天圣六年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诗风格淡远 。
北宋初期的词坛
![北宋初期的词坛](https://img.taocdn.com/s3/m/b8444715964bcf84b9d57b12.png)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 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 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 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 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 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 相回避。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 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 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 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 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 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 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 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 湖州)人。。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 (《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 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 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其词含蓄工巧,情韵 浓郁。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 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 词写得很有情韵。
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 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 三中」。后 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 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 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 (《归朝欢》);「柔柳摇摇,坠 风絮无影」(《剪牡丹》),世称 「张三影」。
清末词学理论家陈廷焯称:“张子 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 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 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 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 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 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 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 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 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
第五编 宋代文学史
![第五编 宋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fd8da6f04693daef5ef73d2f.png)
最是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第三章 北宋诗
1.西昆体 杨亿、刘筠、钱惟演 2.江西诗派
黄庭坚
第四章 南宋文学
第一节 李清照及其词 1.生平
1084—约1151,号易安居 士,济南人,有《漱玉词》 李格非 王拱辰 赵明诚 赵挺之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
李清照塑像
易 安 旧 居 园 景
山东济南李清照博物馆
2.苏轼对词的贡献:
(1) 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 ,扩大 了词的题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江城子· 密州出猎》音频朗读.ram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 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论》 “词别是一家”
第二节 陆游
1.生平:
1125—1210,字务观,
中年自号放翁,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
2.陆游诗
(1)爱国主义是贯穿陆游诗歌的主题。
他的爱国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多“言征 伐恢复事”,抒写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 理想。
几 处 今 宵 垂 泪 痕 。
遗 民 忍 死 望 恢 复 ,
但愿人长久.exe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
江城子2.ram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岗。
教学课件:第五编-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
![教学课件:第五编-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https://img.taocdn.com/s3/m/8286592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14.png)
意象创造
在意象创造方面,北宋前期词人能够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 新的思维,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意象,丰富了词的艺术表 现力。
音乐性
北宋前期词在音乐性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词人能够 根据情感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声韵和节奏,使词更加和谐优 美。
06 结论
对北宋前期词坛的综合评价
北宋前期词坛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其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多样,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心 态。
教学课件:第五编-第三章-北宋前 期词坛
目 录
• 引言 • 北宋前期词坛概述 • 北宋前期词人及其作品 • 北宋前期词坛的文化背景与审美取向 • 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技巧与风格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背景
北宋前期词坛是宋词发展的一个 重要阶段,其发展背景与唐诗有 着显著的区别。
意义
研究北宋前期词坛对于深入理解 宋词的演变和特点,以及探究中 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北宋前期词坛的作品在情感表达、意境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北宋前期词坛的繁荣和发展,也启示了当前文学创作应该注重创新、追求艺术品质, 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对当前研究的展望
当前对北宋前期词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பைடு நூலகம்一 步探讨和研究,如作品版本、作者生平、
03 北宋前期词人及其作品
晏殊的词
总结词
婉约柔美,情感细腻
详细描述
晏殊的词以婉约柔美见长,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 描绘自然景色和离别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欧阳修的词
总结词
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晏殊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 容闲雅。 ▪ 晏殊的词作很典型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士大 夫的生活情趣。晏殊词的这种情趣,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 是叹息美好易逝。
▪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9—1052), 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 八年(1015)进士。庆历 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 政”。卒谥文正。
思考题:
▪ 1. 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 ▪ 2. 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
▪ 3. 张先又称“张三影”,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
景与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 4. 何如解释欧阳修词作中大量的艳词现象?
为词”开了先路。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春风。
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一、张先其人其词
▪ 张先(990—1078),字 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历任宿州 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 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陆”。治平元年(1064) 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 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 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 “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 的生命意识。 ▪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的语言来表现市民生活的世俗化情调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
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
个。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
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 虚过。(《定风波》)
▪ 词作内容中表现了生动广阔的社会风貌。北宋的大型城市如汴京、 洛阳、益州、扬州、金陵等绮靡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 都可以在柳永的词作中找到精彩的描述
第三章 坛
北宋前期词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宋初词坛概况 ▪ 第二节 柳 永
▪ 第三节 晏殊和欧阳修
▪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第一节
宋初词坛概况
一、相对沉寂的宋初词坛
▪ 建宋之初,歌词发展的良性条件尚未具备。 ▪ 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
在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的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的词人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
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 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三、柳永词的艺术与地位
▪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的影响力甚大。 ▪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 潮》)
▪ “柳氏新变”还在于他大量地使用词体进行自我感情的抒发。 去除了晚唐五代词中那种模式化的男情女爱与伤春悲秋,取 而代之的是柳永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个人心态。
第二节
柳
永
一、柳永其人
▪ 柳永(987?—1053?),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 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
遂人称“柳七”,崇安人。
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 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屯田”。柳永的词作代表着 十一世纪上半叶北宋词坛的 最高成就和发展趋势。
二、柳永词的开拓性
▪ “柳氏新变”首先体现在词体的创制与开拓。他先后创作了慢词一百馀 首,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 ▪ 在词作的审美趣味上,柳永又尝试变“雅”为“俗”。有意运用通俗化
殢谁相送。(《夜行船》) ▪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
白发。(《玉楼春》)
▪ 除去艳词,欧词其他的词作,则沿着柳永开拓的写景纪实化、 自我抒情化道路,继续前进,将题材引向自然山水、社会百 态与个人生命意识,兼之又将明朗豪迈的个人情怀渗入到词
体的审美世界中,这种抒情方向,为后来苏轼一派的“以诗
▪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人。大中祥符八年 (1015)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卒谥康 节。 ▪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翠色冷 云际客帆高挂。
光相射。蓼岸荻花中,隐映竹篱茅舍。 栏,红日无言西下。(《离亭燕》)
门外酒旗低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危
词。”
▪ 南北宋之交的王灼说那时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 则学曹元宠(组)”(《碧鸡漫志》卷二)。
第三节
晏殊和欧阳修
一、晏殊的词艺
▪ 晏殊(991—1055),字同叔, 抚州临川人。少有才名,以神童 荐于朝。历任翰林学士、礼部侍 郎、御史中丞等。仁宗庆历中, 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 密使。卒谥元献。史载晏殊“文 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 雅有情思”(《宋史》本传)。 惜其诗文集今已不传,而有《珠 玉词》存词一百三十馀首,遂以 词人名家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
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 丰厚的文艺修养、浓重的人生感慨,使他的词发展成“情中 有思”的个人风格,即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这是对 人的生命在较深层次上的探寻
二、欧阳修的词艺
▪ 作为晏殊的门生,欧阳修以诗文创作为一代文坛领袖,他的 词却是 “以其馀力游戏”。但欧阳修的存词达到二百五十馀 首,超过柳永、晏殊与张先。 ▪ 和晏殊一样,他的词形式上多为小令,内容也以婉约含蓄见 长。但欧词中却不少香艳之作,
不过十馀人,词作仅存三十馀首。 ▪ 据现存文献来看,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人物是王禹偁。
二、宋初词体的生成环境
▪ 宋初音乐、歌舞、娱乐、宴会等促进词体繁荣的载体和力量, 正从上至下地繁荣开来。 ▪ 宋代宫廷各类燕乐活动中,教坊系统的音乐机构发挥了相当 重要的角色。 ▪ 统治者也极力倡导大臣们的日常文化娱乐 ▪ 唐代以来的市坊制与宵禁制度逐渐瓦解,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
家傲·秋思》)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
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思泪。(《苏幕遮》)
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