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分析讲解学习
园林规划重点笔记+绿地系统
第一章城市绿地的效益一、生态效益1.改善空气质量1)固碳释氧(植物的光合作用)2)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有害气体)3)杀死细菌(植物可分泌杀菌素,如洋葱)2.净化水体植物根系吸收,转化,讲解和合成等方式作用于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壤起到净化作用。
3.降低噪声噪声的衰减主要是植物冠层对声能的反射和吸引引起的。
4.调节小气候1)调节温度(树冠阻挡阳光的直射和反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2) 调节湿度(蒸腾作用使空气湿度升高)3) 通风、防风(绿带与该地区夏季风向一致,可通风环节热岛效应,与冬季寒风方向垂直,可阻挡寒风和风沙对市区的危害)5. 涵养水源6. 维持生物多样性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二、社会效益1.景观功能2.休闲保健场所3.文化教育园地4.社会交往空间5.防护和减灾功能三、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如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的直接经济收入)2.间接经济效益(指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城市绿地带动旅游发展,周边地价,房价)第四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1.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就地保护2)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实施迁地保护3)加强科学研究,确立优先保护重点4)加强法制建设,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法制化轨道5)保护生态环境6)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2.园林植物生态学的应用1)尊重植物群落的自然特点(园林植物配置朝着群落方向努力,形成一个系统,乔灌草藤本相结合)2)考虑植物他感作用的影响a 植物生化的相克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b 植物生化的相生作用(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促进其他植物生长)2)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第五章植物造景1.植物造景的特点1)自然性2)复杂性3)预见性4)生态性5) 美感双重性2.植物造景的依据(原则)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2)尊重科学,符合规律3)因地制宜,适地适物4) 合理布局,满足功能5) 种类多样,季相变化6)密度适宜,远近结合3.植物造景的类型1)按植物类型分a 木本植物造景:孤植树,对植树,树列,树阵,树丛,树群,树林,树篱等b 草本植物造景:草花植物造景,草坪植物造景,蕨类与苔藓植物造景c 藤本植物造景:廊架,花架,墙外立面绿化,高架桥下绿化,枯木复绿2)按植物生境分类a 陆地植物造景:山地,坡地,平地b 水体植物造景: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3)按应用空间分类a 户外绿地植物造景b 室内庭园植物造景c 屋顶植物造景:屋顶植物选择的原则4.屋顶花园设计形式屋顶花园植物造景设计形式有地毯式、花圃式、自然式、点线式和庭院式。
绿地系统分析范文
绿地系统分析范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和管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绿地系统进行分析,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地系统的定义与特征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的公园、花园、绿道、绿化带等组成的空间系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空间连续性:绿地系统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绿地元素,这些元素之间通过连续的绿地组成一个整体,并且与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相连通。
2.绿地多样性:绿地系统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绿地,如公园、庭院、绿化带等,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各种休闲、运动和生态服务功能。
3.生态功能:绿地系统通过植物的吸附、调节作用,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收雨水等,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4.社会功能:绿地系统不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提供社交、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流。
二、绿地系统的优势与问题绿地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绿地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生态环境优化:绿地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湿度、调节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居住环境的质量。
2.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地系统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条件,使得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水资源调节:绿地系统可以吸收雨水,减少洪涝风险,并通过地下水补给和植被蒸腾维持城市水平衡。
4.社会文化价值:绿地系统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提供方便的社交和文化活动空间。
然而,当前城市绿地系统面临一些问题:1.绿地空间不足:城市绿地总体面积较小,无法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且分布不均衡。
2.绿地质量差:部分绿地面临土壤污染、水源不足、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无法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
绿地系统分析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1 项目背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公园的规划用地,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区东部水门,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另外相关设计用地包括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总面积约42公顷。
基地中无系统、连续的绿化景观,滨江生态系统均被破坏,环境污染、废水及码头的堆场使整个滨江原始的生态系统不复存在,基地西端有部分湿地生态群落。
基于此种立地条件,该设计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塑造,充分考虑会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和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双重功能的相互冲突,建立集生态、展示、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
2 系统布局2。
1 系统的形成在整体骨架设计中,设计者以滩的形式及扇骨形状均匀分布于基地的乔木林为主体结构,,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创造了上海世博会南园规划景区-公园-黄浦江心—北园规划景区的序列性景观(如图1),由南到北自然过渡,起到系统与外环境骨架衔接的作用。
图 1设计构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网络引发创作灵感,进一步联想到山水自然线条的构图形式,最终确立中国扇的上层植物结构形式配以流畅的地被网络,形成一轮黄埔江边亮丽的植物虹。
横向上强调布局的弧线分区与直线守边相结合,竖向上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穿插形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这样整个滩的景观构成了一幅生动而赋有韵味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如图2)图 22。
2 系统的渐变纵观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分区,由西向东依次为生态湿地区、休闲游艺区、公共活动中心区、世博中心轴、演艺中心区、工业文明展示区(如图3),与此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规划分别为:西部以湿地水岸植物景观为主,中部一轴两心区域突出了世博园特有的林地、草坪及屋顶花园景观,东部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立体花园的新地带。
由西向东无不透漏出自然向人工渐变的痕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资料讲解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资料讲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一、基本概念1、城市绿地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
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
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
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析
主干道、景观路 绿地率≥20%
次干道
绿地率≥30%
中心岛、转盘等 “黄土不露天”
1.2.4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
• 一、布局原则 •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
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景观功能 •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
出发。——因地制宜 • 3、城市园林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
芜 湖 市 建 成 区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2)
一、组织管理(10分) 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
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 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
力; 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
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
28.63 36.36 6.47 7.27
表4-9:四个公园综合生态效益价值
固碳效益
净化空气
削减地表径
(万元/年)
效益(万元/年)
流效益(万元/年)
总价值 单位 总价值 单位 总价值
单位
价值
价值
价值
( hm2)
( hm2)
( hm2)
234.14 8.18 9.97 0.35 266.44
9.31
184.47 5.07 7.99 0.22 288.02
价值 万元 3.6
2.81 0.67 0.79
SO2
总量 价值
kg
万元
342.38 0.38
273.56 0.31 62.95 0.07 89.52 0.1
NO2
总量 kg 785.86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设计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设计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化规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地系统设计是城市绿化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设计,从绿地的功能、布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绿地的功能绿地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和疲劳,而绿地的存在可以让人们得到放松和舒缓。
其次,绿地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绿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城市的温度,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绿地还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三、绿地的布局绿地的布局是绿地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绿地布局可以使城市绿化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绿地的布局应该与城市的功能区域相结合。
不同功能区域的绿地需求不同,如商业区需要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绿地,居住区需要有运动健身功能的绿地。
其次,绿地的布局应该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网络。
绿地应该与道路、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相连,方便市民的出行。
此外,绿地的布局还应该考虑到城市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条件,以便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四、绿地的管理绿地的管理是绿地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管理可以保证绿地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首先,绿地的管理应该注重绿地的保护和修复。
城市发展过程中,绿地面积常常会受到压缩和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对绿地的保护,保持绿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
其次,绿地的管理应该注重绿地的开放和利用。
绿地应该向市民开放,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等,满足市民的需求。
此外,绿地的管理还应该注重绿地的定期维护和更新,保持绿地的良好状态。
五、绿地系统设计的挑战和展望在城市绿化规划中,绿地系统设计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绿地面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布局绿地,满足市民的需求是一个难题。
绿地系统
(五)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强调带状绿化与点式绿化的融合与渗透。
规划区绿化系统主要由滨河绿化、公共绿化、道路绿化三部分组成
·滨河绿化:沿东西向和南北向河流设置宽阔的滨河绿带,局部扩大形成公共活动场地
·公共绿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整个规划区的公共景观绿化,主要是沿河绿化以及中心绿地。
规划在中部片区的中心位置,结合片区主要步行出入口设置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绿化、水体步行带,体现利益均等、环境共享的规划设计思想。
绿带采用规则与自由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通过大片园艺绿化、铺地、水系、小品等元素形成丰富的绿化景观。
第二层次是各小区内带状的集中绿地,强调住户的均好性,绿化形态、功能的多样性,以及使用者的方便性,绿化布局以“渗透”为特色,并将步行系统融入绿带当中。
第三层次是宅间绿地,布置有儿童游戏、老人休息、体育健身等设施。
同时,规划强调加强小区沿城镇道路和沿河的绿化,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沿路、沿河绿化带,使之与小区绿化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的绿化整体。
植物配置:
规划区绿化配置应注重空间层次、高低结合,花、草、灌木、乔木相结合,规划中心绿化步行带以草皮为底衬。
其上种植以红叶小檗、小叶黄杨和其它花灌木相结合的五彩园艺绿化,加强大树冠乔木的种植,形成绿树成荫,环境宜人的小区中心绿化景观带,使整个社区拥有舒适高雅的花园式环境。
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分析
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分析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绿地规划对于这座城市更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1.多样性:北京市的绿地规划涵盖了公园、森林、湖泊、绿化带等多个类别,旨在为市民提供多种绿地休闲场所。
这种多样性使得市民可以有更多种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2.分布均衡: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将绿地分布得相对均衡,方便市民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享受到绿地的便利。
无论是市中心还是远郊区域,都有相对比例的绿地可供市民使用。
3.连接性: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绿地之间的连接问题,让市民能够在绿地之间形成通畅的路径系统。
这些绿地路径不仅便于市民的通行,也增加了市民与自然的接触面。
然而,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1.面积不足:尽管北京市的绿地相较于其他大城市要多一些,但面对人口大幅增长和城市扩张的挑战,绿地面积仍然不足。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绿地规划系统必须寻找更多的土地资源,以满足市民对绿地的需求。
2.分布不均衡: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虽然分布相对均衡,但在一些老旧区域或偏远地区,绿地的供给不足,导致市民在享受绿化带来的益处时存在不便。
这种分布不均衡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3.环境保护问题: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在注重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也应重视环境保护。
一些公园和湖泊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为了进一步改进北京市绿地规划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增加绿地面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寻找新的绿地资源,并扩大现有绿地面积。
同时,鼓励城市更新和老旧区域改造中增加绿地,以提升整体绿地覆盖率。
2.疏解城市功能: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城市布局,将一些公共设施和商业服务转移到城市边缘地区,以减轻市中心绿地的压力,并使绿地规划更趋均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析PPT教学课件
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2020/12/11
12
G134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
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G135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 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 地 G136游乐公园
施的狭长形绿地
G15 街旁绿地 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
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2020/12/11
14
G2 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
花圃、草圃等圃地
G3 防护绿地 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
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 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2020/12/11
6
(四)风景游览绿地 指位于市郊具有大面积的自然风景或有文物
古迹名胜的地方,经园林部开发、整修,并设有 为游人游览、休息、食宿的服务设施.可供人们 进行一日以上游息的大型绿地或可供人们休疗养、 狩猎、野营等活动之用的园林绿地。
(五)居住区绿地 即在居住小区、街坊内部除去居住建筑用地、
2020/12/11
3
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一、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二、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三、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四、网格分割 五、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 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
2020/12/11
4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与用地选择
一、园林绿地类型
(一)公共绿地
道路用地,公共福利设施地段用地外,可作为绿 化方。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短时间休息、开展 文体活动、儿童游戏.保护环境等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提供生态服务、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结构分析1. 绿地类型多样化城市绿地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包括公园、广场、绿化带、湖泊等。
这种多样性的存在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运动等各种场所。
2. 绿地分布合理化城市绿地系统朝着分布均衡的方向发展,既有分布在市中心的小型绿地,也有分布在城市外围的大型绿地。
这种合理的分布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
3. 绿地连接性强化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各种交通网络和景观连接,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这样的连接性强化了不同绿地之间的综合效应,使得城市绿地系统具有更高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
二、功能分析1. 生态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能够吸附污染物、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保持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
通过这些生态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 社交功能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社交交流的场所。
公园、广场等绿地成为了人们日常活动的中心,人们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结交朋友。
这种社交功能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区活力。
3. 健康功能城市绿地系统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绿地提供了户外锻炼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
4. 经济功能城市绿地系统也能够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旅游业、举办户外文化活动等,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
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结构的多样性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不同类型的绿地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合理的绿地分布和连接性强化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表现,使得不同绿地之间的效应相互加强。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加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西安城市绿地现状、问题分析及规划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西安城市绿地现状目前,西安城市绿地体系相对来说较为完善,包括公园、绿地广场、湖泊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大明宫遗址公园、大雁塔、小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等。
这些绿地不仅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另外,西安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生态。
二、西安城市绿地问题分析1.城市绿地布局不合理尽管西安城市绿地体系相对完善,但绿地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绿地集中在市中心,城市边缘区域绿地稀少。
这导致城市绿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市民中心区绿地面积偏小,无法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同时城市边缘区绿地稀少,无法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绿地内部功能不完善有些绿地存在单一的功能,不具备综合利用的能力。
比如,有些绿地仅仅是一个公园,不具备丰富的功能,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这导致绿地利用率低,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3.绿地建设与保护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绿地建设与保护的责任部门众多,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绿地建设与保护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
一些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破坏绿地,或者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建设,导致绿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三、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议1.优化绿地布局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空间分配,将绿地布局扩展到城市边缘区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整体绿化率。
同时,要注重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的结合,通过建设小区绿地、社区绿地等,满足市民的日常居住需求。
2.提升绿地功能在绿地建设中,应开展多功能开发,使绿地既能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又能发挥生态保护的作用。
例如,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体育设施、儿童游乐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与经济效益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与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保护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各个绿地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空间格局,包括公园、街头绿地、广场等。
城市绿地系统通过提供生态服务来维护城市环境的稳定和改善,同时也产生经济效益。
本文将就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1. 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以及过滤雾霾颗粒物等方式,显著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同时,绿地中的植物也能够吸收空气中的尘埃和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2. 调节气候城市绿地系统能够通过蒸发散热和阴凉效应等方式调节城市的气候。
绿地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水分进入大气中,冷却了周围空气。
同时,绿地的树木能够提供阴凉的庇护,减少城市的地表温度。
3. 保护水资源城市绿地系统通过拦截和滞留降水,减少了城市的洪涝风险,并起到了保护水资源的作用。
绿地中的植物和土壤能够吸收大部分降水,并将其逐渐释放或者渗透到地下水层。
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城市雨水径流量,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4. 促进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改善。
绿地中的植物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吸引了各种动物的栖居。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和生态岛等手段,还可以促进生物物种的迁徙和扩散,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经济效益1. 旅游与休闲城市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游客观光的热点。
城市绿地中的公园和广场等设施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活动和休闲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同时,绿地系统也成为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提升房地产价值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和改善会提升周边房地产的价值。
绿地景观的美化和增加的生态环境将吸引更多购房者和租户。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谢谢观看!
特别感谢提供帮助以及参与的各位亲!
谢谢观赏
小区内的园路多采用 青砖或鹅卵石铺装, 给人很是自然贴钱, 舒服享受的体验
常绿大阅城的主入口小区 同样选择人车分流设计。 但效果不如前者,部分车
辆停在门 口,显得 比较拥挤 。
园路铺装多采用与建 筑统一色彩的地砖, 显得高雅和谐,红色 地砖作为边缘过度, 给人以活跃。
四、园林水系分析
建业桂园水系景观对应苏式园 林,多用鹅卵石铺装的旱溪, 作为排水和景观系统,既可以 缓解没水时的“尴尬”,又可 以在有水时作为景观溪流,充 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目录
一、规模及经济指标 二、绿地规划设计风格 三、园路系统分析 四、园林水系分析 五、空间营造分析
总结
一、用地规模及经济指标
常绿大阅城:总占地面积约165亩,总建筑面 积约33万平方米,50000平方园林景观设计, 共31栋楼、3600余户、1600多个停车位,容 积率:2.99,绿化率46%。
常绿大阅城的景观水系主要为沿 中轴线采用的欧式喷泉,给人以 开放,时尚现代的浪漫气息,同 时,在心理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 沟通交流。
五、空间营造分析
建业桂园整个小区被绿色 和树木环抱,植物配置, 高低有致,层次空间分明, 给人更多亲近自然山林的 机会
以围合式院落布局,游廊 贯穿,让邻里之间保持了 一个适宜的尺度,为都市 阶层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空 间。
常绿大阅城:景观建筑 规划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配以欧式廊庭,阶梯式 退台景观(以达到移步 异景的效果)。
大阅城通过将怀古的 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 生活的需求相结合, 兼容了华贵典雅与时 尚现代,显得高雅和 谐,沉稳庄设计, 给人更多活动 空间。
城市绿地系统-2讲述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1、园林绿地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 (1)净化空气 • a.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清新空气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b. 吸收有害气体:SO2、氟化物、氯化物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由于不同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抗性和吸收能力有显 著的不同,因此在工矿污染区绿化时,应注意树 种的选择。
噪声效果最佳。 • 树木分枝低的比分枝高的减噪效果好。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4. 保护农田,增产增收
• 农田防护林,能防止风、旱、涝等各种
自然灾害。 • 建立复合的农林结构农田生态系统。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5. 水土保持
• 减少表土流失。 • 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地下
水量。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6. 安全防护
• (1)水灾
• 城市绿地不仅能补充地下水,还可以 在发生水灾的时候补充河道存水量的不足 ,减轻自然灾害。
•
此外,植物能够保护水土、涵养水源
,减少河道下游的淤泥沉积,保持河道的
存水量,避免发生洪灾。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6. 安全防护 • (2)台风 • 林带栽植的行列大约在7行左右,宽30m左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2. 改善城市小气候 • (2)绿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蒸腾作用
第一节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 2. 改善城市小气候
• (3)绿地对气流的影响
•
1)减低风速
• 两行落叶乔木的行道树能降低风速20%左右,小 片针叶林和绿化较好的庭园,能减弱风速25%以 上,各行乔木与灌木搭配的道路绿化能减弱风速 50%左右。
绿地规划系统知识点总结
绿地规划系统知识点总结一、绿地规划概述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
绿地规划系统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资源而设计的一个系统。
它包括了规划原则、指标标准、规划方法与技术、规划管理和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绿地规划系统的建立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地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保护和恢复植被、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生态健康。
2.可持续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配置绿地资源,精心设计绿地功能,保障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3.公平公正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保障市民的基本需求和利益,使城市的绿地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和合理。
4.多功能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多功能规划为原则,将绿地的生态、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健康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绿地成为城市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5.适度规模原则绿地规划应当以适度规模为原则,根据城市规模、土地利用状况、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绿地规划规模,形成合理的绿地规划布局。
三、绿地规划指标标准1.规划指标绿地规划指标包括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绿地分布密度、绿地服务范围等。
不同城市的绿地规划指标会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密度和分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规划标准绿地规划标准是一种量化的、可计量的标准,用来评价绿地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规划标准包括了城市绿地建设标准、园林绿化标准、绿地景观规划标准等,在绿地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监测评估绿地规划的指标和标准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规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通过不断地监测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绿地规划方法与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在绿地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讲解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1:5000~1:250003.分区规划——定量 1:5000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建筑知识:绿地系统的设计和立项
建筑知识:绿地系统的设计和立项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设计和立项一个有效的绿地系统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别从绿地系统的概念、设计要素、立项程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绿地系统的概念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所有具有绿化功能的各种绿地设施,包括公园、广场、绿地带、绿地隔离带等。
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
绿地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为城市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3.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4.增强城市形象和品位,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绿地系统的设计要素1.空间结构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指绿地设施在城市中的布局和组合方式。
设计者需要考虑绿地系统在城市中的连通性和完整性,以及与城市其他空间元素的关系,如道路、建筑等。
2.功能定位绿地系统的功能定位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居民需求,确定绿地设施的功能类型和定位。
例如,根据城市的居民分布和城市规模,确定公园、广场、绿地带等绿地设施的规模和数量。
3.设施设备绿地系统的设施设备是指在绿地设施中需要设置的各种辅助设施和设备,如椅子、桌子、休息亭、儿童游乐设施等。
这些设施设备不仅能为居民提供方便,也能增加绿地系统的使用率和吸引力。
4.绿化植物绿地系统的绿化植物是指在绿地设施中需要种植的各种植物,包括树木、花草、灌木等。
这些植物不仅能为城市提供绿色景观,还能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
5.维护管理绿地系统的维护管理是指在绿地设施建成后需要进行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绿地设施的日常保洁、花草的修剪、树木的养护等。
维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绿地系统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三、绿地系统的立项程序1.需求分析在立项绿地系统之前,需要进行城市绿地需求分析,了解城市绿地的现状和未来的需求,确定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和定位。
关于绿地规划系统理论的学习报告
一、绿地系统理论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它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
根据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5类。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1)多要素。
它是人工干扰较强的生态系统,也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包含大气、地文、水圈、生物因素,这些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地域特征。
(2)多类型。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风景区、游憩区、休养保健区、公园、花园、游园、专类园、苗圃以及以绿化配植为主的各种绿地。
(3)多功能。
城市绿地功能随时代的变迁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始终兼容着景观、社会、生态三大基本功能。
(4)动态性。
绿地系统因时代、年代不同以及季节更替,其内容、重点与形式都发生着变化。
(5)空间尺度性。
城市绿地系统因空间尺度的不同(主要指城区、市区及区域),其数量、布局、结构、功能等都有所变化。
(6)多因素协同调控性。
绿地系统的多元性、动态性及它同城市的交织特征,决定着其持续发展需有多因素协同调控。
国外园林绿化最大特点是简洁朴实大方,处处体现大自然的风格特色;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工作者提出“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后,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80年代后,提出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林绿化”。
从80年代初开始,建设部开展了多项园林绿化科研课题。
传统绿地规划对城市绿地市场运作、生态及景观要求很少考虑,具体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未充分从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角度构筑城市绿地总体结构和布局; (2)绿地植物配置重美观轻生态; ( 3)城市绿地是城市形象设计和景观规划的重要载体,传统绿地规划未充分从整体上考虑塑造城市形象; ( 4)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绿地建设模式、资金渠道已发生变化,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在实施过程中难以一成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地系统分析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1 项目背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公园的规划用地,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区东部水门,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另外相关设计用地包括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总面积约42公顷。
基地中无系统、连续的绿化景观,滨江生态系统均被破坏,环境污染、废水及码头的堆场使整个滨江原始的生态系统不复存在,基地西端有部分湿地生态群落。
基于此种立地条件,该设计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塑造,充分考虑会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和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双重功能的相互冲突,建立集生态、展示、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
2 系统布局
2.1 系统的形成
在整体骨架设计中,设计者以滩的形式及扇骨形状均匀分布于基地的乔木林为主体结构,,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创造了上海世博会南园规划景区-公园-黄浦江心-北园规划景区的序列性景观(如图1),由南到北自然过渡,起到系统与外环境骨架衔接的作用。
图 1
设计构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网络引发创作灵感,进一步联想到山水自然线条的构图形式,最终确立中国扇的上层植物结构形式配以流畅的地被网络,形成一轮黄埔江边亮丽的植物虹。
横向上强调布局的弧线分区与直线守边相结合,竖向上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穿插形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
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这样整个滩的景观构成了一幅生动而赋有韵味的中国水墨山水画。
(如图2)
图 2
2.2 系统的渐变
纵观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分区,由西向东依次为生态湿地区、休闲游艺区、公共活动中心区、世博中心轴、演艺中心区、工业文明展示区(如图3),与此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规划分别为:西部以湿地水岸植物景观为主,中部一轴两心区域突出了世博园特有的林地、草坪及屋顶花园景观,东部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立体花园的新地带。
由西向东无不透漏出自然向人工渐变的痕迹。
图 3
西端后滩基地保留着原生的滨江湿地,能在黄浦江边创造一段生态湿地,展现自然的水陆交界景观,有着特殊的示范意义。
因此设计中选取了较为生态的滩的自然结构模式,局部设置生态湿地展示区,以保证与基地西端生态湿地的联接,达到滨江景观带的整体延续性,形成一个自然循环的微生态环境。
特色林地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花岛等景观,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
在具体组织中做到疏密有序,在大面积的林木种植中结合花灌木及地被的综合设置,模拟自然界的植物形成态势。
中部区域主要人流出入口地段、高架立交体系周围以及与城市道路相邻的开放绿地内,主要以植物结合地形起伏分隔空间,并利用大片草坪及地被植物。
从空间上给人以宽敞舒适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有利于世博会节日气氛的营造。
在人流聚集较多的场所,如庆典广场等大型集散场地周围解决处理好场地透水技术的同时,将部分草地种植为耐践踏草坪保证人流在高密度时可在草坪上休憩等候。
工业文明展示区中将部分用于码头货物运输的工业吊塔进行功能转换,形成多层次的空中立体绿化展示。
在公共演艺中心与空中立体花园之间,以硬地树阵的方式保证游人的停留与休憩。
在改造时保留原工业时代的烙印,使用先进的垂直绿化科技,进行绿化城市的展示。
2.3 系统色彩的退晕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设计以绿色深浅不一的常绿树、落叶树、针叶树、阔叶树配以按冷暖色调组合出美丽色彩图案的地被植物,呈现出赋有渐变退晕效果的韵律景观。
植物美最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绝大多数植物叶的叶片是绿色的,但植物叶片的绿色在色度上有深浅不同,在色调上也有明暗、偏色之异。
这种色度和色调同时又随着一年四季变化而不同。
如垂柳的初发叶时由黄绿逐渐变为淡绿,夏秋季为浓绿。
春季银杏叶子为绿色,到了秋季则变为黄色。
五角枫叶子在春天先红后绿,到秋季又变成红色。
公园上层乔木林正是运用叶色的变化组合成多变而有趣味的园林景观。
(如图5)
图 5
公园绿地下层地被利用植物色相的差异,形成由西区冷色逐渐过渡到东区暖色的序列景观,创造出和谐、温和的气氛,加之以明度、彩度的差别运用,达到丰富多彩的调和状态,形成既有统一又有退晕效果的渐变景观。
(如图4)
图 4
3.植物群落的配置
3.1植物群落主体空间、时间的构成
在植物群落总体设计中,考虑到世博会间高容量的人群密度,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的态势,以增加乔木覆盖遮荫率。
在市中心区多建乔木林,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可以减缓热岛效应,增强绿岛效应。
同时大树地坪的配置模式可以提高公园有限土地的利用率,世博会后为市民提供开阔的活动场所。
在植建乔木林时,合理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植物新品种,突出上海城市绿地的地域特色。
从而构成乔、灌、竹、草、藤的复合群体,提高群落空间的稳定性。
(如图6)
图 6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又是空间艺术形式的表现,它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曲折变化的灌木色带,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曲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了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的创造作用,产生虚实结合
的意境效果。
同时在大量草坪形成的绿色基调上勾勒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高低起伏的植物又造成含蓄莫测的景观幻觉,扩大了园林空间感。
植物的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树干姿态的变化构成了"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观。
植物时序的变化极大的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设计结合层次分明的空间形式,将不同时期的观形、取色、闻香、品味及听声的植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组成了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园林风光。
春天樱花、桃花繁花似锦;夏天合欢、栾树密闭成荫;秋天正值果期的悬铃木、叶色金黄的银杏树,配以常绿的广玉兰别有一番繁茂昌盛的景象;冬天苍劲的黑松、孤傲自赏的梅花,配以色彩红艳的山茶,平添几分盎然的情趣。
这种春花烂漫、夏季浓荫、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季相变化增加了群落的景观效果
3.2 丰富的人工生态群落类型
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是绿地稳定、高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通过丰富的植物物种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将园区建成一个植物种源库,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归纳世博公园绿地的人工生态群落类型,主要分为观赏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文化艺术型、环保型、生产型等,具体分析如下表:
3.3 植物群落配置中技术集成的运用
在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本着"体现科技世博"的宗旨,充分合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各种现代化的植物群落景观。
位于工业文明展示区的空中立体花园巧妙地运用了机械原理,将四个塔吊组成一组,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辅助设置水平垂直交叉的观光交通体系,运用轨道的水平运动及吊塔的垂直运动,组合出立体的运动方式,产生许多趣味性极强的体系,在运动的平面中种植些色彩艳丽的地被类植物,在垂直面也引进先进材料进行城市立体绿化展示,成为上海甚至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给人一个休息娱乐空间,一个怀旧历史、展望未来理想去处,同时成为了上海又一个独特的彩色风景。
(如图7)
图 7
在世博公园耐践踏草坪设计中主要通过三个标准加以衡量:混合草种、基地和草坪维护管理。
草种混播:综合考虑上海的气候(气温从冬季的-8°C到夏季高湿度的
+35°C),病虫害的风险以及草坪的再生能力,将混合草坪的成分定为狗牙根和高羊毛。
基地: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良好的排水系统,至少有三米的厚度,包括一层M3C砂层,厚度25-30cm;一层有机物填充的运动技术层(主草层),厚度15 cm;附加的材料可以加强稳定性,最后在顶层种植草皮。
维护管理:草坪的喷淋系统能定时进行灌溉,比如POP-UP 系统。
它能跨越草坪上的任何障碍物,而不需要借助拖拽水管等措施来实现灌溉,同时用规律的施肥来保持耐践踏草坪的营养。
(如图8、9)
图 8
图 9
3.4 世博会间、会后的转换
为了兼顾世博会期间高容量、高强度的绿地使用功能和会后的城市公园功能,世博公园绿地率制定会间、会后两种设计指标:会间绿地率达到50%,会后将转变为65%。
同时为了满足世博公园植物展示造景功能,创造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乔木、灌木、地被的比例也由世博会期间的5:1.5:3.5转变为世博会后的5:2.5:4.5。
具体数量变化见表2、3:
5 结语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在生态设计思想的指导下,以生态的理论为支撑,建立并恢复了适当的植物群落模式和生态系统,突出了上海中心城区的地域特色,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园"绿色城市"的到来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也为提升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生态形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