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董仲舒王充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师教
教师要做到“善教” 要有“圣化” 教师要做到“善教”,要有“圣化”的 功夫。 功夫。 一个好的教师在学行方面必须有端正的态 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适时量力, 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适时量力,使其事 半而功倍。 半而功倍。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
学生学
1.贱二贵一
为学必须专一。 为学必须专一。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 一手画圆,莫能成。 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 一手画圆,莫能成。……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 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
三、论培养目标
王充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和标准, 王充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提 出了四个不同的等级, 儒生、通人、 出了四个不同的等级,即儒生、通人、 文人和鸿儒。
“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 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 掇传书,以上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 掇传书,以上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 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 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 通人, 通人,鸿儒超文人。”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这一政策使得养士和选士有了统一标准, 而且从思想理论上奠定了汉王朝巩固封建统 一大业的基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百家 争鸣的局面。
二、道德教育思想
(一)道德教育内容:三纲、五常 道德教育内容:三纲、
所谓“三纲” 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所谓“五常” 所谓“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 五种永恒不变的道德信条。 这就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神 权、夫权的统治提供了根据。
一、哲学思想
(二)认识论
他认识论思想主要集中在“实知” 知实” 他认识论思想主要集中在“实知”与“知实”。 实知”涉及认识的来源与途径问题, “实知”涉及认识的来源与途径问题,王充强调认 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必须要与客观事实相符。 识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必须要与客观事实相符。 知实”涉及认识对象问题, “知实”涉及认识对象问题,王充主张以实际存在 的事物为认识对象,认识对象应该是“天下之事, 的事物为认识对象,认识对象应该是“天下之事, 世间之物” 世间之物”。
第四讲
董仲舒、王充、 董仲舒、王充、颜之推 的教育思想
第一章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生平简介
董仲舒(公元前 ),西汉广川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西汉广川(今河北省 前 ),西汉广川( 枣强县广川镇) 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枣强县广川镇)人,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封建神学思 想体系的奠基者。 想体系的奠基者。 他学识渊博,遍通五经,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 他学识渊博,遍通五经,是汉代著名的儒家学者,有 汉代“孔子”之称。他以“三年不窥园”的治学精神和高深 汉代“孔子”之称。他以“三年不窥园 的治学精神和高深 的学术造诣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的学术造诣受到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他在贤良对策时提出的建议,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他在贤良对策时提出的建议,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开 始参政。 始参政。他的教育思想对汉代和后来封建王朝制定中央集权 的文化教育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的文化教育路线、方针、政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先 后任过江都王和胶东王的国相,但终不得志, 后任过江都王和胶东王的国相,但终不得志,后托病弃官归 潜心学问。 家,潜心学问。 董仲舒一生的著述很多,其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 董仲舒一生的著述很多,其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 举贤良对策》 其中, 举贤良对策》 《举贤良对策》等。其中,《举贤良对策》与教育的关系最 为密切,并对我国封建教育制度有极大的影响。 为密切,并对我国封建教育制度有极大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儒家的“六经”,尤其重视《春秋》的学习。 儒家的“六经” 尤其重视《春秋》的学习。 “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 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 于风。《书》著功,故 长于事。《易》本天地, 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 对自然知识的学习和自然事物的认识, 对自然知识的学习和自然事物的认识,他是反 对和鄙视的。 对和鄙视的。 “能说鸟兽之类者,非圣人所欲说也。圣人所 欲说,在于说仁义而理之”。
三、论培养目标
儒生
两汉学校培养出的一般知识分子, 两汉学校培养出的一般知识分子,也是儒家传统的培养目 标。
通人
比儒生高一等的“博览古今”的人才, 比儒生高一等的“博览古今”的人才,他的知识结构比较 合理,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合理,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但却不能把所学到的书本知 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们既缺乏理论思辨的能力, 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们既缺乏理论思辨的能力,又缺乏 实际的任事之才,他们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有限的。 实际的任事之才,他们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有限的。
王充十分注重效验,他把效验作为认识的标准。 王充十分注重效验,他把效验作为认识的标准。“效 即实效和验证,就是用事实加以验证。 验”,即实效和验证,就是用事实加以验证。 王充把是否与事实相符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王充把是否与事实相符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其方向无疑是唯物主义的。 其方向无疑是唯物主义的。
二、道德教育思想
(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正谊(义)明道,不计功利 正谊( 明道,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 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 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 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 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 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 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 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矣。 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矣。
二、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
(一)论人性
王充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王充认为, 王充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王充认为, 由于先天禀气之不同, 由于先天禀气之不同,人的生理素质是有差 异的。 异的。 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 “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 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 “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 贤愚。 贤愚。”
一、三大文教政策
(一)兴太学以养士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辟犹不琢玉而求文采 夫不素养士而欲求贤, 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 也。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 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一、三大文教政策
(二)重选举以取士
董仲舒提出了设立察举制的建议。
一、三大文教政策
文人
“好学勤力,博学强记”,知识渊博的人。他们能掌古论 好学勤力,博学强记” 知识渊博的人。 能把各种社会知识融汇贯通, 今,能把各种社会知识融汇贯通,能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社 会生活实践,成为称职的行政管理人才。 会生活实践,成为称职的行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 王充的教育思想
王充(27-97年)东汉上虞人
生平简介
王充(公元 王充 公元27—约100),字仲任, 公元 约 ,字仲任, 浙江会稽上虞人, 浙江会稽上虞人,出生于农人兼小商 贩家庭。 岁识字 岁识字, 岁入书馆 岁入书馆, 贩家庭。6岁识字,8岁入书馆,后进 入太学学习, 入太学学习,不满太学风气和厌弃章 句之学。常入洛阳书肆读书, 句之学。常入洛阳书肆读书,过目成 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诵,博通“众流百家之言”。他批判 地吸取了先秦诸子的学说, 地吸取了先秦诸子的学说,自成一个 独立的思想体系, 独立的思想体系,是东汉时期杰出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把春秋战 国时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向前推进 了一大步。 了一大步。他的教育思想中含有许多 辩证法的因素, 辩证法的因素,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总 他的著作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 结。他的著作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 一书。 一书。
二、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
(二)教育与人性的关系
通过教育人性是可以改变的。 通过教育人性是可以改变的。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 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 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
二、论人性与教育和环境的关系
(三)环境对人性发展的影响 王充强调环境在人成长发展中的渍染影响作用。 王充强调环境在人成长发展中的渍染影响作用。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入缁,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入缁,不练自 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 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 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 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 恶变矣。 恶变矣。”
2.形静志虚
为学必须虚心沉静,惟如此才能深入悟解,体会精微。 为学必须虚心沉静,惟如此才能深入悟解,体会精微。 夫欲致精志者, 故治身者, “夫欲致精志者,精气之所趣也。……故治身者,务执静 一致精。 一致精。”
3. 事在强勉
为学要不畏艰苦,强勉而进。 为学要不畏艰苦,强勉而进。 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 “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 勉而行道,则德日起而有大功。 勉而行道,则德日起而有大功。”
二、道德教育思想
(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积小致巨,以微致显 积小致巨,
董仲舒认为,修养功夫应该一点一滴地做起, 董仲舒认为,修养功夫应该一点一滴地做起, 日积月累,逐渐完善。 日积月累,逐渐完善。 众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 “众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 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 慎微者著” 故尽小者大, 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 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 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 销膏而人不见也。 销膏而人不见也。”
一、哲学思想
(二)认识论
关于认识的来源,王充强烈反对汉代流行的Biblioteka Baidu人“ 关于认识的来源,王充强烈反对汉代流行的圣人“生而 知之” 神而先知”的谬论,肯定不学不知、学而后知。 知之”或“神而先知”的谬论,肯定不学不知、学而后知。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 ……所谓圣者 须学以圣。……天地之间 所谓圣者, 天地之间, 识……所谓圣者,须学以圣。……天地之间,含血 之类,无性( 知者。 之类,无性(生)知者。”
王充墓
一、哲学思想
(一)自然观
王充发展了先秦以来的“元气”学说和“天道自然无为” 王充发展了先秦以来的“元气”学说和“天道自然无为”的 学说。西汉董仲舒赋予“ 以神秘主义的主宰作用, 学说。西汉董仲舒赋予“天”以神秘主义的主宰作用,王充 在哲学上把天还原为自然,并从黄老道家的自然主义出发, 在哲学上把天还原为自然,并从黄老道家的自然主义出发, 自然”拓展为客观世界的自然本性, 把“自然”拓展为客观世界的自然本性,从根本上否定了一 切关于天的神秘思想。 切关于天的神秘思想。 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 在宇宙万物如何产生及构成上,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宇宙生 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 成论,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是由物质 的元气构成的。 的元气构成的。 人虽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虽有灵性,但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它万物一样也是 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的命题, 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提出了“精神依倚形体”的命题,认 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才能发生作用, 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才能发生作用,这就肯定了形体是第一 性的,而精神是第二性的。 性的,而精神是第二性的。
二、道德教育思想
(二)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外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外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 应该用仁的精神对待他人, 应该用仁的精神对待他人,即“求诸人谓之 薄”;用义的精神要求自己,即“求诸己谓 用义的精神要求自己, 之厚” 是说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 之厚”,是说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