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模式与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第4讲 现代学习理论(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部分v2.0)

第4讲 现代学习理论(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部分v2.0)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 第14页 14页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 如果把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看作一个连续体,则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建构主义与其他学习理论在这个连续体上的位置如下:
行为主义
奥苏伯尔
皮亚杰
知识的 客观主义
促进意义学习的条件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中;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强调要注重从做中学。
第8页
第四节、 第四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机构主义的进一步 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 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以建构主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发 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有关“建构”的思想, 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有关“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 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 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 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 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 斯滕伯格、卡茨、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 , 以及当代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乔纳森。 以及当代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乔纳森。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分歧的信息加工。

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

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

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

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

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7-2)。

图7-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一)信息流从图7-2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的结构中去的过程。

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成神经信息。

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储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

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这涉及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秒。

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

一旦超出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信息赶走。

如果想要坚持信息,就得采纳复述的战略。

但复述只能有利于坚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其实不克不及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

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发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发生器作出反应。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结果时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信息加工。

在各加工阶段发生的事情,称为学习的事件,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内部过程。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要依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对学习过程发生影响。

因此,教学阶段应该与学习阶段相吻合。

在每一教学过程发生的事情称为教学的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

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使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相匹配。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提出的学习模式是依据电子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并结合人对信息加工的特点提出来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由三大系统构成的,即信息的三级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期望系统,它主要用来说明人的学习的结构和过程。

对于理解人类的学习,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依据这一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模式,对于如何安排教学以及进行教学设计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主要表现为内部过程,而这种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教学和教学设计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内部过程。

那么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如何一一对应呢?为了进行分析,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教学设计与之一一对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ppt课件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ppt课件

PPT课件
7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计算机模拟
把人视作信息加工者,这一观念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家们发现,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用 来描述人类思维和学习的方式。一些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来 模拟人类问题解决过程和学习过程。这样,心理学家就不 再只是推测在“暗箱”内部所发生的事情了。
关于计算机与人类信息加工方面,有两个主要的发展: 一方面,用人类思维过程作为改进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程序 的指南。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对计算机加工的兴趣,集中 在模拟人类问题解决过程上。
艾宾浩斯1885年对无意义音节记忆的 研究,也是这方面的探索。
PPT课件
3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后,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兴起, 为心理学家分析和推断心理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 工具。因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人们有可能分析 人的内部心理状态和过程。
西蒙等人在50年代后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以表明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各种心理现象,因而, 心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根据信息加工系统予 以阐明。
人被看成是信息加工者。凭借信息加工模式, 能把格式塔心理学关于认知和记忆重组的某些推 测,用一种类似计算机程序的方式编制出来。这 就为研究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
PPT课件
4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信息加工理论概述
有人区分了对当今信息加工理论有影响的三种 理论:(1)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 学习的数学理论;(2)强调以选择性注意为起点、 长时记忆痕迹为终点的信号探示理论;(3)注重 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机模型理论。
由此,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行为所涉及 的基本结构,称之为“信息加工系统”(IPS)。
PPT课件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一、考情加涅是学习的基本理论中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信息加工理论在陕西特岗考试中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因此,本篇软文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学员理解这部分知识。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流程。

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部分。

“执行控制”即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2.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学习的角度——每个阶段学生要完成什么任务,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1)动机阶段把学习者的期望与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Eg:老师在上课之前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了解阶段在该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

在知觉过程中,学习者会依据他的动机和预期对信息进行选择,把注意放在那些和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上。

Eg: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老师演示的实验之上。

(3)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

教师要帮助学习者采用较好的编码策略,以利于信息的获得。

Eg: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弄明白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

(4)保持阶段经过获得阶段,已编码的信息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这种储存可能是永久的。

(5)回忆阶段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

这一阶段,线索很重要,提供回忆的线索将会帮助人回忆起那些难以回忆的信息。

因此,教师就要提供一些有利于记忆和回忆的线索,教会学生检索、回忆信息的方法和策略。

Eg:通过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帮助学生记忆教师职业道德。

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朝代。

(6)概括阶段学习者要想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首先要依赖于知识的概括,同时也依赖于提取知识的线索。

加涅的学习理论

加涅的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罗伯特・加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加涅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重新恢复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舞台上一位极有影响的主角,他原是经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训练的心理学家。

在其学术生涯的后期,他吸收入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思想和建构主义认知学习心理学的思想,形成了有理论支持也有技术操作支持的学习理论。

他的关于学习的观点被公认为“行为主义——折衷主义”的心理学理论。

一、加涅对于学习概念的认识广义的学习学习—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或结果。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的获得经验,从而使其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加涅认为:学习的本质即是个体可持久保持的容易观察的行为变化。

二、加涅的学习层级论加涅将智慧技能分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四个层级。

1.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2.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有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3.再高一级的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为时,便是人按规则办事,这是技能的本质;4.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它是由许多简单规则构成的。

加涅认为,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前提,简单规则的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前提,概念学习以辨别学习为前提。

三、加涅的学习过程论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执行控制和期望是两个重要的结构,它们可以激发或改变信息流的加工。

执行控制是已有的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起调节作用;预期是动机系统对学习的影响,起定向作用,它们可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四、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加涅认为,学习的条件有内部的和外部的。

内部的学习条件包括学习者固有的内部状态(包括先天的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发展形成的,如工作记忆容量、IQ和人格特质),和已习得的性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005.5 19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2、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图尔文总结了有关记忆研究,对情节记忆和语 义记忆作了区分。 情节记忆是指我们具有的有关以往经历过的某 些特定事件方面的信息,它主要用来贮存人生中 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如第一次做什么事的情节 在记忆中是最深的。 语义记忆是语言运用所必需的记忆,它涉及 有组织地贮存我们对整个世界以及语言及其运用 方法方面的知识。语义记忆是指语法规则、化学 公式、运算规则等方面的有组织的知识。
11
2005.5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 几乎所有信息加工论者都认为,学习实质上 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他们的一个基本假设 是: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由 于这种信息流只是一种猜想,是永远不可能直接 观察到的。所以心理学家们构建了不同的模式来 推导这种信息流;这取决于理论家想要说明哪一 种内部过程。一般而言,信息加工论者主要关注 (1)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2)记忆系统中知 识表征和贮存方式。
2005.5 28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同时必须认识到,信息加工理论注意 系统、编码系统和记忆系统的分析,是建 立在推测基础上的。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还无法使其变成实在的可观察的行为,其 理论还不成熟。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005.5 23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刺激编码 当人们注意到刺激时,这些刺激就处 于短时记忆中。据认为,短时记忆处理信 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能局限在我们能够 注意到的观念上。除非我们不断地思考或 复述这些信息,否则信息很快就会从短时 记忆中消失。 要把信息长久地记忆下来,就需要长 进记忆。这种加工被称为编码,即要转换 刺激,以便贮存,便于回忆。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给出概念或规则的多种具体实例,为适当的序列联结提供言 语线索
对给出有实例的策略提供言语指导 对新的解决办法给予指 点和启发
由榜样说明或实际示范行动选择,同时观察榜样对行动如何 进行强化
反复练习提供反馈性练习
6.引发行为表现
“说出来”请学习者解释信息
未曾遇到过的情况请学习者在新实例中运用规则或概念
解决不熟悉的问题要求解决问题
3.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 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4.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 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 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6.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 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回忆组织有序的知识实体 刺激回忆有组织的信息的上下文情景
回忆先决规则和概念
刺激回忆从属规则和概念
回忆较简单的先决规则和概念
回忆该学习所要求的任务策略及与之相关的智力技能
回忆做出个人选择的情境及行动,运用榜样实际示范这种选 择 回忆相应的信息和技能
回忆执行子程序及组成技能
4.呈现刺激
利用区分明显的特征呈现书面的或视听型言语陈述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的四个要素:
1.学习者
2.刺激情境
3.记忆
4.反应
四、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
(一)学习过程
加涅认为,学习是个体的一整套内部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个体把环境中的刺激转化为能进入长时间记忆状态的信 息。这些信息(即学习的结果)能给个体提供完成各种操作 的能量。根据学习层次理论,每一类学习中都蕴藏着前一类 的学习。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_兼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_郭斯萍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模式_兼论对现代教学的启示_郭斯萍
教师就应向学生直接提示要学习的内容教学目标或者也可用适当的刺激琨接去激化学生的学习行动教师通过告知学生教学日标使学生建市对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的预期指引外控制学生的注意与学习行为使教学的条理化重点突出便于对教学的组织3知识的组织化呈现要使学生积擞有效地学习教学内容心组缎成富有意义的序列
!"#$
!"#$%!&’()*+,-’./
是学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 作 用 的 结 果 % 学 习 过 程 是 由 一系列的事件构成的 " 图 #$ " 加涅根 据 信 息 加 工 理 论 提 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 ! 认 为 学 习 过 程 就 是 一 个 信 息加工的过程 ! 即学习者 对 来 自 环 境 刺 激 的 信 息 进 行 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 并 具 体 描 述 了 典 型 的 信 息 加 工模式 " 认为学习可以区别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 学 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 头 脑 中 的 内 部 活 动 ! 与 此 相 应 ! 每 一 个 学 习 活 动 都 可 以 被 分 解 为 八 个 阶 段 % 见 图 &$ 方框上面是该阶段的名称 ! 方 框 里 面 是 该 阶 段 学 生 内 部的主要学习过程 " 图 && 学习的过程的阶段
#! 知识的组织化呈现
要使学生积极有 效 地 学 习 ! 教 学 内 容 应 组 织 成 富 有意义的序列 ! 符合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 " 认知加工过 程 是 指 信 息 的 输 入 )编 码 )储 存 )提 取 )输 出 的 过 程 !相 应的则要教师在呈现教学 内 容 时 ! 首 先 应 注 意 新 信 息 要具有可辨别性 ! 以有助于学 生 进 行 选 择 性 知 觉 ! 其 次 要注意新旧信息的联系 ! 新呈 现 的 信 息 要 结 构 清 晰 ) 层 次 鲜 明 !可 运 用 板 书 )图 例 等 突 出 新 知 识 的 组 织 结 构 " 再次要求教师应采取一些 教 学 策 略 使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学 习 活 动 !为 了 确 保 正 确 )牢 固 地 掌 握 所 学 知 识 !还 应 使 学生将学习的结果表现为 外 部 行 为 并 对 这 些 行 为 进 行 反馈 "

加涅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大家好
8
(三)获得阶段
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学生就可获得知识。而获得阶段涉及的是对新获得的刺激进 行知觉编码后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中。
在短时记忆中暂时保存的信息,与被直接知觉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这里,知觉信息已被转化成 一种最容易储存的形式,这种转化过程被称为编码过程。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又要经历一 次转换,这一编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信息。如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或根据已经习得的概念 对刺激进行分类,或把刺激简化成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在此过程中,教师 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
(六)概括阶段
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同时,教师也总是希 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有 一个概括的阶段,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 并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提取信息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 理和原则。
大家好
9
(五)回忆阶段
学生获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环。相对其他阶段而言,回忆 或信息提取阶段最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提取线索,这些线索可 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回忆量。但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提索,从而成为独 立的学习者。所以,对于教学设计来说,通过外部线索激活提取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 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
大家好
7
但是,在有些场合下,学生最初并没有被达到某种目的的诱因所推动,这时就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 动机,形成学习期望。理想的期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才能形成,而不能仅仅通过教师告诉学生学 习的结果来形成。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理想的期望,在学生实际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之前,应先作出 安排使学生达到某种目标,以便向学生表明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4认知学习理论4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5-4认知学习理论4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8、反馈阶段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 的目标。这时,教师应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 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当然,强化在 学习过程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学生在动机阶段形成 的期望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肯定。 教师在提供反馈时,不仅可以通过“对”、“错”、 “正确”或“不正确”等词汇来表达,而且可以使用点 头、微笑等许多微妙的方式反馈信息。同时,反馈并不 总是需要外部提供的,它也可以从学生内部获得,即进 行自我强化。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概念、规 则,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罗伯特.米尔斯.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
1940年,加涅在康涅狄格女子大学任教,开始对人类学习进 行研究,但因资金不足和到部队受训而中断. 1958年,他应聘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重新开始 研究学习问题. 1962-1965年,加涅在美国科研工作协会担任研究主任;还 担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心理学教授。 从1969年起,加涅担任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系教授。 加涅在美国心理学界享有盛誉。 1974年获 “桑戴克教育心理学奖”;1982年又获美国心理 学会颁发的“应用心理学奖”。 加涅的主要著作有:《学习的条件》(1962)、《教学设计 的原理》(1969)《知识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 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1976) 《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 (1984)《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
5、回忆阶段
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是其
中必需的一环。相对其他阶段而言,回忆或信息提取阶 段最容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使 学生得到提取线索,这些线索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回忆 量。但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 提供提索,从而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所以,对于教学设 计来说,通过外部线索激活提取过程固然重要,但更重 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七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四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七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七节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信息加工理论的分类、基本假设、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掌握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原理和认知模型的定义等现代心理学发展到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科学的迅速崛起,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回答人类复杂认知过程上的失败,加之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积极影响,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范式——认知心理学(Congnitive Psychology)诞生了。

认知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

它强调心理学对人的各种认知过程的研究,并根据对各种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研究提出相应的认知模型或信息加工模型。

这些信息加工模型可供计算机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参考,并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的各种认知功能。

人工智能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它的诞生以1950年图灵发表的《计算机和智能》一文为标志。

关于人工智能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其核心意义是一致的,这就是使计算机能够做出一些表现人类智能的事情,并借此帮助我们理解智能的工作原理。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重心是设计各种体现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如问题解决程序、模式识别程序和学习程序等,使计算机代替人脑进行智能性工作。

认知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的研究在于针对不同的学习类型提出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让计算机模拟或实现相应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索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

这样,认知心理学研究就同人工智能科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本章在对信息加工心理学作简要地介绍之后,着重介绍几个学习的认知模型。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信息加工理论分类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学习的认知模型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及其面临的问题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集中于认知过程的研究,与认知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也和其他心理学思想一样源远流长。

1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美国学者香农(C. Shannon )被公认为是信息论之父。

心理学家认为,信息论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把人类作为信息加工者的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人在对刺激作出反应时的积极选择的作用,而不是像在刺激-反应理论中所看到的那种起被动作用的人。

计算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 )通常是指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来描述人类信息加工过程时所采用的方法。

这方面最典型的人物是西蒙。

纽厄尔与西蒙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行为所涉及的基本结构,他们称之为“信息加工系统”或“IPS ”,图解如下:奈瑟(Neisser )承认计算机模拟和信息论对当代认知过程理论和研究的影响,并从信息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中借用了许多方式,但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两种方法保持一定的距离。

奈瑟理论观点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是建构。

在他看来,研究认知过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是建构性质的。

(2)认知建构包括两个过程。

(3)思维有一种执行控制的机制,就像计算机程序中有一种执行程序一样。

(4)二级过程的认知运演是习得的,尽管它们部分是受遗传结构因素影响的。

(5)可以通过对视知觉的类推,来描述和解释记忆和遗忘的过程。

几乎所有信息加工论者都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他们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信息加工论者主要关注的是这样两个问题:1、 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两种信息加工模式: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The Atkinison-Shiffring Model )和克雷克- 洛克哈特模式(The Craik-Lockhart Model )。

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由三个结构成分组成:(1)感觉登记;(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在他俩看来,重要的是,这三种记忆贮存不应该被看做大脑所占的特定部位,而应把它们看作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方面或运演的特征。

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他俩人的基本观点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与其说是由于信 息贮存在大脑中的“地方”产生的,不如说是由于它们获得的加工类型产生的。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及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简略模式图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阶段
谢谢!
制作人:张思雨
加涅的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
什么是信息加工?
接收——存储——处理——传送
把人看作一个具有极大灵活性的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
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大 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罗伯特· 米尔斯· 加涅(Robert Mills Gagne,1916--2002) 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91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 安多弗。从中学时代起,加涅就立志要学习心理学,将来 做一位心理学家。 1933年,加涅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 学。1937年他又进入布朗大学攻读研究生。并改读实验 心理学。1939年和1940年,加涅先后获得了布朗大学的 理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1940年,加涅在康涅狄 格女子大学任教,开始对人类学习进行研究,但因资金不 足和到部队受训而中断。1958年,他应聘到普林斯顿大 学担任心理学教授,重新开始研究学习问题。1962-1965 年,加涅在美国科研工作协会担任研究主任,还担任了加 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心理学教授。从1969年起, 加涅担任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系教授。加涅在美国心 理学界享有盛誉。1974年获“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1982年又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应用心理学奖”。 加涅的主要著作有:《学习的条件》(1962)、《教学设计的原理》(1969)《知识 的获得》(1962)《学习对个体发展的贡献》(1970)《教学方法的学习基础》 (1976)《记忆结构与学习结果》(1978)《学习结果及其作用》(1984) 《教学的学习基础》(1988)等

1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美国学者香农(C. Shannon )被公认为是信息论之父。

心理学家认为,信息论有助于我们形成一种把人类作为信息加工者的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人在对刺激作出反应时的积极选择的作用,而不是像在刺激-反应理论中所看到的那种起被动作用的人。

计算机模拟(computer simulation )通常是指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语言来描述人类信息加工过程时所采用的方法。

这方面最典型的人物是西蒙。

纽厄尔与西蒙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行为所涉及的基本结构,他们称之为“信息加工系统”或“IPS ”,图解如下:奈瑟(Neisser )承认计算机模拟和信息论对当代认知过程理论和研究的影响,并从信息论和计算机模拟方法中借用了许多方式,但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两种方法保持一定的距离。

奈瑟理论观点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是建构。

在他看来,研究认知过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是建构性质的。

(2)认知建构包括两个过程。

(3)思维有一种执行控制的机制,就像计算机程序中有一种执行程序一样。

(4)二级过程的认知运演是习得的,尽管它们部分是受遗传结构因素影响的。

(5)可以通过对视知觉的类推,来描述和解释记忆和遗忘的过程。

几乎所有信息加工论者都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他们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信息加工论者主要关注的是这样两个问题:1、 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两种信息加工模式: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The Atkinison-Shiffring Model )和克雷克- 洛克哈特模式(The Craik-Lockhart Model )。

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由三个结构成分组成:(1)感觉登记;(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在他俩看来,重要的是,这三种记忆贮存不应该被看做大脑所占的特定部位,而应把它们看作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方面或运演的特征。

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他俩人的基本观点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与其说是由于信 息贮存在大脑中的“地方”产生的,不如说是由于它们获得的加工类型产生的。

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对信息加工理论的评价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 许多思维过程,使得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不 再那么神秘了。 信息加工理论并不是一切从头开始的,
它吸收了行为主义和传统认知理论的有益成
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两者的结合。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重要的是探究学生 头脑中发生的加工过程。它试图解释被行为 主义者作为“暗箱”的内部认知活动。但对 这些内部过程的探讨,是用一种比传统的认 知理论远为精确的方式进行的。 信息加工理论注意系统、编码系统和记 忆系统的分析,是建立在推测的基础上的。
程序记忆是对怎样做事情的方式和步骤
的记忆。
这种类型的记忆主要是以一系列的“刺
激—反应”配对的方式储存的。
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程序记忆储存在
小脑中,而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则储存于大
脑皮层。
情景记忆中贮存的是表象; 语义记忆中贮存的是陈述性知识; ——以图式为记忆单元 程序记忆中贮存的是程序性知识。
——以产生式为记忆单元
认知心理学家常常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认知心理学家常常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拟来说明人类的学习和人脑加工过程作比拟来说明人类的学习和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因而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追溯信息的过程因而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追溯描述心理运演的顺序和它们的产品上描述心理运演的顺序和它们的产品上
第六讲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与建构主义学习观
信息加工论者主要关注的是这样两个问
题: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和记忆系统中知识
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学习和记忆的模式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基 础。这一模式假设人脑中有许多内部结构及 与其展现的相对应的过程。
加涅曾提出一个基本的典型模式
执行控制 系统
效应器 执行控制 期望
动机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加工模式与学习理论【摘要】图式是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概念,为了得到图式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本文分析了图式经过同化和顺应形成的过程,认为既然没有谁总是通过同化一下子获得图式,也没有谁总是通过顺应才能获得图式,那么一次或多次地同时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的图式才是图式最主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加工模型,为了更清晰地呈现信息加工模型加工和摘取信息的确方式,本文将作用于感受器和效应器的信息按作用与否及作用得对错与否将信息加工模型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过程分为完全、部分、变换、错误和无法五种方式,这样划分,能够比较直观地理解信息加工模式和比较好地使用信息加工模式理解学习理论。

【关键词】信息加工模式;学习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前言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对教与学持什么样的观念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作用。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位,将认知结构界定为记忆存储系统中知识的结构化形式,有助于理解信息加工模型。

各种学习理论是从学习的不同角度和对学习者不同参与程度的描述出发来揭示教与学本质的,对于不同的教与学的活动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作为指导。

学习理论是带有继承性和不断发展着的,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的发展和完善,本文试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即从认识图式和信息加工模式开始来理解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一直是教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侧重指其在学习行为中的理论基础作用。

行为主义重视外显的行为,强调对间接知识的重现,认知主义重视知识学习的内隐行为,特别是间接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加工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知识的组织、结构及知识之间有情境的意义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做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

它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的样的“反应”;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的“试误”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起重要作用。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

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认知的“顿悟”过程;学习是意义形成的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可用图1表示:图1 认知教学理论的模型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二、信息加工、认知结构与图式1 图式、同化和顺应图式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概念,一般认为,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形成,同化是新概念被纳入原有图式,顺应指的是原有图式无法吸收新概念而改变原有图式建立新图式的过程[1]。

同化指的是同一概念或概念体系的扩充,即纵向与横向的扩充,通常认为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指的是原有概念或概念体系的横向扩充,通常认为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既然没有谁总是通过同化一下子获得图式,也没有谁总是通过顺应才能获得图式,那么一次或多次地同时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的图式才是图式最主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

因此,本文将图式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形成过程用图2来表示:图2 图式的形成过程图2可理解为,“概念1”经过“同化”形成“图式1”,“概念2”无法“同化”,因而经过“顺应”形成“图式2”,“概念3”经过部分“同化”形成“图式31”,“图式31”再经过“顺应”才形成与“概念3”对应的“图式3”。

当然,“图式3”也能够由“图式31”以同化的方式形成,这表现在找到到足够的变式,使得“图式31”能够以量的扩张的形式被认知结构接受。

“图式3”的形成是图式形成的主要形式,也是教与学中广泛存在的情况,如“教学相长”现象,又如知道某一概念或命题,但是不能完全理解或做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习题,或者直到高年级时才对以前所学的某个概念有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初始学习时所提到的点、线、图形均指在同一平面中,但是到了高年级则将其扩展为空间概念。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图式的形成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图式的“同化”与“顺应”是相对而言、相辅相成,可以转化的。

“同化”是图式形成的必经阶段,顺应是图式形成的高级阶段,又是已有图式形成新图式的起点。

因为概念体系自身是人为划分的,总是有重合的,在形式或意义上有某种程度的相似相通之处。

比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念及概念体系之间是相得益彰,相互借鉴,互相促进的。

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理论流派往往异彩纷呈,即使同一领域对某一概念的界定也并不能做到十分严格,特别是当学习者处于积累知识的时候,知识的扩充,即“同化”与“顺应”是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如分科学习与综合课程的设置,就是充分认识到了概念内涵的充实、知识体系的形成与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其次,“同化”与“顺应”共同致力于构建具有学习者特征的知识结构。

无论是“同化”所形成的图式,还是“顺应”所形成的图式,都属于概念范畴,只是其概念的具体程度和抽象程度不同,或者是其参与的思维方式不同,但都是由“同化”与“顺应”所形成的图式联结而成,无法“同化”的概念由“顺应”形成图式,由“顺应”形成的图式又会继续经过“同化”或“顺应”以吸收新的概念或改变已存在的图式形成另外的图式。

相同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具有不同的特点,或者说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或认知方法和认知程度形成不同的图式及图式之间的关联。

再次,图式具有能动性,因为“同化”不断吸收新概念,而“顺应”则不断改变自身以适应现实。

同时,元认知对“同化”与“顺应”的形成都具有促进作用,并促使图式之间建立或消除某种关联,如学习者知识的“保持”与“迁移”,“变式”与“遗忘”等。

图式的能动性对于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形成和信息的存储、加工具有重要作用。

2 认知结构与图式认知结构常与图式等同,本文将认知结构与图式进行区分,认为认知结构指的是存储在记忆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或者潜意识中)所有知识的存储方式,和知识在头脑中的条理化存在形式。

这里的认知结构专指知识的组成,即通常所说的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知识,在记忆中的存储形式,特指有结构的有联结的便于人们理解的存储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位,通过“同化”与“顺应”形成的图式,经过判断、推理等高级思维形式,在各图式之间建立稳固的灵活的联系,以构成体系化的完整的认知结构。

元认知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式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均起协调、控制作用。

3 信息加工模式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是阐明人类学习过程的模型。

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2]: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

根据这种加工理论,人类的学习可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图3[3]来表示。

图3 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图信息加工模式是广为接受的信息接收、加工、处理模型,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为如图4[4]所示。

信息加工即对感受器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加工,即图式经过“同化”、“顺应”以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根据要求进行信息提取,再通过效应器表现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这里对上述模式图的理解侧重指信息的加工和提取两方面,因此,信息加工模式可以用图5来分析。

图4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由于信息的记录、加工和提取形式存在损耗和误差的原因,这里将记录、加工和存储或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分为完全、部分、变换、错误、无法等五种形式以加强对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如图5所示,经过感受器感受到的信息,须经过完全加工、部分加工、变换加工、错误加工、无法加工五种形式的一种才能转移到记忆系统。

完全加工,指原样反映感受器感受到的所要求反映的信息;部分加工,指将感受器感受到的信息部分地反映给记忆系统;变换加工,是对所要反应的感受器所感受到的信息进行变换或重组;错误加工,指错误地反映了感受器所感受的信息;无法加工,指对感受器所感受的信息不能或没有任何加工形式。

知识通过感受器后,经过这五种加工形式存储于记忆系统。

相应地,从记忆系统提取的信息则须通过五种形式的一种才能作用于效应器。

这五种方式指完全提取,部分提取,变换提取,错误提取和无法提取。

完全提取,指原样反映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部分提取,指部分反映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变换提取,是对所要提取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变换或重组;错误提取,指错误提取了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无法提取,指不能提取相关的任何知识。

与此同时,提取后的信息通过效应器的外显同样可能存在传输损耗或者教师与学习者信息传输或理解上的误差,因此,效应器的行为同时作用于教师的教与学习者的学。

图5 对以往信息加工模式的理解三、信息加工模型能够较好的说明学习理论这里的学习理论主要指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信息加工模型是公认的对学习过程的模拟,所以这里通过信息加工模型理解常见的各种学习理论。

在图3中,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图表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将感受器之前的输入视为“刺激”,即学习材料,将效应器的输出视为“反应”,即习得的知识,感受器与效应器之间的过程即为学习者的“试误”,即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或认识过程;在图3中,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图表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将感受器之前的输入视为“刺激”,即学习材料,将效应器的输出视为“反应”,即习得的知识,感受器与效应器之间的过程为学习者将“刺激”与“反应”进行联结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或认识过程,即学习者“试误”之后的“顿误”过程,不管时间长短与意识到与否,“试误”过程必定存在,其后才会有“顿误”产生;在图3中,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图表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侧重于对学习者感受器之前的输入,即对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的加工和组织,侧重于某种“情境”中“刺激”的呈现,将效应器的输出视为意义生成,即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器与效应器之间的过程即为学习者的学习者在特定学习“情境”中在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对话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积极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认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并不完全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否定,而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初表现,“顿悟”不论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意识到与否,“顿悟”不是先验的,而是在“试误”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累积的方式形成的,不管这种“试误”持续的时间长短还是形式的有无或者是学习者意识到与否,“试误”始终存在,“强化”和最终的正确反馈对“顿悟”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