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综合第九章第3节地图编绘
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三科合一历年真题

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三科合一历年真题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三科合一)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历年真题•【测绘综合能力】•2020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精选及详解•2019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2018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2017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2016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2015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2014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2013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2012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201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2020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9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8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7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6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5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4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3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2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201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真题及详解•【测绘案例分析】•2019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2018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2017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2016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2015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2014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2013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2012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201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章节题库•【测绘综合能力】•第一篇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第1章大地测量• 1.1 大地测量概论• 1.2 传统大地控制网• 1.3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 1.4 卫星大地控制网• 1.5 高程控制网• 1.6 重力控制网• 1.7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1.8 大地测量数据库•第2章海洋测绘• 2.1 海洋测绘基础• 2.2 海洋测量• 2.3 海图制图• 2.4 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第二篇工程测量与权属测绘•第3章工程测量• 3.1 工程测量概要• 3.2 工程控制网建立• 3.3 工程地形图测绘• 3.4 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测量• 3.5 线路与桥梁、水利、市政工程测量• 3.6 矿山与隧道工程测量• 3.7 地下管线测量• 3.8 工程竣工测量• 3.9 变形与形变监测• 3.10 精密工程测量•第4章房产测绘• 4.1 房产测绘概述• 4.2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 4.3 房产调查• 4.4 房产要素测量• 4.5 房产图绘制• 4.6 房产面积测算• 4.7 房产变更测量• 4.8 房产测绘成果管理•第5章地籍测绘• 5.1 测绘概述• 5.2 土地权属调查• 5.3 地籍控制测量• 5.4 界址点测量• 5.5 地籍图测绘• 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 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 5.8 日常地籍调查• 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第6章行政区域界线测绘• 6.1 区域界线测绘概述• 6.2 界线测绘的准备工作• 6.3 边界点测绘及边界线标绘• 6.4 边界协议书附图及边界位量说明• 6.5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成果整理与验收•第三篇摄影测量与遥感•第7章测绘航空摄影•7.1 绘航空摄影概要•7.2 测绘航空摄影技术设计•7.3 测绘航空摄影工作的实施•7.4 航空摄影中的新技术应用•7.5 航摄成果的检查验收•第8章摄影测量与遥感•8.1 影测量与遥感概要•8.2 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8.3 技术设计•8.4 影像资料收集与预处理•8.5 区域网划分与像片控制测量•8.6 影像判读与野外像片调绘•8.7 空中三角测量•8.8 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8.9 三维建筑模型建立•8.10 遥感调查工作底图和专题遥感数据成果制作•第四篇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第9章地图制图•9.1 地图概述•9.2 地图设计•9.3 地图编绘•9.4 地图制印•9.5 地图质量控制和成果归档•第10章地理信息工程•10.1 地理信息工程概要•10.2 地理信息工程技术设计•10.3 地理信息数据•10.4 地理信息数据库•10.5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集成•10.6 GIS运行管理及维护更新•10.7 GIS质量控制与成果检验•第11章导航电子地图制作•11.1 导航与导航电子地图•11.2 产品设计•11.3 产品开发•11.4 保密处理•11.5 编译测试•11.6 出版发行•第12章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12.1 概述•12.2 在线地理信息数据•12.3 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系统•12.4 网络地理信息服务运行支持系统•12.5 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的运行维护•【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第一篇测绘法律法规•第1章测绘资质资格管理• 1.1 测绘资质管理• 1.2 测绘执业资格管理• 1.3 测绘作业证管理• 1.4 测绘信用管理• 1.5 测绘监督检查•第2章测绘项目管理• 2.1 测绘项目立项审核• 2.2 测绘项目招投标• 2.3 测绘项目合同• 2.4 测绘项目经费•第3章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3.1 测绘基准的概念和特征• 3.2 测绘基准管理• 3.3 测绘系统• 3.4 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 3.5 测量标志管理•第4章基础测绘管理• 4.1 基础测绘的概念与原则• 4.2 基础测绘规划• 4.3 分级管理与定期更新• 4.4 基础测绘成果提供利用• 4.5 基础测绘应急保障• 4.6 地理国情监测•第5章测绘标准化管理• 5.1 标准化的基本知识• 5.2 测绘标准管理• 5.3 测绘计量管理•第6章测绘成果管理• 6.1 测绘成果的概念与特征• 6.2 测绘成果保密管理• 6.3 测绘成果汇交与保管• 6.4 测绘地理信息档案管理• 6.5 测绘地理信息质量管理• 6.6 测绘成果提供利用• 6.7 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与公布• 6.8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第7章不动产测绘管理•7.1 不动产测绘管理职责•7.2 不动产权籍调查•7.3 地籍测绘与房产测绘•7.4 界线测绘管理•7.5 海洋测绘管理•第8章地图管理•8.1 地图基础知识•8.2 地图编制管理•8.3 地图出版、展示与登载•8.4 互联网地图管理•8.5 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8.6 地图审核管理•8.7 地图监督管理•8.8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第9章地理信息安全管理•9.1 外国的组织或个人来华测绘管理•9.2 军事测绘管理•9.3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9.4 涉密地理信息可追溯管理•9.5 个人信息保护•9.6 地理信息安全监督管理•第二篇测绘项目管理•第10章测绘质量管理体系•10.1 ISO 9000族基础知识•10.2 我国贯彻ISO 9000族标准的状况•10.3 质量管理原则•10.4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10.5 测绘单位贯标的组织与实施•10.6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第11章测绘安全生产管理•11.1 测绘生产安全管理要求•11.2 外业生产•11.3 内业生产•11.4 测绘仪器设备安全管理•11.5 地理信息数据安全管理•11.6 测绘生产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第12章测绘项目合同管理•12.1 合同内容•12.2 合同的评审•12.3 合同的订立•12.4 合同的履行•12.5 合同的变更•12.6 合同的违约与责任•12.7 成本预算•第13章测绘项目技术设计•13.1 测绘技术设计基本规定•13.2 踏勘调查•13.3 测绘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13.4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第14章测绘项目组织实施•14.1 项目目标管理•14.2 项目资源配置•14.3 项目实施管理•第15章成果质量检查验收•15.1 检查验收的术语•15.2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基本规定•15.3 抽样检查程序•15.4 质量评分方法•15.5 成果质量评定•15.6 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检查项•15.7 数字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其检查方法•第16章测绘项目技术总结•16.1 测绘技术总结基本规定•16.2 测绘技术总结的编写与审核责任人•16.3 测绘技术总结的编写依据•16.4 测绘技术总结的编写要求•16.5 测绘技术总结的组成•16.6 各专业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测绘案例分析】•第一篇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第1章大地测量•第2章海洋测绘•第二篇工程测量与权属测绘•第3章工程测量•第4章房产测绘•第5章地籍测绘•第6章行政区域界限测绘•第三篇摄影测量与遥感•第7章测绘航空摄影•第8章摄影测量与遥感•第四篇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第9章地图制图•第10章地理信息工程•第11章导航电子地图•第12章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第三部分模拟试题•【测绘综合能力】•202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模拟试题及详解(一)•202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202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详解(一)•202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测绘案例分析】•202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及详解(一)•2021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内容简介本题库是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三科合一)的题库,包括历年真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三大部分:(1)第一部分为历年真题。
注册测绘师地图制图

1:5万 △λ= 15′ △ φ= 10′
1:2.5万 △λ= 7′30″ △ φ= 5′
1:1万 △λ= 3′ 45″ △ φ= 2′ 30″
整理ppt
1:5000 △λ= 1′ 52.5″ △ φ= 1′15″
31
2.旧的编号体系
• 1:100万:J-50 • 1:50万: J-50 -A • 1:25万: J-50 -[2] • 1:10万: J-50 -5 • 1:5万: J-50 -5-B • 1:2.5万: J-50 -5-B-4 • 1:1万: J-50 -5-(24)
化与组合,结合人们对色彩感受的心理特征, 建立起色彩与制图对象之间的联系,反映复 杂的地理现象。
色相用于表示质量指标; 亮度、饱和度用于表示数量指标。
整理ppt
12
三、地图注记 1.类型:
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外整饰 注记 2.变量: 字体、字大、字色、字隔、字位、 字向、字形等 3.布置方式
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整理ppt
13
第三节 地图内容
地图内容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
一、数学要素
1.坐标网: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和直 角坐标网(方里网)
2.控制点: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3.比例尺:地图内容的缩小程度
4.地图定向:指地图的三北方向,通常通
过地图坐标网来体现
整理ppt
27
2.经纬线分幅:根据一定的规则,用一定 间隔的经纬线对制图区域进行分割。所有 图幅的上下图廓线均为纬线,左右图廓线 均为经线。
经纬线分幅的地图通常采用行列编号法
我国比例尺小于1︰5 千的基本比例尺地 形图均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经纬线分幅
2018年注册测绘师法规知识点:地图编制的概念与原则

2018年注册测绘师法规知识点:地图编制的概念与原则
考友们都准备好注册测绘师考试了吗?本文“2018年注册测绘师法规知识点:地图编制的概念与原则”,跟着来了解一下吧。
要相信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无论考什么都不会害怕!
2018年注册测绘师法规知识点:地图编制的概念与原则
地图编制的概念与原则:
1.地图编制的概念
地图编制指编制地图的作业过程,包括:编辑准备、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三个阶段。
2.地图类型
drg、dlg、dem、dom。
3.地图编制的原则
(1)编制地图必须遵守保密法律、法规;
(2)编制地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
(3)编制地图应选择最新地图资料作为编制基础,并及时补充或者更改现势变化的内容;
(4)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形态、名称及相互关系,具备符合地图使用目的的有关数据和专业内容,地图的比例尺应当符合国家规定。
注册测绘师-综合-第九章-第3节-地图编绘

第九章第3节地图编绘知识点一:地图数据1 地图数据及地图数据库概念地图数据包括三个基本信息范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因素。
其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也叫做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它们构成了地图数据的主体。
1.图形数据1)含义图形数据是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地图图形可以按几何特点分为点、线、面几种元素,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
图形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空间定位、空间量度间结构和空间关系。
2)基本形式图形数据包括矢量和栅格两种形式。
3)栅矢转换2.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形式表现的。
所谓特征码即为根据地图要素的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进行定义的数字编码。
2地图数据制作1.数据获取将编图的资料扫描输入计算机,或直接将地图数据(包括gis数据库地图数据、野外数字测量地图数据、数字摄影测量地图数据、gps数据等)、图像数据(如遥感影像数据)输入计算机。
2.数据处理(符号化编辑)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建立起新编地图数据。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数据预处理。
即对数字化后的地图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统一坐标原点,必要时进影变换,进行比例尺转换,不同地图资料的数据匹配归类等,使其规范化。
(2)数据编辑处理。
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数据的符号化(图形表达),地图要素图综合,图形编辑、地图符号化、注记的配置和图廓整饰等。
(3)数据印前处理。
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地图符号、注记的压印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喷绘样图等。
3.数据输出输出方式主要有:(1)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地图。
(2)将地图数据传输给打印机,喷绘彩色地图。
(3)地图数据传输到激光照排机,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cymk)菲林片。
(4)传送到数字式直接制版机(compute卜to—plate,ctp),制成直接上机印刷的印刷版。
第9章-地图综合PPT课件

高指标 弥补措施:临界指标
低指标
调整不同区域内选取物体的质量标准,以及与相邻区域分布密度 的逐渐过渡。
25
3 根式定律法又叫开方根定律 德国地图学家托普费尔在多年制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资料图上某一要素转到新编图上时,其数量变 化与这两图比例尺分母的平方根有关,这个关系可用下 列公式表示:
②合并:详细分级合并成概略分级;
如:居民地1~2万和2~5万人口数合并 为1~5万
质量特征概括会引起分类分级缩减。
35
三、移位
(一)编图时解决争位矛盾的方法 1、舍弃
当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当同类符号碰到一起 时,一般舍弃其中较低一个。 2、移位 ①双方移位:两者同等重要时,采用相对移位方法。 ②单方移位:两者重要程度不同时,符号之间保持正确的 拓扑关系的情况下,移动级别低的一方。 3、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 有时需采用压盖方法处理。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53
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
1、误差来源 资料图的误差: 展绘地图数学基础的误差 转绘地图内容的误差 制图综合产生的误差 地图复制造成的误差
54
2、制图综合引起误差
① 作业员在作业中产生的误差。
如 :数字化
③ 面积载负量达到一个常数的条件下,通过改 进符号设计、提高制图和印刷的技艺还可以增 加所表达的地图内容 。
50
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 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
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
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 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 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
2023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知识整理

测绘师知识点整理1、1.1、GPS测量按照精度和用途分为A、B、C、D、E五个等级。
(1)、A级GPS网有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测量。
(2)、B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
二等大地控制网对一、二等水准网稳定性进行监测,精化似大地水准面。
(3)C级GPS测量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
三等大地控制网是省级控制网,满足基本比例尺测图需求,精化省级似大地水准面。
(4)D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
(5)E级GPS测量用于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1.2、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框架、高程框架和重力框架。
1.3、CGCS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由GPS A、B级网,总参GPS一、二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联合组成1.4、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原点位于地球质心,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1.5、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起算面似大地水准面,是地面一点沿该点的正常重力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测点位于青岛市观象山。
高程72.2604米.高程控制网按照精度分为四等,一等15年复测一次,复测时间5年;二等网复测周期20年;水准点分为基岩水准点(400公里布设一座,每个省不少于四座)、基本水准点(40公里埋设一个点)和普通水准点。
1.6、一、二等水准点标石的选择:①、有岩层露头或在地面下不深于1.5米的地点,优先选择埋设岩层水准标石;②、沙漠地区或冻土深度小于0.8米的地区,埋设混凝土柱水准标石;③、冻土深度大于0.8米或永久冻土地区,埋设钢管柱水准标石;④、有坚固建筑物(房屋、纪念碑、塔、桥基等)和石崖处,可埋设墙角水准标石;⑤、水网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水准点,埋设道路水准标石。
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章节习题及详解(地图制图)【圣才出品】

第9章地图制图9.1 地图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地图按照图上表示的内容可以分为()。
[2014年真题]A.航行地图和地图集B.人文地图和自然地图C.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D.地形图和专题地图【答案】C【解析】地图按照图上表示的内容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普通地图的表示普通地图要素一般分为独立地物要素、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3种。
2.地形图符号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图形,另一个是()。
[2014年真题] A.色彩B.大小C.结构D.线型【答案】A【解析】地形图符号由图形和色彩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3.我国标准分幅1:25万地貌图上表示的主要专题要素是()。
[2015年真题] A.地貌形态成因类型B.地貌构造类型C.地貌起伏形态变化D.地貌结构与地形变化【答案】A【解析】地貌图显示的是地表的外部形态、形态的数量指标、地貌的成因与年龄、地貌形成的过程及其强度等。
地貌图的编制是在地形图基础上进行的,是将地形图上所反映的地貌现象,利用地质资料(特别是第四纪地质资料),运用专门符号编制而成。
4.在设计地图投影方式时,呈圆形轮廓的区域宜采用()投影。
[2011年真题] A.圆柱B.圆锥C.方位D.多圆锥【答案】C【解析】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具有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的特性,因此最适宜于编制各种航海图、航空图。
圆锥投影最适合于中纬度地带沿东西伸展区域的地图使用,地球上广大陆地都处中纬地带,所以被广泛使用。
方位投影可视为将一个平面切于或割于地球某一点或某一部分,再将地球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投到此平面上,并且该投影具有从投影中心到任何一点的方位角保持不变的特点,最适宜于表示圆形轮廓的区域,如表示两极(南、北极)地区的地图。
5.某1:1000地形图幅的左下角坐标为(3000m,1500m),右上角的坐标为(3500m,2000m),按照矩形分幅编号要求,其编号为()。
[2015年真题]A.3000—1500B.3500—2000C.3.0—1.5D.3.5—2.0【答案】C【解析】《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第3.3条规定,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其规格为40cm×50cm或50cm×50cm。
测量学与地图学(第九章)

N = p/ M 2*1012 / ((d + 0.2 )/2)2 (M为地图比例尺)
❖点值S为:点值 S = INT [A / 密度最大区点数 N ]
A为密度最大区内部物体数量指标总值。 任意区域的点数=该区域数量指标/点值S
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线等
§3 面状分布要素的表示
一、面状分布要素的差异
1、连续分布 2、不连续分布 3、质量差别 4、数量差别
二、表示方法
1、质底法 2、范围法 3、量底法
1、质底法
对于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类型及其分布地域,可以 用面状符号表示。用线划表示分类界线,用不同颜色、网 纹或注记等表示质量差别,这种方法称为质底法。
提示语
·为方便使用本课件,可在课后 下载使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修 改调整
For the convenience of using this courseware, you can download it after class and use PowerPoint software to modify and adjust it
三、点状符号的扩展
1、维数扩展
分割圆
统计图表
玫瑰图(极坐标图)
结构符号:在一个点位上需要表示几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 各个组成部分,则 可以将一个几何图形分成几 个部分,每一部分代表一种事物,这种符号称 为结构符号。
常用结构符号:圆形结构符号、网纹。
2、符号的扩展显示动态变化
增量符号(扩张符号):要反映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发展变 化,可以利用符号本身由小到大向外扩展的形式,这种符 号称为增量符号。
注册测绘师法律法规重点:地图编制内容规定.doc

注册测绘师法律法规重点:地图编制内容规定2018年注册测绘师法律法规重点:地图编制内容规定1.地图编制内容表示规定(1)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任何国家秘密和内部事项;(2)选用最新地图资料作为编制基础,并及时补充或者更改现势变化的内容;(3)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形态、名称及相互关系;(4)具备符合地图使用目的的有关数据和专业内容;(5)地图的比例尺和开本符合国家规定;(6)在地图上绘制国界、中国历史疆界、世界各国国界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应当严格按照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规定进行。
2.公开地图禁止表示的内容(1)指挥机关、地面和地下的指挥工程、作战工程,军用机场、港口、码头、营区、训练场、试验场、军用洞库、仓库,军用通信、侦察、导航、观测台站和测量、导航、助航标志,军用道路、铁路专用线,军用通信、输电线路、军用输油、输水管道等直接服务于军事目的的各种军事设施;(2)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及其内部的所有单位与设施;(3)武器弹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危险化学品、铀矿床和放射性物品的集中存放地等与公共安全相关的设施;(4)专用铁路及站内火车线路、铁路编组站,专用公路;(5)未公开的机场;(6)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禁止公开的其他内容。
3.公开地图禁止表示的具体形状及属性(1)大型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石油和燃气设施、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库、气象台站、降雨雷达站和水文观测站(网)等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对人民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民用设施;(2)监狱、劳动教养所、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救助管理站和安康医院等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单位;(3)公开机场的内部结构及运输能力属性;(4)渡口的内部结构及属性。
上述内容中,用于公共服务的设施可以标注名称,确需表示位置时其位置精度不得高于100米。
4.公开地图不得表示的属性(1)重要桥梁的限高、限宽、净空、载重量和坡度属性;(2)江河的通航能力、水深、流速、底质和岸质属性;水库的库容属性,拦水坝的构筑材料和高度属性,水源的性质属性,沼泽的水深和泥深属性;(3)高压电线、通信线、管道的属性。
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第9章-地图制图

[单选题]1.地图按照图上表示的内容可以分(江南博哥)为()。
[2014年真题]A.航行地图和地图集B.人文地图和自然地图C.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D.地形图和专题地图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地图按照图上表示的内容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普通地图的表示普通地图要素一般分为独立地物要素、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3种。
[单选题]2.地形图符号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个是图形,另一个是()。
[2014年真题]A.色彩B.大小C.结构D.线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地形图符号由图形和色彩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地图内容。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等。
地形图的内容及符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图式的规定。
地图颜色。
采用青、品红、黄、黑四色(CMYK),按规定色值进行分色,按印刷实际需要也可采用专色印刷或单色印刷。
[单选题]3.我国标准分幅1︰25万地貌图上表示的主要专题要素是()。
[2015年真题]A.地貌形态成因类型B.地貌构造类型C.地貌起伏形态变化D.地貌结构与地形变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地貌图显示的是地表的外部形态、形态的数量指标、地貌的成因与年龄、地貌形成的过程及其强度等。
地貌图的编制是在地形图基础上进行的,是将地形图上所反映的地貌现象,利用地质资料(特别是第四纪地质资料),运用专门符号编制而成。
根据《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 12343.2—2008)第5.5.1条规定,编绘地貌的要求:正确表示各类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清晰显示山脉和分水岭走向,保持地貌结构线、特征点位置和名称注记的正确,处理好地貌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单选题]4.在设计地图投影方式时,呈圆形轮廓的区域宜采用()投影。
[2011年真题]A.圆柱B.圆锥C.方位D.多圆锥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方位投影是以平面作为投影面,将平面与地球椭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注册测绘师培训地图编制

地图编制➢地形图编制的工艺流程➢普通地图编制的工艺流程➢专题地图编制的工艺流程➢地图集编制的工艺流程➢电子地图的数据组织布局➢一、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图:编绘图:➢1:500 1:100000➢1:1000 1:250000➢1:2000 1:500000➢1:5000 1:1000000➢1:10000 普通地舆图➢1:25000 专题地图➢1:50000地形图根本常识➢一、地图投影➢地球椭球面是一个不成展的曲面,而地图是平面的,研究投影的目的就是解决曲面转换为平面的变形问题。
要借助辅助投影面,如圆柱,圆锥等。
投影的变形性质分为等角、等面积,任意。
➢我国系列比例尺地形图除1:1000000外,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
➢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横切圆柱投影,即圆柱面切于地球椭球的一条经线上,由椭球的中心将椭球面上的点依等角条件投影到圆柱面上。
为了使变形限制在必然的范围内,按经差将椭球外表划分为假设干带,使圆柱面依次与每一带的中央经线相切,并把各带的经纬线网依次投影到圆柱面上,再从两极沿圆柱的高切开展平,便得到各带的经纬网投影到平面上的图形。
我国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图采用3度带投影,1:万及更小比例尺地图采用6度带投影。
➢高斯坐标系每带中央经线投影当做纵坐标轴〔X〕,赤道投影当做横坐标轴(Y),两者交点投影当做每带平面直角坐标的原点。
➢高斯投影特点1.赤道与中央经线的投影是彼此垂直的直线,其余各经纬线的投影均为曲线,并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以中央经线为轴东西对称。
2.投影后经纬线正交,无角度变形。
3.中央经线与圆柱面相切,长度不变。
其余经纬线的投影长度均增大。
距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
4.经线投影与纵坐标线之间有一夹角,即子午线收敛角。
5.由于各带投影完全一致,所以一个投影带的计算数据各带均可适用。
➢公里网➢通用坐标➢三北标的目的➢坡度尺➢比例尺➢图幅结合表➢图例坐标网重叠的规定由于高斯投影是分带进行投影的,各带自成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相邻两代坐标网互不联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规定在两带边缘必然范围内的图幅绘出邻带坐标网,以便接图时使用。
注册测绘师-地图集设计

知识点九:地图集设计1.地图集特点①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与用途,在地图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与综合,系统汇集相互有逻辑关系的一组地图而形成的集合体。
②地图集是科学的综合总结。
③地图集是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
④地图集的编图程序及制印工艺复杂。
2.地图集设计的主要内容1.开本设计:地图集开本主要取决于地图集的用途和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方便使用。
通常,国家级的地图集用4(或8)开本,省(区)级用8(或16)开本,大城市地图集也有用8开本。
其他特殊用途的便于携带的地图集也可设计为24开本等。
2.内容设计:地图集内容的设计取决于地图集的性质与用途。
普通地图集一般可分为三大部分,即总图部分、分区图部分和地名索引部分。
总图是指反映全区总貌的政区、区位、地势、人口、交通等图幅;分区图是这类图集的主体;地名索引则视需要与可能进行编制。
综合性地图集由序图组、普通地图组及若干专题图组组成。
3.内容编排设计:在编排时,先按图组排序,然后再在每一个图组内按图幅的内容安排次序。
在普通地图集中,总图安排在前,分区图安排在后;在专题地图集中,则以序图组开始,总结性的图组垫后,中间按各专题的学科特点有序地安排。
4.各图幅的分幅设计:地图集中各图幅的分幅,是指确定每幅地图应包括的制图区域范围,同时还应确定各区域占有的幅面大小。
5.各图幅的比例尺设计:各分幅图的比例尺是根据开本所规定的图幅幅面大小和制图区域的范围大小来确定。
但地图集中的地图比例尺应该有统一的系统。
总图与各分区图,各分区图与某些扩大图以及各分区图间比例尺都应保持某些简单的倍率关系。
比例尺的种类要适量,不宜过多。
6.图型和表示法设计:图幅类型及图幅内容表示方法和表达效果的设计是地图集设计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它的任务是设计什么样的图型和用什么样的表示方法去突出表达所规定的内容。
而综合地图集则因表示内容的广泛和特殊,图型较多,有分布图、等值线图、类型图、区划图、动线图和统计图等多种,按其对内容表示的综合程度,又可分为解析型、合成型和复合型等三类,表示方法更有十种之多。
309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地图制图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地图制图1普通地图编制1.1地图制图资料收集、分析和利用(P175)[熟悉]:按其在编图中的使用情况,需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参考资料。
要对基本资料的保障情况及补充资料、参考资料的具体来源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1)在编辑设计准备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制图区域的资料情况,广泛收集可用于编绘地图的各种最新资料。
(2)对收集到的资料应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3)基本资料的选用应截至编绘作业之前。
现势资料一般截至地图数据输出(发片)之前。
1.2地图分幅设计分析(P175)[熟悉]:1.统一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分幅地图的图廓可能是经纬线,也可能是一个适当尺寸的矩形。
(1)经纬线分幅面。
在具体使用中常采取合幅、破图廓或设计补充图幅、设置重叠边带等分幅设计来弥补其缺点,使之更加完善。
经纬线分幅地图,在分图幅投影时,会产生拼接时的裂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往往设置一个重叠边带。
(2)矩形分幅。
需考虑纸张、印刷机的规格及使用等因素。
2.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内分幅地图是区域性地图,特别是多幅拼接挂图的分幅形式,其外框是一个大的矩形,内部各图幅的图廓也都是矩形,沿图廓拼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图面。
在实施分幅时,要顾及以下各因素:(1)纸张规格(2)印刷条件(3)主区在总图廓中基本对称,同时要照顾到同周围地区的经济和交通联系,在两者有矛盾时往往会优先照顾后者。
(4)内分幅的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尽可能平衡。
(5)其他要求:分幅时还应照顾到图面配置和尽量不破坏重要目标的完整等。
3.内分幅地图设计的方法(1)在工作底图上量取区域范围的尺寸(2)换算成新编图上的长度并与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相比较(3)确定分幅线的位置和每幅图的尺寸1.3地图数学基础和比例尺设计分析(P176)[掌握]:设计或选择一个适合于新编地图的地图投影(确定变形性质,标准纬线或中央经线的位置、经纬线密度、范围等),确定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的定向等。
综合能力笔记-第9章地图制图

第九章第1节地图概述知识点一:地图的特性地图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可量测性。
由于地图采用了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等特殊数学法则。
(2)直观性。
地图符号系统称为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
(3)一览性。
地图是缩小了的地面表象,它不可能表达出地面上所有的地理要素,需要通过制图综合(取舍、概括)的方法,使地面上任意大小的区域缩小制图,一览无遗地呈现出来。
知识点二:地图的分类地图分别以内容、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用途、介质表达形式和使用方法等作为标志进行分类1.按内容分类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2.按比例尺分类地图按比例尺分类是一种习惯上的做法。
在普通地图中,按比例尺可分为(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的地图(2)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1:10万~1:100万之间的地图。
(3)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
3.按制图区域范围分类按自然区域划分,可分为:世界地图、大陆地图、洲地图等。
按政治行政区域划分,可分为: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市地图、县地图等。
4.按使用方式分类可分为:桌面用图(如地形图、地图集等)、挂图(如教学挂图等)、随身携带的地图(如小图册、折叠地图等)、专用地图(如盲文地图、航空地图、航海地图等)等。
5.按介质表达形式分类可分为:纸质地图、丝绸地图、塑料地图,以及以磁盘、光盘为介质的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等。
6.特种地图知识点三: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1地图符号:根据地理要素的抽象特征,地图符号可以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地图符号按比例尺关系可分为不依比例尺符号、半依比例尺符号和依比例尺符号。
地图符号有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6个基本变量。
2地图色彩:地图色彩主要是运用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的不同变化与组合,结合人们对色彩感受的心理特征,建立起色彩与制图对象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色相主要表示事物的质量特征,如淡水用蓝色,咸水用紫色;亮度和饱和度通常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和重要程度。
注册测绘师 综合 第九章 第2节 地图设计

第九章第2节地图设计知识点一: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承担地图设计任务的编辑人员在接受制图任务以后,通常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1)确定地图的用途和对地图的基本要求。
确定新编地图的用途是设计地图的起点,承担任务的编辑,首先是要同有关方面充分接触,从确立地图的用途、使用方式、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入手,就地图的内容、表示方法、出版方式等同委托单位充分交换意见。
(2)分析已成图。
为了使设计工作有所借鉴,在接受任务之后,往往先要收集一些同新编地图性质上相类似的地图加以分析,明确其优点和不足,作为设计新编地图的参考。
(3)研究制图资料。
在地图生产中,制图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以及制图资料的使用,是地图制图的主要工作之一。
(4)研究制图区域的基本情况。
(5)设计地图的数学基础。
包括设计或选择一个适合于新编地图的地图投影(确定变形性质、标准纬线或中央经线的位置、经纬线密度、范围等),确定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的定向等。
(6)地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
当所编地图需要分幅时要进行分幅设计。
图面设计是对所编地图的主区位置、图名、图廓、图例、附图等的图面配置设计(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一般有相应的标准可执行)。
(7)地图内容选取及表示方法设计。
(8)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
规定各要素的选取指标、概括原则和程度。
制图综合指标决定表达在新编地图上地物的数量及复杂程度,是地图设计的主要环节。
(9)地图制作工艺设计。
主要包括:数据输入,地图的数学基础建立,制图资料补充,数据处理,地图符号和注记的配置,数据的输出等。
(10)样图试验。
知识点二:制图资料收集与制图区域分析1 制图资料收集2制图区域分析知识点三:地图设计文件地图编制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
项目设计书是对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专业技术设计书是对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的设计,是指导制图区域各图幅编绘作业的专业技术文件。
项目设计书和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应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的相应规定执行。
注册测绘师考试资料:《测绘综合能力》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

注册测绘师考试资料:《测绘综合能力》地图设计
的基本程序
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P284):
㈠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符合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
㈡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除符合上述㈠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6 年;
2.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4 年;
3.取得含测绘类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者测绘类专业研究生班毕业,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3 年;
4.取得测绘类专业硕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2 年;
5.取得测绘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测绘业务工作满1 年。
6.取得其他理学类或者工学类专业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其从事测绘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 年。
7.对符合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并于2005 年12 月31 日前评聘为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可免试《测绘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案例分析》2 个科目的考试。
在一个考试年度内,参加前述2 个科目考试并合格的人员,方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
㈢香港、澳门居民均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网上报名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考试成绩在规定的年限内全部科目合格后,在办理资格证书时按照考务文件规定的相关条件要求,须提交国务院教育行政。
第九章地图集的编制

(六)图型和表示法设计
图幅类型及图幅内容表达的设计是地图集设计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它的任务是设计什么样的图型和用什么样的表示方法去表达所规定的内 容。普通地图的图型比较单一,表示方法比较固定。地图集中各幅地图 的设计正是根据用途要求、所反映现象的性质和分布形式,合理地确定 图型,合理地选择单一的或多种的表示方法的配合以及整饰手段,对地 图的表达形式进行全面设计的过程。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在普通地图上,内容概括的统一协调主要体现在:图集的各图幅 中,各要素选取指标的把握以及图形概括的程度要相对均衡,即选 取原则、选取指标、图形概括的原则以及图形最小尺寸都按照统一 的要求执行。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而对普通地图集中序图中的专题地图,内容概括的统一协调主要 反映在对轮廓界线的制图综合上。由于同一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环 境以及体现的同一地带性、非地带性规律,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图(如 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等)上会出现大致相 同的类别分界轮廓线和相似的区域图谱。由于土壤与植被的的关系较 为密切,某些土壤的分类与土地利用分类一致(如水成土壤与水田) ,在这几类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图上会出现分类界线一致的情况。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十)地图集的整饰设计
地图集的整饰设计包括:制定统一的线符粗细和颜色;统一确定各类 注记的字体及大小;统一用色原则并对各图幅的色彩设计进行协调;进行 图集的封面设计、内封设计;确定图集封面、封套的材料;确定装帧方法 以及其他诸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扉页、封底设计等。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第3节地图编绘知识点一:地图数据1 地图数据与地图数据库概念地图数据包括三个基本信息范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因素。
其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也叫做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它们构成了地图数据的主体。
1.图形数据1)含义图形数据是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地图图形可以按几何特点分为点、线、面几种元素,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
图形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空间定位、空间量度间结构和空间关系。
2)基本形式图形数据包括矢量和栅格两种形式。
3)栅矢转换2.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形式表现的。
所谓特征码即为根据地图要素的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进行定义的数字编码。
2地图数据制作1.数据获取将编图的资料扫描输入计算机,或直接将地图数据(包括gis数据库地图数据、野外数字测量地图数据、数字摄影测量地图数据、gps数据等)、图像数据(如遥感影像数据)输入计算机。
2.数据处理(符号化编辑)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建立起新编地图数据。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数据预处理。
即对数字化后的地图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统一坐标原点,必要时进影变换,进行比例尺转换,不同地图资料的数据匹配归类等,使其规范化。
(2)数据编辑处理。
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数据的符号化(图形表达),地图要素图综合,图形编辑、地图符号化、注记的配置和图廓整饰等。
(3)数据印前处理。
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地图符号、注记的压印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喷绘样图等。
3.数据输出输出方式主要有:(1)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地图。
(2)将地图数据传输给打印机,喷绘彩色地图。
(3)地图数据传输到激光照排机,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cymk)菲林片。
(4)传送到数字式直接制版机(compute卜to—plate,ctp),制成直接上机印刷的印刷版。
(5)数字式直接印刷机可直接输出彩色地图,又称数字印刷等。
4.地图数据库建库知识点二: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制图综合也就是对制图现象进行两种基本处理——取舍和概括。
1.取舍取舍也称选取,即选择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掉。
2.概括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质量特征进行化简,即是对那些选取了的信息,在例尺缩小的条件下,能够以需要的形式传输给读者。
其中,形状概括是去掉复杂轮廓形状中的某些碎部,保留和夸大重要特征,以总的形体轮廓代替3.概括和取舍的区别取舍是整体性的去掉某类或某一级信息,概括则是去掉或夸大制图对象的某些碎部及进行类别、级别的合并。
知识点三: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制图综合是通过对地图内容要素的选取、化简、概括和移位四种基本形式进行的。
1.制图物体的选取选取的方法通常有资格法和定额法。
(1)资格法:以一定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选取标准(资格)的方法。
(2)定额法:规定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而进行选取的方法。
2.制图物体图形化简图形化简包括外部轮廓化简和内部结构化简两方面。
形状化简方法用于线状(如单线河、沟渠、道路等),主要是减少弯曲;对于面状地物(如居民地平面图形),则既要化外部轮廓,又要化简其内部结构。
化简的方法通常有删除、夸大、合并。
(1)删除:缩小后的某些碎部无法清晰表示,予以删除,。
(2)夸大: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需要夸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
(3)合并:图形及其间隔小到不能详细区分时,采用合并同类物体细部的方法,来反映制图物体主要特征。
3.制图物体的概括概括常分为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概括。
(1)数量特征概括。
(2)质量特征概括。
质量概括的结果,常常表现为制图物体间质量差别的减少,以概括的分类、分级代替详细的分类、分级,以总体概念代替局部概念。
概括的方法通常有等级合并、概念转换和图形转换等方法。
4.制图物体的图形移位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以符号表示的各个制图物体之间相互压盖,模糊了相互间的关系,需要采用图解的方法即采用“移位”的方法,目的是保证地图内容各要素总体结构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即与实地的相似性。
知识点四: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1.制图物体选取的基本规律(1)制图对象的密度越大,其选取的指标越高,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反之亦然。
(2)遵循从主到次、从大到小的顺序原则进行选取,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舍弃较小的、次要的目标,保留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以保证制图区域的基本面貌。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区域问的密度对比系。
2.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1)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的对比。
(2)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3)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4)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知识点五:制图要素相互矛盾时的关系处理原则和方法1.处理原则编图时常常采用舍弃、位移和压盖的方法来处理。
在长期制图实践中形成了如下约定的规则:1)考虑各要素的重要性(1)位移:同种要素矛盾时,保持级别高的要素位置不变,位移低一级的要素;不同种要素矛盾时,保持主要要素位置不变,位移次要要素;独立地物与其他要素矛盾时,位移其他要素。
(2)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对于面状符号时,如街区中的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或河流,它们可以采用压盖(破坏)街区的办法完整地绘出点、线符号。
2)衡量各要素的稳定性自然物体,稳定性较高;而人工物体,稳定性相对较差。
它们在一起发生位置矛盾时,般移动人工物体,保持主从关系。
3)考虑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居民地、水系、道路之间的相切、相割(通常为正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对应。
4)对于有控制意义的物体,要保持位置的精度河流、经纬线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准确性,境界线、重要居民点、道路应尽量保持其位置的相对准确性。
对于国界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允许位移,周围地物相对关系要与国界相对应;省(市)县级界线一般也不应位移,有时为了处理与其他要素关系,在不产生归属问题时,可作适当移动。
2.处理方法地图要素分为点、线、面要素,当要素关系冲突时,通常的处理方法是:(1)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对低层次点状要素移位。
(2)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图形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隐去。
(3)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
(4)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线状要素图形与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重合部分应隐去。
(5)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并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知识点六:普通地图编绘的基本要求1.普通地图编绘的一般原则(1)客观地表示制图区域内的内容。
(2)保持事物的分布特点。
(3)反映事物的密度对比。
(4)既尊重选取指标又灵活掌握。
2.各要素编绘指标拟定的基本原则(1)编绘指标应能反映物体的不同类型及其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分布规律。
(2)应能反映地图上所表示的制图物体的数量随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而变化的规律。
(3)编绘指标的选取界限和极限容量应符合地图载负量的要求,并能反映密度的相对对比。
(4)编绘指标的拟定应具有理论依据,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方便使用。
3.常用的编绘指标形式根据各要素本身的特点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地图编绘中常用的编绘指标具有以下几种形式:(1)定额指标:图上单位面积内选取地物的数量,适用于居民地、湖泊、建筑符号如记号性房屋符号)等的选取。
(2)等级指标:将制图物体按照某些标志分成等级,按等级高低进行选取(例如居民地行行政等级分级,或按人口数分等级)。
(3)分界尺度(选取的最小尺寸):即决定制图物体取与舍的标准。
各要素的综合(编绘)指标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是制图综合的依据,是体现编辑意图、保证编图质量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七:各要素编绘要求1.独立地物(1)与线状地物的关系:如与道路、河流的关系,应保持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
(2)与次要地物的关系:如与独立房屋、小路等地物在一起时,一般保持独立地物的中心位置而移动其他次要地物的位置。
(3)与同色要素的关系:如与道路、居民地在一起时,设色比例相同的间断其他要素,设色比例不同的压盖其他要素。
(4)与不同颜色要素的关系:如与河流、等高线在一起时,压盖其他颜色符号,绘出独立地物符号。
2.水系(1)保持水系地物位置的准确,而且形状与实地相似。
(2)正确反映水系的类型及其形状特征。
(3)正确反映水系地物的分布特点及其密度对比。
(4)正确反映水系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3.居民地按居民地的行政等级、重要性(政治、方位、经济等)、密度对比和分布特征及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选取表示,保持不同区域间居民地的密度对比关系。
4.道路按道路的等级由高级到低级进行选取,重要道路优先选取,道路的选取表示要与居民地的选取表示相适应,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的特征和不同地区道路网的密度对比关系。
5.等高线等高线的形状应随删去碎部而改变,同一斜坡的等高线图形应协调一致,强调显示地貌基本形态的特征,反映地貌类型方面的特征。
进行等高线图形概括时,常用的方法是:删除、移位、夸大和合并。
6.境界(1)在陆地上不与线状地物重合的境界符号,应连续不断地绘出,其符号的中心线位置保持不变。
(2)境界与线状地物(河、渠、道路)重合时,应使境界符号与这些地物的图形一致,并在其两侧跳绘。
(3)不同等级境界相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境界。
(4)当境界沿山脊和谷地通过时,要注意境界线与地貌图形的一致,特别是与山顶、【li 脊线、山隘、谷底等的协调一致。
(5)境界的描绘应尽量力求准确,境界转折时应用点或线来描绘,以反映真实形状并便于定位。
知识点八: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包括:1:500、l:1 000、l:2 000、1:5 000、1:1万、l: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l:100万等11种比例尺。
1.地形图基本要求1)图幅规格(1)地形图图幅范围:采用统一的经纬线分幅,相邻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
由经纬线构成的图廓线,其东西两边的图廓线为直线表示;南北两边的图廓线以折线表示,对于l:5万及以上比例尺地形图而言,南北两边的图廓可视为直线。
(2)地图图名:一般选用图幅内的主要居民地名称,无居民地名称的图幅可采用其他地理名称或图内最高高程注记作为图名。
2)数学基础地形图的定位参考系统为:地图投影、高程系统和坐标系统。
(1)地图投影:对于大于等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斯投影(简称高斯投影),其中1:1万地形图按经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