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类总结
古诗题材分类
第24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答案
六、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意象。意象是鉴赏思乡诗的最佳突破口,要特别留心四种意象:①月— —“月是故乡明”,诗人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②雁—“人归落雁 后”,它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③危楼——“独自莫凭栏”,古人常 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④书信——“家书抵万金”,书信是
痛苦和灾难。
第12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答案
(2)试简析这两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
士的赞扬之情。 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 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第13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 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第5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练中悟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第6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①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 ①关月:关塞上的月亮。②矰缴(zēnɡ zhuó):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 箭。
第19页,此课件共39页哦
(1)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标题“孤雁”中“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孤”字是本诗的“诗眼”。“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
初中语文古诗分类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分类归纳总结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古诗。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宝,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古诗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髓。
一、山水田园类山水田园类古诗以描绘大自然中的山水田园景色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二、爱国主义类爱国主义类古诗以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为主题,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例如,唐代杜甫的《登高》、近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三、咏物类咏物类古诗以描写物体特征和表达感受为主题,常用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琐事、感悟和思考。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四、抒怀类抒怀类古诗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为主题,常用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的抱怨或者对未来的憧憬。
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五、哲理人生类哲理人生类古诗以表达对人生道理和哲理的思考为主题,通过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启发读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例如,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通过对初中语文古诗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诗的魅力和深意。
每一类别都具有不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而古诗中蕴含的智慧和美感也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启示。
我个人认为,学习古诗不能只停留在背诵和理解的层面,还需要通过创作和表演等方式去感受和传承古诗的文化内涵。
只有通过主动参与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和领悟古诗的深邃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古诗的分类归纳总结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古诗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古诗分类总结
古诗分类总结一、关于春天的诗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唐孟浩然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唐王维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唐杜甫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贺知章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唐杜甫二、关于夏天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观刈麦》唐白居易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晚晴》唐李商隐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游赤石进帆海》南朝宋谢灵运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夏夜叹》唐杜甫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大热》宋戴复古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夏日联句》唐李昂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唐岑参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喜晴》宋范成大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江村》唐杜甫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三月晦日偶题》宋秦观三、关于秋天的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悯农》唐李绅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望洞庭》唐刘禹锡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唐杜甫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东汉曹操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风》唐李峤6、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南唐李煜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夕》唐杜牧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1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乐府诗集长歌行》四、关于冬天的诗句。
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2、隆冬到来时, 百花迹已绝。
《红梅》民国陈毅3、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四气诗》南北朝王微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初中的古诗词大全必背
初中的古诗词大全必背摘要:一、前言二、初中古诗词的重要性三、古诗词的分类1.山水田园诗2.抒怀诗3.哲理诗4.叙事诗5.咏史诗四、如何更好地背诵古诗词1.理解诗文意境2.反复吟诵3.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4.运用联想记忆法五、背诵古诗词的意义六、总结正文:【前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大量的古诗词,这对于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以及提升我们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是初中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初中古诗词的重要性】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代表着我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情趣以及审美取向,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此外,古诗词的学习还能帮助我们提高语文素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古诗词的分类】初中阶段的古诗词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山水田园诗: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登鹳雀楼》。
2.抒怀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感悟,如《春望》。
3.哲理诗:以富含哲理的诗句启发人们思考生活、道德等问题,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4.叙事诗:以诗的形式叙述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如《木兰辞》。
5.咏史诗: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或评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如《赤壁怀古》。
【如何更好地背诵古诗词】要想更好地背诵古诗词,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1.理解诗文意境:在背诵前要尽量理解诗文的意境,这有助于加深对诗句的记忆。
2.反复吟诵:通过多次朗读,使诗句在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
3.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文。
4.运用联想记忆法:通过将诗句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提高记忆效果。
【背诵古诗词的意义】背诵古诗词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诗文常见题材及代表作总结
古诗文常见题材及代表作总结古诗文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题材和代表作,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对古诗文常见题材及其代表作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山水田园题材山水田园题材是古代文人常用的题材之一,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为主要内容。
其中,代表作有:1.《登鹳雀楼》这是王之涣的名篇,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和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秋浦歌》由曹操创作,以秋天的湖景和婉约诗歌语言,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身世之感叹。
二、爱情题材爱情题材在古代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表达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爱情题材作品:1.《相见欢》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以凄婉的笔触描绘了恋人相见时的欢乐和对爱情的渴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佳作。
2.《浪淘沙·谁言寸草心》苏轼的这首词以洒脱的笔调表达了对深爱的女子的情感,词中的“寸草心”成为了常用的表达方式。
三、咏史怀古题材咏史怀古题材是古代文人经常运用的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古代人物的描写和追思,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和对传统文化的神往。
以下是两个著名的咏史怀古作品:1.《白日依山尽》这是杜甫的名篇,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抒发了对兴亡命运的思考和对历史伟人的敬仰之情。
2.《赤壁赋》是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和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四、哲理题材古代文人也经常以哲理作为题材,通过深入思考人生哲理和揭示人间真理,表达了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两个经典的哲理题材作品:1.《宿江口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通过对酒店经营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2.《岁晚见庐山真面目》由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通过描绘庐山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和人生价值的反思。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总结了古诗文常见题材及其代表作,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表达,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归纳总结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下面将对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进行归纳总结。
一、唐诗1. 杜甫的《登高》登高山而望远处,高处的景色使人产生冲动,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2.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钱塘江风景,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形象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独特韵味。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登鹳雀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愿意追求进步,不甘平庸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二、宋词1.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婉约而深情,词中的意象宛如一场朦胧的梦。
2.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以元夕之夜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忧虑。
三、元曲1. 关汉卿的《汉宫秋》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为背景,描述了深宫中女子的离愁别绪,衬托出女子的纤弱和命运的不公。
2. 白朴的《西华山》通过描写西华山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揭示出民众的苦难和对出生地的眷恋。
四、近现代诗歌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诗人即将离别剑桥为背景,表达对美好过往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思考,启示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
2. 舒婷的《雨巷》通过描写雨巷中的人和事,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思考,抒发了对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以上仅是对初中语文学习中常见的古诗词进行的归纳总结,古诗词是一座浩瀚的宝库,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和艺术美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复习背诵:古诗常见情感分类
古诗常见情感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稻香、蛙声、炊烟、桑麻、桃李、野径、古木、柴门、空山、禅房、古寺、暮钟、五柳、白鹭、牛羊、谷鸟、野老、牧童、浣女、樵夫。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厌弃官场黑暗,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③追求自由闲适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④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旌旗、铁骑、烽火、胡马、戍楼、楼兰、玉门、天山、羌、夷、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孤城、雁飞、羌笛、胡笳、琵琶、画角、梅花落、关山月、塞曲等。
①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③山河沦丧的痛苦;④久居边关的乡愁;⑤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三、怀古诗常见意象:姑苏、咸阳、长安、洛阳、金陵、骊山、赤壁、新亭、马嵬、华清宫、陵墓、祠堂、庙宇: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武侯祠。
①对古人的缅怀,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②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送别诗常见意象:寒蝉、阳关、古道、西风、长亭、南浦、柳、酒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闺怨诗常见意象:月亮、斜阳、鸿雁、高楼、危栏、灯漏、寒砧、捣衣、登楼、眺望空庭、重门、翠楼。
①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怨恨战争的残酷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②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忧愁伤感。
六、羁旅行役诗常见意象:1、霜冷露凉——孤独、思乡2、云——漂泊不定3、秋(秋风、秋花、秋桐)——秋色苍凉,思乡4、山高水阻,遥望故园——思乡5、雨——愁苦孤独6、暮归之鸟,倦鸟归巢——游子思归7、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羁旅思乡8、子规(杜鹃、杜宇、布谷、蜀帝)——离愁9、猿——悲凉凄清10、夕阳(日暮、斜阳、落日)、月亮、高楼、节日、书信——羁旅思乡情感:①行役的艰难、漂泊的寂寞辛苦;②对家乡亲人、国都皇帝的思念;③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一、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二、生活情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读书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四、奉献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高考古诗词鉴赏总结题材分类:一、赠友送别诗情感: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
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
意象:阳关、长亭、XXX、南浦、柳岸、流水等。
二、思乡怀人诗情感: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见手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
意象: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三、羁旅行役诗情感: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
意象: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四、忧国伤时诗情绪:类诗抨击统治者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腐蚀糊口,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
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意象: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五、边塞征战诗情感:这类诗或抒发XXX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
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宏放。
这类诗描写了战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害,表达了否决战役、向往和平的主题;有的还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暴本质。
常见手法:借事抒怀、借景抒怀、消息结合、设想、用典、修辞等。
意象:XXX、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书、XXX、瀚海、楼兰、单于等。
六、写景咏物诗情感: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七、咏史怀古诗情绪: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
古诗文类别
古诗文类别:
分法一:《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
分法二: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分法三: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诗总结归纳
古诗总结归纳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古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它们以简洁的文字、优美的韵律和深邃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进行总结归纳。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楼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与对仗的手法,表达了挑战极限、奋发向上的情感。
诗中的“黄河入海流”不仅是形象的描写,更暗示了人生的不断追求和进步。
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安静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
简洁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诗人通过望着明月来寻找思乡的慰藉,展现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
三、《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
通过猿啸、鸟飞、落叶纷飞等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然界的辽阔和气势磅礴。
另一方面,诗中的景象也与人的壮志和心境相呼应,形成了浩渺如梦的意境。
四、《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一首表达壮志豪情的诗。
作者以泰山为背景,表现了雄伟壮阔之感。
通过对泰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伟大事业的向往和追求。
五、《登飞来峰》——杜牧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高山的壮志和坚定。
诗人通过写塔、鸡鸣、日出等景物,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寻与恒心。
六、《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以江雪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寂静而祥和的氛围。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
总结:古诗以其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表达,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震撼。
通过对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进行总结归纳,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怀古诗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怀古诗【—初三语文总结之怀古诗】,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古诗分类总结
古诗分类总结古诗分类总结(爱国篇)1、唐·杜甫《春望》——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3.唐·王昌龄《从军⾏》——青海长云暗雪⼭,孤城遥望⽟门关。
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宋·李清照《夏⽇绝句》——⽣当作⼈杰,死亦为⿁雄。
⾄今思项⽻,不肯过江东。
5.宋·林升《题临安邸》——⼭外青⼭楼外楼,西湖歌舞⼏时休。
暖风熏得游⼈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7.宋·⽂天祥《过零丁洋》——⾟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8.清·龚⾃珍《⼰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马篇》10.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龚⾃珍《⼰亥杂诗》:这⾸诗是龚⾃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
这⾸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抒发了诗⼈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表达了诗⼈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为国效⼒,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有叙事,诗⼈在⽆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终于逃脱了令⼈窒息的官场樊笼,可以轻松愉快地到外⾯的世界做⾃⼰想做的事。
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起,既有“浩荡离愁”,⼜有“吟鞭东指”;既有⼣阳斜晖,⼜有⼴阔天涯。
这是诗⼈当时复杂⼼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转,⽤形象⽣动的⽐喻表⽩⾃⼰的⼼境,⽤“落红”来⽐喻⾃⼰虽年事已⾼,告⽼还乡,但仍会关⼼国家的命运,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
小学生必考古诗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必考古诗知识点总结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作品。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知识,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小学生必考的古诗知识点。
一、初级古诗知识点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的明月和远离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出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和表达进取心态的古诗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激发读者的进取心和向上的力量。
二、中级古诗知识点1.《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清晨景色的古诗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界的变化,表现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望天门山》(杜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天门山景色,通过对江山美景的描写,表达出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高级古诗知识点1.《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古诗描绘了崔颢对古代传说中的黄鹤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眷恋之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古诗描绘了原野上生机勃勃的草木,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总结:以上所提及的古诗知识点,是小学生学习和应试中常见的古诗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并培养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希望小学生能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中考语文古代诗词文学常识最全总结
中考语文古代诗词文学常识最全总结古诗词在中考中占到了大约12分的分值,而且随着部编版教材的使用,古诗词在语文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因而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学常识能够帮助自己在考试时更好地摸清答题思路.《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
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总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是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一语文学习中,了解古诗词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一语文古诗词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古诗是指创作于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和韵律。
其特点主要包括句子固定、词语简练、意境深远等。
二、古诗的分类古诗按创作内容可以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爱情诗等;按韵律形式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按体裁可以分为诗、赋、曲等。
三、古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增强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使诗意更加鲜明。
3. 借景:利用某个景物来言说自己的感受或表达思想。
4. 对仗:古诗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词语或句子的音、声、节奏等进行巧妙的平衡,使诗歌更加优美。
5. 排比:将相同或类似的词语、短句排列在一起,以达到修辞或修辞目的。
6. 典故:古诗中常常以历史典故或文学典故来开展对事物的描写,使诗歌更具深度。
四、古诗词的名句欣赏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名句,这些名句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下面列举一些经典名句供大家欣赏: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木兰诗》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江雪》4.「天净沙·秋思」——宋·马致远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送东阳马生序》五、古诗词的鉴赏方法欣赏古诗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作者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情感、体会诗句的意境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诗词进行比较、对比,提高鉴赏水平。
六、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词需要反复朗诵和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短诗、长诗或者名句,培养对古诗词的感觉和理解。
同时也要注重阅读相关的注释和解读,了解古人的文化背景和诗词创作的意图。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类总结
古诗词思想感情分类总结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瑰宝一样的存在,它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推崇。
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进行总结。
一、哲理思想类古诗词中的哲理思想表达着作者对人生、世界、人情事物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思考;李商隐的《无题》中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诗句,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这些诗句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体悟。
二、自然景观类古诗词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是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与感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敬和赞叹。
这些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自然力量和美的赞颂。
三、爱情思绪类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爱情的思绪和感悟。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之句,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深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柳思庐山谢谢罢”的诗句,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些诗句展现了人们对爱情深沉的情感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四、人生感慨类古诗词中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也是其特点之一。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表达了对人生渐行渐远的感慨;杜牧的《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领悟。
这些诗句引人深思,表达了古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和感慨。
以上仅为古诗词思想感情分类的一部分总结。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它们以简练的语言和婉约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爱情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这些思想感情分类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使得古诗词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考类型总结
古诗词常考类型总结01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02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03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04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1、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古诗词分类总结
4、四季类
春天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雨》
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古诗词分类总结
马寨小学 曹秋霞
1、劝学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2、惜时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汉乐府《长歌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送别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思乡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8、节日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冬天的诗句
5、爱国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分类总结(爱国篇)1、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宋·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龚自珍《己亥杂诗》: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终于逃脱了令人窒息的官场樊笼,可以轻松愉快地到外面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阳斜晖,又有广阔天涯。
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告老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的抒怀言志,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诗人以“白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事故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诗人辞官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也是极其痛苦的。
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宇宋瑞,号文山,吉水(今安西省吉安县)人。
南宋名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他二十岁中状元,官至丞相。
在元兵大举渡江,南宋局势岌岌可危的紧急关头,他在赣州组织义军,率兵奔赴临安(南宋都城)保卫皇室。
不久奉命前往元军兵营谈判,被扣留,后冒险逃到温州,拥立益王赵昰,以图复国。
他募集将士,抵御元兵,转战赣(今江西省),闽(今福建省),岭南(今广东省),兵败被俘,拘囚在燕京(今北京市)四年,敌人多方诱降,始终不肯屈服,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一、凄楚之情荡气回肠诗的开篇追述自己早年入仕的机遇以及后来抗元兵败的经历,首尾两件事以概其余,呈现出时间的跨度,蕴含了诗人为国为官的种种辛苦;既而指出当时的局势:国家山河支离破碎,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
回首往事的残酷,瞻念国家的灾难,感喟身世的坎坷,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由对往事的痛苦回忆和对国家时局的殷忧回到现实,孤军勇战、兵败被俘的诗人如今被囚禁在零丁洋的战船上,孤苦伶仃,身不由己,诗人心灵的痛苦颤栗不言而喻。
这里诗作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也把诗人的哀怨之情推向高潮。
二、慷慨之志感人肺腑从构思来看,前六句把诗人悲愤伤痛的情感渲染到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人难免一死,诗人愿为国而死,舍身取义,留下一片丹心,照亮史册。
诗歌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也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三、斐然文采超凡脱俗文天祥二十岁考取进士,从这首诗歌也可以看出诗人超凡的文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贴切的比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境遇,蕴藏着极为深挚沉痛的情感,而诗人又着以“风飘”“雨打”,更凸现出情景的凄苦。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诗人巧妙地撷取“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使两个具有双层含义、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表现出昔日“惶恐”与今日“零丁”的情状,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这两句对仗工巧,语意双关,浑然天成,别有情味,令人百感交集,读之怆然泣下,可谓诗史上的绝唱!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是赣江十八滩中最险的一滩,人们乘船渡此滩时往往十分惶恐,因而得名。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曾从惶恐滩一带退兵往福建。
说惶恐:对国家形势危急忧惧不安。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叹零丁:被俘后孤苦无依。
★陆游《示儿》陆游是我国南宋一位爱国诗人,他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打击、排挤,但爱国热情却是越来越高涨。
《示儿》是诗人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
“示儿”即写给儿子看。
这首诗歌表达了陆游至死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激情和人生的伟大理想。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从绝句的结构来说,这是起句。
“元”同“原”。
“元知”即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知道,人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与之无关了。
这里,诗人用了一个“空”字,表明了人去世后与世间一切都脱离,这一点对诗人来说是“元知”的,然而,诗人却开篇就表明此意,是为了突出自己死了之后,心中还有中原尚未收复这件事,哪能是“万事空”啊!这样,不但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础,也为诗歌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紧承上一句“死去”而来。
“但”就是“只”或者“只是”的意思。
“悲”即悲伤。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九州指代中国。
“同”即统一。
“不见”与上句的“死去”相照应。
死去没有什么可怕的,可遗憾的,唯一的就是“悲”不见“九州同”。
也就是说,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内心十分悲痛。
一个“不见”不但加深了“悲”的程度,更表现出诗人的理想所在。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在第二句所体现的“悲”的基础上而转。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这里指收复。
诗人面对着现实处境,要亲自收复中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一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
这一句,从情感来说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特别是一个“日”字,不但表明了对收复中原充满了信心,而且表明了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结句“家祭无望告乃翁”是全诗的合,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是诗情挽结点。
“乃翁”是老人自称,此处指陆游自己。
诗句中的“家祭”远接第一句中的“死去”,并与第一句照应。
“勿忘”是诗人对儿子的叮嘱,更是对儿子的希望与寄托。
诗人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在这样的叮嘱中,明显地暗示着诗人把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1.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南宋王朝在此建都。
邸:客店。
2.汴州:即汴京,北宋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评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