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教生态伦理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道教文化,虽然没有直接对生态问题有直接的论述,但是其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与生态相关的伦理思想。道教思想的天人合一体现了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规律,珍爱生命等价值观。这为丰富和发展生态理论创造了重要的资源,也为解决生态环境为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道家道教;生态;天人合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生态日益失衡、环境恶化不断加重的当今世界,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各种传统文化资源,道家道教在其中受到了特别的青睐。挪威哲学家奈斯称环保先驱者缪尔是一位道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家道教与生态学的关系一直吸引着西方生态学界、宗教学界、哲学界的关注,尤其是道家道教与生态学的讨论更为引人注目。国外的道家道教与生态讨论主要在生态哲学家、科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和道教学者之间进行。

国外学者他们从道教哲学与生态、道家的自然观、道家的无为思想、道教实践的生态意义、道教与儒家的生态贡献等方面对这个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肯定道家道教对生态的意义

道家道教的本体论、自然观、政治学、价值论、认识论中不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这极大地鼓舞、支持着致力于克服环境和社会危机的深生态学家们,他们对道家道教的讨论充满溢美之词,对西方文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一些学者认为可将道家道教直接引进到西方,解决那里的各种社会和自然危机。另一些学者则提出道家道教对西方的意义是间接的,西方文化应把道家道教的价值内化为自己的文化要素。

英国学者汤因比曾赞叹道家的“人要征服宇宙就要遭到失败”的认识,是一种“宝贵的直觉”。马夏尔在其著作的第一章“道家:自然之道”中说:“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道家已经表达了最早的、清晰的生态思想,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辩的自然哲学,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道家为一个生态社会提供了真正的哲学基础,提供了古人解决人与自然对立的方法。”

塞尔凡和本尼特指出,道家能为深生态学提供许多资源,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和个人修养方面的独特见解。它能修正、调整和极大地丰富深生态学理论。“道法自然”为绿色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哲学上,道家对世界的认识与霍布斯——洛克正好相反,自然包含着价值,“道”是多样性的统一。在这方面,道家可以丰富和阐明深生态学的价值体系。深生态学也肯定多样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但缺乏推导出这些特征的宇宙论。

西方学者对道家道教与生态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窄到宽的过程。

他们认为有些深生态学家对道家道教作了简单化的理解,把它当作了超历史的思想。他们不清楚对道家道教经典的注解随着不同的需要和价值一直在变,道家道教本身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前现代的道教表达了宽泛的利他主义理想,道教经典通常展示出一个比西方思想家假设的更少威胁性的世界,道教表达了“一个超出人类领域而进入更多生物的普遍伦理。”

2、怀疑道家道教对生态的贡献

一些西方学者怀疑道家道教对生态的贡献,提醒西方要谨慎地引进道家道教思想。他们认为深生态学家的道家道教完全是现代西方的创造,假如通过西方思想发展道家道教,认为西方式的道家道教能够解决危机,隐含着一个逻辑上的矛盾。他们给那些对道家道教与生态抱有很大希望的学者泼冷水。西方学者和受西方影响的中国学者尝试着从中国古典中推导出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其实与中国思维方式没有多大关系。环境问题如此迫在眉睫,对其它文化的浪漫诠释能否拯救这个星球是值得怀疑的。生态伦理学可以在西方传统中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方面,也应全面地看待中国思想,中国环境的破坏与退化早已出现,当代环境问题更加严峻,任何一个不以观光团形式到中国旅游的人将难以理解中国传统何以可能因为其理想的环境态度而被赞誉。在向西方宣传之前,东方需要对其资源做相当的革新。

3、道家道教与儒家的生态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在对道家道教生态智慧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应在大的中国传统背景下,考虑儒家及民间信仰与道教共同的影响。

卡利科特注意到西方环境伦理学家主要引用道家,如果能将儒家的社会模式从人类社会转到生物界,生态整体主义就应在生态之网中增加另一个纬度。所以在整体的中国思想中,而不仅在道教里,“发展出一种基于中国古代思想的、土生土长的中国环境伦理的潜力是巨大的。古代中国思想对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全球意识的潜在贡献也是巨大的。”塔柯尔女士指出:中国的道家和儒家在自然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方面有特殊的贡献,两者都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道家是自然中心的,儒家则是社会中心的;道家强调基于“道”的初级因果关系,儒家强调人类活动的次级的因果关系;道家主要关心个人与道的生态平衡,儒家强调人能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道家鼓励个人的俭朴,鼓励与自然直接接触,儒家强调以变动的自然模式来协调人的行为和人类社会;为了与道一致,道家认为应该回避过度的社会、政治事务,儒家则认为社会和政治义务对创造一个有序社会是必不可少的;道家提供的理想统治是微妙的、间接的、超然的,而儒家需求一个北斗星一样的道德管理者;道家追求质朴和自然,儒家看重教育和道德实践。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当今世界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倡导“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挖掘道教生态思想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学者们从人与自然、社会、尊重生命、道教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道教的现代价值进行了阐释。

把道教与生态问题结合起来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

成果越来越多。每年的文献量都在递增,我们可以从这方面看出,大家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从得知的部分成果来介绍一下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1、家道教能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启

道教文化不是化石,它活生生地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其提出的某些问题与当代人面临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共通性,有其价值意义之所在。“(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道教的许多合理思想可以纠正西方文化的一些严重失误。如在人生价值观上,西方文化倡导追求个人物质利益,而道教文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尊道贵德,唯道是求;在人际关系上,西方奉行“弱肉强食”的霸权主义,而道教文化主张济世度人;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而道教文化强调“道法自然”。道教这些良方可以医治西方文化的弊病。(卿希泰《试论道教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俞力涛指出道家文化虽然不能为解决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不平等发展等社会问题提供现成答案,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必要从道家文化中吸取哲学智慧和思维方法。(俞力涛《道家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

2、道教认识到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太平经》)道教由此形成了一种生态整体意识,主张以“道”观物,而非以“我”观物,从宇宙整体的角度来审视万物。人与万物在道性上是平等的,“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西升经》)。“自然之道不可违”成为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视为一种由伦理原则来调节和制约的关系,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所有的存在物。道教将“征服自然”来表明自己力量的方式,改变成为“参天地之化育”的方式。这使道教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达到了宗教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卿希泰《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道教与可持续发展

孔令宏在《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中指出道教的“天人合一”、“以物为春”、“胜物而不伤”等原则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世界观的基础;道教“求通”、“通之有时”、“通生无匮”、“虚静无为”等通生无滞、生生不已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原则;“齐万物”、“通于一而万事毕”等整体处于循环平衡中的认识启发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安全原则,即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不能以损坏文化、生态等为代价;老子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冲气以为和”、庄子的“环中”等思想在成己、成人、成物的同时升华了己、人、物的德,这种中道和合原则,即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原则。李后强认为“道教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老子之道是一种永恒的矛盾运动,实质为一种非线性的自然法则。道教主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也是生态学的出发点。”(李后强《道教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陈勇、陈霞《道教可持续发展思想纲要》从道教的自然观、人生观、生育观、社会观、消费观和对理想仙境的向往和追求等方面来探讨道教中所蕴藏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没有社会的公平,就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社会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勇、陈霞、尹志华在《道教聚落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