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教生态伦理思想

合集下载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探析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探析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探析摘要:道家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生态自然观、“道法自然、万物不伤”的生态伦理观、“知常曰明、顺物自然”的生态实践观为切入点,探讨道家代表人物老庄哲学中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思想。

关键词:道家;生态哲学;天人合一中国古代道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非常重视,道家思想体系中蕴涵着朴素、丰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

道家主张以尊重的心理、敬畏的态度善待自然万物,崇尚人与自然的平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其生态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老子》和《庄子》之中。

一、“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老子从对自然界的洞察入手,探究自然之道,最早提出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问题,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老子生态自然观的核心范畴是“道”,可以说,老子全部的思想体系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

老子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先天地生”而且“为天地母”的东西,这就是“道”,老子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基础。

在老子的笔下,“道”是“万物之母”“天地根”“玄牝之门”“万物之宗”,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无处不在,无形无象,无初无始。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道”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天地万物由“道”而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尽管我们并不确切地清楚这里的“一”、“二”、“三”具体指什么,但通过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表述,可以将“道”理解为最初是一种无规定的混沌性存在,它是有,又是无,是有与无的混而为一,一生出阴阳二气,阴阳合和又生出万物,这是万物创生的复杂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道”始终贯通于万物之中,它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存在,它恍恍惚惚似有似无,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天地万物由“道”产生,又从“道”那里获取自己的形体和性能,所以它们的本性和“道”是一致的,它们的行为都以“道”的法则为规范。

浅析道家“自然无为”生态伦理观-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浅析道家“自然无为”生态伦理观-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浅析道家“自然无为”生态伦理观-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生态智慧一词虽然在道家哲学的经典读物中未曾出现,但这不意味着道家思想中没有生态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 然而,正是基于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周围世界给予人们的回应,以至于道家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人与自然的深度关切. 其丰富的生态意识不仅作为古人处理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根据,而且亦是当代人类面临生态危机所参照的重要资源. 其实,在道家哲学创始人(老子)所处的那个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还未达到今日的紧张状态,而老子关于自然主义的理论和依据,乃是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不断地深究和提炼出来的. 而今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全面的利用,与此同时却忽略了环境的承受能力,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程度已经不得不使人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挽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当人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时,在盲目的治理过程中不断受挫之后,忽然发现生活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先哲们,已经早已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观念,因此,众多的学者开始不断地进入道家哲学的领域,来研究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深邃与精华,求得一些可鉴性的思想以便于处理今日之困境.那么,在道家哲学那里,生态伦理思想表现在何处呢? 这就必须先从作为道家哲学最为核心的概念道来研究. 众所周知,道在道家哲学那里是作为万事万物的总根据被阐述的,而道最根本的特性就是自然而然,即一种无为的状态. 具体地说,就是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不要人为地进行干扰和破坏,要使万事万物达到自化、自均、自定、自正的状态.自然之物这种自然发展的真实状态,人类社会更要无为而治,不要刻意地追求名利和贪图享受,而要禁私寡,人应该以此来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道法自然所表示的一样,这里的道最终还是以自然为自己的准则. 虽然自然一词在《道德经》出现的次数非常有限,但在许多章节中也能看见其引申的含义, 可见它在老子那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对道法自然一词的深刻把握,亦是进入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必由之路.一、自然主义对自然的理解显得尤其重要,在老子那里,其主要是指万物的本然状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王弼注: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言之,穷极之辞也.意思是说,自然就是自己如此,而就道与万物的关系而言,即尊崇万物之内在的根本属性,自然而然地生存和发展.既然道的本性是自然,那么人和万物也应该遵循这一准则,人与万物之间亦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相互关系,即无为的方式来处理彼此间的关系.所以,作为最高层次的道生万物却不占有万物, 成就万物却不自持有功, 而是一切顺其自然. 因此,在道家看来,道的处事原则具有广泛意义上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应该以这种方式来引导自身以及自身和外界的关系.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 就是指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生成和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亦是如此,所以人和自然界都应该遵循自身的规律,尤其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里,更应该善于发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要依照规律行事,不能盲目破坏大自然的固有状态,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显然,在道家这里,道法自然就是贯穿于其体系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关键和纽带,这亦是道家区别于儒家、法家、墨家等的最大特质,更是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区别于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标杆,所以这亦是现代西方强调自然价值的突出地位时不断地借助道家生态理念的真正原因.二、道通为一当代生态伦理学中最为根本的一个看法便是确信人与自然万物的统一性,把他们看作是有机地互相关联的统一体. 其实, 这种对人与万物关系的高度概括早已在中国古代的道家中有了最早的认识. 即万事万物都由道产生,而人与自然万物都以道为最高准则,都遵循着道本性来规范自身,这里的道即是人与自然万物所统一的一,如道生一[2]以及道生之,德畜之[2],都是在说明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根源道以及内含着道的本质和特性, 这亦是万事万物能够统一的可靠保证.所以就道家所说的把世界的有机整体性可以分为三层意思来分析:首先,道生万物,即道为天下母,道与万物是一种母与子的内在血缘关系,道与万物始终保持着源与流、根与枝的联系,就这一点来看,万事万物都统一在其母之中,都以这个母亲为基础的统一.这较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与万物绝对分割与对立的关系来看,显然是现代西方生态伦理所不能坚持的传统思想.其次,就道与万物另一层关系而言,即道生万物且内在于万物之中,也就是说,道产生万物之后并没有离开万物,而是以德的形式内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基本属性,即所谓万物自身之德.正是由于各种具体的事物不同的德都来自于这个共同的道,都是道在具体事物的外在显现,所以,就这点而言,万事万物都统一于共同的道.再次,就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来说,亦是有机地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老子把宇宙分为四大[3],他们认为,既然人与自然万物都来自于道,那么人类亦是宇宙四大之一,与其他事物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所以人也应该同万物一样,遵循着自然规律,不可特殊于其它事物,如果人将自己同自然界对立起来,那么人类就违反了这一规律而受到惩罚. 所以老子认为, 人既然作为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活动就应该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只有这样, 人类才能真正地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老子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庄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 在《山木》中庄子指出:无受天损易, 无受人益难,从中可以看出,庄子认为人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万物都以同样的自然环境为生存基础,人和万物都在自然环境中产生,又都在自然环境中归复于自然.道家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就传统的伦理学范畴而言, 亦是一种飞跃式的突破. 传统伦理学旨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道德观念,并且以人的价值和利益作为处理与他物关系的唯一尺度. 就西方人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世界观来看,他们无疑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处事方式, 这亦是今日生态危机的主要祸根. 而在道家生态伦理的思想体系内,始终把人当做自然的一部分,这种生态伦理观不仅扩大了伦理学的范围,改变了我们长期视为珍宝的传统伦理观念, 而且这些思想有助于为人类建立一种更为科学的伦理生态学. 另外, 就处在同一时期的儒家而言,他们也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但相对于道家而言,常用来以自然比拟人事,借此更好地倡导人事.三、自然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中国古代先哲们最为关心的一个主题, 更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尤其是在古代的道家那里,天人合一的观念决定了其行动的依据就是自然无为的思想. 无为即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么何为无为?无为一词在老子那里被多次提到,有的甚至没有用无为的字眼,但亦可以看到和无为相关的思想, 可见其亦是老子道家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无为的理解,首先要弄明白何为无.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由此可知,世界万物都是从有开始的,而有则是从无开始的,无即是万物有之前的状态,这一点较西方古典哲学从存在(有)来解释世界,显得更加具有可辨性.即存在(有)是可以追问的,而无则是无法追问的,如果追问,那这种追问就是不合理的,因为无就是无,所以就不能说无从何处来,这就是老子无的高超之处. 那么,万物从有中产生,而有从无中产生,可见无是一种赋有生机的强大力量,它不仅创生万物,而且在任何事物中起作用. 从对无的理解进一步来把握无为的思想,那么无为就是一种伟大的作为.既然无为是一种作为,那么就不用刻意地为之,也就是顺其自然,不可随意妄为. 正是从这种无为的思想出发,道家确切地把自然和人之有为对立起来,他们崇尚自然, 有为. 这种对万物各自状态的精妙论述,不仅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深奥与智慧,而且就现代社会而言,能达到这种思维境界的学派或者个人几乎很少或者说没有.总之,道家所阐述的自然无为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人们不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有限的认识以及自身的私利而去随意地违背万事万物的本性,破坏人与自然间的和谐,而应该要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价值,保持人与自然间的一种平等的态度,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万物.因此,道家的无为论思想中丰富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不仅是古人对待自身与万物间的一种认识, 而且更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中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自然、开发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但是,人对自然的这种利用、开发、改造不应该是无限度的,而是要是人与自然处在一种相互平等、和谐相处的状态中,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不断地在良好的环境中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文明.参考文献:[1]詹石窗,谢清果.中国道家之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9)[2](南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王英杰.自然之道-老子生存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

道教生态思想探微

道教生态思想探微

道教生态思想探微*导读:道教生态思想对解决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甚至被人视为指导人类克服当代全球性生道教生态思想对解决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甚至被人视为指导人类克服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精神支柱。

因此,对道教生态智慧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生态伦理的理论前提:万物平等,和谐共处道教认为,由于:天人一体即宇宙是由人、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进化的和谐整体,以及万物平等,因此,道教不仅反对唯人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反对把自然仅仅当成是人类的征服对象和统治对象的态度,以及只为人类自己的需要而违反自然规律、掠夺自然、危害环境的行为,主张人物应和谐共处。

从宇宙的构成与万物的起源两个方面,道教论证了万物平等的思想。

它认为,从宇宙的构成来看,人和万物一样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并无高于万物的特权,也没有不同于万物的特质。

老子认为,人是由于禀赋了天地之灵而成为宇宙中之一大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不比其他三大更高,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提出:天与人一也。

⑴《西升经》说: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

⑵《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说: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⑶《道教义枢》也说: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

⑷《无能子》认为:人与鸟兽昆虫,共浮天地中,一气而已,人,物也,人与虫一也。

正因如此,唐代道士成玄英说:夫大道自然,造物均等⑸。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且还认为人的身体、生命、禀赋、子孙等都是大自然给予的。

他说:汝身非汝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悦也。

既然人的一切都不为人类自身所拥有,而是大自然所给予,人既离不开天地,也离不开万物。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观 念 出 发 , 天 、 地 、 人 和 万 物 都合 于 自 然 之 道 , 人 与 自
然 融 为 一 体 。 同 时 , 道 教 思 想 “ 天 人 合 一 ” 存在 于 其 早
期 经典
《太 平 经》
中 ,
庄 子 运 用 运气 论 的 阐 述 指 出
天 “
地 、

人属于同


C C

G£
g C C -


C C


CC



C C


CG
£
G C C C C C £ e£ £ £ C £ £ £ C £ £ £ C C C CC C- G- G £
£-
g- C C
G<I G
G CC C


CC G C



KI


g g -






C-


C C C


G C £ £



传说 耶稣 基督 受 刑 时 头 上 所 戴 的 花 冠就 是 山


楂 的 树枝 做 成 因 此 山 楂树 又 被 称为 “ 圣 木 ” 。 即 使枯 ,
萎 了 几 个 世 纪 总 有 一 天 山 楂树 还 会 再 长 出 茂 盛 的 ,
相 通 无 复 有 害 者 ” 还 应 当 相 互 协 调 才 能 合 力 同



心 ,
共 生凡 物。 与此 同 时

道家的生态伦理及价值透析

道家的生态伦理及价值透析

道家的生态伦理及价值透析道家思想认为由“道”生出天、地、人等宇宙万物。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同时主张“归真返朴”的人生宗旨.其中具有若干有价值的合理因素。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均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

是人性的异化所导致的结果。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人类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智慧,在今天愈来愈显其独特的价值,值得认真研究。

一、问题的缘起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

要想摆脱这种危机走出困境,还要靠人类自身的醒悟和能力去加以解决。

这其中除了靠发展科学技术、调整社会结构以及对自然保护实行立法之外,还必须从价值取向的角度重新审视与检讨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在20世纪中期,人们为了珍惜和善待自己所生存的外在环境,而创造了生态伦理学这门应用学科。

它试图借助道德手段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取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1923年德国人施韦泽在他的《文明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指出,由于现代技术经济实践的破坏性后果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所以应当寻找科学措施、法律措施,同时也寻找道德措施去禁止人们对自然的一些做法。

人类应当从自然的全局出发来认识自己与自然交往行为的正当与否。

至此.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尽管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20世纪中期,但这并非意味着生态伦理思想是现代人的专利。

实际人类文化的传统中,尤其是在中国老庄道家文化传统中就存在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虽然这些生态伦理思想是朴素的、直观的,但却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萌动,做了良好的文化铺垫。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的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

通过“道”的范畴体现出来。

“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

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而道就是这个整体的本原。

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因此,“道”是“天地之始一万物之母”。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它主张追求自然、和谐、养生的生活方式。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一,道家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道家哲学中,“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规律。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自然界中,万物互相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态系统。

人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才能得到安宁与健康。

第二,道家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道家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与幸福,同时也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

道家主张追求“无为而治”,通过修身养性、克己奉公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一个人如果内心纯净、身心健康,他的行为就会体现出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因此,道家倡导人们通过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来影响周围的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第三,道家鼓励人们回归自然、简化生活。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

道家认为,现代社会的浮躁和追逐物质的欲望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人的精神危机。

因此,道家倡导回归自然、简化生活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和培养修养。

例如,在饮食方面,道家主张素食,认为素食可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同时也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在生活方式方面,道家倡导简化生活,避免奢华和浪费,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综上所述,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回归自然、简化生活。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通过修身养性、简化生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让人类与自然共同繁荣。

道家生态哲学的伦理内涵

道家生态哲学的伦理内涵

道家生态哲学的伦理内涵以道家生态哲学的伦理内涵为标题,本文将探讨道家生态哲学的伦理内涵,并解释其对人类行为和环境保护的价值。

道家生态哲学是一种将道家思想与生态学相结合的哲学体系。

其核心理念是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共生。

在道家生态哲学中,伦理内涵是指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在生态环境中的体现。

道家生态哲学强调尊重自然。

道家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根源,是宇宙的本源。

因此,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的生态循环,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

道家生态哲学强调平衡与和谐。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保持平衡与和谐,才能有持续的发展。

在生态环境中,人类作为一部分,也应该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保持平衡与和谐。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不对其造成过度的伤害。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捕捞、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垦土地等行为,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三,道家生态哲学强调回归自然。

道家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回归到自然中去,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

道家生态哲学呼吁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只有重新回归自然,才能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衡,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道家生态哲学强调负责任的行为。

道家认为人类拥有天赋的道德责任,应该对自然负责任。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未来的后代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

我们应该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降低资源消耗。

只有通过负责任的行为,才能实现道家生态哲学的伦理内涵。

道家生态哲学的伦理内涵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尊重自然、平衡与和谐、回归自然和负责任的行为是道家生态哲学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践行这些价值观,我们可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04
道家生态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
工业文明对环境的破坏
道家认为过度开发和工业化对自然环 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呼吁人们反思工 业文明的发展模式。
追求天人合一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 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 相互依存。
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启示
尊重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道家强调资源的有限性,认为人类应 当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
对后世的影响
哲学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哲学、文化、艺术等领域,成 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方式
道家思想倡导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追求绿色、 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影响。
可持续发展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为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思想 源泉。
02
道家与自然的关系
倡导绿色消费
道家提倡节俭和简约的生活方式,反 对过度消费和浪费,对可持续发展观 念中的绿色消费具有启示意义。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
和谐共生的理念
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类应当与 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相互依存。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道家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应当 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
无为而治是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 。
详细描述
无为而治意味着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应遵循自然法则,避免过度干预自然过程。道家认为,人类 应当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征服或控制自然。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人们可以保护自然的完整性和 稳定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注重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提倡人类应当关爱自然、尊重生 命。

浅论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浅论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浅论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思想(2)浅论儒道两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从老子开始,道家就把自然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在研究自然的同时,体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然无为”的哲学。

1.“道通为一”的整体自然论在老子哲学体系中,人和天地万物都是以道为本原,道是自然与人存在的共同基础,也是人与万物的共同本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自然即是指宇宙万物的存在,又指宇宙万物的规律—自然而然。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老子主张人应该协助自然发展,而不是自以为是,任意而为。

“以辅助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为者败之,执着失之”。

老子还认为人与天是统一的,在这个统一体中,人只是万物的一部分,人既不是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无所作为的臣服于自然。

“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的存在和宇宙自然的存在一样伟大。

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提出“万物一体”“道通为一”的思想。

“夭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庄子·达生》)。

这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论。

庄子认识到了人和自然的统一性,他认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顺物自然而无私容焉。

”是人生最明智的选择,在《庄子·应帝王》)中他讲了一个“混沌凿七窍”的故事。

这是一个“以人灭天”的例子,人类想用强力变更或改造自然以符合自己的意愿,结果只能导致自然本身的死亡,这对于现代工业文明造成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有益的警示。

2.“知常、知止”的生态准则知常,也就是知“道”,知本。

老子说:“知常则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德道经·十六章》)常是自然规律。

庄子把“常”解释为:“莫力之为而常自然。

”(《庄子·天地》〕遵循这种自然规律就能“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

浅论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论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论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摘要: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的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之上的。

本文阐析了道家“知常曰明”、“知和曰常”、“知止知足”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揭示了道家“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道家生态伦理现代价值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尤其是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幽深邃密,博大宏远,内容十分丰富。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F.Capra)说:“在各种伟大传统中,据我看来,只有道家提供了最深刻而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本质两者的基本一致。

”[1]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人类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智慧,在今天愈来愈显出其独特的价值,值得认真探讨研究。

一、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知常曰明”与尊重自然规律老子从其道之规律义,提出了“知常曰明”的生态伦理思想。

所谓“知常曰明”,是说人类最高超的智慧,在于认识和把握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2]这句话是说: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之理,最后都要返回自己的本根。

此谓“静”,“静”也可以叫做“复命”。

“知常曰明”是指具有了解和把握事物生长变化的内在规律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倘若不认识规律,而去乱作妄为,必然会招致凶险的结果。

即所谓:“不知常,妄作,凶。

”庄子则说:“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

”[3]自然界中存在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事情就会失败。

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就会取得成功。

所以说,真正有道德的人都会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

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也有过相似的论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一、生态伦理学是什么
生态伦理学是指以生态伦理学范畴中诸多理论为基础,应用于生态管理领域的综合思想和实践活动系统。

它旨在建立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基础和价值取向,持续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天人合一”的原则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基于自古以来就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的“天人合一”的普遍原则,它
强调人类应该和路其周围的自然环境一体,其生活方式影响着自然环境,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2、崇尚谦卑
道家生态伦理学普遍认为,人类是与大自然具有同样的地位的生物,因此应该崇尚谦卑,
主要滋养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尊重每个生命形式。

3、有序生活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人类必须遵守生态系统的秩序,为之有效地管理生物资源,不能形成各种违章自由,不能过分修改自然状态,以有序地生活。

4、注重节律
道家生态伦理学指出,人类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节律,尊重自然周而复始的原则,以有序、
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是道家理论的分支,是一种倡导有序生活、推崇有序与谦卑的伦理学。

它认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节律,尊重生物多样性,并以有序、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利
用自然资源,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促进可持续发展。

浅谈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启示

浅谈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启示

浅谈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启示论文关键词:道家生态伦理科学发展论文摘要:中国道家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莫过于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主义,道法自然的生态平衡观,知足知止的适度发展思想和重生贵人的平等价值理念等几个方面,挖掘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为当前的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尤其是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幽深邃密,博大宏远,内容十分丰富。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说:“在诸伟大传统中,据我看来,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

”概括说来,最能体现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基本精神和价值旨趣的,莫过于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主义,道法自然的生态平衡观,知足知止的适度发展思想和重生贵人的平等价值理念等几个方面,它们集中地显现出道家生态伦理的独特神韵,昭揭出道家生态伦理的宏阔智慧。

重新认识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能为我们借鉴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解决当今的生态危机提供有益的思路,对我们今天的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主义,为倡行和谐理念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生态观念,是道家的一种基本理念,是道家其他一切思想、观念的基础和出发点。

作为道家最高范畴的“道”,被认为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或本体,是天地、万物及人的共同来源。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川万物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源于“道”并在道的支配下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以“道”贯通的和谐有机整体系统。

庄子也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发展、灭亡,都是元气即道运动的结果,天、地、人与万物是统一的。

人们应顺应自然的规律形式与自然保持协调。

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和谐完美的有机整体,天地万物的和谐秩序是由道的生养、和合、协调、制约功能产生的,不仅万物都是由阴阳之气的中和而生,而且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也是由道的循环往复的运动演化的结果。

论道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论道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论道家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摘要:道家文化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文化中的“三元”哲学思想既是朴素的辩证法,又是自然的辩证法,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道家文化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和人类自己,探讨宇宙万物的本源,建立生态哲学思想体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具有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家文化生态文明哲学思想1.前言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道家文化倡导自然,反对人为,道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道家以“道”为根本,它在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从自然哲学的层面上看,道家的“道”,首先是天地万物以及人类都同根于“道”,以老子为宗的道家学说认为,宇宙是由道生化而成的有机体,宇宙秩序神圣至上,人是宇宙有机体的内在要素。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阴阳”、“三气”、“五行”、“九宫八卦”,道家文化以“阴阳”太极图和“八卦”太极图为其文化符号,是图形哲学。

中华文化,儒、释、道三足鼎立,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

从而揭示出宇宙间天地万物与人类的同根同源、同构以及具有道性的本质,可以看出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与当今世界倡导的生态伦理学的生态价值相契合。

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对道家生态智慧的探索发掘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道家文化中的生态智慧2.1“道生万物”的宇宙整体论道家的宇宙整体论是以“道”为逻辑起点建构起来的,在其不断抽象的本体论进程中上升为宇宙的本源,万物的起点。

这里的“道”有三方面含义:第一是指宇宙万物的起点和源泉;第二是指天地万物产生、发展、轮回、运行的自然规律;第三是指人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说,“道”是宇宙万物的最初起缘和宇宙演化的最初起点。

《易传·系词·上》中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凶吉生大业”,道家文化与太极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因此,《老子》二十五章曰:“道”“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庄子·大宗师》说:“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浅析道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浅析道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浅析道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道教伦理是中国道教体系中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理想和目标的伦理体系,是一种关于道德现象与生命现象等的信仰化哲学体系。

道教伦理以道家的“道”为信仰根基,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道教伦理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特点,深入挖掘道教的伦理思想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标签:道教伦理;道家伦理;启示一、道教伦理的主要内容道教伦理作为一种精神规范系统,有着丰富的内容。

作为一种宗教伦理,道教伦理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渊源,吸收各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其内容既有传统伦理的基本内容,又具有强烈的神学思想。

1、贵生思想重生恶死是道教伦理的一大特点,它揭示了人性的最基本的问题是生死问题。

生是其教义的一个基本概念,道教的理想就是要修道成仙,长生不死。

而修身的主体则必须是有生命的人,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生命是得道的基础。

道教生命伦理观的最终目标,是拯救人类脱离死亡的命运,让生命升入永恒存在的境界,主张以无为、不争、寡欲、清净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一切。

道教的这种贵生思想影响深远,使人追求积极人生,信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强调个人的修养和个性的发展。

道教贵生的伦理是通过神仙修成的方式而实现的,掌握这种方法需要一生苦练。

因此,道教修仙者们认为,只有超越世俗的享受,遁入一种清心寡欲、远离尘嚣的朴素山林生活,才能避开世俗中的复杂外部条件,保证生命首先不受来自社会的破坏,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信仰者获得修道自由的一种方法。

道教的这种注重个人的修炼,包含有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伦理精神,对于提高个人素质是非常有利的,能培养个人的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儒家思想占主要地位,强调爱群利群,忽视了个性的发展,在处理群体与个人利益这对基本矛盾时,儒家提出先人后己、济众爱人、以公为贵等以他人为怀的高尚情操。

道教从宗教出发也是认同这些优秀品德,但更强调社会个体素质的提高,认为只有个体充分发展了,社会整体水平才能提高。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探析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探析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探析介绍道家生态哲学是一种将道家哲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道家生态哲学源于道家思想,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道家生态哲学认为,人类应该根据自然规律,回到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人类基本的生态平衡。

生态哲学的定义生态哲学是一种将哲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思想,旨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和推广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哲学的核心包括:对自然的理解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人类社会和自然本身的意义。

在生态哲学中,自然被视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存在,人类应该遵守自然的规律,并努力保护自然。

道家哲学的基本原理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强调规律、自然和平、和谐和艺术。

它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为复杂和真实的主流分支之一。

道家哲学强调各种道路(或者道路上的能量流动),这种流动或存在导致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道家哲学认为,自然现象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应该学习从自然中发现的规律,并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些规律。

道家哲学中的“道”是一种无名、无形的主体,它可以关注于自身,或者负责管理自然和时间。

道家生态哲学的核心原则道家生态哲学中的核心原则包括: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道家哲学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生关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道家生态哲学认为,自然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它,保护自然对人类和环境的贡献。

3.遵守自然规律。

道家生态哲学认为,人类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学习自然的规律,通过与自然的合作实现人类的发展。

4.追求自我意识和个性化。

道家生态哲学认为,人类应该追求自我意识和个性化,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拓展人类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品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道家生态哲学的实践道家生态哲学强调具体的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生态、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浅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普世伦理意蕴

浅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普世伦理意蕴

浅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普世伦理意蕴论文关键词:道家生态伦理普世伦理论文摘要: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万物平等”的价值观、“知和去奢、少私寡欲”的消费观。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符合普世伦理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普世伦理意蕴。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主要包括“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万物平等”的价值观、“知和去奢、少私寡欲”的消费观。

它以高度的哲学性、深沉的宇宙性、朴实的自然性彰显出独特的品性,故有学者称,“最能够与当今西方所倡导的生态伦理精神相契合者非道家、道教文化莫属。

这一论断是有道理的。

道家思想中所蕴含的“深层生态学”特征正日益成为当代人类战胜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思想力量。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谱系中的重要一脉,具有深厚的普世价值。

从普世伦理的视角看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道家伦理思想的普世资源得到充分地挖掘与利用,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自然观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创生的始源,它生养万物、运化万物,并推动万物参与自然的演化,“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老子》第39章)万物的生成与改变,都是由“道”来支配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第42章)从一到万物,这是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包含丰富的现代宇宙生成论思想。

虽然“道”无为无形,日不可见,“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庄子·天地》)但“道”先于天地存在,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是天地万物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法则,“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吕氏春秋·有始》)这里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天地万物(包括人)都要遵循“道”,要效法“道”,要“尊道贵德”,这种自然主义观点是“典型的东方有机论的生成论哲学”浏5“,蕴含有深厚的生态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道教文化,虽然没有直接对生态问题有直接的论述,但是其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与生态相关的伦理思想。

道教思想的天人合一体现了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规律,珍爱生命等价值观。

这为丰富和发展生态理论创造了重要的资源,也为解决生态环境为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道家道教;生态;天人合一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在生态日益失衡、环境恶化不断加重的当今世界,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各种传统文化资源,道家道教在其中受到了特别的青睐。

挪威哲学家奈斯称环保先驱者缪尔是一位道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家道教与生态学的关系一直吸引着西方生态学界、宗教学界、哲学界的关注,尤其是道家道教与生态学的讨论更为引人注目。

国外的道家道教与生态讨论主要在生态哲学家、科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和道教学者之间进行。

国外学者他们从道教哲学与生态、道家的自然观、道家的无为思想、道教实践的生态意义、道教与儒家的生态贡献等方面对这个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肯定道家道教对生态的意义道家道教的本体论、自然观、政治学、价值论、认识论中不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这极大地鼓舞、支持着致力于克服环境和社会危机的深生态学家们,他们对道家道教的讨论充满溢美之词,对西方文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可将道家道教直接引进到西方,解决那里的各种社会和自然危机。

另一些学者则提出道家道教对西方的意义是间接的,西方文化应把道家道教的价值内化为自己的文化要素。

英国学者汤因比曾赞叹道家的“人要征服宇宙就要遭到失败”的认识,是一种“宝贵的直觉”。

马夏尔在其著作的第一章“道家:自然之道”中说:“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道家已经表达了最早的、清晰的生态思想,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辩的自然哲学,首次启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道家为一个生态社会提供了真正的哲学基础,提供了古人解决人与自然对立的方法。

”塞尔凡和本尼特指出,道家能为深生态学提供许多资源,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和个人修养方面的独特见解。

它能修正、调整和极大地丰富深生态学理论。

“道法自然”为绿色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在哲学上,道家对世界的认识与霍布斯——洛克正好相反,自然包含着价值,“道”是多样性的统一。

在这方面,道家可以丰富和阐明深生态学的价值体系。

深生态学也肯定多样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但缺乏推导出这些特征的宇宙论。

西方学者对道家道教与生态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窄到宽的过程。

他们认为有些深生态学家对道家道教作了简单化的理解,把它当作了超历史的思想。

他们不清楚对道家道教经典的注解随着不同的需要和价值一直在变,道家道教本身也不是一层不变的。

前现代的道教表达了宽泛的利他主义理想,道教经典通常展示出一个比西方思想家假设的更少威胁性的世界,道教表达了“一个超出人类领域而进入更多生物的普遍伦理。

”2、怀疑道家道教对生态的贡献一些西方学者怀疑道家道教对生态的贡献,提醒西方要谨慎地引进道家道教思想。

他们认为深生态学家的道家道教完全是现代西方的创造,假如通过西方思想发展道家道教,认为西方式的道家道教能够解决危机,隐含着一个逻辑上的矛盾。

他们给那些对道家道教与生态抱有很大希望的学者泼冷水。

西方学者和受西方影响的中国学者尝试着从中国古典中推导出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其实与中国思维方式没有多大关系。

环境问题如此迫在眉睫,对其它文化的浪漫诠释能否拯救这个星球是值得怀疑的。

生态伦理学可以在西方传统中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在中国方面,也应全面地看待中国思想,中国环境的破坏与退化早已出现,当代环境问题更加严峻,任何一个不以观光团形式到中国旅游的人将难以理解中国传统何以可能因为其理想的环境态度而被赞誉。

在向西方宣传之前,东方需要对其资源做相当的革新。

3、道家道教与儒家的生态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与民间信仰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彼此,在对道家道教生态智慧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应在大的中国传统背景下,考虑儒家及民间信仰与道教共同的影响。

卡利科特注意到西方环境伦理学家主要引用道家,如果能将儒家的社会模式从人类社会转到生物界,生态整体主义就应在生态之网中增加另一个纬度。

所以在整体的中国思想中,而不仅在道教里,“发展出一种基于中国古代思想的、土生土长的中国环境伦理的潜力是巨大的。

古代中国思想对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全球意识的潜在贡献也是巨大的。

”塔柯尔女士指出:中国的道家和儒家在自然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方面有特殊的贡献,两者都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家是自然中心的,儒家则是社会中心的;道家强调基于“道”的初级因果关系,儒家强调人类活动的次级的因果关系;道家主要关心个人与道的生态平衡,儒家强调人能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道家鼓励个人的俭朴,鼓励与自然直接接触,儒家强调以变动的自然模式来协调人的行为和人类社会;为了与道一致,道家认为应该回避过度的社会、政治事务,儒家则认为社会和政治义务对创造一个有序社会是必不可少的;道家提供的理想统治是微妙的、间接的、超然的,而儒家需求一个北斗星一样的道德管理者;道家追求质朴和自然,儒家看重教育和道德实践。

(二)国内研究现状在当今世界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倡导“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挖掘道教生态思想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学者们从人与自然、社会、尊重生命、道教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道教的现代价值进行了阐释。

把道教与生态问题结合起来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

这方面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果越来越多。

每年的文献量都在递增,我们可以从这方面看出,大家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和重视。

下面从得知的部分成果来介绍一下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1、家道教能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启道教文化不是化石,它活生生地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其提出的某些问题与当代人面临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共通性,有其价值意义之所在。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道教的许多合理思想可以纠正西方文化的一些严重失误。

如在人生价值观上,西方文化倡导追求个人物质利益,而道教文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尊道贵德,唯道是求;在人际关系上,西方奉行“弱肉强食”的霸权主义,而道教文化主张济世度人;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而道教文化强调“道法自然”。

道教这些良方可以医治西方文化的弊病。

(卿希泰《试论道教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俞力涛指出道家文化虽然不能为解决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不平等发展等社会问题提供现成答案,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必要从道家文化中吸取哲学智慧和思维方法。

(俞力涛《道家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2、道教认识到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

”(《太平经》)道教由此形成了一种生态整体意识,主张以“道”观物,而非以“我”观物,从宇宙整体的角度来审视万物。

人与万物在道性上是平等的,“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西升经》)。

“自然之道不可违”成为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视为一种由伦理原则来调节和制约的关系,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所有的存在物。

道教将“征服自然”来表明自己力量的方式,改变成为“参天地之化育”的方式。

这使道教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达到了宗教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卿希泰《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3、道教与可持续发展孔令宏在《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中指出道教的“天人合一”、“以物为春”、“胜物而不伤”等原则可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世界观的基础;道教“求通”、“通之有时”、“通生无匮”、“虚静无为”等通生无滞、生生不已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原则;“齐万物”、“通于一而万事毕”等整体处于循环平衡中的认识启发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安全原则,即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不能以损坏文化、生态等为代价;老子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冲气以为和”、庄子的“环中”等思想在成己、成人、成物的同时升华了己、人、物的德,这种中道和合原则,即可持续发展的公正原则。

李后强认为“道教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老子之道是一种永恒的矛盾运动,实质为一种非线性的自然法则。

道教主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也是生态学的出发点。

”(李后强《道教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陈勇、陈霞《道教可持续发展思想纲要》从道教的自然观、人生观、生育观、社会观、消费观和对理想仙境的向往和追求等方面来探讨道教中所蕴藏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没有社会的公平,就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社会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勇、陈霞、尹志华在《道教聚落生态思想初探》里对道教洞天福地的聚落景观思想和风水在聚落选址中的生态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指出道教不仅在教义上信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追求人与自然、聚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具体化,拓宽道教与生态对话的领域,丰富道教生态思想,为环境伦理学的建立提供充足的本土资源,促进道教的现代转换。

二、道家道教思想的生态观从建构道教生态学的角度看,用人与自然的和谐诊释道教的“天人合一,把道教的“天人合一与生态学联系起来.这对于道教生态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把道教的“天人合一’诊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使道教生态学获得广泛的基础,并使其发挥出重要的功能。

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看,道教生态学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与现代生态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因而可以成为现代生态学的思想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生态学要解决的是整个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这个间题只能由人自身来解决,以及人的宇宙观、价值观仅仅靠技术是不可能得以彻底解决的。

把道教的“天人合一”诊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以发挥道教生态学在提高人的生态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因而对于整个生态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

而道家学说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今提倡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古老的道家思想中已经蕴涵了解决这些难题的出路,道家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物无贵贱”的思想,其实就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基本策略。

总体来讲,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具体的观点主要包括: (一)天人合一,尊重生命,善待万物。

道家思想认为生态系统具有规律性。

这就是“道”。

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天地万物和人都是从“道”产生的。

这个“道”,既是万物之宗,又是万物之始,更是万象之源,使天、地、人等宇宙万物在“道”中实现了生态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