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档案编研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蠡测

合集下载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探析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探析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探析随着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关事业单位认识到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探究如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首先,要加强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各项职责和管理权限。

要制定集体决策、集中管理的原则,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同时,通过培训和考核形式,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

二、建立完善的档案分类体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档案进行分类,标记、整理、存储。

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按照机构或部门进行分类,不同的档案分类应该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和保护措施,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如有需要,还可以建立详细的文件案卷目录、文件目录以及附表等。

再次,要建立多层次的档案管理机制,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效率化。

也就是说,建立定期会议和工作流程,制定档案管理的监管制度。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个别制度,如打造好文献资料中心,通过网上搜集文献资料,以及发掘、开发资料资源等,可以建立机构体系和实施方案,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良性循环。

最后,要完善档案保存机制,强化档案保管和安全措施。

需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存储房间或专门库,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还要建立档案调阅和管理流程,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同时,还要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总之,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需要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档案分类、档案管理机制、档案保存等方面进行努力。

只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保障档案工作的规范运行,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而乡镇档案工资越来越受到关注。

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既是优化乡镇管理工作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也是传承区域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

但长期以来缺乏足够重视和投入,以及陈旧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短板问题制约了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发展。

改变这样的局限不仅需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也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资源投入,搭建完备的基础架构,同时加快推进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要多措并举才能实现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优质与高效。

关键词: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实践引言镇政府作为联系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纽带,他们的工作做得好与坏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于乡镇档案的管理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1规范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有关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其之后的资金调整工作与我国整体的资金使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档案作为乡镇工作的资料储存方式,所有的财政方面的内容都会在其中有详细的记录。

而且在进行资金调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工作,借此为财政管理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

而且在使用档案的过程中,可以使有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分析工作,制定出符合当地实行的计划,借此为本地发展长造出更大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档案会记录乡镇发展的实际数据,可以帮助政府更好的找到自身资金短缺与发展不佳的项目,对于调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乡镇档案工作的常见问题2.1重视程度有所不足客观上讲,档案管理一般很难在短期内展示出作为珍贵信息资料的价值再创造作用。

因此乡镇档案管理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管理工作。

一方面,档案管理需要管理者投入大量时间和心力兢兢业业细化管理形式与内容,另一方面又不容易出成绩、出效果。

因而,在不少基层地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成为管理工作全局中相对边缘化的组成部分,也就很难在管理者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探究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探究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探究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摘要: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发现其是企业日常管理事务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中包括较多的内容,在具体工作期间,需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进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真正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步骤。

虽然说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二者都有独立性的特点,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又是文书的归属,所以二者之间又有紧密关系。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支持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深化系统思维意识,并且切实做好档案工作的管理。

基于此,本文下面主要对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展开深入探讨。

1、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众所周知,现如今在各个单位、各大高校当中都已经建立档案馆,并且对于档案管理设备等设施投入较多资金,在人才配置方面,加入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档案信息管理期间,依旧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快速解决,满足各个单位、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所提出来的要求。

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可以说是科学管理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展开档案工作的前提。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与掌握档案工作在企业内部体系当中的位置,必须要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水平与能力,为后期管理、科研等多项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其次,档案管理真正实现管理系统的明确化、工程流程标准化等,帮助企业内部档案馆规范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等多项工作,将档案自身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全部发挥出来,为档案工作真正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2、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工作特点以及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更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之后再对管理进行升级,大幅度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引言简介乡镇档案工作是乡镇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乡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规范化管理作为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乡镇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乡镇档案工作现状分析、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措施以及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乡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探讨实践经验,总结规范化管理的关键措施和效果评估方法,为乡镇档案工作人员提供实用指导,进一步提升乡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推动乡镇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规范化管理是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档案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规范化管理可以确保档案工作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避免随意性和混乱性,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规范化管理可以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档案遗失、损坏或被篡改,保障档案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3. 便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档案检索和利用制度,便于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档案信息,促进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价值发挥。

4. 促进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规范化管理可以推动档案工作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档案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乡镇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规范化管理是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石和关键,只有做好规范化管理,才能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2.2 乡镇档案工作现状分析乡镇档案工作是保障地方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档案材料管理方面,由于乡镇档案工作的特殊性,一些档案材料往往长期存放在档案馆中,缺乏及时整理和更新,导致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在档案保管和利用方面,由于乡镇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档案保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档案遗失和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档案工作的管理机制方面,由于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标准,导致工作程序混乱、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进步,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

如何规范化管理乡镇档案,提高管理效率和档案质量,这是一项必须认真探索的任务。

一、科学进行档案分类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是科学、合理地进行档案分类,仔细分析档案的特点,针对不同档案类型,建立不同的分类体系和分类规则。

在分类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档案的时间、地点、重要性等。

这样做,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管理档案,掌握档案的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更好地发现档案中的有价值信息和重要事件。

二、建立档案管理规范制度规范化管理的第二步是建立科学合理、严密完善的档案管理规范制度,明确工作流程,规范工作内容,统一管理标准,加强档案保密和安全管理,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制定档案管理规范制度时,应考虑实际工作需要,根据档案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工作指导和操作流程,支持评估和复查工作。

三、持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规范化管理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团队,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必须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深刻理解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必须了解档案分类、录入、整理、检索、保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掌握档案管理中的具体操作技能。

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遵守管理规范制度,维护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四、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档案管理领域的重要工具。

为了实现乡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高效、精准、安全的档案服务平台。

在平台上,可以实现档案的分类、整理、录入、查询等功能,方便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查询,并为社会各个层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

综上所述,加强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档案分类、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

档案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探讨

档案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探讨

复度和信息冗余度 ,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二 是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 ,完成现行文件阶
段任 务的 ,才能予 以立卷或归档 ,而没有完成的 ,则 不能立卷或归档 ,否则 ,将会 给档 案管理造成无序和 混乱 。三是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 的完整性 。在归档 工作 中既要掌握 重点 ,分 清主 次 ,把 住全宗 的入 口 关 ,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 ,同时 ,又要注意防止
建立 以人为本 的管理机制 ,就 是要 以人为 中心 , 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 的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 ,指导 档案管理人员树立 全新 的服务理念 ,提高档案 管理人 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 职业道德 品 质好 、情报意识强 、专业技术硬 、有合理 的知识结构
和 网 络 技 术 的 专 门人 才 ,档 案 管 理 人 员必 须 具 有 德 才
应 归 档 文 件 的 散 失 。特 别 是 在 立卷 中 ,要 把 同类 并具
三 、档 案 工 作 规范 化 和 标 准 化 的前 提 是 公文 制发
档案 由公文等转化而来 ,也就是说公文制发的质 量怎样 ,不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 ,同时 ,也影响以 后档案 的质量 ,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问




档 案工作规 范化 与标准化 的探讨
文 / 应 学 院 医学 院 嘉 连 朝 霞
加 强档案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是实现档案 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现代化 ,提高档案工作规范化和标
化和标准化 问题 ,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 ,为档案工作 实施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打下坚实 的基础 。首先制发
毁办法》的基础上 ,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 明确 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 。要在 “ 以我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个领域都在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而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领域,也需要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规范化概述规范化是指通过制订规范性文件,明确工作的标准、要求、程序,对一类或若干类活动、产品、服务进行要求、整合和管理,以达到提高质量、效率、安全、环保等目的的过程。

规范化的实现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等等。

规范化需要制订规范标准,明确各项工作的标准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整个工作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标准化概述标准化是指对一类或若干类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活动、产品、服务,制订统一的标准,规定其基本要求、技术规范、检验方法、评价程序和管理规则,达到统一、规范和互认的管理方式。

规范化标准化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办公效率,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上,需要建立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可以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

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性质的组织,其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关系到行政管理的良好运行。

如果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将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因此,建立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体系,还可以保护档案安全。

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档案得到更好的保护,防止档案遭到破坏或遗失。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规范化后的档案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汇聚,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了管理资源。

基层单位怎样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基层单位怎样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基层单位怎样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基层单位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衔接上级政府与基层群众的纽带。

其工作涵盖面广,所牵涉的档案资料繁杂,因此,如何做好档案工作,成为了基层单位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解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档案与管理的学科领域的不断深入,档案工作义务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它不仅是保障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特殊制度,而且也是国家行政、经济、文化、科技和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中推动发展和保护历史记忆的重要基础。

二、规范档案工作的标准(一)制定清晰的档案管理制度要做好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重要的一步是要规范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档案管理制度,公开透明、明确权责,从而把混乱纷乱的档案管理条理化、规范化,确保规范的档案管理基础,为有序的档案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建好档案室和档案管理系统档案室是档案管理的重要载体,它的规划和设计要按照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原则来进行,其布局要符合要求;档案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化档案管理方式,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提高保存真实性和保密性。

(三)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流程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存放、查阅、借阅、借出,应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和流程,遵循操作规范。

收集档案应尽量采用正式、有效的渠道;档案存储应按照封、存、查、借、登的程序进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库房借出档案,应经过部门负责人审批同意,并严格按照规定借阅和归还档案,不得随意交换档案,以免造成末日性后果。

(四)重视档案保密档案有机密性,必须严格控制归档和借阅,根据文件内容和人员设置不同级别和密级,采取物理、技术及组织措施,划分管理权限,控制档案流动,完善保密制度,确保档案安全可靠。

(五)建立档案资料档案包(袋)关系明确的档案管理流程建立档案管理流程,确定档案应有的电子档案文件、图纸、资料、报告、检查记录等档案包(袋)的内容,如何转移、鉴定、记录、批准等环节,维护档案管理的完整性、时效性并且快速性。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乡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升;乡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优化提升乡镇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尤其是对于乡镇卫生档案管理的管理极为重视;因此,如何做好乡镇卫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值得去探讨,本文将会对此进行简单地探析。

关键词:乡镇档案;规范化管理;实践探索档案对于重要历史信息的保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各个地方乡镇来讲,档案的保存已经是日常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但是就目前的档案存放来看,仍然存在着工作质效低下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意识,在档案存放的工作中并没有规范性和系统性。

因此,乡镇有关部门应当对于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应当加以重视。

1 乡镇档案工作当中规范化管理的意义1.1 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对日常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档案管理的工作是一种持续性、不间断的工作,尤其是卫生档案的管理,卫生档案记录的是各部门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现有的卫生设施是否齐全、是否达标等等,为正常且有健康安全保证的日常工作做好保障。

每一天都有新的数据录入、新的资料产生,然而,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就会为以后日常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彰显出档案规范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

1.2 可有效传承区域历史文化每一个地区都会有当地专属的历史记忆,而这些记忆如何被后人借鉴和学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很早就被先人解决了,每一个地方都会留下一本《地方志》,而这些《地方志》就类似于当前的档案,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对当时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有效解决,还可以有效的传承当地历史文化。

2 乡镇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大多的地方乡镇仍旧采取纸质版的档案记录,比如:记录着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作为卫生档案;记录着每一笔开支明细,作为会计档案等等。

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所有的乡镇工作人员对于卫生档案的记录更为重视,但是由于档案管理的模式较为落后,采取纸质档案、每日手动更新数据的工作,为他们增加了不少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

浅谈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浅谈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浅谈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浅谈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摘要: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实现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本文从档案工作考核内容、公文制发质量、立卷归档、案卷质量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指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公文立卷归档信息化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与此同时,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档案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必须正视问题,细化措施,强化领导,从注重文书处理入手,扎扎实实的改进档案工作,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一、制定考核内容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1.档案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内容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要健全,档案工作渠道要畅通,要配备业务能力强、适应工作、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同时档案工作要纳入工作计划、目标管理和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职责要健全,归档文件的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书写材料适宜档案的长期保存,档号编制科学、规范,定期检查档案。

2.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档案工作要有机关负责人分管、综合部门负责人主管档案工作。

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定期组织档案人员进行《档案法》的学习,建立档案工作管理网络,促进档案业务建设的协调发展。

建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重大活动档案登记,及时准确填报统计报表。

编有档案的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

二、公文制发质量是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公文的制发决定着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

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看,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

可以说,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探析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探析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已逐渐成为必要的方向和要求。

本文将探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必要性、挑战和对策。

一、规范化标准化的必要性1. 知识管理的需要:档案是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础和重要资源之一,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和储存效率,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

2. 法律法规的要求:《档案法》、《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控性。

3. 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密切相关。

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可以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清晰的架构和规划。

二、挑战和问题1. 意识认识偏低: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档案管理的整体意识和系统观念。

2. 人才培养不足:档案管理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偏低,不能满足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宣传材料、会议讲座等形式,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树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观念。

2. 加强人才培养:通过组织档案管理岗位的培训和考试,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并加强与相关专业教育机构的合作。

3. 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体系: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明确各个环节和环境的要求,确保档案管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4. 技术设备更新升级:加大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技术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和设备,提高管理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四、总结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当前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和技术设备更新,可以有效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索乡镇档案工作对于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规范化管理是乡镇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护档案资源、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探讨如何实践规范化管理,提高乡镇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乡镇档案工作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责任分工、时限要求等方面的要求,为乡镇档案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要建立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明确档案的保存期限、整理与归档的要求等,确保档案的有序管理和长期保存。

乡镇档案工作要重视信息化建设。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方法。

乡镇档案工作要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库,提供全面、便捷的查询和利用服务。

要加强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提高档案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效率。

乡镇档案工作要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乡镇档案工作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和信息化技能。

还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乡镇档案工作要加强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档案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资产,需要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

乡镇档案工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档案的保管、防火、防盗等方面的管理。

要推动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档案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提供便捷的档案查询和利用服务。

乡镇档案工作要加强监督和评估。

规范化管理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乡镇档案工作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监督机构,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档案工作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

要开展档案管理的评估工作,定期评估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为改进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做好乡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乡镇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浅析基层档案编研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浅析基层档案编研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题:

断 攀登 更 高 的台 阶 , 实 现 这 一 目标 的 根 本 途 径 只 能 是 建 立 在 而 科 学基 础 上 的 规 范化 、 度 化 的编 研 工 作 制 2实行 规 范 化 管理 是 由编 研 工 作 本 身 的特 念 既 紧 密 联 系又 相 互 区别 的辩 证 关 编 与 研 这 系 而言 , 就无 法 忽 视 规范 化 的 重 要 性 。 所谓 “ ” 是 对档 案 文 编 就
局 也 有着 牵一 发 而 动 全 身 的 重 要 影 响 一 部 好 的 编研 材 料不 仅
能 为 利 用 者带 来 效 益 , 而且 还 具 有 重 要 的宣 传 作 用 。 之 , 反 劣质
求 信 息 交 流 必 须 准 确 、 洁 、 用 、 时 . 要 求 档 案 编 研 工 作 简 适 及 这 必 须 以科 学 性 为 基 础 作 为一 项 创 造 性 的 高难 度 脑 力 劳动 . 编
献进 行 整 理加 工 与汇 集 , 研 ” 要 是 对档 案 内 容 的 研 究 与 考 而“ 主 证 。 二者 互 为 一 体 , 互 相 递 进 。 “ ” “ ” 基 础 和 前 提 . 又 编 是 研 的 “ ” “ 的 深 化与 加 工 。 “ 与 “ ” 研 是 编” 编” 研 必须 实现 有 机 结 合 、 同 步 发展 , 能创 造 出 高质 量 的 成果 那 么何 为“ ” “ ” 有 才 编 与 研 的 机 结合 与 同步 发 展 二 者 间 的 关 系如 何 处 置 才是 最 佳 状 态 不 同
维普资讯
t设{ 专版 亏业
综合论述
I 界 学
浅析基层档 案编研工作 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口余 治 敏 摘 要 : 文叙述基层档案编研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 本 关键 词 : 基层档 案 编研工作

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路径研究

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路径研究

基层档案管理规范化路径研究为了有效提升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就要充分重视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完善三项机制、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丰富档案编研资源,有利于推动基层档案工作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旨在有效提升基层档案管理的水平。

标签:基层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引言档案是记载基层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通过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将档案信息合理地融入到基层的内部控制中,能够为基层发展提供充沛的动力,有效增强基层的竞争力,从而促使基层更加稳定健康地发展。

1案管理存在的问题1.1领导不够重视很多单位在日常运行中,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相关领导没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中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于档案管理也有一定的忽视,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在正常状态下有序进行。

在档案法宣传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知,开始逐渐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基础性问题和陈旧思想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矛盾。

成立的档案管理小组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同时,由于档案管理的基础设备比较陈旧,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阻碍,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设备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造成资料的丢失损害,严重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1.2档案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档案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的利用效率较为低下,在收集和整理档案的过程中,由于方法的不正确和相关人员操作不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在使用档案管理的时候,往往存在着收集片面、管理不严、借阅信息记录不完整等现象,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造成档案管理出现比较明显的漏洞。

当前,很多单位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或者有些单位虽然设置了相关制度,但是并没有得到严格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档案管理的整体情况依然比较片面和松散。

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工作不再是一项传统化的管理模式。

如何将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档案管理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实践与思考两个方面探讨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一、实践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指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根据标准与规定,制定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各项技术规范,以保证档案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实践中,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档案资料的分类和归档将档案资料按照分类制度进行分类,并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归档。

每个数据应有唯一的标识符。

2.档案保管的安全措施档案资料的安全保管措施非常重要。

为此,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保管管理制度,包括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防盗、防火等,同时建立档案库房维护制度。

3.档案的查阅管理档案的查阅管理是针对档案的读取、复制等操作流程的管理。

在该流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出入管理和记录管理等。

4.档案的销毁处理档案的销毁管理是将已经消失了使用价值的档案进行销毁处理,它与档案保管管理相悖。

在销毁档案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制度规定,进行有序处理以保护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二、思考实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需要将其与具体的档案管理实践相结合,注重档案的体系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具体来讲,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增强熟悉档案工作、了解档案体系和标准规范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2.应在档案相关流程与活动的实施、档案编制与收藏、档案保管和档案传输等方面更加关注安全和保密。

3.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

4.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行动的最佳规范,以实现档案工作管理的标准化。

结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档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包括档案资料的分类和归档,而且涉及档案保管和档案的销毁管理等方面。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并减少由于差错而带来的影响。

档案工作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探究

档案工作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探究

档案工作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探究摘要:工作实践表明,一个单位公文制发的规范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

在此基础上,档案管理要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一是改变传统的立卷方法;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三是推进以电子计算机为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档案部门的有效利用,促进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实现。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总体较差,尤其是基层档案管理存在种种不足,很难达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档案的要求。

档案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历史沿革,它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单位职能活动的整体面貌,同时也方便日后的查找和利用。

因此,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搞好档案管理硬件建设的同时,规范地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

一、现阶段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缺乏全局意识,档案材料收集难度大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每当办结一件事,档案就必须移交到档案室。

但是,有的单位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表现为:一是有的人对档案收集工作不积极,不予理会,在收集过程中总是推诿,随意性强,导致档案收集不齐全;二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档案归档意识不强,缺乏大局观念。

比如我院教务部门的教学档案临时自设资料档案柜,存在归档不及时或者自行保管档案的现象,给学院档案的综合管理造成困难。

(二)档案工作有制度,但执行力不够我院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

例如:有些工程建设档案,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没有及时把施工图纸、竣工验收等资料移交档案室,存在着重建设轻归档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档案人员在基本建设工程中参与性不强,另一方面基建工程的负责人不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造成一些工程资料缺失和归档率下降等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

(三)缺乏激励机制,影响档案工作的开展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

(工作规范)基层档案编研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蠡测

(工作规范)基层档案编研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蠡测

基层档案编研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蠡测一、科学化、规范化要求是编研工作的性质、特点与所处位置决定的任何一项事业的蓬勃发达与持续兴旺,都无一例外地是把一些在实践中形成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形式固定下来,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和规范,进而推动工作实践不断向前迈进。

档案编研作为开发档案资源的一项高难度文化工程,更无法脱离科学化与规范化的轨道。

1.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由编研工作性质决定的。

现代社会要求信息交流必须准确、简洁、适用、及时,这要求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

作为一项创造性的高难度脑力劳动,编研工作既需要编研人员发挥才智,更需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

尤其是现在,编研工作已不再是起步阶段,社会信息需求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承担开发任务的档案编研必须不断攀登更高的台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编研工作。

2.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由编研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仅从认识“编”与“研”这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而言,就无法忽视规范化的重要性。

所谓“编”就是对档案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与汇集,而“研”主要是对档案内容的研究与考证。

二者互为一体,又互相递进。

“编”是“研”的基础和前提,“研”是“编”的深化与加工。

“编”与“研”必须实现有机结合、同步发展,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成果。

那么何为“编”与“研”的有机结合与同步发展﹖二者间的关系如何处置才是最佳状态﹖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在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上是否应有所区别﹖一连串的问题都有待通过规范化加以解决。

除此而外,还有在编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如何处理好“长短课题”的关系、编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最佳操作方式等等,可以说需要规范化的问题比比皆是。

3.还可从编研工作在档案工作中的位置以及同其它环节工作的关系上去认识规范化的意义。

在档案工作中编研属于出成果的最后阶段,同其它环节工作相比,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需要建立在其它各环节的基础之上。

探究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探究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探究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未来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更加规范和标准,管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才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

为此,本文主要提出一些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标签: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1、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1.1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各种媒体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不仅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不再适用于发展迅速的社会。

因此只有不断关注最新科技的发展,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的形式、载体和储存方式,才能不被信息的洪流扰乱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高效、规范、科学地进行档案管理事业。

1.2促进档案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档案管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一系列政策的改进有了极大的进步,但目前也存在着很多困难,文件内容的增加、信息形式的多变、管理制度的固化、储存空间和方式的局限、管理人员整体科学素质水平跟不上发展的数据库技术等都对档案的分类和有效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1.3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措施档案是一个个体,是企业,甚至国家成长和发展的见证,它涵括过去,包含现在,指引未来。

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

它作为历史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

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标准和制度化发展,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有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1缺乏正确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程中,存在一系列障碍因素,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认识不足。

很多单位从负责人到管理人对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重视程度不够,固守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不愿改進,导致了管理水平长时间难以提高。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仅仅是工作态度严谨就能实现的,还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相结合,构建一套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档案编研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蠡测一、科学化、规范化要求是编研工作的性质、特点与所处位置决定的任何一项事业的蓬勃发达与持续兴旺,都无一例外地是把一些在实践中形成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形式固定下来,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和规范,进而推动工作实践不断向前迈进。

档案编研作为开发档案资源的一项高难度文化工程,更无法脱离科学化与规范化的轨道。

1.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由编研工作性质决定的。

现代社会要求信息交流必须准确、简洁、适用、及时,这要求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

作为一项创造性的高难度脑力劳动,编研工作既需要编研人员发挥才智,更需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

尤其是现在,编研工作已不再是起步阶段,社会信息需求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承担开发任务的档案编研必须不断攀登更高的台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只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编研工作。

2.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由编研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仅从认识“编”与“研”这两个概念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而言,就无法忽视规范化的重要性。

所谓“编”就是对档案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与汇集,而“研”主要是对档案内容的研究与考证。

二者互为一体,又互相递进。

“编”是“研”的基础和前提,“研”是“编”的深化与加工。

“编”与“研”必须实现有机结合、同步发展,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成果。

那么何为“编”与“研”的有机结合与同步发展﹖二者间的关系如何处置才是最佳状态﹖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在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上是否应有所区别﹖一连串的问题都有待通过规范化加以解决。

除此而外,还有在编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如何处理好“长短课题”的关系、编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最佳操作方式等等,可以说需要规范化的问题比比皆是。

3.还可从编研工作在档案工作中的位置以及同其它环节工作的关系上去认识规范化的意义。

在档案工作中编研属于出成果的最后阶段,同其它环节工作相比,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又需要建立在其它各环节的基础之上。

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一定的规范,编研就无法同其它环节协调,就必然出现脱节,甚至会因相互之间的牵制而给整个档案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二、从基层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看规范化的必要性近年来北京市档案编研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

区县档案馆都成立了编研科,各区县馆每年印发的编研材料均在2种以上,全市档案编研资料展评活动也于去年成功举办。

从总体上讲,档案编研已经从早期那种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软”指标变成了“非做不可”的硬任务。

然而在肯定编研工作兴旺可喜局面的同时,作为一名立身其中的编研工作者,又从现实工作中看到了一些不足。

透过这些不足,我们更加感到了对规范化的迫切需要。

1、基层编研材料质量的提高有待于规范化的实施毋庸置疑,编研材料的数量与质量是直接体现编研工作水平的硬指标,不但关系到编研工作的整体推进,对档案工作全局亦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影响。

一部好的编研材料不仅能为利用者带来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

反之,劣质编研产品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还会遗害无穷,使本来就被社会知之甚少的编研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在基层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环节时间并不很长,尚处在初级阶段。

由于专职人员少,而且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编研工作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编研成果在数量上未能形成一定规模,在质量上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其中尤以编研材料的质量问题更为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普遍存在着选题面窄、比例不合理、实用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使档案编研工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比如,国家提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而反映经济工作的档案编研材料却少得可怜。

以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1998年统计数字为例,在29种编研成果中反映经济工作的仅占10%;而“会议简介”却高达69%。

又如在课题的选择上缺少层次,“长课题”和“短课题”胡子眉毛分不清,结果编出的成果既不具有“长课题”的深度与精度,又不具备“短课题”的较强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是在选材上不注意档案资料与其它资料的合理比例。

档案编研,顾名思义当然应以编选档案资料为主,其它资料的选用只应作为对档案的一种补充,处于从属的地位。

假如对编研材料缺少科学定位,采取简单划一的“齐步走”模式,完全忽视差别,结果只能助长错误作法的滋生。

据笔者所知,一些地方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着一味抄袭他人劳动成果的倾向。

严重时,几乎从头到尾通篇从书上抄来,丝毫无编者本人的编研成果,亦难觅档案的痕迹。

似这类“编研材料”是否还能称其为档案编研呢﹖档案是编研之本。

编研人员与档案隔绝,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谈不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应是编研为编史修志、著书立说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档案资料,但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像这样本末倒置地长此下去,档案编研还能保得住信息服务这块招牌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吗﹖开发过程是档案转化为可利用信息资源的必要前提,编研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唯一工作环节。

到底何为档案编研﹖何为高质量的档案编研材料﹖标准如何﹖所有这一切都有待于规范化的界定。

三是各类材料编制的规范化程度普遍较低。

一本编辑制作完毕的编研材料起码应有正规的封皮、完整的目录和编辑说明,同时还应注明出处以备利用者进一步查阅;然而从笔者对本区二级以上档案室的52份汇编材料的统计结果来看,全部合格的竟然没有,三项指标符合要求的比率也仅为2%。

2、编研工作因缺少规范化指导原则而造成不必要的被动一是在制定编研计划时缺少科学的依据和标准。

一些基层的档案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数量的倾向,满足于每年完成了多少种、多少万字,在“研”上却很少下功夫。

这里我们可以粗略地算一笔账,除去休息日、节假日和必不可少的各种学习日,每年每人真正用于业务工作的时日大约不会多于百天。

试想一名编研人员如果要在不足百日的时间内完成十多万字的工作量,这其中不仅包括资料收集与编辑甚至还包括录入和校对在内,除去忙于赶任务之外,也就无暇顾及其它了。

如此这般,编研工作尽管也做得很紧张,干得很辛苦,“成果”不少、“本本”也很厚,但却避免不了因效果不佳而落得坐“冷板凳”的下场。

二是对编前调查缺乏足够的重视。

编前调查应包括社会需求、馆藏档案、档案基础管理的水平这三项内容,缺一不可的。

因为编研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型投入,本身带有较强的研究性质,编前调查走了过场,就意味着增加了现实操作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就会出现从课题选择到材料加工整理的一系列过程均取决于编研人员转念之想的现象。

这样会造成许多料想不到的恶果--或因资料的严重短缺而致使编研工作难以为继,或因缺少针对性而使编出的成果实用价值不高,被打入冷宫。

长此以往,势必给工作带来被动。

总之,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一定的规范,各个工作环节便无法协调,甚至会因相互之间的牵制而给整个档案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编后工作缺少方法和力度。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种编研资料印刷完毕后,或是被收入库房,坐等利用者上门;或是档案人员“近亲”传送。

一切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没有宣传,也很少调查利用效果,更谈不上收集反馈意见。

这种方式延续了多年,可以说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惯式。

要打破这一惯式,唯有通过制定规范来明确编研工作每一阶段必要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如何操作。

凡此种种,就像璞玉上星星点点的瑕疵影响着编研工作的形象,听任其存在还会有蔓延扩大的可能,并会对档案事业整体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编研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平台。

二、编研工作规范化的一孔之见为了探索编研工作规范化的可行性,笔者克服了小人物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卑心态,尝试着总结自己对档案编研工作规律的认识,编制了《宣武区档案馆编研工作规范》。

尽管还很肤浅、片面,甚至误漏百出,但还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中国档案报》在第二版以《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出台〈编研工作规范〉》为标题予以报道后,除本市其他区县一些同志纷纷前来索取“规范”外,江苏、湖北、黑龙江等外省市的档案同行也来函、来电索要,许多同志都在来信中表示希望尽快规范编研工作。

从一石激起的诸多反响中,我们可以看到编研工作的规范化已经到了非搞不可的地步,否则编研工作就难以提高和发展,更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结合编写《档案编研工作规范》的实践,笔者对编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具体内容谈几点看法:1、建议主管部门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较大范围内予以统一规范。

比如可以对整个编纂流程的各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可对转录的要求、标题的拟写、编者说明的拟写、封面目录的必要项目与格式等作出统一规定。

2、对非共性的问题,不做统一规定,可以制定一个范围供基层参考。

因为不同层次的档案部门所配备的人员数量与人员素质、所存档案的数量与价值以及他们所针对的利用群体都有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着他们在选题范围、长短课题的安排以及资料的取舍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标准,可要求他们在实事求是地依据自身情况正确定位之后,参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推荐标准,自行制定相应的规范。

3、编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首先要从选题开始。

应该强调在选题时认真考虑馆藏档案情况、社会需要、编研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以及本馆财力,强调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倡制定长短结合的选题计划。

为杜绝上述那种不负责任的“抄袭书报”现象,是否可在强调注明出处的前提下,对所用档案资料与其它资料的比例有一个科学的界定。

4、建立编研课题立项制度。

这是选题计划的延伸,是将选题计划落实的重要制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建立课题的评审标准,二是要建立课题评审的操作制度。

5、强调开发档案信息是编研工作的根本,档案编研资料的主体是馆、室藏档案。

6、建立成果审核与效果调研制度。

要重视对编研资料的效果调查,确切了解编研资料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认真收集利用者的意见,并把反馈意见作为评价编研资料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和档案编研工作努力的方向。

7、建立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对编研课题的实际投入与产出进行科学核定。

针对难度不同的课题以及不同水平的编辑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质量与数量标准。

比如可依据馆藏资料的完整程度、文字编辑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是否录入微机、人员的专业技术等级等因素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

8、应把加大发行的宣传力度作为编研后期工作的必要项目,强调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推销编研成果,比如可以采取登宣传启事、有针对性地召开发行会议等形式,向各方面的利用者宣传编研资料的意义和利用价值,促使编研成果的社会效益趋近最大值,并进一步转化为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档案馆的普通一兵,此次大胆地抛砖引玉,目的在于促使档案编研工作,特别是处于盲目徘徊中的基层档案编研工作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