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
质量:表示平均程度的量,是相对量,一般有劳动生产率(Q )、平均工资(X )、平均人工成本(L )。
质量变,数量固定在报告期。
数量:表示数目多少的量,是绝对量,一般有平均人数(T )、比重(F )。 数量变,质量固定在基期。
第三章
例:某制造企业年5月份(31天)有制度公休日11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它情况如下:
全日缺勤500工日,非全日缺勤800工时;全日停工100工日,其中被利用100工日,非全日停工400工时;全日非生产3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200工时;公休日加班100工日,加点150小时。 求:(一)该企业的(1)日历工日数、(2)公假工日数、(3)制度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6)全部实际工日数;
(二)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 解:
• (1)日历工日数=800×31=24800日 • (2)公假工日数=11×800=8800日
• (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800×20=16000日 • (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16000-500=15500日
• (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 =15500 - 300-400+100=14900日
• (6)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14900+100=15000日
15500
100%100%96.88%
16000=⨯=⨯=出勤工日出勤率制度工日14900
100%100%96.13%
155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工日14900
100%100%93.13%
160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日100
100%100%0.67%
15000
=⨯=⨯=加班加点工日加班加点比重全部实际工日
• (1)日历工时数=800×31×8=198400工时
• (2)公假工时数=11×800×8=70400工时
• (3)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800×20×8=128000工时 • (4)缺勤工时数=8×500+800=4800工时
• (5)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缺勤工时=128000-4800=123200工时 • (6)停工工时数=8×400+400=3600工时 • (7) 停工被利用工时=8×100=800工时 • (8)非生产工时=8×300+200=2600工时
• (9)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 =123200-3600+800-2600 =11700工时 • (10)加班加点工时=8×100+150=950工时
• (11)全部实际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时+加班工时=117800+950=118750工时
第五章
1)计算甲车间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2)计算乙车间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3)计算全厂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4)分析计算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以及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并对全厂的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100
1001000.671
14900
=
⨯=⨯=加班加点工日加班强度制度内实际工日123200
100%100%96.25%
128000
=
⨯=⨯=出勤工时出勤率制度工时117800
100%100%95.62%
123200
=
⨯=⨯=制度内实际工时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工时117800
100%100%92.03%
128000
=
⨯=⨯=制度内实际工时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时950
100%100%0.8%
118750
=
⨯=⨯=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加点比重全部实际工时950
1001000.81
117800
=
⨯=⨯=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强度制度内实际工时
解:(1)设 为全厂劳动生产率,q 为各车间劳动生产率,T 为各车间人数,则
甲车间:q1=24000/2000=12万元/人;q0=10800/1200=9万元/人;
乙车间: q1=32000/2000=16万元/人;q0=27000/1800=15万元/人; 全 厂:
①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计算如下:
②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计算如下:
③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计算如下:
分析:
①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提高了11.1%,绝对数增加了1.4万元/人,总产值增加了5600万元。这是由于②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提高了16.7%,使全厂劳动生产率绝对数增加了2. 0万元/人,总产值增加了8000万元及③由于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下降5%,使全厂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减少了0.6万元/人,总产值减少了2400万元共同造成的综合结果。 计算结果归纳,得出平衡式: 111.1%=116.7%x95%
1.4=2-0.6 单位:万元/人
11111220001620005600014.0(/200020004000
q T q T ∑⨯+⨯====∑+万元人)0000912001518003780012.6(/120018003000q T q T ∑⨯+⨯====∑+万元人)01011920001520004800012.0(/200020004000q T q T ∑⨯+⨯====∑+万元人)00111014.0
/111.1%12.6q T q T T T ∑∑==∑∑00
1110
14.012.6 1.4q T q T T T ∑∑-=-=∑∑(万元/人)14.012.65600-⨯=对总产值的影响:()4000(万元)01111114
/116.7%12q T q T T T ∑∑==∑∑01111114122q T q T T T ∑∑-=-=∑∑(万元/人)
14.012.08000-⨯=对总产值的影响:()4000(万元)01001012
/95%12.6q T q T T T ∑∑==∑∑0100
101212.60.6q T q T T T ∑∑-=-=-∑∑(万元/人)
12.012.62400-⨯=-对总产值的影响:()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