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猴子下山》名师推荐3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2eb3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a.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
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以图导言激趣: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
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块、棵、片”等量词以及“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4.给学生传达勇于面对错误,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展望未来。
教学重点:1、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及量词的恰当使用,同时能够正确理解“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b6edf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5.png)
《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小猴子下山》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小猴子下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
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猴子下山来看到玉米,高兴地掰了一个;第二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扔玉米去摘桃子;第三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了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第四自然段写小猴子看见可爱的小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第五自然段写小猴子只好空手回家。
在叙述小猴子的过程中,作者用了“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动词,教学时我都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文讲评中,让学生明白平时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才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说整体设计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时主要以活动教学为主。
在引入课文时就设计了两个富有激趣的小活动,为上好下面的课设下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又设计了“师生协作”环节,通过“读、看、思、议、演、练”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拓观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使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张罗有驰。
三、说教学要求1、教学目的根据本课的特点及本班学生的情况,上这篇课文要达到如下几个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应该明白做事要一心一意,且不乱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和理解本课的部分形容词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及“掰、找、扔、摘、捧、抱”等动词。
掌握10个生字的读写方法,并学会用“真”、“非常”等词语练习说话。
2、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利用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0194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5.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的分析:《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围绕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本册是低段的第二期,阅读训练的重点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诱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创设情境,引发参与、点拨思维、激发参与、图文结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系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低段一学期的学习及本期前两个单元的活动,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习了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初步学习了结合词句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些方法,具有初步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来分析,此时的学生大多六、七岁,还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维持不了多久,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民主、协作、自主、活动的实践激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学习效率才高。
三、教学目标设定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语文教学跟其他学科的共同目的(也就是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目的)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目标,就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我们从小做事应该一心一意和不要乱摘别人的东西等道理。
第二是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第三是知识目标,就是能理解重点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可爱”、“掰、找、扔、摘、捧、扔、抱、追”以及相关的句子。
第四是美育目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我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课《小猴子下山》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课《小猴子下山》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96d05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c.png)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课《小猴子下山》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猴子下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小猴子下山》,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
本文图文并茂,语句生动,文质优美。
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五幅图,分别与课文的五段内容相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
二、学情分析《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情感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趣味拓展,激发想象,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理解。
六、教学过程(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7《小猴子下山》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7《小猴子下山》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e05d6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f.png)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7《小猴子下山》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7课,《小猴子下山》。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描述小猴子下山的经历,教导孩子们勇敢、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经历;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培养学生勇敢、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猴子下山》故事内容;2.讨论小猴子的行为,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品质。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情感;2.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教具:图片、小猴子的玩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小猴子下山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小猴子下山》这个有趣的故事。
”2. 学习主体 (25分钟)1.朗读故事《小猴子下山》,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2.分组讨论小猴子的行为,引导学生感悟勇敢、团结的重要性;3.请学生就“你在困难面前会怎么做?”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
3. 练习与巩固 (15分钟)1.学生自由绘制小猴子下山的场景;2.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重新演绎故事。
4. 总结与评价 (5分钟)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自我评价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复述《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困难面前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勇敢、团结的品质。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品德养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希會對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提供一些參考。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精选17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70514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d.png)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精选17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篇1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
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
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
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
)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
(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6dee6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a.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猴子下山》课文原文及赏析《小猴子下山》课文原文: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走着走着,小猴子看见了一片桃树林,满树的桃子红彤彤的,非常诱人。
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捧着几个桃子,小猴子继续往前走。
没走多久,它来到一片西瓜地,看见满地的大西瓜,一个个圆滚滚的。
小猴子放下桃子,去摘西瓜。
抱着一个大西瓜,小猴子又开始走路。
走着走着,它看见一只小兔子在草地上跳来跳去,觉得小兔子很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
小兔子跑得很快,小猴子怎么也追不上。
最后,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了。
《小猴子下山》课文赏析:
这篇课文以小猴子的视角,生动描绘了它下山的一系列经历。
故事中,小猴子看到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每次都会被新的事物吸引,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最终却一无所获。
这篇课文寓言性极强,寓意深刻。
首先,它教育孩子们要有目标和毅力,不能轻易被外界的事物所诱惑,放弃自己的初衷。
小猴子每次看到新事物就放弃旧的,结果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这就是没有坚持目标的后果。
其次,课文也揭示了珍惜现有资源的重要性。
小猴子一次次丢弃手中的物品,反映出对已有资源的不珍惜,这也是我们需要警醒的地方。
最后,课文通过小猴子的遭遇,告诫孩子们做事情要有规划和判断,不能盲目追求新鲜事物,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
总的来说,《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给孩子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c2cf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2.png)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部编语文一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部编语文一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6f4515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c.png)
部编语文一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部编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一篇名为《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
二、教材简析: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的经历。
小猴子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XXX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XXX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一无所获。
在课文研究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即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三、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包括“猴、结”等字,结合说结构、做动作,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掰、扛、扔”等字。
通过编口诀会写“往”字。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四、教学重点: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难点:通过以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节课要研究的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并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认识猴字的偏旁叫什么,以及带有反犬旁的字。
接着,老师请同学们跟着她读出小猴子的名字,并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集中识字。
老师让一名学生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宝宝,其他同学跟读,然后互相检查纠正。
最后,老师让同学们一起玩开小火车游戏,摘掉生字宝宝的小帽子,读出每个字的正确发音。
3.理解故事内容。
老师通过插图、图文对照、以讲一讲、演一演等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在此过程中,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引导同学们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明确做事情要有目标,始终如一。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18.小猴子下山》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18.小猴子下山》](https://img.taocdn.com/s3/m/3d26bef13c1ec5da50e270d1.png)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18.小猴子下山》【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人教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童话。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本文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会用“掰、打”等动词说话。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数量词并积累运用,并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
【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
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字音。
会写“非、常”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并能选用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数量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作表演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①生字卡片、黄瓜。
②教学辅助课件。
③自制微课。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1.出示手偶玩具小猴子,介绍好朋友。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c220f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0.png)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否则将⼀事⽆成。
2.学会本课10个⽣字,⽤“真”“⾮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能按要求说⼏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字,⽤“真”、“⾮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能按要求说⼏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标 (⼀)学会本课10个⽣字。
(⼆)朗读课⽂,看懂图意,⼤概了解课⽂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字。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只⼩猴⼦⾼⾼兴兴地下⼭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起学习第8课《⼩猴⼦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听⽼师范读课⽂,边听边想,这课是写⼩猴⼦的什么事? 课⽂讲的是⼩猴⼦下⼭,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回家的事。
(三)学习⽣字 1.先看课后⽣字表的⽣字,后读课⽂,边读边画出⽣字词。
2.借助汉语拼⾳读准字⾳,然后读⼀读词语(⽣词),再读⼀读带有⽣字词的句⼦。
3.检查⾃读⽣字词情况。
利⽤卡⽚或⼩⿊板。
得⾮常空着⼀⽚⼜⼤⼜圆 ⽩兔真可爱⼩兔⼉(⼉化⾳)。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edc98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8.png)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猴子下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及主旨思想提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知足常乐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提炼主旨思想。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小猴子下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卡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记忆。
5. 例题讲解:讲解与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针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下山、摘、扔、追、跑、累、坐、想、哭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主旨思想:珍惜现有、知足常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本课生字词造句。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1)略(2)例:小猴子下山时,摘了一个桃子,扔了西瓜,追了兔子,什么也没得到。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思考,如果小猴子不下山,会发生什么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4.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结构和主旨思想呈现5.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44683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0.png)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第七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猴子的形象。
3. 引导学生懂得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小猴子形象的特点。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解析,课文朗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文原文,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挂图或多媒体展示小猴子下山的动画,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拿到任何水果?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教师逐句解析课文,指导学生理解小猴子形象的特点。
(3)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拿到任何水果?”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下山、摘、扔、看、跑、追、拿、空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主题:做事要专心致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a. 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拿到任何水果?b. 你觉得小猴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做事要专心致志”的短文。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a. 小猴子没有拿到任何水果,是因为它做事三心二意,不专心。
b. 小猴子是一个活泼可爱、好奇心强,但做事不专心的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但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精品教案(精选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精品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2e9318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3.png)
《小猴子下山》优质课精品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语言表达等。
教材章节为第二单元第三课。
二、教学目标1. 熟练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力,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3. 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小猴子下山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并解释字词意思。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猴子三心二意的性格特点。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为例,指导学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故事情节。
7.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表达方式,取长补短。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下山、摘、扔、追、跑、拿、空、回家3. 课文情节:小猴子下山,摘玉米、扔西瓜、追兔子、拿桃子,空手回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小猴子下山,先摘了一个玉米,后来扔了玉米去追兔子,又扔了兔子去摘桃子,什么也没得到,空手回家。
2. 拓展作业:以小猴子为题材,编写一个新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新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aaa26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f.png)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动物和事物,每一次都因为好奇心而放弃手中的东西,一无所获的故事。
教学内容涉及该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句子分析、课文朗读、主旨把握以及相关语文素养的培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文朗读及主旨把握。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小猴子的心态变化,使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语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新课内容展示:PPT展示生词、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
3. 课文学习: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结构。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7. 互动环节:学生表演小猴子下山的情景剧,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猴子下山》2. 生词:摘、扔、追、拿、跑3. 短语:一边……一边……、又……又……4. 课文主旨: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1)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2)例句: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唱歌。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bf12b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0.png)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文,涉及教材的第三单元第七课。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掌握句型,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以及它在山下遇到的各种情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猴子”、“下山”、“摘”等,提高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学会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和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小猴子下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故事情节。
3. 例题讲解: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和句型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生字词和句型进行造句。
5. 朗读与表达: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故事复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猴子下山》2. 内容:生字词:猴子、下山、摘、扔、追、跑句型:小猴子(动词)了(名词)。
故事情节: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及遇到的事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并组词造句。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给家长听。
2. 答案:抄写生字词:猴子、下山、摘、扔、追、跑造句示例:小猴子摘了一个桃子。
复述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复述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故事中小猴子的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布置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类似小猴子下山的现象,与家长交流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生字词学习和掌握。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acd24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4.png)
《小猴子下山》名师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7课《小猴子下山》。
本文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时,看见一件件新鲜事物,结果一件也没得到的故事。
通过故事告诉学生,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目标不明确,什么也得不到。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猴、山、树上、摘、玉米、扔、追、一、个、下、山”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教育意义。
3.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一……就……”造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教育意义。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一……就……”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忆《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兔子为什么输给了乌龟?是因为兔子骄傲自满,还是因为乌龟坚持不懈?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用“一……就……”造句。
3. 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文内容,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有明确的目标。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黑板上书写课文《小猴子下山》,旁边附上小猴子图片,突出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用“一……就……”造句。
3. 思考: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小猴子一样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以“做事要有恒心”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心得体会,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 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 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看见又 大又多的玉米,怎 么做的?高兴吗?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他 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
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 看见( ),就( )。
你来编编看
•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
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 的能耐 ,把好 端端的 东西破 坏了, 还居然 翻出新 意。还 有秋风 中的那 些树木 ,原本 蓊蓊郁 郁的, 可是经 不住风 的手轻 轻地摇 晃,三 摇两摇 的,就 只剩下 一副骨 骼了。
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 看见( ),就( )。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 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 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你能像这样,用又( )又 ( )来说一些词语吗?
又蹦又跳
我能用上“小猴子走到(哪 里),看见(什么),就(怎么 做)”这个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四幅 图的内容!
•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小猴子下山
一身毛,尾巴翘, 不会走,只会跳。
猴子
yí kuài fēi chánɡ wǎnɡ qián ɡuā kōnɡ
一块 非常 往 前 西瓜 空手
pǎo jìn hóu jiē bāi kánɡ zhe
跑 进 小猴 结玉米 掰玉米 扛 着
mǎn shù rēnɡ zhāi táo pěnɡ zhe
满 树 扔玉米 摘 桃 子 捧 着
bào zhe bènɡ bènɡ tiào tiào zhuī tù zi
抱着 蹦 蹦 跳 跳 追兔子
排排序
4
3
1பைடு நூலகம்
52
6
根据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吧!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 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 一( )小兔子。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 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 兔子。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 好空着手回家去。(多音字zhǐ kōnɡ)
能说会道
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 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 山之前,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做事情要目标明确, 有始有终。
主题丛书121页《小猴子吃瓜果》
自读要求:
1.标上自然段。
2.小猴子吃瓜果错在哪里呢?我帮小猴来纠正: 西瓜要吃( ),香瓜要吃( ),核桃该 吃( ),鸭梨要吃( )。这样就全对味了!
用得准确的动词:
往嘴里送 咬一块西瓜皮 往嘴里塞 砸成 嘬牙 摘瓜 一蹦一跳
•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