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沸腾教案教学文案
初中水的沸腾教案

教案:水的沸腾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掌握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水的沸腾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2. 水的沸腾特点:温度保持不变,持续吸热。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
2. 数据分析:理解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石棉网。
2. 实验材料:水、火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沸腾?你们见过水沸腾吗?2. 学生分享生活经验,教师总结:沸腾是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二、探究水的沸腾条件(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记录温度和时间。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疑问。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三、分析水的沸腾特点(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不变?3. 学生讨论,教师解答: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四、实验操作技能训练(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实验技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水的沸腾条件、特点及实验操作。
2.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其他液体的沸腾现象,记录下来。
2. 完成实验报告:水的沸腾实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沸腾现象,掌握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然而,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初中物理探究水的沸腾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水的沸腾教案中学物理探究水的沸腾教案1总体构思本试验的探究活动,采用“提出问题──同学猜想、试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模式,使同学在“设计、操作──观测、思索──争论、沟通”的过程中猎取新知。
设计理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试验探究使同学对沸腾现象形成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逐步学会通过试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题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
2、会运用沸腾规律说明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约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试验探究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经受试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
2、通过观测试验,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运用物理知识造福人类的意识。
重点试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难点试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课型探究试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水开了吗?”这是在每个家庭几乎每天都会听到的一句话。
如何判断水是否开了呢?你仔细观测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创设猜想情境,激发求知欲。
猜想假设1、判断、猜想2、归纳猜想状况猜想1:在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改变规律是__________。
猜想2:在烧水过程中,声音的改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
猜想3:在烧水过程中,水中气泡的改变规律是。
猜想4:在烧水过程中,还存在的其他改变规律有。
创设探究目标,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
设计试验1、点拨:迁移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学习阅历,径直观测水的沸腾现象,从而探究发觉其特征和规律。
试验中,要分工合作,对其改变做好观测记录,还要留意安全,避开烫伤。
2、设计:各组依据猜想的内容设计试验,选择器材,通过探究,得出水沸腾的规律。
明确操作考前须知制定探究程序,选择器材,加强探究活动的科学性。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特点,掌握沸腾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沸腾过程2. 沸腾的条件3. 沸腾现象的观察与分析4. 实验操作:观察水沸腾的过程5. 知识拓展: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沸腾过程、沸腾的条件、沸腾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沸腾条件的理解与应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沸腾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特点,阐述沸腾的条件。
3. 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沸腾的条件。
5. 知识拓展:介绍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煮饭等。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水的沸腾过程、沸腾条件以及沸腾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的掌握程度。
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估标准:能准确描述水的沸腾过程,理解沸腾的条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沸腾现象,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沸腾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厨房用具等。
2. 教学媒体:PPT、实验视频、相关阅读材料。
3. 辅助工具:黑板、白板笔、投影仪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水的沸腾过程、沸腾条件,进行实验观察;第二课时分析实验结果,拓展知识,总结反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水沸腾了(教案)引言:本教案是为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沸腾的原因及其变化过程。
本课程将通过亲身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沸腾的定义和原因。
2.观察和描述水变成气体的变化过程。
3.掌握水沸腾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间的变化关系。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水沸腾的原因和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探索性学习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
2.多媒体展示:结合图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沸腾的原因和变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锅、水、火源、温度计、计时器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课件:包括图表、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图片展示,介绍沸腾现象,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水沸腾?”“你们知道水沸腾的原因吗?”鼓励学生踏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二:实验探究(30分钟)将水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记录沸腾的时间和温度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包括水波动、水的颜色变化等,并帮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三:讨论和总结(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理解沸腾现象的原因。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水加热后会沸腾?”“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变化?”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水加热后,水分子热运动增强,达到沸腾点时水分子脱离液面形成气泡,引起沸腾现象。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师生互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水沸腾原因和变化过程的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和图片来引导学生分析水沸腾的分子层面变化和液态与气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明白水的沸腾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2.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的产生原因,并能简单解释。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原因。
2. 实验探究:观察水沸腾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冷水、火柴等。
2. 实验材料: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提问学生观察过水的沸腾现象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出今天的主题。
2. 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水的沸腾现象并解释沸腾的原因。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展示沸腾的过程,强调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超过这个温度水就会沸腾形成水蒸气。
3. 实验操作(30分钟)步骤:a.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b. 学生组成小组,每组一名实验员,其他组员负责观察和记录。
c. 实验员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d. 使用酒精灯加热水,实验员在加热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变化。
e. 学生观察并记录水的沸腾现象,包括水开始冒气泡、水面变热、水开始剧烈沸腾等。
f. 学生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g. 完成实验后,小组间可以进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
4.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让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和温度变化,并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
讨论问题可以包括:水沸腾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水沸腾时温度不再上升?等等。
5. 深化拓展(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水的沸腾现象对人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等等。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一些水沸腾相关的小实验或观察,如加盐、加糖等条件对水沸腾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水的沸腾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水的沸腾》 教学设计

《水的沸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温度的变化等。
(2)理解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3)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探究水沸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特点。
(2)水沸腾的条件。
2、教学难点(1)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水沸腾的特点和规律。
(2)理解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钟表等。
2、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水沸腾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水沸腾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水沸腾吗?水沸腾时有哪些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沸腾。
2、进行实验(1)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器材,并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
②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铁架台固定好,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③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同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观察 5 分钟。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1)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将数据汇总在表格中。
(2)引导学生观察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提问:“在水加热的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多少?”(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
《水的沸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三课《水的沸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水沸腾的基本特征:水加热到100℃会不停地翻腾起来,同时水会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
2.科学探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符号(统计图表记录水沸腾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
能基于证据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产生的条件。
3.科学态度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沸腾时的主要变化。
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中的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架、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等共8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生活中你烧过开水吗,回想一下,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生1:水烧开了会冒热气(副板书:冒热气)。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生2:烧开水的过程中水会不断的冒泡泡(副板书:冒泡泡)。
师:你的生活经验也很丰富。
生3:烧开水时,水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副板书:水温不断上升)。
师:你注意到了温度的变化。
生4:如果烧得太久,就会把水烧干(副板书:水量减少)。
师:对,水就快速的蒸发掉了。
看来烧开水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那烧开水的过程中真的像你们说的这样吗?还会发生其他变化吗?水开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这节课,咱们来烧一次开水。
二、新授:活动烧开水1、认识实验器材,组装实验装置。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架、石棉网、烧杯(50ml)、水、温度计)。
我们一起来认识以下。
生: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架、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
师:实验时,石棉网应该放在什么位置?生:放在烧杯下面。
师:是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烧杯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
加热时,石棉网能使烧杯受热均匀。
实验中温度计的摆放也是也要求的,你们知道吗?生: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同时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生答不出师直接给)师:很好,为了安全。
小学科学22水沸腾(教案)

小学科学22水沸腾(教案)水沸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沸腾的原理和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沸腾的原理和条件。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饮用水、酒精灯、封闭容器、温度计、火柴等。
2. 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水沸腾的过程和图示。
3. 教辅材料:讲义、小黑板、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问题(5分钟)1. 现象呈现:学生们,你们有没有见过水的沸腾是什么样子的?2. 提问启发:请你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水会沸腾?步骤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实验设计:将一定数量的饮用水倒入封闭容器中,点亮酒精灯,将火焰放在容器底部,观察水加热后的变化。
2. 实验过程:现场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步骤三:理论解释(10分钟)1. 智能引导: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沸腾的原理。
2. 常识解释:水在受热时分子会获得更多的能量,分子的运动更加剧烈,当分子的平均动能达到一定值时,水转化为水蒸气,水沸腾。
3. 示意图示:展示水分子的运动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沸腾的原理。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问答疑:请学生们思考,是否有其他因素可以影响水的沸腾过程?2. 教师辅助:引导学生思考高山上煮水的现象,以及为什么要加盐煮沸腾牛奶的原因等。
步骤五:团队合作(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如何提高水的沸腾温度”进行讨论。
2. 合作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实验,尝试使用不同方法提高水的沸腾温度。
3. 实验分享:小组成员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
步骤六:总结归纳(5分钟)1. 学生总结: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总结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水的沸腾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之水的沸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沸腾现象;2.初步认识水的沸腾温度;3.感知水的气态变化;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适量的水;2.电热水壶或电磁炉;3.珐琅杯或其他耐热容器;4.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1.引入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用到水,那么你们知道水还有什么样的用途吗?水可以被加热,热到一定的温度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水的沸腾现象吧!2.观察水的状态老师向幼儿展示一杯室温下的水,询问幼儿水的状态,引导幼儿找出水属于液态,并与幼儿讨论水的特点。
接着,老师将水倒入电热水壶或电磁炉中,点击烧开水的按钮,让幼儿观察水受热后的状态。
当水开始冒泡时,询问幼儿发现了什么特点。
3.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在水开始冒泡后,老师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告诉幼儿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就会开始沸腾并产生水蒸气。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形态和气味,并询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规律。
4.实验验证为让幼儿更生动地了解水的沸腾现象,老师可以进行一次实验验证。
首先,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珐琅杯或其他耐热容器,告诉幼儿可以将烧热水的水壶中的沸水倒入珐琅杯中,并观察其变化。
幼儿可以自己动手倒水,但需老师的指导,注意安全。
当沸水倒入珐琅杯后,观察珐琅杯中的水现象。
5.总结归纳结合实验结果,老师可帮助幼儿总结归纳水的沸腾现象和规律,巩固幼儿对此内容的理解。
同时,老师还可引导幼儿思考理由,即为什么水会沸腾。
6.延伸活动- 比较水和油的沸点温度差异,引导幼儿发现液体沸点温度与其状况有关。
- 观察冰块受热后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和固态冰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四、教学反思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能够初步认识水的沸腾温度和产生的水蒸气及其物态变化过程。
通过实验验证,幼儿还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认识水的沸腾现象。
同时,能够通过延伸活动结合生活实际拓展课程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究。
小学科学11《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11《水沸腾了》(教案)《水沸腾了》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的实验课,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中的科学原理。
本文将围绕任务名称对这节实验课进行详细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沸点及沸腾现象的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水;2.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步骤卡片、课本、图片等;3. 教师准备:复习教材相关知识,熟悉实验步骤。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实验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张水的沸腾图片,引发学生对水沸腾现象的兴趣。
问学生是否知道水是如何煮沸的,是否有经历过水沸腾的情景。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实验做铺垫。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教材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水的沸点的概念,并解释沸点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沸腾现象的本质是水中的水分子受热后蒸发,从而形成水蒸气,使水面产生气泡并持续产生。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和简单的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操作(40分钟)(1)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约三分之一即可。
(2)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确保温度计的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3)点燃酒精灯,将火焰对准烧杯底部加热。
(4)观察烧杯中的现象,并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5)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听觉上有什么变化等。
(6)保持实验环境安全,遵循实验交流规则。
4. 实验记录与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现象、数据记录等。
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水的温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水沸腾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这些问题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
5. 实验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回答上述问题,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记录。
幼儿园科学实验《水的沸腾》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水的沸腾》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材料•水壶•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可选)•透明的玻璃杯•钢杯•塑料杯三、实验步骤1.首先,向幼儿们解释沸腾的概念,说明沸腾就是水在加热过程中迅速产生气泡并升华而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家中或学校食堂里煮水的现象,让他们对沸腾有一定的了解。
2.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不同温度的水壶,并让他们猜测哪种温度的水会更容易沸腾。
然后,给幼儿分发温度计,让他们一起测量水壶内的水温。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简单地给幼儿进行演示。
3.将水壶加热,同时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个钢杯。
让幼儿一起观察水壶内的水温变化,并记下水开始出现气泡的温度。
4.将热水分别倒入透明玻璃杯和钢杯中,观察两种材料的特点,比较它们对热能的传导能力。
可以让幼儿轻轻触摸杯子的外壁,感受不同材料的温度。
5.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食用色素,让他们向热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观察颜色的变化。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观察沸腾现象。
6.继续加热水壶,直至水开始沸腾。
让幼儿们仔细观察水的变化,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和感受。
同时,可以让幼儿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7.同时进行两个或三个温度水的比较实验,让幼儿们观察不同温度的水壶并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这些实验可以在不同的日子进行,以便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和记录。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幼儿观察到不同温度的水壶沸腾的温度不同,说明水的沸点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温度越高,水的沸点就越高。
2.幼儿通过观察水壶中的气泡和水蒸气,了解到水蒸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气态的。
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水蒸气是透明的,但冷凝后就变成了可见的水滴。
3.幼儿通过观察玻璃杯和钢杯对热能的传导能力的比较,了解到钢杯比玻璃杯更能导热,所以钢杯在加热后会更烫。
水的沸腾教案

《水的沸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水沸腾的概念和现象。
- 掌握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以及沸点的概念。
-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水的沸腾实验,并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水沸腾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水沸腾的概念和现象。
- 掌握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和沸点的概念。
-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水的沸腾实验,并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2. 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和沸点的结论。
- 理解水沸腾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和状态变化。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沸腾的实验过程和相关图片、视瓶资料。
-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计时器、火柴等。
- 实验用水若干。
2.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了解水沸腾的一些基本知识。
- 分组准备实验器材,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实验操作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水沸腾的图片或视瓶,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水沸腾吗?水沸腾时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沸腾的现象和特点。
2. 讲授新课(1)水沸腾的概念教师讲解水沸腾的概念,即水在一定温度下,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变大,最后破裂,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
深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案设计

深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以及沸腾的原理和规律。
2.学习测量水的沸点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识别并理解实际生活中与水的沸腾现象相关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1.水的沸点和沸腾现象。
2.水沸腾原理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识别和理解与水沸腾现象有关的实际事物。
2.理解沸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2.演示法。
3.实验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水温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深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
2.正文环节2.1.水的沸点教师可以先介绍水的沸点,说明沸点的定义和意义,以及沸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接着,教师可以给出一个问题:当我们把水放在加热器上时,水会发生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2.2.水沸腾现象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水沸腾现象的了解程度。
教师可以介绍水沸腾现象的原理和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在实验室中将水倒入一个锅中,加热后观察水沸腾的现象,并解释沸腾的原因。
理解沸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通过对水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沸点进行测量,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2.3.实际生活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和观察发现,什么样的环境下水最容易沸腾?然后再让学生分析应用水沸腾现象的实际事例,从而进一步理解沸点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3.总结环节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已经理解了水的沸点和沸腾现象的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小练习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液体的沸点和沸腾现象。
2.测量不同高度的水的沸点。
3.记录不同环境下水沸腾的时间。
七、教学评估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水的沸点和沸腾现象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考试、小型实验、练习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下一步教学任务。
初中化学水的沸腾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沸腾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掌握水的沸点和气泡的生成原理。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火柴或打火机
实验步骤:
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的水中,记录下水的初始温度。
3. 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同时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酒精灯。
4. 观察水表面,当水开始出现气泡,水面开始“沸腾”时停止加热。
5. 当水停止沸腾后,记录下此时的水温。
实验原理:水在受热时,水分子开始颠簸剧烈并产生气泡,直至水面出现气泡并发出气泡声为水沸腾完毕。
水的沸点是指在一定的压强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小心火源,以免发生意外。
2. 实验材料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干净。
3. 实验结束后要按要求记录实验数据,并归还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改变不同的水量和加热时间,观察水沸腾的情况是否有所不同,并讨论其影响原因。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水的沸腾过程,加深对水的沸点和气泡生成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相关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沸腾的过程2. 水沸腾的现象3. 科学探究方法4. 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
2. 难点: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沸腾的过程。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水沸腾的过程、相关现象等。
3. 教学素材:水沸腾实验案例、科学探究方法介绍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水沸腾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沸腾的现象。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沸腾吗?沸腾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分组进行水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水沸腾的过程。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水沸腾的现象。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水沸腾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实验方法、现象及结论。
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
2. 强调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 思考并提出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尝试用所学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水沸腾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对水沸腾过程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水的沸腾》 学历案

《水的沸腾》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水沸腾的现象和本质。
2、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3、学会观察和记录水沸腾的实验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4、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2)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过程。
2、难点(1)对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吸热的理解。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并分析得出结论。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水烧开的情景,也就是水沸腾了。
那水沸腾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一下水的沸腾。
(二)知识讲解1、水沸腾的现象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同时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水面上方会有大量的水蒸气冒出。
2、水沸腾的本质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汽化。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吸收热量,运动加剧,摆脱分子间的束缚,变成气态。
3、水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2)持续吸热:只有在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水才能沸腾。
4、水沸腾的特点(1)温度不变: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剧烈汽化:大量水分子变为气态,汽化速度快。
(三)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的现象,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钟表等。
3、实验步骤(1)按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点燃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同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当水温接近沸点时,缩短记录时间间隔,直至水沸腾 2-3 分钟后停止加热。
4、实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温度(℃) 25 35 45 55 65 75 85 92 96 98 99 100 100 100100 1005、实验数据处理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绘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水沸腾》 学历案

《水沸腾》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水沸腾现象的探究与理解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水沸腾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能够准确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探究。
2、难点(1)对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持续吸热这一现象的理解。
(2)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准确分析水沸腾的规律。
四、学习资源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钟表等。
2、多媒体资源:水沸腾的视频、动画等。
五、学习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水沸腾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面的翻滚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水沸腾的现象?水沸腾时有哪些特点?2、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①组装实验装置:将铁架台固定好,在铁架台上放上石棉网,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但不要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②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
③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同时注意气泡的产生和变化情况。
④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几分钟,观察水的温度是否继续升高,并记录数据。
(2)实验数据记录时间(min)温度(℃)水的状态气泡情况0 ________ 液态少量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1 ________ 液态气泡数量增多,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2 ________ 液态气泡数量继续增多,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3 ________ 液态气泡数量明显增多,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4 ________ 液态气泡数量更多,上升过程中迅速变大,水面开始翻滚5 ________ 沸腾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水面剧烈翻滚6 ________ 沸腾持续沸腾,温度不变(3)实验现象分析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气泡数量逐渐增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
水的沸腾湘教版教案

水的沸腾湘教版教案教案标题:水的沸腾(湘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以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
2. 探究水的沸腾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沸腾的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实验安全提示。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沸腾水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有没有见过水沸腾的现象?- 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沸腾吗?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简要介绍水的沸腾现象,并解释沸腾的原因。
重点强调水在加热过程中,分子的热运动加剧,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的气泡会迅速形成并冒出液面,从而产生沸腾现象。
Step 3:实验设计(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的条件和原因。
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锅中。
2. 加热锅中的水,同时观察水的变化。
3. 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4. 改变加热的时间和强度,观察水沸腾的情况。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水的沸腾的条件和原因。
Step 4:实验展示与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实验结果,并向全班汇报实验过程和结论。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Step 5:知识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沸腾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达到一定温度时形成气泡并冒出液面所致。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如:- 在高海拔地区,水的沸点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除了加热,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使水沸腾吗?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的沸腾现象和原理的小结,包括实验结果和思考问题的回答。
水的沸腾教案

《水的沸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教材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并附上表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注意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记录沸腾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教材后面是讲解沸腾的知识,联系实际列出了几种液体的沸点,并用图解的形式说明了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最后提出了问题,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完全可以联系上一节的知识解决.教法建议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沸腾过程中现象,例如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关于沸腾的知识,可以由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并分析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于酒精灯的使用问题,教师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说明错误的使用方法,可以由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注意考虑安全的因素,给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说明使用时要用外焰,可以实验由学生观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液体的沸点表格,或提供一些资料学生阅读,联系实际学习,建立沸点的观念.教学设计方案实验:水的沸腾【课题】实验:水的沸腾【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教学过程设计】一.实验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1min 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二.沸腾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一.沸腾1.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4.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二.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1.相同点:2.不同点:探究活动实验探究:了解高压锅的原理【课题】高压锅的原理【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到市场调查高压锅的品种和规格.【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写出调查报告.3、发现新问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配套习题1.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 )A. 含H +的溶液B.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C. pH<7的溶液D. c(OH -)<c(H +)的溶液2.将pH 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去测定某溶液的pH ,该溶液的pH 将会A. 偏高B. 偏低C. 不变D. 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3.pH 相同的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 倍、Y 倍、Z 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 同,则X 、Y 、Z 的关系是A. X =Y =ZB. X >Y =ZC. X <Y =ZD. X =Y <Z4.pH =2的溶液,其H +浓度为,下列四种情况的溶液:①25℃的溶液、②100℃的溶液、③强酸溶液、④弱酸溶液,与上述符合的有A. ①③B. ①②③④C. ③④D. ①③④5.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 是乙溶液的两倍,则甲溶液中c(H +)与乙溶液中c(H +)的关系A. 2∶1B. 100∶1C. 1∶100D.无法确定6.有两瓶pH 值都等于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另一瓶是弱酸,可用来鉴别它们的一组试剂是A. 石蕊试液和水B. pH 试纸和水C. 酚酞试液和水D. 酚酞试液和苛性钠溶液7.一元碱A 与的一元强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为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了解高压锅的原理;到市场调查高压锅的品种和规格.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写出调查报告.
3、发现新问题.
水的沸腾教案
《水的沸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
教法建议
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沸腾过程中现象,例如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
关于沸腾的知识,可以由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沸腾,并分析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于酒精灯的使用问题,教师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说明错误的使用方法,可以由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注意考虑安全的因素,给学生观察酒精灯的火焰,说明使用时要用外焰,可以实验由学生观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液体的沸点表格,或提供一些资料学生阅读,联系实际学习,建立沸点的观念.
教材给出了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并附上表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实事求是地填写,并注意分析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记录沸腾的图象,从图象中判断水沸腾时的温度.
教材后面是讲解沸腾的知识,联系实际列出了几种液体的沸点,并用图解的形式说明了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教材最后提出了问题,思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生完全可以联系上一节的知识解决.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学生查找信息,处】实验:水的沸腾
【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一.沸腾
1.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液体沸腾的条件:到达沸点;继续吸热
4.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二.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了解高压锅的原理
【课题】高压锅的原理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