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岩心编录方法共29页
岩心录井

一、钻井取心概述:
关于取心的物质准备:
1、接到有取心任务的井要及时检查各种工具、器 材是否齐全,包括岩心盒、标签、挡板、水桶、 刮刀、劈刀、榔头、塑料桶、玻璃纸、牛皮纸、 石蜡、油漆、放大镜、纲卷尺、泡末棒等,特殊 取心井还要准备好冰柜。 2、冰柜和岩心割刀运到井队,要及时通电检查其 是否能正常工作。
华北石油管理局录井处录井一大队
四、岩心整理
示意图
冒气位置用圆圈标 注。
2.5 m
3m
岩心块号在方向 线的同一侧。
标注半米 、整米记 号。
方向线红色在上,黑色 在下,箭头指向井底。
华北石油管理局录井处录井一大队
四、岩心整理
2、(泥饼、岩屑、井壁岩 石)
b、检查岩心顺序排列无误后,首先沿钻头方向由 浅入深画丈量线,并用小箭头标明丈量线方向, 其方向指向钻头方向;沿方向线丈量该筒岩心总 长度,采取一次丈量法,切勿分段丈量;同时标 明半米、整米记号。丈量结束后计算岩心收获率 :第一次取心及分段取心收获率不应大于100%。
华北石油管理局录井处录井一大队
四、岩心整理
2、岩心丈量:
c、按自然块参考岩性对岩心进行分块,并编号,每 0.2m 编一个号 , 含油岩心和磨光面较多的地方适当 加密编号,其它自然块成饼片状的全直径岩心,每自 然块长度小于 5cm, 且块间并无磨损的 , 可适当合并 几块成厚度 0.2m 左右编一个号 , 松散破碎的小块岩 心可按顺序和岩性类别分装在塑料袋编号 ; 编号以 带分数形式表示,号要统一标写在长2.5cm,宽1.5cm 涂白漆的长方块上 , 然后沿丈量线依次丈量岩心分 块长度和岩性细分层、油气显示细分段长度;同时 记录磨光面、破碎带的准确位置及破碎程度。
钻孔岩心编录

岩心编录是将岩心的地质特征进行记 录和描述的过程,是钻孔岩心编录的 核心工作之一。
编录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 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 后续的地质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 据。
编录的内容包括岩性、颜色、结构、 矿物成分、含油情况等,需要详细描 述并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作为辅助 资料。
岩心照片拍摄
某油田钻孔岩心编录案例
案例概述
某油田为了了解地下岩石特征和储层性质,对钻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的 编录。
编录方法
采用专业的石油地质编录方法,对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实验分析等。
编录内容
重点记录了岩心的岩石学特征、含油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以 及岩心在油层中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案例分析
该案例展示了针对特定领域的钻孔岩心编录方法,能够为油田勘探和 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岩心描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描述人员的专业水平 、描述方法的统一性、岩心保存和识 别条件等。描述不准确可能表现为矿 物组成、结构构造、蚀变现象等方面 的记录误差。缺乏客观性可能表现为 描述人员的主观臆断或偏见。
解决方案
加强描述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岩心编录知识和 经验。同时,建立统一的描述规范和 标准,加强描述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此外,应加强对岩心的观测和对比, 以增加其识别和描述的准确性。在编 录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 免主观臆断或偏见的影响。
02
钻孔岩心编录流程
岩心采集
岩心采集是钻孔岩心编录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获取地下岩石样本,为后续的地质 分析和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在采集岩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保证岩心的完整性、避免人为破坏等,以 确保所采集的岩心能够真实反映地下岩石的特征和地质构造。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

图 VI-2 岩心量角器及其操作示意图 2、计算法 如图 6-3 所示,岩心是圆柱体,任意倾角的平面与其交切,得到的切面为椭圆。 椭圆的长、短轴分别为 d1 和 d2。轴心夹角是椭圆长轴与岩心轴 d1 在夹角 d, 有 (VI—8) 由于岩心轴长度 d 等于椭圆短轴长度 d2,于是得 (VI—9)
(0<α<π)(VI—10)
分层 岩心 长(m)
分层 采取 率(%)
轴心 夹角
钻孔 柱状 图 1: 100
岩性
自 3
至 4
计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
一、目的 明确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地质编录方法, 特别要掌握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二、方法原理 钻孔开工后,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探现场的编录工作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根据钻探班报表检查孔深和进尺。 设钻具总长为 L,机台高度为 P,主动钻杆的机上余尺为 c,则本回次孔深 H2 H 2= L - P – c 本回次进尺 L1 为本回次孔深 H1 与上一回次孔深 H2 之差 L1 = H1 - H2 (二)检查岩心,主要包括: ⑴查岩心的放置是否按岩心自然顺序正确放在岩心箱内; ⑵岩心编号是否正确及岩心长度丈量是否准确; ⑶核对岩心隔板上的数据。 (三)岩(矿)心采取率计算 岩、矿心采取率是单位进尺的岩、矿心长度的百分数,即
图 VI-3 计算法示意图 (六)填写钻孔野外记录表 钻孔野外记录表是最原始的钻孔编录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各钻进回次的进尺 及其岩矿心采取率;换层孔深;按分层记录的岩性及其采集标本的编号;岩石 硬度等级;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主要有钻孔水位及耗水量的记录和钻进中发现 的孔内情况,如泛水、漏水、掉块等的记录。 (七)修改钻孔预想柱状图 修改钻孔预想柱状图是随钻探进行获得了新地质资料而修改钻孔地质设计的工 作。地质编录人员应及时地修改以利于更好地指导钻探施工。 (八)检查孔深验证、孔斜测量、简易水文观测 按设计要求检查孔深验证、孔斜测量、简易水文观测等工作。 丈量钻具验证孔深的工作,应按一定深度及时进行,特别是在见到矿体和重要 标志层和下套管前后。孔深允许误差为千分之一,误差小于此数可直接修正记 录孔深;小于大于此数则应进行合理平差。 地质编录人员要注意检查钻孔施工是否根据设计要求及时地进行孔斜测量以及 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孔斜超过了设计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斜的措施 并在以后的施工中采取防斜措施。 简易水文观测的目的是获取划分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位置、厚度等资料,并 初步了解含水层的水位。在钻孔地质设计中规定要进行简易水文观测的钻孔不 能用泥浆钻进。钻探地质编录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看钻探原始班报表中是否对简 易水文观测的内容作全面、认真的填写;特别是所记录的静止水位是否真的是 在水位静止时所作的记录。
岩心编录

Flow chart of core documentation of CCSD
井场Drilling site
现场实验室Field Lab
岩心编录室全景
岩心表面图像扫描系统
岩心表面图像扫描系统是一种对岩心表面进行图像线扫描的系统,由德国研制开发,该仪器每次扫描的岩心最长为1.10米,除了图像资料外,与该段岩心有关的长度、深度、岩心块编号均同时录入并保存于DIS数据库系统。
薄片制作
制作流程:
1.用SPQJ-300切片机将岩心切成长50mm、宽25mm、厚4-5mm的岩片;
2.用SMS-250磨片机粗磨,并修整边缘;
3.用250型单盘磨片机细磨;
4.先用环氧树脂胶和三乙醇胺调胶,两者比例为10:1,接着煮胶;
5.粘片;
6.把粘好的薄片放进202-OA型数显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60℃-70℃温度下,烘干4-5小时;
岩心编录geological documentation of drill core
主要任务
(1)岩石编录:岩石编录的目的是最大可能的提取岩心中的岩石信息,结合岩石物性、测井、地球物理及区域地质背景资料,树立岩心剖面柱。根据规则,岩石编录包括对岩心划分岩性单元,观察和描述不同岩性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各种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含量。
工作流程
从井场运回岩心,用清水清洗后晾干;在岩心槽中对岩心块进行仔细的对接,柱上下方向正确时,红线在右侧。对大于5 cm的每个岩心块涂以白色油漆,在其上编写岩心块号码。基本的编号原则是箱号回次号岩心块号(如B32R28P2c)。统计每个岩心块相对于本回次顶部的距离和岩心块的长度,并对岩心块在岩心箱内的位置和轮廓进行勾画。岩心箱顶底深度、岩心扫描图象的顶底深度和岩性单元深度均由校正后的回次顶部深度加岩心长度求得。岩心回次顶部深度的校正是按下述方法进行的:对于采取率小于100%的岩心其顶部深度等于该回次的起始钻进深度,当岩心采取率大于100%时,将大于本回次进尺的多余岩心部分上推,即岩心顶部的深度变浅,如果该回次岩心上推的部分大于上部回次空余部分或上一回次没有空余,则上一回次岩心继续上推,直到最后的某一回次能够容纳下部回次岩心为止。
岩芯编录全流程

第一节概述根据地质设计书和矿区地形地质图及勘探线剖面图,量出设计钻孔的坐标位置并下达测量任务通知书。
用经纬仪测出设计钻孔的孔位,钉上木桩并写上孔号,作为设计孔位的标记,如为斜孔,测量时需钉方向桩,以便钻机安装。
按机械碎岩方式可分为回转钻探、冲击钻探、冲击回转钻探等。
地质岩芯钻孔深度分为:浅孔<300m,中深孔300~1000m,深孔1000~3000m,特深孔>3000m。
在钻探中,钻孔轴线应尽可能以垂直于矿体的顶、底板方向穿过矿体,这样才能了解矿体变化的最大方向。
钻孔轴线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称为天顶角。
按照天顶角的不同,钻孔分以下类型。
1.直孔(铅直钻孔)直孔是沿铅直方向钻进的钻孔。
即天顶角为0°。
直孔的施工技术较简单,钻进效率高,是钻探中最常使用的工程。
实际工作中,凡有可能用直孔的,都应尽可能采用直孔。
它一般适用于倾角不大于45°的矿体。
2.斜孔钻孔轴与铅直方向有一定夹角的钻孔称斜孔。
斜孔的施工技术较直孔复杂,天顶角越大,施工技术越复杂。
当矿体倾角较陡时,使用直孔不能保证钻孔以垂直于矿体的顶、底板方向穿过矿体,甚至有可能使钻孔从矿体上盘滑过而打不到矿体,因此必须用斜孔。
一般地,斜孔适用于倾角大于45°的矿体。
在设计钻孔天顶角的大小时,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钻孔深度、钻机性能及操作技术等因素,一般不超过25°。
3.定向孔钻孔在施工所允许的弯曲范围内,天顶角随着孔深逐渐变化的钻孔称为定向孔。
使用定钻孔的好处在于,可使钻孔以理想的角度穿过矿体。
定向孔的施工更加困难,一般较少使用。
在设计钻孔时,应使天顶角小于25°,钻孔轴线与矿体顶板的夹角大于45°,尽可能使钻孔沿矿体厚度方向穿过矿体。
岩芯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芯(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地记录,进而编制岩芯柱状图。
第二节准备工作一、技术准备编录人员要熟悉勘查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的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单元的划分等。
钻井岩心编录方法.pptx

第9页/共28页
(2)回次采取率计算 第10页/共28页
(3)记录分层数据 某一回次内换层时,需要测量该回次中上层岩心长度。其方法
是找到回次中的换层界面,并测量该回次中岩层分界面以上提取 的岩心长度
第11页/共28页
(4)换层孔深计算 •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孔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
• 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
第19页/共28页
第20页/共28页
(7)在钻孔地质编录过程中,需要计算的数据: a)岩芯采取率
• 岩芯采取率有两种,即分层采取率和回次采取率 • 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长/分层进尺×100% • 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b)换层孔深计算
空间关系等。
• c)矿化特征 •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
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 d)次生构造 •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
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第化18石页产/共出28层页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
3.残留岩心的处理 • 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
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
第6页/共28页
4.岩矿芯编号 •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
矿心上。 •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
全面钻孔岩心编录(全).ppt

大 状、条带状。
c 其它物理特征,如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学 d、蚀变特征: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蚀变带往往就是矿化
带。
e、矿化特征:观察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内容同岩石
特征)矿层(含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
f、次生构造
g、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
100
4
学
2 5.42 7 2.84
100
3 8.51 8 2.78
90
245 46.89 4 26 49.83 5
2.80 2.56
85 2.91 9987
50 49.90
27 53.50 5 4.02 0.35 3.67 100
285 46.89
4
2.80
85
3 回次记录2296 49.83
5
2.56
理
金口河铅锌 矿区 ZK101 钻孔 数码图像文件 ZK101.JPG
岩心回次
工
照片编号 岩心编号
岩心直径
起
止
大
1
1
1
3
10~7cm
2
2
4
7
7~5cm
学
3
3
7
9
5cm
4
4
9
13
5cm
1 岩心照像
岩矿心检查整理后,应用
数码相机按顺序按箱为单
位逐一对岩心进行拍照,
并作好原始资料存档。
最新.课件
20
观察分层
工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
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
大
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浅析钻孔岩芯编录步骤及要求

岩 芯鉴定人 员 到达钻机 后 .首 先要 检查 核对 钻机 班 报 表, 了解钻 探深度 以及核 实数 据并 检查 内容是 否齐 全 . 现 发
问 题 要 及 时 和 钻 机 人 员 进 行 沟 通 改 正
22 查岩 芯 .
鉴 定 人 员 首 先 应 认 真 学 习设 计 . 确 所 要 施 工 钻 孔 的 目 明
人 员 及 时 补 填
23 岩芯 编 录 .
() 1 钻孔 开钻 前 , 技术 负责及 编 录技术 员 要提 前 l 1 0 5 天到实地 根据钻孔 设计 的孔 位用罗 盘和皮尺 结合 G S 工程 P、 后方交 汇或者地形 图确定钻 孔定位 () 2 编制 钻孔施工技 术指示书 。 在钻孔 开孔前 , 应按照项 目设计 和施工设计 方案 . 参照设计 剖面编制 出钻孔施 工技术 指示 书。其内容包括 :: 0的预 想柱状 、 1O 5 设计 目的及质 量要 求、 水文设计 要求 、 钻孔施工措施 及要求 等。 必须 明确各种注
21 查 班 报 表 .
在 实地编 录之 前 , 由鉴定员准备 好编 录工作所需 的岩 要 芯鉴定表 、 回次编录表 、 预想柱状 图等各种 空 白表格 。 鉴定员 还要准备 相关工具 : 地质锤 、 编录刀 、 卷尺 、 钢 放大 镜 、 三角板 ( 量 角器 )2 4 带 、H_ H铅笔 、 橡皮 、 色标 记笔 、 红 文件 夹 . 如果 需要还应 准备稀盐 酸等
浅折钻孔尝芯编录步骤曩翼求
王 晓辉
( 建 省 17煤 田地 质 勘 探 队 福 9
摘要
福 建泉 州 3 2 0 ) 6 0 0
地 质编 录工作是把从 钻探钻 孔 中提取 的岩芯 中所赋存 的各种 地质现 象和地 质信 息通 过 实地 的观察和 鉴定 , 面、 全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

岩心钻孔地质编录(试行)细则总的要求:一、岩心钻探编录是原始地质编录中探矿工程地质编录的一项重要地质编录,是搞好普查勘探工作的基础,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普查勘探工作的进展和地质成果的质量。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严格要求。
二、岩心钻探地质编录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地质想象,避免主观意断。
因此,必须在现场进行,严禁将岩心远离机台现场进行编录三、对岩矿心的观察必须认真、细致、全面、准确。
文字记录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词意明确,字体工整。
所有文、图尽量做到整洁、美观。
文、图必须吻合。
四、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工作区(或矿区)的地质情况和地质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并熟练地掌握本岗工作的基本功,不断地提高地质编录质量。
五、岩心钻探地质编录工作应以“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规范”为依据,按规范要求做好工作。
六、岩心钻探地质编录要随着钻探工作的进展及时进行,不得积压。
钻孔终孔后,应在限期内提出各项地质资料,资料应在100%自检后提交,数字准确、图纸整洁、美观、资料正确,不得耽误工作的进展。
现场地质编录。
七、准备工作: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机开始前半个月应向钻探部门提交“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理想柱状图);机台地盘平好后钻机安装前,应填写“探矿工程定位和机安装通知书”;钻机开钻前,应填写“探矿工程施工通知书”,到开钻时,地质编录人员应到机台现场测量钻机立轴,测量后,符合设计要求,将通知书交给当班机长,立即开钻;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如须加深,应填写“探矿工程变更任务通知书”交给机长执行;矿带和矿化带,矿心采取率较低,达不到质量要求时,必须补采岩心,应填写“补采矿心通知书”,交给机长执行;钻孔钻进到设计孔深或超过设计孔深及不需钻到设计孔深,而达到地质设计目的时,应填写“探矿工程终止通知书”。
上述工作必须事先有所准备,需领齐各种表格。
此外还应领取如下表格:1、钻孔地质记录表;2、钻孔质量验收报告;3、钻孔采样登记表;4、钻孔样本登记表;5、组合样品分析结果登记表;6、样品送样分析报告单;7、岩矿鉴定送样单;8、小体重测定的个种登记计算表格;9、采样签、标本签等;有些表格没有铅印的,需地质编录人员自己制作,制作时,可根据需要情况或参考有关教科书籍及有关规范。
钻孔编录方法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准备工作11.1.1 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11.2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1.2.1 检查整理岩矿心11.2.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7)“钻孔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8)中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数据等是否齐全、准确。
11.2.1.2 检查整理岩矿心在施工现场,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员更正班报表。
11.2.1.3 检查岩矿心样品签确保岩矿心样品签(见附录B表B.11)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回次号等数据准确无误。
钻探岩心工程地质编录

例如某回次自17.3至19.16m,回次进尺1.86m,采 上岩心1.54m,其中上部0.44m为中风化花岗岩, 下部1.1m为微风化花岗岩,则:
该回次岩心采取率=1.54 100%=83% 1.86
中、微风化岩的换层深度=17.3 0.44=17.83m 0.83
·偏靠安全推算法: 假定相对好的一层岩心采取率为100%,推算分层
深度。 仍以上例,则:
中、微风化岩的换层深度=19.16 1.1 18.06m ·钻探异常深度记录 严格要求机台及时准确记录进尺快慢变换、遇砾
卵石、基岩面、溶洞的顶、底等感觉钻进异常的 孔深,对于确定分层深度有重要作用,也是判断 和确定换层位置最为准确的方法 。
5.土的分类和描述
土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四大类, 土的定名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 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5.4粘性土 粘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10< Iρ≤17为粉质粘土;Iρ>17为粘土。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 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粘性土的状态见表5.4.1。
粉土、粘性土(粉质粘土、粘土)的简易鉴别见 表5.4.2
摇震反应:将软塑至流塑状态的小土块揉成土球, 在掌上反复摇晃,另一掌振击,土中的自由水将 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二手指捏土球,放松后 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
土按土颗粒的粒径大小分组见表5.1
5.1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称 为碎石土,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应按表5.1.1分为 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碎石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大小和含量、最 大粒径、一般粒径)、颗粒形状(磨圆度、圆、 亚圆、棱角、次棱角等)、母岩成分、风化程度、 充填物的性质(土或砂)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钻孔岩心编录全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2 根据编录场地大小,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 有无拉长现象,若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应正 确地予以调整,若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的拉 长现象时,应正确地压缩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 场当班记录更正班报表。 3 检查回次标签:孔深、进尺;岩心长度、残留 岩心长度、回次号、回次岩心编号等数据准确无 误。若发现有误,应通知机台更正。 4 检查岩心是否有错放,一旦发现,应正确地予 以调整并重新编岩心号。
3 8.51 8 2.78 90
下界 校正 孔深
备注
第 1 页
下界 校正 孔深
备注
4 25 46.89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5
4
2.80 2.56 4.02
2.80
85 2.91 0.35 3.67 9987 100
85
26 49.83 27 53.50
25 28 46.89
50
49.90
29 99 3 回次记录 26 49.83 5 2.56 2.91 50 49.90 87 30 27 53.50 5 4.02 0.35 3.67 100 将钻孔回次有关数据:孔深、岩心采取率、残留岩心处理数 28 注:长度单位: m 据等填入钻孔回次记录表中。 29 记录人 :李小林 日期: 2007.04.25 检查人 :周小林 日期: 2007.04.28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汇报纲要
1、编录准备工作 2、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3、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4、观察分层
5、布样
6、地质描述记录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钻孔岩心编录全

成 都
理 上图中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 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回次(第9 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 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 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 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矿区名称:乐山市金口河铅锌
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工程编号:ZK101
钻孔回次记录表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汇报纲要
1、编录准备工作 2、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3、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4、观察分层
5、布样
6、地质描述记录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业务准备
1了解矿区的基本地质情 况,如地层、岩石、矿产、 构造、岩矿石特征及岩层 划分单元等; 2 熟悉钻孔原始地质编 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 求等; 3 了解,熟悉钻孔施工 设计即钻孔指示书。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5 岩心编号:大于10cm以上的岩心及大于5cm以上 的矿心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下同)编上号,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 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 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15回次,有10块编号的岩心,其中 第3块编号为 。
成 都
理
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1 工具、材料:图包、地质锤、放大镜、三角板量角器、 钢卷尺、文具盒(内装铅笔、橡皮擦、铅笔刀、防水墨笔 工 等)、讲义夹、数码照相机、计算器、红油漆(或防水符 号笔)、白胶布,标本包装纸、样品袋等。 大 2 表格及标签: 学 ①表格: 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采样记录表、标本登记表、 矿石体重记录表、照片记录表、录相记录表、孔深校正及 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②标签: 钻孔回次标签、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采样签、 样签、标本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测量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
• 测量层理、片理、片麻理、成分面、流线、条带、脉体等 的轴夹角。
• 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 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面图、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 度的基础数据。
• 由于钻孔通常是弯曲的,即使岩层产状稳定不变,在钻孔 各部位岩心上所呈现出的岩层倾斜线与中心软的夹角α, 也因钻孔顶角的变化而不同;钻孔方位角有变化时, α 也不同。只有当钻孔无方位角变化、钻孔为垂直钻孔时, 层面的轴夹角α才是岩层的倾角
• 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
(7)在钻孔地质编录过程中,需要计算的数据: a)岩芯采取率
• 岩芯采取率有两种,即分层采取率和回次采取率 • 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长/分层进尺×100% • 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b)换层孔深计算
• 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 心长/本回次采取率
某一回次内换层时,需要测量该回次中上层岩心长度。其方法是找到 回次中的换层界面,并测量该回次中岩层分界面以上提取的岩心长度
(4)换层孔深计算
•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 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孔深。 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回次内换 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 算换层孔深。
• 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 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 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 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
4.岩矿芯编号
•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 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 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 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5块编号的岩心,其
中第3块编号为
5
3 5
5.观察记录
(1)分层
• 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 合观察分析,初步鉴定岩性,分层和进行 岩性描述。按不同的岩性、不同的矿层或 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描述(不按逐个回次 描述)。
(2)回次采取率计算
(3)记录分层数据
• 岩心经过整理后,应放入岩心箱内。方法是将岩心箱横放,自左而右, 一行一行地从上到下,顺序放入。在每回次提取的最后一块岩心和下 一回次岩心之间,放置一块用铅笔填好之木质岩心隔板,以隔开两次 提取的岩心。没有取上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隔板,并在其背后 加以说明
• 岩心隔板格式
3.残留岩心的处理
• 两回次间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 空回次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
分之一
c)真厚度计算
• 真厚度=轴面夹角的正弦值×假厚度(沿钻孔轴出露的厚度)
(8)编制钻孔柱状图
• 在资料整理的同时,根据编录的地质资料, 按分层实际井深或视厚度,绘制钻孔柱状 图。比例尺采用1∶50~1∶100。
关系等。
• c)矿化特征 •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
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 d)次生构造 •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
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
(9) 编制原始地质编录小结
一、前言
布置钻孔的目的;钻孔的位置、坐标;工作起止时间、工作单位、主要工 作人员;完成主要工作量:钻孔深度、标本及样品数量等
二、地质成果
1、区域地质:简述工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产特征 2、地层:依地层年代由新至老对剖面进行分层叙述。每一时代地层可详述 岩性特征、接触关系,特别是不整合接触或断层接触关系及标志层特征和 分层的识别标志 3、岩浆岩:岩浆岩形态、产状、岩性(岩相)组合、穿插关系、接触蚀变 类型及矿化情况 4、构造:包括断裂及褶皱,分别描述其类型、性质、规模、形态、产状、 对地层或矿层破坏,以及控矿特征等。 5、矿产:含矿层、矿体及矿化线索应作详细叙述 6、新发现、新进展及新认识
提纲
一、钻孔地质编录方法 二、钻孔地质编录竞赛方案 三、练习题 四、实际操作
一、钻孔地质编录方法
1.技术准备 • 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
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 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 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
2.检查整理岩矿心
• 在施工现场,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 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发现 岩矿心顺序有颠倒的,应予以调整,发现 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 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
• 分层进尺=本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前一 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
(5)地质描述
• 地质描述前,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定名一般以 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色、 构造、结构、矿物成分及矿化等基本特征。定名 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 定名,如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 钒钛磁铁矿、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 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 状钒钛磁铁矿互层、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 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 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等。
•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岩石特征 • 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
状)、结构、矿物成分、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 (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 b)蚀变特征 • 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二、竞赛方案
三、练习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