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pdf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函数定义与函数图像- 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一次函数的表示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表示与性质:顶点坐标、对称轴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变换2. 指数与对数- 指数与对数的性质:乘法规则、除法规则、幂次规则、换底公式等-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3. 三角函数- 常用角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与对称性- 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 三角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 三角函数的主要公式与应用4. 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定方法与解法- 线性方程组的应用问题二、平面几何1. 直线与曲线-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等- 直线与曲线的交点问题- 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的解法2. 三角形与四边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内角和、外角和、中线定理、垂心、内心、外心、重心等- 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角形的相似与全等- 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3. 圆与圆锥曲线- 圆的性质:弦长定理、弧长定理、切线定理等-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与性质三、空间几何1. 空间几何基础- 点与向量的运算与性质- 平行四边形法则与向量共线性-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 空间直线与空间曲线- 空间直线的方程与性质- 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与性质3. 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球、柱、锥、棱柱、棱锥等-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四、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 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性- 概率计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等2. 统计与抽样- 数据的分布:频数分布与频率分布- 统计指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抽样与样本调查-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 常见概率分布: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期望、方差、标准差的计算与应用以上是____年高考数学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准备高考。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而精-一轮复习必备)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而精-一轮复习必备)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一)集合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果,同时,那么A = B.如果.[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则C s A= {0})A A ⊆A ⊆φB A ⊆A B ⊆C A C B B A ⊆⊆⊆,那么,+N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集合B,则C B A=,C A B =C S(C A B)=D(注:C A B =).3. ①{(x,y)|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②{(x,y)|xy<0,x∈R,y∈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y)|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例: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例:A ={(x,y)| y =x+1} B={y|y =x2+1} 则A∩B =)4. 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例:①若应是真命题.,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②.1或y = 2.,故是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3.例:若.4.集合运算:交、并、补.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1)包含关系:(2)等价关系:(3)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1323yxyxφ∅⇔⇔325≠≠≠+baba或,则且1≠x3≠y1≠∴yx且3≠+yx21≠≠yx且255xxx或,⇒{|,}{|}{,}A B x x A x BA B x x A x BA x U x A⇔∈∈⇔∈∈⇔∈∉U交:且并:或补:且C,,,,,;,;,.UA A A A U A U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Φ⊆⊆⊆⊆⊆⇒⊆⊆⊆⊇⊇CUA B A B A A B B A B U⊆⇔=⇔=⇔=C.;ABBAABBA==)()();()(CBACBACBACBA==)()()();()()(CABACBACABACBA==0-1律:等幂律:求补律:A∩C U A=φA∪C U A=U C U U=φ C Uφ=U反演律:C U(A∩B)= (C U A)∪(C U B) C U(A∪B)= (C U A)∩(C U B)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基本公式:(3) card( U A)= card(U)- 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0(x-x1)(x-x2)…(x-x m)>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轴下方的区间.(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ox>0(a>0)解的讨论.>∆0=∆0<∆二次函数cbxaxy++=2(0>a)的图象,,,A A A U A A U A UΦ=ΦΦ===.,AAAAAA==(1)()()()()(2)()()()()()()()()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card A B C card A card B card C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card A B C=+-=++---+x)0)((002211><>++++--aaxaxaxa nnnn原命题若p 则q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 x x 221-== 无实根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x ><或⎭⎬⎫⎩⎨⎧-≠a b x x 2R 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0(或<0); ≥0(或≤0)的形式,(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与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PDF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PDF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PDF一、代数1.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及其性质- 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函数的图像和变换(平移、伸缩、对称等)2. 等式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表示- 解线性不等式和二次不等式3. 序列与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数列的极限概念及计算4. 多项式- 多项式的基本概念、运算性质-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5. 指数与对数- 指数运算法则、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对数运算法则、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换底公式及其应用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 圆的性质、圆的方程2. 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和计算(如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 空间向量及其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3. 解析几何- 直线和圆的解析方程-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定义和计算- 条件概率、独立事件-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2. 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统计量(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的计算和意义- 线性回归和相关性的基本概念四、微积分1. 导数- 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导数的运算法则和应用(如极值问题、相关变化率问题等)2. 积分- 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和基本积分表- 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微积分基本定理及其应用公式大全1. 代数公式-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 + (n-1)d\)-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_n = a_1 \cdot q^{n-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 = \frac{n}{2} [2a_1 + (n-1)d]\)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_n = \frac{a_1 - a_1q^n}{1 - q}\)(\(q \neq 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frac{-b \pm \sqrt{b^2 -4ac}}{2a}\)2. 几何公式- 直角三角形面积:\(S = \frac{1}{2}ab\)- 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S = \sqrt{p(p-a)(p-b)(p-c)}\)(\(p\)为半周长)- 圆的周长:\(C = 2\pi r\)- 圆的面积:\(S = \pi r^2\)3. 概率统计公式- 二项分布概率公式:\(P(X=k) = \binom{n}{k} p^k (1-p)^{n-k}\)-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f(x) =\frac{1}{\sqrt{2\pi\sigma^2}} e^{-\frac{(x-\mu)^2}{2\sigma^2}}\)4. 微积分公式- 导数公式:- 常数:\(\frac{d}{dx}c = 0\)- 幂函数:\(\frac{d}{dx}x^n = nx^{n-1}\) - 指数函数:\(\frac。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超级详细)【精】.pdf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超级详细)【精】.pdf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2.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3.包含关系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 U C A B R ⇔= 6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 f x +--<⇔()0()f x NM f x ->-⇔11()f x N M N>--.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 bk +<-<,或)(2=k f 且22122k abk k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 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2)当a<0时,若[]q p a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设q px x x f ++=2)(,则(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p q pm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2f m f n p q p m n >⎧⎪>⎪⎪⎨-≥⎪⎪<-<⎪⎩或()0()0f m af n =⎧⎨>⎩或()0()0f n af m =⎧⎨>⎩;(3)方程0)(=x f 在区间(,)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或2402p q pm ⎧-≥⎪⎨-<⎪⎩.11.定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依据(1)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L (形如[]βα,,(]β,∞-,[)+∞,α不同)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min (,)0()f x t x L ≥∉.(2)在给定区间),(+∞-∞的子区间上含参数的二次不等式(,)0f x t ≥(t 为参数)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man f x t x L ≤∉.(3)0)(24>++=c bx ax x f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00a b c ≥⎧⎪≥⎨⎪>⎩或2040a b ac <⎧⎨-<⎩.12.真值表pq非pp或qp且q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13.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都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大于不大于至少有n个至多有(1n -)个小于不小于至多有n个至少有(1n +)个对所有x ,成立存在某x ,不成立p 或q p ⌝且q⌝对任何x ,不成立存在某x ,成立p 且q p ⌝或q⌝14.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互逆逆命题若p则q若q则p互互互为为互否否逆逆否否否命题逆否命题若非p则非q互逆若非q则非p15.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16.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20.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2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对称;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23.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 x m+=对称.(3)函数)(x f y =和)(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25.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27.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 y +=-,而函数)([1b kx fy +=-是])([1b x f ky -=的反函数.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 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或1()()f x a f x +=-(()0)f x ≠,或[]1(),(()0,1)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T=2a;(3))0)(()(11)(≠+-=x f 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3a;(4))()(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f -+=+且1212()1(()()1,0||2)f a f x f x x x a =⋅≠<-<,则)(x f 的周期T=4a;(5)()()(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2)(3)(4)f x f x a f x a f x a f x a =++++,则)(x f 的周期T=5a;(6))()()(a x f x f a x f +-=+,则)(x f 的周期T=6a.30.分数指数幂(1)m n a =(0,,a m n N *>∈,且1n >).(2)1m nm naa-=(0,,a m n N *>∈,且1n >).31.根式的性质(1)n a =.(2)当na =;当n为偶数时,,0||,0a a a a a ≥⎧==⎨-<⎩.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0,,)r s r s a a a a r s Q +⋅=>∈.(2)()(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b a b a b r Q =>>∈.注:若a>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34.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 N a=(0a >,且1a ≠,0m >,且1m ≠,0N >).推论log log m n 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0N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log log log aa a MM N N=-;(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36.设函数)0)((log )(2≠++=a c bx ax x f m ,记ac b 42-=∆.若)(x f 的定义域为R ,则0>a ,且0<∆;若)(x f 的值域为R ,则0>a ,且0≥∆.对于0=a 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若0a >,0b >,0x >,1x a≠,则函数log ()ax y bx =(1)当a b >时,在1(0,a 和1(,)a +∞上log ()ax y bx =为增函数.,(2)当a b <时,在1(0,a 和1(,)a+∞上log ()ax y bx =为减函数.推论:设1n m >>,0p >,0a >,且1a ≠,则(1)log ()log m p m n p n ++<.(2)2log log log 2a a a m nm n +<.38.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 y N p =+.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 ).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2.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44.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sin ||cos |1x x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47.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 aϕ=).48.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 o 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49.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n 为偶数)(n 为奇数)(n 为偶数)(n 为奇数)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R 及函数cos()y x ωϕ=+,x∈R(A,ω,ϕ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0,ω>0)的周期T πω=.5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52.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53.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b、c 边上的高).(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OAB S ∆=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π+⇔=-222()C A B π⇔=-+.55.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特别地,有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tan tan ()k k Z αβαπβ=⇒=+∈.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a k k Zπππ>∈⇒∈++∈.tan ()(,arctan ),2x a a R x k k a k Z πππ<∈⇒∈-+∈.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1)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a ·b=b·a (交换律);(2)(λa )·b=λ(a ·b)=λa ·b=a ·(λb);(3)(a +b)·c=a ·c +b·c.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 b(b ≠0)12210x y x y ⇔-=.53.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a ||b|cosθ.61.a·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 等于a 的长度|a|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2)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22(,)x y ).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AB ==(A 11(,)x y ,B 22(,)x y ).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A||b ⇔b=λa 12210x y x y ⇔-=.a ⊥b(a ≠0)⇔a ·b=012120x x y y ⇔+=.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PP λ=,则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12(1)OP tOP t OP =+- (11t λ=+).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68.点的平移公式''''x x h x x h y y k y y k⎧⎧=+=-⎪⎪⇔⎨⎨=+=-⎪⎪⎩⎩''OP OP PP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F 上的对应点为'''(,)P x y ,且'PP的坐标为(,)h k .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P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2)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3)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则'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5)向量m=(,)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x y .70.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71.常用不等式:(1),a b R ∈⇒222a b ab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2),a b R +∈⇒2a b+≥(当且仅当a=b 时取“=”号).(3)3333(0,0,0).a b c abc a b c ++≥>>>(4)柯西不等式22222()()(),,,,.a b c d ac bd a b c d R ++≥+∈(5)b a b a b a +≤+≤-.72.极值定理已知y x ,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xy 是定值p ,则当y x =时和y x +有最小值p 2;(2)若和y x +是定值s ,则当y x =时积xy 有最大值241s .推广已知R y x ∈,,则有xyy x y x 2)()(22+-=+(1)若积xy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y x +最大;当||y x -最小时,||y x +最小.(2)若和||y x +是定值,则当||y x -最大时,||xy 最小;当||y x -最小时,||xy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0时,有22x a x a a x a <⇔<⇔-<<.22x a x a x a >⇔>⇔>或x a <-.75.无理不等式()0()0()()f x g x f x g x ≥⎧⎪>⇔≥⎨⎪>⎩.2()0()0()()0()0()[()]f x f x g x g x g x f x g x ≥⎧≥⎧⎪>⇔≥⎨⎨<⎩⎪>⎩或.2()0()()0()[()]f x g x g x f x g x ≥⎧⎪<⇔>⎨⎪<⎩.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1)当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2)当01a <<时,()()()()f x g x a a f x g x >⇔<;()0log ()log ()()0()()a a f x f x g x g x f x g x >⎧⎪>⇔>⎨⎪<⎩77.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78.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11()y y k x x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2)斜截式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4)截距式1x y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0Ax By C ++=(其中A、B 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①121212||,l l k k b b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 1、A 2、B 1、B 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②1212120l l A A B B ⊥⇔+=;80.夹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81.1l 到2l 的角公式(1)2121tan 1k k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y y k x x -=-(除直线0x x =),其中k 是待定的系数;经过定点000(,)P x y 的直线系方程为00()()0A x x B y y -+-=,其中,A B 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除2l ),其中λ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y kx b =+中当斜率k 一定而b 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0Ax By λ++=(0λ≠),λ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0Ax By C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0Bx Ay λ-+=,λ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84.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0l Ax By C ++=,则0Ax B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0B ≠,当B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上方的区域;当B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0B =,当A 与Ax By C ++同号时,表示直线l 的右方的区域;当A 与Ax By C ++异号时,表示直线l 的左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曲线111222:()()0C A x B y C A x B y C ++++=(12120A A B B ≠),则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或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86.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87.圆系方程(1)过点11(,)A x y ,22(,)B x y 的圆系方程是1212112112()()()()[()()()()]0x x x x y y y y x x y y y y x x λ--+--+-----=1212()()()()()0x x x x y y y y ax by c λ⇔--+--+++=,其中0ax by c ++=是直线AB 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l :0Ax By C ++=与圆C :220x y Dx E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0x y Dx Ey F Ax By C λ+++++++=,λ是待定的系数.(3)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与圆2C :222220x y D x E y F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λ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其中22BA C Bb Aa d +++=.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当00(,)x y 圆外时,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9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9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焦半径公式(21c a x e PF +=,)(22x ca e PF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 ⇔+>.95.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96.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内部2200221x y a b ⇔->.(2)点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外部2200221x y a b⇔-<.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 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99.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100.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CF x =+.过焦点弦长p x x px p x CD ++=+++=212122.101.抛物线px y 22=上的动点可设为P ),2(2 y py 或或)2,2(2pt pt P P (,)x y ,其中22y px = .102.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2)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内部22(0)y px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y px p =->的外部22(0)y px p ⇔>->.(3)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4)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内部22(0)x py p ⇔<>.点00(,)P x y 在抛物线22(0)x py p =->的外部22(0)x py p ⇔>->.104.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1(,)0f x y =,2(,)0f x y =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12(,)(,)0f x y f x y λ+=(λ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22221x y a k b k+=--,其中22max{,}k a b <.当22min{,}k a b >时,表示椭圆;当2222min{,}max{,}a b k a b <<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AB =1212||||AB x x y y ==--(弦端点A),(),,(2211y x B y x ,由方程⎩⎨⎧=+=0)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0∆>,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k 为直线的斜率).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0F x y =关于点00(,)P x y 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00(2-,2)0F x x y y -=.(2)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0Ax By C ++=成轴对称的曲线是22222()2()(,)0A Ax By C B Ax By C F x y A B A B ++++--=++.108.“四线”一方程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220Ax Bxy Cy Dx Ey F +++++=,用0x x 代2x ,用0y y 代2y ,用002x y xy +代xy ,用02x x +代x ,用02y y+代y 即得方程0000000222x y xy x x y yAx x B Cy y D E F ++++⋅++⋅+⋅+=,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数乘分配律:λ(a+b)=λa+λb.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 ⇔存在实数λ使a=λb.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 ⇔(1)OP t OA tOB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推论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A、B、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则P、A、B、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则P、A、B、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共面⇔AD xAB y AC =+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推论设O、A、B、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OP xOA yOB zOC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 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 〈a ,e〉=a ·e 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123(,,)b b b 则(1)a +b=112233(,,)a b a b a b +++;(2)a -b=112233(,,)a b a b a b ---;(3)λa =123(,,)a a a λλλ(λ∈R);(4)a ·b=112233a b a b a b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B OB OA =-=212121(,,)x x y y z z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r ,222(,,)b x y z =r,则a b r r P ⇔(0)a b b λ=≠r r r r ⇔121212x x y y z zλλλ=⎧⎪=⎨⎪=⎩;a b ⊥r r ⇔0a b ⋅=r r⇔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123(,,)b b b ,则cos〈a.推论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126.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BCD 中,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127.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r r=||||||a b a b ⋅=⋅r rr r (其中θ(090θ<≤oo)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r r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 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CB ∠=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cos||||m n arc m n θ⋅= 或cos ||||m n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1212||180()θθϕθθ-≤≤-+ (当且仅当90θ= 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PA,向量b=PQ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d =d =d =('E AA F ϕ=--).(两条异面直线a、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b 上分别取两点E、F,'A E m =,AF n =,EF d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40.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41.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142.斜棱柱的直截面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①1S c l =斜棱柱侧.②1V S l =斜棱柱.143.作截面的依据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棱数E 和面数F).(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nF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mV =.146.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343VR π=,其表面积24S R π=.14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12a,外接球的半径为4a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 .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 .151.排列数公式mnA =)1()1(+--m n n n =!!)(m n n -.(n ,m ∈N *,且m n ≤).注:规定1!0=.152.排列恒等式(1)1(1)m m n n A n m A -=-+;(2)1m mn n n A A n m-=-;(3)11m m n n A nA --=;(4)11n n n n n n nA A A ++=-;(5)11m m m n n n A A mA -+=+.(6)1!22!33!!(1)!1n n n +⋅+⋅++⋅=+- .153.组合数公式m nC=m n m mA A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C =m n n C -;(2)m n C +1-m n C =m n C 1+.注:规定10=n C .155.组合恒等式(1)11m m n n n m C C m --+=;(2)1m mn n n C C n m -=-;(3)11m m n n nC C m--=;(4)∑=nr r n C 0=n 2;(5)1121++++=++++r n rn r r r r r r C C C C C .(6)n nn r n n nn C C C C C 2210=++++++ .(7)14205312-+++=+++n n n n n n nC C C C C C .(8)1321232-=++++n n n n n nn nC C C C .(9)rn m rn r m n r m n r mC C C C C C C +-=+++0110 .(10)nn n n n nn C C C C C 22222120)()()()(=++++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m n n A m C =⋅!.157.单条件排列以下各条的大前提是从n 个元素中取m 个元素的排列.(1)“在位”与“不在位”①某(特)元必在某位有11--m n A 种;②某(特)元不在某位有11---m n m n A A (补集思想)1111---=m n n A A (着眼位置)11111----+=m n m m n A A A (着眼元素)种.(2)紧贴与插空(即相邻与不相邻)①定位紧贴:)(n m k k ≤≤个元在固定位的排列有k m k n k k A A --种.②浮动紧贴:n 个元素的全排列把k 个元排在一起的排法有k k k n k n A A 11+-+-种.注:此类问题常用捆绑法;③插空:两组元素分别有k、h 个(1+≤h k ),把它们合在一起来作全排列,k 个的一组互不能挨近的所有排列数有k h h h A A 1+种.(3)两组元素各相同的插空m 个大球n 个小球排成一列,小球必分开,问有多少种排法?当1+>m n 时,无解;当1+≤m n 时,有n m nnn m C A A 11++=种排法.(4)两组相同元素的排列:两组元素有m 个和n 个,各组元素分别相同的排列数为nn m C +.158.分配问题(1)(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件等分给m 个人,各得n 件,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n 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n C C C C C N )!()!(22=⋅⋅⋅⋅⋅=-- .(2)(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m ·n 个物体等分为无记号或无顺序的m 堆,其分配方法数共有mn nn n n n mn n n mn n mn n m mn m C C C C C N )!(!)!(!...22=⋅⋅⋅⋅=--.(3)(非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共有!!...!!!! (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m p m C C C N m m =⋅⋅=-.(4)(非完全平均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给m 个人,物件必须被分完,分别得到1n ,2n ,…,m n 件,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b、c、…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1c b a m C C C N m m n n n n p n p ⋅⋅=-12!!!!...!(!!!...)m p m n n n a b c =.(5)(非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彼此不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m n n n p N =.(6)(非完全平均分组无归属问题)将相异的) 12m P(P=n +n ++n 个物体分为任意的1n ,2n ,…,m n 件无记号的m 堆,且1n ,2n ,…,m n 这m 个数中分别有a、b、c、…个相等,则其分配方法数有!...)!!(!!...!!21c b a n n n p N m =.(7)(限定分组有归属问题)将相异的p (2m p n n n = 1+++)个物体分给甲、乙、丙,……等m 个人,物体必须被分完,如果指定甲得1n 件,乙得2n 件,丙得3n 件,…时,则无论1n ,2n ,…,m n 等m 个数是否全相异或不全相异其分配方法数恒有!!...!! (212)11m n n n n p n p n n n p C C C N m m =⋅=-.159.“错位问题”及其推广贝努利装错笺问题:信n 封信与n 个信封全部错位的组合数为1111()![(1)]2!3!4!!n f n n n =-+-+- .推广:n 个元素与n 个位置,其中至少有m 个元素错位的不同组合总数为1234(,)!(1)!(2)!(3)!(4)!(1)()!(1)()!m m m m p p m mm m f n m n C n C n C n C n C n p C n m =--+---+--+--++-- 12341224![1(1)(1)]p mp m m m m m m mp mn n n n n n C C C C C C n A A A A A A =-+-+-+-++- .160.不定方程2n x x x m = 1+++的解的个数(1)方程2n x x x m = 1+++(,n m N *∈)的正整数解有11m n C --个.(2)方程2n x x x m = 1+++(,n m N *∈)的非负整数解有11n m n C +--个.(3)方程2n x x x m = 1+++(,n m N *∈)满足条件i x k ≥(k N *∈,21i n ≤≤-)的非负整数解有11(2)(1)m n n k C +----个.(4)方程2n x x x m = 1+++(,n m N *∈)满足条件i x k ≤(k N *∈,21i n ≤≤-)的正整数解有12222321(2)11121221(1)n m n m n k n m n k n m n k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 个.161.二项式定理n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 222110)(;。

2024年高三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数学高考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及函数关系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区间- 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及单调性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应用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4. 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及图像的性质- 三角函数的应用5. 幂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幂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图像- 幂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应用6. 方程和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7. 绝对值方程与绝对值不等式- 绝对值方程与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带有绝对值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数列的定义及常见数列的形式-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及通项公式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及应用-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4. 递归数列与逼近法- 递归数列的定义及应用- 逼近法解决数学问题三、三角恒等变换1.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 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化积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的积化和差公式2. 三角函数的倍角化半角与半角化倍角- 正弦、余弦、正切的倍角化半角公式- 正弦、余弦、正切的半角化倍角公式3. 三角方程的基本解法- 使用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解三角方程- 利用等效代换解三角方程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及平移、伸缩、翻转操作- 三角函数图像的综合性质及应用四、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1. 二维几何相关知识-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及性质- 二维几何形状的性质与判定2. 三角形相关知识-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3. 圆相关知识- 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弧长与扇形面积的计算- 切线与切线定理的应用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性质- 直线与圆的切线与切点的性质与计算5. 空间几何相关知识-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及性质- 空间几何形状的性质与判定6. 空间几何立体的计算- 空间几何立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 立体的展开图与折叠图的应用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的概念- 概率的定义及性质- 概率的计算方法2. 排列、组合与概率计算- 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包含条件的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 概率计算中的排列与组合问题的应用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定义及性质- 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4. 概率统计与抽样调查- 总体与样本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与误差分析- 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六、向量与矩阵1. 向量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向量的数量乘法、加法、减法与向量的线性相关性2. 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方程组- 向量的线性组合与线性方程组概念-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定与求解3. 矩阵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矩阵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矩阵的乘法、加法、减法与矩阵的性质4. 矩阵的转置、行列式与逆矩阵- 矩阵的转置运算与性质- 矩阵的行列式及其性质与应用- 矩阵的逆矩阵的定义与求解5. 矩阵的秩与线性方程组- 矩阵的秩的定义及性质- 秩与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的关系这只是对____年高三数学高考知识点进行的一个预测总结,具体内容还需要参考教材或高考大纲进行复习和学习。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pdf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pdf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pdf高三数学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复习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还需要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

为了方便广大高三学生进行复习,本文提供了一份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PDF,旨在帮助学生们系统地回顾和巩固各个数学知识点。

本文分为数学基础知识、解题技巧和常见题型三大部分。

一、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知识是高三数学复习的基础,包括数与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点。

例如,在数与代数方面,学生们需要掌握集合与计数原理、函数与方程、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内容;在平面几何方面,需要理解点、线、面的性质,掌握平面图形的相似、全等性质以及相关计算方法;在立体几何方面,要熟悉空间图形的投影、旋转、相交等概念和定理;在概率与统计方面,需要了解事件的概率计算、抽样调查与统计推断等基本方法。

二、解题技巧解题技巧是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在考试中更快、更准确地解答问题。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例如,利用代数运算性质简化计算步骤、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几何问题、利用坐标轴进行图形推理等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准确地把握解题思路。

三、常见题型高考数学试题的题型种类繁多,涵盖了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各个方面。

本部分将根据常见的数学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学生们需要根据给出的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题则要求学生们正确运用基本知识,填写出完整准确的答案;解答题则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不同题型的总结,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题目的要求和解题的方法。

总结:通过本文提供的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PDF,学生们可以系统地查漏补缺,对高三数学知识进行全面复习。

同时,本文的内容排版整齐美观,语句通顺,希望能为学生们的高考复习提供帮助。

祝愿每一位高三学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总复习高中数学知识点完美总结PDF直接打印版

高考总复习高中数学知识点完美总结PDF直接打印版

充要
充分条件 p q ,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若命题 p 对应集合 A ,命题 q 对应集合 必要条件 p q ,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B ,则 p q 等价于 A B ,p q 等
辑 用
条件
充要条件 p q , p, q 互为充要条件 价于 A B 。

或命题 p q , p, q 有一为真即为真, p, q 均为假时才为假。 类比集合的并

概念 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

原命题:若 p ,则 q
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

命题
四种 逆命题:若 q ,则 p
逆;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题与逆否命
逻 辑常
命题 否命题:若 p ,则 q
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
逆否命题:若 q ,则 p
逆命题互为逆否。互为逆否的命题等价。
用用 语逻
(6) a b 0,n N*,n 1 a n b n;n a n b
a b 1 1 的充要条件是 ab
ab 0 。

次 不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实际上就是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如果有实数根),再结合对应的函
等 数的图象确定其大于零或者小于零的区间,在含有字母参数的不等式中还要根据参数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取值确
式 定方程根的大小以及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从而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本 ab a b

2
等 ( a 0, b 0 )

a b 2 ab ( a, b 0 );
ab ( a b )2 ( a, b R ); 2
2ab ≤ ab
ab ≤ a b ≤ 2
a 2 b 2 ( a, b 0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pdf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pdf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pdf一、代数1. 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其运算- 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2. 代数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乘除、因式分解- 分式的运算法则-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3. 一元一次与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4. 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5.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极限的概念及其计算-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6. 序列与数列-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 数列的极限7. 排列组合与概率- 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 概率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与计算- 圆的性质与圆的方程2. 空间几何-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方程- 空间几何体(如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性质与计算3. 解析几何- 曲线的方程与性质- 坐标系变换与曲线的对称性- 圆锥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三、三角学1.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基本关系-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角恒等变换2. 三角方程- 三角方程的解法- 应用三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微积分1. 导数与微分- 导数的定义与几何意义- 常见函数的导数- 微分的概念与应用2.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 极值存在的条件- 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3. 积分学-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基本积分表- 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积分的应用(如计算面积、体积等)4. 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阶微分方程与二阶微分方程的解法五、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定义与性质- 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2. 统计量与抽样分布- 常见的统计量(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 抽样分布的概念3. 参数估计-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估计量的评价标准4.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显著性水平与P值以上总结了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数学的基础框架,对于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课程至关重要。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高考地区)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高考地区)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 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集合B中的元素A⊆B 真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集合B中的元素,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BA⊂≠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符号表示A∪B A∩B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U A 图形表示集合表示{x|x∈A,或x∈B}{x|x∈A,且x∈B}{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1)A∩A=A,A∩∅=∅,A∩B=B∩A.(2)A∪A=A,A∪∅=A,A∪B=B∪A.(3)A∩(∁U A)=∅,A∪(∁U A)=U,∁U(∁U A)=A.[方法技巧](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3)A⊆B⇔A∩B=A⇔A∪B=B⇔∁U A⊇∁U B.(4)∁U(A∩B)=(∁U A)∪(∁U B),∁U(A∪B)=(∁U A)∩(∁U B).15q pqq6、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存在量词: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7、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命题p的否定记为⌝p,读作“非p”)[方法技巧]1.区别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B且B⇏A),与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B⇒A且A⇏B)两者的不同.2.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2二:函数基本知识(1)1、函数三要素32、函数性质43、指数和对数运算4、函数图象变换5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Δ=067三:函数基本知识(2)1、一次函数2、反比例函数o yxyxo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0∞)8点,且在第一象限是减函数.,1)点).“指大图低”).910四: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的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2)分类⎩⎪⎨⎪⎧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3)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 }. 2.弧度制的定义和公式(1)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弧度记作rad. (2)公式角α的弧度数公式 |α|=lr (弧长用l 表示)角度与弧度的换算1°=π180rad ;1 rad =⎝⎛⎭⎫180π° 弧长公式 弧长l =|α|r 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12|α|r 2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sin α=y ,cos α=x ,tan α=yx(x ≠0).(2)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可以看作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正弦线的起点都在x 轴上,余弦线的起点都是原点,正切线的起点都是(1,0).如图中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提醒](1)若α∈⎝⎛⎭⎫0,π2,则tan α>α>sin α. (2)角度制与弧度制可利用180°=π rad 进行互化,在同一个式子中,采用的度量制度必须一致,不可混用.114.象限角的集合5.轴线角的集合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2)商数关系:sin αcos α=tan α.2k πα+ α− πα− πα+ 2πα− 2πα−2πα+2πα−sinsin αsin α−sin αsin α−sin α−cos αcos αcos α−coscos αcos αcos α−cos α−cos αsin α sin α− sin αtan tan α tan α− tan α− tan α tan α− cot α cot α− cot α−8.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 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S 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 αβ+: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 αβ−: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129.二倍角公式:2S α:sin 22sin cos ααα= 2T 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2C 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10.降幂公式:1sin cos sin 22ααα= 21cos 2sin 2αα−= 21cos 2cos 2αα+=11.半角公式:12.合一变形 22sin cos )a x b x a b x ϕ+=++, 其中 tan b aϕ=131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sin y x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R R,2x x k k ππ⎧⎫≠+∈Z ⎨⎬⎩⎭值域 []1,1−[]1,1−R最值 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 ()k ∈Z 时,min 1y =−.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在3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在[]2,2k k 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中心 ()(),0k k π∈Z(),02k k ππ⎛⎫+∈Z⎪⎝⎭ (),02k k π⎛⎫∈Z ⎪⎝⎭对称轴()2x k k ππ=+∈Z()x k k π=∈Z无对称轴函 数性 质四:平面向量“三角形法则”λ(μa)=(λμ)aλ+μ)a=λa+μa14五: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解三角形的四种模型153、解三角形的多解分析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应分析解的情况:如已知a,b,A,则当A为锐角时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图示关系式a<b sin A 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a≤b解的情况无解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16六:数列1、数列基本性质172、求数列通项公式(1).前n项和型(2)递推公式型183、数列求和19七:圆锥曲线1、椭圆a b-a≤x≤a,-b≤y≤b≤x≤b,-a≤y≤对称轴:对称中心:原点F1(-c,0),F2(c,0)(0,-c),F2(0,2、双曲线≤-a或x≥a;y∈∈R;y≤-a或y对称中心:原点203、抛物线x≥0;y∈R x≤0;y∈R x∈R;y≥0x∈R;y≤0对称轴:轴轴214、圆锥曲线的常用性质2223八: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公式】1.斜率公式(1)若直线l 的倾斜角α≠90°,则斜率k =tan α.(2)P 1(x 1,y 1),P 2(x 2,y 2)在直线l 上,且x 1≠x 2,则l 的斜率k =y 2-y 1x 2-x 1.3.几种距离公式(1)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之间的距离:|P 1P 2|=(x 2-x 1)2+(y 2-y 1)2.(2)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3)两条平行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其中C 1≠C 2)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4.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r >0),其中(a ,b )为圆心,r 为半径.5.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D 2+E 2-4F >0其中圆心为⎝⎛⎭⎫-D 2,-E 2,半径r =D 2+E 2-4F 2.6.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用的两种方法(1)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圆半径r 的大小关系:d <r ⇔相交;d =r ⇔相切;d >r ⇔相离.(2)代数法:利用判别式Δ=b 2-4ac 进行判断:Δ>0⇔相交;Δ=0⇔相切;Δ<0⇔相离.247.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O 1:(x -a 1)2+(y -b 1)2=r 21(r 1>0),圆O 2:(x -a 2)2+(y -b 2)2=r 22(r 2>0).则:d >r 1+r 2⇔外离; d =r 1+r 2⇔外切; |r 1-r 2|<d <r 1+r 2⇔相交;d =|r 1-r 2|⇔内切; 0≤d <|r 1-r 2|⇔内含【必备结论】1.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由正切图象可以看出:①当α∈⎣⎡⎭⎫0,π2时,斜率k ∈[0,+∞)且随着α增大而增大; ②当α=π2时,斜率不存在,但直线存在;③当α∈⎝⎛⎭⎫π2,π时,斜率k ∈(-∞,0)且随着α增大而增大.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斜截式判断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ⅰ)若其斜率分别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ⅱ)当直线l 1、l 2不重合且斜率都不存在时,l 1∥l 2.②两条直线垂直:(ⅰ)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存在,设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1.(ⅱ)当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而另一条的斜率为0时,l 1⊥l 2.(2)一般式判断法:设两直线A 1x +B 1y +C 1=0与A 2x +B 2y +C 2=0,则有:①l 1∥l 2⇔A 1 B 2=A 2B 1且A 1 C 2≠A 2 C 1; ②l 1⊥l 2⇔A 1A 2+B 1B 2=0.3.直线系方程:(1)平行线系: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m =0(m ≠C );(2)垂直线系: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 -Ay +n =0;(3)交点线系:过A 1x +B 1y +C 1=0与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可设: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方程(x-a)2+(y-b)2=r2,一般方程x2+y2+Dx+Ey+F=0,点M(x0,y0),则有:(1)点在圆上:(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2)点在圆外:(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3)点在圆内:(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5.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2+y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C:x2+y2+Dx+Ey+F=0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①以M为圆心,切线长为半径求圆M的方程;②用圆M的方程减去圆C的方程即得;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用结论(1)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的条数:①内含:0条;②内切:1条;③相交:2条;④外切:3条;⑤外离:4条.(2)公共弦直线:当两圆相交时,两圆方程(x2,y2项系数相同)相减便可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7.常用口诀:①直线带参,必过定点;②弦长问题,用勾股.【方法】1.直线的对称问题:(1)点关于线对称:方程组法,设对称后点的坐标为(x,y),根据中点坐标及垂直斜率列方程组;(2)线关于线对称:①求交点;②已知直线上取一个特殊点,并求其关于直线的对称点;③两点定线即可.(3)圆关于线对称:圆心对称,半径不变.25262.直线与圆的相关问题:(1)切线问题:一般设直线点斜式(讨论斜率存在),然后依据d =r 列方程求解;(2)弦长问题:用勾股,即圆的半径为r ,弦心距为d ,弦长为l ,则根据勾股得⎝⎛⎭⎫l 22=r 2-d 2;3.轨迹求法:①直译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动点条件,直接列出方程,化简可得;②几何法:根据动点满足的几何特征,判断其轨迹类型,然后根据轨迹定义直接写出方程.③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等.27九: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公式】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1)基本公式:①圆:面积S 圆=πr 2, 周长C 圆=2πr ;②扇形:弧长l 扇形=αR , 面积S 扇形=12lR =12αR 2,周长C 扇形=l +2R .S 圆柱侧=2πrl S 圆锥侧=πrl 圆台侧=π(r 1+(3)柱、锥、台和球的体积公式①柱体(棱柱和圆柱):S 表面积=S 侧+2S 底,V 柱=Sh ;②锥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V 锥=13Sh ;③台体(棱台和圆台) : 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台=13(S 上+S 下+S 上S 下)h ;④球:S 球=4πR 2 ,V 球=43πR 3;2.平行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283.垂直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图形语言4.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求解公式:(1)异面直线成角: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l 1与l 2所成的角θ满足:cos θ=|a ·b ||a ||b |;(2)线面成角: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a 与n 的夹角为β,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满足:sin θ=|cos β|=|a ·n ||a ||n |.(3)二面角:设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两面的成角θ满足: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4)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右图所示,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BO →|=|AB →·n ||n |,即向量在法向量n 的方向上的投影长.29【结论】1.直观图与原图的关系:(1)作图关系:①位置:平行性、相交性不变;②长度:平行x (z )轴的长度不变,平行y 轴的长度减半.(2)面积关系:S 直观图′=24×S 原图;2.几个与球有关的内切、外接常用结论:(1)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则: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外接球直径=长方体对角线,即:2R =a 2+b 2+c 2.(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3.几种常见角的取值范围:①异面直线成角∈(0,π2]②二面角∈[0,π]③线面角∈[0,π2]④向量夹角∈[0,π] ⑤直线的倾斜角∈[0,π)【方法】1.三视图还原方法:提点连线法,具体步骤:①根据三视图轮廓画长方体或正方体; ②在底面画俯视图;③综合正视图和左视图进行提点连线; ④验证与完善.2.平行构造的常用方法:①三角形中位线法; ②平行四边形线法; ③比例线段法.3.垂直构造的常用方法: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 ②勾股定理法; ③投影法.4.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线线平行: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或l1与l2重合)⇔v1∥v2.(2)线面平行: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则l∥α或l⊂α⇔v⊥u.(3)面面平行: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u2,则α∥β⇔u1∥u2.5.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线线垂直: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v1⊥v2⇔v1·v2=0.(2)线面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则l⊥α⇔v∥u.(3)面面垂直: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和u2,则α⊥β⇔u1⊥u2⇔u1·u2=0.6.点面距常用方法:①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②等体积法;③向量法7.外接球常用方法:①将几何体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则球直径=体对角线;②过两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作圆面垂线,则垂线交点即为外接球球心,找到球心即可求半径.3031十: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有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个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一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3、排列:(1)、排列: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2)、排列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当时,为全排列.的阶乘:排列数公式可写成(规定)n 1m 2m n n m 12n N m m m =+++n 1m 2m n 12n N m m m =⨯⨯⨯n ()m m n ≤n m n ()m m n ≤n m mn A ()()()121mn A n n n n m =−−−+m n =()()12321nn A n n n =−−⨯⨯n ()()12321!nn A n n n n =−−⨯⨯=()!!mn n A n m =−0!1=324、组合 (1)组合: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汇总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一、集合与函数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例如:。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11. 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

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二、不等式1.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3.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4.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5. 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表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表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表1. 代数
- 代数表达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与图像
- 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几何
- 基本几何概念
- 直线与曲线
- 三角形与三角函数
- 圆与圆相关的性质
3. 概率与统计
- 随机事件
- 概率的计算
- 统计与数据分析
-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
4. 解析几何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
- 二次曲线
- 空间坐标系与空间几何图形5. 三角函数
-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三角函数的运算与应用
-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6.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数列与数列的通项公式
-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应用 - 递推关系与递归方程
7. 数与数量关系
- 实数与复数
- 数的性质与运算
- 数量关系的表示与求解
- 数与数量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8. 导数与微分
- 导数的概念与定义
- 基本导数公式与常见函数导数
- 高阶导数与导数的应用
- 微分与微分近似
9. 不等式与极值
-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
- 一元不等式组的解法
- 函数的极值与最优问题
- 不等式与极值问题的应用
10. 指数与对数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指数与对数的性质与运算
-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
- 指数与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以上是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表。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pdf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pdf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pdf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函数的运算和复合函数等。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的判别式、求根公式、二次函数、二次方程的应用等。

3. 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绝对值不等式等。

4. 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等。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

2.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等。

三、平面几何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点、线、面的基本性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判定、几何作图等。

2. 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中线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等。

3. 圆圆的基本性质、常见的圆的性质、圆内切四边形、圆的面积与周长、圆周角与弧对应角等。

四、空间几何1.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平面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点的运动等。

2. 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空间中直线的性质、空间中直线的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的方程、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3. 空间中的曲面空间中的圆锥曲线、空间中的二次曲面、空间中的曲线与曲面的位置关系等。

五、解析几何1. 向量及其运算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应用等。

2. 平面向量方程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应用等。

3. 空间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

六、概率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的概念、样本空间与事件、概率的定义、概率的性质、概率的计算等。

2024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 集合。

- 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 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包含、真包含)、相等集合的判定与性质。

-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例如:A∩ B = {xx∈ A且x∈ B},A∪ B={xx∈ A或x∈ B},∁_U A={xx∈ U且x∉ A}(U为全集)。

2. 常用逻辑用语。

- 命题:命题的概念(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命题的真假性判断。

- 四种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相互关系(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Leftrightarrow q,则p是q的充要条件。

-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和真假判断规则。

例如:p∧ q为真当且仅当p真且q真;p∨ q为真当且仅当p真或q真;¬ p 的真假与p相反。

二、函数。

1. 函数的概念。

- 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 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定义域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函数值y = f(x)的取值集合;同一函数的判定(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

2. 函数的性质。

- 单调性: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_1,x_2,当x_1 < x_2时,都有f(x_1)(或f(x_1)>f(x_2)),那么就说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导数法等。

- 奇偶性:对于函数y = 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 f(x)(或f(-x)=f(x)),那么函数y = 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函数与导数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

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

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一:1、集合与函数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抽象,较难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较难理解)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二:1、立体几何(1)、证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夹角问题,包括线面角和面面角。

这部分知识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比如:一个角实际上是一个锐角,但是在图中显示的钝角等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的立体意识较强。

这部分知识高考占22---27分2、直线方程:高考时不单独命题,易和圆锥曲线结合命题3、圆方程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内容,5分(选择或填空)2、统计:3、概率:高考必考内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数学占到5分。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四: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高中重难点,)必考大题:15---20分,并且经常和其他函数混合起来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单独命题,易和三角函数、圆锥曲线结合命题。

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数学占到13分左右2、数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线性规划,听课时易理解,但做题较复杂,应掌握技巧。

完整版)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完整版)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完整版)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第一章-集合集合是由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的元素组成的。

集合的性质包括: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集合运算包括交、并和补。

简易逻辑中,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包括p或q(记作“p∨q”)、p且q(记作“p∧q”)和非p(记作“┑q”)。

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包括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如果已知p 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 q且q p,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和单调性。

偶函数满足f(x)f(x),奇函数满足f(x)f(x)。

函数的单调性分为增函数和减函数。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常用的函数类型。

指数函数的图像是对称的,而对数函数的图像则是关于x=1对称的。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值域为R。

在R上,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是一个增函数当x>0时,01.该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下:1)定义域为(0,+∞);2)值域为R;3)过点(1,0),即当x=1时,y=0;4)当x在(0,1)范围内时,y随x的增加而减小;当x在(1,+∞)范围内时,y随x的增加而增大;5)在(0,+∞)范围内是一个增函数,在(0,+∞)范围外是一个减函数。

⑴对于对数和指数运算,有以下公式:logaM N) = logaM + logaNaras = ar+sar)s = arslogaM/N) = logaM - logaNlogaMn = nlogaMab) = abxy = a⑵对于y=logax(a,a1)和其反函数,有以下性质:它们互为反函数。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数学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第一章-集合(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2、集合运算:交、并、补.(三)简易逻辑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或q(记作“p∨q”);p且q(记作“p ∧q”);非p(记作“┑q”) .1、“或”、“且”、“非”的真假判断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q且qp,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为p⇔q。

第二章-函数一、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2)值域:(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①定义:①偶函数:,②奇函数: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d。

比较或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⑴若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⑵若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数函数y=log a x(a>0且a1)的图象和性质:⑴对数、指数运算:⑵()与()互为反函数。

第三章数列1。

⑴等差、等比数列:(2)数列{}的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第四章-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1、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 ;180°= ;1rad=°≈57。

高考最全数学知识点PDF

高考最全数学知识点PDF

高考最全数学知识点PDF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导语:高考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中数学科目更是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数学,本文将对高考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总结,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份高考数学知识点的全面回顾。

1. 集合与函数1.1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1.2 集合与命题关系1.3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4 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函数2.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2.1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常数项公式2.2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 数列的前n项和2.4 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与应用3. 函数的极限3.1 函数极限的定义与性质3.2 左右极限与无穷大极限的概念3.3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比较4. 导数与微分4.1 导数与函数的切线与法线4.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4.3 导函数与函数的图像4.4 微分与近似计算5. 不等式与函数的应用5.1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5.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应用5.3 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6. 立体几何与向量6.1 空间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6.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6.3 平面向量与向量的运算6.4 空间向量与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数量积7. 概率与统计7.1 随机事件与概率7.2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7.3 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的性质与应用7.4 统计图与统计描述8. 选修部分8.1 矩阵与行列式8.2 数学知识与综合思考能力的拓展应用8.3 解析几何8.4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结语:以上就是高考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汇总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不仅要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还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的灵活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应对高考的挑战。

最后,祝愿所有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数学 知识点汇总 pdf

高考数学 知识点汇总 pdf

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 pdf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PDF高考是每个学生都将面临的一场考试,其中数学科目无疑是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之一。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数学科目,很多机构和老师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辅助材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知识点汇总PDF。

知识点汇总PDF是指将数学科目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以PDF文件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种形式的材料具有简洁明了、易于阅读和携带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查看、温故知新。

下面我将围绕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PDF展开讨论。

一、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PDF的分类高考数学的知识点非常广泛,涉及到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

针对不同的章节和知识点,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汇总PDF应运而生。

比如代数部分可以有线性方程组、二次函数等知识点的汇总;几何部分可以有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点的汇总;概率统计部分可以有随机事件、抽样调查等知识点的汇总。

二、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PDF的特点1. 全面性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PDF以高考大纲为依据,将所有的考点梳理出来,确保了学生可以全面地回顾和复习。

2. 精炼性知识点汇总PDF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炼的表达方式,将每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重要公式等关键内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

3. 高效性知识点汇总PDF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多无关的信息,它着重于整理和总结高考数学复习所需的核心知识点。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记忆这些核心知识点,提升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如何利用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PDF1. 结合教材知识点汇总PDF可以作为辅助材料,与教材一起使用。

学生可以通过对照教材和知识点汇总PDF来查漏补缺,确保自己掌握了每个知识点的要点。

2.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点汇总PDF的内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

将整个高考数学的知识点按照重要性和复习难度进行排序,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重点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前重点知识回顾第一章-集合(一)、集合: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注]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2、集合运算:交、并、补.{|,}{|}{,}AB x x A x B A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三)简易逻辑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1、“或”、 “且”、 “非”的真假判断 4、四种命题的形式及相互关系: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第二章-函数一、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 (2)值域:(3)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①定义:①偶函数:)()(x f x f =−,②奇函数:)()(x f x f −=− ②判断方法步骤:a.求出定义域;b.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c.求)(x f −;d.比较)()(x f x f 与−或)()(x f x f −−与的关系。

(4)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⑴若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⑵若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10(≠>=a a a y x且的图象和性质对数函数y=log a x (a>0且a ≠1)的图象和性质: ⑴对数、指数运算: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MM NNM n M⋅=+=−=()()r s r s r s rsr r ra a a a a ab a b+===⑵xa y =(1,0≠a a )与x y a log =(1,0≠a a )互为反函数.第三章 数列1. ⑴等差、等比数列: (2)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2()1(111n s s n a s a n n n第四章-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1、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π ;180°=π ; 1rad =π180°≈57.30°=57°18ˊ;1°=180π≈0.01745(rad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2、弧长公式:r l⋅=||α. 扇形面积公式:211||22s lr r α==⋅扇形3、三角函数: r y =αsin ; r x =αcos ; xy=αtan ;4、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正切、余切余弦、正割正弦、余割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αααtan cos sin = 1cos sin 22=+αα 6、诱导公式:x x k x x k x x k x x k cot )2cot(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πxx x x x x x 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 xx x x x x x 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π xx x x x x x x cot )2cot(tan )2tan(cos )2cos(sin )2sin(−=−−=−=−−=−ππππ xx x x xx x x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ππππ 7、两角和与差公式 =±)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cos(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8、二倍角公式是:学 海 无 涯sin2α=ααcos sin 2⋅cos2α=αα22sin cos −=1cos 22−α=α2sin21−tan 2α=αα2tan 1tan 2−。

辅助角公式asin θ+bcos θ=22b a +sin(θ+ϕ),这里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a 、b 的符号确定,ϕ角的值由tan ϕ=ab确定。

9、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0、正弦定理 R C B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c 2 = a 2+b 2-2bccosC ,b 2 = a 2+c 2-2accosB ,a 2 =b 2+c 2-2bccosA .面积公式:A bcB acC ab ch bh ah S c b a sin 21sin 21sin 21212121======∆11.)sin(ϕω+=x y 或)cos(ϕω+=x y (0≠ω)的周期ωπ2=T .12.)sin(ϕω+=x y 的对称轴方程是2ππ+=k x (Z k ∈),对称中心(0,πk );)cos(ϕω+=x y 的对称轴方程是πk x =(Z k ∈),对称中心(0,21ππ+k );)tan(ϕω+=x y 的对称中心(0,2πk ).第五章-平面向量(1)向量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2)向量的长度: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22a x y =+(),a x y =(3)特殊的向量:零向量a =O ⇔|a |=O.单位向量a 为单位向量⇔|a |=1.(4)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x1,y1)=(x2,y2)⎩⎨⎧==⇔2121y y x x (5) 相反向量:a =-b ⇔b =-a ⇔a +b =0(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 ∥b.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7).向量的运算运算类型 几何方法 坐标方法 运算性质向量的 加法1.平行四边 形法则2.三角形法则 1212(,)a b x x y y +=++a b b a +=+()()a b c a b c ++=++AC BC AB =+向量的减法三角形法则1212(,)a b x x y y−=−−()a b a b−=+−AB BA=−,ABOAOB=−数乘向量1.aλ是一个向量,满足:||||||a aλλ=2.λ>0时, a aλ与同向;λ<0时,a aλ与异向;λ=0时, 0aλ=.(,)a x yλλλ=()()a aλμλμ=()a a aλμλμ+=+()a b a bλλλ+=+//a b a bλ⇔=向量的数量积a b•是一个数1.00a b==或时,0a b•=00||||cos(,)a ba b a b a b≠≠=且时,1212a b x x y y•=+()cos0,0,0180a b a b a bθθ⋅=≠≠≤≤a b b a•=•()()()a b a b a bλλλ•=•=•()a b c a c b c+•=•+•2222||||=a a a x y=+即||||||a b a b•≤(8)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a∥b(b≠0)01221=−=⇔yxyxba或λ(9)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a⊥b⇔a·b=0 ⇔x1·x2+y1·y2=0(10)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b a ba =22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 0≤θ≤180°,附:三角形的四个“心”;1、内心:内切圆的圆心,角平分线的交点2、外心:外接圆的圆心,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重心:中线的交点4、垂心:高的交点 (11)△ABC 的判定:⇔+=222b ac △ABC 为直角△⇔∠A + ∠B =2π2c <⇔+22b a △ABC 为钝角△⇔∠A + ∠B <2π2c >⇔+22b a △ABC 为锐角△⇔∠A + ∠B >2π(11)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定理: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第六章-不等式1.几个重要不等式(1)0,0,2≥≥∈a a R a 当且仅当”取“==,0a ,(a -b)2≥0(a 、b ∈R)(2)ab b a R b a 2,,22≥+∈则 (3)+∈R b a ,,则ab b a 2≥+;(4)222)2(2b a b a +≥+; ⑸若a 、b ∈R +,,则),()2(222R b a b a b a ∈+≥+ ),(22222+∈+≤+≤≤+R b a b a ba ab b a ab ; 2、解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 )0(≠>ab ax①⎭⎬⎫⎩⎨⎧>>a b x x a ,0 ②⎭⎬⎫⎩⎨⎧<<a b x x a ,0 (2)一元二次不等式)0(,02>>++a c bx ax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一、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1.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2.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0C By Ax :l 2211=++=++ 则:2221BA C C d +−=注意:x ,y 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3.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 则P 到l 的距离为:22BA CBy Ax d +++=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0)y ,x (F bkx y 消y :02=++c bx ax ,务必注意.0>∆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5.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为AB中点,则⎪⎪⎩⎪⎪⎨⎧+=+=222121y y y x x x6.直线的倾斜角(0°≤α<180°)、斜率:αtan =k7.过两点1212222111),(),,(x x y y k y x P y x P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12()x x ≠8.直线l 1与直线l 2的的平行与垂直(1)若l 1,l 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①l 1//l 2⇔ k 1=k 2 ②l 1⊥l 2⇔ k 1k 2=-1(2)若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若A 1、A 2、B 1、B 2都不为零①l 1//l 2⇔212121C C B B A A ≠=; ②l 1⊥l 2⇔ A 1A 2+B 1B 2=0; 9.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 方程斜截式: y=kx+b点斜式: )( x x k y y −=−两点式: 121121x x x x y y y y −−=−− (x 1≠x 2 )截距式: 1=+by a x 一般式: 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零)10.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 222)()(r b y a x =−+−, 半径圆心,−−−−r b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