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结构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分析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据,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结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反应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编排结构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结构主要包括预习、学习新知、巩固与拓展、练习与检测等板块。

预习部分旨在提前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初步的认知。

学习新知部分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巩固与拓展部分则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通过与实际生活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练习与检测部分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三、内容设计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包括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长度、质量和容积、时间和日历、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从实物中观察、数数并用数字表示的方式,认识1-100以内的数字,并逐渐引入更高的数字概念。

数的比较部分则通过大小比较符号的引入,让学生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数的运算是数学教材的重点部分,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学习,通过实际问题的运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几何图形部分通过让学生观察、认识和绘制各种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长度、质量和容积部分则通过比较和测量,让学生学习和应用不同单位的长度、质量和容积。

时间和日历部分从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和日期问题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和计算。

数据分析部分则通过图表和统计方法让学生学习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有哪些内容?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其内容设计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体说来,小学数学教材涵盖以下主要内容: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从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认识开始,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规律,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数的运算:重点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并掌握相应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如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

3. 代数初步:引入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学习简单的代数式和方程,为进一步学习代数打下基础。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图形:从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开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学习图形的性质、周长、面积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计算。

2. 立体图形: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等简单的立体图形,学习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图形变换: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的基本知识,培养和训练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表格、统计图等形式展示数据。

2. 数据分析:学习分析数据,判断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和判断。

3. 概率初步:初步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应用与实践1. 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 探究与创新:帮助和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尝试进行创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3. 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材内容的演变与趋势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体现以下几个趋势:1. 结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材内容逐渐融入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质。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本概述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本概述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本概述在2023年,我们见证了全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发布。

这套课本以其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内容,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一个详细的概述。

一、教材结构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由六个年级的上、下册组成,共计12本。

每一册都按照学期的时间安排,合理地布置了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保证学生的研究负担均衡。

二、课程内容1. 基础数学知识基础数学知识新课本依然坚持基础数学知识的教授,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和小数等。

同时,新课本还增加了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数学知识,如统计和概率、空间几何、比例和比等。

2. 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新课本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大量引入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研究和理解数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生活实际问题生活实际问题新课本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大量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旨在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新的小学数学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1. 学生中心学生中心教材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应用。

2.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解决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四、教师指导新的小学数学教材提供了详细的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如何使用这套教材,如何设计和组织课堂,如何评价和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

总的来说,2023年的小学数学新课本以其创新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期待这套新课本能为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带来新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和特点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小学数学教材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教育工具,它的结构和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教材结构小学数学教材通常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由基础知识和应用题组成。

教材的结构一般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或者学习顺序进行排列,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材还会设置课后习题和活动,供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每个单元的开头通常会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导入活动,例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

在每个知识点之后,教材会给出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训练和巩固。

二、教材特点1. 渐进性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遵循渐进性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教材会从最基础的概念和运算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这种渐进性的设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科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2. 目标明确教材中明确了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关注重点、难点,将知识点理解透彻,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 实际应用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举例分析和实际运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

这种联系实际的设计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4. 分层教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往往是按照难度和复杂度进行分层次的。

这种分层教学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同时,分层教学也有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辅导。

5. 培养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抽象问题等。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一)小学数学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1、按学习材料的组织方式看
(1)直线式 特点:按知识分支的逻辑序列,由浅入深地组织,每一个知识的分支都呈 直线状。 利弊:这种呈现方式便于学习的组织,但不利于知识间的综合,不利于学 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综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
1、按学习材料的组织方式看
第三章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
➢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 ➢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标准简介
一、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
(一)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内容结构 1、认数与计算 2、量与计量 3、几何初步知识 4、代数初步知识 5、统计初步知识 6、比与比例 7、应用题
3、呈现方式的改革 (1)体现价值的主体性 (2)体现知识的现实性 (3)体现学习的探究性 (4)体现经历的体验性 (5)体现过程的开放性 (6)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四、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标准简介
●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
优点:通过教师的一个个台阶的“小步子”引 导和归纳,能减少儿童的学习困难,通过训练加深 理解、巩固知识,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和一定的解 题技能技巧,有利于儿童的数学学习。
缺点:不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问题, 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征
1、整合性的内容构成
特点:在新的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中,更多地
(二)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的特征
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特点:在内容体系的组织中,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
逐步渗透,逐步拓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优点: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系统传授与知识的接受。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Post By:2009-3-12 8:19:00陕西省榆林市教研室丁玉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颁布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且各具特色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以下分别简称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

这三套实验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面向全国发行,现已基本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主流教材。

笔者现就三套教材的内容结构加以简要对比分析,供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三个版本“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结构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数的认识《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

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三个版本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阶段循环安排在几个学习时段,具体安排如下表:版别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册别l 10以内数的认识一上同前同前l 20以内数的认识一下l 100以内数的认识同前同前二下l 万以内数的认识同前l 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上l 万以内数的认识显见,三个版本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分段和学习时段的安排完全一样,即继承了传统的做法。

另,苏教版教材编者认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增加“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认数循环。

这样安排虽延长了认数教学的时间,但“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和“降低教学的难度”。

这是他们“仔细研究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后作出的科学安排。

”2.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三个版本依据《标准》的要求,安排在三年级。

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册)。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三个版本教材的内容结构对比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颁布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且各具特色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以下分别简称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

这三套实验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面向全国发行,现已基本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主流教材。

笔者现就三套教材的内容结构加以简要对比分析,供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三个版本“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结构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数的认识《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

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样,即继承了传统的做法。

另,苏教版教材编者认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增加“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认数循环。

这样安排虽延长了认数教学的时间,但“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和“降低教学的难度”。

这是他们“仔细研究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后作出的科学安排。

”2.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三个版本依据《标准》的要求,安排在三年级。

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册)。

三个版本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安排不仅是学习时段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有较大差异。

人教版采用传统的做法,只安排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北师大版较人教版有所突破,适当渗透了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内容,而苏教版则大胆创新,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循环阶段,即在三年级(下册)安排“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和求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意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浅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浅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浅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国内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普及度和广泛的教学应用。

本文从教材的结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教材结构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包括一至六年级共12个册子。

每一册子中又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若干个章节。

以举个例子,例如一年级上册,包括10个单元,175个小节,每个小节的内容设置大致如下:(1)活动引导:引导学生通过简单活动以解决教学问题,开展团队合作与互动。

(2)概念解析:对本章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行概念定义和表达。

(3)举一反三:通过传统思维、拓展思维、创新思维等形式,综合拓展知识,建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脉络。

(4)技能训练:本小节中针对不同学生,依据不同难度和深度分为基础技能练习、拓展技能训练两个层次。

基础题目着眼于基础能力的培养,拓展题目则针对学生的较强应用能力所设立。

(5)数学活动:通过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小游戏、小科普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材特点(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材的每个小节中,不仅会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练习,还会有实践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启发和引导。

(2)循序渐进:教材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概念的逻辑发展规律,安排孩子们从浅入深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循序渐进,适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极具启发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小节,都会围绕着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以此引出相应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从实际生活中看整数的意义”这个小节,则有效地将教材中学术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起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开导,让学生自己去发掘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材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传授的技能不仅是知识结晶,更是少年儿童在进行思维活动、认识新事物时必备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2.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这里既包含着有关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特征及其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特征,也包括了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思想和原则等。

即我们要思考,小学数学究竟学习哪些数学内容?这些内容如何来组织与编排?这些内容又用什么样方式呈现最合理?如此等等。

这是我们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2.1.1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特征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构成,主要就是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结构以及构成方式。

(一)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内容结构纵观我国解放后五十年的小学数学课程,在国家的划一统控课程模式下,虽然经过多次的改革,而且学制是五、六年制并存的,但是,其课程内容的结构基本上还是保持了相对的稳定1、认数与计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百分数的认识等等内容。

这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性知识内容。

在我国,历来要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同时,这部分内容是按螺旋式的结构来组织的,从小学的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小学的五年级(或六年级),分别安排若干阶段来循环出现。

2、量与计量主要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和容量单位等的认识与运用。

它们作为“常规法则”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内容分别将配合相应的知识学习。

同时,阶段性地编排这些内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能帮助儿童形成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但是,在我国,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这些内容常被我们就当作一个一般的工具性知识来组织的,因此,特别注重的是这些知识的训练,却往往忽视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构成中逐步形成认识自己周围世界的一般方法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几何初步知识主要包括:一维(直线、射线和线段)、二维(简单的平面图形)、三维(简单的立体图形)等空间观念的初步形成;简单的空间性质(对称、平行等)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平面或立体图形的面积或体积(包括容积)的计算;球体的初步认识;等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概述(一年级至三年级)一、一年级数学教材目录1.认识数0、1、2、3、4、5、6、7、8、92.数的拆分、合并3.认识加号、减号4.认识排列5.认识图形、颜色和位置6.认识时间7.认识长度、重量、容积8.认识面积和体积二、一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概述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一年级的课程设置中,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具体事物出发,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数字、运算符号、排列、位置等基本概念,鼓励他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实物、图片、手游戏等方式进行感性认识和体验,并通过各种形式的问题和任务,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感性理解。

除此之外,一年级的数学教材还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图形、颜色和位置,了解时间、长度、重量、容积和面积等概念,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测量活动,以加强学生对各种物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现有生活的不同方面的稳健态度,以及习得各种计算技能。

三、二年级数学教材目录1.认识十、百、千2.认识加减法3.认识图形的分类4.认识周长和面积5.认识分数6.认识时、分和秒7.认识角度8.认识中心、对称和旋转9.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0.认识初中数学四、二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概述在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从认识数码0到9的基础上,从举例分析算式的形成和变化状态,通过手游戏等活动,逐渐建立起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逐渐完成简单的加减计算,逐步适应到运用上进一步转化,进而发挥分析能力,为学习进一步运算铺垫。

另外,二年级的数学教材还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分类并进一步加深对周长、面积、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分数、角度的基本概念,并在计算过程中适应自然界中模型的表现方式,从而掌握旋转、集中和普通方程的解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

五、三年级数学教材目录1.认识各种计量单位2.认识乘法算式3.认识三角形和圆形4.认识图卡拉、斯密的问题和算法5.认识分数的加减运算6.认识折线图7.认识轴对称、图形拼合、足球定理等基本概念8.学习初中数学六、三年级数学教材内容概述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需要通过认知各种计量单位、多种计算方法以及图形分类,逐渐建立起对加、减、乘的基本认知,进而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计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的详细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的详细分析

一、教材的总体特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注重巩固和拓展一年级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侧重于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测量、数据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单元划分:教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单元:数与运算:数的认识: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二年级的教材将这一范围扩大到100以内。

学生将学习两位数的读写、数位、数的排列顺序等内容。

加减法运算:重点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口算能力的训练,并逐步引入竖式计算的方法。

乘法初步认识:学生将开始接触简单的乘法概念,如通过重复加法的方式理解乘法的含义,学习乘法口诀,为以后的乘法运算打下基础。

空间与图形:这一单元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和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并学习这些图形的简单特征。

测量:学生将学习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的概念。

统计与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统计表)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单元设计:每个单元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通过图文结合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使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加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顺序。

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一些简单的乘法口诀。

能够认识和描述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能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并了解常见的测量单位。

能初步运用统计图表来整理和分析简单的数据。

整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结构体系

整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结构体系
⑵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 学信息。能掌握和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包括列表、画图、枚举、逆推、替换、 转化等),不指定具体使用何种策略解决问题,内容原则以课本例题要求为准。 ⑶应淡化类型,呈现形式要多样化,适当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 开放性的问题,一般应用题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为两到三步。 ⑷熟练运用百分数〔含百分率(利率、税率、折扣)〕知识解答常见的实际问题。 ⑸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够解答融生活性、现实性、 实践性、操作性、探究性和活动性为一体的综合实践问题。
・不确定现象
・简单的数据统计过

•可能性
实践与
综合应用
•实践活动
•综合应用
(二)各册教学内容 一年级




内容
页码
册次


内容
页码


1
数一数
2
一下
1
减法
1
2
比一比
4
2
认识图形
16
3
分一分
7
3
认数
24
4认Βιβλιοθήκη 置9我们认识的数44
5
认数(一)
11
4
加法和减法
(一)
46
6
认物体
26
5
认识人民币
68
有趣的拼搭
(二)
86
奇妙的图形密铺
86
10
统计
105
9
解决问题的策略
88
了解周围的家庭
118
10

93
11
整理与复习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内容编排结构表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内容编排结构表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内容编排结构表
上 册
下 册
单 元
内 容
单 元
内 容




准备课(P.2~8)

认识图形(平面)(P.2~7)

位置(P.9~1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P.8~26)

1~5的认识和加减法(P.14~33)

分类与整理(P.27~32)

认识图形(立体)(P.34~3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100)

数学广角(优化)(P.104~108)
综合与实践
营养午餐(P.101~102)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P.103~107)
五年级

小数乘法(P.2~18)

观察物体(三)(P.2~4)

位置(P.19~23)

因数与倍数(P.5~17)

小数除法(P.24~43)

观察物体(一)(P.68~71)

混合运算(P.47~58)

表内乘法(二)(P.72~87)

有余数的除法(P.59~71)
综合与实践
量一量,比一比(P.88~89)
综合与实践
小小设计师(P.72~73)

认识时间(P.90~96)

万以内数的认识(P.74~99)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1)(P.97~99)

克和千克(P.100~108)

数学广角(逻辑推理)(P.109~112)
三年级

时、分、秒(P.2~8)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结构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结构
·美妙的“杯琴”
·我们去春游
·图案的欣赏和设计
·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五上(2007年6月第3版)
1、认识负数
3、认识小数
4、小数加法和减法
5、找规律(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6、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策略)
7、小数乘法和除法(一)(小数乘整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9、小数乘法和除法(二)(小数乘小数,一个数除以小数)
5、口诀求商(一)
8、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7-9)
9、时分秒
3、认识图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6、厘米和米(初步认识线段、认识厘米和米)
7、位置和方向(第几排第几个,东南西北)
10、观察物体(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11、统计与可能(方块图、简单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快乐的队日活动
·有趣的七巧板
·测定方向
·游览美丽的海滨
·你能跳多远
三上(2007年6月第5版)
1、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认数(万以内)
3、千克和克
4、加减(两位数加两位数和100以内)
5、24时记时法
7、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
10、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简单分数加减法)
6、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周长的含义和计算)
8、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认识相应的视图)
9、统计与可能(统计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怎样滚得远
·了解我们自己
·一亿有多大
四下(2005年12月第2版)
1、乘法(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4、混合运算(中括号,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

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

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一、教材概述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中国部教育部门编写的教育教材,用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教材结构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为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分为上、下两册。

教材结构如下:1.第一册:数的认识与比较、加法、减法2.第二册:乘法、除法、分数3.第三册:长度、质量和容积、数据与统计4.第四册:图形的认识、周长与面积5.第五册:正数与负数、分数、小数6.第六册:平均数与比例、初等代数每个年级的教材都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并逐步深入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教材内容1. 第一册第一册主要介绍数的认识与比较、加法、减法等内容。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习了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2. 第二册第二册的内容包括乘法、除法和分数。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并了解分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3. 第三册第三册主要介绍长度、质量和容积以及数据与统计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测量长度、质量和容积,并了解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方法。

4. 第四册第四册的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图形的特点,并学习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5. 第五册第五册主要介绍正数与负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和使用正数与负数,以及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

6. 第六册第六册的内容包括平均数与比例和初等代数等内容。

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计算平均数和比例,以及初步接触代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四、教材特点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結構科學:教材按照学生年级的认知发展和数学知识难度逐步递进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2.实用性强:教材内容注重实际生活的应用,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调数学思维: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各种数学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小学数学四大结构框架梳理

小学数学四大结构框架梳理

四年级下册 决问题
稍难的三步计算问题
五年级上册 常用策略:列举
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五年级下册 常用策略:转化
六年级上册 常用策略:假设
过去教材里少见的问 题
比较新颖和复杂的问
六年级下册 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题
“图形与几何”教材
知识要点
一年级上册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识 图 一年级下册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认识线段,直观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观察身边的
别,即降低对运算速度的要求; 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自主
发现算法”; 三是要明确运算能力中涵盖着抽象、推
理、建模等基本的数学思想,集体表现在算 法的理解与应用、根据参与运算数据的特点 灵活运算、结合实际问题合理选择算法等方 面。
教材
“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
解决的问题
“数与代数” 基本策略: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和解 三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专业化解读
--四大领域框架梳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四大领域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具体类别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年级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1 微米有多小 美丽的螺旋 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 对称的秘密 分数的演变 不一样的年月日——农 历 一年四季的划分 小数的产生与发展 规、矩 极端数据 抛硬币实验 风筝的高度 数学大师 数独 分节与分级
东西方负数的发展 土地面积单位 数学家韦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 大小;按指定的可能 性大小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结构图
册别
数 的 认 识
数与代数
数的运算 意义、运算、及其应 10以内加减法 20以内加减法 常见的量 认识钟表上 的整时、半 时、整时过 一点、差一 点到整时 探索规律 式与方程 正反 比例
册别
图形认识 测
空间与图形
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初步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分数的基本性 质 尝试与猜测 (探索数与形 的规律
运用方程解决“ 相遇”等行四边形 的面积;三角形 的面积;梯形的 面积;简单组合 图形的面积;简 单不规则图形的 面积估计
五下
认识百分数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关系 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分数混合运算 百分数的应用
认识平均数
四上
两位数乘三位数;感受 大数的实际意义,大数 亿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位值 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 制;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近 数;带有中括号的三步 似数与取近似数的方法;正负数; 混合运算;认识计算 运用数表示事物 器,了解计算工具的发 展
利用计算器探 索一些特殊数 的运算;乘 (加)法交换 律、乘(加) 法结合律、乘 法分配律;商 不变规律
三上
三个方向观察用小立 认识周长;计算 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与正方形 的形状 周长
三下
元、角、分及小数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在购物情境中,一 位小数加减运算;同分 母(分母小于10)的分 数加减运算
三下
感知平移、旋转 、对称现象;认 识轴对称图形; 认识面积、面积 在方格纸上画一 单位;计算长方 个简单图形沿水 形与正方形的面 平方向、竖起方 积 向平移后的图形 和简单图形的轴 对称图形
五上
自然数、整数、倍数、因数;2、5 、3倍数的特征;在1-100中,找出 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找 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 小公倍数;在1-100中,找出某个 约分、通分 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找出两个自然 异分母分数加减 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质数和 加减混合运算 合数;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比 较分数的大小;分数和除法的关 系;分数和小数互化;运用分数表 示事物
探索物体堆放 等中的规律
运用方程解决简 单的分数问题
五下
长方体与正方体 的表面积;认识 体积、容积;长 认识长方体、正方 方体、正方体的 体;展开与折叠;露 体积;体积(容 在外面的面 积)单位的实际 意义与换算;探 索不规则物体体 积的测量方法
经历数据统计过程;扇开 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
四下
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比较小数的大小 运用小数表示事物 认识循环小数
小数加减 小数乘除 小数的混合运算
小数点移动规 律;探索数图 形、摆图形所 需小棒数量的 规律
字母表示数;认 识方程,会用方 程表示简单的等 量关系;等式的 性质;解简单的 方程
四下
认识直角、锐角、钝 角、等腰、等边三角 形;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连关系;认 识梯形,进一步认识 平行四边形;欣赏与 设计图案;从不同方 位物体
一上
1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认识
一上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
比较与分类 认识前后、上 象形统计图与简单统计表 下和左右 的认识
一下
100以内数认识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 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 位加减法;100以内进 系 位、退位加减法
元、角、分 的认识
一下
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 体的形状;认识长方 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体会面在体上
统一测量单位的 必要性;认识厘 米、米;简单的 估测与测量 辨别东西南北 四个方向;认 识简单的路线 图
结合身边的实例,经历简 单的数据统计活动;认识1 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 图
二上
时、分、秒 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 的认识;体 除法的认识与用口诀求 验时间的长 商 短
二上
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 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 体图形的形状
经历数据统计过程;复式 统计图;投球活动
六下
六下
面的旋转; 认识圆柱与圆锥
圆柱的表面积、 体积;圆锥的体 积
计与概率
不确定现象 可 能 性
能用“一定、不可能 、可能”描述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
能用“一定、经常、 偶尔、不可能”等描 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列出简单事件所有 可能发生的结果
可能性相等;游戏规 则公平
二下
万以内数的认识 大数的意义及估计
有余数的除法 乘(除)加减混合运算 万以内数加减与混合运 算
二下
认识角、直角、锐角 、钝角;用自己的语 言描述长方形、正方 认识分米、毫米 形的特征;直观认识 、千米; 平行四边形;设计图 案
辨别8个方 向;认识简单 的路线图
三上
千克、克、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 吨的认识; 乘法;一位数除二、三 年月日与24 位数的除法 时计时法的 认识
六上
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大数、数字 百分数的进一步应用 的用处、正负数的进一步认识)
探索规律(数 与形的规律、 看图找关系)
比的认 运用方程解决简 识 单的百分数问题 按比例 分配 正、反 比例; 比例尺
六上
认识圆及其特征;会 圆的周长 用圆规画圆;欣赏与 圆的面积 设计图案;观察物体
图形的变换;设 计图案;数学欣 赏
四上
认识线段、射线、直 线 认识平行线; 认识相交与垂直; 认识平角与周角
认识角的度量单 位;运用量角器 测量角;会用量 角器画角
简单图形旋转 90°;平移、旋 转的简单综合变 换
在方格纸上用 数对确定位 经历数据统计过程;1格代 置;根据方向 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 和距离确定物 图;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体位置;描述 简单的路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