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18学年高中数学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创新应用学案

2017_18学年高中数学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创新应用学案
2017_18学年高中数学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创新应用学案

4.1 流程图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66~P72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如何把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转化为程序框图?

提示:一般需要将每一个算法步骤分解为若干输入、输出、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基本算法单元,然后根据各单元的逻辑关系,用流程线将这些基本单元连结起来.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流程图的定义

流程图是由一些图形符号和文字说明构成的图示.

(2)流程图的分类

①常见的流程图有程序框图和工序流程图.

②在工序流程图中,每一个基本单元代表一个工序.

(3)流程图的特点

①流程图通常会有一个“起点”,一个或多个“终点”.

②流程图一般要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画.

③在流程图中,活动的每一个明确的步骤构成流程图的一个基本单元,它们之间通过流程线产生联系.

[问题思考]

(1)解决某一问题的流程图的画法是唯一的吗?

提示:不是.

(2)流程图只能用带箭头的流程线来表示各单元的先后关系,对吗?

提示:对.

(3)小明的爸爸为了家庭生计,到一家豆腐房学做豆腐,他看到的制作流程为:第一步泡豆,第二步磨豆,第三步去渣,第四步煮豆汁,第五步点卤,第六步挤压.如何用工序流程图表示以上工序?

提示:泡豆→磨豆→去渣→煮豆汁→点卤→挤压

[课前反思]

1.流程图的定义是什么?

2.常见的流程图有哪几类?

3.流程图有什么特点?

.

讲一讲

1.设计一个计算10个数的平均数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

[尝试解答] 可以逐个输入10个数,再用变量存放数的累加和,求出总和后,除以10,即得平均数,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画程序框图的规则: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除判断框外,大多数程序框图的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而判断框是具有超过

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练一练

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 值为( )

A .3

B .4

C .5

D .6

解析:选B 第一次进入循环体:a =32,k =1;第二次进入循环体:a =3

4,k =2;第三

次进入循环体:a =38,k =3;第四次进入循环体:a =316,k =4;此时a <1

4,结束循环,输

出k 的值为4.

讲一讲

2.(链接教材P 68-例2)我们生活中用的纸杯从原料(纸张)到商品(纸杯)主要经过四道工序:淋膜、切割、印刷、成型.首先用淋膜机给原纸淋膜PE(聚乙烯),然后用分切机把已经淋膜好的纸分切成矩形纸张(印刷后做纸杯壁用)和卷筒纸(做纸杯底部用),再将矩形纸印刷并切成杯壁,最后成型,请用流程图表示纸杯的加工过程.

[尝试解答] 这是一道工序流程图题目,描述纸杯制作的整个过程.由题意得流程图如图所示.

画工序流程图时,应先理清工序大体分几个阶段,再对每一阶段细分.每一步应注意先后顺序,否则会产生错误.在实际生产中,对于图中的流程,还会再细分并添加必要的条件进行处理.

练一练

2.某地残次木材系列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过程是:建立木材加工厂,利用残次木材加工各种小件木制用具(如打气筒手柄),再把加工后的下脚料粉碎,用于培养袋栽食用菌.试画出此资源开发利用的工序流程图.

解:确定工序及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为:

(1)建立木材加工厂;(2)加工各种小件木制用具;

(3)粉碎加工后的下脚料;(3)培养袋栽食用菌.

由此画出工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建立木材加工厂→加工各种小件木制用具→粉碎加工后的下脚料→培养袋栽食用菌

讲一讲

3.按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操作:

(1)写出输出的数所组成的数集.若将输出的数按照输出的顺序从前往后依次排列,则得到数列{a n},请写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如何变更A框内的赋值语句,使得根据这个程序框图所输出的数恰好是数列{3n}的前8项?

(3)如何变更B框内的赋值语句,使得根据这个程序框图所输出的数恰好是数列{4n-3}的前8项?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明白程序执行后输出8个数,后一个比前一个

大3.

[尝试解答] (1)输出的数组成的集合为{1,4,7,10,13,16,19,22};

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3n-2,n∈N*,且n≤8.

(2)将A框内的语句改为“a=3”即可.

(3)将B框内的语句改为“a=a+4”即可.

流程图具有简洁、明了、高效的优点,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正确解读流程图是应用的前提:

(1)明确所给流程图是程序框图,还是工序流程图.

(2)若是程序框图,明确程序执行后输出什么结果,条件结构的判断条件是什么,循环结构中,控制循环的条件是什么.

(3)若是工序流程图,明确有几道工序,各工序之间的关系.

练一练

3.如图是2016年山东各类成人高考学校招生网上报名流程图.试叙述一名考生报名时所要做的工作.

解:要完成报名,需依次做好以下工作:

(1)网上登记,阅读报名须知.

(2)填写考生报名身份证号码,并查看该身份证号码是否已登记(若未登记,则不允许报名,需重新填写身份证号码).

(3)填写《山东省2016年各类成人高考学校招生网上报名登记表》,并检查信息是否有效(若无效需重新填写登记表).

(4)确定报名成功.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1.本节课的重点是流程图的读图问题,难点是画工序流程图. 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 (1)程序框图问题的求法,见讲1; (2)工序流程图的画法,见讲2; (3)流程图的读图,见讲3. 3.应用流程图应把握的三个关键点

(1)首先找到所需要的基本单元,理解每一个基本单元的意义. (2)明确该单元的流向.

(3)若该单元的流向有多个,应选择最佳路线.

课下能力提升(十一) [学业水平达标练]

题组1 程序框图

1.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

A .36

B .45

C .55

D .56

解析:选B 其实质是求1+2+3+ (9)

9

1+9

2

=45.

2.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 =0.01,则输出的n 等于( )

A .5

B .6

C .7

D .8

解析:选C 第一次循环:S =1-12=12,m =14,n =1,S >t ;第二次循环:S =12-14=1

4

m =18,n =2,S >t ;第三次循环:S =14-18=18,m =116,n =3,S >t ;第四次循环:S =18-116

116,m =132,n =4,S >t ;第五次循环:S =116-132=132,m =1

64,n =5,S >t ;第六次循环:S =132-164=164,m =1128,n =6,S >t ;第七次循环:S =164-1128=1128,m =1

256,n =7,此时不满足S >t ,结束循环,输出n =7.

3.执行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若输入x =10,则输出y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x =10,y =1

2x -1=4,

∵|y -x |=|4-10|>1, ∴x =4,∴y =1.

∵|y -x |=|1-4|>1, ∴x =1,∴y =-1

2

.

∵|y -x |=????

??-12-1>1, ∴x =-12,∴y =-54,此时|y -x |=??????-54+12<1, 故y =-5

4.

答案:-5

4

题组2 工序流程图

4.下列框图中,属于流程图的是( ) A.整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实数指数幂 B.随机事件→频率→概率 C.平面向量→空间向量→几何向量

D.插电源→放脏衣服→放水→洗衣→脱水

解析:选D 根据流程图的定义分析知只有D 选项中的框图为流程图. 5.画流程图的一般要求为( ) A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B .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C .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D .从右到左,自下而上

解析:选A 画流程图时一般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6.某商家准备投产某种产品,需要先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结束后才可投入生产.下面各流程图中,最合适的是( )

A.立项→南京调研→深圳调研→欧盟调研→投产

B.立项北京调研南京调研深圳调研投产欧盟调研

C.立项欧盟调研南京调研北京调研投产深圳调研

D.立项南京调研北京调研深圳调研欧盟调研投产

解析:选D 商场如战场,调研是该项目的关键,需抓紧时间搞好调研,因此应多增派人手,齐头并进,尽快完成调研,早日安排投产,使产品占领市场.

7.某省公安消防局对消防产品的监督程序步骤为:首先受理产品请求,如果是由公安部发证的产品,则审核考察,领导复核,不同意,则由窗口将信息反馈出去,同意,则报公安部审批,再经本省公安消防局把反馈信息由窗口反馈出去.如果不是由公安部发证的产品,则由窗口将信息反馈出去,试画出此监督程序的流程图.

解:某省公安消防局消防产品监督程序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题组3 流程图的读图问题

8.如图所示是用函数拟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流程图,则矩形框图中应填入( )

A.整理数据、求函数表达式

B.画散点图、进行模型修改

C.画散点图、求函数表达式

D.整理数据、进行模型修改

解析:选C 根据数据拟合的基本过程知,选项C正确,选C.

9.如图是某工厂加工笔记本电脑屏幕的流程图,

根据此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件屏幕成品可能经过几次加工和检验程序?

(2)哪些环节可能导致屏幕废品的产生,二次加工产品的来源是什么?

(3)该流程图的终点是什么?

解:(1)一件屏幕成品可能经过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两道加工程序和检验、最后检验两道检验程序,也可能经过一次加工、返修加工、二次加工三道加工程序和检验、返修检验、最后检验三道检验程序.

(2)返修加工和二次加工可能导致屏幕废品的产生,二次加工产品的来源是一次加工的合格品和返修加工的合格品.

(3)流程图的终点是“屏幕成品”和“屏幕废品”.

[能力提升综合练]

1.淮南麻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则羽绒加工的前一道工序是( ) 孵化鸭雏→商品鸭饲养→商品鸭收购、育肥、加工→羽绒加工→羽绒服加工生产体系

A .孵化鸭雏

B .商品鸭饲养

C .商品鸭收购、育肥、加工

D .羽绒服加工生产体系 答案:C

2.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的输出结果为( )

A.34

B.16

C.1112

D.2524

解析:选C 第一次运行得s =0+1

2,n =4;

第二次运行得s =0+12+1

4,n =6;

第三次运行得s =0+12+14+1

6,n =8;

跳出循环,输出s =0+12+14+16=11

12

.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计算机输出的所有点(x ,y )所满足的函数为( )

A .y =x +1

B .y =2x

C .y =2

x -1

D .y =2x

解析:选D 由题意,该程序共输出4个点(1,2),(2,4),(3,8),(4,16),易知这4个点都在函数y =2x

的图象上.

4.某工程的工序流程图如图,则该工程的总工时为( )

A .9天

B .8天

C .7天

D .6天

解析:选A 因为各个不同工序中用时最多的是①→②→④→⑥→⑦即9天,故选A. 5.某环形道路上顺时针排列着4所中学:A 1,A 2,A 3,A 4,它们依次有彩电15台、8台、5台、12台,相邻中学间可借调彩电,为使各校的彩电台数相同,调配出彩电的总台数最少为________.

解析:调配后每所学校彩电台数为10,最好的方案为A 1――→5A 2――→3A 3――→2

A 4,总数为5+3+2=10.

答案:10

6.某篮球队6名主力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个数如表所示:

队员i 1

2

3

4

5

6

三分球个数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如图是统计该6名队员在最近三场比赛中投进的三分球总数的程序框图,则图中判断框应填________,输出的s =________.

解析:初值s=0,i=1,

当i≤6时,得到以下结果,

s=a1,i=2,

s=a1+a2,i=3,

s=a1+a2+a3,i=4,

s=a1+a2+a3+a4,i=5,

s=a1+a2+a3+a4+a5,i=6,

s=a1+a2+a3+a4+a5+a6,i=7.

∵7>6,

∴输出s=a1+a2+a3+a4+a5+a6.

答案:i≤6?a1+a2+a3+a4+a5+a6

7.某药厂生产某产品的过程如下:

(1)备料、前处理、提取、制粒、压片、包衣、颗粒分装、包装;

(2)提取环节经检验,合格,进行下一工序,否则返回前处理;

(3)包衣、颗粒分装两环节分别检验合格进入下一工序,否则为废品.画出生产该产品的工序流程图.

解:生产该产品的工序流程图如图:

8.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如果认为公布的高考成绩与本人估算的成绩有误,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查分:

(1)本人填写《查分登记表》,交县(区)招办申请查分,县(区)招办呈交市招办,再报

省招办;

(2)省招办复查无误,则查分工作结束后通知,有误则再具体认定,并改正,也在查分工作结束后通知;

(3)市招办接到通知,再由县(区)招办通知考生.

画出该事件的流程图.

解:

高中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根本途径。新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在新形式下教师如何根据当前的教育背景,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准确预见教学活动发展方向,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呢?这是一个值得各位教改一线的教师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为本的教学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从考试要求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而忽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味地讲解、训练,学生听、记,缺乏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依赖教师,形成了思维的懒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在新的课程计划中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学为本位的教学观,要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能具有自主性,有了自主性才能形成创造性,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在同一层次参与还是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做的现象,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而创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尽管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但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是理想的选择。这是因为:⑴.数学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及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师生双方的心理需要;⑵.数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⑶.数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例如,教学大纲对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要求“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少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定理”.于是,对《几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集合平均数》一文可指导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并可适当补充一些习题,使学生了解均值不等式在证明不等式及解决有关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 我们开展数学的“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程序框图,算法语言

基本算法语句 【基础知识】 1.输入、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INPUT 对应框图中表示输入的平行四边形框 输出语句PRINT 对应框图中表示输出的平行四边形框 2.赋值语句 格式为变量=表达式,对应框图中表示赋值的矩形框 3.条件语句一般有两种:IF—THEN语句;IF—THEN—ELSE语句.语句格式及对应框图如下.(1)IF—THEN—ELSE格式 当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体1,否则执行ELSE后的语句体2. (2)IF—THEN格式 4.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1)WHILE语句 (2)UNTIL语句 5. ......................................巧是把题目中的算法语言依照上面的对应关系翻译成框图。 .....解决算法语言试题的基本技 ..温馨提示: 【例题分析】

考点一 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的应用 例1 分别写出下列语句描述的算法的输出结果: (1) a =5 b =3 c =(a +b )/2 d =c*c PRINT “d =”;d (2) a =1 b =2 c =a +b b =a +c -b PRINT “a =,b =,c =”;a ,b ,c 【解答】 (1)∵a =5,b =3,c =a +b 2 =4, ∴d =c 2=16,即输出d =16. (2)∵a =1,b =2,c =a +b ,∴c =3,又∵b =a +c -b , 即b =1+3-2=2,∴a =1,b =2,c =3, 即输出a =1,b =2,c =3. 练习1 请写出下面运算输出的结果__________. a =10 b =20 c =30 a = b b =c c =a PRINT “a =,b =,c =”;a ,b ,c 【解答】经过语句a =b ,b =c 后,b 的值赋给a ,c 的值赋给b ,即a =20,b =30,再经过语句c =a 后,a 的当前值20赋给c ,∴c =20.故输出结果a =20,b =30,c =20. 考点二 条件语句的应用 例2 阅读下面的程序,当分别输入x =2,x =1,x =0时,输出的y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PUT “x =”;x IF x>1 THEN y =1/(x -1) ELSE IF x =1 THEN y =x^2 ELSE y =x^2+1/(x -1) END IF END IF PRINT y END 【解答】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是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嵌套时注意内外分层,避免逻辑混乱.

浅谈创客教育理念下构建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新形态

浅谈创客教育理念下构建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新形态 创客这一新兴教育理念,为教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应当将创客理念与高中数学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对创客教育理念下构建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新形势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创客教育理念对高中数学教育积极作用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创新策略。 标签:创客教育理念;高中数学;教育新形态;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我国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教育改革与创新已经得到足够重视,创客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何将创客教育理念与高中数学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是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只有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到高中数学教育当中,才能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和“素质教育观”,进而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对此要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既要深刻领会创客教育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客教育理念下构建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新形势的有效策略。 一、创客教育理念对高中数学教育的积极作用 作为创客文化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创客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自由而富有乐趣的氛围中借助数学化工具,创造分享,得到锻炼,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高中数学难度相对较大,将创客教育融入到高中数学教育当中,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由于创客教育理念更加突出“以人为本”,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锻炼,比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创客空间”,可以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解决数学难题,提升自身素质。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到高中数学教育当中,还有利于推动高中数学教育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模式,更加重视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加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1]。 二、创客教育理念下构建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新形态的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将创客教育理念应用于高中数学教育当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思维,让学生深刻理解算法、定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进而实现创造与创新。比如在开展高中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尽管高中生拥有一定的初中基础,但由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導学生对初中函数知识与高中函数知识的差异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启问导标--自学调控--内化反馈--自主检测--总结反思--问

考试必备-高中数学专题-程序框图-含答案

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2程序框图 一、选择题 1 ① (高考北京卷(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 ) A ① 1 B ① 2 3 C ① 1321 D ① 610 987 【答案】C 2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 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值是59 ,则 ( ) A ① 4=a B ① 5=a C ① 6=a D?7=a (第5题图)

【答案】A 3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 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 A ① 16 B ① 2524 C ① 34 D ① 1112 【答案】D 4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执行如题(8)图所示的程 序框图,如果输出3s =,那么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 A ① 6k ≤ B ① 7k ≤ C ① 8k ≤ D ① 9k ≤ 【答案】B 5 ① (高考江西卷(理))阅读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出5i =,那么在空白矩形框中应填入的 语句为 ( ) A ① 2*2S i =- B ① 2*1S i =- C ① 2*S i = D ① 2*4S i =+ 【答案】C 6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

框图,若输入的10k =,则该算法的功能是 ( ) A ① 计算数列{}12n -的前10项和 B ① 计算数列{}12n -的前9项和 C ① 计算数列{ } 21n -的前10项和 D ① 计算数列{ } 21n -的前9项和网Z ① X ① X ① K] 【答案】A 7 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学(理)(纯WORD 版含答案))执行右面的程 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0N =,那么输出的S = ( ) A ① 1111+2310+ ++…… B ① 111 1+ 2310+ ++……!!! C ①1111+2311+ ++…… D ① 111 1+ 2311+ ++……!!! 【答案】B

创新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课时作业【全套142页】附有详细解析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目标 1.了解半角公式及推导过程.2.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了解三角变换在解数学问题时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变换的规律. 1.半角公式 (1)S α2:sin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 (2)C α2:cos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α2:tan α 2=______________(无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 形式). 2.辅助角公式 使a sin x +b cos x =a 2+b 2 sin(x +φ)成立时,cos φ=__________________,sin φ=______,其中φ称为辅助角,它的终边所在象限由__________决定. 一、选择题 1.已知180°<α<360°,则cos α 2的值等于( ) A .-1-cos α 2 B. 1-cos α 2 C .- 1+cos α2 D. 1+cos α 2 2.函数y =sin ? ????x +π3+sin ? ????x -π3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1 2 D. 3 3.函数f (x )=sin x -cos x ,x ∈? ?????0,π2的最小值为( ) A .-2 B .- 3 C .- 2 D .-1 4.使函数f (x )=sin(2x +θ)+3cos(2x +θ)为奇函数的θ的一个值是( ) A.π6 B.π3 C.π2 D.2π3 5.函数f (x )=sin x -3cos x (x ∈[-π,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5π6 B.??????-5π 6 ,-π6 C.??????-π3,0 D.???? ??-π6,0 6.若cos α=-4 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α21-tan α 2 等于( ) A .-12 B.1 2 C .2 D .-2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角的概念的推广

31 角的概念的推广 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把学生学习的角从不大于周角的非负角扩充到任意角,使角有正角、负角和零角.首先通过生产、生活的实际例子阐明了推广角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然后又以“动”的观点给出了正、负、零角的概念,最后引入了几个与之相关的概念: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等.在这节课中,重点是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等概念,难点是把终边相同的角用集合和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出来.理解任意角的概念,会在平面内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通过数形结合来认识角的几何表示和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是学好这节的关键.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体会推广角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 2. 理解象限角的概念、意义及表示方法,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对“由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到“射线绕着其端点旋转而形成角”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感受“动”与“静”的对立与统一.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审视事物,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任务分析 这节课概念很多,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钟表上指针的转动、体操运动员的转体、自行车轮子上的某点的运动等)了解引入任意角的必要性及实际意义,变抽象为具体.另外,可借助于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演示] 1. 观览车的运动. 2. 体操运动员、跳台跳板运动员的前、后转体动作. 3. 钟表秒针的转动. 4. 自行车轮子的滚动. [问题] 1. 如果观览车两边各站一人,当观览车转了两周时,他们观察到的观览车上的某个座位上的游客进行了怎样的旋转,旋转了多大的角?

高中数学的案例式教学创新

高中数学的案例式教学创新 作者:李亨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3期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出台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案例教学如何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数学案例式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新的教学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案例式教学,并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不断调整创新。所谓的案例式教学,简单说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结合教材,联系实际,选取身边的实际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掌握的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解决方案或新型结论,即达到教学目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尽量要选取身边的例子,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或者听到或者看到过的活生生的例子。例如根据当前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设立一个题目,让学生虚拟买房,根据条件,根据自己首付和贷款年限,结合利率计算每月还款的金额。这样的题目贴近生活,而且这种形式学生们会感到新颖,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组织设计者,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怀疑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符合新课标的中心思想,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教学过程中推广。但是结合新课标,这种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尽享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劳永逸,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经久不衰。 二、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是一个逻辑性很强、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在各个高中教学中一直存在偏科现象。很多学生根本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根本学不进去,课堂教学有效性很低。新的问题的出现,必然要求有新的解决方法的诞生,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近年来被广泛推广,这就是案例式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活动的一言堂转变成互动的教学交流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出击、主动的思考,同时锻炼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习独立自主的能力,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基础。案例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给人脱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2017-08-04 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一、教师备课时的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备课时一般做到:(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例如: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第三章数列第三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在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无论是一期还是二期教材,在引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这一节课中都是用了高斯计算:1+2+3+…+100作为引例。而这个引例只是说明了怎样做的问题,却没有道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触及到思维层面的东西,没有使学生的思维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不能让学生的知识深度迁移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在上这节课时作了“补形”的设计,该方法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本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而且该推导过程体现了人类研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尤其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学生“补数”的思路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二、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高中数学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

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探讨

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探讨 数学尽管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源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社会。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学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的同时,克服平常定势思维的局限,找出新的规律及方法,激发学生探讨问题,加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开拓性及创造性。 标签: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是指导中学课堂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于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不是让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提取、贮存、转换、运用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让他人代替的。这一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是我们当前鼎力倡导的创新教育的基石。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迁移的过程。以《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为例。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通过创设认识冲突、问题探究与问题讨论、概念创新、创新练习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吸收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一、创设知识背景,促使学生进成概念 对概念的传授,旧的教学模式是先将概念直接和盘托出,然后一次又一次练习巩固反复说明要点。这种旧的教学方法虽然也会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概念,但这是“少、慢、差、费”,后果是掩盖概念的合理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合理的做法应是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上四种情形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研究价值?”因为有了前文所述的一系列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信息的批判能力,一致认为:(1)最具有研究价值,让学生给(2)情形的曲线与方程给出确切的定义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处理使学生完成了对外界信息的吸收、研究、整理、归纳、理解,即对知识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了分析、检验和批判,其创造力又一次得到提升,也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能恰当设置认知冲突,运用认知矛盾.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曲线与方程》这堂课的情境引入过程中先提出了一个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问题:“地球绕太阳作周期性的运动.它的运行轨迹是什么?应如何描述这一轨迹?”悬念设置。同学们对此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接着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同学们从演示中目睹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的轨迹这一曲线(椭圆)。即动点按一定的规律运行就形成了曲线。产生了第一次认知冲突,感悟了知识形成的背景。接着应用多媒体的技术,提示平而上的点按一定规律运动形成曲线。点在平面上对应唯一坐标及其变化的内在本质。两坐标的约束关系即为方程。在此再次创设认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91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103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P109

高中数学 必修三 4.程序框图的画法

中学教师课时教案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三) 课标要求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2.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 3.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设计流程图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 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理解掌握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能设计 简单的流程图。 技能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抽象出算法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算法实例,体会构造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 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 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综合运用框图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难点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及方法 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今天我们系 统学习程序框图的画法。 提出问题 (1)请大家回忆顺序结构,并用程序框图表示. (2)请大家回忆条件结构,并用程序框图表示. (3)请大家回忆循环结构,并用程序框图表示. (4)总结画程序框图的基本步骤. 讨论结果: (1)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 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框图略. (2)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条件结构就是处理这种 过程的结构.框图略. (3)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 构.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 过程.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 框图略. (4)从前面的学习可以看出,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通常要 经过以下步骤:

高一数学程序框图练习题

算法与程序框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 A .14 B .20 C .30 D .55 2.阅读图2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A .1 B. 2 C. 3 D. 4 3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 的值是 A .4 B .5 C .6 D .7 4.如图的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A .计算小于100 的奇数的连乘积 B .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 3题 2题 1题

C .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当乘积大于100时,计算奇数的个数 D .计算100531≥???????n 时的最小的n 值. 5.运行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3]t ∈-,则输出s 属于 A .[3,4]- B .[5,2]- C .[4,3]- D .[2,5]- 6.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B 等于 A .15 B .29 C .31 D .63 7. 如图所示,是关于闰年的流程,则以下年份是闰年的为 A .1996年 B .1998年 C .2010年 D .2100年 5题 6题 7题

8.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三个实数a ,b ,c ,要求输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那么在空白的判断框中,应该填入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 A. c x > B.x c > C .c b > D.b c > 9.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 (A )k>4? (B )k>5? (C) k>6? (D) k>7? 10 .执行上边的程序框图,输出的T =( ). A. 12 B.20 C .30 D.42 二、填空题: 11.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i =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值x =________。 11题 10题 9题 12题 10题

高中数学必修3程序框图练习

输出 高一数学练习1——程序框图 班级座号姓名 1 .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1 B. 2 3 C. 13 21 D. 610 987 2 .如下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来源:Z A. 1 6 B. 25 24 C. 3 4 D. 11 12 3.执行下面左边的程序框图,若第一次输入的a的值为-1.2,第二次输入的a的 值为1.2,则第一次、第二次输出的a的值分别为() A.0.2,0.2 B.0.2,0.8 C.0.8,0.2 D.0.8,0.8 4.执行上面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 2 B .4 C.8 D. 16

5. 如下左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D8 ()A3()B4() C5() 6.执行上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出3 s=,那么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6 k≤ k≤D.9 k≤B.7 k≤C.8 7 .阅读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出5 i=,那么在空白矩形框中应填入的语句为() A.2*2 S i =+ S i =D.2*4 S i =-B.2*1 S i =-C.2* t∈-,则输出s属于() 8 .运行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3] A.[3,4] -D.[2,5] - -C.[4,3] -B.[5,2] 9.阅读下左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 若输入m的值为2, 则输出的结果i=__________.

10.如果执行上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入1 x =-,n =3,则输出的数S = 11.阅读下左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s = . 12.执行上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n 的值为8,则输出s 的值为 . 13.下图是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则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 14.执行下左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1,2,a b a ==则输出的的值为_______.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幂函数

13 幂函数 教材分析 幂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与函数性质之后,全面掌握有理指数幂和根式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一种特殊函数,是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应用.从教材的整体安排看,学习了解幂函数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为今后学习三角函数等其他函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曾经研究过y=x,y=x2,y =x-1三种幂函数,这节内容,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进一步的概括、归纳与发展,是与幂有关知识的高度升华.知识的安排环环紧扣,非常紧凑,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幂函数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这节课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该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函数的研究.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幂函数概念的学习以及对幂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归纳与概括,让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任务分析 学生对抽象的幂函数及其图像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运用幂函数的性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因此,这节课的难点是幂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教学重点是幂函数的性质及运用.首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最简单的幂函数y=x,y=x2和y=x-1的知识出发,利用实例,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幂函数的定义,认清幂函数的特点,深刻理解其定义域.其次,举出几个简单的幂函数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研究其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是否过公共定点这几个性质,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再由学生自己结合性质去画幂函数的图像,让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比较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形成对概念与性质的完整认识.最后通过例题3与练习,让学生利用图像与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各有什么共同特征?

高中数学经典创新题精选60题

高中数学经典创新题精选60题 1.在实数集R上定义运算*:x*y=x·(1-y).若关于x的不等式x*(x-a)>0的解集是集合{x|-1≤x≤1}的子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0,2]B.[-2,-1)∪(-1,0] C.[0,1)∪(1,2]D.[-2,0] 解析:选D.依题意可得x(1-x+a)>0.因为其解集为{x|-1≤x≤1}的子集,所以当a≠-1时,0<1+a≤1或-1≤1+a<0,即-1<a≤0或-2≤a<-1.当a=-1时,x(1-x+a)>0的解集为空集,符合题意.所以-2≤a≤0.故选D. 2.A,B,C三个学生参加了一次考试,A,B的得分均为70分,C的得分为65分.已知命题p:若及格分低于70分,则A,B,C都没有及格.则下列四个命题中为p的逆否命题的是() A.若及格分不低于70分,则A,B,C都及格 B.若A,B,C都及格,则及格分不低于70分 C.若A,B,C至少有一人及格,则及格分不低于70分 D.若A,B,C至少有一人及格,则及格分高于70分 解析:选C.根据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知,命题p的逆否命题是若A,B,C至少有一人及格,则及格分不低于70分.故选C. 3.在射击训练中,某战士射击了两次,设命题p是“第一次射击击中目标”,命题q 是“第二次射击击中目标”,则命题“两次射击中至少有一次没有击中目标”为真命题的充要条件是() A.(﹁p)∨(﹁q)为真命题B.p∨(﹁q)为真命题 C.(﹁p)∧(﹁q)为真命题D.p∨q为真命题 解析:选A.命题p是“第一次射击击中目标”,命题q是“第二次射击击中目标”,则命题﹁p是“第一次射击没击中目标”,命题﹁q是“第二次射击没击中目标”,故命题“两次射击中至少有一次没有击中目标”为真命题的充要条件是(﹁p)∨(﹁q)为真命题,故选A. 4.若函数y=f(x)对定义域D中的每一个x1,都存在唯一的x2∈D,使f(x1)·f(x2)=1成立,则称f(x)为“影子函数”,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影子函数”f(x)的值域可以是R; ②“影子函数”f(x)可以是奇函数;

高中数学框图

框图 教学目的:巩固本章节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结构图一般由构成系统的和表达各要素之间构成.连线通常按照、的方向(方向箭头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要素的或 2.在表达逻辑先后关系的结构图中从上至下反映的是要素之间的,从属关系通常是“”形结构,然而有时也经常出现一些“”形结构.在组织结构图中一般都呈“”形结构,这种图直观,易于理解.被应用很多领域. 【例1 :某班有 50 名学生,现将某科的成绩分为三个等级, 80 一 100 分为 A , 60 一79 分为 B , 60 分以下为 C ,试设计一程序框图来表示输出每一个学生成绩等级.解析:学生成绩的三个等级由是否小于等于 60 分的和是否小于等于 79 分这两个条件控制,因此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来设计框图,即判断框的选择问题,还应注意将全部学生的相应成绩等级全部显示.答案:依题意设计以下程序框图: 启示:该题也可以先用判断条件“是否小于等于 79 分”先行判断,再根据“是否小于等于 60 分”,从而将成绩分成三个等级. 【例 2 ]某工厂加工某种零件有三道工序:粗加工、返修加工和精加工.每道工序完成时,都要对产品进行检验.粗加工的合格品进人精加工,不合格品进人返修加工;返修加工的合格品进人精加工,不合格品作为废品处理;精加工的合格品为成品,不合格品为废品. ( 1 )用流程图表示这个零件的加工过程. ( 2 )一件成品在哪几个环节可导致废品产生.解析:( l )本题是一个工序流程图,分为三道工序:粗加工、返修加工和精加工,在每道工序完成时须检 验,即有一个判断环节. ( 2 )导致废品出现的环节在于检验工序,即判断是否合格.答案:( l )按照工序要求,可以画出下面的工序流程图: ( 2 )产品在返修加工和精加工可导致废品,这两道工序检验不合格则即成废品.而粗加工检验环节,若不合格则可以返修加工.启示:工序流程图是描述工农业生产过程的流程图,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有时常见判断、循环等环节,依具体问题加以分析,主要线索是生产的工序.本题中废品的产生在于返修加工和精加工.最初的粗加工检验,若不合格则加以返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共50课时)

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的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它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等,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小学和初中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首先通过实例引出集合与集合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加深对集合与集合元素的理解,最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本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 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3. 掌握集合的表示法,通过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集合语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化归、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已在小学、初中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根据实例引出概念.介绍集合的概念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在引出概念时,从实例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紧接着再通过实例理解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也是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1. 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 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

在初中代数里学习数的分类时,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在初中几何里学习圆时,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几何图形都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3. “集合”一词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词语的意义相近? 学生讨论得出: “全体”、“一类”、“一群”、“所有”、“整体”,…… 4. 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 0,1,2,3,4,5,6,7,8,9.这些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 什么是集合? 二、建立模型 1. 集合的概念(先具体举例,然后进行描述性定义) (1)某种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例:设B={1,2,3},则1∈B,4B. 2. 集合中的元素具备的性质 (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如上例,给出集合B,4不是集合的元素是可以确定的.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 例:若集合A={a,b},则a与b是不同的两个元素.

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能力培养论文-管理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能力培养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前言 创新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站立在世界列强、屹立在民族之林的保证。我国的数学教育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却存在普遍落后的现象。教育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尤其在我国处于一个转型期的关键时期,更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出一批将来社会的栋梁人才。因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成为了课堂上教学重点的重中之重。从数学课程来分析,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对既出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应用数学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部分能力成为了高中数学教育中必须抓重的部分。为了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不断的设立问题,打开学生们的大脑,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培养创新能力。本文将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2.高中数学教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觉的用创新的思维、用多种角度来解决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变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理论方面实现创新的同时,注重实际的运用,使学生习惯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1)鼓励提问和质疑,培养创新的行为。所有的创新,离不开对本身的质疑。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会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高中数学知识的教授对学生而言本来就存在很多难以接受的点,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对命题和真理大胆的质疑,而不是用搪塞的方法把学生的创新苗头给掐死在摇篮里。用宽容的态度,用引导的方式来处理学生们的提问和质疑,尝试一题多解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用对命题真理推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发现和分析能力。通过这些,能有效的使学生们自觉的思考问题,形成自我主动性的创新,也就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出了创新意识。 (2)构建新型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创新意识的养成离不开互动性的氛围,应该给予学生们主动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所以课堂气氛的营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和学生们进行互动,多提出问题,把自己定位成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和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流程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流程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流程图》优秀教案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下面就是整理的有关高中数学《流程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1-2《流程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通过框图理解某件事情的处理过程. 2.在使用流程图过程中,发展学生条理性思考与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流程图 【难点】数学建模 教学过程 【引入】 例1按照下面的流程图操作,将得到怎样的数集? 9+(5+2)=9+7=16, 16+7+2)=16+9=25, 25+(9+2)=25+11=36, 36+(11+2)=36+13=49, 49+(13+2)=49+15=64, 64+(15+2)=64+17=81,

81+(17+2)=81+19=100. 这样,可以得到数集{1,4,9,16,25,36,49,64,81,100}. 我们知道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流程图来表示: 【实际操作】 以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为例来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 (1)实际情景: 在18世纪的东普鲁士,有一个叫哥尼斯堡的城市.城中有一条河,河中有两个小岛,河上架有七座桥,把小岛和两岸都连结起来. (2)提出问题: 人们常常从桥上走过,于是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能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而在每座桥上只经过一次呢? 尽管人人绞尽脑汁,谁也找不出一条这样的路线来. (3)建立数学模型: 1736年,这事传到了瑞士大数学家欧拉的耳里,他立刻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动手研究起来.作为一个数学家,他的研究方法和一般人不同,他没有到桥上去走走,而是将具体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 欧拉用点代表两岸和小岛,用线代表桥,于是上面的问题就转化为能否一笔画出图中的网络图形,即一笔画问题,所谓一笔画,通俗的说,就是笔不离开纸面,能不重复的画出网络图形中的每一条线. (4)得到数学结果: 在一笔画问题中,如果一个点不是起点和终点,那么有一条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