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试题(第6章)
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建构一、单项选择题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D )A、托马斯·戴伊B、罗威C、林布隆D、威廉·邓恩2、“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 B )A. 安德森 B.德瑞C.格斯顿 D.林布隆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B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B、小论证C、二级论证D、一级论证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5、(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C.政策目标 D.政策对象二、多项选择题1、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BCD )。
A、结构平衡B、结构优良C、结构适度D、结构不良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BCD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B、危机事件C、抗议活动D、传媒曝光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BC)A、政治领导者的需求B、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C、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D、大众传媒的曝光5、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ABC )A、可能的原因B、似然的原因C、受控的原因D、客观原因三、判断题1、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 )答案:×2、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答案:√3、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第6章 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各级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等权威机 构)在职能范围内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 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的过程。 表现形式:各种行动方案; 发展出来的各项方针、原则、策 略、措施、计划、行为规范、法规等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功能
• 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隔 代教育”、“寄养教育”使“留 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不同程度 地出现问题。 • 调查显示,不少儿童存在柔弱无 助心理、自卑闭锁心理、寂寞空 虚心理、逆反心理及与父母的疏 离隔膜感,有的儿童竟记不清母 亲的样子了。 • 在行为习惯上,有些儿童沾染上 不良习性,甚至违法犯罪。 • 在教育方面,据湖北省某县调查, “留守儿童”中有46%的学生成 绩较差,42%中等偏下,10%成 绩较好,仅有2%成绩优秀。还 有的学生无故辍学。
•
1. 艾滋病问题是如何 从私人问题演变成 公共政策问题的? 2. 政府在艾滋病问题 上应有何作为?
农村留守儿童:中国的伤
•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在中国催生了一 个特殊的农村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 童” 。 •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 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 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 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 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 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艾滋政治:从私人问题到政策问题
3.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以每年30%—40%的 速度增加。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国累计报 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 死亡6.8万余例。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 2013年9月30号,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万例。在全 国艾滋病感染报告病例中,大学生感染者人 数持续上升,国内15至24岁的青年学生感 染者占全部艾滋病感染者的比例,已由 2008年的0.9%上升到2012年的1.7%。
第六章 公共政策评估
第六章公共政策评估内容提要: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公共政策评估,人们不仅能够判定某一政策本身的价值,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而且还能够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公共政策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也是迈向高质量的政策决策的必由之路。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和历史发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意义;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模式。
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概述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构思完美、设计精良的政策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局限性和政策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在政策实践中,事与愿违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们逐步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执行以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
公共政策评估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政策执行以后,是否达到了政策制定者预期的目标?该项政策给国家及社会生活带来了何种影响? 政策是继续执行,修改后执行,还是马上终止? 解答上述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明晰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具体来看,公共政策评估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估得以进行的标准。
规范是科学评估的一个先决条件,在评估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测度,即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既可以是高度精确的,也可以是不很精确的,甚至是完全凭主观印象的。
③分析,即评估者运用所搜集到的各种信息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④建议,即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建议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某项政策本身的,也可以是面向政策过程或政府机构的,建议的方式有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两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公共政策评估的概念:公共政策评估就是围绕着政策效果而进行的规范、测度、分析、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进一步来看,准确地理解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政策效果这一概念。
公共政策学第六章知识点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一、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一)政策目标的含义政策问题得以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确定有关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二)政策目标的特征1、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2、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3、目的的多元性。
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策问题的政策目的往往也是多元的。
二、政策目标的分类(一)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1、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可划分为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他的政策目标。
2、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划分为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政策目标。
3、依据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
4、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可有公益性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5、根据目标的实质性程度可区分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
6、根据政策目标彼此的重要程度可分成主要政策目标和次要政策目标。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有基本目标和目标之分。
其中基本目标也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四种。
1、公平。
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公平:①机会公平;②分配公平;③最终状态公平。
2、效率。
是在给定投入中的最大化产出或既定产出所需要的最小化投入。
3、自由。
就是人们能够做他们想做的事情,除非会伤害其他人和群体的利益。
4、安全。
就是生理生存上的最低保障,但在政治共同体中它则是非常复杂的概念。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主要内容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价值途径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政策执行工具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两大学派的观点:行为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导向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得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4、过程的动态性5、执行的协调性6、执行的时限性7、途径的多样性三、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1、行政手段(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2、法律手段(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3、经济手段(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4、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四、政策执行的功能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第二节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研究途径一、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模型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理想化的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环境因素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3、美国政策科学家巴达奇的博弈模型4、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5、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尔的执行综合模型二、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2、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4、工具选择途径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1、政策颁布所谓政策颁布,就是下达实施政策的指令。
政策颁布以政策的合法化为前提,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有两种形式:1、用内部文件形式下发到有关机关;2、通过大众传媒、机关报刊等形式公布于众。
公共政策理论.ppt
(二)公共政策的效果 1.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 公共政策实施后达到政府或社会所期望的目标, 公共政策实施后达到政府或社会所期望的目标, 就是正面效果; 就是正面效果;如果所产生的效果是政府或社会所 不希望出现的,就是负面效果。 不希望出现的,就是负面效果。 2.主要效果与从属效果 主要效果是公共政策实施后实现了所确定的预 期目标。从属效果就是政策的效果、 期目标。从属效果就是政策的效果、影响超出预期 目标的范围。 目标的范围。 3.显性效果与潜在效果 显性效果就是在当前易于发现或可用社会指标 来衡量的效果。 来衡量的效果。潜在效果是由于政策的持久影响力 而产生的某种在当前甚至政策终止后都难以觉察、 而产生的某种在当前甚至政策终止后都难以觉察、 评价,而在未来逐渐明朗的效果。 评价,而在未来逐渐明朗的效果。
1.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途径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途径以政策的制 定者为出发点, 定者为出发点,认为制定政策的政治领导 人所形成的政策偏好会具体化为下层行政 官员执行政策的行为, 官员执行政策的行为,所以这种途径关注 的焦点是政策的制定者, 的焦点是政策的制定者,着重研究政策制 定者的偏好对具体政策执行者、 定者的偏好对具体政策执行者、从而对政 策执行效果的影响。 策执行效果的影响。
(二)公共政策的性质
1.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 2.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性 3.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 4.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实效性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一)公共管理贯穿于公共政策过程始终 (二)公共管理是公共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
三、公共政策的原因与效果
(一)公共政策的原因 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1.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决政治问题,巩固政权, 2.解决政治问题,巩固政权,保持政治稳定 解决社会领域问题, 3.解决社会领域问题,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课件:公共政策第六章
2021/6/24
3、行政奖惩
10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类型
• 三、管理性工具 • 管理性工具是指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
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收有效经验达成 政府的政策目标。
• 政策工具包括:
1、系统管理
2、绩效管理
3、人本管理
4、权变管理
2021/6/24
11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类
四、政治性工具
型
• 政治性工具指的是政府为了实现自己意图、达成 政策目标而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政 治资源是维持公共政策执行顺利推进的力量源泉, 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保证。
• 政府运用政治资源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方式主要有 政治管理和政治参与两种方式。因此,政治性工 具也就包括:
• 政治管理
• 政治参与 2021/6/24
12
第二节 政策工具的类型
• 五、社会性工具
• 社会性工具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 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包 括:
1、社区治理
2、个人与家庭
一是政府管理以及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对政策工具或 手段的反思,实际的行政管理以及政策执行对工具方面知识 需求的增长要求对公共政策问题做更多的科学与实证分析和 研究。
2021/6/24
2
第一节 政策工具概述
• 政策工具研究在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中被重视的原因有: 二是福利国家的失败以及政府工作的低效率,导致人们对工具 途径的政治及意识形态上的支持。 三是当代社会科学实践性的增强,特别是应用性社会科学领域 日益介入政府的政策和管理实践,导致这些学科的学者对包括 工具性知识的更多的追求。 四是公共管理学和政策科学的研究领域自身的扩展导致了政策 工具被纳入学科的视野之中。
第六章 公共政策终结
案例:为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屡禁 不止
• /show/pU1Xh5BKygCnT w7A.html一次性塑料餐具质量令人堪忧 •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 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 相当大。 •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国家经贸委 连续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 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 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已发表研究报告18 000多篇,在期刊上发表论文3100篇,出版了近200 部书。在每年的几百篇研究报告中,70%是机密的, 30%是公开的。这些报告中,有“中国21世纪的空 军”、“中国的汽车工业”、“日本的防御计划”、” 日本的高科技”、“俄罗斯的核力量”、“南朝鲜与 北朝鲜”、“数字化战场上的美国快速反应部队” 等等重大课题。兰德公司被誉为美国的“思想库”、 “大脑集中营”, 它影响和左右着美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的决策。
• 2、政策终结的作用:
• • • • 节省资源; 提高绩效; 避免僵化; 促进优化(政策人员的优化和政策组织的 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
二、政策终结的障碍
• 1.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 “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 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 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 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二节 政策调整
• /u/vw/5121208食 盐碘含量政策调整公开征求意见 • 一、政策调整的含义 • 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 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 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 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 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
第三节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 因素 一、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 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 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 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 和地方政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和地方政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 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 关的公职人员。 关的公职人员。 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 执行主体掌握着实施政策的资源、手段和 方法, 方法,是将政策贯彻于政策对象中去的施行 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者。 者、组织者、管理者和责任者。
1.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政策执行组织
政策执行是一种组织行为, 政策执行是一种组织行为,需要依托 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组织。 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组织。执行组织结 构的合理性、 构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 直接对政策 执行的力度与效度产生重大影响。 执行的力度与效度产生重大影响。 (1)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 执行组织的结构的合理性 执行组织的 (2)执行组织的权责的明确性 执行组织的权责的明确性 执行组织的
3.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
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 馈和执行情况的回顾、检查和监测, 馈和执行情况的回顾、检查和监测,为 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 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 (1)政策执行监测 政策执行监测 (2)政策执行再决策 政策执行再决策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 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践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影响的深远性 4.影响的深远性 5.手段的强制性 5.手段的强制性
东财《公共管理学》第六章 公共政策
第六章公共政策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1.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 政策制定:是指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功能和活动。
3. 分配性政策:是将服务或利益分配给特定的个人、团体、公司或社区。
4. 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5. 利益集团:是由具有共同立场、观点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组织7.1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一、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1.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2.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3.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二、公共政策的内容(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订并执行。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订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
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是与谋略、法令、措施、办法、规定等密切相关的政治行为。
(二)公共政策功能1.公共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2.公共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3.公共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三)公共政策的种类1.根据政策对社会和有关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将公共政策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四种。
第六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德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
2.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思想沟通 3.德尔菲法的预测结果易于统计
(三)德尔菲法需要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匿名原则
2.循环往复原则
3.控制反馈原则 4.团体回答统计原则 5.专家共识原则
(四)德尔菲法的步骤
1.设计意见征询表
自己身份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类方法主要 有领导调研、新闻报道、统计分析、信访和 学术研讨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政策问题的来源
(一)发现问题的方法 2. 非公开方法
非公开方法是指调查者不表明自己真实身份
或调查的信息不公开的发现问题的方法,该 类方法主要有领导私访、内参、国际交流和 民意调查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三)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
1. 三者的区别
2. 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1)引起重视
(2)得到表达
(3)付诸行动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一 、什么是政策问题
(四)政策问题的含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
准则 议题范围的选择;禁止对别人的意见品头 论足;不分尊卑;发言要简练;不准私下 交谈;不能代替或宣读发言稿
第二节 政策问题研究的方法
2.专家会议法
(5)头脑风暴法的原则 第三,选择合乎要求的与会专家
专家的专业与议题对口;地位平等;核心成
员;遵循科学的步骤和顺序
头脑风暴法的一个经典案例
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 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 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 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第六章 公共政策评估
第四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 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 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 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 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 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本节案例
案例6-4 农业与国家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 结合案例,论述公共政策评价的障碍包括 哪些方面?
本章案例
案例6-5 南京“瓜车新政”:政策试错与决策调适 案例6-6 对群众来访和相关信访政策的分析 案例6-7 强制还是自愿意?——婚检争论的政策分 析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政策评估?政策评估的特质何 在? 2、政策评估有哪些基本类型?如何看待 评估标准? 3、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节案例
案例6-1 城市污水管理规划 结合案例,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步骤。
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步骤
一、计划与准备 (1)建立评估机构,挑选评估人员并进行必要的 培训 ; (2)确定评估对象,即决定评估什么政策,或评 估政策的哪部分内容; (3)制定评估方案,包括描述评估对象、阐述评 估目的、建立评估标准、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 估目标; (4)准备评估条件,包括评估的时空条件(场地、 时间)、工作进度安排、经费筹措与使用、设备 和人员的准备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和 功能
三、政策评估的功能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 据。 (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要素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机构为解决公共问题或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策层面与实施层面的衔接,是政策理论与政策实践的结合体,在公共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执行包括政策的传达、政策的衔接、政策的执行和政策的监督与评估等环节。
首先,政策的传达是指政府将政策的内容、目标和措施传达给具体的执行主体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使其能够充分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图。
政策的传达需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透明性,以保障政策的顺利执行。
其次,政策的衔接是指政府将制定的政策与实施层面进行衔接,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计划。
政策的衔接需要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要确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政策的衔接还需要考虑各个政策领域的协调和整合,以避免各个政策之间的冲突和重叠。
第三,政策的执行是指具体的执行主体按照政策的要求和计划,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措施来实现政策的目标。
政策的执行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适当的资源保障,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政策的执行还需要注重执行主体的能力和职责,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最后,政策的监督与评估是对政策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以检验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政策的监督与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政策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和目标,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要。
政策的监督与评估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充分借鉴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加强对执行主体的指导和支持,构建健全的执行机制和体制。
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互动,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公众对政策执行的参与和监督,以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和社会满意度。
总之,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公共治理的关键环节,它对于实现政府的公共目标和提高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管理导论》(澳)休斯-著-第六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
比较:
管理主义的方法论将净收益最大化作为政府的 明确目标。因而政府或官僚制组织可以试图让政策 过程的参与者相信利益最大化的好处。
公共管理者应试图说服各种集团,使它们相信, 在净收益最大化的情况下都可以受益,而不是在它 们之间进行斡旋。
这种做法可以被看作是政治性公共政策、管理 主义的公共政策,或者被看作是公共管理。
奎德 (Quade,1982)
一、公共政策研究的流派
2、概念界定
政治性公共政策学派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公共政策可以被描述为不同个体所构成的一种分散过程的 产品,这些个体在一个正式组织占主导地位的小群体中相 互作用。这些组织运行于一个由政治机构、规则和实践组 成的体系中,它们都处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之下 。
我们根据决策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来组织方法,因 为我们认为政策分析不仅仅是方法或技巧。它是一种 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也是一种提 出调研结果的方法。政策分析包括技巧和创造力,政 策分析人员在组织信息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风格和个 性化的方式。
这是一种框架而不是一种方法,是一组步骤而不 是具体的方案。模式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保证 制定出更好的政策。这些政策模式并不能非常有效地 处理政策变革或对未来活动进行预测。
政策制定“不仅包括目标设置、决策制定和政治战略的 建构,而且也包括对决策计划的监督、资源分配、运作 管理、项目评估以及沟通、论证、说服等工作” (Lynn, 1987)
三、政治性公共政策
2、对政治性公共政策管理者要求的能力
公共行政人员是在三种限制中追求他们的目标,这些限 制包括:
其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施加的限制; 其所在的组织施加的限制; 由其自我个性和认知方式施加的限制。
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 代。
《公共政策》PPT课件 (2)
编辑ppt
29
(5)制度理论。这种途径将政策看作政府机 构或体制的产出。国家或政府机构历来是政 治学研究的焦点,传统政治学则以政府机构 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政策是由政府机构制 定并加以实施的,一项政策方案若不被政府 所采纳和执行,就不能成为政策。这正是公 共政策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的规章制 度或个人决策的根本之点。
编辑ppt
28
❖ (4)精英理论。这是由戴伊和汤姆逊等人提出的 一种途径。公共政策研究的精英途径从政治学精英 理论出发,认为政策反映的是精英的偏好、价值观 和利益,而不是群众的要求;政策的变化或完善实 际上是精英们的价值观变化的结果。因此,政策实 际上变成领袖的按自己的偏好作选择,而政府不过 是执行领袖们做出选择的机构;政策是自上而下由 领袖提出并加以执行,而不是自下而上产生于群众 的要求。
❖ 以政治过程为中心 ❖ 公民的参与 ❖ 公正的程序 ❖ 在商谈沟通中形成公共政策 ❖ 管理而非专家决策
编辑ppt
24
❖ 政策分析是运用技术工具从一系列的备选方 案中寻求最佳方案;政治性公共政策是从倡 导的意义来看待信息,它从诸多的观点中得 出使人信服的证明。
编辑ppt
25
政治性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编辑ppt
27
❖ (3)团体理论。这种途径将公共政策看作 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 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团体理论是美国 政治学的主导理论。它认为,利益团体的相 互作用和争斗是政治生活的主要行为,政治 系统通过各种手段来处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 的关系;政策制定被视为一种处理来自各利 益集团压力的活动,政策则是这些利益团体 之间的斗争、妥协的结果。
编辑ppt
9
2、公共政策的含义
❖ 1、威尔逊: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 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 的法律和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政策过程研究中理论模型的功用
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 有客观实在性,因此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 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中发现有关因素 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 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通过它就 可以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即格式化、标准化、工 程化的决策程序,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的科 学性 。
第三阶段:决策后。内含: ①激励政策的执行; ②执行政策 ; ③政策执行后的评估。 (3)德洛尔的这个模型具有很强烈的开放性和包 容性,它指出判定政策是否最佳的有效方法,在 于不同的分析者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经由坦诚、自 由的讨论而取得协商一致的意见。
2.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 (1)混合模型在概念上希冀截取理性主义模型的政策视野, 以充分考虑政策选择、激发政策创意并深入政策核心问题; 同时,截取渐进主义模型的政策落点,把政策关注力 集中在经过选择的政策方案及其评估上,形成政策焦点, 以有效地解决政策问题 。 (2)混合扫描模型运用两台摄像机:第一种是多角度摄像 机,它能观察全部空间,只是观察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 机对空间做深入、细微的观察,但不观察已为多角度摄像 机所观察的地区。 混合扫描模型要求决策者将这“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 使用。
• 3.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 • 关于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德洛尔列举了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 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 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 观察的功能 。
• • • • •
政策过程形态 (1)直线型 (2)循环型 (3)金字塔型 (4)同心圆型
• (二)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以及对阶段论的不同 认识 • (1)三分法 • (2)四分法 • (3)五分法 • (4)六分法 • (5)七分法 • (6)八分法 • (7)九分法
• 二、政策过程研究与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 • (一)政策过程研究 • 对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主要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的发现和检验。 • 研究焦点集中在议题贯彻的阶段,通过探究不同 因素在议题发展上的影响,进而揭示影响政策运 作的各种因素,以及某项政策对特定的社会群体 或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二、揭示权力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
• 一些学者试图从公共政策与一定的社会因 素,如制度、集团、精英等的联系上,去 构建揭示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理论模型。
(一)多元主义与集团理论模型 1.多元主义政策过程模型 多元主义力量框架的要点 (1)政治权力是高度分化的,分布于不同的行为者、不同 的政策领域、不同的时间点; (2)政治舞台对全体开放,公共决策由分散在社会各领域 的利益集团共同决定,任何集团都有力量去影响决策,但 没有任何一个集团能够支配决策; (3)政府机构只是众多利益集团中的一个成员,包括行政 首长在内,政府是政策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但不具有支配 的地位;
第一节 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
• • • • 一、政策过程及其阶段划分 (一)政策过程的含义、特点和形态 政策过程的特点 第一,政策过程的主轴是公共权力机关对社会资 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 第二,政策过程的动力机制在于政策行为之间以 及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之间的互动安排。 • 第三,就实际的政策过程来说,环节缺失往往成 为常态。
理性化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对人的观念现代 化提出的一种基本要求。 所谓理性化,从方法论上看,是指为着要达到 一定的目的、为着要解决一定的问题或为着要应 对一定的事物,人们使用冷静的、头脑清醒的、 客观的和准确的计算,利用可能收集到的信息和 统计数字,对目的与手段加以分析,以求得到最 佳、最适当的手段或解决办法,有效率地或者有 效地达成设定的目标。
(二)渐进主义模型
1.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他是在批 评理性主义模型的过程中建构新模型的。 渐进主义模型的要旨在于,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 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 态均衡。 2.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 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 (2)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 有完结的过程。 3.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具有显而 易见的保守性。
理性主义模型受到了激烈的批评。批评者认为: 第一,这个模型设定决策者为理性人,这个设定是缺乏经验 支持的。 第二,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公正的、客观的、理智的,而 在实践中决策者的公正、客观和理智却常常是极为有限的。 第三,这个模型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 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因为在实践中这两种分析工具面对 社会性、政治性、文化性公共政策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 第四,这个模型假定决策者全智全能,但是在实践中决策者 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 • • •
(二)模型的功用与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 1.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 模型的含义 (1)简单地讲,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它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 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 即实际存在的事物。 (2)模型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型之分。 (3)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所谓理 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 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 整的网络或框架。
4.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 (1)关于描述性模型与规范性模型的划分 (2)关于理性过程模型与政治性模型的划分
第二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公共政策学是首先在西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 学科,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概念、理论、方法和 学科体系都是西方文明之树上结出的果实。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部分主要 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策科学中建构起来的, 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认识论本质;另一 部分则和政治科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注重于反 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
• 1.广博理性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以 下特征: (1)对社会各种价值偏好及其重要性了如指掌,能在各种 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2)掌握所有可能的政策方案。 (3)洞悉每一政策方案的可能后果,并对每一方案的成 本——效益都有清楚的计算。 (4)能依据各个政策方案的价值、优缺点、重要性排列出 它们的优先次序。 (5)最后选择出最能解决问题且花费最少的政策方案。
• 2.集团理论模型 1.政治学研究中的集团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戴 维· 杜鲁门系统化的;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 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 析的集团模型。 2.集团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 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政府的作用只在于制定各利益集团竞争的规 则,平衡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
(三)规范最佳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
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 限性的过程中,以色列学者德洛尔和美国 学者埃齐奥尼分别提出了综合这两种模型 的新的决策模型。
1.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佳模型 (1)这个模型以四项假设为基础,即: ①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性的过程; ②这种过程对于在复杂的问题上,形成最佳决策所 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③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是在增加理性的过程得 以实现; ④现代政府同时面对要求稳定的政策诉求与要求变 革的政策诉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则以其中的一种 诉求为主。
• 模型的认识论意义 第一,由于模本质规定性 。 第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它能够 使人们从某一特定的视角窥视到万象纷繁的现实 事物的奥秘并发现其运动规律,从而使研究对象 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 。 第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 指南,向研究者指出了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顺 序。 • 第四,模型的选择决定对被观察对象进行解释的 路线和方向。
• (四)垃圾桶模型 • 垃圾筒模型最早由美国管理学教授詹姆斯· 马奇(James March)、科恩(Michael D.Cohen)、奥尔森 (Johan.G.Olsen)等人于1972年提出。 • 垃圾筒模型的特征 • 1.目标模糊(problematic preferences) • 2.手段或方法的不确定(unclear technology) • 3.流动性参与(fluid participation) • 垃圾筒模型的四股力量 • 1.问题(Stream of Problems) • 2.解决的方案的速度(Rate of Flow of Solutions) • 3.决策参与者(Stream from Participants) • 4.决策的机会(Choice Opportunities Stream)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政策制定者是全智全能,还是在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下认识外部世界;对事物的 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还是一个 渐进的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围绕着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由此形 成了一系列理论分析的框架或者理论模型。
(一)理性主义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 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它遵循以最小的 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 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 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设构成的一 个分析途径,就被叫做理性决策模型或者 决策的理性主义模型。
• 2.有限理性模型 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命 题。 他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而 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即“寻求满意”的管理 决策和结果。 最佳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完全理性化,而满意 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有限理性化,后者才是现实的。 经过对理性主义模型进行批评和改进,形成了能够被人们普 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 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分析方法以及电子计算 机等手段与方法,进行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