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型)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ec3c351603d8ce2f006623cc.png)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大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本专业是硕士点,主要是在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材料的学科理论基础上,从高分子的结构及功能两个方向入手,着力解决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主要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二、具体研究内容:(1)基于非传统方法制备超精细纳米结构;高分子驻极体材料的组装及其应用;基于富勒烯、碳纳米管与功能高分子构筑的光电功能材料,具有非线性光学特性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2)基于模板法的聚合物纳米结构的制备及机理研究;功能化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
三、培养目标:为基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和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材料及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方向提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四、师资力量:现有教授二人,副教授二人,讲师一人。
五、国际交流:本专业与国际相关专业顶尖研究小组保持良好和活跃的学术交流,双方教师经常互访,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作为交换学生,赴台湾、香港及欧美等地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六、主要专业课程:《高分子功能材料概论》;《功能高分子》;《高分子结构表征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高等仪器分析》;《高分子纳米材料概论》;《材料表征方法》;《自组装化学》;《高分子材料研究导论》。
七、毕业生去向:国内外的各高校及科研单位;高分子领域的知名外企及国企、民企;政府机关等相关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全国的重点大学,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是一所国家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
想要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的考生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这样才能有把握考得好成绩。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e00612a32d7375a41780e3.png)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所属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70305 获得授权时间:2006年2.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侧重于高分子材料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内容涉及高聚物多相体系结构、性能与流变学,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改性,精细与功能高分子化学,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等诸多方面。
在共混物结构与性能、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分子设计、加工流变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本学科学术队伍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0名。
曾完成国家及安徽省攻关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它项目20多项。
近五年来总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
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十余项。
3. 培养目标1)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实验技能和应用数学知识2) 具有坚实的高分子基础、应用工程知识和科技研发能力3) 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阅读、英文写作和自主学习能力4)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能力5) 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6) 具有端正品行、热心服务及重视专业伦理4. 主要研究方向(1)精细与功能高分子设计与合成;(2)高聚物结构与性能;(3)天然与绿色高分子;(4)高分子化工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
5. 学制及学分学制2.5年,最长不超过4年;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
6.课程地图7.课程关系图8.实践能力标准实践能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综合性能力。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所具备的实践能力,须满足三个层次上的要求:一般实践能力。
掌握一些适应当前和未来职业活动、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独立生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等。
专业实践能力。
掌握从事本学科领域相关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具备绘图能力、化学化工与高分子实验能力、设备仪器使用能力、加工操作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设计能力等实践能力。
二级学科___高分子化学与物理_
![二级学科___高分子化学与物理_](https://img.taocdn.com/s3/m/ad3ea497f12d2af90342e65f.png)
二级学科:___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_____________英文名称:Polymer Chemistry & Physics代码:____ 070305____________一、学科简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有机化学及海洋化学密切相关,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作用巨大。
近几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得到了快速发展,高分子材料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在海洋功能材料与分离膜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等其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鲜明特色,取得了丰硕得成果。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拥有实验室近千平米, 拥有扫描电镜、原子显微镜、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换红外光谱、中高压微型反应设备、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差热-热重分析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膜性能分析测试等基本仪器。
二、培养目标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学风严谨、作风正派、具有可持续发展技能得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专门人才。
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应用于本学科方向的研究,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材料科学、海洋化学、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有较高外语水平,能熟练应用与工作及学术交流。
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毕业后,能在有关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从事产品开发、科研、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有关部门的科技管理工作。
四、修读年限2-3年五、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核心模块学分要求不低于16学分。
(二)拓展模块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组织,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鼓励各学院对全校开设。
硕士研究生至少获得公共选修课2学分。
专业英语学术活动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实践训练跨校选修课程选修“211”院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但不能超过5学分。
鼓励研究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修国外一定层次水平的相应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
具体修课计划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订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批。
(完整word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
![(完整word版)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cbf88b5856a561252d36ff1.png)
3.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和单体、聚合物的名称 (1) CH 2=CHF (2) CH 2=CH(CH 3)2 CH3 | (3) CH 2=C | COO CH 3 (4) HO - ( CH 2)5- COOH (5) CH 2CH 2CH 2O |__________|
1
(1)
n CH 2 CH
(3) 主链,侧链,侧基,端基 主链:贯穿于整个高分子的链称为主链。
侧链:主链两侧的链称为侧链。 侧基:主链两侧的基团称为侧基。
端基:主链两端的基团称为端基。
(4) 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 结构单元:高分子中多次重复的且可以表明合成所用单体种类的化学结构。 重复单元: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又称为链节。
②
当量系数和过量分数
当量系数:起始两种官能团数之比,记为γ,γ≦
1。
过量分数:过量单体的过量分子数与不过量单体的分子数之比。
③
平衡缩聚和不平衡缩聚
平衡缩聚 :通常指平衡常数小于 103 的缩聚反应。
不平衡缩聚 :通常指平衡常数大于 103 的缩聚反应,或根本不可逆的缩聚反应。
④
均缩聚、混缩聚和共缩聚
H (C H 2 ) 5 C O nOH
w- 羟基己酸
聚 w- 羟基己酸
(5) n CH 2CH 2CH 2O
环氧丙烷
OC H 2 C H 2 C H 2 n 聚环氧丙烷
4. 写出下列聚合物的一般名称、单体、聚合反应式,并指明这些聚合反应属于加聚反应还是缩聚反应,链式聚合还是逐步 聚合?
(1) -[- CH 2- CH-] n-
分布,可用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与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表示其分布宽度。
(6) 连锁聚合,逐步聚合,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单体通过相互加成而形成聚合物的反应。
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专业目录(学术型)
![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专业目录(学术型)](https://img.taocdn.com/s3/m/43b00d0779563c1ec5da711c.png)
090403农药学 01新农药筛选与结构表征 02新农药研制及工程开发 03农药、医药及其中间体开发 04农药剂型工程及制备机理研究 05农药分析及环境安全 06天然产物农药 07绿色有机合成 机械工程学院 080102固体力学 01微电子封装技术 02结构完整性 03计算固体力学 04新材料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080200机械工程 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机械电子工程 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4车辆工程 05工业工程 06船舶与海洋装备工程 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1化工过程机械 02流体机械及工程 03热能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071102系统分析与集成 01系统科学与控制理论 02分布式控制与估计 03运动控制理论与方法 04嵌入式系统应用 05传感器网络与应用 06图像处理与应用 07机器人系统 08学习控制系统 09优化理论与方法
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6绿色建筑技术 药学院
081703生物化工 01化学制药工程 02生物制药工程 100700药学 01药物化学 02药剂学 03生药学 04药物分析学 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06药理学 理学院 070100数学 01应用数学 02基础数学 03计算数学 04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200物理学 01光学 02理论物理 03凝聚态物理 04物理电子学 080300光学工程 01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 02光通信器件及光网络 03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04激光及激光加工工程 人文学院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 01文艺学 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汉语言文字学 04中国古代文学 05中国现当代文学 0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6信号处理与系统 或827通信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8自动控制理论 或829微机原理及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或844自动控制原理(I) 或845C++程序设计(I)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5C++程序设计(I)
河南大学2020年纳米材料工程专业目录(学术型)
![河南大学2020年纳米材料工程专业目录(学术型)](https://img.taocdn.com/s3/m/f9fea7874028915f814dc20c.png)
1
21(2)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30 无机化学 ④829 有机化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学综合
①大学化学 ②仪器分析
初试参考书目
630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北师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4 版) 829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 版或第 3 版) 835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基础》徐恒钧(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
化学综合:《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第 2 版) 材料综合:《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同等学力加试参考书 大学化学:《大学化学》曹瑞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曾泳淮、林树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3 版)
4(1)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材料综合
①大学化学
②201 英语一
②仪器分析
③302 数学二
④835 材料科学基础
070300 化学 01 (全日制)纳米材料制备化学 02 (全日制)合成化学 03 (全日制)有机功能材料 04 (全日制)摩擦化学 05 (全日制)材料与能源化学 06 (全日制)催化化学 07 (全日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8 (全日制)电化学
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型)
单位代码:029
联系人:郜老师
咨询电话:13937880118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拟考试招生
研究方向
人数(推免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笔试 科目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https://img.taocdn.com/s3/m/55841dd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8.png)
学科、专业名称( 代码) 研究方向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学术型)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1 智能检测与控制
02 计算机监测与控制 03 机电液控制技术
04 机电一体化系统与工业机器人 05 机械设备监测与控制 06 机电智能仪器与设备 07 机械运行状态监控与设备维护技术
马宏伟 教 授 何万库 副教授 李 曼教 授 张旭辉 副教授 郝迎吉 教 授 曹现刚 教 授 张传伟 副教授 柴光远 教 授 任中全 教 授 李海宁 教 授 马胜利 副教授 周新建 教 授 史晓娟 教 授 寇发荣 副教授 马宏伟 教 授 魏 娟教 授 郭 卫教 授 薛 河教 授 龚晓燕 教 授 曹现刚 教 授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11 马克思主 义原理④803 思想政治教育学
同上
学科、专业名称( 代码) 研究方向
03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 04 大学生心理保障与心理健康 05 高校管理理论与方法
06 煤炭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 设
指导教师
同温玉 教 授 刘德安 副教授 陈俊杰 副教授
02 固体力学与计算机方法 03 力学计算方法及结构优化 04 工程结构稳定性评价
05 岩石力学理论与应用 06 岩土力学理论与应用 07 岩石断裂与损伤 08 岩体结构稳定性理论及应用
09 爆炸理论及应用 10 振动与声学
韩江水 教 授
屈钧利 教 授 李 明教 授 杨治林 教 授 张慧梅 教 授 张嘉凡 教 授 郭志勇 教 授 邓广哲 教 授 黄庆享 教 授 张天军 教 授 戴 俊教 授 张 涛 副教授
004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学术型)
01 超高温物理化学
武汉工程大学807《高分子物理》2020年考研专业课大纲
![武汉工程大学807《高分子物理》2020年考研专业课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50ed2d60029bd64793e2c55.png)
武汉工程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物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高分子物理》的主要内容是阐述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它与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成型加工和实际应用等都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是高分子等相关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科目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对涉及高分子物理的现象及原理能予以解释和阐述,为后续的高聚物成型加工工艺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与考试要求1.高分子链的结构基本内容:( 1 )单个高分子链的基本化学结构;( 2 )构型的概念;( 3 )构象的概念;( 4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5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计算法;( 6 )高分子链柔顺性的表征;( 7 )晶体和溶液中的构象;( 8 )一般了解蠕虫状链;考试要求:( 1 )掌握单个高分子链的基本化学结构及构造,高分子链的构型;( 2 )理解当分子链的组成、构型、构造不同时,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会有很大差别。
( 3 )掌握高分子链的构象、柔顺性和链段的概念,以及柔顺性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高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之间的区别,高分子的构象与柔顺性及其表征。
2.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基本内容:( 2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3 )各种结晶形态和形成条件;( 4 )聚合物晶态结构模型;( 5 )结晶度及其测定方法;( 6 )非晶态结构模型( Yeh 两相球粒模型和 Flory 无规线团模型);( 7 )液晶态的基本概念;( 8 )液晶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条件;( 9 )液晶的特性和应用;( 10 )聚合物的取向现象、取向机理、取向度的表征和应用;( 11 )高分子合金的概念、相容性和组分含量与织态结构的关系;( 12 )非相容高分子合金的增容方法和相容性表征;考试要求:( 1 )了解内聚能密度、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聚合物非晶态和晶态结构特征,取向的概念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3 )了解结晶度概念及其测定方法,晶态结构和非晶态结构的模型;( 4 )了解高分子共混物和复合材料的织态结构、高分子液晶的结构,理解各种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合卷考试,考试时间 3 小时,总分 150 分,闭卷考试。题型 包括:名词解释(20 分)、计算(20 分)、选择(30 分)、简答(40 分)、论述(40 分)等形式。
三、主要参考书目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高分子物理》,王德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浙江工业大学 2016 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07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专业类别: 适用专业:
一、基本内容
√学术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学位
高分子化学 (1)自由基聚合 聚合机理;聚合动力学;二元共聚物组成 (2)缩聚反应 缩聚反应机理、缩聚动力学;凝胶点的控制 (3)阳、阴离子聚合 聚合机理;聚合动力学 (4)聚合反应实施方式 (5)自由基、阳离于、阴离子聚合特点、比较 (6)聚合物的反应活性与高分子材料的老化 高分子物理 (1)高分子结构 近程结构的内涵及其对高分子性能的影响; 远程结构的内涵及其对高分子性能的 影响;凝聚态结构的内涵及其对高分子性能的影响 (2)高聚物分子运动与结构的转变 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结构基础;高分子运动的时间、温度依赖性;粘弹性 (3)高聚物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4)高聚物结构与性能主要的表征手段、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