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咏梅(宋·陆游)》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卜算子·咏梅》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在词的上阕中,作者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下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主题】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写法】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6]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6]无主:无人为主,指野梅。

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评析:在历代咏梅词作中,此首最为著名。

词中的梅独具一种孤芳自赏的意态,那是词人人格的投射。

词人咏的是驿站外、断桥边人迹罕到处的野梅。

它在黄昏日落之际独自含愁,更经风洗雨劫,却不改素志。

野梅恍如高洁的志士,先春而放,任凭百花嫉妒。

即使辞枝飘落,零落成泥,被车轮碾作粉尘,却依然葆有着它的幽香。

那不正是陆游一生不渝的爱国挚情吗?作者简介: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官宦世家,以荫补登仕郎。

少有才名,试进士,为秦桧所忌,除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通判兴隆军事。

范成大帅蜀,以参议官佐幕成都。

嘉泰初,以韩侂胄荐,诏同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

韩败,被劾落职。

他一生坚决主张抗战,晚年退居家乡,报国信念始终不渝。

于诗而言,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平生为诗近万首。

词的数量比诗少,多感慨国事之作。

有《放翁词》。

《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及译文

《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及译文

《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及译文
《卜算子·咏梅》原文: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注释:
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

《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断桥:残破的桥。

寂寞:冷清。

无主:无人过问
著(zhuó):遭受。

无意:不想。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一任:任凭。

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群芳:群花;百花。

零落:凋谢
《卜算子·咏梅》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已经毫不在乎。

就算它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仍旧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陆游《卜算子 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 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注释】①驿:古代官方设置的供递送公文或其它差役者中转休憩的交通站。

②碾(nian):压碎。

【译文】一枝野梅孤寂无依地吐芳在驿站之旁的断桥畔,黄昏来临时花容已甚憔悴,更加上风雨的侵袭,尤觉惨淡了。

梅花原本开早百花之先而无意争占春光,苦心经营自己,所以,随它群芳的嫉妒,绝不在意!即使在风雨中凋谢飘落,花瓣成泥或被碾压成尘,但形可灭神却永驻的,只要清香依旧留在人间,也就足以自傲,足多自豪了。

【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末句想见劲节”。

(《古今词统》)现代·唐圭璋:“此首咏梅,取神不取貌,梅之高格劲节,皆能显出。

起言梅开之处,驿外断桥,不在乎玉堂金屋;寂寞自开,不同于浮花浪蕊。

次言梅开之时,又是黄昏,又是风雨交加,梅之遭遇如此,故惟有独自生愁耳。

下片,说明不与群芳争春之意,‘零落’两句,更揭出梅之真性,深刻无匹。

咏梅即以自喻,与东坡咏鸿同意。

东坡放翁,固皆为忠忱郁勃,念念不忘君国之人也。

(《唐宋词简释》)”【赏析】咏物原是为的抒情,所以,咏物之作贵在舍物之形,抉物之神,然后合一己之情于某物之神,铸就物我相化的“意”。

陆游这首词之所以传为名篇,脍炙人口,就是因为它传述了词人一种坚毅的,虽死无悔也不变其志的心态。

词所透出的孤高风姿,不免遭受“孤芳自赏”的微辞,但是,在历尽磨难,备受打击之后,要力抱劲节,坚持心志,不孤芳自赏难道去随波逐流?脱离具体时空背景,滥加求全责备,若非大言欺人,则必属深文周纳,擅长罗积之举。

需要指出的是,后来龚定庵的“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其实出之此词词意,只是放翁侧重于守持精神,定庵则强调己力的自信。

前者虚,后者实;前者劲节情出之委婉语,后者直言其崛强,如此而己。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陆游《⼘算⼦·咏梅》原⽂及翻译陆游《⼘算⼦·咏梅》原⽂及翻译 《⼘算⼦·咏梅》是南宋爱国诗⼈陆游创作的⼀⾸词,这⾸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算⼦·咏梅》原⽂ 《⼘算⼦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

已是黄昏独⾃愁,更著风和⾬。

⽆意苦争春,⼀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

《⼘算⼦《⼘算⼦·咏梅》翻译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过问。

暮⾊降临,梅花⽆依⽆靠,已经够愁苦了,却⼜遭到了风⾬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思去争艳⽃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成为泥⼟,被碾作尘⼟了,梅花依然和往常⼀样散发出缕缕清⾹。

《⼘算⼦《⼘算⼦·咏梅》注释 ⑴⼘(bǔ)算⼦·咏梅:选⾃吴⽒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

⑵⼘算⼦:为词牌名。

相传是借⽤唐代诗⼈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数字取名,⼈称“⼘算⼦”。

⼭⾕词“似扶著,卖⼘算”,取卖⼘算命的意思。

⑶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书的⼈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

⑷断桥:残破的桥。

⼀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⑸寂寞:孤单冷清。

⑹⽆主:⽆⼈过问,⽆⼈欣赏。

⑺著(zhuó):同“着”,这⾥是遭受的意思。

更著:⼜遭到。

⑻⽆意:不想,没有⼼思。

⾃⼰不想费尽⼼思去争芳⽃艳。

成忠⾂⽑体书风咏梅摘句 ⑼苦:尽⼒,竭⼒。

⑽争春:与百花争奇⽃艳。

此指争权。

⑾⼀任:任凭。

⑿群芳:群花、百花。

隐指权⾂、⼩⼈。

⒀妒(dù):嫉妒。

⒁零落:凋谢。

⒂碾(niǎn):轧碎。

⒃作尘:化作灰⼟。

⒄⾹如故:⾹⽓依旧存在。

《⼘算⼦·咏梅》赏析 《⼘算⼦ 这⾸《⼘算⼦》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孤⾼雅洁品格。

《卜算子·咏梅》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卜算子·咏梅》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卜算子·咏梅》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卜算子:万树《词律》引毛先舒的话说,驿宾王的诗喜欢用数目字,被人称作“卜算子”。

②驿外:驿站外。

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断桥:残破的桥。

④无主:无人过问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尽力,竭力⑦一任:任凭⑧零落:凋谢⑨碾:轧碎。

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译文二】在驿站外的断桥旁边,她寂寞地开放无人呵护。

已是日落黄昏还独自忧愁,又受着骤来风雨的欺侮。

无意去苦苦争占春光,任凭百花讥嘲嫉妒。

纵然片片凋落碾作尘土,沁人的清香却依然如故。

【评点】本篇为咏梅抒怀的名作。

上片写梅花无人爱惜、受风雨欺凌的遭际。

“驿外断桥边”点出梅花的生长地,梅花是那么清幽脱俗,出于众花之上,可现在竟独自在这郊野的驿站外开放,“断桥”边本就是人迹罕至,自然梅花也就无人欣赏,备受冷落了。

这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寂寥地盛开,又寂寥地凋零。

“寂寞开无主”点出这是一株无主的.梅,所以既不会得到应有的照料,也不会有人过来看它。

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在这株梅花身上,将梅的孤独冷落写得如泣如诉,令人动情。

此时已经是日落黄昏,这株孑然一身、默默开放的梅花,愈加凄凉无助,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呼应上句的“寂寞”。

生长在驿外断桥、夕阳西下,本已寂寥愁苦不堪,更不要说再有凄风冷雨的摧残了。

“更著”二字力重千钧,将前三句梅花的困苦处境打得粉碎。

至此词人已经将感情渲染到高潮,面对这看似无法承受的愁苦,梅花仍然“开”!足见其倔强、顽强的秉性。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近现代〕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创作背景: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

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

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

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鉴赏: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

陆游《卜算子·咏梅》宋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陆游《卜算子·咏梅》宋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陆游《卜算子·咏梅》宋词译文及鉴赏答案《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注释】①驿yi去声):驿站。

(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

无主:没有人过问。

③更著:又加上。

④无意:不想。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⑤一任:任凭,不在乎。

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⑥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⑦碾(nian上声):轧碎。

⑧作尘:变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卜算子·咏梅》【译文】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卜算子·咏梅》【讲解】古来的咏物诗词有两种:一种本意就在于刻画歌咏的对象;一种是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寄托另外的寓意和感情。

这首咏梅词属于后一种。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处境。

作者所歌咏的梅,不是游人云集的园林中的梅,也不是文人雅士庭院中的梅,她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无人理睬的野梅。

“驿外断桥边”,这就是她生长的地方。

“驿”是驿站。

驿站本来就已经远离繁华的城市,而这株梅树还不属于这个驿站,她生长在驿站之外的一个断桥旁边。

桥断而没有修,可见那里的荒凉偏僻了。

自然,她只能“寂寞开无主”。

她孤单一株,自开自落,没有人观赏,也没有人养护。

这里使用了“寂寞”这个形容人的感觉的词语,就是把梅当作人来描写的。

“无主”是没有人过问的意思。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著[zhuó]”,加上的意思。

黄昏的降临和自己的无依无靠,已经使她陷于愁苦之中。

然而,她的苦况并不是到此为止,她又遭到了风吹雨打的摧残。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

宋词《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卜算子·咏梅》是由陆游所创作,这首咏梅词属于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注释①驿yi 去声):驿站。

(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

无主:没有人过问。

③更著:又加上。

④无意:不想。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⑤一任:任凭,不在乎。

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⑥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⑦碾(nian 上声):轧碎。

⑧作尘:变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卜算子·咏梅》译文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卜算子·咏梅》讲解古来的咏物诗词有两种:一种本意就在于刻画歌咏的对象;一种是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寄托另外的寓意和感情。

这首咏梅词属于后一种。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处境。

作者所歌咏的梅,不是游人云集的园林中的梅,也不是文人雅士庭院中的梅,她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无人理睬的野梅。

“驿外断桥边”,这就是她生长的地方。

“驿”是驿站。

驿站本来就已经远离繁华的城市,而这株梅树还不属于这个驿站,她生长在驿站之外的一个断桥旁边。

桥断而没有修,可见那里的荒凉偏僻了。

自然,她只能“寂寞开无主”。

她孤单一株,自开自落,没有人观赏,也没有人养护。

这里使用了“寂寞”这个形容人的感觉的词语,就是把梅当作人来描写的。

“无主”是没有人过问的意思。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下面我们来看看《卜算子·咏梅》原文及翻译。

《卜算子·咏梅》原文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翻译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成为泥土,被碾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咏梅》注释⑴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⑵卜算子:为词牌名。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⑶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⑷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⑸寂寞:孤单冷清。

⑹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⑺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更著:又遭到。

⑻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成忠臣毛体书风咏梅摘句⑼苦:尽力,竭力。

⑽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⑾一任:任凭。

⑿群芳:群花、百花。

隐指权臣、小人。

⒀妒(dù):嫉妒。

⒁零落:凋谢。

⒂碾(niǎn):轧碎。

⒃作尘:化作灰土。

⒄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译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译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鉴赏《卜算子·咏梅》译文赏析《卜算子·咏梅》是由陆游所创作的,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卜算子·咏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著同: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咏梅》注释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卜算子咏梅译文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译文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译文及赏析【卜算子咏梅译文及赏析】白居易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传世名篇,描绘了寒冷的冬天里,梅花的坚韧和傲然的美。

下面将给大家带来一篇《卜算子咏梅》的译文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原诗】白居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无名小卒咏梅【译文】钟鸣麦秋来到这废弃的桥头,寒冷清冷无人的花开在这儿,已是黄昏时分,寂寞地独自忧伤,风和雨就更甚了。

无意苦争春,任由一片群芳们妒忌。

梅花零落,变作泥埋在尘土里,唯独花香哈那是照旧。

【赏析】白居易的诗《卜算子咏梅》写出了梅花的坚韧与傲然之美。

诗人选取了驿外断桥边这样一个荒凉寂寞的背景,将孤独感融入了梅花的形象之中。

手法简练利落,字字珠玑。

首句“驿外断桥边”,寥寥数字勾勒出桥下萧瑟风景,形象鲜明。

接着描述梅花“寂寞开无主”,用独特的笔法,表达出梅花高洁独立的个性。

接下来的两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深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下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千古传诵的经典之句,令人陶醉。

梅花不力争春,不畏严寒,傲然自足。

梅花独放异彩,引来群芳们的妒忌。

诗人用梅花的形象表达出自己的悲壮和坚韧,使得整首诗的气势更加凌厉。

全诗共八句,表面上看简短,意境却空灵高雅。

结尾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的独特品质,自然展现了梅花的最高境界。

虽然梅花已经凋零,但依然保持着独特的芬芳。

这种情态,使得整首诗既有悲伤的意境,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坚强品格的崇敬。

【总结】《卜算子咏梅》是白居易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与作者许多其他的辞章诗文不同,通过对梅花形象的赞美,传达了生命的永恒和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以清冷风景取,以零落梅花喻,展示出梅花孤傲的气质,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它也给人以启示,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卜算子咏梅的所有诗

卜算子咏梅的所有诗

卜算子咏梅的所有诗一、原文《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衍生注释:1. “驿外”:指驿站之外。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2.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3. “群芳”:百花,这里借指诗人的政敌。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面写梅花,实则借梅花来表达诗人自己的境遇和情怀。

情感上,充满了孤独寂寞以及不屈不挠的高洁情感。

诗人陆游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打击,就如同那驿外断桥边无人理会的梅花一样。

表现手法方面,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以梅花的“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来形容自身的孤独落寞。

同时,以梅花无意争春、任群芳妒以及即使零落成泥仍香气不改,体现出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

四、作者介绍: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他始终坚持抗金,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其诗风格雄浑豪放,情感真挚动人。

五、运用片段:1. 在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题目是关于描写一种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气节。

小李写道:“这让我想起了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坚守自己的芬芳,我觉得人也应该像梅花一样,即便处于逆境,也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

”2. 公司组织员工参观廉洁文化展,小张在观后分享时说道:“在廉洁的道路上,会有诸多诱惑与压力,就如同梅花面临风雨一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们就应该像梅花一样,拒绝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保持自己清正廉洁的品质,即便遭遇磨难,这种高洁的品质也不能改变。

卜算子咏梅课文

卜算子咏梅课文

卜算子咏梅课文
【原文】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近现代〕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赏析【作品简介】《卜算子·咏梅》由陆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以梅喻人,人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原文】《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驿yi 去声):驿站。

(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②寂寞:冷清。

无主:没有人过问。

③更著:又加上。

④无意:不想。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⑤一任:任凭,不在乎。

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⑥群芳:普通的花卉,此处喻指政界中的群小。

⑦碾(nian 上声):轧碎。

⑧作尘:变成灰土。

⑨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译文】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

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讲解】古来的咏物诗词有两种:一种本意就在于刻画歌咏的对象;一种是借歌咏的对象作为比拟和象征,寄托另外的寓意和感情。

这首咏梅词属于后一种。

作者采取拟人化的手法,用梅花比喻自己,借以表现他的信念和品格。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处境。

作者所歌咏的梅,不是游人云集的园林中的梅,也不是文人雅士庭院中的梅,她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无人理睬的野梅。

“驿外断桥边”,这就是她生长的地方。

“驿”是驿站。

驿站本来就已经远离繁华的城市,而这株梅树还不属于这个驿站,她生长在驿站之外的一个断桥旁边。

桥断而没有修,可见那里的荒凉偏僻了。

自然,她只能“寂寞开无主”。

她孤单一株,自开自落,没有人观赏,也没有人养护。

这里使用了“寂寞”这个形容人的感觉的词语,就是把梅当作人来描写的。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

作品原文:卜算子·咏梅①陆游驿外②断桥③边,寂寞④开无主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⑥风和雨。

无意⑦苦⑧争春⑨,一任⑩群芳⑪妒⑫。

零落⑬成泥碾⑭作尘⑮,只有香如故⑯。

作品注释: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⑪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

⑭碾(niǎn):轧烂,压碎。

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作品译文:驿站外断桥旁。

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

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

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卜算子·咏梅》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卜算子·咏梅陆游〔宋代〕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着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

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

’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

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

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

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

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

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

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

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

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卜算子咏梅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

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

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

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

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

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
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
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

(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

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

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
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

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

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
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

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
作者简介:
戴志强:男大专学历,省语文骨干教师,小学高级,市级
语文学科带头人。

九二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