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英汉语言的对比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
第三章 汉英语言句式结构对比研究 英汉互译课件
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汉人的思维重“事在人为”,人的动作和行为必然是由人做的, 事或物不可能自己去完成这些动作和行为,因而表达时常常说 出施动者,采用人称表达法;如无人称,则采用泛称,如“有 人”、“人们”、“大家”、“人家”等; 当主语不言自喻时,汉语又常常采用无主语句, 即在句中常常 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例1:又要马儿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简直可笑!
英语的基本句型及其变体
1. 基本句型 . 2. 变体 . 2.1 变式 2.2 扩展 2.3 组合 2.4 省略 2.5 倒装
Five Types of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1. S+V The telephone rings The baby cried. dent. The desk feels smooth. 3. S+V+O The news surprised me. We study English. 4. S+V+Oi+Od John gave Mary a mobile phone. I sent him a letter. 5. S+V+O+C She painted the door green. We call a computer an electronic brain.
英语句子变体
1. Variation of Basic English Sentences(变体)
Interrogative sentence changed from the narrative sentence. For example: Negative sentence from positive sentence. For example: Passive sentence from active sentence. For example: “There+be” Structure. For example: 2. Extension of Basic English Sentences(扩展):Adding modified words or phrases or clauses as attributive or adverbial. The other key to controlling stress is to realize that there are other troublesome parts of your life over which you can have little or no control. 3. Combination of Basic English Sentences(组合) It is a common way to put all kinds of basic English sentences together in terms of connectives and punctuation. 4. Omission of Basic English Sentences (省略) Generally speaking, some elements or words or phrases of basic English sentences could be omitted.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5. Inversion of basic English sentence. (倒装) The window opened and in came a gentle breeze. On the top of the hill stands an old temple.
汉英对比的翻译教学方法
汉英对比的翻译教学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张春柏陈舒提要:本文讨论了汉英对比的翻译教学方法。
笔者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不同的层面对汉英两种语言的一些主要差异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和应该引导学生注意的地方。
笔者着重指出,翻译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两种语言不同的结构和相同结构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及其对翻译的启示,并且,这种对比应该立足汉语,而不是把英语的词法、句法和衔接机制套用到汉语中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A Method of Teaching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Based on Contrastive Studies of the Two LanguagesZhang Chunbai Chen Shu(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the basis of a rough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some of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in lexis, syntax and discourse, it dwells on how relevant structures should be translated and where the students’ attention should be directed.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different meanings and uses of the same structures in the two languages as well a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and that such stud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instead of imposing the lexical, syntactic and cohesive mechanism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on it.引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毕业时,应能比较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掌握英译汉的汉译英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英汉语言的对比)【圣才出品】
第3章英汉语言的对比3.1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一、试译下列各短语,注意英汉语中词的多义性和搭配能力的不同1. ①soft music②soft life③soft drink④soft goods⑤soft light⑥soft breeze【译文】①轻音乐;②安逸的生活;③软饮料(不含酒精);④纺织品;⑤柔和的光线;⑥微风2. ①a handsome car②a handsome man③a handsome profit④a handsome compliment【译文】①漂亮的车;②英俊的男士;③一大笔利润;④大加赞赏3.①good results②good food③a good point④a good deed【译文】①好的结果;②符合标准的食物;③有说服力的依据;④高尚的习惯行为4.①poor health②poor food③poor light④poor soil⑤a poor country⑥a poor swimmer【译文】①身体不好;②劣质食物;③昏暗的光线;④贫瘠的土壤;⑤贫穷的国家;⑥不擅长游泳的人5. ①regular breathing②regular customers③a face with regular features④a regular army/soldier⑤a regular disaster【译文】①均匀的呼吸;②老主顾;③五官端正的脸庞;④正规军;正规军士兵;⑤一场彻底的灾难6. ①to cut wheat②to cut cake③to cut finger-nails【译文】①割麦子;②切蛋糕;③剪指甲7. ①to fuel up on food②to fuel up on water【译文】①吃点食物;②喝点啤酒二、试译下列单词和句子,根据汉语表达习惯进行增添1. sorting【答案】分类法2. allergy【译文】(医学)变(态反)应性/过敏性3. measurement【译文】测量法/测量结果4. neutralization【译文】中和作用/中立状态5. modification【译文】修改方案/修正稿6. oxidation【译文】氧化作用7. transmission【译文】传递方式/传动装置8. cycling【译文】周期变化9. programming【译文】程序编制10. magnetization【译文】磁化作用/磁化强度11. mercuriality【译文】易变特性12. substitution【译文】取代作用13. corrosive【译文】腐蚀剂14. dripping【译文】滴注法15. assimilation【译文】同化作用16. relativity【译文】相对论17. lithonephrotomy【译文】肾结石切除术18. memory【译文】存储器19.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mine-owners of South Wales were unable toproduce coal as cheaply as the more mechanized mines abroad, with the result that for many years there was serious unemployment in South Wales.【译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南威尔士矿主不能像海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煤矿一样廉价出煤,结果南威尔士多年来有着严重的失业现象。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第3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
Basics of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第三章 英汉语言的对比
❖ 3.1 英汉词汇的对比 ❖ 3.2 英汉句法的对比 ❖ 3.3 英汉修辞的对比
3.1 英汉词汇的对比
1. 构词法的差异
(1) 从构词形式看,英汉语都有前缀、后缀,英语更发达。 A. 前缀 B. B. 后缀 (2) 构词方法比较 A. 复合构词法
3.1 英汉词汇的对比
(2)动词与其他词的搭配能力
英语动词的搭配能力很强。以put为例,它可和介词、副词 、代词、名词等组成词组。
例28. put + preposition (put +介词): put in, put on etc. put + adverb (put+ 副词): put away, put off etc. put + pronoun + preposition (put+代词+介词): put someone out, put something out etc. put + noun + preposition (put+名词+介词): put the arm on, put the finger on etc. put + pronoun + adverb (put+代词+副词): put something aside, put something away etc.
译文:一张小圆桌、一幢灰色的高楼、一件又脏又旧的褐 色衬衫、一座著名的德国医学院、一辆价格不菲的瑞典跑 车。
例22. This is a China-made high-quality milkwhite wall-mounted air-conditioner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1. 引言•介绍张培基及其英汉翻译教程的背景和目的。
2. 基本概念•什么是英汉翻译?•英汉翻译的重要性•英汉翻译的难点和挑战•张培基的翻译理论和方法论3. 翻译准备•翻译前的背景研究•翻译所需的工具和资源•翻译的时间管理和计划4. 翻译步骤•理解原文•确定翻译目标和风格•转换句子结构和语序•翻译技巧和策略•校对和修改翻译稿5. 翻译质量控制•校对和修改的重要性•常见翻译错误及修改建议•翻译评估和反馈6. 结语•总结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的要点和价值。
注:此为模拟回答,实际的详细教程需要根据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的内容进行整理。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1. 引言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是一份由资深创作者张培基撰写的教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英汉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本教程整理了张培基关于英汉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提供了详细的翻译步骤和质量控制方法。
2. 基本概念•英汉翻译:解释英语文本,并将其转化为中文的过程。
•英汉翻译的重要性:英汉翻译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汉翻译的难点和挑战:涉及文化差异、语言特点以及专业术语等方面的挑战。
•张培基的翻译理论和方法论:介绍张培基对翻译的理解和他独特的翻译方法。
3. 翻译准备•翻译前的背景研究:了解原文的主题、背景信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翻译所需的工具和资源:介绍常用的翻译工具,如电子词典、翻译记忆软件等。
•翻译的时间管理和计划:合理安排翻译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翻译步骤•理解原文:通过仔细阅读原文,确保对其含义和表达方式有全面的理解。
•确定翻译目标和风格:根据翻译的用途和目标受众,确定翻译的风格和方向。
•转换句子结构和语序:根据中文的语法和表达习惯,重新组织和调整句子结构和语序。
•翻译技巧和策略:介绍一些翻译中常用的技巧和策略,如同义替换、意译和增译等。
•校对和修改翻译稿:对翻译的稿件进行仔细校对和修改,确保准确无误。
5. 翻译质量控制•校对和修改的重要性:强调对翻译稿的反复校对和修改,以保证翻译质量。
第三章 张春柏 汉译英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第三章: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汉两种言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英语是拼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词汇上。
与翻译关系比较密切的因素主要包括词义、词形、和词的音律和节奏等。
3.1英汉语的词义对比与翻译说到翻译,人们自然会想到词的选择。
有人以为手持一本英汉词典和一本汉英词典就可以翻译了。
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
这不仅是因为翻译牵涉到诸多非语言因素,如文化知识和科学常识等,而且还因为英语和汉语和词汇之间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首先表现在词义上。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把最广义的意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外延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
除了主题意义外,其他六种意义都与词义密切相关。
显然,词典告诉我们的主要是词的外延意义,如“土地”、“红色”、和“荷花”在英语中分别为earth、 red和 lotus flower,而它们的其他意义则不大可能作全面的反映。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科技词汇外,英语和汉语中几乎没有两个词在所有的意义和用法上是完全对等的。
具体而言,英汉词汇在意义上主要有以下区别:1 词汇的意义范围(semantic scope)不一样,如英语中的kill 一词和汉语中的“杀”就相去甚远。
例如:1 Japanesekilled millions of innocent people during the war.army在那场战争中日本军队屠杀了成百上千万无辜的平民。
2) Three men were killed in the accident.有三个男子在事故中丧生。
3) The engine was killed by the flood.汽车的引擎由于大水而熄了火。
4) Your joke nearly killed me.你的笑话真是笑死人。
5) I’m reading this book just to kill time.我读这本书只是为了消磨时间。
英汉翻译教程_张培基等
英语则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如英语book表示书的单数;books则表示书的复数。英语陈述句中现在时态单数第三人称(third person singular)要加s;或借助元音互换与辅音互换的方式表示复数,如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或借助错根形式表示时态(tense),如go-went-gone等。再看下面几个句子:
汉语历史较英语历史长得很,汉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经历过许多变迁: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单纯表意向部分表音方向发展。但汉语的特点没有变,它仍然是表意文字。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康熙字典》收了4.9万个字的汉字。《汉语大字典》收5.6万字。台湾1973年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收词40余万条。1960年出版的《大汉和辞典》收词55万余条。汉字的构词能力强。曾有人作了粗略的统计,汉语中单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就有200多个,单“一”字开头的成语,就有5472条。据称原计划出版的《中山大辞典》曾包括60余万条。
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句子
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波涛。
著名汉语学家王力教授说过:“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往往化整为零。“
由张培基译作探析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由张培基译作探析英汉句法结构差异作者:崔洋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6期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06.040收稿日期:20160524作者简介:崔洋(1993—),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一个属于表音文字,一个属于表意文字。
张培基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对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极深的理解,他的译文自然流畅,符合以英语为母语者的语言表达习惯。
从张培基的汉译英译作中的经典译句出发,对同一语句的英汉译法进行探讨,以期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差异明晰化。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结构差异;张培基中图分类号:H31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6011603关于语言对比的研究古已有之。
即使是句法结构完全不同、地域上存在很大差异的两种语言也存在一定的对比性,因为人类源于同宗,社会的构成、运作以及生活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性。
然而人类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发展趋势的不同,在语言存在共性的同时,更存在着特性。
这些语言的特性,即语言的民族性,蕴含在语音、文字、句子乃至段落篇章以及各个语言表达形式中。
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对于这些语言的教学、习得以及翻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如语言学大家赵元任先生所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质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即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
”近年来世界发展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各民族语言之间发生着融合以及相互吸引,汉语也随之与通用语英语产生了交汇和融合,了解并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对这两种语言本身的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译者简介张培基,1921年生,祖籍福州,中国著名翻译家,杰出教授。
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同年任英文《上海自由西报》记者、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英文《中国年鉴》(1944—1945年度)副总编。
英汉翻译教程_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谈不上佛教的翻译。
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斯),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
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
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
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175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
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清学”时期,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现象,但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林纾和他的合伙人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160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王子复仇记》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等到八国联军战役以后,他避居上海,搞翻译工作,他“曾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破天荒第一次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正面提出了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
课程教学大纲《英汉对比与翻译》
课程教学大纲《英汉对比与翻译》(英文名称: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5510131042、学分:2学时:363、课程类别:专业学位基础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翻译硕士(包括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基础课。
课程力求以对比语言学、修辞学、文体学、语篇分析和跨文化交际等理论为基础,在全面梳理英语和汉语这两门语言文化各自的特征并进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学生的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贮备,使学生基本掌握英汉语言文化的异同、增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培养学生跨语言文化的沟通能力、进行双语转换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研究能力。
6、预备知识:翻译概论、基础笔译7、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英汉语言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发意义,具体包括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篇章、文化和修辞等层面的上异同,并初步掌握在这些层面上进行语言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8、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考试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秦洪武、王克非,《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Xiao Liming. English-Chinese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参考书目:Chen Dezhang.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陈志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总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1983)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里提到“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这条注疏,关于翻译的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
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也许可以诠释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易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互相了解的目的。
(罗新璋1984)一、关于翻译何谓翻译?关于翻译的定义很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根据《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翻译”这个中性术语是指将一种语言(“原语”)里的词句的意思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意思所做的一切,不论其手段是说话、写字还是做手势。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论翻译》,1984)有人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science),因为它有自身的规律可循;有人看作是一门艺术(art),因为它是译者对原文再创造的过程;也有人看作是一门手艺(craft),因为原语的信息需要用地道恰当的目的语再现。
在自动化数据处理中,翻译又被定义为:“将计算机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将字符从一种表示转换成另一种表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凯里1979)。
季羡林教授也说,翻译是永葆中华文明青春的万应灵药。
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先生说,从中国来讲,没有翻译工作,就没有中国***和中国近代的革命运动,就没有中国成功的对外开放和四个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讲,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和平,就没有各种国际交往,就没有一个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未来。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
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交际的桥梁。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当许多的国家还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时候,我国的翻译事业就产生了。
据有关史书记载,周朝和秦始皇时代,语言中已有了外来语,说明当时已有翻译活动了。
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我国的翻译业始于东汉桓帝建和2年,即公元148年。
根据翻译的内容,可以把翻译史分为四个时期:我国的翻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打开这一翻译史册,我们可以看到翻译高潮迭起,翻译家难以计数,翻译理论博大精深。
了解这一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我们的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
简单说来,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汉代-秦符时期;二、隋-唐-宋时期;三、明清时期;四、五四时期;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汉代-秦符时期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的诸侯国家相互之间交往就出现了翻译,如楚国王子去越国时就求助过翻译。
当然这种翻译还谈不上是语际翻译。
中国真正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动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的哀帝时期(公元前25年至公元前1年)的佛经翻译。
那时有个名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单的佛经经句。
到了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四年),佛经翻译就正式开始了。
译者安世高是安息(即波斯)人,他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后来月支人支娄迦谶(又叫娄迦谶,谶念chen,趁,指应验的语言或预兆)来到了中国,他翻译了十多部佛经。
支娄迦谶译笔生硬,基本上是字对字、句对句地翻译,中国读者不易看懂。
中国翻译界现在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支娄迦谶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有个弟子叫支谦。
他们三人号称"三支",是当时翻译佛经非常有名的译者。
与"三支"同时从事佛经翻译的还有竺法护。
他也是月支人,是当时的佛经翻译名家,总共译了一百七十五部佛经,对佛经在中国的流传贡献不小。
竺法护和"三支"一道被人称作月之派。
英汉句法对比与互译——以张培基和夏济安的散文翻译为例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英汉句法对比与互译——以张培基和夏济安的散文翻译为例上海市朱家角中学/谢红梅【摘要】张培基和夏济安都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尤以散文翻译见长,值得翻译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借鉴。
本文通过比较英语与汉语在句法层面上三个方面的不同,即形合与意合,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和夏济安的《美国名家散文选读》为例,探讨英汉互译的策略和方法,对英汉互译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对比 句法 张培基 夏济安一、引言张培基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出版了《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先生不仅在句子层面上力求做到语言自然流畅、准确细致、雅俗得当而且又特别着意语篇神韵的再创造,为深入研究翻译理论和技巧提供了典型实例。
夏济安是台湾卓越的翻译家,其译作为《美国名家散文选读》,译作达意传神,充分保留了原文风味,堪称英语散文汉译的典范。
本文根据英语和汉语在句法层面的三个不同点,通过仔细研读两位翻译大师的作品,并以他们的译作为例,探讨英汉互译的策略和方法,对英汉互译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英汉句法对比与互译——以张培基和夏济安的散文翻译为例英汉互译离不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对两种语言不同之处的深刻认识,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比较英汉句法层面的不同,结合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和夏济安的《美国名家散文选读》,探讨英汉互译的策略和方法。
1.形合与意合。
英汉语句法最基本的差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形合指“句中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与之相反,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十分丰富,这些连接手段主要有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连词(如and, or, when, as, until, unless等)、介词(如with, to, of, upon, without, because of, with regard to等),还有形态变化形式,包括词缀变化,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形态变化(如性、数、格、时、体、语态、语气、比较级、人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 一 、词的意义方面 • 语言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
的。词的意义也如此。 • 例: • Bird • The bird seized the insect and bore it off to its nest.
词的意义方面
• (一)(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完全对应——主要是一些专用名词、术语 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如:
•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 helicopter
直升飞机
• minibus
面包车
•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
• (二) 部分对应,如:
• In the middle of next week: 下周三前后
• gun
枪,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sister
姐,妹
• (三)新词,没有汉语对应词。如:
• Beddo (一种多用途的)床
• overkill (核弹的)过度杀伤力,(宣传活动的)过度行为
• plumber 水管工,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事件的特工
• 2)宇宙飞船的着陆飞行速度在32公里/小时左右,软着陆:
• The landing must be super-soft, made at a velocity of 18 miles or so an hour.
• 这次着陆一定是超级的软着陆,即着陆时的飞行速度在每小时 18英里左右。
• 3)毒性较轻的,软性的: • Marijuana(大麻)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soft drug.
• 那只鸟捕捉到了一只昆虫并把它叼到了鸟巢里。
• What a charming bird the waitress is! • 那个女招待是多么媚人的小姐啊! • He's a queer bird.
• 他是个怪人。
•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irds of a feather –志趣相投的人 • Incidentally, a little bird tells me that your birthday's
• Innocent • 无辜的 adj. → n. An innocent---一个无辜的人
• 2. 词义的深化扩展
• 指一词新有的意义或表达的概念与原来的词义 相比,范围扩大了或者内涵增多了。
• (1)形象性扩展, “字面意义”→“比喻意 义”
• 例如: umbrella 伞---政治上的保护伞 • sandwich 三明治---夹在中间,挤在中间 • (2) 特指到泛指的扩展 • 例如:street 石头铺成的路---泛指街道、马路 • holiday 圣诞节、复活节等---指任何节假日
coming up.
• 顺便提一句,有个消息灵通的人告诉我你的生日快到了。
• 词义的变化polysemy • 1.词类转换 • 一个词,词的形态不发生变化,直接转化词性,得
到新的词义,称为词类转换。 • 例如:名词转为动词
• Tailor • 裁缝 n.→v. To tailor---特别制作
• Leaflet • 传单 n.→ v. To leaflet---散发传单 • 形容词转化为名词
soft pillow
• soft cushion ˈkʊʃn] • soft music • soft wood • Soft breeze • soft drink • soft money • soft light • Soft voice • soft fire • soft hat • soft answer • Soft heart • soft words • soft goods • soft water
• 3.词义的缩小 • Girl 原指“年轻人”,部分性别,“young person of
either sex”,现在词义缩小了,特指年轻女性, “female young person”
• Corpse—human or animal body, living or dead
• →a dead body(esp. of a human being) • 4.词义升格 • 中性或贬义词升格为褒义词 • Craftsman 善于骗人的能手---工匠,名匠 • Minister 仆人、服务员---部长、大臣 • 5.词义降格 • 中性或褒义降格为贬义 • Gossip 教父---爱讲闲话的人 • Villain 农民---恶棍、坏人或小说中的反面角色
mærəˈwɑ:nə • 大麻通常被看做是软性麻醉毒品。 • 4)非百分之百可靠的:
• At this stage there is only soft intelligence about the enemy intention. We should not shoot him from the hip.
• 软枕 • 靠垫 • 轻柔的音乐 • 软木 • 和风 • 不含酒精的饮料 • 纸币 • 柔光 • 低声 • 文火 • 呢帽 • 委婉的回答 • 易感动之心,慈心 • 和蔼的话
• (四)英语中许多词一词多义,与汉语中几个不同词、词组对
应。如soft,除了“软的”、“柔的”,还有: • 1)无坚固掩护工事的,可攻破的:
• The record has been considered soft ever since it was set last May.
• 自从五月份创造了这个记录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很容易破 的。
• marriage
娶,嫁
• President 总统、主席、校长、议长、会长、社长;
• Morning
早晨、上午
• 对于morning 的翻译:Late in the morning 接近晌午/ Early in the morning 一大早;
• 而mid-morning 等最好用时间表示:
• Mid morning: 上午十点左右 Mid-afternoon: 下午三、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