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大全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汇总大全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1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
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
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
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
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
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
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
”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
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
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
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
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
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
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
”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
李信果然误事。
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
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
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
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
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中华上下五千年,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讲起一直介绍到中国近代史,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小故事,也包括对人物的介绍,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请君入瓮武则天当皇帝,开创了妇女称帝的先例.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必然会面对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敌对势力.徐敬业和唐宗室诸王等起兵反对她,使她担心朝臣背叛,民心动摇.为了保住她的地位和统治,她任用酷吏,实施严刑峻法;还大开告密之门检举告发反对者.为此还专门设立了铜匦(guǐ)这种匣子,告密的奏章只能丢进去不能拿出来.那时,凡告密的人都能享受优厚的待遇,如果告密的内容符合武则天的心意,马上就可以做大官.如果告密内容不实,也不追究诬告的责任,结果一时间告密之风盛行.李唐皇族贵戚数百人,大臣数百家,都因此而被杀,地方官吏被杀的则不可胜数.而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奸恶之人,便把告密作为升官发财的捷径.像索元礼、来俊臣、周兴等,就是靠这股歪风发迹的.索元礼是胡人,正是靠告密起家的.他捏造事实,声称有急变.武则天马上亲自召见,升任他为游击,命他在洛州负责审理案件,管理秘密监禁审讯犯人的“制狱”.索元礼生性残忍,杀人不眨眼.他审理案件,动辄严刑逼供,刑具的花样又特别多,往往搞得犯人死去活来,一个案子牵连了数百上千人,还不肯罢休.老百姓对他比狼虎还怕.武则天却多次召见他,大加赏赐,助长了他的威势.所以,死在他手中的人不计其数,他是武则天时的酷吏之首.来俊臣等奸恶之徒也以索元礼为榜样,以告密起家,并且大红大紫,被天下人称为“来索”.来俊臣本是一个品行不端、反复无常的人,曾因奸盗案入狱.在狱中,他诬告有人反叛.东平王李续审理后认为没有证据,打了他一百杖.后来李续被诛,来俊臣又告密,并且见到了武则天.武则天认为他忠心可嘉,升他为侍御史加朝散大夫,命他管理刑狱.来俊臣见风使舵,每次审案都符合武则天的心意,武则天也就放纵他用酷刑威胁群臣.朝臣中先后被来俊臣害死的多达数千家,凡是平常与他有一点小纠纷的人,统统被冤杀.这样一来,天下人几乎都不敢讲话,只能“目语”,就是用眼睛来表达意思.来俊臣手下招聚了数百名无赖,又与一些同党官员相勾结.他们若要诬告某人,就在各地同时检举揭发,一呼百应.武则天便信以为真,让来俊臣来主持审问.武则天还特别设立了推事院,又称新开门,专让来俊臣办案.只要一进这“新开门”,几乎没有一个人还能活着出来.来俊臣还同他的同伙编写了一部《告密罗织经》,详详细细叙写了告密罗织的办法.来俊臣还置办了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刑具,每次审案,先把这些刑具往犯人面前一横,吓得犯人魂飞魄散,只好胡编乱造招供了事.许多官员入朝时好端端的,突然被诬,从此音讯全无,甚至全家被杀.所以,官员们出门上朝,都先要同家里人诀别说:“不知还能重见否?”后来,连狄仁杰也被来俊臣罗织罪名,关进大牢.幸亏他想办法自救,否则也被来俊臣的枷棒打死了.来俊臣有个同伙叫周兴,也是一个酷吏,被他陷害冤死的人也多达数千人.不料,后来有人密告周兴参与谋反.武则天就命来俊臣审理.来俊臣故意问周兴:“审案时,很多囚犯不肯服罪,怎么办?”周兴回答道:“这个容易,找个大瓮,把囚犯装在瓮里,四周用炭火一烤,保管他什么事都承认.”来俊臣说:“好办法.”便立刻叫人照办.然后他又对周兴道:“现在朝廷有诏审问阁下,请周兄尝尝烤瓮的味道!”这就是成语“请君入瓮”的来源.武则天称帝后,来俊臣的野心越来越大,最后竟祸胆包天,数次三番想陷害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还想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有人把他的阴谋向武氏诸王揭发,于是诸王等先发制人,群起而攻之.武则天见状,只好批准将他处死.消息传开,人们奔走相告,说:“从今以后,可以安心睡觉了.”随着武周皇权越来越稳固,武则天接受臣下的建议,任命监察御史严善思审理,查出诬告的歹徒八百五十余人;接着废除了制狱和告密等制度,社会生活也逐渐趋于安定了.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她宠信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狐假虎威,败坏朝纲.宰相张柬之联合司刑少卿桓彦范、中台右丞敬晖等人,率领禁军冲入宫中,杀死二张,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中宗.中宗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并恢复了大唐国号.武周政权终于结束了.这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终年八十二岁.她与高宗合葬在乾陵.和别的帝王树碑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不同,武则天在自己墓前树起的是一座无字的碑.确实,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执政五十年,既有政绩也有弊病.千百年来人们评议纷纷,莫衷一是.千秋功罪,任人评说.这座无字的碑,再次显示了这位女皇帝的胸襟与智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暗度陈仓韩信当了大将,没费多少日子,就训练成一支很整齐的军队,将士们也都高高兴兴听他的指挥.军队训练好了,韩信就跟汉王、萧何先商议好,然后把东征的计划告诉了夏侯婴、曹参、周勃、樊哙等这几个人,嘱咐他们保密,分头去干.公元前206年8月,汉王和韩信率领大军静悄悄地离开南郑,叫丞相萧何留在那儿收税征粮,供应军饷.韩信下令,樊哙、周勃带领一万人马去修栈道,限三个月完工.栈道不修好,大军就过不去.可是沛公当初为迷惑项羽,表示不再争天下,烧毁的栈道有三百多里.这儿地势险恶,限期紧,口粮又少,士兵们个个抱怨.樊哙自己也说:“这么大的工程,就是修它一年,也没法完工.”士兵们干活儿就更没有劲儿了.过了几天,上头又派来了三五个工头,还押来了一千名民夫.他们传达汉王的命令,说樊哙、周勃口出怨言,给他们撤职处分,就把他们调回去了.新的工头果然比樊哙他们强,天天督促士兵、民工运木料,送粮草,吵吵嚷嚷.栈道没修了多少,汉王要兴兵东征的警报早已到了关中.章邯听到消息,一面派探子去打听修栈道的情况,一面调兵遣将作拦截汉军的准备.他听了探子们的报告,才知道汉军的大将原来是钻裤裆的淮阴人韩信,汉王的将士们都不服气;修栈道的士兵和民夫天天有逃走的,别说三个月,就是一年两年也修不到这边来.栈道不修通,就算汉军长了翅膀也飞不到关中来.话虽如此,章邯还是派兵马到西边去守住栈道的东口,天天派人打听汉军的动静.有一天,突然来了个急报,说:“汉王大军已经过了栈道,夺去了陈仓,打过来了!”栈道没修好,汉军怎么能过来呢?原来,这是韩信用的计,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大军到了,章邯亲自带领军队去抵抗.韩信早就侦察了地形,先派樊哙、周勃、灌婴他们去攻咸阳.赶到这边,韩信引水灌城,章邯兵败自杀;那边樊哙他们也已经进了咸阳了.关中百姓对“约法三章”的汉王本来就有好感,一见汉军到来,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个月工夫,三秦成了汉王的地盘.霸王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他要向西去攻打刘邦,又得向东去攻打齐国的田荣,正在左右为难时,张良给他一封信,劝他去征伐田荣.张良在信中说:汉王只要在关中做王就心满意足了.倒是齐、梁、赵、代等地不及时平定,田荣必定来打西楚,天下将难以收拾了.霸王和范增知道这是张良替刘邦出的缓兵之计,可是平定了叛变的齐、梁、赵、代,回头再去收拾关中也不太难;要是先去对付刘邦,往后齐、梁、赵、代就更没法收拾了,倒不如将计就计.项羽便决定先去进攻齐王田荣.霸王通知魏王、殷王小心防备汉军,又叫九江王英布发兵一同去征伐齐王田荣.英布存心自己独霸一方,推说有病不能到远处去,派了个带着几千兵马去敷衍霸王.霸王就另外给英布一道秘密的命令,嘱咐他暗杀义帝.霸王让义帝搬到长沙去,义帝不乐意,慢吞吞地在路上磨着.英布打发一班心腹士兵扮作强盗,追上义帝的船,在江面上把他杀了.霸王去了一件心事,就专心去打齐、梁.霸王打到齐国,齐人把守城阳(在今山东莒县),弄得霸王一时没法打进去.后来汉王又用离间计说霸王谋士范增私通汉王,霸王受骗上当,范增感到不妙,说自己年老体衰,就告老还乡了,结果病死在半路上.霸王用兵围困汉王两年多.公元前203年,汉王突围出去到了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汉军占了广武的西边,楚军占领广武的东边,两军相峙.一次汉王在阵前数落霸王的罪行,被霸王弓箭手射中.张良对汉王说:“抓住楚军缺粮的机会,跟霸王讲和.”于是,汉王派人向霸王建议楚汉双方拿荥阳东南的鸿沟为界,鸿沟以东属楚,以西属汉,双方停战.霸王同意了,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其实是汉王的缓兵之计.他采纳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到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大军会合,由韩信统率,追击项羽.刘邦准备跟项羽最后决战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约法三章当各路诸侯攻破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离咸阳不远时,赵高派心腹把二世杀了.赵高想自己即位,又怕进关的诸侯不服,就把二世的侄儿子婴立为秦王.子婴明白赵高一肚子坏水,非常危险,就设计杀了赵高.项羽想借着咸阳内乱连夜进军,又怕投降过来的秦军叛变.大军到了新安城南(今河南新安),楚军把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兵都给杀了,埋在大坑里.打这儿起,项羽的残暴出了名.公元前207年,刘邦进了武关.秦王子婴派了五万兵马守住峣(yáo)关(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刘邦用了张良的计策,派兵在关左右的山头插上无数的旗子,作为疑兵,又吩咐大将周勃带领全部人马,从东南侧面突然打进去,杀了主将,消灭了这一支秦军.刘邦的军队进了关,到了灞上,秦王子婴带着大臣前来投降,车马好像戴孝似地都用白颜色.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把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交给将士们看管.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乱纷纷地争着去拣值钱的东西拿.萧何首先进丞相府,把那些有关国内户口、地形、法令等的图书和档案都收管起来.这些文件是将来治理国家不能少的,他认为比银金财宝更有用.刘邦进了阿房宫,一见宫殿这么富丽,宫女们这么漂亮,就进了内宫,躺在龙床上不想离开了.部将樊哙这时闯了进来,说:“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做富家翁?这些穷奢极欲的东西使秦亡了,您要这些干吗?还是快点回到灞上去吧!”恰巧张良也进来了.张良对刘邦说:“请您听从樊吧!”刘邦只好封了库房,自己回到灞上的军营里去.刘邦召集了各县的父老,对他们说:“你们吃秦朝的苦头已经吃够了,从今儿起,秦朝的法令一律废除.我跟诸位父老订立三条法令:第一、杀人的偿命;第二、打伤人的办罪;第三、偷盗的办罪.办罪的轻重看犯罪的轻重而定.”“约法三章”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百姓们兴高采烈,纷纷拿着牛羊肉、酒和粮食来慰劳刘邦的将士.刘邦耐心地劝大伙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他说:“粮仓里有的是粮食,父老乡亲们就不要再操心了.”打那起,刘邦的军队给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的百姓留下了好印象,百姓们都希望刘邦留在关中做王.但刘邦却担心项羽也会打进关中,不肯放过自己.有一个谋士说:“,我们可以一面立刻派兵去守函谷关,别让诸侯的军队进来,一面招收关中的壮丁,扩大自己的军队.这样才可以抵抗诸侯.”听他这么一说,刘邦就派兵去守函谷关,不准项羽的军队进来.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刘邦的守关将士说:“沛公有令,无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来.”项羽知道后,气得连眼珠子都突出来了.他打进函谷关,到了新丰、鸿门(在今陕西西安东北)把大军驻扎下来,召集将士们商议怎么去惩罚刘邦.。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因此,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篇一:孺(rú)子可教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
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
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
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
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
”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
后十年天下会大乱。
十三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就很快走了。
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
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tāo)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
十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十三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
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
成语“孺子可教”,后来常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篇二:远交近攻战国末期,七雄争霸。
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
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
范雎(jū)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
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
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
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
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十余年,秦始皇继续“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
上下五千年中的成语故事
上下五千年中的成语故事大多来源于生活,历史故事更是其重要的源头。
而人物,往往是成语故事中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中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上下五千年中的成语故事篇一: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tì)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历史,从中汲(jí)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kēng)锵(qiāng)。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上下五千年中的成语故事篇二:草木皆兵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fú)坚统一北方后,强征北方各族人民,组成八十七万大军南下,想一举灭掉东晋。
苻坚先派他弟弟苻融率军二十五万为先锋,从长安向东进发。
九月苻坚亲率大军进驻项城,并下令先锋军向东晋在淝水西岸的重镇寿阳展开进攻。
东晋遂派谢玄等统率八万将士迎战苻坚;另派水军五千增援寿阳。
可惜寿阳失守,水军部队只得在离洛涧二十里处驻扎下来。
苻坚得知秦军攻下寿阳,便把大军留在项城,只率八千轻兵赶至寿阳。
他自以为胜利在望,便派朱序去劝晋军投降。
但朱序却将秦军虚实告知晋军。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典故5篇
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典故5篇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经典成语故事典故,方便大家学习。
《老马识途》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弄巧成拙》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
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
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
中华成语故事精选(7篇)1.中华成语故事: 三折其肱晋国时, 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 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 要看民众是否支持, 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便将失败无疑。
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 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
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 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 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
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 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 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 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 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 换句话说, 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
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 是颇为深刻的。
不论何人, 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 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 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
世界上的伟大人物,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 却仍不断地奋斗, 结果才得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2.中华成语故事: 两败俱伤战国时期, 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
他非常聪明, 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
有一次, 他受到楚王的派遣, 出使到秦国去。
当时, 韩、魏两国互相攻打, 打了一年多, 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 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 便向他请教。
于是, 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
从前, 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 卞庄子见了, 马上拔出剑来, 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 “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 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 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 大的也会受伤。
到那时, 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 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 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
不一会儿, 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 小老虎被咬死了, 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削足适履【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灵王灭掉蔡国,派其弟弃疾管理蔡国。
楚灵王又发兵攻打徐国,大臣朝吴怂恿弃疾乘机夺取王位。
弃疾杀死太子禄。
弃疾让哥哥子比及子哲做国君和令尹,得知楚灵王上吊自杀,弃疾杀死子比和子哲,自立为王。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2田父之获【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
一天一只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三座山跑了五圈,韩子卢还是没有追上东郭逡,结果两者都累死了。
一个农夫刚好路过,轻易地捉住韩子卢和东郭逡。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3天下汹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派人对刘邦说:“天下汹汹是因我们而起,为了结束这种战争局面,我们两人决一死战分胜负。
”刘邦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
项羽命一壮士前去挑战,汉营的神箭手楼烦出来迎战,壮士失败,项羽亲自上阵击败楼烦。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4头撞南墙【成语故事】从前山东淄川县的王生从小相信道术,跑到崂山学道术。
道士见他娇生惯养认为不是学道的料,让他先砍柴锻炼。
他一心想学道,道士教他穿墙术。
他学成立即回家给妻儿表演穿墙术,结果头撞南墙碰了一个大包。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5以德报怨【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6惟命是从【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大军讨伐郑国,攻破郑国都城。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历史和故事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性,故事是历史的传播载体,起到了传承历史的作用,历史则是故事的内涵,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篇一:居安思危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
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
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
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大意。
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篇二:知人不易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在大白天里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zèng)里面煮。
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
孔子装着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
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篇三:毛遂(suì)自荐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誓死不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李离为人正直,秉公办案,执法量刑均以律法为准绳,对高官与百姓一视同仁,做到有法必依,有罪必罚。
他发现一起错判死刑的冤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下属绑了自己去见晋文公。
文公要放他,他则认为应该对律法誓死不二。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三谏之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北方的戎国将要侵略曹国,曹伯想亲自去迎敌。
曹羁进谏说:“戎国人最不讲道义,国王您不能亲自去迎战。
”曹伯说不行。
曹羁进谏三次之后,尽到做臣子的道义之后就离开。
后来曹军被戎狄打败。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蜀犬吠日【成语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
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如见肺肝【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解释诚意的含义,他认为一个人如真有诚意就必须慎独。
不慎独的人背后无恶不作,等见到诚意的君子后就想去遮掩自己的罪行劣迹,却不知人家一看他就如见肺肝一样,是万万遮盖不过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5鼠窃狗盗【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
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
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叔孙通则说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
二世升了他的官。
然而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0篇)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文化之一,而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1克勤克俭【成语故事】尧帝时期,黄河经常发洪水,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没有成效。
舜帝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告别新婚四天的妻子踏上治水的征途,治水13年,曾经3次路过家门而不回,终于取得了成就。
舜认为禹能够克勤克俭地为人民服务就让位给他。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2入幕之宾【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桓温因为赫赫战功开始居功自傲,先是废海西公立晋文帝。
后来又图谋篡夺皇位。
他拉拢郗超等人。
在召见敌对派谢安时,让郗超躲在幕后偷听。
风把幕帐吹开暴露了郗超。
谢安风趣地称他为入幕之宾。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3如火如荼【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力逐渐强盛,吴王夫差想当中原霸主,于公元前482年带领3万大军来到卫国黄池会盟。
他让将士穿统一的红、白、黑三色战袍,按颜色分别整齐地排列,让人感觉到如火如荼,如此整齐的军容使他成为军事霸主。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4呵壁问天【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离开郢都,乘一叶孤舟沿江而下,踏上归家的路途,他多么希望能够与楚王共议国事,推行法治。
他来到荒滩野地之间,弃舟登岸,彷徨山泽之间,见到先王的宗庙,他感慨万千,于是面壁呵斥,大声质问苍天为什么会怀才不遇。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5【成语故事】南朝齐时有一个清干之士辛毗,官至行台尚书,他十分鄙视文学,当面嘲笑文人刘逖说:“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
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强凋悴矣!”刘逖立即回敬他:“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辛只好认可。
中国古代比较好的成语故事6后顾之忧【成语故事】北魏有名宰相李冲办事认真公正,深得孝文帝的信赖。
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将朝中的事打点得井然有序。
李冲病故后,孝文帝痛惜不已,在他的墓前说道:“我如出征,朝事交给你就无后顾之忧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
《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选篇一:刘邦和项羽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
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
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
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
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音hán)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
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
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
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
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
在南方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
声势更大。
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
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
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
项梁老想恢复楚国。
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
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
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
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
”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
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
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
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总结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总结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也说公孙轩辕)(公元前2717年-前2599年)时期算起,至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成语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成语故事(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
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
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
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
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
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
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
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
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
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
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
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
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
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
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典故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又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典故篇一:兵贵神速郭嘉,字奉孝,颍[yǐng]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
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
曹操有心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但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会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
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
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
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
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
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
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
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
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孙康所杀。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典故篇二:别有天地李白,字太白,自号背莲居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生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大。
李白年轻的时候,爱好剑术,轻财仗义,善于作诗。
25岁那年,他身佩宝剑,辞别亲人,离开故乡,出外远游。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本文是关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篇一: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óu],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
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
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
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
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故事内容篇二: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很多历史事件实际上就可以被定位为故事,而这些故事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兴趣,并由此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发展顺序。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上下五千年故事篇一:马邑诱敌战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据说,到了景帝的后期,国家仓库里的钱不知道积了多少万,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一年年地堆积上去,都满到露天的地上来了,有的甚至霉腐了。
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但是,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
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
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
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常侵犯中原,杀害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一下。
有个将军王恢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许多大臣都反对王恢的建议,汉武帝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
过了两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聂音niè)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
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
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
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
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告诉汉武帝。
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中国五千年成语故事
中国五千年成语故事中国五千年成语故事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在任梁国国子博士时,把梁武帝写的《经义》作太学的教材授课。
他写成《后汉书》100卷,《齐史》60卷。
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
梁武帝认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后赐他谥号“骄”。
中国五千年成语故事如愿以偿典故唐代庐陵书生欧明没有门路考取功名,只好与朋友去南海做生意,他们到彭泽,在湖上谈论传说中的青洪君,欧明很敬佩青洪君,忽然湖面出现一条大道,青洪君派使者请欧明下去,把婢女“如愿”嫁给他,从此他们事事如愿过上幸福的日子。
这就是如愿以偿的由来,我们光知道这个成语不行,要明白成语的意思和知道成语的典故才可以的。
中国五千年成语故事炙手可热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
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
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
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着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
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中国五千年成语故事从善如流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
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的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的故事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因此,学习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的故事篇一:昭君出塞在中国古代,汉族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称为“和亲”。
在古代,中国北方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叫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多次南下威胁中原。
汉初国力不强,无法与匈奴对抗,便也采取了和亲政策,求得相对的和平。
汉宣帝时,匈奴的势力衰落了。
此时,匈奴内部出现了两个单(chán)于(匈奴君主的称号)对抗的局面。
其中呼韩邪单于想借助汉朝的支持,统一整个匈奴,于是决心归依汉朝。
他两次到长安见汉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欢迎,他也表示愿协助汉朝政府保护边境。
公元前36年,汉朝派兵攻打了另一个单于,帮助呼韩邪统一了匈奴。
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到长安,向当时的汉元帝提出,愿意当汉家的女婿,恢复和亲。
元帝立即答应,并在宫女中进行选拔。
有一个叫王昭君的宫女主动提出要去和亲。
王昭君又美丽又聪明,很受呼韩邪的喜爱,被封为“宁胡阏(è)氏”,意思是将与汉朝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的故事篇二:不寒而栗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
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都能秉公审办。
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
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己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
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
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xiāng)太守。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人的活动,历史学科是一门与“人”有关的学科,不同的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成长与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他们的相关事迹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典故篇一:穷兵黩武东吴后期名将陆抗,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带领他父亲陆逊留下的部众五千人。
公元264年,孙皓当了东吴的国君,三十八岁的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
当时,东吴的朝政非常腐败。
孙皓荒淫暴虐,宫女有好几千人,还向民间掠夺;又用剥面皮、凿眼睛筹酷刑任意杀人。
陆抗对孙皓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多次上书,劝谏他对外加强防守,对内改善政治,以增强国力。
他曾在奏疏中一次陈述当前应做的事达十六件之多。
但是,孙皓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
公元272年,镇守西陵的吴将步阐投降晋朝。
陆抗得知后、立即率军征讨步阐。
他知道晋军一定会来接应步阐,因此命令军民在西陵外围修筑一道坚固的围墙。
吴将多次要求攻打西陵,但陆抗总是不许。
等到工事完成;晋军已经赶到西陵接应步阐,陆抗率军击退来援的晋军,再向西陵发起猛攻,很快攻进城内,将叛将步阐杀死。
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祜镇守襄阳。
他见陆抗能攻善守,知道要打败东吴并不容易,因此对东吴采取和解策略:部下掠夺了东吴的孩子,他下令放回;行军到东吴边境,收割了东吴方面的庄稼,就送绢帛给东吴作抵偿,猎获的禽兽已被吴人打伤,就送还东吴。
陆抗明白羊祜的用意,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晋商。
两人还经常派使者往来,互相表示友好。
因此,吴、晋一部分边境地带一时出现了和好的局面。
孙皓听说那里的边境和好,很不高兴,派人责问陆抗。
陆抗回话说:“一乡一县尚且不能没有信义,何况大国呢!我如果不这样做,反而会显出羊祜很有威德,对他没有什么损害。
”孙皓听了,无话可说;但他还是想出兵攻晋。
陆抗见军队不断出动,百姓精疲力竭,便向孙皓上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因此,学习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篇一:孺(rú)子可教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
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
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
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
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
”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
后十年天下会大乱。
十三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就很快走了。
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
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tāo)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
十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十三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
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
成语“孺子可教”,后来常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篇二:远交近攻战国末期,七雄争霸。
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
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
范雎(jū)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
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
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
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
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
其后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
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
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
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
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
“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策略。
成语“远交近攻”,后来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精选篇三:图穷匕见(xiàn)战国末期,秦国比较强盛,就不断出兵侵占其它国家的领土。
一次,秦国攻占了赵国的都城,并且一直打到北部的燕国。
燕国的太子丹焦虑不安,决定派勇士荆轲到秦国去刺杀秦王,并让秦舞阳作他的助手。
为了取得秦王信任和欢喜,以便有机会靠近他,燕太子丹让荆轲带去两样东西作礼物:一是秦王急于得到的秦国叛将和秦王的仇人樊于期的人头;一是燕国的地图。
樊于期的人头和地图分别装在两个匣子里。
地图里裹着行刺秦王的匕首,匕首是由毒液泡过的,只要刺破一点皮,就能使秦王丧命。
荆轲和秦舞阳二人到了秦国都城咸阳后,先用金银珠宝买通秦王的大臣蒙嘉,再通过他对秦王说,燕国的荆轲要把叛将的人头和燕国地图献给秦王。
秦王大喜,就在咸阳宫里摆下酒宴,接见燕国来的勇士。
荆轲在前,秦舞阳随后,登上宫殿的台阶。
这时,秦舞阳紧张得腿都有点发抖了,而荆轲却坦然自若,面无惧色。
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