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含泥量及其对混凝土的影响
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
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细集料含泥量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渗性能和强度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一、细集料含泥量的定义。
细集料含泥量是指细集料中所含有的泥土、粉尘等杂质的含量。
泥土和粉尘的存在会影响细集料的分散性和表面性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二、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用石英砂》(GB/T 14684-2011)的规定,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如下:1. 泥土含量,泥土含量应控制在3%以下;2. 粉尘含量,粉尘含量应控制在1%以下。
三、控制细集料含泥量的方法。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控制细集料含泥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严格选择原料,在选用细集料时,要选择质量好、含泥量低的原料;2. 加强筛分,对原料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泥土和粉尘;3. 洗涤处理,采用洗涤的方法,去除细集料中的泥土和粉尘;4. 合理储存,储存细集料时,要注意防止其受到污染,避免增加泥土和粉尘的含量。
四、细集料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 工作性能,细集料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2. 抗渗性能,细集料含泥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能;3. 强度,细集料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胶凝体系,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五、结语。
细集料含泥量的标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控制细集料含泥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之一。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浅析砂含泥量对掺聚羧酸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究 尚处 于起 步 阶段 , 需要 大量 的试 验研 究 来证 实 、 化 。 优
一
●'
L
,一
5结 束 倍
细 骨料 含 泥量 显著 影 响减水 剂 效用 和 掺量 , 其 原 究 因是其 对减 水 剂会有 很 强 的吸 附作 用 , 消耗 掉 了相 应 减 水 剂用 量 的效 能 。从 原 因分 析 中不难 看 出 , 的含 泥 量 砂
表 2 试 验 配 合 比 (g m) k/。
3试 验 结 果
() 含 泥量 对 掺 改 性聚 羧 酸 混凝 土 工 作性 能 和 力 1 砂
学性 能 的影 响 ( 表 3 。 见 )
表 3
编 号 含 落 度 (m 抗 折 强 度 抗 压 强 度 碳 化 深 度 (m 砂 坍 a r) a r)
加 了腐 蚀破 坏 作 用 , 从而 降低 了混 凝土 的强 度 , 混 凝 且
土 强度 越 高影 响越 明显 。 这从 混凝 土破 型试 验 的试块 破 裂 面 可 以看 出 , 石 没 有破 损 , 砂 破坏 的是 水 泥 基 和集 料
【 考文 献】 参 的粘 结界 面 。若 在混 凝 土 中出现 较 大 的泥 团 , 受 力破 [] 长 圣 , 霞 , 小 飞 , 兵 . 砂 含 泥 量 对 混 凝 土 性 能 的 影 其 1耿 王 倪 孙 浅析 坏 点 就在 泥 团处 。试 验表 明, 泥量 高 的砂 拌 制混 凝 土 响 . 含
() 泥 为 P I 4 . R 其 比表 面积 : 7 m/ g 标 准 1水 . I25 , 3 4 2k ;
S 3 S 4 S 5
1 2. 2. 27 2 35 O OO 8 9 . .1 .5 30 0 2. 2. 25 5 32 4 6 7 . . 1 .5 2. 2. 23 9 3O 8 4 6 . . 1 .5 O
一立方米c25混凝土用砂含泥量标准
一立方米C25混凝土用砂含泥量标准一立方米C25混凝土用砂含泥量标准涉及到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砂的含泥量标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深入了解一立方米C25混凝土用砂的含泥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来了解一下C25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应用范围。
C25混凝土是指28天抗压强度设计值为25MPa的混凝土,它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等级,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水利工程等领域。
对于C25混凝土,其配合比中砂的含泥量标准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GB/T14684-2011《混凝土用砂》的规定,砂的含泥量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 泥块含量:不应大于砂总质量的3%。
2. 粉含量:不应大于砂总质量的3%。
3. 粒径分布: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砂的粒径分布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混凝土性能和材料特性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总结,其目的是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应该严格遵守这些含泥量标准,且不能随意更改或忽视。
在实际施工中,如何保证砂的含泥量符合标准呢?我们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砂石供应商,确保其生产的砂石符合国家标准并能提供相关质量证明。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砂石受到外界污染和水分的侵入,以保证砂的质量。
在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确保砂与水泥、骨料的配合比例准确无误。
一立方米C25混凝土用砂的含泥量标准是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施工操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只有在深入理解和严格执行这些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生产和使用高质量的混凝土,为建筑工程提供坚实的保障。
以上是对一立方米C25混凝土用砂含泥量标准的文章撰写,希望对于您了解相关内容有所帮助。
一立方米C25混凝土用砂含泥量标准是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混凝土用砂标准
混凝土用砂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而砂是混凝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使用寿命和耐久性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规范和标准来保证砂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砂的分类根据颗粒大小,砂可以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
其中,粗砂的粒径大小为2.0mm以上,中砂的粒径大小为0.5-2.0mm之间,细砂的粒径大小为0.075-0.5mm之间。
三、砂的质量指标1.含泥量含泥量是指砂中泥土颗粒的质量所占比例。
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混凝土用砂》标准,粗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3%,中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2%,细砂的含泥量应不超过1%。
2.含粉量含粉量是指砂中细小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所占比例。
含粉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粗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8%,中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10%,细砂的含粉量应不超过15%。
3.含碳酸盐量含碳酸盐量是指砂中碳酸盐的质量所占比例。
含碳酸盐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含碳酸盐量应不超过1%。
4.含有机物量含有机物量是指砂中有机物的质量所占比例。
含有机物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含有机物量应不超过0.5%。
5.吸水率吸水率是指砂在一定湿度下吸收水分的能力。
吸水率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粗砂、中砂和细砂的吸水率应分别不超过2.0%、2.5%和3.0%。
6.颗粒形状颗粒形状是指砂的颗粒形态,包括圆形、角形、锥形等。
颗粒形状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强度等方面有影响。
根据GB/T 14684-2011标准,砂的颗粒形状应符合建筑要求。
砂石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主要是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掺合料组成,简称为砼,其基本性能包括工作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强度(抗压、弯拉、劈裂、弹性模量)和耐久性。
上述几种原材料的品质和构成均会对砼的工作性、耐久性产生直接影响,比如,砂石的含泥量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建筑材料研究人员就砂石含泥量对混凝土性能产生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开展了相应的试验来验证砂石含泥量对混凝土各方面性能的影响。
1砂石含泥量的现状与影响钢筋混凝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建设用砂石,砂石含泥量会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等产生一定影响。
但是随着优质砂石的大量使用,天然河砂被禁止开采,优质砂石的存量越来越少,只能使用含泥量较高的次级砂石来代替。
砂的含泥量是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质量。
砂中含有的泥会和粒径微小的砂粒混合掺杂在一起,一般的清洗办法很难将其清洗干净,且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水资源,导致洗砂过程的施工成本大大提高。
而且洗砂时容易带出小于0.300mm的细砂颗粒,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然砂的颗粒级配,对拌制出的混凝土性能造成了不良影响。
随着工程建设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砂石集料的需求不断增大,目前造成建设用砂质量不稳定的最明显原因是含泥量的增加。
而建设用砂中的泥对砂浆、混凝土质量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砂石中的泥会降低集料和水泥石的粘结力,降低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增大混凝土和砂浆的塑性收缩,甚至会和水泥或减水剂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混凝土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泥会吸附减水剂和水分,减少拌和浆体中有效的减水剂含量,使得能够与水泥充分接触并发生水化反应的自由水也会相应减少,从而致使水泥净浆、砂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明显下降,进而对工程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对砂石含泥量加以严格控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建筑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基建行业对建筑工程质量愈发重视,而且随着基建行业市场中用砂数量的与日俱增,其对砂石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桥面铺装混凝土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桥面铺装混凝土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本文对桥面铺装商品混凝土裂纹问题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产生商品混凝土裂皱的原因很多。
但商品商品混凝土的原材质量及现场施工方法是主要因素。
某高速公路为双向8车道货运专用公路,路面宽41m。
因桥面铺装较宽,开始时不注意桥面铺装的施工工艺,造成一些小桥和通道商品混凝土铺装层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后来,经过对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桥面商品混凝土铺装的裂纹明显减少。
一、裂纹产生的原因1、沉降塑性裂纹:此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商品混凝土骨料沉降时受到钢筋阻碍而产生的。
这种裂缝大多出现在商品混凝土浇注后0.5小时至2小时之间,商品混凝土表面消失水光后立即产生,沿着面层钢筋的走向出现。
另外商品商品混凝土为满足运输、泵送要求,其水泥用量较现场搅拌的商品混凝土大;同时,商品混凝土砂率增大及外加剂的掺入,使预拌商品混凝土收缩值大大增加。
商品混凝土沉降变形的大小与商品混凝土流态有关.商品混凝土流动性越大,相对沉缩变形越大。
2、干缩裂纹:此类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商品混凝土浇筑后,在塑性状态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的。
这类裂纹多在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宽窄不一、呈龟裂状,深度一般不超过50mm。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商品混凝土浇注后表面没有及时被覆盖,特别是在炎热或大风天气商品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者是基面吸水过快,以及商品混凝土本身的水化热高等原因造成商品混凝土产生急剧收缩,此时商品混凝土强度几乎为零,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商品混凝土中蒸发和吸收水分的速度越快,干缩裂纹越容易产生,而商品商品混凝土由于为了满足流动性、和易性,出机时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和砂率比普通商品混凝土大很多,早期强度低所以其水分特别容易散失,表面容易形成裂纹。
3、温度裂纹:此类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聚集在商品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短时间不易散发,造成内部温度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商品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砂含泥量及其对混凝土的影响
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75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母岩不同并吸附性相对较强的细微颗粒含量。
天然河砂中的泥主要来源于河底的粘土,机制砂中的泥来源于岩石表面的粘土未经过清洗,直接进行破碎,混入机制砂中。
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土,蒙脱土,伊利土,这些矿物成分多为层状硅酸盐矿物,由铝硅酸盐组成的结晶水合物。
蒙脱石是由二层硅氧四面体片与其间的铝氧八面体片相结合形成的,铝氧八面体与硅氧四面体通过中间的氧原子进行连接,结构中的高价Al3+常常被低价态的Mg2+,Fe2+替代,Si4+常常被Al3+替代,导致蒙脱石带有多余的负电荷,且结构中层与层的联接力比较弱,使蒙脱石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膨胀性。
高岭石由硅氧四面体片与铝氧八面体片组成,但是结构片层是堆垛而成,联接片层的静电力比较强,使得高岭石吸水不会膨胀。
伊利石是由层间的钾离子与层状结构联接,使得结构比较稳定,伊利石吸水后不会膨胀。
(一)砂含泥量检测方法目前,测定砂中含泥量,一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检测方法。
其主要过程是:称取经缩分烘干至恒重的干砂400g,置于注入饮用水且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的容器中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使岩屑、淤泥及粘土与砂粒分离,并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上面为 1.25mm下面为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颗粒。
再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容器内洗出的水清澈,终止淘洗。
然后,将充分洗除小于0.075mm颗粒后的0.075mm筛及1.25mm筛上剩留颗粒和容器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计算该试样的含泥量。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砂中含泥量测定值,要求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避免丢失砂粒。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测定砂中含泥量,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终止淘洗的条件不易准确掌握标准方法测定砂中含泥量主要是通过对试样反复进行淘洗实现,终止淘洗以“容器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作为判定界限。
依据砂子含泥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依据砂子含泥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朱效荣(混凝土科技网北京 100048)一、砂子含泥产生的问题随着外加剂的大量使用以及砂石料质量的不断劣化,减水剂在混凝土生产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当砂石含量泥量较高时,经常出现外加剂在做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时效果很好,但当用相同掺量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很差,或者干脆不流,在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时候,混凝土强度降低。
对于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厂家,这个问题特别突出。
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满足泵送施工要求,同时保证强度,有的单位将外加剂的掺量成倍增加,使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大大增高,影响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直接经济效益;有的单位采用多加水的办法来解决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混凝土实际水灰比变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二、砂石含泥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1、砂子含泥对外加剂适应性和拌和物工作性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对砂子含泥量影响外加剂掺量混凝土工作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与现场观察,砂子含泥量高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在混凝土拌和物初期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对减水剂的适应性也特别明显,造成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小,坍落度经时损失大。
在其他材料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砂子中的含泥量增加,由于含泥量实际是粘土质的细粉末,与胶凝材料具有相同的吸水性能,而在配合比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些粉料的吸水问题,因此增加的粘土粉需要等比例的需水量才能达到表面润湿,同时润湿之后的粘土质材料也需要等比例的外加剂达到同样的流动性。
这就是相同配比的条件下,当外加剂和用水量不变时,含泥量增加,混凝土初始流动性变差、坍落度经时损失变大、外加剂掺量成倍增加的根本原因。
2、石子含泥及吸水对外加剂适应性和拌和物工作性的影响石子含泥量及吸水影响外加剂掺量和混凝土工作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石子含泥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和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影响与砂子相同。
根据现场观察,石子吸水对外加剂适应性和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坍落度损失方面,配制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都不受影响,但是当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时,几分钟之内就失去了流动性,并且石子的表面粘有很多砂浆的颗粒,加水之后仍然没有流动性,强度明显降低。
《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范文
《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寿命。
机制砂作为混凝土的主要骨料之一,其品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提高混凝土质量提供参考。
二、机制砂品质的评估机制砂的品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粒度分布、形状、强度、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1. 粒度分布: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设计要求,过粗或过细的砂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形状:机制砂的形状应均匀,针片状颗粒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下降。
3. 强度:机制砂的强度应满足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不会因骨料强度不足而发生开裂。
4. 含泥量:机制砂的含泥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多的泥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有害物质含量:机制砂中不应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如硫酸盐、氯化物等,这些物质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三、机制砂品质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 强度:机制砂的强度和粒度分布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
强度较高的机制砂和合理的粒度分布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 工作性能:机制砂的形状和含泥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
形状均匀、含泥量适中的机制砂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使其更易于施工。
3. 耐久性:机制砂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含有过多有害物质的机制砂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导致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腐蚀等问题。
4. 体积稳定性:机制砂的级配和粒度分布对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级配和粒度分布能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和开裂。
四、提高机制砂品质的措施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性能,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机制砂的品质。
具体措施包括:1. 控制原料质量:选用质量稳定的原料,减少原料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砂石含泥量对掺聚羧酸外加剂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酸盐外 加剂混凝土质 量影响的见解 , 为预拌混凝 土企业生产提供 了一 条可 行的技术路线。 关键 词 : 含泥 量 , 聚羧酸减水 剂 , 混凝土 , 混凝土质量 中圈分 类号 : T U 5 2 8 . 0 c 4 2 文献标识码 : A 酸盐矿物 , 为非水 硬性胶凝材料 , 其 可 以通过 干燥或烘 烤而 硬化 。
一般 隋Βιβλιοθήκη 膨润土 8 o %为表面吸附, 高岭土为 1 0 0 %的晶体边缘 吸附。
2 粘 土
1 ) 基本概 念。
聚羧酸盐系减水剂 是一种 高性 能减水 剂 , 它的 出现 和我 国高 铁混凝 土的高耐久性、 高减水率 、 低碱含量的要求密不可分 , 2 O O 6 年
砂 石含泥量 中所含 的泥 就是 粘土 , 粘土是一 种地球 亿万 年来 我 国国产聚羧酸 盐减 水剂 才开始 逐渐 使用 。它 是水 泥混 凝 土运 化 学上 可 以分 为两 类 , 以主链 为 甲基 丙 自 然进化 、 天然存 在 、 由各 种矿 物质 、 有机 质 微生 物共 同组成 的 用中的一种水泥分 散剂 , 侧链 为羧 酸基团和 MP E G( M e t h o x y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G l y c o 1 ) 的聚 复合 多层 结构物质 。主要成分 为硅铝酸盐 结晶水 合物 , 即层状 硅 烯酸 , 出的石料 要剔 除 , 为下一步工序做好准备 。 在沥青罩面 的施工 过程 中 , 对材 料 的要 求 比较严 格 , 另 外对
砂 石 含 泥 量 对 掺 聚 羧 酸 外 加 剂 混 凝 土 质 量 的 影 响
田艳 鹏 李晓峰
( 1 . 晋城市建筑质量监督站 , 山西 晋城 0 4 8 0 0 0 2 .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工构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工程。
其中,砂和石子在混凝土中起到填充和增加强度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讨论普通混凝土中砂和石子的质量要求。
一、砂的质量要求:1.砂粒形状:砂的粒径大小应均匀,粒形应为圆润的颗粒。
粗细砂的粒径分布在理论曲线范围内。
2.砂质细度模数:砂的细度主要通过质量级别以及砂质细度模数(FM)来衡量。
砂质细度模数指的是砂粒的粗细程度。
在普通混凝土中,常用的砂质细度模数范围为2.3-3.13.砂含泥量:砂中的泥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要求泥分含量不得超过3%。
4.砂含水量:砂的含水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普通混凝土中砂的含水量一般要控制在3-7%之间。
二、石子的质量要求:1. 石子粒径分布:普通混凝土中常用的石子粒径范围为5-20mm,粒径应均匀分布。
2.石子质量:石子应坚硬、耐磨、耐腐蚀,不宜含有过多孔隙、裂缝、粉壳、软点等缺陷。
3.石子含泥量:石子中的泥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要求泥分含量不得超过1%。
4.石子含水量:石子的含水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均有影响,一般要求石子的含水量控制在2-6%之间。
三、砂石的配合比:在混凝土配制中,砂和石子的用量比例会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性能要求和施工工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在强度等级为C20-C50的普通混凝土中,砂与石子的配合比为1:2-3综上所述,对于普通混凝土中的砂和石子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砂的粒径、砂质细度模数、砂中的泥分含量和含水量,以及石子的粒径、石子质量、石子中的泥分含量和含水量等方面。
这些质量要求的达标与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因此在混凝土配制中需要严格控制砂和石子的质量,确保混凝土的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中粗砂的标准
中粗砂的标准中粗砂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路基、铺设铁路、填充工程等领域。
为了确保中粗砂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生产和使用。
本文将对中粗砂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材料。
首先,中粗砂的颗粒大小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的规定。
其中,中粗砂的颗粒直径应在2.0mm到5.0mm之间,超过或者低于这一范围的颗粒都不符合标准。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中粗砂在建筑中的使用效果,过于细小或者过于粗大的颗粒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其次,中粗砂的含泥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国家标准规定,中粗砂的含泥量不得高于3%,否则会影响其与水泥的黏结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生产和选用中粗砂时,需要对其含泥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另外,中粗砂的石粉含量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指标。
国家标准规定,中粗砂的石粉含量不得高于10%,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在生产中粗砂时,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筛分和清洗,确保石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中粗砂的堆积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国家标准规定,中粗砂的堆积密度应在1.25g/cm³到1.60g/cm³之间,超过或者低于这一范围都不符合标准。
堆积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中粗砂的用量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因此需要严格控制。
最后,中粗砂的吸水率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指标。
国家标准规定,中粗砂的吸水率不得高于3%,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因此,在选用中粗砂时,需要对其吸水率进行测试,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中粗砂的标准是为了保证其在建筑中的使用效果和质量稳定性。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选用,才能保证中粗砂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建筑工程中砂石质量的检测与分析
建筑工程中砂石质量的检测与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材料中的砂石检测的几种测定方法,得到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探讨了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对的解决措施,其根本意图在于严把工程质量关,作为施工现场一线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注意检测的细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砂石;灌砂法;灌水法;研究砂石不仅是自然矿产资源,也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其在混凝土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占比高达75%,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物理性能以及抗压强度,因此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砂石质量检测工作。
一、砂石质量对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影响1、砂石级配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
合理的砂石级配可以减少拌和物的用水量,得到流动性、均匀性及密实性均较佳的混凝土,同时达到节约水泥的效果,因此颗粒级配是砂石质量中一个重要检测项目。
2、砂石所含的泥若包裹在骨料表面,不利于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若含的泥是以松散颗粒存在,由于其颗粒细与表面积大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特别是粘土的体积不稳定,干燥时收缩、潮湿时膨胀,对混凝土有干湿体积变化的破坏作用。
总之砂石的含泥量超过标准要求时,对混凝土的强度、干缩、徐变、抗冻及抗冲磨等性能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砂石的坚固性是检验砂石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砂石的坚固性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耐久性与强度,特别是要求高质量的混凝土强度。
4、砂石的密度大说明颗粒坚硬致密,可配制高质量混凝土。
砂的松散堆积及振实密度越大,所需采用胶凝材料填充的空隙就越少。
二、建筑工程砂石质量检测的样本要求建筑工程砂石质量检测的样本要求体现出原料真实状况,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应该利用四分法将样本缩分到实验所需数量。
石子的颗粒很大,于是可以在自然潮湿的情况之下把样本进行缩分,但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对全部细小颗粒进行收集。
砂子的颗粒很细,为了确保在缩分操作时拌混均匀,有效避免细小颗粒损失等情况,在缩分操作时需要处在潮湿状态。
混凝土砂石要求标准
混凝土砂石要求标准混凝土砂石是指用于制作混凝土的石料,它们通过碎石机加工而成。
混凝土砂石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因此有一些相关的要求标准需要遵守。
1.粒径分布:混凝土砂石的粒径应满足一定的分布要求。
通常要求使用细骨料和粗骨料来满足不同的用途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粒径的分布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
2.平均粒径:混凝土砂石的平均粒径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平均粒径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通常用砂石的孔隙率表示平均粒径的大小,孔隙率越小,表示砂石的平均粒径越大。
3.坚固性:混凝土砂石应具备一定的坚固性,即不易破碎、不易变形。
坚固的砂石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见的坚固性检测方法包括压碎性检测和点负荷试验。
4.抗压强度:混凝土砂石的抗压强度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破坏前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抗压强度是评价砂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参数。
5.石粉含量:混凝土砂石中石粉的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石粉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流动性变差,同时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6.含泥量:混凝土砂石的含泥量是指砂石中黏土颗粒的含量。
含泥量的增加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7.含水率:混凝土砂石的含水率是指砂石中含有的含水量的百分比。
高含水率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也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8.干燥收缩率:混凝土砂石的干燥收缩率是指砂石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而引起的体积变化程度。
干燥收缩率越大,表示砂石含水量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越大。
以上是对混凝土砂石要求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可以进行更加详细和具体的要求。
使用符合要求的混凝土砂石,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砂含泥量对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及强度的影响分析
收 稿 日期 :2 1 — 3 2 0 2 0 —2
泥化 学 分析 方 法 》( 1 6 2 0 ) 行 测试 水 泥 性 GB 7 — 0 8 进
8 C I NRT 02 9 O 9 8 H A OC EE21. N . NC 0 3
采用德龙矿粉¥ 5 , d 9 级 7 活性指数为7 %, 5 流动比为
,
也是混凝 土中重要 的材料 组成 。 在建 筑施 工中, 砂 9 %, 6 密度为28 g 比表面积 为4 8 k , . / , 6 m 4 m /g 含水量 为
浆、 混凝土 的性能受 到砂 含泥量、 泥块含量等质量指标 O3 %, .6 烧失量为03 %, . 7 氯离子为0 2 %。 . 9 0 的影 响, 在国家 、 行业标准 中, 均有限制其含泥量 、 泥块
2 e , 小时为1e , 0i 1 n 8r 密度为1 9 / a .g m。 1 c 117材料检 测 依据 ..
选用 扶风 冀东 水泥 P・ 4 .级 。 0 25 其物理 力学性 能
见表 1 。
水泥检 测按 《 水泥胶 砂强 度检验方 法 (S 法 ) IO 》 ( B T 7 7 - 9 9 、《 泥标 准稠 度用 水 量 、 结 G / 16 1 19 ) 水 凝 时间、 安定 性 检 验 方 法 》( B T1 4 — 0 1 及 《 G / 3 6 2 1) 水
效控 制 混 凝 土质 量 。
关键词: 砂石 ; 泥量 ; 凝 土 含 混
刖 吾
112粉 煤 灰 ..
采用河津 Ⅱ 级灰 , 其性能见 表2 。 随着基 础设 施建 设 投资 的 日益加大 , 混凝 土 的用 量不断 增加 。 是现代 建 筑施 工中不 可缺少 的材料之 砂
机制砂中泥粉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及天然砂的大量使用,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天然砂资源匮缺的现象,砂的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混凝土用砂需求,影响工程进度及质量。
本文研究机制砂中泥粉对于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的影响。
一、亚甲蓝值检测的作用及原理亚甲蓝值(以下简称MB值)是确定机制砂中是否存在膨胀性黏土矿物(泥粉)并确定其含量的整体指标。
机制砂检测中,主要是反映小于0.075㎜的细颗粒主要是石粉还是泥粉的作用。
MB值检测的试验原理是向集料与水搅拌制成的悬浊液中不断如入亚甲蓝溶液,每加入一定量的亚甲蓝溶液后,亚甲蓝为细集料中的粉料所吸附,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悬浊液滴到滤纸上观察是否有游离的亚甲蓝放射出的浅蓝色色晕,判断集料对染料溶液的吸附情况。
通过色晕试验,确定添加亚甲蓝染料的终点,直到该染料停止表面吸附。
二、MB值的变化与黏土的关系泥粉(黏土粉)的基本特性及测量准确性黏土(泥粉)主要是蒙脱土、蛭石、纯高岭土等矿物,他们颗粒小、表面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对亚甲蓝染料有极大的吸附能力,而纯石粉的吸附能力就小的多,根据有关资料,10%的纯石粉MB值为0.35,20%的纯石粉仅为0.75,变化非常的小,说明机制砂纯石粉对亚甲蓝不敏感。
不言而喻,石粉对MB值的影响是较小的,MB值的变化主要与黏土增量有关。
1、对机制砂中小于0.075㎜的细颗粒经亚甲蓝试验是为了证明石粉中是否含泥及其增量情况,同时也说明其方式可行的。
2、一般情况,如果机制砂亚甲蓝值在0.3-0.7左右,说明其泥含量是非常少的,也说明石粉颗粒表面致密黏土性杂质较少。
3、加强MB值检测,强化含泥量的控制,也是更好的利用石粉,减少石粉浪费,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方法。
三、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当混凝土强度较低时,尤其是机制砂混凝土,离析、泌水的倾向较为明显,混凝土中的自由水易于富集在粗集料表面,弱化了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降低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当机制砂中含有一定的泥粉时(即MB值提高),改善了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自由水在粗集料表面富集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硬化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面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摘要:关键词:1概述混凝土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是骨料,约占混凝土体积的75%左右。
混凝土中的含泥量基本上全部由骨料带入。
含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施工性能。
泥的颗粒一般比较细小,通常小于0.05mm,通常情况下泥粉裹在骨料表面,形成比较软弱的界面层,影响混凝土中水泥与骨料的胶结力;有时泥粉会聚集成团,在混凝土中形成软弱区域,成为混凝土中的薄弱区,而且含泥量的多少会增加混凝土中的材料的微粉量,从而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吸附大量的拌合水和部分外加剂,使得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变得很差,有的甚至难以施工。
本文从混凝土的应用角度来分析混凝土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以便找出一个基本合理的范围或结论。
2、试验材料水泥:东台磊达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R28=48.5MPa粉煤灰:扬州热电厂产F类II级灰,细度:17.6%砂:兴化产水洗砂,细度模数Mx=2.7,含泥量=0石:安徽芜湖产,粒径5~16/16~31.5,两者配合成连续级配5~31.5,含泥量=0 外加剂:浙江五龙产ZWL-A-III型萘系外加剂,减水率=17.5%,掺量1.0%泥:粘土粉,粘土浸泡后烘干,过0.075mm筛后所得的泥粉。
3、配合比设计根据JGJ55-2000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要求,进行相关设计,具体配合比如下:序号水灰比水泥粉煤灰水砂石外加剂1 0.35 400 100 175 5.02 0.45 312 78 175 3.93 0.55 256 64 175 3.2国内外相关标准:美国标准ASTMC33规定受磨损的混凝土的限值为3%,其他混凝土限值为5%;德国DIN4226、英国BS882标准中最严格的要求均为4%。
我国砂石国家产品标准中规定I类产品为1%。
行业标准中规定C60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含泥量为2%。
混凝土用砂标准
混凝土用砂标准
混凝土用砂是混凝土制作中非常重要的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制定混凝土用砂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用砂标准主要包括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筛分要求、砂的掺量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混凝土用砂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砂的物理性能是混凝土用砂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理性能包括砂的颗粒粗细、表面状态、含泥量等指标。
颗粒粗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表面状态和含泥量则会影响混凝土的粘结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制定混凝土用砂标准时,需要对砂的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其次,砂的化学性能也是混凝土用砂标准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砂中的化学成分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特别是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混凝土用砂标准需要对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限制,以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
另外,筛分要求也是混凝土用砂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砂的筛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因此在制定混凝土用砂
标准时,需要对砂的筛分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最后,砂的掺量也是混凝土用砂标准中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砂的掺量会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在制定混凝土用砂标准时,需要对砂的掺量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用砂标准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筛分要求和掺量等内容,以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能。
只有严格执行混凝土用砂标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混凝土,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混合砂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建筑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在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需要消耗建筑用砂约50亿立方米左右。
目前,天然砂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建设用砂。
天然砂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大量开采,已经导致了不少地区天然砂资源逐渐减少,甚至被消耗殆尽,也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天然砂日渐尖锐的供需矛盾,导致天然砂价格逐年上涨,建设成本逐年提高,同时,天然砂的材料质量也越来越不理想,导致混凝土质量极不稳定。
目前,全国各地区均在试探采用机制砂代替河砂。
机制砂因颗粒粗糙、棱角性多、裂隙多的材料特性,导致混凝土出现泌水、流动性差、硬化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好,抗裂性能不佳等问题。
在河砂中掺入适量比例机制砂可有效解决混凝土的各项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混合砂比例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展开研究。
1试验部分1.1试验方案为进一步分析混合砂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基础配合比,保持配合比中水、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碎石、减水剂、水规格型号及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砂的质量保持不变,变换混合砂比例,测试各配合比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从而根据试验结果的变化及趋势来分析混合砂比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混合砂的比例按25%间隙控制,分别选取100%,75%,50%,25%和0%比例进行混凝土拌制。
基础配合比选取了常规的C25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为0.50,砂率为44%,每立方米材料用量如表1所示。
混合砂比例设定为5种,编号为D 100、D 75、D 50、D 25、D 0,分别代表机制砂占混合砂比例的100%,75%,50%,25%和0%。
1.1.1混凝土拌合物的测试机制砂粒型的棱角性,导致其配制出的混凝土和易性差,因而保水性差、泌水性高、粘聚性较差。
大量的研究表明机制砂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和易性较差,从而影响了硬化后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研究的根本,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获得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不仅能提高施工的速度和质量,而且硬化后能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建筑用砂标准
建筑用砂标准
建筑用砂是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建筑用砂的质量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用砂标准主要包括砂的颗粒大小、含泥量、含水量、力学性能等指标。
下面将对建筑用砂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筑用砂的颗粒大小是其最基本的标准之一。
建筑用砂应该符合一定的
颗粒大小要求,通常要求砂的颗粒大小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颗粒大小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甚至出现开裂等问题。
其次,建筑用砂的含泥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工
作性能和强度,因此建筑用砂的含泥量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同时,含泥量的标准也能够影响砂浆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
除此之外,建筑用砂的含水量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标准。
含水量过高会导致混
凝土强度不足,而含水量过低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因此,建筑用砂的含水量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最后,建筑用砂的力学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建筑用砂应该具有一定的抗
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此外,建筑用砂的耐磨性和抗冻融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综上所述,建筑用砂标准涉及到砂的颗粒大小、含泥量、含水量、力学性能等
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建筑用砂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至关重要。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建筑用砂标准的要求进行选材和使用,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含泥量及其对混凝土的影响
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75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母岩不同并吸附性相对较强的细微颗粒含量。
天然河砂中的泥主要来源于河底的粘土,机制砂中的泥来源于岩石表面的粘土未经过清洗,直接进行破碎,混入机制砂中。
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土,蒙脱土,伊利土,这些矿物成分多为层状硅酸盐矿物,由铝硅酸盐组成的结晶水合物。
蒙脱石是由二层硅氧四面体片与其间的铝氧八面体片相结合形成的,铝氧八面体与硅氧四面体通过中间的氧原子进行连接,结构中的高价Al3+常常被低价态的Mg2+,Fe2+替代,Si4+常常被Al3+替代,导致蒙脱石带有多余的负电荷,且结构中层与层的联接力比较弱,使蒙脱石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膨胀性。
高岭石由硅氧四面体片与铝氧八面体片组成,但是结构片层是堆垛而成,联接片层的静电力比较强,使得高岭石吸水不会膨胀。
伊利石是由层间的钾离子与层状结构联接,使得结构比较稳定,伊利石吸水后不会膨胀。
(一)砂含泥量检测方法
目前,测定砂中含泥量,一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检测方法。
其主要过程是:称取经缩分烘干至恒重的干砂400g,置于注入饮用水且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的容器中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使岩屑、淤泥及粘土与砂粒分离,并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上面为1.25mm下面为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颗粒。
再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
至容器内洗出的水清澈,终止淘洗。
然后,将充分洗除小于0.075mm 颗粒后的0.075mm筛及1.25mm筛上剩留颗粒和容器中已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计算该试样的含泥量。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砂中含泥量测定值,要求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避免丢失砂粒。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测定砂中含泥量,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终止淘洗的条件不易准确掌握
标准方法测定砂中含泥量主要是通过对试样反复进行淘洗实现,终止淘洗以“容器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作为判定界限。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该界限认识观察及掌握程度上的差异,影响到含泥量的准确测定。
(2)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可能全部被淘洗出去
在对试样反复淘洗过程中,有部分小于0.075mm的颗粒因不悬浮或不溶于水而不能被排除;有部分小于0.075mm的颗粒虽悬浮或溶于水,但在每次将容器中的水缓缓倒出时可能会沉淀下来。
因此也影响到含泥量的准确测定。
(3)小于0.075mm颗粒是否均为泥
砂中中一定量的小于0.075mm粉砂对增加混凝土密实性、提高混凝土强度还是有益的。
如果单纯的将小于0.075mm粉砂也作为泥土和淤泥一样的有害物质加以控制是不合适的。
(二)含泥量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层状吸水泥土矿物成分,会吸收大量的拌合水,使拌合物中自由水减少,混凝土流动性变差。
高岭土、蒙脱土等泥矿物颗粒极易吸水,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中自由水减少。
蒙脱土吸水后,体积
膨胀,导致混凝土粘度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变低。
此外,泥颗粒表面比较粗糙,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时固体颗粒间摩擦力增加,流动性变差。
一般来说,含泥量<3%时,随着含泥量增加坍落度减低,但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较小;当含泥量大于3%时,随着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坍落度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加快。
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往往会多加入一部水,提高混凝土初始坍落度,水胶比的增大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
蒙脱土自身不具有水化性,混凝土硬化后,蒙脱土里的水蒸发或着参加其他物质的水化,导致蒙脱土体积收缩,造成体积稳定性变差,产生很多微细的小裂纹。
(三)含泥量对减水剂的影响
泥土指粘土粒(粒径≤2μm的颗粒)含量大于50%,具有粘结性和可塑性的层状或层链状硅酸盐的多矿物集合体,一般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和云母等的混合体。
泥含有较多的层状硅酸盐矿物,这类矿物的特点是构成单位结构的片层间存在层间域,吸水后容胀,尺寸会变大,将水分子和聚羧酸分子吸入其中,导致体系中水量的进一步减少,以及用于分散水泥颗粒的聚羧酸减水剂分子被粘土占据,而影响整个混凝土体系的和易性。
以蒙脱石为例,其完全脱水状态下的层间距仅为1nm左右,而完全吸水膨胀后层间距可达2.14nm,聚羧酸减水剂的梳型分子结构中的侧链多为细长状,在水环境中很容易伸展而被吸附进入粘土层间,导致整个聚羧酸减水剂分子被锚固在粘土颗粒上,分散效能下降。
聚羧酸减水剂对含泥量非常敏感,当混凝土中的含泥量小于3%以下时,含泥量对减水剂的影响较小,含泥量大于3%,随着含泥量的增加,减水剂的效果迅速降低。
(四)含泥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一方面泥的存在会阻碍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容易形成结构的薄弱区,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另一方面,较细的泥颗粒,比表面积大,而且不会水化,混凝土搅拌后吸收了大量的自由水,随着混凝土的水化或这些自由水蒸发后,在有泥存在的区域形成严重的薄弱区。
当含泥量≤3%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受到的影响较小,同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无论是3d、7d还是28d龄期的强度都随砂中含泥量的增加明显地降低。
当>3时,含泥量每增加1%,混凝土28d 强度降低3%左右。
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的幅度随着含泥量的增加而降低,含泥量越大,后期强度增长的幅度越小。
(五)含泥量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中的含泥量也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耐久性,硬化过程中混凝土自由水的蒸发导致吸水膨胀的泥土失水体积大幅度收缩,导致体积稳定性下降,进而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变差。
含泥量越大,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越高,抗渗性能越差,收缩值越大,且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