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教学大纲
田野考古学1概说
积的研究与探索》,《华夏考古》 2001年2期。 13、段天璟:《基点· 地面· 层面—关于 田野考古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 文物报》1996年6月16日第三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田野考古学概述
1、引子—— 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
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夏鼐: 《什么是考古学》,《考古》1984年10 期。)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活动遗留下来 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 学。(夏鼐、王仲殊:《考古学》,《中 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卷》,1986年。)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田野考古学产生了巨大 影响。 一方面调查和发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另一方面是田野考古的遗存对象得到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先生 曾将其生动的比喻为“望远镜”和“显微 镜”,使考古学家能够看得更远,看得更 细,可以穿透时光的重重迷雾,帮助考古 学家更加清晰地看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历 史真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禄:《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卷》的《遗迹》词条,1986。)
遗物: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 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 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墓志、买地 券、甲骨、简牍、石经、纺织品、钱币、度量衡 器等。一般而言,遗物都经过人类有意识的加工 和使用,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也必须与人类活 动有关而能够反映人类活动,如各种农作物、家 畜及渔猎或采集所获得的动植物的遗存等。遗物 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其材质可分为石器、陶器、 骨角器、金属器、玉石器等;按用途分则有生产 工具、生活用具、随葬品等。一种遗物之下则可 按类型学方法分为若干型式。(郭振禄:《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一、地层学定义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
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
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
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
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
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
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
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
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
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
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
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田野考古学
[教学内容]
:
一、外国田野考古简史
1、萌芽期(15世纪末~18世纪末)
2、形成期(19世纪)
3、发展期(20世纪)
二、我国的田野考古简史
•古代对古迹的野外调查
2、近代田野考古的产生
3、田野考古的科学化
4、田野考古的发展
[习题]:
1、为什么早年殷墟的发掘成为中国田野考古的摇篮?
2、推进中国田野考古发掘技术变革的重要人物有那些?
[思考题]:
1、21世纪田野考古的技术和管理应该怎样发展?
[参考文献]:
1、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2、《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三、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
田野考古工作过程—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野外工作、室内整理、编写发表报告。
四、田野考古人员的素质
[习题]:
1、解释遗迹、遗物、遗存有何不同?
2、判断下列各项那些是遗迹,那些是遗物?
柱洞、灰坑、房址、带铭文的铜鼎、石碑、地画、动物骨骼、人骨。
3、田野考古工作分几个阶段?
4、田野考古人员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对遗存调查发掘、收集和整理方法直接影响抽取遗存资料信息的多少和资料科研价值的大小。在田野考古全部过程中都贯穿着研究工作。首先是实地考察研究,分析遗存与周围环境、遗存与遗存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出判断,然后才能决定怎样揭露、记录什么、收集什么,而揭露、记录、搜集、整理、编写报告等工作本身都是对遗存反复研究的过程。所以,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手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
《田野考古学》教学大纲
田野考古绘图
田野考古绘图的分类
田野发掘绘图的一般要求
田野工作绘图的主要方法
常见遗迹图错误分析
第三节:
出土器物绘图
主要方法
第九章
田野考古摄影
(3学时)
第一节:绪论
如何学好摄影技术
第二节:
田野考古摄影
拍摄的基本过程
拍摄的设备
用光
野外摄影画面的处理
野外考古细目摄影
第三节:文物摄影
文物摄影基础
第十章
一、编写考古报告的意义
二、编写考古报告的要求
第二节:报告种类、形式和体例
一、报告的种类
二、报告的形式
三、报告的体例
第三节:编写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一、报告编写方法和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实践教学(实习)设计与要求(4学时)
第一节: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实习)设计
一、《田野考古学》课程总体设计
二、田野考古实习环节
二、发掘:揭露堆积
第四节:搜集与采样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二、采样:采样方法
第五节:记录与资料
一、探方日记要点
二、探方发掘记录
三、遗迹发掘记录
四、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
第五章
墓葬发掘
(4学时)
第一节:墓葬发掘的一般方法
一、发掘封土
二、确定层位关系和墓的平面范围
三、挖填土
四、清理葬具
五、清理骨架
六、清理随葬品
一、专业素质的要求
二、行业部门的要求
三、培养单位的要求
第四节:
田野考古学内容
一、知识内容
二、课程结构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理论
(8学时)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第一章:田野考古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田野考古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对象。
3. 理解田野考古学在考古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田野考古学的定义和起源2. 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历程3. 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4.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5. 田野考古学在考古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田野考古学实例,引发学生对田野考古学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田野考古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对象。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田野考古学在考古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地层学、类型学、年代学等。
2. 了解各种方法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学会运用田野考古学方法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
教学内容:1. 地层学:地层的划分、地层关系、地层学的应用2. 类型学:器物形态分析、类型学的应用3. 年代学:绝对年代学、相对年代学、年代学的应用4. 田野考古学方法的应用:考古调查、发掘、记录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地层学、类型学、年代学等田野考古学基本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考古发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器物形态分析和年代判断。
3. 讨论:学生分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讨论各种方法在田野考古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田野考古学的调查与发掘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基本技能。
2. 掌握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步骤和方法。
3. 了解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田野考古调查:目的、方法、步骤2. 田野考古发掘:目的、方法、步骤3. 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的注意事项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目的、方法、步骤。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考古发掘,亲身体验调查和发掘的整个过程。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墓葬调查及钻探: ①、封堆墓:常见土堆,也有石头堆。范围:墓区平面形状,外面有无陵园、墙垣残存,长、
宽、高、门、道路、建筑方法。封堆分布;封堆如何构筑,筑造过程、形制、尺寸。地 面建筑与碑刻:建筑、碑刻、神道、像生等,测量、绘图、拍摄。周边情况:与其它遗 迹的关系。 详细的记录、报告,并附各种图。 ②、无封堆:普探,打梅花桩,先打大间距再缩小间距,找出具体位置、大致范围,卡边, 平面分布图,记录、报告。
研究的角度所提出的要求,按一定原理组成的技术体系。 1. 对各种田野考古的技术及其作用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2. 田野考古技术体系内的原理和体系及该体系有效性的认识。 3. 田野考古技术体系的发展过程。内在原因。阶段性。
第三节、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史 一、外国: 1. 萌芽期:15 世纪末~18 世纪末,出现古物学,带来田野考古最初的萌芽。18 世纪上半叶,
第二章、田野考古调查
第一节、田野考古调查的目的与作用 一、目的:发现遗址;了解遗存。 1. 发现:遗址在不同条件下所处环境。 2. 了解:在新的理念、方法下做记录。再认识。 二、所用: 1. 地区分布:了解一地区遗址的分布情况,为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依据。 2. 类别分布:某一类遗存或某一文化内涵遗存,为考古学研究提供资料和信息。 3. 遗址内部:分布范围、中心区、居住区、墓葬区、文化层堆积。为发掘作准备。 三、特点:周期短;覆盖面广。研究。 1. 周期短:迅速掌握遗址和遗址群的情况。 2. 覆盖面广:开展宏观研究。 3. 系统性差:资料准确性与系统性不如发掘。
化探:分析土壤中人类活动遗留物含留。 三、遗物收集:包装、标签,各种遗物全部收回。 1. 全面采集:一定范围内,所有遗物全部收回。 2. 剖面采集:根据剖面不同层次采集遗物,了解时间延续、成因、时代等的重要方法。采
《田野考古》课程简介
《田野考古》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96470二、课程名称:田野考古(field archaeology)三、周学时:2学分:2四、预修课程:考古学通论、素描五、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着重介绍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包括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考古材料的整理和编写报告、出土物的清理和修复、考古测量、考古绘图、遗物鉴定、考古断代方法等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与考古实习结合,使学生能在考古知识和考古技能方面得到双重收益。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90年。
《田野考古》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田野考古(field archaeology)一、课程号:04196470二、周学时:2-0 学分:2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1、从事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工作,应该具备必要的田野考古知识和技能。
田野考古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实际出发,结合田野考古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获取考古资料的基本技能。
2、鉴于上述的目的,田野考古课程的教学要求就是着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安排必要的时间开展田野考古实习,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双重的受益。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田野考古的历史进展二、田野考古的任务三、田野考古的作用第二章考古调查(2学时)一、考古调查的对象二、考古调查的目的三、考古调查的基本要求四、考古调查的方法第三章考古发掘(8学时)一、考古发掘的对象二、考古发掘中的地层研究三、遗址的发掘四、墓葬的发掘第四章考古材料的整理和编写报告(2学时)一、发掘出土物的整理二、研究整理三、如何编写报告第五章出土物的清理和修复(2学时)一、田野出土物的清理和临时处置二、室内文物的修复三、文物修复常用的材料和配方第六章考古测量(8学时)一、基本知识二、小平板测量三、大平板测量四、测斜仪的应用五、利用水平视线测高差及高程六、地形测量七、在现成地形图中测定遗迹相应位置的方式第七章考古绘图(8学时)一、投影二、器物图的起稿方法三、器物图的着墨清绘四、复原图与展开图五、遗迹位置图和地层图第八章遗物鉴定(2学时)一、花粉分析二、人骨鉴定三、兽骨鉴定第九章几种断代方法(2学时)一、碳-14断代二、热释光法测定年代三、古地磁法断代四、钾-氩法断代五、裂变径迹断代六、树木年轮断代法七、墨曜岩水合断代法五、考试要求:撰写实习报告六、推荐教材:《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田野考古学一
掘,收集所有发现的东西,并作出说明;第三,一切遗址古迹和发掘过程
都要绘制出准确的图纸;第四,要尽快地完整发表发掘报告”。是田野考 古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系统总结和发展了当
时的类型学理论,他在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青铜时代的年代学》,
1903年发表了《东方和欧洲古代文化诸时期》,其中第一卷《方法论》 被翻译成中文本《先史考古学方法论》,对我国后来的田野考古产生很大
田野考古学概论
教学内容与目的
• 1、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A理论,即地 层或层位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B方法, 考古调查与发掘、室内整理与编写考古报告。 • 2、目的。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田野考古学理 论与方法,具有初步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和编写 考古报告的基本技能。
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田野考古学概说
三、田野考古的四个主要阶段
田野考古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野外工作、 室内整理、编写发掘报告。 1、准备:(1)查阅田野工作对象的有关资料,例如工作 对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2)了解工作地点的交通、
住宿、气候、雇工等情况;(3)制定工作计划;(4)办理
审批手续,无论是调查还是发掘都必须办理审批手续;(5) 筹集经费、组建工作队;(6)准备物品,一般的田野考古
田野考古学是运用地层学或层位学原理,通过实地考察和 科学发掘来获取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实物资料,用以研究人类 历史的学科。 古代人类留下的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 埋于地下,有的则深没于水下。这些遗存是研究人类历史必 不可少的实物资料,而要利用这些材料,就必须运用科学的 方法去获取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且使其刊布于世, 供研究之所用。但是仅有文献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只要文献 记载不足的历史,都需要田野考古提供科学资料,那么,田 野考古资料便成为唯一的史料来源。
吉林大学田野考古学学习指南
吉林大学田野考古学学习指南吉林大学《田野考古学》课程学习指南吉林大学自1972年创办考古专业以来,始终把田野考古学作为本科生基础课教学的重点,不仅常抓不懈,而且在多年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吉林大学的田野考古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整体上说可概括为三句话,即:一个方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二个步骤——田野考古学理论教学和田野考古学实践教学。
三个环节——课堂教学(田野考古理论)、基础实习(田野考古发掘)、毕业实习(田野考古资料整理和编写报告)。
课堂教学的授课内容以田野考古学理论和技术为主,课程设置分田野考古学理论(48学时)、田野考古学技术(考古测量、考古绘图、考古照相等分别为32学时)两大块,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基础实习前的第四学期。
重点讲授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要技术。
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均为具有多年田野考古实践教学经验的教授或博士生导师。
基础实习的教学内容以田野考古发掘为主,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100天左右)。
重点学习考古层位学原理的应用及探方发掘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技能。
指导教师一般由两至三人组成,其中一人必须是具有一定实践教学经验的中年教授或副教授(队长),另外一人或两人往往是刚刚留校任教的年轻助教或讲师(队员)。
毕业实习的教学内容以资料整理和编写报告为主,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50天左右)。
重点学习考古型式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并进一步深化对层位学理论的理解。
该环节的教学在多数情况下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配合地方考古研究所的资料整理需要而进行的。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基础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当中,基础实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吉林大学整个田野考古学课程的教学重点。
在这个环节上,特别注重“教、导、考”三个过程,即:第一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一个“教”字,在学生对田野考古发掘完全处于陌生的情况下,由指导教师系统讲解田野考古发掘的基本原理、探方发掘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操作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要亲自动手帮助学生布置探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怎样依据叠压打破关系判断堆积的早晚。
田野考古学1概说
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 分为古代人工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 自然遗物(包括动植物、石料、玉料、矿 石、染料);采用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经实 验室分析处理得到的资料和信息 (栾丰实 2002) 人工遗存、人本身遗存、自然遗存
自然遗迹:因自然因素形成的不可携的遗存。 如遗址的地形、地貌;特别是遗址中因自然 因素形成的地层和其他遗迹,如洪水形成的 淤积层、山洪形成的冲沟、风沙形成的沙层、 地震形成的地貌等。(余西云,2004)
古学卷》的《遗物》词条,1986。)
遗物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可以移动并不会在 移动中改变其形态的物质,遗迹是古代遗 留下来的不可移动否则便会改变其形态的 物质。(高蒙河:《研究考古遗存的三个 过程及其方法》,《上海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1997年8月。)
三分法
分为环境遗存;人本身遗存;人工制造物
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田野考古学产生了巨大 影响。 一方面调查和发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另一方面是田野考古的遗存对象得到扩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先生 曾将其生动的比喻为“望远镜”和“显微 镜”,使考古学家能够看得更远,看得更 细,可以穿透时光的重重迷雾,帮助考古 学家更加清晰地看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历 史真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18世纪末,托马斯· 杰佛逊发掘“土丘”, 第一次意识到发掘时要注意地层关系。但 其思想在当时未被人注意,未对田野考古 产生影响。
托马斯· 杰弗逊的发掘 有特定学术目的; 打探沟的发掘方法; 识别出不同的地层。
“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发掘…… 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其后很长一 段时间”。(惠勒语)
栾丰实等,3页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遗存?
田野考古学内容
————————————
一、知识内容 二、课程结构
一:知识内容
————————————
1、四个阶段说:
——①准备阶段②野外工作③资料整理④报告编写
一:知识内容
————————————
2、三个过程说——
①考古发掘 ②资料整理 ③编写报告
一:知识内容
————————————
3、六个部分说——
第三部分: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
(2)编写报告是在整理研究的 基础上以文字、线图、照片等综合 形式对田野考古工作收获进行著述 式的报道,从而形成考古文献。
——编写考古报告是田野考古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只有报告发表了,田野考古工作才算真正结束。
二、课程结构
—二:—课—程—结构————————
各 章 内 容(64学时)
第二部分:野外工作
——在工地队长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第二部分:野外工作
(1)野外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 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或考古清理。
——考古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原有遗存的情况下,对遗存进行考察、记录 ,有选择地收集暴露出来的遗物,并确定需要保护的遗存。 ——考古发掘:是通过挖掘,揭露遗迹、收集遗物、记录遗存。 ——考古清理:是在遗存已被破坏的情况下,对其残留部分进行抢救性的发 掘。也可以把清理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发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次工作兼有几种工作方式。
学时 1 2 1 2 2 2 1 1 1 1 1 1 1 1
—二:—课—程—结构————————
各 章 内 容(64学时) 第七章 田野考古测量(4)
第八章 田野考古绘图(3)
第九章 田野考古摄影(3)
各节内容 第一节:地形图测量 第二节:新测量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 第一节:考古绘图绪论 第二节:田野考古绘图 第三节:考古器物绘图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田野考古摄影 第三节:文物摄影 第四节:新技术应用探索及未来发展趋势
大学田野考古学教案
大学田野考古学教案【教案】课程名称:大学田野考古学授课教师:XXX学年学期:___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介绍田野考古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方法及技能。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考古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同时培养学生对于考古学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1. 熟悉田野考古学的概念、理论框架和方法论;2. 掌握基本的考古调查方法和技能;3. 熟悉考古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4. 培养学生对于田野考古学实践项目的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能力;5. 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讲:田野考古学基本概念1. 田野考古学的定义;2. 田野考古学的历史演变和理论框架;3.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讲:田野考古学调查与勘探1. 考古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步骤;2. 现代田野考古学勘探技术;3. 田野勘探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三讲:田野考古学遗址的发掘1. 遗址发掘的目的、内容和步骤;2. 田野考古学现场工作规范;3. 遗址发掘过程中的数据录入与管理。
第四讲:考古数据处理方法1. 考古数据的种类和获取方法;2. 数字化考古数据处理方法;3. 考古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第五讲:田野考古学实践项目的设计与管理1. 田野考古学实践项目的组织和管理;2. 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3. 实践项目成果的形式与出版。
第六讲:田野考古学对于历史文化的贡献1. 田野考古学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研究的贡献;2. 田野考古学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3. 田野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应用中的价值。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田野实习和小组研讨等。
在实践环节中,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积极参与调查和发掘等实际操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和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教学评估:本课程评估旨在评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田野考古学定位
2、北宋金石学的兴起与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考古”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北宋时期吕大临所著的 《考古图》。但这个词与近代出现的考古学概念不同,实际 指代的是古器物的研究,也就是“金石学”研究。
◎从北宋开始的金石学,发展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达到 了“考证经史、注释说文”的程度。加之帝王的偏爱和支 持,出现了所谓的“乾嘉学派”。
“60年来,中国考古学已取得巨大进步,已出现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就是考古材料 ,尤其是考古新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 研究的速度与规模。这种考古研究能量滞后于考古材料及 考古新发现的积累与规模的状况,显示考古材料及考古新 发现已呈现出爆炸增长的趋势。”
2、实证基础
一句话:公众是通过“田野考古学”关注考古和认识考古的!
田野考古学定位:
○ 学科诞生的标志 ○ 学科发展的基础 ○ 学科交叉的前沿 ○ 公众关注的热点
●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全部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因 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被应用到考 古学当中,这是自然科学方法和技术在考古学中能够得以广 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遗存的物质形式决定的)。
●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自然遗存为许多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 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因此在自然遗存的采样、提取和鉴定 方面需要相关学科的合作(——遗存的种类多样决定的)
●例1:30年代安阳后冈三叠层的田野考古发现,从根本上 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谁早谁晚的问题。
●例2:40年代夏鼐在甘肃宁定阳洼湾进行的田野考古发掘 ,从根本上纠正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仰韶文化西来说的错 误(安特生六期说: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夏鼐在 一座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的仰韶文化彩陶片)。
田野考古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田野考古学概论The
《田野考古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田野考古学概论》(The Field Archaeology)二、课程号:10619320三、课程类别:核心专业课四、学时:34学分:2五、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田野考古的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分析、研究田野考古资料的基本方法等田野考古学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对田野考古工作的操作方法、学科特点、基本方法论有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田野考古在考古学中的主要作用及其研究领域有较为完整的把握。
六、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4学时)一、田野考古学的特点二、田野考古学简史1.西方田野考古学的形成2.中国的田野考古学第二讲田野考古工作(6学时)一、田野工作的性质与方案设计二、田野考古调查三、田野考古发掘1.遗址发掘2.墓葬发掘第二讲考古地层学(8学时)一、层学的基本概念1.地层2. 文化堆积3. 叠压打破关系4.共时关系二、考古地层学的一般原理1.上晚下早定律2.同一层位的堆积其遗留形式并不一定水平3.文化堆积厚度和深度与时间关系的几种情况4.遗迹自身堆积具有相对早晚关系三、地层学在田野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第三讲考古类型学(8学时)一、考古类型学应用及其发展二、类型学的研究意义1.形态与技术2.形态与文化3.形态与时代4.类型学的研究层次三、类型学与地层学的关系四、类型学分析的基本步骤1.确定类别和形态特征(分类)2.确定类型学分析的层位序列(分单位)3.型式划分4.组的划分与器物群5.考古遗存的分期第四讲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及谱系研究(4学时)一、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分析1.文化的构成与分解2.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二、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1.文化谱系与区系类型2.中国史前文化的区域性及连续性3.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举例第六讲田野考古综合研究(4学时)一、考古样品的年代测定二、人骨与的观察与分析三、古代环境的研究四、遗址、遗迹的复原研究五、人工产品的技术研究七、教材:教师自备八、主要参考书:《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当代国外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三秦出版社,1991年;《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考古学——关于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再思考》,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
第一单元田野考古的基础理论(10学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田野考古学概说
[思考题]:
1、21世纪田野考古的技术和管理应该怎样发展?
[参考文献]:
1、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2、《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3、安志敏:《梁思永先生和中国近代考古学》,《文物天地》,1990年第1期。
3、后期破坏能毁掉地层和遗迹,现在的地层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人类活动(如修筑大型建筑地基、填平去高平整土地)和自然力作用(如长期风蚀水冲)能大面积破坏地表,甚至毁灭已形成的地层和遗迹堆积,在遗址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都有这种破坏,所以,现有地层往往比实际形成过的地层少,现今分辨出的地层交界面也不一定是地层原有表面,坑沟类遗迹的现今开口层面也不一定是原先的开口层面。
对遗存调查发掘、收集和整理方法直接影响抽取遗存资料信息的多少和资料科研价值的大小。在田野考古全部过程中都贯穿着研究工作。首先是实地考察研究,分析遗存与周围环境、遗存与遗存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出判断,然后才能决定怎样揭露、记录什么、收集什么,而揭露、记录、搜集、整理、编写报告等工作本身都是对遗存反复研究的过程。所以,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手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
墙台之类遗迹的形成也是其堆积的形成,有的则有后来修补增建部分,尤其是城墙,多次修补而间隔时间又长。坑沟之类遗迹形成时,内部本无堆积,在使用中或废弃后才形成堆积。有的遗迹从建造到内部充满堆积,相隔时间不长,包含物没有多大变化,可以根据包含物年代推定遗迹建造和使用年代。有的遗迹建造、使用、废弃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应特别注意三者的时间差距,不但要区分内部堆积的层次,而且不能把遗迹和遗迹内堆积混为一谈。
田野考古学完整版
田野考古学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单元田野考古的基础理论(10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田野考古学概说[教学重点]:田野考古学的界说、基本概念、工作的方式、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遗存、遗物、遗迹的概念区别和正确使用。
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
[教学内容]:—、什么是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学科。
古代的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
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还必须对得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把它们发表公布,供科研人员和公众利用。
在考古学上对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迹,把遗物和遗迹总称为遗存。
田野考古的首要任务是搜集资料,搜寻对象是有助于研究人类历史的一切遗存,既有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遗迹和人工物,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和自然地理资料,例如土样、贝壳、花粉、动物骨骼等等。
搜寻对象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从居住址、制作场,到墓葬;从日用器、兵器,到礼器、乐器、艺术品;从材料、半成品、成品,到废品、生活垃圾;从巨大的城址、长城运河,到微小的珠饰、籽种、昆虫遗体,以及直径在10~100微米的孢粉,都在搜寻之列。
评价田野考古工作成绩大小,主要看通过野外和整理工作,对实际遗存抽取的可靠信息资料有多少。
随着考古研究的日益深入,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考古收集的对象也在日益扩大。
对遗存调查发掘、收集和整理方法直接影响抽取遗存资料信息的多少和资料科研价值的大小。
在田野考古全部过程中都贯穿着研究工作。
首先是实地考察研究,分析遗存与周围环境、遗存与遗存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出判断,然后才能决定怎样揭露、记录什么、收集什么,而揭露、记录、搜集、整理、编写报告等工作本身都是对遗存反复研究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搜集与采样
一、收集:按单位收集
二、采样:采样方法
第五节:记录与资料
一、探方日记要点
二、探方发掘记录
三、遗迹发掘记录
四、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
第五章
墓葬发掘
(4学时)
第一节:墓葬发掘的一般方法
一、发掘封土
二、确定层位关系和墓的平面范围
三、挖填土
四、清理葬具
五、清理骨架
六、清理随葬品
田野考古资料整理
(2学时)
第一节:
室内整理概要
一、室内整理
二、室内整理的工作内容
三、整理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四、室内整理的工作地点
五、整理记录
六、管理工作
第二节:
室内整理内容
一对遗物处理
二、选标本、做卡片与观察器物
三、鉴定检测遗存
四、分类与统计
五、对遗存纵横关系研究
第十一章
田野考古报告编写
(6学时)
第一节:编写报告的意义和要求
四、类型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
考古调查
(5学时)
第一节:地面踏查
一、传统调查
二、区域系统调查
第二节:航空勘察
一、航空勘察遗迹的标志
二、谷歌地图与卫片的利用
第三节:钻探
一、正确使用探铲
二、正确识别土样
三、合理布孔
四、钻探记录与绘图
第4节:
物探与化探
一、物理勘探
二、化学勘探
第四章
遗址发掘
(9学时)
第一节:基本程序
一、编写考古报告的意义
二、编写考古报告的要求
第二节:报告种类、形式和体例
一、报告的种类
二、报告的形式
三、报告的体例
第三节:编写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一、报告编写方法和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实践教学(实习)设计与要求(4学时)
第一节: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实习)设计
一、《田野考古学》课程总体设计
二、田野考古实习环节
三、田野考古实习内容
四、考古发掘的三个教学过程
五、田野考古技术和手段
六、田野考古实习贯穿的四个理念
七、田野考古实习管理
第二节:
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实习)要求
一、落实好16字方针
二、处理好4种关系
三、注意4项安全
《田野考古学》教学大纲
各 章 内 容(54学时)
各 节 内 容
教学要点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第一节:
田野考古学定位
一、学科诞生的标志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三、学科交叉的前沿
四、公众关注的热点
第二节:
田野考古学简史
一、解放前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举要与阶段划分
二、新中国成立后田野考古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第三节:
田野考古学要求
七、清理墓底与解剖墓的结构
八、墓葬发掘记录
第二节:竖穴墓发掘
一、小型土坑竖穴墓
二、大型土坑竖穴墓
第三节:其它类型墓葬的发掘
一、砖(石)室墓和土洞墓发掘
二、积石墓、土墩墓的发掘
第四节: 人骨性别与年龄鉴定方法
一、发掘现场进行鉴定的必要性
二、鉴定原则
三、性别鉴定
四、年龄鉴定
第六章
几种重要遗存类型的发掘与清理(2学时)
第二节:
田野考古绘图
田野考古绘图的分类
田野发掘绘图的一般要求
田野工作绘图的主要方法
常见遗迹图错误分析
第三节:
出土器物绘图
主要方法
第九章
田野考古摄影
(3学时)
第一节:绪论
如何学好摄影技术
第二节:
田野考古摄影
拍摄的基本过程
拍摄的设备
用光
野外摄影画面的处理
野外考古细目摄影
第三节:文物摄影
文物摄影基础
第十章
一、专业素质的要求
二、行业部门的要求
三、培养单位的要求
第四节:
田野考古学内容
一、知识内容
二、课程结构
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理论
(8学时)
第一节:
地层学
一、地层学的定义、任务及相关术语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三、地层学的重要性
四、地层学的局限性
第二节:
类型学
一、类型学的定义
二、类型学的相关概念与原理
三、类型学的基本方法与作用
一、布 方
二、发 掘
三、收 集
四、记 录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按照土质土色区分堆积,依据叠压打破关系判定早晚。
二、由上向下、由晚及早进行揭露,层位相同的堆积可以任选。
三、按单位归放遗物。
三、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做好文字、绘图和照相记录。
第二节:探方与布方
一、探 方
二、布 方
第三节:辨土与发掘
一、辨土:区分堆积
一、考古测量概述
二、 地形图
三、地貌与等高线
四、基本测量方法
第二节:
新测量技术在田野考古中的应用
一、卫星定位系统
二、全站仪
三、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四、遥感技术
五、地理信息系统
第八章
田野考古绘图
(3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考古绘图绪论
一、考古绘图的意义
二、考古绘图的特点
三、考古绘图的种类
四、传统绘图用品和工具
第一节:旧石器时代遗存发掘
一、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埋藏类型
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结构与分类
三、旧石器时代遗存发掘实例
第二节:
几种重要遗存类型的发掘与清理
一、贝丘遗址发掘
二、城址发掘
三、陶瓷窑址发掘
四、矿冶遗址发掘
五、大型建筑址发掘
六、车马坑发掘
七、积石堆发掘
八 、清理
第七章
田野考古测量
(4学时)
第一节:
地形图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