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像学所见

合集下载

4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4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占 1 。% 。 75 13 首 发 症 状 。
30 m 2 0 m H 0者 1 例 , 内压 正常 8例 ; 脊液 蛋 白正 常 2 3 颅 脑 6
例(39 , 白增高 5 (61 , 于 1 gL其 中 3 8.%)蛋 例 1.%)均小 ./, 0' 单 纯头痛 9 , 例 头痛伴 呕吐 1 例 , 痛并头晕 4 ; 4 头 例 痫 例脑脊液 白细胞数正常 , 2例脑脊液 白细胞数增 高( 别为 分 性发作( 全面强直 阵挛 发作 ) 例 ; 6 意识 模糊精 神障碍 3例 ; 1 2个/ 、6 个/ ) 均伴有低 热 ; 10 n 且 脑脊液 白细胞 数正
例患者 , 1 例, 2 例, 男 6 女 4 男女比例 11 ; :。 年龄 l—5 岁 , 5 7 7 平均 共振静脉成像 ( V 1 例 ( 2 ;T或 M I MR )5 表 )C R 显示脑实质 损
3。岁。其中 一o 0 7 4 岁患者 3例 , 本组 例的 7。 0 占 病 5 %。 O

论著 ・
4 0例颅 内静 脉 窦血 栓 形成 的 临床 及 影像 学分 析
李 小磊 , 杜 彦辉
( 夏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神 经 内科 , 川 宁 银 70 0 ) 50 4
摘要 : 目的 探讨颅 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 V T 的临床及影 像学表现 。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4 C S) 0例 C S V T患者 的 发病 年龄 、 发病形式 、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等 。结果 C S V T发病年龄多为 2 —4 , 0 0岁 发生 于分娩 或流产后 女性 占 3 .%, 75 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头痛 为主可伴呕吐 、 痫性发作 及肢体瘫痪 ; 影像 学表现多 有脑实质 损伤 , 大多 累及上矢状窦 ; 脑脊液压力增高者较多 ; 病死率低 , 预后 较好 。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 急性 发生 的头 痛 、 吐且进行性加重伴 或不伴痫性 发作或局灶 性神经 功能缺损 的中、 年患者 , 呕 青 应考 虑 C S V T的可能 ( 特别 是分娩或流产后女性 )应及时行颅脑 C 、 R 及 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 , , TM I 必要 时行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检查 。 关键词 : 内静 脉窦 血栓 形成 ; 颅 影像学表现 ; 脑脊液检查

颅内静脉构成与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

颅内静脉构成与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

CVT — MR 表 现
➢ MR:对静脉窦血栓敏感度高,更早地发现本病的直接征象及更清楚地显示间接征象。 ➢ 急性期(<5天):
静脉窦流空影消失;T1等信号、T2低信号,DWI高信号,ADC值减低 MR增强:空Δ征/空三角征 MRV:病变的静脉血流信号消失或充盈缺损,病变周围侧支循环形成、深静脉或引流静脉 扩张 ➢ 亚急性期(6-15天): T1、T2均呈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值减低 ➢ 慢性期(>15天): 血栓软化吸收再通,重新出现流空信号; 机化的血栓呈T1低信号、T2等-高信号,可强化
➢ 蛛网膜紧贴硬脑膜,在硬脑膜窦处形成许多绒毛结节状突起,称蛛网膜粒。 ➢ 脑脊液经蛛网膜粒渗入盈满窦内,回流入静脉。 ➢ 圆形、卵圆形或分叶形充盈缺损,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
-
鉴别诊断——硬脑膜窦发育不全或缺如
➢ 常见于横窦。 ➢ 一侧横窦发育不全或缺如时,对侧横窦、乙状窦较粗大。
-
起病形式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发病部位
下矢状窦一起汇入直窦内。
大脑深静脉
颅后窝静脉
➢ 颅后窝静脉,包括脑干静脉、小脑静脉。 ➢ 脑干静脉:上群汇入大脑大静脉;前群主要汇入岩上、岩下窦; ➢ 小脑静脉:上群向上汇入大脑大静脉;前群向前汇入岩上岩下窦;后群汇入窦汇、直窦或
横窦。
硬脑膜窦
➢ 脑静脉窦/硬脑膜窦:两层硬脑膜之间的静脉道,内面衬以有内皮与静脉内皮相连续,收 集脑、脑膜、颅骨板障静脉和眼眶等处的静脉血,最后汇入颈内静脉。
1. 血液高凝状态:妊娠和产褥期; 2.遗传性凝血机制异常 蛋白S缺乏,抗凝血酶缺乏,基因变异; 3. 继发于血流动力学异常:脱水、休克、恶病质、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4.继发于全身疾病 肿瘤、血管炎、肿瘤、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 5. 药物引起:长期口服避孕药、皮质醇激素和雄激素等; 6.继发于感染或肿瘤浸润 中耳炎、鼻窦炎、牙脓肿、肿瘤栓子、癌性脑膜炎等。

11个案例掌握颅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表现

11个案例掌握颅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表现

11个案例掌握颅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表现脑静脉血栓较少见,并难以诊断,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影像学是诊断脑静脉血栓的重要工具,临床和影像医生应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的影像征象。

脑静脉血栓可分为三种类型:静脉窦血栓、深静脉血栓和孤立的皮层静脉血栓。

下图为脑静脉的引流区示意图。

静脉引流区域示意图:(红色),皮层静脉和上矢状窦;(绿色)大脑中静脉和海绵窦;(黄色)横窦和Labbe 静脉;(紫色)大脑深静脉。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可点击后放大查看静脉窦血栓静脉窦血栓可以表现为局灶性症状或增高颅内压症状,影像上可以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性水肿、以及脑实质出血。

1. CT非增强CT 中的「绳索征」并不常见,可见于25-56% 的病人。

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可见,2 周后消失。

密度改变因血清量的减少和血栓中纤维蛋白原和蛋白质的增加引起。

「空三角」征为一个三角形的增强对比区组成,包围着一个低衰减区,代表血栓。

仅可见于 29-35% 的病人。

病例 127 岁男性,头痛,既往可卡因滥用。

a、b 非增强CT 显示右侧横窦(绳索征)和上矢状窦异常信号影;c 轴位增强 CT 显示空三角征。

病例 285 岁男性,癫痫,既往结肠癌。

强化CT 显示上矢状窦「空三角」征(箭头),右侧额叶出血(*)。

2. MRIMRI 对静脉血栓较 CT 敏感,T2 或 FLAIR 可见血管留空影,但慢血流或血液湍流可模拟静脉窦血栓。

病例 329 岁,女性,头痛。

a、b 图 FLAIR 和 T2 显示左侧横窦缺乏流空影,c 图 MRV 显示左侧横窦不显影。

为进一步验证诊断,给予增强 MRV 检查,显示左侧横窦正常血流。

血栓信号随着时间而改变,1-5 天为T1 等信号,T2 低信号(脱氧血红蛋白);6-15 天为 T1、T2 高信号(高铁血红蛋白);>15 天为 T1 等信号,T2 等或高信号。

病例 427 岁,女性,严重头痛 7 天。

a、b 图显示 T1、T2 右侧横窦高信号影(箭头);MRV 显示右侧横窦不显影。

颅内静脉构成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

颅内静脉构成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

颅内静脉构成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CONTENTS目录123小结PART 1颅内静脉解剖u 大脑浅静脉u 大脑深静脉u 硬脑膜静脉窦u 间脑静脉u 脑干的静脉u 小脑静脉脑静脉系颅内静脉解剖颅内静脉解剖分布于大脑半球表面,主要收集大脑皮质以及皮层下髓质的静脉血。

1.大脑上静脉:注入上矢状窦。

2.大脑中(浅)静脉:注入海绵窦。

亦可经上吻合静脉注入上矢状窦,经下吻合静脉注入横窦。

3.大脑下静脉:位于大脑外侧沟以下,收集颞叶外侧面以及颞、枕叶底面的大部分血液,注入各硬膜窦。

大脑浅静脉颅内静脉解剖大脑浅静脉上吻合静脉(Trolard静脉):大脑上和中静脉的吻合静脉。

为连接上矢状窦和海绵窦的吻合静脉。

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大脑上和下静脉的吻合静脉。

为上矢状窦和横窦之间的交通静脉颅内静脉解剖为导出大脑半球实质深部静脉血的一群血管,主要收集室周髓质、基底核、内囊、间脑及脑室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

1.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收集两侧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后静脉、枕静脉、小脑上静脉的静脉血。

与下矢状窦共同在小脑幕游离缘注入直窦前部。

2.大脑内静脉:收集豆状核、尾状核、胼胝体、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脉络丛以及丘脑等处的血液。

双侧汇合成大脑大静脉。

3.基底静脉:主要由大脑前静脉,大脑中深静脉合成。

汇入大脑大静脉。

大脑深静脉解剖。

u 位于硬膜的骨膜层和脑膜层之间u 收集脑、脑膜、颅骨板障静脉和眼眶等处的静脉血,最后汇入颈内静脉;同时硬膜窦通过蛛网膜颗粒等结构回收脑脊液汇入静脉血解剖至枕内隆突附近,多移行为右侧横窦。

2. 下矢状窦:呈弓形向后行进,至小脑幕的前缘处,与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汇合延为直窦。

主要接受大脑内侧面、大脑镰、胼胝体以及扣带回的静脉血。

3. 直窦:在枕内隆突附近与上矢状窦汇合,汇入左侧横窦或窦汇,但偶尔汇入右侧横窦。

直窦接受下矢状窦和大脑大解剖4.横窦:起于窦汇,向外向下延续为乙状窦。

颅内静脉窦血栓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

颅内静脉窦血栓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

颅内静脉窦血栓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在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静脉回流障碍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疾病,属于脑静脉系统的缺血性病变,包括皮质浅静脉、大脑深静脉及硬脑膜窦血栓形成,发病率为0.3/10万~0.4/10万,占卒中的0.5%左右。

以矢状窦最为多发,其次为侧窦,临床表现极其多样,但无特异性。

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

近年来由于临床研究的发展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其逐渐被大家熟知。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危害CVST由于脑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颅内压增高,多数患者颅内压>300mmH2O,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

不同程度的头痛往往是首发症状,超过70%~90%的患者有头痛,可为几天内持续加重。

40%的患者发生癫痫,远高于脑动脉闭塞的患者。

局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可有听力下降、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受损表现,还可存在偏身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等。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CVST诊断依据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临床表现通常具有非特异性,包括头痛、呕吐、嗜睡、癫痫发作等。

经磁共振或CT静脉造影(MRV或CTV)证实腔内充盈缺损和静脉通道内血流受损,一般认为在抗凝血开始前足以通过影像学来证实CVST。

然而临床上对MRV和CTV的充盈缺损和血流障碍的解释存在一些容易误诊的陷阱。

MRI直接征象MRI可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信号异常, 根据血栓形成时间不同, 血栓信号明显存在差异:(1) 急性期 (1~3d):MRI能直接显示静脉窦内血流停止, 留空效应消失, 血栓MRI表现为T1等信号, T2低信号。

(2) 亚急性期(4~15d):红细胞溶解, 氧合血红蛋白转变为正铁血红蛋白,血栓T1及T2均为高信号。

(3) 慢性期(16 d至3个月) :血栓T1、T2信号减低,静脉窦可出现不同程度再通,窦内可重新出现留空效应。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表现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表现

Thrombosis of the left transverse sinus in a 42-year-old woman. (a, b) Axial unenhanced CT images show left cerebellar and temporal hematoma with increased attenuation in the left transverse sinus (cord sign) (* in a). (c) On a 3D MIP image from CT venography, the left transverse sinus is not visible.
M RI及MRA
MRI结合MR血管成像(MRA)是诊断和随访CVST的最佳方 法。 静脉性水肿或梗死表现为T2WI上的高信号,多累及皮层 下,也可累及皮层区,与动脉供血区不一致,伴发出血。 血栓信号因时间不同而异:急性期:1~5天时表现为 T1wI上等信号、T2wI上明显低信号,反映完整红细胞内 的脱氧血红蛋白。亚急性期:6~15天时T1变为高信号, T2仍呈低信号,随正铁血红蛋白的形成和红细胞溶解后的 释放,T1wI及T2wI上均显示为高信号。慢性期:2~3周 逐渐变为T1wI上等信号、T2wI上高信号,血管再通则表 现不同程度流空信号。
CTA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空间 分辨力高,无血流相关伪影,对脑静脉(尤 其是小静脉)和静脉窦的显示优于MRA,尤 其适用于不合作和MRI检查禁忌的病人。缺 点是存在背景骨抑制问题,并需要精确地 定时采集以避免动脉与静脉重叠。
Normal sinovenous anatomy.(a, b) Axial MIP CT image (a) and 3D volume-rendered image from CT venography (oblique anterosuperior view) (b)show the internal cerebral veins (ICV), basal veins of Rosenthal (BVR), vein of Galen (VOG), and straight sinus (StrS).On the volume-rendered image, note the asymmetric appearance of the torcular herophili (TH), which is formed by the union of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SSS), straight sinus, and transverse sinuses (TS). The volume-rendered image also shows the sigmoid sinus (SS) and superficial middle cerebral vein (SMCV). (c) Sagittal MIP CT image shows the inferior sagittal sinus (ISS),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cerebral vein,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straight sinus, and vein of Galen.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的检查步骤
颅内压 增高
疑为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CT平扫
CT增强 CTV
MRI+MRV DSA
MRI+MRV
DSA
MRI+MRV≥DSA> CT
2011年4月7-10日中华放射学会全 国神经和头颈放射会议在郑州召开
2011年10月13-17日中华放射学年 第18次全国放射会议在郑州召开
L transverse, signoid and IJV thrombosis
SSS and ICV thrombus with dilated medullary veins
3 days
M/27Y headache 5 days
M/27Y headache 5 days
MRI表现
亚急性期(1~2周) T1WI 、T2WI上均呈高信号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MRI诊断
急性期(<1周) 亚急性期(1~2周) 慢性期(>2周) MRI+MRV≥DSA > CT»X线平片
MRI表现
急性期(<1周)
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
T1WI :中等信号
高信号
T2WI:中等信号或略低信号、极低信(GRE T2WI≥SE T2WI)
静脉窦壁呈高信号
增强MRI: “δ” 征或空三角征
严重颅内压增高、惊厥、昏迷、去大脑强直。
影像学检查方法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头颅X线平片(CR、DR) CT(平扫CT、增强CT、CTV) MRI(平扫MRI、增强MRI、MRV)
创伤性检查方法 X线血管造影(DSA)
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头颅X线平片诊断
高颅压征象 血栓高密度钙化 可能诱因:中耳炎、鼻窦炎、颅骨感染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
11.隔静脉 12.丘纹静脉 13 大脑上吻合静脉 14. 大脑中浅静脉 15.Trolard 静脉 (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间的大吻合支) 16.海绵窦 17.斜坡静脉丛 18.岩上空 19.岩下窦 20. 蝶顶窦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变异
• 优势侧横窦以右侧居多 • 双侧形成的静脉窦,均可以不对称发育,
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
• 检查步骤
颅内压 增高
疑为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CT平扫
CT增强 CTV
MRI+MRV DSA
MRI+MRV
DSA
Thanks!
• 直接征象: ―病变静脉窦不显影
充盈缺损 或显影不均(雪花征) • 间接征象: ―是侧支循环扩张或迂曲 ―闭塞部位血液逆流 ―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排空延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DSA
• 增强MR和DSA:上矢状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DSA
• 脑小静脉呈雪花样扩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影像学表现---DSA
• MRV和DSA:右侧横窦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典型病理赏析
— 病理一
• 患者,女,31岁 • 剖腹产后2天 •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抽搐
上矢状窦部分静脉血栓
颅内静脉窦血栓---典型病理赏析
— 病理二
• 患者,女,49岁 • 右下肢抽搐3天 • 糖尿病史5年
• MRI:
– 平扫MRI – 增强MRI – MRV)
• DSA: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绿色:上矢状窦 浅蓝:下矢状窦 暗紫:直窦 橙色:窦汇 深蓝:横窦 黄色:乙状窦 淡紫:颈静脉及球部
颅内静脉窦正常影像学表现--- 增强MRV

脑静脉血栓形成影像学(2017修改版)

脑静脉血栓形成影像学(2017修改版)

Publicationdate October 21, 2010 Cerebral 静脉性脑梗塞是中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儿童或年 venous thrombosi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轻人。 stroke especially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它比以前更常见而且常常在最初的成像中漏诊 It is more common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nd frequently missed on initial imaging. 由于临床上缺少特征而且影像所见微妙,因而诊断困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is located in descending order in the following venous structures: • Major dural sinuses: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ransverse, straight and sigmoid sinuses. • Cortical veins: 脑静脉性栓塞多位于以下的静脉结构 • Vein of Labbe, which drains the temporal lobe. • Vein of Trolard, which is the largest cortical vein that drains into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 主要静脉窦:上矢状窦、横窦、直窦和乙状窦。 • Deep veins: Labbe静脉,颞叶的引流静脉;Trolard * 皮质静脉: Internal cerebral and thalamostriate veins. 静脉,为最大的皮质静脉,汇入上矢状窦。 • sinus. *Cavernous 深静脉:大脑内静脉和丘脑纹状体静脉。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进展
号 , 累及 皮 层 下 , 可 累 及 皮 层 区 , 动 脉 供 血 区 不 一 致 , 多 也 与 伴 发 出血 。血 栓信 号 因时 间 不 同 而异 , ~ 5 时 表 现 为 T w I 1 天 1 上
脑血 管 D A 可 以 清 楚 地 显 示 静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的 部 位 、 S 范 围 以 及静 脉 异 常 回流 和 代 偿 循 环 的 情 况 , 临 床 诊 断 的金 标 是 准 因其 具 有 创伤 性 , 目前 常作 为 局 部 溶 栓 的 一 部 分 而 不 常 规 使用 。脑 血 管 造影 检查 时 , VS 可 表 现 为 静 脉 和 静脉 窦 部 分 C T
常 致横 窦 L b e 脉 汇人 点 处 信 号 丢 失 ; D D E ab 静 3 C MR 基 本 上 A
克 服 了上 述 缺 点 , 供 了 高 质 量 的 血 管 成 像 , 一 种 无 创 性 评 提 是
价颅 内静 脉 系 统 病 变 的新 技 术 l 。 3 C MR 的 优 势 集 中 _ 8 ] DD E A
颅 内 静 脉 窦 血 栓 形 成 ( rna v n u iu h o o i, ca il e o ss st r mb s n s C T VS )是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的 一 种 少 见 类 型 , 占全 部 脑 卒 中不 足 1 ] 。其 病 因复 杂 , 病 形 式 多 样 , 被 误诊 漏 诊 。近 年来 起 常 随 着 临床 医 生 对该 病 的重 视 , 经 影 像 技 术 以及 神 经 介 入 放 射 神 学 技术 的飞 速发 展 , 使该 病 大 部 分 病 例 能 够 得 到 早 期 正 确 诊 断
体 现在 能 够 无 创 性 、 方位 、 多 快速 地 评 价 颅 内静 脉 系统 , 且 目 而 前血 管 影 像 质 量 已 经 能 够 满 足 临 床 诊 断 需 要 。 目前 颅 内 静 脉 系统 的 3 C MR 还 有 一 些 限 制 , 空 间 分 辨 率 仍 低 于 DD E A 其 D A, 于象 素 容 积 的血 管 仍 不 能 分 辨 。 而且 其 时 间 分 辨 力 较 S 小 低 , 比剂 在颅 内循 环 时 间远 短 于 序 列 扫 描 时 间 , 内 动 静 脉 对 颅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2 结 果
CVST 发 生 在 上 矢 状 窦 6 例,横 窦 4 例,乙 状 窦 1 例 ,直 窦 1 例 ,海 绵 窦 1 例 ,下 矢 状 窦 1 例 ,多 发 静 脉 窦 血 栓 1 例 。 急 性 期 5 例 ,亚 急 性 期 9 例 ,慢 性 期1例。3例头颅 CT 平扫未见明显阳性发现,3 例 CT 平扫静脉窦区可见三角形或条索样高密度影,1 例呈 三 角 形 样 低 密 度 影,4 例 双 侧 脑 实 质 内 见 不 规 则片状低密度影,其 中 1 例 双 侧 额 叶 皮 层 区 可 见 出 血。4例增强后可见空三 角 征 或 Delta征,1 例 见 条 索样充盈缺损。在常规 MRI平扫中,静脉窦内流空 信 号 消 失,可 见 等、高、低 异 常 信 号,其 中 T1WI、 T2WI均为高信号9 例,等 T1、等 和 稍 短 T2 信 号 5 例,长 T1、长 T2 信 号 1 例。MRV 可 见 正 常 静 脉 窦 内三角形及条索 样 充 盈 缺 损,或 静 脉 窦 不 显 影。 增 强 扫 描 见 静 脉 窦 内 充 盈 缺 损 ,呈 空 三 角 征 或 条 索 征 。 6例伴随脑实质内长 T1、长 T2 信号,FLAIR 序列呈 高信号,以双侧额顶叶、枕叶区 为 主。2 例 可 见 脑 出 血,位于额叶和顶叶皮层及皮 层 下 区。8 例 DSA 检 查静脉像期均示静脉窦充盈缺损或显影不佳。
1800ms,TE 20ms,TI 750ms),FSET2 WI (TR 4300ms,TE 90ms),液 体 衰 减 反 转 恢 复 序 列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TR 8 400ms,TE 120ms,TI 2 100ms),层 厚 6mm,间 隔 1mm;对 比 剂 为 欧 乃 影 15ml;轴 位/矢 状 位/冠 状 位 , 矩阵320×224,视野24×18cm,采 集 次 数 2~3 次。 二维时 间 飞 跃 法 静 脉 成 像 (2-dimensioned time of flight mag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2d-TOF MRV),TR 23ms,TE 5ms,反 转 角 50°,层 厚 1.4mm,视野21cm×16cm,矩 阵 256×160,采 集 层 数66。使用美国 GE Innova 3100 型 数 字 血 管 减 影 机,对比剂为 欧 乃 派 克,注 药 速 度 为 4ml/s,对 比 剂 总 量 为 80ml常 规 正 侧 位 投 照 。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影像诊断观察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影像诊断观察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影像诊断观察摘要:目的探索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诊断价值,总结磁共振影像特征特点。

方法收录我院自2013年至2021年间收治的31例颅内静脉和静脉窦性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采取颅脑CT扫描和磁共振影像扫描,比较阳性诊断率,观察CT及MRI影像征特点。

结果本组患者经CT扫描,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阳性诊出率为64.52%,MRI扫描阳性检出率为93.55%,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以片状、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为主,MRI影像以静脉窦内出现明显异常信号为主要表现。

结论 MRI影像中可直观的反映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形成征象,对于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形成敏感度更高,更利于该病早期的诊断和筛查。

关键词: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失语、偏瘫等症状。

该病诱因复杂,与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液高凝状态、颅静脉血管破裂、炎性病变等有关。

该病预后较差,致死率极高,早诊断早干预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但由于路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且病灶位置不同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常导致该病被误诊为脑动脉闭塞性疾病,给予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具备针对性,从而造成不良预后甚至患者死亡。

而随着临床医学对于人体脑静脉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加之CT 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日臻发展完善,准确判断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也得以实现。

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31例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CT和MRI影像资料,旨在为临床诊断、辨别该病提供参考,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收录我院自2010年至2021年间收治的31例颅内静脉和静脉窦性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含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的12例,其中有3例为妊娠期、3例为产褥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评估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评估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评估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卒中样颅内静脉系统疾病,占所有卒中的0.5%~1.0%,女性及新生儿多见[1],成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2.9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3[2]。

CVST以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脑血管疾病鉴别,血浆D-二聚体及抗体虽然在CVST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诊断缺乏特异性,因而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3,4]。

一、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与病理CVST病因复杂,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淤滞、静脉管壁改变及血液组成变化均可以导致CVST,其病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另仍有20%~35%患者发病原因不明。

感染性疾病包括局限性感染及全身性感染,易诱发横窦、海绵窦及乙状窦血栓;非感染性疾病包括妊娠、产褥期、口服避孕药、外伤、手术、血液系统疾病及脱水等,多引起上矢状窦血栓[5,6,7]。

在发展中国家,CVST主要与怀孕、感染及营养不良等有关,而在发达国家,其病因主要为口服避孕药、超重和肥胖等[3, 8,9]。

CVST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侧支的状态和脑组织受累的情况等因素有关[3, 5, 10],最常见且首发的临床症状为头痛,占88%~93%,其次为恶心和呕吐、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孤立性颅内高压、昏迷等,海绵窦血栓的典型表现为Ⅲ、Ⅳ、Ⅴ对脑神经麻痹、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等[3, 5, 8,11,12]。

CVST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组织水肿、梗死和脑出血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其病理变化为:(1)颅内压升高、脑组织水肿及脑组织梗死:在脑静脉阻塞后的早期,由于脑静脉有丰富侧支循环,缺氧同时也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血液得以引流,并且颅内静脉没有静脉瓣,反向的毛细血管灌注可以保护脑实质免受静脉压力过高引起的损伤,或仅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血管源性水肿[13];随着脑血流量减少和膜Na+-K+-ATP泵功能障碍,水分子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毒性水肿;持续的静脉高压会加速血液的凝结,加重脑组织水肿,脑灌注进一步减少,最终可发展为静脉性脑梗死[14]。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
MRI显示直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 不敏感,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MR血管造影、特别是MR静脉造影(MRV)诊断脑静 脉窦血栓形成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佳,其 诊断的直接征象是脑静脉窦血流高信号缺失,或静 脉窦的边缘模糊,或静脉窦形成不规则(反映再通)。 而病变以远有静脉侧枝形成,或出现其他途径的引 流静脉异常扩张为诊断的间接征象。MRV显示静脉 窦血栓形成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除显示大静 脉窦外,对MRI显示欠佳的直窦、大脑大静脉、大 脑内静脉等结构也能清晰显示,临床实用价值很大
脑静脉系统的解剖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方1cm左右,呈弓 形向后走行,至小脑幕的前缘处,与大脑大 静脉汇合延续为直窦。下矢状窦主要接受大 脑内侧面、大脑镰及胼胝体的部分静脉血, 血流方向也是由前向后 。
直窦:自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的膨大 起始,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的附着处,向后 直行,在枕内粗隆附近与上矢状窦汇合。主 要接受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的静脉血。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CT诊断与鉴别 诊断
(3)静脉窦内血栓呈高密度带状影,在低密度梗塞区的 衬托下呈"带征"(Cordsign);
(4)增强扫描并采用适当的窗位可以显示静脉窦内的血 栓呈低密度,静脉窦周围强化、密度升高,由于强化 区表现似希腊字母δ,故称为“δ”征,具有诊断意义, 但其出现率也仅为35~75%。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与鉴别诊 断
MRI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特别敏感,从影像学 上分为3期:
(1)急性期:发病1周内,脑静脉窦的流空效应消失,静脉 窦的血栓在T1加权像上为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逐渐T1加权像血栓转为高信号,T2加权像呈明显低信号。
(2)亚急性期:发病1~2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血栓 均呈高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颅内血栓形成;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 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
KeywOrds In缸ac瑚ial mrombosis;(hnputed tor∞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百ng; Di垂tal sub— stmction an西。乒aphy;Transcmnial Doppler
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 导师。1990年9月至 1999年9月于澳大利亚 和新西兰留学和工作,先 后任英联邦执业医师和高 级医师。现任首都医科大 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 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 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医师 协会神经内科分会主任委 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 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认知障碍 与痴呆学组组长,北京市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以及12种 学术刊物的主编或编委等职。现主持12项国家级课题,获 科研奖励6项,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19篇被scI收 录,出版专著11部。1999—2006年培养硕士研究生36人, 博士研究生19人,博士后8人。
万方数据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11月第27卷第21期
·1661·
(a)cT平扫示右侧大脑皮层静脉中出现束带状高密度影。(b)cT平扫示直窦中血栓呈束带状高密度影。(c)CT平扫示上矢状窦出 现三角形的高密度影。(d)cT增强扫描示上矢状窦窦壁强化呈高密度并与腔内低密度的血栓形成对比,类似希腊字母“△''
束带征和高密度三角征均在cT平扫时出现,表现为 脑静脉或静脉窦中的血栓呈现高密度影。束带征指皮层静 脉中出现束带状高密度影,为新鲜的皮层静脉血栓征象,提 示皮层浅静脉血栓形成(图1a)。相似的高密度征象也可 在横窦、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看到,提示这些部位有血 栓形成(图1b)。高密度三角征一般指上矢状窦出现三角 形的高密度影,提示上矢状窦后部新鲜血栓形成(图1c), 因与正常情况下上矢状窦和窦汇的稍高密度难以区别,且 异常高密度偶尔也可在横窦和直窦看到,所以对这一征象 的确定应谨慎。束带征和高密度三角征是不同部位血栓所 表现出的形态上的差异,因此可归为同一类,两者均为CVT 的早期征象,见于急性期患者,极少见于亚急性和慢性期患 者。多数文献报道两者的出现率均较低,为2%一24.5%, 因此诊断价值有限‘3“o。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 E—mail:ji缸uanwu@126.com
飞速发展和应用,cVT的诊断率已明显提高。鉴于影像学 检查在cVT诊断中的重要价值,对其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 步提高此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1 cVT的CT检查
头颅cT通常是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急症首要的影像 学检查方法,同样也是CVT的首要检查手段。cT平扫或 增强扫描均可显示对cVT有诊断意义的征象。 1.1 cVT的cT直接征象 直接征象指能直接反映静脉 及静脉窦血栓的征象,此征象一旦确立,即可确诊cVT,因 此具有相对特异性。目前认为CVT在cT上的直接征象有 以下3种:束带征、高密度三角征、Delta征(空三角征)。
图2 CVT的cTV显示上矢状窦不规则充盈缺损
由于c7Ⅳ对脑静脉的显示率高,不受血流速度和伪影 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少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且脑 c7Ⅳ检查成像快(1 min),因此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有报道认为其诊断CV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 100%旧j。但此法存在使用造影剂及射线辐射等缺点,且成 像时还应注意对背景进行骨抑制、保证合适的成像时间、最 小化动脉与静脉的重叠情况以减少误差。
Delta征又称为空三角征,指cT增强扫描时三角形的 硬脑膜静脉窦断面上窦壁强化呈高密度并与腔内低密度的 血栓形成对比,类似希腊字母“△”而得名(图ld)。此征在 横断面CT上常见于上矢状窦的后1/3处,冠状面CT上多 见于上矢状窦顶部。其形成机制可能是:静脉窦闭塞时,造 影剂通过硬脑膜静脉窦的侧支吻合、未完全闭塞的静脉或 增生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栓周围的窦隙,从而形成强化的高 密度影。此征的出现率相对较高,文献报道为16%一 72%,但其变化很大,与血栓部位、cT扫描时间、检查时应 用技术参数的选择等因素有关M“j。当血栓不累及上矢状 窦后部或发病5 d内或2个月后行CT检查时,则不出现此 征象。上矢状窦高位分开、硬膜脓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 下腔出血、窦内中隔等情况则会导致假阳性Delta征的出 现。因此,Delta征用于确诊cVT时,需要临床和其他影像 学检查的支持。 1.2 cVT的CT间接征象头颅cT检查时,间接征象较 常见:(1)脑实质水肿:表现为无强化的脑实质低密度,出 现率可高达40%~70%,包括弥漫性脑水肿(47.5%)、不 对称性脑水肿(3.3%)、白质水肿(11.5%)等"’6 o。(2)脑 室变小:由高度脑水肿所致,通常与其他异常并存,缺乏特 异性,占报道病例的20%一50%"J。(3)大脑镰和小脑幕 异常强化:由静脉淤滞或硬膜充血所致,多提示直窦血栓或
近年来螺旋cT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cT在疾病 诊断中的价值,cTV即为螺旋cT的一项特殊应用。薄层 扫描及静脉内注人造影剂可以在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 上清楚地显示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然后应用三维(3D)重建 最大强度投影法显示脑静脉系统的情况,显示率可达90% 以上。C7Ⅳ显示CVT的征象为伴有窦壁强化的充盈缺损 (图2)、异常静脉侧支引流和小脑幕强化等。
ultmsono伊aphy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mmbosis, 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全部脑血栓形成 的3.5%,占卒中的O.5%~2.0%[1。3]。此病病因多样,发 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被漏诊和 误诊。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则会导 致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cT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cTV)、 磁共振成像(maglletic resonaIlce imaging,MRI)、磁共振静脉 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即lphy,MRV)、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di矛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经颅多普勒超 声(tmnscmnial doppler uhmsonography,TcD)等影像技术的
cT检查的图像采集时间短,阅片较简单,适用于急性 期及病情危重患者。其主要价值在于可排除其他脑部疾 病,如肿瘤、脑梗死、脑脓肿、脑寄生虫等,且可同时发现 cVT的病因。但临床工作中许多cVT患者的头颅cT检查 完全正常,而且上述直接、间接征象的出现率也较低,从而 降低了cT在cVT诊断中的价值。 2 CVT的CT静脉血管造影检查
3 CVT的磁共振成像检查
MRI对血液流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对血栓进行动 态观察,同时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和精确的定位,因此是目前 CVT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 3.1 cVT的MRI直接征象MRI上静脉血栓信号具有一 定的特异性,是诊断本病可靠的直接征象。MRI的Tl、,12 信号随着血栓形成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变化,由于MRI所显 示的血栓信号特征和I临床发病时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报道中 有一定差异,因此难以进行准确分期,大致可分为:(1)急 性期(发病1—5 d):MRI能直接显示静脉窦内血液流动停 止,表现为流变效号。(2)亚急性期(发病6—15 d): 红细胞溶解,氧合血红蛋白转变为正铁血红蛋白,Tl、,12均 为高信号,若血栓发生在较大静脉窦内,血栓信号的变化由 周边向中心发展,则会出现靶样征。(3)慢性期(发病16 d 至3个月):T1、r12血栓信号降低,且逐渐变得不均匀,可能 由侧支循环建立所致。(4)晚期(发病3个月以上):MRI 表现类型多变,若血栓未溶解,保持完全或部分阻塞,则T1 等信号,他等信号、高信号或低信号;若血栓溶解,血流再 通,则出现流空效应,T1、他均为低信号。其中,极低他信 号是急性期的重要表现,亚急性期T1、他均为高信号则具 有确诊意义(图3)。
·1660·
CHINESE JOURNAL 0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Nov 2007 V01.27 No.21
【文章编号”∞5—21射《2∞7)21一{6∞一0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 影像学所见
贾建平,吴忧
f中鞠分类弩】晒 【文溅搽惑码】A 贾建平,医学博士,教
MRI直接征象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可达80%以上, 但易受血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因非正常开放的静脉血 流缓慢或静脉逆流较大等原因而出现假阳性,所以应注意 多方位进行扫描观察,或采用非常规自旋回波扫描方法或 应用梯度回波序列等技术消除血流假象。
万方数据
·1662·
CHINESE JOURNAL 0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Nov 2007 V01.27 No.21
(a)轴位上矢状窦T1高信号,可见扩张的静脉。(b)轴位上矢 状窦r12高信号,两侧脑室不对称
图3 cVT的MRI显示亚急性期血栓
3.2 cVT的MRI间接征象MRI的间接征象主要为静脉 阻塞所致的脑实质病变,病变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与血栓形 成的部位和范围相关。最常见的表现为伴有占位效应和皮 层脑沟消失的脑肿胀,T1等信号或低信号,他高信号,提 示间质水肿。其他表现有双侧旁中央皮层、皮层下病变;冠 状位上紧靠皮层的圆形或三角形病变;轴位或矢状位上长 轴在前后方向的卵圆形病灶等。其中多数病灶中存在出血 成分,T1、睨均呈现高信号,此时为脑静脉梗阻表现。目前 认为脑静脉梗阻可归纳为3种不同类型:(1)脑肿胀不伴 有他异常信号。(2)脑肿胀伴有他异常信号和(或)脑室 扩大(可逆性)。(3)脑实质内血肿伴周围水肿。由于脑组 织含水量的轻微改变即可造成MRI信号的明显变化,所以 对脑实质MRI异常进行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同时还可用 于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判断治疗效果。一般认为他加权 像在显示病变方面较Tl加权像更为敏感,但T1加权像上 异常征象出现的时间要早于他加权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 应根据具体情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虽然MRI 诊断cVT比CT更敏感、更准确,但由于血栓信号随时间而 发生改变,且图像获取时间长,所以也存在局限性。MRI除 了亚急性期典型的高信号表现外,其他各期的信号多变,脑 实质病变也缺乏特异性,所以仅靠常规的MRI图像做出诊 断的难度仍较大。近年来,随着MRI的发展,,12敏感加权 成像(他susceptibility—wei曲ted im嚼ng,他sw)、弥散加权 成像(di肌sion weighted im晤ng,D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 (nuid a&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磁敏感对比剂 动态增强(dyllaIn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magneticresonance, Dsc MR)等技术逐渐用于cVT的诊断。研究表明,他sw 检测急性期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在cVT的诊断中 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归J。DwI对血栓的再通有一定预测 价值,若诊断cVT时阻塞的静脉在DwI上出现高密度信 号,则2—3个月后血栓静脉的再通率较低¨…。因此,DwI 在判断cVT患者的预后中可能发挥较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