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简称“五爱”。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社会的性质、特点和社会历史条件,提出要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其中的“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赋予了“五爱”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的内涵,并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这是对社会各阶层人们普遍的、共同的道德要求。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再次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纲要》也把“五爱”作为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充分肯定下来,并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是:第一,爱祖国。

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山川风物、物产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艺术的无限珍爱,对祖国尊严、荣誉、利益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力求祖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忠诚愿望和对外来侵略坚决反抗、愿为祖国献身的英勇精神。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牵动着我国各级党和政府的心弦。

近代以来,我国的社会道德遭到了各种挑战和磨难,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现象的出现。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明进步,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支持的重要问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社会主义道德观,建立健全的道德体系,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这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和常态化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首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多年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承的深刻结晶,是国家、社会、公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认同和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尊重劳动、诚实守信、正义、友善等方面的精神内核,它是全社会共同追求的道德标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其次,创新社会主义道德观是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不同于传统的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创新思维、引导意识、倡导实践、注重成效。

创新社会主义道德观,包括要符合时代要求、应对社会矛盾、适应人民需求、推动文明进步、增强情感共鸣等方面,同时还要发挥新媒体、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文化改革等手段的积极作用,提升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实效性和普及程度。

再者,建立健全的道德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

道德体系是整个道德建设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法律法规、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公众舆论、社会习惯等方面。

健全的道德体系,要有基本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和约束;要有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习惯作为补充和丰富;要有多元化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模范作为榜样和示范,以引领道德建设的发展。

最后,提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

这四个方面,意味着对全社会的道德建设面面俱到的覆盖,每一方面的进步,就意味着全局的进步。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问题
如何理解集体与个人责任和义务的双向性?
个人主义
• 个人主义是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的观念,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 • ①作为一种价值目标,个人主义 特别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因而 具有最高的价值,而社会只是为了 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 ②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思想,个人 主义强调个人的民主和自由,它因 反对国家、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干预 而往往导致无政府主义。 • ③作为一种财产制度,个人主义 主张维护财产私有制。
“为人民服务”的层次要求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 对共产党人和 要求进步的先进分子的要求 • 以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在服务 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 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人生价 值 —— 对普通公民的要求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 • 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是为 人民服务; • 同志间、师生间、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是为人民服务; • 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帮困、扶 残助残是为人民服务; • 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同 样也是为人民服务。
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 道德觉悟的人们 能够达到的道德 目标 对公民最基本 的道德要求
一心为公 先公后私
1
2
3
公私兼顾
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原则是贯穿于中国封 建社会的最重要的道德准则。这个 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封建统治集体整 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 个人在国家、社稷面前是微不 足道的,个人的个性、尊严、价值 等都是某种偶然性的东西,只有纳 入一定的利益的圈子才是可能的。 这种整体主义原则,作为约束、 禁锢个人的道德戒律,实质上是扩 大了的家长制。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摘要:一、引言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背景2.文章目的与结构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1.个人层面a.提升个人品德b.促进人际关系和谐c.增强道德自律2.社会层面a.维护社会秩序b.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促进社会文明进步3.国家层面a.增强国家软实力b.塑造国家形象c.实现国家全面发展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践途径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4.法律法规保障四、结论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2.全民参与的必要性3.持续深化道德建设的展望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我国社会进程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分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并提出实践途径,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引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需求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实践途径,以期为全民参与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意义1.个人层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个人而言,具有提升个人品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增强道德自律的重要意义。

道德品质的提升使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自信、受人尊敬;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道德自律则使个体在面临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遵循社会规范。

2.社会层面在社会层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

道德建设有助于培养全民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的意识,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

3.国家层面在国家层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增强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和实现国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国家全面发展,实现民族振兴。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简称“五爱”。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社会的性质、特点和社会历史条件,提出要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其中的“爱护公共财物”改为“爱社会主义”,赋予了“五爱”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的内涵,并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这是对社会各阶层人们普遍的、共同的道德要求。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再次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纲要》也把“五爱”作为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充分肯定下来,并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是:第一,爱祖国。

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它是人们对自己祖国山川风物、物产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艺术的无限珍爱,对祖国尊严、荣誉、利益和命运的深切关注;力求祖国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忠诚愿望和对外来侵略坚决反抗、愿为祖国献身的英勇精神。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理论依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

2.实践基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

这一点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

但是,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同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

如果把各种有着不同内涵的利他性道德要求简单地等同于为人民服务,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道德建设已经被提升为重要事项之一。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深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

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非常关键地反映了这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和道德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高度文明和道德的国家表明这个国家的国民有着良好的精神素质和道德品质,能够为国家的经济、科技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其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一个国家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实力,还要有人民内部和谐、社会和稳定的基础。

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人民的团结意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而且,一个国家要实现持久的现代化发展,仅仅有经济和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家道德水平、文化道德素质的建设同等重要。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只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支撑,才能够使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特别是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道德方面的问题。

通过进行道德建设,人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社会。

最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构建新的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发展需要一个国家有着高尚的道德品质。

随着我国不断的崛起,我国也面临着各种的国际挑战。

通过道德建设,我国不仅能够弥补国家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差距,还能够构建新的国际关系平台,吸引更多地人才和资源,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事务上实现更高崛起。

总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注到这个方面的问题,并且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中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的持久发展和繁荣。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五个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五个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五个基本要求
1.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确保社会公正。

这就需要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社会公平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公正的机会和待遇。

2. 爱国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之一。

这要求人们热爱祖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 社会责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之一是鼓励人们秉持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推动社会和谐。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为实现共同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4. 诚实守信: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

人们应该坚持真诚,遵守承诺,履行义务。

这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5. 个人品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个人品质是指要培养人们的高素质、高道德、高修养。

在实现自身追求的同时,还要牢记社会责任,维护社会集体利益,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内容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道德建设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进一步地提升和丰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培养人类社会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

在这方面,政府、教育机构以及广大家长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政府在立法和执行法律方面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全民教育和普及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接受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

而教育机构则要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做出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长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二、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方面,每个公民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拥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公民的应有之义。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同时也要自觉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在关注自己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关注集体,做到公道正义、协作合作。

三、企业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企业道德建设也成为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

企业应当不断强化自身道德理念,遵守法律法规,关注员工生活和福利。

同时,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并积极回报社会。

四、新媒体道德建设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

如何规范和引导新媒体的使用和传播,成为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新领域。

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从新闻传媒工作者、社交媒体开发者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规范的行为准则和监管机制来引导和规范新媒体的使用,以避免新媒体在不当情况下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之,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生幸福,是每个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关注和投入的重要领域。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措施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措施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措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通过道德建设来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础。

在中国,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地加强并改进。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制定道德标准制定道德标准是道德建设的第一步,它可以明确社会行为的准则,并使人们根据这些准则去行动。

道德标准需要基于传统文化和法律法规,并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确保道德标准不仅能够引导群众的行为,同时也能够与社会生产和发展相适应。

二、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需要从根本上培养每个人的公民意识、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包括在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学习。

教育也应该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一起来承担。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可以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三、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检验和制衡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

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使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守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

监督应该不仅是法律、政府、媒体等权利机构发起的,同时也应该由广大群众一起参与。

只有所有人都能够承担监督的责任,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文明。

四、鼓励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建设良好社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志愿服务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也提高社会中的公益性和文化水平。

国家应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动社会利益最大化。

五、加强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判断社会行为的一种方式。

通过加强道德评价,可以让大家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各种行为的优缺点,也能够更加公正地评价社会发展的方向。

道德评价可以由大众舆论、公民的社交网络、权利机构等发起,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确保道德评价的准确性。

总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持续、长期的任务。

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实践,才能够使社会的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只有在全社会的合力下,道德建设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这有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产生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民族特色,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用为重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学者。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理论依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

2.实践基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

这一点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

但是,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同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

如果把各种有着不同内涵的利他性道德要求简单地等同于为人民服务,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包括: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进取、开拓创新。

4.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坚持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和谐友爱、共同富裕。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坚持国家独立自主、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
安康。

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发展。

7.以真实认识为前提,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创新发展。

8.以崇尚精神文明为核心,坚持自觉担当、守正出奇、谦逊虚心。

9.以正确导向为基础,坚持道德规范、道德审美、道德教育。

10.以国际公德为目标,坚持友好合作、互利共赢、和平发展。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通过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石和灵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行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

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每个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社会公共利益,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道德品质。

同时,还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素质。

三、推动社会公德建设。

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推动社会公德建设,要求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保护社会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职业道德是指在特定职业领域内,从事相应职业的人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各个行业和职业的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职业操守,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各个行业和职业的健康发展。

五、推动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传承单位,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动家庭美德建设,要求家庭成员相互关爱、互相尊重,注重家教,培养子女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只有形成了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ppt课件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5 of 77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须经历 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 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 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13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6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道德的本质
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中外历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 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
济基础服务。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第三章 加强道德修养,维护道德体系
4 of 77
第一节 道德及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的起源
较为典型的道德起源学说有以下几种: 其一,道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其二,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良知和善良意志。 其三,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其四,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思路和方针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思路和方针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目的,思路和方针
第十二讲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思路和方针
第一节 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道德建设的思路和方针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 德规范体系
第二节 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邓小平的道德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道德论,是当前历史条件下我国道德建设 的理论基础,它把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普遍 原则和中国的道德实践相结合,为我们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唯一正确的指导 思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道德规范体系
• • • • • • • • • •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概念的由来、内涵与外延 无产阶级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结构 1、两级结构、三个层次 两级结构: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三个层次:社会公共生活重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一)集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理论 史上的发展 (二)集体与个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 概念 (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四)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 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四、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五爱”
1、爱祖国 2、爱人民 3、爱劳动 4、爱科学 5、爱社会主义
• • • • • •
2、社会主义道德五项基本原则 爱国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 公正的原则 诚实守信的原则
• • •

3、社会主义道德五项规范的内容与层次 (1)建国初期,把“爱祖国、爱人民、 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务”作为公共 道德。 (2)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德,即现阶段 的基本道德规范。 (3)现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身存环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3)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
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
思考 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
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你有什么好
的建议?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1)原因: 第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第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重性,要求社会主义道 德要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点分析:(怎么做)
把握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提出的新要求。
(1)必须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 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一系列关系; (2)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
(2)集体主义原则的内涵 A.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3)要求: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讨论
关于“个人主义”的不同看法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
第三,是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要求: 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学会换位思考;
第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集体主义 (1)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A.集体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B.集体使个人才智得以增强和发挥 C.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

为人民服务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新的历史时期为为人民服务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

三、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然需要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

它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是全民道德的准则。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一、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包含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促进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不断发展。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二、弘扬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应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等。

自觉的克服和反对个人主义。

三、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马克思主义主张利与义的辩证统一。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所有社会成员应树立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充分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第三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的传统,发扬革命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努力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与规范“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礼守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基本道德规范。

大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包括道德规范的认知、道德情感的升华、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的养成等过程。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措施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措施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 践中体验道德的价值。
道德榜样
树立道德榜样,如优秀党员、道德模范等,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
环境营造,打造道德氛围
校园文化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海报、文化节等形 式,宣传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
社会风尚
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表彰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
社会互助
鼓励社会互助,倡导友爱、团结 、互助的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
勤俭节约,保护环境
勤俭节约
倡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浪费和奢侈消费 。
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 活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利用
优化能源利用方式,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 染和资源浪费。
热爱生活,身心健康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庭教育
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家庭和谐和家庭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 观念。
制度保障,强化道德约束
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违反道德规 范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纪律规定
制定学校的纪律规定和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行为 。
社会监督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曝光,形成 舆论压力和道德约束力。
倡导创新精神
鼓励各类从业人员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弘扬家庭伦理
尊重长辈
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人们更加尊重长 辈,关心照顾老人,发扬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不同,系统性、整体性。

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道德建设历程回顾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其特征是政治化。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际形势严峻,在“砸烂一个旧世界”的基础上,糅合马列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建立起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极力推行之。

宣传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这段历史时期的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以政治斗争方式为主的道德建设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重大问题:人们经常调侃说,尽管革命成功,但农民仍然要耕田种地,工人仍然要抡锤打铁,进学校仍然是为了读书、升学、做官,这些都表明改造旧的道德观念,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成功之处: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得到遏制,中国建国之初的确的成功的禁毒禁娼,洁身自爱是我们曾有的道德的品质。

至今许多中老年人仍有这们的品质。

现在酒吧放开与被强制喂药。

第二个阶段 1966-1976年,其特征是形式化。

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遭受重创,道德教育一刀切、公式化、形式化,道德秩序混乱,我国道德建设受到严重影响第三个阶段 1977-1986 年,其特征是经济化。

1976年以后,我们党吸取历史教训,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在道德建设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命题,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群众性的道德创建活动。

利益意识渗透到道德评判的价值环境中,道德建设表现为经济化的特征。

报纸曾经报道了一则图片新闻,说是济南市某区有位年过九旬的老人被单独留在家中,儿女在外面忙着做生意对老母亲不管不问。

由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再加上室内没有暖气,老人只好在数九寒天和衣而卧,致使老人手脚都产生了冻疮溃烂。

我想,这种为了要钱不要父母的例子恐怕绝非仅此一例!第四个阶段 1986年至今,其特征是体制化。

相对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容乐观,为此: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正式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命题。

1996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建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体系。

2001年1月10日提出“以德治国”方略。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发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特点(一)从群体主义走向个体主义道德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利益问题、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群己”、“义利”关系的辩难。

最初的集体主义排斥个人利益。

(二)从一元价值到多元融合人的需求多样化,物质利益多元化,价值标准多元化。

河南小伙儿张磊为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万美元的消息见报后,引起了轰动。

张磊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他回国创办了一个门户网站。

后来门户网站转手之后,他才从事金融服务业。

据说这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一种观点说他捐钱给外国,是不爱国的;另一种说他毕业于耶鲁,捐款是无可厚非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我认为对这种捐款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

张磊作为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生,回报学校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他支持的是教育,是惠泽后人的好事,不要忘记中国还会有很多后来人要到这所学校学习。

很多法学界专家认为,这种捐款是个人行为,根本不值得一谈。

这就反映了多元化价值取向。

(三)从伦理本位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组织的社会模式,政治、经济伦理化。

当今公私领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道德始点嵌入具体的实践,道德建设才有效力;相反,就无效果可言。

道德的价值理性表明了道德的义务和追求目的理想性,道德的工具理性反映了道德的权利和道德要求标准的现实性,两者结合才有利于为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道德支撑。

(四)从自发的认知到观念与现实的“虚实”结合道德建设不仅是道德规范的认知,也是个体的道德行为社会化、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与自身的道德素养锻造的紧密结合。

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并负责实施道德建设活动,主要体现为:一是建立明确的社会道德体系,避免道德的“空泛化”、道德规范走进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等,多方式、多途径地以“德”治国、以“德”治(市)区、以“德”治村、以“德”治校、以“德”治市(场)、一是建立有效的道德奖惩机制,避免道德“风险化”,如各地企的诚信建设、贷款信用建设。

二是建立宣传保障机制,避免“模糊化”。

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红白理事会"、"妇女劝赌会"三是建立道德评估机制,避免“说教化”。

在社区乡镇建立道德评议会。

三、道德建设的突破点(一)、解决道德建设重点对象的教育1.抓好党政干部的“官德”教育。

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说为政者要有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像众星环绕北斗星那样,得到百姓的拥戴。

“其身正,不令而行”,正人先要正己;“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不正,焉能正人。

所以,为政者应“不患位不尊,而患德不崇。

”作为官员不应担心自己的地位高低,而应考虑自己的品德是否高尚。

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官风系乎民风,官德系乎民德。

所以,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曾明确指出,治国就是治吏,譬如美国,1978年颁布《公务道德法》,1980年又颁布了《公务员道德法》,使上至总统、国会议员,下至最低一级公务员的道德行为均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

意大利出台《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对公务员几乎所有行为都作了限制性规定。

同我国一样,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古巴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党政干部道德教育和约束,1996年制定《国家干部道德法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27条道德规范。

实践证明,这些国家、政党通过法律、法规对官员道德行为实行严格他律,效果明显。

特别是古巴近几年所处罚的党政干部,大都是因为工作失误,而因道德腐败受到处罚的却极为罕见。

由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尤其对党政干部的“官德”教育,在强调自律的同时,应切实加强他律工作。

借鉴当代国外有益经验,建立健全党政干部道德规范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2.抓好文学、艺术从业人员的艺德教育。

他们往往最易成为社会公众的示范,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追捧的偶像。

因而,他们应该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洁的道德情操,应该以精湛的艺术,精致的创作,精巧的表演,奉献给读者和观众以精美的精神食粮。

而有些文学、艺术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与其职业要求和所承担的责任相去甚远。

有些作家,追逐经济利益,穷写滥编,揭隐私,曝黑幕,无“色”不成文,无“性”不成书,特别是专事“胴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的另类,简直到了不知廉耻、伤风败俗的地步。

有些演艺人员,低俗媚俗,胡编假唱,寻花问柳,嫖娼宿妓,绯闻四播,两性关系混乱,更有甚者贩毒吸毒,偷逃税款,触犯刑律。

有些综艺节目主持人,疯疯颠颠、胡言乱语、嗲声嗲气、打情骂俏,污染社会风气。

3.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开放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教育场所。

(二)、解决道德建设重点内容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社会公德建设;二是职业道德建设;三是家庭美德建设。

这三个层面的道德都有其具体内涵,其各自的重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每个层面的道德建设,只有抓住重点内容教育,效果才会更为明显。

1.社会公德建设应以“仁爱”为重点。

2.职业道德建设应以“诚信”教育为重点。

“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恪守这些基本规范,核心是诚信。

中华民族本是最讲诚信的民族,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他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人、对事讲信用,叫言而有信;二是赢得他人的信任,叫取信于人。

所谓“诚”,就是不自欺,诚实无妄,表里如一。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以诚为自然的规律,赋予其形而上意义,而与“天之道”相对的“人之道”,即做人的规律是“思诚”,也就是反思而做到心诚。

有了“心诚”才会对他人、对社会讲信用,才会取信于人。

可见,“诚”与“信”是一体的。

因此,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健全人格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流淌于血液中的一种应有素质。

3.家庭美德建设应以“情感”教育为重点。

家庭成员之间维系这些关系的核心是“情感”。

夫妻和睦靠爱情,长幼融洽靠亲情,兄弟姊妹相互关爱靠的是手足之情,邻里团结靠友情。

家庭成员间一旦失去爱情、亲情、手足情的维系和调节,那么,这样的家庭只有家庭的躯壳,而没有家庭的内涵和底蕴。

邻里之间一旦失去友情,见而不识,视为路人,冷漠以待,邻亦不邻。

当前我国家庭美德建设面临的问题较为严峻,诸如,干涉老人婚姻自由,打骂、嫌弃、不赡养老人,有的甚至弑父杀母;虐待、残害、遗弃女婴;强迫换亲、被迫卖淫,女性商品化倾向严重;家庭暴力不断上升,离婚率居高不下;非法同居、未婚先育、借腹生子、娶妻纳妾、出租太太、租赁老公等等。

(三)、解决道德建设中的几个重点问题提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效率,除了解决重点对象、重点内容教育之外,同时,在实践中所遇到的诸多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问题,也应予以重点处理和解决。

1.正确处理人们道德状况与利害得失关系。

救人者的利益补偿。

《易经•蒙九上》记载:“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其意思是,凡击打愚昧无知弱者,是寇贼行为,要受到惩处;对于抵制或制止这种寇贼的行为,要予以支持和保护2.正确划分道德规范的层次。

3.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硬化”道德规范。

以法律手段“硬化”道德规范,中外不乏其例。

《唐律疏议》中规定:“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者,杖一百,闻而不报者,减一等。

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附近官府,若不告知,亦以不救助论。

”《大清律例》中关于这方面也多有规定。

从当代欧美国家立法趋势看,将原属道德规范要求变成法律义务,将道德“个人本位”变为法律“社会本位”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等国立法,均本着迫使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对同类的责任意识的原则,强调作为人仅仅有“勿害他人”的道德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自己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主动帮助他人,主动制止损人、害人行为,否则要受到法律惩罚。

实践证明,以法律手段“硬化”道德规范,大大增强了公民道德约束的自觉意识。

我国目前的某些立法在这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诸如,《合同法》、《婚姻法》、《行政许可法》等等,将一些道德与法律重合的问题规定为法律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